我靠读心术双胞胎让联姻太子爷宠我上天(夏朵朵陆宸安)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我靠读心术双胞胎让联姻太子爷宠我上天》夏朵朵陆宸安免费小说
塞外数年,凯旋归来那日,我以为等待我的是锣鼓喧天的庆功宴,等来的却是纳我入宫的圣旨,何其荒唐,要知道我可是有夫之妇。01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怎能不顾和大姐姐多年的情分?这样会寒了九泉之下大姐的心呐,皇上。
世人皆知我大姐姐生的美艳妩媚,皇上登基当年不顾众人反对将大姐姐纳入了后宫,大姐姐虽无皇后之位,却享尽了无尽荣宠,任何事情,只要大姐姐提,皇上必定躬身而行,朝廷大臣多有不满,也耐不住皇上宠大姐姐,大姐姐身居高位,却不恃宠而骄,这是家父一直以来的教导,向来如此。皇上的宠爱让我家在朝中的地位也如日中天,二姐姐家出事,也丝毫没有波及大姐姐的宠幸,二姐姐家出事后,皇上说大姐姐茶饭不思,召我入宫陪陪大姐姐,大姐姐总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样,我心疼二姐姐,也不想看到大姐姐这般模样,我把父母近况尽数告知,嘱咐大姐姐还须尽快振作起来,大姐姐识大体,知礼数,在宫里也从不让父母操心。
大姐姐很快从失去二姐姐的悲伤中走了出来。隔年,我在塞外便收到了大姐姐怀孕的消息,打仗数年,在王爷面前,我还是小孩子心性,跳起来挂在王爷的脖子上,和他分享着我的喜悦,多年来,无论我怎样,他总是纵着我。大姐姐没有等到自己的孩子,我想象不到独自一人在深宫待产的大姐姐在生命最后一刻有多么想念多年未见的家人,我得知这一切的时候,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情面对,二姐姐走了,大姐姐也走了。
爹娘白发人送黑发人,两次。我也不知道该去怪谁,塞外多年,我早已脱离那些虚与委蛇的大臣与朝政,而今,回城复命,只过了一夜,皇上竟要把我这个有夫之妇-还是弟妹收入后宫,只能服从,不得违抗。02正值立夏,太阳炙烤着大地。就在昨天全国上下还在庆祝我和王爷凯旋归来,今日我和王爷却跪在大殿之外,希望皇上收回纳我入宫的圣旨,一字一句,我不信皇上可以视而不见。思思,注意你的身子,我们先回去从长计议。
大概是看到我额头豆大的汗珠,王爷温柔也带着无奈的同我商量,我刚想说我没事,抬头看见李煜城脸上的汗顺着脸颊下落。哒,哒,哒……一滴接一滴掉落在地上。
身为王爷的李煜城向来身子骨弱,现下又遭如此暴晒,想到皇上兔死狗烹的态度,我心如死灰,心里想着无论如何都要顺着自己的心意,理智却告诉我,我不是自己。
我们武家满门忠烈,自我祖父起,世代在这片土地抵御外族入侵,至我武偲才算结束了持续多年的战争……罢了,我心里发凉,知道这道圣旨是我和王爷越不过去的鸿沟,我和王爷也只有顺从的命,君叫臣死,臣又何以生?我和王爷相互搀扶着缓缓站起身。殊妃娘娘,太后有请。不知何时,魏公公已经站在我们身后了。殊妃娘娘?多么讽刺啊。我大姐姐武姝,进宫就被封了淑贵妃,只可惜此殊非我姐姐武姝,皇上把我当做姐姐的替身,而我又何尝不知。
李煜城使劲拽了拽我的衣角,眼神示意我不宜多言,这些年,若不是李煜城在我身边我怕是早就身首异处了,我自始自终都搞不来其他大臣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嘴脸,李煜城懂我、也怜我,处处为我筹谋,才有了这些年和李煜城一起的幸福时光。王爷可否同去?
我还是压抑住自己心里的怒火,用故作温婉的姿态问。殊贵妃,太后只说请您一人,还请贵妃不要为难我们这些做奴才的。魏公公的口气听起来像是恳求,可脸上的表情却像是在示威。王爷脸上闪过一丝担忧,但也很快隐去。思思可快去快回,不可快言快语。李煜城还是不放心再三嘱托。03路上公公自顾自的说了一路,我自是听王爷的话不插一言。宫里的人远不若边塞直白,说句话兜兜绕绕,多年来,我自不喜和他们接触,可偏偏皇上多疑,让我又不得不自证清白,还是塞外的日子舒心达意啊。脑海里浮现出我和李煜城在塞外赛马的时光,那些幸福时光如今却被现实捏的粉碎。殊妃娘娘,到了。
我正低头细想这些年经历的一切,突然被这刺耳的声音拉回了现实。抬头望去,长寿宫三个字铸成的匾额赫然挂在门上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来到这,我都感觉寒气森森。
给太后请安。我恭恭敬敬地作揖,二姐姐二姐夫全家被抄家之后,皇上便免了武家觐见时的礼数。太后依旧闭着眼睛,佯装睡意刚消的模样。来啦,可知哀家为何让你一人前来?太后还是眼都不抬,手里把玩着珠翠。大致劝臣女莫执拗,听从皇上安排。我如是答道。心底却涌起了万般的厌恶之情,自我记事以来,一共来过这长寿宫两次,一次为着劝慰大姐姐,一次为着劝慰自己,大姐姐已被我推入了是非之中,并因此赔上了性命,而今我又要劝慰自己,跳入这明知是火坑的喧嚣之地。打小就耳闻你聪明,这两次一次也没让哀家失望。
我望着太后脸上捉摸不透的表情,一句话也没往下说。
上次就是身为太后她也无可奈何的慈祥样子,这次也是。不同的是,我不在是五年前说什么信什么的傻姑娘,上次我二姐被赐婚和这次一样猝不及防,那时,二姐武姞戍边已有两年有余,从普通的大头兵一步一步走到了众人拥护的骠骑将军,皇上一道圣旨将二姐召回,赐婚给了丞相的儿子萧缙。二姐心里纵然万般不愿,但皇上的理由无懈可击,朕念武家无后,多劳于战场,不忍亏待,特赐婚于丞相嫡子萧缙为妻,不日晚婚。太后是在这个时候召我入宫的,那时我十六,熟读兵法,也仅仅只是熟读兵法。太后拉着我分析这其间的政治原因,我家的荣誉和以后的路,唯独不提我二姐姐的意愿,那时我也单纯,听太后霍霍两句也便信了,而我二姐姐心里就是有千万般不愿也念及家人,违心出嫁了。
我呢?我如今不也和二姐姐一样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可笑的是,这次皇上可以说是强娶亲弟之妻,没有任何可以掩盖得了。你也要体谅皇上的难处,他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位置不容易,他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
太后仿佛每一次都执意要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唯恐我武家要怪到她身上。
……太后大抵说了很多,句句不离自己的无奈。我也终是看明白了,今天是拉我来看戏来了,看母子情深的大戏。03回去的路上我想不好如何与王爷交差。我和二姐姐一样,做不到自私的只顾自己,我还有爹娘和妹妹要照拂,更何况是当朝天子,抗旨的后果是个人都知道。我不舍这些年的朝夕相处,更不舍的是王爷这个人。
我六岁那年跟着大姐姐出外游玩,钱包无意间被小偷抢夺走,是王爷英雄救美在那个时候出现了,我至今仍记得他一身白衣,文弱书生的模样。
自那之后我便和王爷结下不解的情缘,李煜城这个人别看看上去文文弱弱,手无缚鸡之力,实际上,礼、乐、射、御、书、数可谓样样精通,我嘴上总爱叫他书呆子,心里对他爱慕的不行。十四岁那年,现在的皇上登基,内忧外患,我大姐姐巾帼不让须眉,二话没说就跟着父亲一路到了塞外。两年过去,外患稍稍平复,大概当今陛下怕功高盖主,才有所忌惮,圣旨一下,我大姐姐只能顺从的嫁到了丞相府。也是皇帝登基那年开始,我见到书呆子的次数越来越少,是李煜城的书童李木总是来传话告知我他的近状。
皇上杀了很多兄弟,独独留下了八王爷和十二王爷,王爷听不得这些,在家一病大半个月,日日以汤药为食,王爷让姑娘不要担心,王爷会坚守和姑娘的约定,姑娘不悔,我家王爷亦不悔。我担心,但也在心底深处雀跃,不愧是我看上的书呆子,痴情也得像我。
没有戏本子上那些不切实际的情节,我确实把这份情留在了仍有些许寒意的初春时节,也留在了和他耳鬓厮磨的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再见到王爷,是和他结婚那日。我透过轿子,看到街上热闹异常,前面高头大马大红花,我只看一眼少年郎的背影就能感受到少年的意气风发。他在前面抛头露面,我在轿中暗自窃喜,终于要如愿嫁给我心爱的少年郎了。这是他求了一次又一次,在太后宫门外,皇上宫门外跪了几天几夜求来的姻缘。我心疼他的付出,也恨自己身为女儿身不能为他分担分毫,但总算,我们一起了,此后,一生一世一双人,是我和他,那年,我十八,王爷二十。结婚不久,二姐姐家就出事了,满门抄斩。
皇上虽说罪不及娘家,大姐姐没有受到牵连,我父母家也是。
可我还是向皇上请愿和王爷一起出征塞外,我心里明白当今圣上是个笑面虎,就算想连我和王爷一起铲除,还是需要正当的理由为其做掩饰,不然无法向世人交代。
04我和王爷都阻挡不了皇上的旨意,一如既往,朝中反对的大臣一致上书,皇上还为此处理了几个带头的朝臣,以儆效尤。我入宫那天,朝霞铺满了天际,一入宫门深似海,一入宫门且收心,我无我的少年郎,少年郎也只能遥遥相望。
自此我只打算好好活着,不为了自己,也为了不让爹娘在经历失女之痛,为了不留王爷独自一人伤心肠,这是我和王爷进宫之前做的约定。只是我没想到,就算一切都随了皇上的心意,皇上还是没想过放过我心爱的少年郎。
王爷被发配至边疆苦寒之地,只要活着,我们都可以再隐忍一些,这是我和王爷的共识。
05入宫之后,皇上几乎每天都来看我,但从不碰我,他说等我想通。呵呵,等我想通,我怕是这辈子也想不通了。世事从来不如人愿,爹娘被奸人所害入狱,狗皇帝,从来没有一刻相信过我们家,哪怕一次,我都会觉得我们的忠诚不那么可笑。我无奈,可我已经不是驰骋沙场的将军了,我只能出卖自己的容色,我企盼狗皇帝李煜铭能看在我姐姐的面子上,饶过我父母一次,毕竟他从没对我家宽容过。
我自愿爬上了皇帝的龙床,似乎宫里的人都知道这是早晚的事。那一夜,黑暗之中我哭了,我不再只是王爷一人的思思了,而成为了殊贵妃,特殊的殊,特殊的是大姐姐,不是我武偲。
皇上第一次对我家发了慈悲之心,把我父母从监狱接了出来,还是原来的府邸,恩准我回家陪父母几天,这几天皇上也派人暗中观察我对他是否有异心,他终究不放心我和王爷。05我心里对李煜铭的江山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他昏庸无道,沉迷女色,猜疑心重,劝谏的重臣要么被他下了狱,要么抄了家,朝中再无一人真正为了社稷,真正为了百姓。不知道是否是对我大姐姐用情至深,我这张脸总能换来特殊的对待,特殊的原来是我这张酷似大姐姐的脸,李煜铭对大姐姐的喜欢也早已到了病态的地步,也许大姐姐活着的时候他自己也没意识到,大姐姐去世之后,他把对大姐姐的爱和一腔热忱全都放在了我的身上,我由此换来诸多优待。
通过爹爹那件事情,我也算是彻底想明白了,生活始终都要留几分糊涂,过于清醒于己于人都未必是件好事。为了消除皇上对我家的忌惮,我劝说皇上准予爹爹卸任官职、回家养老,皇上也二话没说就应允了,我也劝爹娘下江南养老,再不要回京城了,这样也卸下了皇上心里最后的防备。听说现如今,城外百姓早已不堪迂腐的统治,起义四起,我斜睨高堂之上的皇帝一眼,声色酒肉,此时此刻还是无任何悔意,他是太相信他自己的能力,大好的江山他以为全是自己治理有方,他从不相信任何人,除了他自己。我在宫里听着太监宫女议论外面的局势,我知道这摇摇欲坠的江山必定命不久矣,可我没想到压到这江山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太后。
06叛军已经打到了京城附近,李煜铭这个时候才大梦初醒一般,慌乱着找群臣商量逃跑的线路,我也是在这个时候被太后叫走的。思思,我知道你对皇上幽怨,如今叛军已快到城下,你有何想法?太后第一次叫我思思,虽亲切,我却不敢进前一步。回太后,嫔妾自是跟随皇上和太后,不敢有别的想法。三年了,我早褪去了一身的荆棘,变成了曾经讨厌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了。不必过于拘礼,你这孩子不用过于紧张了。太后像是有些不悦,和魏公公交换了眼神,魏公公便下去了。
我也并不多问,这是宫里的规矩,我懂。太后只说让我稍等,就自顾自的喝起了茶。不一会,魏公公就拿着一沓信笺走了进来。这些信,你自己看看吧。
每次见太后我都有点捉摸不透,我不懂为什么她好像是站在皇上一边,这种站队又为什么让人觉得疏离。像上次进宫的时候她虽字字句句在言说皇上的无奈,又为何给我一种让人把所有过错全都怪在皇上身上的感觉,也许是种错觉。
我顺手拿起了一封离我最近的信,太后娘娘安好,请代我问殊贵妃安好。
最近边塞民众多有不满,更有甚者,烧杀抢虐,煜军奉命维护边塞民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