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噬渊道林风赖龙免费阅读全文_热门小说大全噬渊道林风赖龙

时间: 2025-09-12 09:36:30 

提起明朝,绕不开的第一个人,便是朱元璋。这个出身比尘埃还低的放牛娃,最终却踩着时代的烽火,登上了紫禁城的龙椅,一手缔造了延续 276 年的大明王朝。

他的人生,比最跌宕的话本还要传奇,而这传奇的起点,是元末那片饿殍遍野的土地。

一、濠州的穷小子:活下去,是唯一的目标元至正四年1344 年,淮河两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灾。先是旱灾,田地干裂得能塞进拳头,庄稼颗粒无收;紧接着蝗灾来袭,遮天蔽日的蝗虫飞过,地里仅存的几根野草都被啃得精光;最后瘟疫蔓延,村子里每天都有人倒在门槛上,早上还打招呼的邻居,傍晚就没了气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朱家村,就是这场灾难里的一个缩影。村东头的朱家,更是被灾难狠狠攥住了喉咙。朱家有四个儿子,朱元璋排行老四,父母给取名 “朱重八”—— 在元朝,底层百姓没资格有正经名字,大多用出生日期或排行代替,朱重八这个名字,就像他的人生初期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这一年,朱重八才 17 岁。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帮地主刘德放牛,换一口粗粮糊口。

可灾年里,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仅放牛的工钱被克扣,连他自己都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

噬渊道林风赖龙免费阅读全文_热门小说大全噬渊道林风赖龙

他曾偷偷在放牛时,和小伙伴们把地主家的小牛犊杀了烤着吃,吃完后把牛尾巴插进石缝里,谎称小牛掉进山洞里拉不上来 —— 当然,这事最后还是被地主发现了,他被打得遍体鳞伤,扔出了地主家的大门。可比起后来的苦难,挨一顿打根本算不了什么。

短短一个月里,朱重八的父亲、母亲、大哥和大哥的儿子,先后死于瘟疫和饥饿。

他和二哥跪在父母的尸体旁,连买一口薄棺的钱都没有,更找不到一块能埋葬亲人的土地。

地主刘德见死不救,邻居们也自身难保,兄弟俩只能用几张破草席裹住亲人的尸体,在村外的乱葬岗里挖了个浅坑,草草掩埋。“我要是能活下去,一定要让天下人都有饭吃,有地种。” 跪在父母的坟前,朱重八攥着满是泥土的拳头,眼泪混着泥土流进嘴里,又苦又涩。这一天,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放牛的朱重八,活下去,并且让更多人活下去,成了他心里最坚定的念头。为了活命,朱重八和二哥分开,各自逃生。

他先是去了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可寺庙里也缺粮,老和尚让他出去 “化缘”—— 说白了就是乞讨。接下来的三年里,朱重八背着一个破钵盂,走遍了淮西的山川村落。他见过贪官污吏欺压百姓,见过地主豪强兼并土地,见过流民饿死在路边无人问津。这些画面,像刀子一样刻在他的心里,也让他看清了元朝的腐朽:这样的朝廷,早就该被推翻了。

二、投军濠州:从亲兵到一方将领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在濠州起义,反抗元朝的统治。此时的朱重八,刚从乞讨的路上回到皇觉寺,却发现寺庙被战火烧毁,和尚们也逃散了。

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儿时的伙伴汤和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去参加红巾军。“反了吧!

反正也是死,不如拼一把!” 朱重八把信烧了,收拾好仅有的几件破衣服,连夜赶往濠州城。可刚到城门口,他就被红巾军的士兵当成奸细抓了起来 —— 一个穿着破烂、面黄肌瘦的和尚,突然跑到起义军的地盘,任谁都会怀疑。就在士兵要把他拉出去砍头的时候,郭子兴恰好路过。郭子兴见朱重八虽然衣衫褴褛,但眼神里透着一股不同于常人的坚定,便喝住士兵,问他:“你一个和尚,来濠州做什么?”朱重八毫不畏惧,大声回答:“我是来投军的!如今元朝无道,百姓受苦,我要跟着将军杀贪官,救百姓!

”郭子兴听了,心里暗暗称赞。他仔细打量着朱重八,见他身材高大,说话条理清晰,便决定把他留在身边,做自己的亲兵。这一留,彻底改变了朱重八的命运。他作战勇猛,每次冲锋都冲在最前面,却从不争抢功劳;他心思细腻,郭子兴交代的事情,他总能办得妥妥帖帖,还会主动考虑到郭子兴没想到的细节;他为人正直,士兵们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很快就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郭子兴越来越看重朱重八,不仅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还让他带领军队出征。

朱重八也没让郭子兴失望,他带兵攻打滁州、和州,每战必胜,还招降了不少流民和义军,兵力越来越强。可濠州城里的其他义军将领,却嫉妒朱重八的才能,常常排挤他。

郭子兴死后,这些将领更是想吞并朱重八的军队。朱重八知道,留在濠州迟早会被人算计,他决定离开濠州,去开辟自己的地盘。他带着自己招募的徐达、常遇春等心腹将领,以及三万士兵,渡过长江,攻占了集庆今江苏南京。进入集庆后,朱重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贴出告示:“大军进城,不抢百姓财物,不杀无辜百姓,有违抗者,斩!

”百姓们一开始还很害怕,可看到义军果然秋毫无犯,甚至还帮百姓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屋,便纷纷放下戒心,有的还主动给义军送粮送菜。朱重八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以此为基地,开始招兵买马,发展生产。他还广纳贤才,听说徽州有个叫朱升的谋士很有学问,便亲自登门拜访。朱升给了他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成了朱重八接下来几年的战略方针。他不再急于称帝,而是埋头发展实力:加固城墙,防止敌人进攻;开垦荒地,鼓励百姓种田,储存粮食;整顿军队,严明军纪,打造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在当时的各路义军中,朱重八的势力不算最大,却最稳固,就像一棵深深扎根在土壤里的大树,默默积蓄着力量。

三、决战陈友谅:鄱阳湖上火烧连营元朝末年的义军,除了朱重八,还有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支是占据长江中游的陈友谅,另一支是占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

陈友谅兵力最强,野心也最大,他早就想吞并朱重八的地盘,一统江南。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乘坐数百艘大型战船,围攻朱重八的重要据点洪都今江西南昌。洪都守将是朱重八的侄子朱文正,他率领数万士兵,硬是坚守了八十五天,把陈友谅的大军拖得精疲力尽。

朱重八得知洪都被围的消息后,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往洪都救援。

陈友谅见朱重八来了,便撤去对洪都的包围,率领大军退到鄱阳湖,准备和朱重八决一死战。

这场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之一,也是朱重八一生中最凶险的一场战斗。

陈友谅的战船又大又高,像一座座移动的城堡,而朱重八的战船大多是中小型的,在水面上显得很不起眼。刚开始交战的时候,朱重八的军队连连失利,好几员大将都战死了,连他自己乘坐的战船都被陈友谅的军队包围,差点被活捉。就在这危急关头,朱重八的部将韩成主动站了出来。韩成和朱重八长得有几分相似,他对朱重八说:“主公,如今情况危急,我愿代您去死,您一定要带领大军打败陈友谅!” 说完,韩成换上朱重八的衣服,跳到水里,假装是朱重八兵败自杀。陈友谅的士兵以为朱重八死了,纷纷欢呼,攻势也慢了下来。朱重八趁机带着亲兵冲出重围。脱险后的朱重八没有退缩,他仔细分析了战局:陈友谅的战船虽然大,但机动性差,而且战船之间用铁链连在一起,不方便调动。“火攻!” 朱重八眼前一亮,他想起了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决定用同样的方法对付陈友谅。当天晚上,朱重八挑选了几十艘小船,船上装满了干草、火药和油脂,派敢死队驾驶着小船,趁着东北风,冲向陈友谅的战船。

当小船靠近陈友谅的战船时,敢死队点燃了干草,然后跳进水里逃生。火借风势,很快就烧到了陈友谅的战船上,铁链连在一起的战船无法分开,一艘接一艘地被点燃,整个鄱阳湖变成了一片火海。陈友谅的军队大乱,士兵们有的被烧死,有的掉进水里淹死。

陈友谅见大势已去,想乘坐小船逃跑,却被朱重八的士兵一箭射中头部,当场死亡。

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就这样全军覆没。鄱阳湖之战后,朱重八彻底消灭了最强大的对手,统一江南只是时间问题。两年后,朱重八消灭了张士诚,又派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北伐,攻克了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元顺帝仓皇逃往漠北,元朝灭亡。

四、登基称帝:洪武大帝的治国之路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 年正月初四,应天府的皇宫里,鼓乐齐鸣,鞭炮声响彻云霄。朱重八穿着华丽的龙袍,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宝座,接受百官的朝拜。他正式登基称帝,定国号为 “大明”,年号 “洪武”,史称明太祖。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朱重八用了十六年的时间。

坐在宝座上,看着下面跪拜的百官,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誓言。“朕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疾苦。如今朕当了皇帝,一定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再也不受饥饿和战乱之苦。” 洪武大帝的声音,在太和殿里回荡,也刻在了每一个官员的心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朱元璋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经济上,他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他下令,凡是农民开垦的荒地,归农民自己所有,而且三年内不征收赋税。他还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河流,防止水患。

为了鼓励农民种田,他还把无地的农民迁到荒地多的地方,给他们发放种子、农具和耕牛。

在朱元璋的政策鼓励下,农民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明朝的农业生产很快就恢复了起来,几年后,全国各地的粮仓都装满了粮食,百姓们终于能吃上饱饭了。在政治上,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设立了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和军事,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他还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丞相的权力分给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一来,皇帝的权力就更大了。不过,权力集中也意味着皇帝要处理更多的政务,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奏章,直到深夜才能休息,据记载,他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批阅两百多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政务。朱元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打击。他深知元朝之所以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官员腐败,欺压百姓。所以他登基后,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法律《大明律》,规定凡是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一律处死,而且还要剥皮实草把贪官的皮剥下来,填上稻草,挂在官府的门口,警示其他官员。他还设立了锦衣卫,专门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有一次,朱元璋派人去查户部的官员,发现有官员在记账的时候,用空白的账本虚报冒领,贪污税款。朱元璋大怒,下令把户部的官员全部处死,连带着六部的官员也受到了牵连,前后处死了数万人。虽然朱元璋的手段有些残酷,但也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在洪武年间,明朝的官员大多不敢贪污腐败,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不过,璋的多疑也为后来的 “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埋下了伏笔。

这四大案,前后牵连了十几万人,很多无辜的官员和百姓都受到了迫害。比如胡惟庸案,朱元璋以胡惟庸谋反为由,不仅处死了胡惟庸,还株连了他的家人、亲信和部下,甚至连已经退休的官员都没能幸免,前后处死了三万多人。有人说朱元璋太残忍,但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出身底层,经历过太多的背叛和苦难,他害怕有人会像推翻元朝一样推翻他的明朝,害怕自己辛苦建立的江山会毁在别人手里。

这种多疑,既是他的性格缺陷,也是他作为开国皇帝的无奈。

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朱元璋在南京病逝,享年七十一岁。他在位三十一年,用自己的方式治理着明朝,虽然有过残酷的杀戮,但也确实让明朝走上了正轨,为后来的 “永乐盛世”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濠州的放牛娃,到紫禁城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的一生,是明朝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篇章。他用自己的双手,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直到今天,人们提起明朝,依然会想起这个出身贫寒却胸怀天下的皇帝,想起他为明朝所做的一切。

五、靖难之役:叔侄间的血色皇权朱允炆自幼受儒家教育,性格温和却缺乏政治手腕。

登基后,他听从齐泰、黄子澄等文臣的建议,急于 “削藩”—— 削弱藩王的权力,巩固中央集权。可他的削藩策略却漏洞百出:先从实力较弱的周王、岷王下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