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最强硬搬迁户(老胡搬迁)免费小说阅读_完结版小说推荐我和最强硬搬迁户(老胡搬迁)
第一章 意想不到的邀请说实话,在接到老胡的大儿子胡建军电话邀请我明天去他们家做客时,我首先还有些不敢相信。因为,我已经离开潜龙街道五年多了,尽管半个月前我受邀参加了他们白龙湖小区安置房搬迁仪式,还参观了整个配套完善的白龙湖小区,但我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会是第一家邀请我去做客的群众。胡建军的声音仍然那么洪亮,震得我的耳膜嗡嗡作响。他说这是他老爸对全家人提出的一个特别要求,虽然他们已经分成三户住进了不同的单元,但一定要请我这个老书记去他们老两口居住的家里做客喝酒,他们两兄弟及妻小都必须全部作陪,所以希望我一定要领这份情。胡建军还解释说,这是他们家搬进新居后的第一次请客,他们全家老少共有九人,所以只请了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他现在的公交车队刘队长。他随后发了一个微信定位给我,要我在抵达小区后打电话给他,他会到小区大门口来迎接我。
虽然我在电话中很痛快地答应了胡建军,但直到收到他发的定位,我才相信这份邀请是真的。
我心中百感交集,因为他们这份邀请,的确是我意想不到的。老胡名叫胡长清,是一名退伍老兵,当年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被地雷炸断了一条腿,是一名拿着老兵生活补助和残疾抚恤金的二等功获得者,在白龙湖村民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老胡的两个儿子也当过兵,从部队退伍回乡后都已经先后成了家。
大儿子胡建军在我们区里的公交公司当司机,有两个孩子。小儿子胡建国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有一个孩子。我和老胡家的相识,缘于五年前国家和省市共同实施的成通高铁枢纽站建设工程,该工程用地涉及到一个名叫白龙湖的村庄需要整体搬迁让位。
如今在整个西南地区已经很有名的成通高铁站,就矗立在白龙湖群众原来居住的村庄上面。
我名叫黎平,那时是潜龙街道的党工委书记,而老胡一家人则被搬迁工作组的同志们一致称为白龙湖“最强硬搬迁户”。
为了说服他们一家人签订搬迁协议,我们先后换了三任组长,上门做思想工作不计其数,还被迫启动了一项耗资两百多万的附属文物搬迁项目,对该村那座已逾百年的迎龙寺实施了精准的迁移工程。
第二章 白龙湖的前世今生白龙湖是潜龙街道最小的一个行政村,搬迁前全村仅有七百多户两千七百多人,因坐落于白龙湖边而得名。由于地处半山区,经济条件较差,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我打开胡建军发来的定位,用实景地图搜索到了目前的白龙湖小区全貌。看着那些漂亮的高楼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周边鳞次栉比的新小区,还有不远处那座在整个西南地区都是最大的高铁枢纽站,入到五年前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回忆中……我工作所在的成通区属于滇云省省会城市光明市,我五年前担任过党工委书记的潜龙街道,就是光明市市政府的所在地。那一年,经过连续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努力争取,光明市作为省会城市,终于迎来一项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国家重点工程——成通高铁枢纽站建设。
这个高铁枢纽站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通枢纽,是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辐射东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云南省“五网”建设中路网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集高铁、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
因为高铁站选址就位于当时的白龙湖村,所以这项重点工程一经确定,省市就立即启动了对该村的整体搬迁工程,要求我们成通区必须在四个月内全面完成整村搬迁、群众安置和土地清表交地工作。
潜龙街道作为成通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这项天大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们头上。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响应,将此视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来紧急动员和全力实施。
因省市要求完成搬迁工作的时间太紧、任务太重,区上特地抽调了几十名干部下来,专门配合我们街道的干部职工一起组成30个工作组,划定责任范围,分组做群众工作。
那时正值我们邻县一个名叫富裕村的地方刚刚发生一起因征地拆迁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由于对征地拆迁政策的严重不满,富裕村群众群起攻击了负责拆迁工程的拆迁公司,当场烧死六人,打伤几十人,酿成了一桩影响很大性质恶劣的血案,最后惊动省市党委和政府,调集上千名警力,抓捕了相关涉案人员数十名。
这一轰动全国的案件被称为“富裕事件”。白龙湖村原有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大多属于危房、火烧房、水淹房,即需要排危改造的“三类房”。
在我们街道党政班子的努力争取下,区政府将该村列为全区“三类房”改造试点村,家家户户都在原址上翻建或新建房屋,全村群众几乎都住进了新房。
潜龙街道还有两个行政村与白龙湖类似,经过我们随后的努力争取,也都在当年得到了同样的解决,街道由来已久的排危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
那时我刚到街道任职一年多,就因为牵头解决了这件久拖未决的大事,受到了上上下下的好评。白龙湖群众搬进新房还没到两年,听说高铁站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整村搬迁,本来就很不理解,加上临时安置他们的周转房小区不仅离本村较远,而且住的全是钢架结构的双层房屋,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所以连许多居委会干部都大为不满。
邻县富裕村发生的这件恶性群体性事件,也给我们那时的村庄搬迁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导致不少村干部都公然带头反对,使我们在进村入户宣传这个阶段就面临着全村群众的强烈抵触。
我们的许多工作组不仅进不了村民的家门,而且常常是还没开口就被他们围着辱骂。
用组长们总结的话来说,就是“门难进,脸难看,轻者挨骂,重者被狗撵!
”有的群众见工作组三番五次登门,认为是故意骚扰他们,气得放出话来:“再来就不是挨骂放狗咬,而是要学富裕村,打断他们几条腿,烧死几个人!
”与此同时,村民中开始有人组织群众集体上访。因为光明市政府驻地就在我们街道辖区,他们不去找区委、区政府,而是直奔市委、市政府。他们公然堵在大门外,或集体高声念诵口号,或一言不发地跪满一地,每次都不忘拉起一条长长的横幅,上书“誓死不离开祖祖辈辈生存的白龙湖!”群众的家门进不去,市委、市政府那边我们却必须天天去现场做工作,艰难地将上访的群众带回来。同时,上级的各种严厉批评,我们自然都得兜着,承受着随时可能被问责甚至免职的风险。
这样的日子,使我一度过得焦头烂额。
好在市区两级领导都知道我们正在忙着的白龙湖村整体搬迁这件事非同小可,的确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否则,我这个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帽子早就被撤了无数次。
第三章 我成了第三任组长我坚信修建高铁站不仅对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有利,而且对白龙湖群众也是一个难得的转变机遇,他们将因此得到政府的土地补偿、搬迁补偿、房屋安置和医疗保障,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我于是坚定信心,通过实地摸底和召开组长会,专题分析了白龙湖的各种情况,决定实施“釜底抽薪”的战术,仍将工作重点放在继续入户宣传动员群众上。我和班子成员分为两股头作战。
一头领着工作组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向群众面对面宣传搬迁安置政策,帮他们算清补偿细账,用热心、耐心和爱心去消解群众的顾虑和心结,通过一户一户地做通工作,签订搬迁协议,争取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外一头则是坚持在群众上访现场边做工作边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