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传奇(王襄王嫱)最新完本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推荐王昭君传奇王襄王嫱
时间: 2025-09-12 13:33:24
暮春的香溪涨了水,绿得像块被浸透的翡翠。
赵氏蹲在青石板上浣纱,木槌敲打麻布的声响惊起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时翅膀沾起的水珠,落在三岁的王嫱脸上。
女娃咯咯地笑,肉乎乎的小手去抓溪边的柳枝,辫梢的红头绳随着动作晃悠,像朵刚开的映山红。
“嫱儿,莫乱跑。”
这孩子自小就静,别家三岁娃还在泥里打滚,她却能对着溪水看半晌,或是把父亲教的字歪歪扭扭画出来。
前几日村里老秀才在晒谷场讲《诗经》,她凑在人堆后听了一上午,回家竟能奶声奶气复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惊得王襄连夜翻出那本藏着谶语的旧书,对着油灯看了半宿。
“娘,你看。”
王嫱举着树枝跑过来,沙地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圆圈,周围戳着几根短线。
赵氏凑近一看,忽然笑了——那竟是株柳树,圆圈是树干,短线是垂下来的枝条,虽不成章法,倒有几分神似溪畔的古柳。
这株古柳有些年头了,树干要两个壮汉才能合抱,枝桠斜斜探向水面,像位弯腰浣发的女子。
村里老人说,它在这里长了千年,见过秦汉更替,看过兵戈铁马,连当年西楚霸王兵败垓下,都曾在树下饮过溪水。
王嫱尤其喜欢这树,每日都要摸一摸粗糙的树皮,或是捡几片柳叶夹在父亲给的旧书页里。
那日午后,天忽然变了脸。
原本晴朗的天空被乌云压得低低的,香溪的水打着旋儿上涨,岸边的芦苇被连根拔起。
赵氏正收拾纱具准备回家,忽听“轰隆”一声闷雷,转头就见王嫱的身影被卷进黄浊的洪流里。
“嫱儿!”
赵氏凄厉的哭喊被雨声吞没,她疯了似的想跳进水里,却被赶来的村民死死拉住。
浑浊的洪水中,小小的身影像片叶子般起伏,眼看就要被卷进下游的漩涡。
就在这时,古柳伸向水面的一根粗壮枝桠猛地一晃,竟像只大手般将王嫱拦了下来。
“抓住树枝!”
岸上有人嘶吼。
众人看见,那女娃不知哪来的力气,竟死死攥住根垂落的柳条,小小的身子在洪流中荡来荡去,耳后那颗朱砂痣在水光中红得刺眼。
猎户张二叔甩掉蓑衣,抱着块大石头跳进水里,逆流游了丈许,终于抓住王嫱的衣襟,将她奋力托向岸边。
王嫱被救上岸时,己经呛得嘴唇发紫,却始终没松开那根柳叶。
赵氏抱着女儿滚烫的身子,摸着她手里攥得发皱的柳叶,眼泪混着泥水落在女儿脸上:“傻娃,命都快没了,还抓着这破叶子干啥?”
王嫱咳着水,把柳叶往母亲手里塞,含糊不清地说:“树……救我。”
这场山洪闹了三天才退。
王嫱发了场高烧,夜里总说胡话,一会儿喊“水来了”,一会儿念“关关雎鸠”。
王襄背着她去十里外的郎中家,鞋底子磨穿了,就在伤口里塞把香溪的泥土——老辈人说,家乡的土能定神。
郎中看着王嫱耳后的朱砂痣,捻着胡须说:“这娃命硬,有柳树护着,没事。”
病好后,王嫱更黏那株古柳了。
她搬来块青石板坐在树下,用树枝在地上画柳树,一画就是半晌。
赵氏送午饭来时,常看见沙地上画满了形态各异的柳叶,有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竟比真柳叶还要灵动。
“这娃的手,怕是带着仙气。”
赵氏跟王襄念叨,“昨天画的柳叶,被露水打湿了,今早看竟像发了芽似的。”
王襄没说话,只是默默给女儿削了根柳木笔。
他夜里翻《诗经》时,目光总停在“小雅·出车”那页,“赫赫南仲,玁狁于襄”几个字被手指摩挲得发亮。
玁狁就是如今的匈奴,他年轻时在乡塾听过先生讲,那些骑在马上的胡人,冬天就跨过长城来抢粮食,杀人如割草。
这日张二叔来送猎物,拎着只肥硕的野兔,进门就喊:“王襄哥,给嫱儿补补身子。”
他黝黑的脸上带着酒气,说起前几日去县里赶集的见闻:“听说北边不太平,胡骑又越过长城了,杀了好几个屯兵的,尸首都扔在山沟里……闭嘴!”
王襄猛地站起来,打翻了桌上的粗瓷碗,汤汁溅在张二叔的羊皮袄上。
他脸色煞白,眼睛瞪得像铜铃,全然没了平时的温和。
张二叔愣了愣,酒意醒了大半:“王襄哥,你这是咋了?”
“不许在娃面前提这些!”
王襄的声音发颤,指着门外,“走,你现在就走!”
张二叔摸不着头脑,嘟囔着“不说就不说”,悻悻地离开了。
王嫱躲在门后,把这一切听得清清楚楚。
她不懂“胡骑”是什么,却记住了父亲发抖的声音,还有张二叔说的“杀人如麻”。
她走到古柳树下,摸着粗糙的树皮,忽然想起父亲教的“安之若素”,便用柳木笔在地上写这西个字,写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认真。
夜里,王襄坐在油灯下,又翻开那本《诗经》。
夹在里面的纸条边缘己经泛黄,“钗于奁内待时飞”几个字像带着刺,扎得他眼睛生疼。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看见无数匹快马踏过雪地,马蹄下是百姓的尸骨。
他忽然抓起柳木笔,在纸上写“平安”二字,写了一张又一张,首到鸡叫三遍才停。
第二日清晨,王嫱在古柳树下发现了那些写满“平安”的纸。
她认得这两个字,便捡起来,一张张贴在树干上。
春风拂过,纸片哗啦啦作响,像无数只白色的蝴蝶在枝头飞舞。
赵氏远远看着,忽然觉得,这株千年古柳和她的女儿之间,仿佛有种说不清的牵绊——就像柳枝离不开溪水,溪水也离不开柳枝。
香溪的水依旧静静流淌,古柳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摆。
王嫱坐在青石板上,用柳木笔在沙地上画着,这次她画的不是柳叶,是个小小的人儿,牵着一根长长的线,线的另一头,是朵飘在天上的云。
她还不知道,这根线将来会拉得很长很长,从香溪一首拉到遥远的草原,而她手里的柳木笔,不仅能画柳树,还能画出汉匈之间最绵长的和平。
赵氏蹲在青石板上浣纱,木槌敲打麻布的声响惊起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时翅膀沾起的水珠,落在三岁的王嫱脸上。
女娃咯咯地笑,肉乎乎的小手去抓溪边的柳枝,辫梢的红头绳随着动作晃悠,像朵刚开的映山红。
“嫱儿,莫乱跑。”
这孩子自小就静,别家三岁娃还在泥里打滚,她却能对着溪水看半晌,或是把父亲教的字歪歪扭扭画出来。
前几日村里老秀才在晒谷场讲《诗经》,她凑在人堆后听了一上午,回家竟能奶声奶气复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惊得王襄连夜翻出那本藏着谶语的旧书,对着油灯看了半宿。
“娘,你看。”
王嫱举着树枝跑过来,沙地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圆圈,周围戳着几根短线。
赵氏凑近一看,忽然笑了——那竟是株柳树,圆圈是树干,短线是垂下来的枝条,虽不成章法,倒有几分神似溪畔的古柳。
这株古柳有些年头了,树干要两个壮汉才能合抱,枝桠斜斜探向水面,像位弯腰浣发的女子。
村里老人说,它在这里长了千年,见过秦汉更替,看过兵戈铁马,连当年西楚霸王兵败垓下,都曾在树下饮过溪水。
王嫱尤其喜欢这树,每日都要摸一摸粗糙的树皮,或是捡几片柳叶夹在父亲给的旧书页里。
那日午后,天忽然变了脸。
原本晴朗的天空被乌云压得低低的,香溪的水打着旋儿上涨,岸边的芦苇被连根拔起。
赵氏正收拾纱具准备回家,忽听“轰隆”一声闷雷,转头就见王嫱的身影被卷进黄浊的洪流里。
“嫱儿!”
赵氏凄厉的哭喊被雨声吞没,她疯了似的想跳进水里,却被赶来的村民死死拉住。
浑浊的洪水中,小小的身影像片叶子般起伏,眼看就要被卷进下游的漩涡。
就在这时,古柳伸向水面的一根粗壮枝桠猛地一晃,竟像只大手般将王嫱拦了下来。
“抓住树枝!”
岸上有人嘶吼。
众人看见,那女娃不知哪来的力气,竟死死攥住根垂落的柳条,小小的身子在洪流中荡来荡去,耳后那颗朱砂痣在水光中红得刺眼。
猎户张二叔甩掉蓑衣,抱着块大石头跳进水里,逆流游了丈许,终于抓住王嫱的衣襟,将她奋力托向岸边。
王嫱被救上岸时,己经呛得嘴唇发紫,却始终没松开那根柳叶。
赵氏抱着女儿滚烫的身子,摸着她手里攥得发皱的柳叶,眼泪混着泥水落在女儿脸上:“傻娃,命都快没了,还抓着这破叶子干啥?”
王嫱咳着水,把柳叶往母亲手里塞,含糊不清地说:“树……救我。”
这场山洪闹了三天才退。
王嫱发了场高烧,夜里总说胡话,一会儿喊“水来了”,一会儿念“关关雎鸠”。
王襄背着她去十里外的郎中家,鞋底子磨穿了,就在伤口里塞把香溪的泥土——老辈人说,家乡的土能定神。
郎中看着王嫱耳后的朱砂痣,捻着胡须说:“这娃命硬,有柳树护着,没事。”
病好后,王嫱更黏那株古柳了。
她搬来块青石板坐在树下,用树枝在地上画柳树,一画就是半晌。
赵氏送午饭来时,常看见沙地上画满了形态各异的柳叶,有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竟比真柳叶还要灵动。
“这娃的手,怕是带着仙气。”
赵氏跟王襄念叨,“昨天画的柳叶,被露水打湿了,今早看竟像发了芽似的。”
王襄没说话,只是默默给女儿削了根柳木笔。
他夜里翻《诗经》时,目光总停在“小雅·出车”那页,“赫赫南仲,玁狁于襄”几个字被手指摩挲得发亮。
玁狁就是如今的匈奴,他年轻时在乡塾听过先生讲,那些骑在马上的胡人,冬天就跨过长城来抢粮食,杀人如割草。
这日张二叔来送猎物,拎着只肥硕的野兔,进门就喊:“王襄哥,给嫱儿补补身子。”
他黝黑的脸上带着酒气,说起前几日去县里赶集的见闻:“听说北边不太平,胡骑又越过长城了,杀了好几个屯兵的,尸首都扔在山沟里……闭嘴!”
王襄猛地站起来,打翻了桌上的粗瓷碗,汤汁溅在张二叔的羊皮袄上。
他脸色煞白,眼睛瞪得像铜铃,全然没了平时的温和。
张二叔愣了愣,酒意醒了大半:“王襄哥,你这是咋了?”
“不许在娃面前提这些!”
王襄的声音发颤,指着门外,“走,你现在就走!”
张二叔摸不着头脑,嘟囔着“不说就不说”,悻悻地离开了。
王嫱躲在门后,把这一切听得清清楚楚。
她不懂“胡骑”是什么,却记住了父亲发抖的声音,还有张二叔说的“杀人如麻”。
她走到古柳树下,摸着粗糙的树皮,忽然想起父亲教的“安之若素”,便用柳木笔在地上写这西个字,写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认真。
夜里,王襄坐在油灯下,又翻开那本《诗经》。
夹在里面的纸条边缘己经泛黄,“钗于奁内待时飞”几个字像带着刺,扎得他眼睛生疼。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看见无数匹快马踏过雪地,马蹄下是百姓的尸骨。
他忽然抓起柳木笔,在纸上写“平安”二字,写了一张又一张,首到鸡叫三遍才停。
第二日清晨,王嫱在古柳树下发现了那些写满“平安”的纸。
她认得这两个字,便捡起来,一张张贴在树干上。
春风拂过,纸片哗啦啦作响,像无数只白色的蝴蝶在枝头飞舞。
赵氏远远看着,忽然觉得,这株千年古柳和她的女儿之间,仿佛有种说不清的牵绊——就像柳枝离不开溪水,溪水也离不开柳枝。
香溪的水依旧静静流淌,古柳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摆。
王嫱坐在青石板上,用柳木笔在沙地上画着,这次她画的不是柳叶,是个小小的人儿,牵着一根长长的线,线的另一头,是朵飘在天上的云。
她还不知道,这根线将来会拉得很长很长,从香溪一首拉到遥远的草原,而她手里的柳木笔,不仅能画柳树,还能画出汉匈之间最绵长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