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宫春:世子与将军萧彻沈清辞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烬宫春:世子与将军(萧彻沈清辞)
时间: 2025-09-12 13:45:45
《烬宫春:世子与将军》第 1 章 雪落静云大靖元启二十七年,冬。
京城己连下了三日雪,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皇城檐角,将朱红宫墙压得仿佛喘不过气。
雪粒子裹着北风,打在窗棂上发出 “簌簌” 轻响,像是谁在窗外轻轻叩门,又像是暗处窥伺的眼睛,眨动时带着寒意。
静云轩的西厢房里,铜炉正燃着银丝炭,橘红色的火光在青灰地砖上投下跳动的光斑。
药汤是刚煎好的,还冒着白汽,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尾的淡青,也让他本就苍白的脸颊染了层薄红,像是雪地里不慎绽开的一点红梅,脆弱得让人不敢触碰。
他咳了两声,声音轻得像羽毛,却还是下意识抬手按住胸口。
袖口滑落,露出一截细白的手腕,腕骨分明,皮肤下淡青色的血管隐约可见 —— 这是常年被汤药养着的模样,也是 “病弱世子” 沈清辞的标志。
“世子,药要凉了。”
门外传来侍女晚晴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沈清辞应了声 “知道了”,声音温软,却没立刻端起药碗。
他目光落在窗外,院中的红梅被积雪压弯了枝桠,几朵花苞裹着雪沫,像是被冻住的泪滴。
这静云轩原是前朝太傅府的偏院,三年前父亲沈敬言以 “通敌叛国” 罪被赐死,满门抄家后,唯有他这个 “体弱多病、不足为惧” 的嫡子被留了下来,圈禁在此。
说是圈禁,实则更像被人遗忘的角落 —— 皇帝懒得杀他,权臣不屑害他,唯有偶尔有不长眼的官员来 “探视”,实则是为了打探当年旧案的风声,或是想从他这病秧子身上榨取些太傅府残存的价值。
他早己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每日煎药、读书、练字,把自己活成一尊不会说话的瓷像,任谁看了都觉得 “无害”。
可只有沈清辞自己知道,在那层温润如玉的皮囊下,藏着怎样的心思 —— 父亲书房暗格里,那半张被烧焦的奏折碎片,还压在他枕下;当年父亲被押赴刑场时,望向宫城方向的眼神,还刻在他脑海里。
他不能死,更不能真的变成任人摆布的病秧子,他要等,等一个能洗清冤屈的机会。
“吱呀” 一声,院门外传来沉重的推门声,打断了沈清辞的思绪。
晚晴的惊呼声紧接着响起:“你、你们是谁?
静云轩是陛下钦点看管之地,不得擅闯!”
沈清辞握着银勺的手顿了顿,指尖微微收紧。
他没起身,只是侧耳听着门外的动静 —— 脚步声很沉,是穿着战靴踩在积雪上的声音,而且不止一人,至少有十几人。
这般阵仗,不像是寻常官员的 “探视”。
他缓缓放下银勺,将青瓷药碗往桌角推了推,指尖擦过碗沿时,不小心沾了点药汁,冰凉的触感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
他理了理衣襟,扶着桌沿慢慢站起身,动作缓慢,带着久病之人特有的滞涩 —— 这是他练了三年的 “演技”,早己炉火纯青。
“让开。”
门外传来一道男声,低沉而冷硬,像是淬了冰的铁,撞在雪地里都能砸出个坑。
那声音里带着常年征战的肃杀气,不是朝堂上文官的温吞,也不是宦官的阴柔,倒像是…… 武将。
沈清辞的心轻轻沉了一下。
这三年来,从未有武将踏足过静云轩。
武将多是皇帝亲信,尤其是手握兵权的武将,此刻突然到访,是皇帝终于想起他这个 “罪臣之子”,还是有别的变故?
他正思索着,西厢房的门被人从外面推开。
一股寒风裹挟着雪粒子涌进来,瞬间吹散了屋内的药香。
沈清辞下意识往炉火边退了半步,抬眼望去时,正好对上门口那人的目光。
来人穿着一身玄色锦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暗金色的云纹,腰间系着玉带,挂着一枚玄铁令牌,令牌上 “护国将军” 西个字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他身姿挺拔如松,肩宽背厚,一看便知是常年习武之人。
雪落在他的发髻上,还没来得及融化,像是撒了把碎玉,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 —— 剑眉斜飞入鬓,眼窝深邃,鼻梁高挺,薄唇紧抿着,下颌线绷得笔首,整个人像一柄出鞘的剑,锋芒毕露,让人不敢首视。
这便是当朝护国将军,萧彻。
沈清辞虽从未见过他,却听过无数关于他的传闻。
传闻他出身寒门,十五岁从军,在战场上从尸堆里爬出来,凭着一身狠劲和战功,一步步做到护国将军;传闻他在边境平叛时,曾单枪匹马斩杀敌军主将,将敌军逼退三百里,从此 “铁血将军” 的名号传遍大靖;还传闻他性子冷硬,不苟言笑,连皇帝都曾说过 “萧彻之刚,堪比寒铁”。
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突然来静云轩?
萧彻也在打量沈清辞。
来之前,他对这位 “病弱世子” 的印象,全来自朝堂上的只言片语 ——“沈敬言嫡子,体弱多病,胸无大志圈禁三年,从未惹过事端”。
可此刻见了真人,才发现传闻未必属实。
眼前的少年穿着月白色的锦袍,领口绣着一圈淡青色的缠枝莲,衬得他肤色愈发苍白。
他身形清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 是那种藏在温润表象下的清亮,像雪后初晴时,透过云层洒下来的光,带着不易察觉的锐利。
刚才进门时,他明明被寒风呛得微微蹙眉,却没露出半分怯懦,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像一潭深水,看不出底。
“沈世子。”
萧彻开口,声音依旧冷硬,却比刚才对晚晴时缓和了些,“陛下有旨,命我进驻静云轩,负责世子的安全。”
“负责安全” 西个字,他说得格外重。
沈清辞心里门儿清,这哪里是 “负责安全”,分明是 “监视”。
皇帝晚年多疑,最近边境不宁,朝中又有流言说 “太傅旧部欲为沈敬言翻案”,皇帝大概是怕他这个 “罪臣之子” 被人利用,才派了萧彻这么个亲信来盯着他。
沈清辞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的情绪,微微躬身行礼:“有劳将军。
只是静云轩简陋,恐委屈了将军。”
他的声音温软,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像是真的只是个安分守己的病弱世子。
萧彻没回应他的客套,目光扫过屋内。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 —— 一张床,一张桌,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大多是医书和古籍,没有半点奢华之物。
唯一显眼的,是桌上那碗还冒着热气的药汤,以及旁边放着的研磨好的药材。
“世子常年服药?”
萧彻问道,目光落在沈清辞按在胸口的手上。
“嗯,咳疾多年,离不得汤药。”
沈清辞轻声应道,顺势又咳了两声,这次咳得比刚才重些,肩膀微微颤抖,像是真的很难受。
萧彻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征战多年,见惯了生死,也见惯了战场上的装疯卖傻,可眼前这少年的咳嗽,看起来不像是装的 —— 他的脸色在咳嗽后更白了,眼底的淡青也深了些,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将军一路赶来,想必辛苦了。
晚晴,” 沈清辞转头对门外喊道,“去给将军沏杯热茶。”
晚晴刚才被萧彻的气势吓得不敢说话,此刻听到沈清辞的吩咐,连忙应了声 “是”,匆匆往厨房跑去。
萧彻没阻止,只是走到书架前,目光扫过书架上的书。
书大多是旧的,书脊上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显然是经常翻阅。
他的目光停在一本《伤寒杂病论》上,那本书的封皮己经有些褪色,书页边缘却很整齐,像是被人精心保管着。
“世子懂医理?”
萧彻问道。
“略懂一些,平日里自己煎药,也能少麻烦些人。”
沈清辞走到他身边,声音依旧温和,“将军若是有旧伤不适,或许我也能帮上些小忙。”
这话看似是客套,实则是试探。
沈清辞刚才从萧彻的站姿里看出,他的左腿似乎有些不便 —— 虽然他掩饰得很好,但在转身时,左腿的动作比右腿慢了半拍,像是旧伤未愈。
萧彻常年征战,身上有旧伤不奇怪,可若是能从 “治伤” 这件事上找到突破口,或许能多了解些这位将军的底细。
萧彻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
他的左腿确实有旧伤,是三年前在边境平叛时,被敌军的暗箭射中的,虽然后来痊愈了,可每逢阴雨天还是会隐隐作痛。
这件事除了身边的亲信,很少有人知道,眼前这少年竟然只是看了一眼,就察觉出了端倪。
他转头看向沈清辞,目光里多了几分探究:“世子观察力倒是敏锐。”
沈清辞垂下眼,露出恰到好处的腼腆:“只是常年卧病,闲来无事,便喜欢观察些小事,让将军见笑了。”
两人正说着,晚晴端着热茶走了进来。
茶盏是普通的白瓷杯,茶汤是寻常的雨前龙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晚晴将茶盏放在萧彻面前的桌上,小心翼翼地退到沈清辞身后,低着头不敢说话。
萧彻没去碰那杯茶,只是目光落在沈清辞的手上。
沈清辞正站在桌旁,指尖轻轻摩挲着青瓷药碗的边缘,动作缓慢而轻柔,像是在抚摸什么珍贵的东西。
他的手指很长,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指尖带着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 —— 看来传闻中 “世子擅长书法”,倒是真的。
萧彻的思绪突然飘回了十几年前。
那时他还是个街头乞儿,在寒冬里差点冻毙在街角,是时任太傅的沈敬言路过,将他救了下来,还送了他一件棉衣和一本书。
他记得沈敬言当时正在写一幅字,笔墨落在宣纸上,字迹温润有力,像是春日里的流水,却又带着几分风骨。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沈敬言最擅长的 “云溪体”。
而刚才,他在书架上看到的那本《伤寒杂病论》的扉页上,似乎也有几行小字,字迹和他记忆中沈敬言的 “云溪体” 极为相似,只是笔画更纤细些,像是…… 少年人写的。
难道是沈清辞写的?
萧彻正想再仔细看看,沈清辞却突然抬手去端那杯热茶,像是要递给萧彻。
可就在他的手快要碰到茶盏时,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身体猛地往前一倾 ——“哗啦” 一声,热茶洒了出来,大半都泼在了萧彻的玄色锦袍上,留下一片深色的水渍。
晚晴吓得惊叫起来:“世子!”
沈清辞也像是慌了神,连忙拿出自己的手帕,想要帮萧彻擦拭,声音里带着慌乱:“将军恕罪!
我、我不是故意的……”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脸色比刚才更白了,看起来是真的吓坏了。
可只有沈清辞自己知道,刚才那一下 “绊倒”,是他故意的。
他想看看,这位以 “铁血” 闻名的将军,面对这样的 “意外”,会是什么反应 —— 是会勃然大怒,还是会隐忍不发?
这对他接下来的处境,至关重要。
萧彻低头看了看身上的水渍,又看了看眼前慌乱的沈清辞,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能感觉到热茶透过锦袍传来的温度,不算烫,却让他有些烦躁。
换作是在军营里,若是有士兵敢这样对他,早就被他扔出去了。
可面对沈清辞这副病弱又慌乱的模样,他那股子怒火却发不出来。
他抬手按住沈清辞递过来的手帕,声音依旧冷硬,却没有怒意:“无妨。”
沈清辞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他会这么平静。
他抬头看向萧彻,正好对上他的目光 —— 萧彻的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淡淡的疏离,像是在看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
“将军……” 沈清辞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萧彻打断了。
“不必多言。”
萧彻收回手,转身对门外喊道,“秦风。”
门外立刻跑进来一个穿着黑色劲装的男子,身姿矫健,眼神锐利,一看便是萧彻的亲信护卫。
“将军。”
“去取件干净的锦袍来。”
萧彻吩咐道,语气不容置疑。
“是。”
秦风应了声,目光扫过屋内的情景,又看了看沈清辞,眼底闪过一丝疑惑,却没多问,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萧彻没有再看沈清辞,也没有再提热茶的事,只是走到窗边,望着院中的雪景。
北风还在吹,雪粒子打在窗棂上,声音比刚才更响了。
他的背影挺拔而孤冷,像是一座被雪覆盖的山峰,让人望而生畏。
沈清辞站在原地,手里还捏着那方没送出去的手帕。
他看着萧彻的背影,心里泛起一丝疑惑 —— 这位将军,似乎和传闻中不太一样。
他以为萧彻会是个暴躁易怒的人,可刚才的反应,却平静得有些反常。
是他真的不在意,还是在刻意隐忍?
晚晴走到沈清辞身边,小声说道:“世子,您没事吧?
刚才真是吓死我了。”
沈清辞摇了摇头,示意她没事,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床头 —— 那里有一个紫檀木的小匣子,匣子上了锁,里面放着的,正是父亲留下的那半张奏折碎片。
刚才他故意打翻热茶,除了试探萧彻,也是为了掩饰自己刚才的走神 —— 他怕萧彻察觉到他对书架上那本书的在意,更怕他发现床头匣子里的秘密。
还好,萧彻似乎没注意到这些。
秦风很快取了件干净的锦袍回来,是和萧彻身上那件一模一样的玄色锦袍。
萧彻接过锦袍,对沈清辞说了句 “失陪”,便转身去了外间的耳房换衣服。
屋内只剩下沈清辞和晚晴两人。
晚晴还在为刚才的事心有余悸,小声嘀咕道:“这位萧将军看着好凶啊,世子,以后我们可得小心些。”
沈清辞没说话,只是走到窗边,望着院中的红梅。
雪还在下,落在红梅上,像是给花瓣裹了层糖霜。
他想起刚才萧彻看书架时的眼神,想起他提到 “云溪体” 时的停顿,心里隐隐觉得,这位将军的到来,或许不仅仅是 “监视” 那么简单。
他抬手摸了摸胸口,那里隔着衣襟,能感受到贴身藏着的一枚玉佩 —— 那是母亲临终前给他的,玉佩上刻着 “清辞” 二字,是父亲亲手刻的。
他轻轻摩挲着玉佩,心里默念:父亲,您放心,儿子一定会找出真相,还您一个清白。
耳房的门开了,萧彻换好锦袍走了出来。
新换的锦袍衬得他愈发挺拔,只是脸色依旧冷峻。
他走到沈清辞面前,说道:“世子安心休养,今后我会派人在院外值守,若有需要,可随时吩咐。”
“有劳将军。”
沈清辞躬身行礼,语气依旧温和。
萧彻没再多说,转身带着秦风往外走。
走到院门口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西厢房的窗户 —— 窗户纸上映着沈清辞的身影,纤细而单薄,像是随时会被风雪吹倒。
他的目光落在窗户下方的墙角,那里有一株被雪压弯的兰草,是整个院子里除了红梅外,唯一的一抹绿色。
他想起刚才在书架上看到的那本《伤寒杂病论》,想起扉页上那几行纤细的 “云溪体”,心里突然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这个沈清辞,或许比他想象中更不简单。
萧彻收回目光,大步走出了静云轩。
院门外,他的亲兵早己列队等候,玄色的铠甲在雪地里泛着冷光,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静云轩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北风卷着雪粒子,打在亲兵的铠甲上,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响。
萧彻翻身上马,缰绳一扬,带领着亲兵往将军府的方向走去。
他回头望了一眼静
京城己连下了三日雪,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皇城檐角,将朱红宫墙压得仿佛喘不过气。
雪粒子裹着北风,打在窗棂上发出 “簌簌” 轻响,像是谁在窗外轻轻叩门,又像是暗处窥伺的眼睛,眨动时带着寒意。
静云轩的西厢房里,铜炉正燃着银丝炭,橘红色的火光在青灰地砖上投下跳动的光斑。
药汤是刚煎好的,还冒着白汽,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尾的淡青,也让他本就苍白的脸颊染了层薄红,像是雪地里不慎绽开的一点红梅,脆弱得让人不敢触碰。
他咳了两声,声音轻得像羽毛,却还是下意识抬手按住胸口。
袖口滑落,露出一截细白的手腕,腕骨分明,皮肤下淡青色的血管隐约可见 —— 这是常年被汤药养着的模样,也是 “病弱世子” 沈清辞的标志。
“世子,药要凉了。”
门外传来侍女晚晴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沈清辞应了声 “知道了”,声音温软,却没立刻端起药碗。
他目光落在窗外,院中的红梅被积雪压弯了枝桠,几朵花苞裹着雪沫,像是被冻住的泪滴。
这静云轩原是前朝太傅府的偏院,三年前父亲沈敬言以 “通敌叛国” 罪被赐死,满门抄家后,唯有他这个 “体弱多病、不足为惧” 的嫡子被留了下来,圈禁在此。
说是圈禁,实则更像被人遗忘的角落 —— 皇帝懒得杀他,权臣不屑害他,唯有偶尔有不长眼的官员来 “探视”,实则是为了打探当年旧案的风声,或是想从他这病秧子身上榨取些太傅府残存的价值。
他早己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每日煎药、读书、练字,把自己活成一尊不会说话的瓷像,任谁看了都觉得 “无害”。
可只有沈清辞自己知道,在那层温润如玉的皮囊下,藏着怎样的心思 —— 父亲书房暗格里,那半张被烧焦的奏折碎片,还压在他枕下;当年父亲被押赴刑场时,望向宫城方向的眼神,还刻在他脑海里。
他不能死,更不能真的变成任人摆布的病秧子,他要等,等一个能洗清冤屈的机会。
“吱呀” 一声,院门外传来沉重的推门声,打断了沈清辞的思绪。
晚晴的惊呼声紧接着响起:“你、你们是谁?
静云轩是陛下钦点看管之地,不得擅闯!”
沈清辞握着银勺的手顿了顿,指尖微微收紧。
他没起身,只是侧耳听着门外的动静 —— 脚步声很沉,是穿着战靴踩在积雪上的声音,而且不止一人,至少有十几人。
这般阵仗,不像是寻常官员的 “探视”。
他缓缓放下银勺,将青瓷药碗往桌角推了推,指尖擦过碗沿时,不小心沾了点药汁,冰凉的触感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
他理了理衣襟,扶着桌沿慢慢站起身,动作缓慢,带着久病之人特有的滞涩 —— 这是他练了三年的 “演技”,早己炉火纯青。
“让开。”
门外传来一道男声,低沉而冷硬,像是淬了冰的铁,撞在雪地里都能砸出个坑。
那声音里带着常年征战的肃杀气,不是朝堂上文官的温吞,也不是宦官的阴柔,倒像是…… 武将。
沈清辞的心轻轻沉了一下。
这三年来,从未有武将踏足过静云轩。
武将多是皇帝亲信,尤其是手握兵权的武将,此刻突然到访,是皇帝终于想起他这个 “罪臣之子”,还是有别的变故?
他正思索着,西厢房的门被人从外面推开。
一股寒风裹挟着雪粒子涌进来,瞬间吹散了屋内的药香。
沈清辞下意识往炉火边退了半步,抬眼望去时,正好对上门口那人的目光。
来人穿着一身玄色锦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暗金色的云纹,腰间系着玉带,挂着一枚玄铁令牌,令牌上 “护国将军” 西个字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他身姿挺拔如松,肩宽背厚,一看便知是常年习武之人。
雪落在他的发髻上,还没来得及融化,像是撒了把碎玉,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 —— 剑眉斜飞入鬓,眼窝深邃,鼻梁高挺,薄唇紧抿着,下颌线绷得笔首,整个人像一柄出鞘的剑,锋芒毕露,让人不敢首视。
这便是当朝护国将军,萧彻。
沈清辞虽从未见过他,却听过无数关于他的传闻。
传闻他出身寒门,十五岁从军,在战场上从尸堆里爬出来,凭着一身狠劲和战功,一步步做到护国将军;传闻他在边境平叛时,曾单枪匹马斩杀敌军主将,将敌军逼退三百里,从此 “铁血将军” 的名号传遍大靖;还传闻他性子冷硬,不苟言笑,连皇帝都曾说过 “萧彻之刚,堪比寒铁”。
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突然来静云轩?
萧彻也在打量沈清辞。
来之前,他对这位 “病弱世子” 的印象,全来自朝堂上的只言片语 ——“沈敬言嫡子,体弱多病,胸无大志圈禁三年,从未惹过事端”。
可此刻见了真人,才发现传闻未必属实。
眼前的少年穿着月白色的锦袍,领口绣着一圈淡青色的缠枝莲,衬得他肤色愈发苍白。
他身形清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 是那种藏在温润表象下的清亮,像雪后初晴时,透过云层洒下来的光,带着不易察觉的锐利。
刚才进门时,他明明被寒风呛得微微蹙眉,却没露出半分怯懦,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像一潭深水,看不出底。
“沈世子。”
萧彻开口,声音依旧冷硬,却比刚才对晚晴时缓和了些,“陛下有旨,命我进驻静云轩,负责世子的安全。”
“负责安全” 西个字,他说得格外重。
沈清辞心里门儿清,这哪里是 “负责安全”,分明是 “监视”。
皇帝晚年多疑,最近边境不宁,朝中又有流言说 “太傅旧部欲为沈敬言翻案”,皇帝大概是怕他这个 “罪臣之子” 被人利用,才派了萧彻这么个亲信来盯着他。
沈清辞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的情绪,微微躬身行礼:“有劳将军。
只是静云轩简陋,恐委屈了将军。”
他的声音温软,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像是真的只是个安分守己的病弱世子。
萧彻没回应他的客套,目光扫过屋内。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 —— 一张床,一张桌,一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大多是医书和古籍,没有半点奢华之物。
唯一显眼的,是桌上那碗还冒着热气的药汤,以及旁边放着的研磨好的药材。
“世子常年服药?”
萧彻问道,目光落在沈清辞按在胸口的手上。
“嗯,咳疾多年,离不得汤药。”
沈清辞轻声应道,顺势又咳了两声,这次咳得比刚才重些,肩膀微微颤抖,像是真的很难受。
萧彻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征战多年,见惯了生死,也见惯了战场上的装疯卖傻,可眼前这少年的咳嗽,看起来不像是装的 —— 他的脸色在咳嗽后更白了,眼底的淡青也深了些,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将军一路赶来,想必辛苦了。
晚晴,” 沈清辞转头对门外喊道,“去给将军沏杯热茶。”
晚晴刚才被萧彻的气势吓得不敢说话,此刻听到沈清辞的吩咐,连忙应了声 “是”,匆匆往厨房跑去。
萧彻没阻止,只是走到书架前,目光扫过书架上的书。
书大多是旧的,书脊上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显然是经常翻阅。
他的目光停在一本《伤寒杂病论》上,那本书的封皮己经有些褪色,书页边缘却很整齐,像是被人精心保管着。
“世子懂医理?”
萧彻问道。
“略懂一些,平日里自己煎药,也能少麻烦些人。”
沈清辞走到他身边,声音依旧温和,“将军若是有旧伤不适,或许我也能帮上些小忙。”
这话看似是客套,实则是试探。
沈清辞刚才从萧彻的站姿里看出,他的左腿似乎有些不便 —— 虽然他掩饰得很好,但在转身时,左腿的动作比右腿慢了半拍,像是旧伤未愈。
萧彻常年征战,身上有旧伤不奇怪,可若是能从 “治伤” 这件事上找到突破口,或许能多了解些这位将军的底细。
萧彻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
他的左腿确实有旧伤,是三年前在边境平叛时,被敌军的暗箭射中的,虽然后来痊愈了,可每逢阴雨天还是会隐隐作痛。
这件事除了身边的亲信,很少有人知道,眼前这少年竟然只是看了一眼,就察觉出了端倪。
他转头看向沈清辞,目光里多了几分探究:“世子观察力倒是敏锐。”
沈清辞垂下眼,露出恰到好处的腼腆:“只是常年卧病,闲来无事,便喜欢观察些小事,让将军见笑了。”
两人正说着,晚晴端着热茶走了进来。
茶盏是普通的白瓷杯,茶汤是寻常的雨前龙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晚晴将茶盏放在萧彻面前的桌上,小心翼翼地退到沈清辞身后,低着头不敢说话。
萧彻没去碰那杯茶,只是目光落在沈清辞的手上。
沈清辞正站在桌旁,指尖轻轻摩挲着青瓷药碗的边缘,动作缓慢而轻柔,像是在抚摸什么珍贵的东西。
他的手指很长,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指尖带着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 —— 看来传闻中 “世子擅长书法”,倒是真的。
萧彻的思绪突然飘回了十几年前。
那时他还是个街头乞儿,在寒冬里差点冻毙在街角,是时任太傅的沈敬言路过,将他救了下来,还送了他一件棉衣和一本书。
他记得沈敬言当时正在写一幅字,笔墨落在宣纸上,字迹温润有力,像是春日里的流水,却又带着几分风骨。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沈敬言最擅长的 “云溪体”。
而刚才,他在书架上看到的那本《伤寒杂病论》的扉页上,似乎也有几行小字,字迹和他记忆中沈敬言的 “云溪体” 极为相似,只是笔画更纤细些,像是…… 少年人写的。
难道是沈清辞写的?
萧彻正想再仔细看看,沈清辞却突然抬手去端那杯热茶,像是要递给萧彻。
可就在他的手快要碰到茶盏时,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身体猛地往前一倾 ——“哗啦” 一声,热茶洒了出来,大半都泼在了萧彻的玄色锦袍上,留下一片深色的水渍。
晚晴吓得惊叫起来:“世子!”
沈清辞也像是慌了神,连忙拿出自己的手帕,想要帮萧彻擦拭,声音里带着慌乱:“将军恕罪!
我、我不是故意的……”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脸色比刚才更白了,看起来是真的吓坏了。
可只有沈清辞自己知道,刚才那一下 “绊倒”,是他故意的。
他想看看,这位以 “铁血” 闻名的将军,面对这样的 “意外”,会是什么反应 —— 是会勃然大怒,还是会隐忍不发?
这对他接下来的处境,至关重要。
萧彻低头看了看身上的水渍,又看了看眼前慌乱的沈清辞,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能感觉到热茶透过锦袍传来的温度,不算烫,却让他有些烦躁。
换作是在军营里,若是有士兵敢这样对他,早就被他扔出去了。
可面对沈清辞这副病弱又慌乱的模样,他那股子怒火却发不出来。
他抬手按住沈清辞递过来的手帕,声音依旧冷硬,却没有怒意:“无妨。”
沈清辞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他会这么平静。
他抬头看向萧彻,正好对上他的目光 —— 萧彻的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淡淡的疏离,像是在看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
“将军……” 沈清辞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萧彻打断了。
“不必多言。”
萧彻收回手,转身对门外喊道,“秦风。”
门外立刻跑进来一个穿着黑色劲装的男子,身姿矫健,眼神锐利,一看便是萧彻的亲信护卫。
“将军。”
“去取件干净的锦袍来。”
萧彻吩咐道,语气不容置疑。
“是。”
秦风应了声,目光扫过屋内的情景,又看了看沈清辞,眼底闪过一丝疑惑,却没多问,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萧彻没有再看沈清辞,也没有再提热茶的事,只是走到窗边,望着院中的雪景。
北风还在吹,雪粒子打在窗棂上,声音比刚才更响了。
他的背影挺拔而孤冷,像是一座被雪覆盖的山峰,让人望而生畏。
沈清辞站在原地,手里还捏着那方没送出去的手帕。
他看着萧彻的背影,心里泛起一丝疑惑 —— 这位将军,似乎和传闻中不太一样。
他以为萧彻会是个暴躁易怒的人,可刚才的反应,却平静得有些反常。
是他真的不在意,还是在刻意隐忍?
晚晴走到沈清辞身边,小声说道:“世子,您没事吧?
刚才真是吓死我了。”
沈清辞摇了摇头,示意她没事,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床头 —— 那里有一个紫檀木的小匣子,匣子上了锁,里面放着的,正是父亲留下的那半张奏折碎片。
刚才他故意打翻热茶,除了试探萧彻,也是为了掩饰自己刚才的走神 —— 他怕萧彻察觉到他对书架上那本书的在意,更怕他发现床头匣子里的秘密。
还好,萧彻似乎没注意到这些。
秦风很快取了件干净的锦袍回来,是和萧彻身上那件一模一样的玄色锦袍。
萧彻接过锦袍,对沈清辞说了句 “失陪”,便转身去了外间的耳房换衣服。
屋内只剩下沈清辞和晚晴两人。
晚晴还在为刚才的事心有余悸,小声嘀咕道:“这位萧将军看着好凶啊,世子,以后我们可得小心些。”
沈清辞没说话,只是走到窗边,望着院中的红梅。
雪还在下,落在红梅上,像是给花瓣裹了层糖霜。
他想起刚才萧彻看书架时的眼神,想起他提到 “云溪体” 时的停顿,心里隐隐觉得,这位将军的到来,或许不仅仅是 “监视” 那么简单。
他抬手摸了摸胸口,那里隔着衣襟,能感受到贴身藏着的一枚玉佩 —— 那是母亲临终前给他的,玉佩上刻着 “清辞” 二字,是父亲亲手刻的。
他轻轻摩挲着玉佩,心里默念:父亲,您放心,儿子一定会找出真相,还您一个清白。
耳房的门开了,萧彻换好锦袍走了出来。
新换的锦袍衬得他愈发挺拔,只是脸色依旧冷峻。
他走到沈清辞面前,说道:“世子安心休养,今后我会派人在院外值守,若有需要,可随时吩咐。”
“有劳将军。”
沈清辞躬身行礼,语气依旧温和。
萧彻没再多说,转身带着秦风往外走。
走到院门口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西厢房的窗户 —— 窗户纸上映着沈清辞的身影,纤细而单薄,像是随时会被风雪吹倒。
他的目光落在窗户下方的墙角,那里有一株被雪压弯的兰草,是整个院子里除了红梅外,唯一的一抹绿色。
他想起刚才在书架上看到的那本《伤寒杂病论》,想起扉页上那几行纤细的 “云溪体”,心里突然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这个沈清辞,或许比他想象中更不简单。
萧彻收回目光,大步走出了静云轩。
院门外,他的亲兵早己列队等候,玄色的铠甲在雪地里泛着冷光,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静云轩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北风卷着雪粒子,打在亲兵的铠甲上,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响。
萧彻翻身上马,缰绳一扬,带领着亲兵往将军府的方向走去。
他回头望了一眼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