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系统:女主,接招吧!(苏清鸢林薇薇)热门小说大全_推荐完本小说快穿系统:女主,接招吧!苏清鸢林薇薇
时间: 2025-09-12 14:10:38
午夜零时三十七分,雨下得正酣。
这场初秋的冷雨,洗刷着海都市白日里的喧嚣与浮华,将霓虹灯光晕染成一片片模糊而冰冷的光团。
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发出单调而持续的噼啪声,像是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市刑警支队队长秦骁的对讲机里传来嘶哑而急促的呼叫,瞬间撕裂了警车内沉闷的空气。
秦队!
收到请回答!
锦华苑B区7栋1801,报警发现尸体!
情况…情况有点不对劲!”
汇报的是先期赶到现场的辖区派出所民警,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显然是被现场的某些东西震慑住了。
秦骁眉头紧锁,棱角分明的脸上刻满了疲惫,但那双眼睛在听到“不对劲”三个字时,立刻锐利起来,如同蛰伏的猎豹嗅到了猎物的气息。
他猛打方向盘,性能优越的SUV在湿滑的路面上划出一道急促的弧线,轮胎碾过积水,溅起一片浑浊的水幕,朝着城市的高档住宅区——锦华苑疾驰而去。
“通知技术队、法医,马上出现场!
封锁楼栋出入口,疏散围观群众,保护现场!”
秦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十五分钟后,秦骁的车粗暴地停在锦华苑7栋楼下。
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肩头,但他毫不在意,大步流星地穿过拉起警戒线的楼道,乘坐电梯首达18楼。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昂贵香水与某种难以名状的、甜腻中带着铁锈味的混合气息。
1801室,厚重的防盗门敞开着,灯火通明。
先期到达的警员们面色凝重,小心翼翼地避免触碰任何东西。
死者是这间豪华公寓的主人,周宏远,45岁,宏远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本市有名的青年企业家、慈善家。
他并没有倒在血泊之中,相反,他端坐在书房那张价值不菲的黑檀木办公桌后宽大的真皮老板椅上,衣着整齐,甚至打着领带。
除了脸色呈现出一种极不自然的灰白,以及颈部那道细窄、干净却绝对致命的切割伤之外,他看起来更像是在小憩,而非遭遇了谋杀。
但现场的氛围却诡异得让人脊背发凉。
书房极其整洁,甚至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文件摆放有序,书籍整齐排列,没有任何搏斗、挣扎、翻动的痕迹。
窗户从内部反锁,房门最初也是被保姆从外部反锁的(保姆每天早晚各来一次,早上发现异常后报警)。
这几乎形成了一个“密室”。
然而,最让先期警员感到“不对劲”的,是死者的姿态和现场的一种不协调感。
周宏远双手自然下垂,搭在椅子扶手上,头颅微微偏向左侧,眼睛紧闭,表情异常平静,仿佛欣然接受了死亡的降临。
这与颈部那道狰狞的伤口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而在那张光可鉴人的黑檀木桌面上,在死者正前方,摆放着一只纯白色的陶瓷咖啡杯。
杯子很干净,里面没有残留任何液体,杯底朝上,杯口向下,被小心翼翼地倒扣在桌面上。
像一个无声的、充满仪式感的句号。
“秦队,”年轻的技术队队员小林脸色发白,指着那杯子,“我们进来时就是这样…感觉…感觉怪怪的。”
秦骁没有说话,他戴好手套鞋套,鹰隼般的目光扫过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他经验丰富,见过各种凶杀现场,但如此“干净”又如此“刻意”的,并不多见。
凶手清理了现场?
为什么?
为什么要摆弄那个杯子?
挑衅?
还是某种标记?
“第一发现人?”
秦骁沉声问。
“是死者的保姆,刘婶。
在外面,吓坏了,问不出太多东西。
她说昨晚离开时周先生还好好的,反锁了门。
今天早上来准备早餐,用备用钥匙开门就发现…这样了。”
“社会关系排查立刻开始!
他的家人、公司合伙人、竞争对手,一个都不能漏!
查监控,这栋楼、小区出入口,所有可能拍到进出人员的监控全部调取!
排查最近一周所有与周宏远有过接触的人!”
秦骁语速极快,命令一条接一条地下达,周围的警员立刻忙碌起来。
技术队的闪光灯不时亮起,咔嚓声伴随着窗外的雨声,气氛压抑。
初步勘察结果令人沮丧:门锁没有被技术撬压或暴力破坏的痕迹;窗户紧闭反锁;现场没有发现任何陌生的指纹、脚印(凶手很可能戴了手套鞋套);没有丢失贵重财物;周宏远的手机、电脑似乎也没有异常。
那个倒扣的咖啡杯,被技术队员小心翼翼地提取,准备带回实验室检验,但肉眼看去,光滑的釉面上似乎什么都没有。
密室。
无痕。
诡异的平静。
秦骁的眉头越皱越紧,这案子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邪性。
凶手像个幽灵,进来,完成了杀戮,又悄无声息地消失,还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签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逐渐由墨黑转为灰蒙,雨势稍歇,但压抑感丝毫未减。
就在秦骁几乎要下令扩大搜查范围,进行更彻底的地毯式搜索时,一个清冷、甚至带着点漠然的声音在书房门口响起,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现场的嘈杂。
“死亡时间推断需要修正。
另外,谁动了死者的左手?”
所有人循声望去。
一个身形清瘦的年轻男人不知何时站在了警戒线外。
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外面套着白大褂,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冷静得像手术刀,正精准地落在尸体之上。
他手里提着一个银色的专业法医勘察箱,整个人透着一股与凶杀现场格格不入的整洁和疏离感。
来人是市局首席法医官,顾渊。
秦骁看到是他,下意识地啧了一声,语气有些不耐烦:“顾法医,你来得可真是时候。
死亡时间初步推断是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基于尸温和初步尸僵。
至于手,没人动过,我们发现时就是这样。”
顾渊像是没听到秦骁语气中的不满,自顾自地履行程序,穿上额外的防护装备,然后才迈步走进书房。
他的脚步很轻,目光却极其专注,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他和死者的绝对领域。
他绕过办公桌,几乎没有看秦骁和其他人一眼,首接俯身靠近尸体。
他的观察细致入微,从头发丝到指甲缝,一寸都不放过。
“室温23摄氏度,昨夜有雨,湿度偏高。
你们基于标准公式的推断至少偏差了一小时以上。
确切死亡时间应该在昨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
顾渊的声音平稳,没有起伏,像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另外,死者左手食指指甲内侧,有一处新鲜的、不自然的断裂和撕裂伤。
发现时,他的左手就是这样的姿势吗?”
他抬起眼,目光透过镜片看向离得最近的一名技术队员。
那队员被他的眼神看得一紧张,下意识地看向秦骁。
秦骁一愣,也凑近去看。
在顾渊的指示下,他才注意到周宏远左手食指的指甲确实有一小块撕裂,微微翘起,里面似乎嵌着一点极其微小的、不同于皮肤和血液的深色物质,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这能说明什么?
可能是不小心刮到哪里了?”
秦骁皱眉,他觉得顾渊有点吹毛求疵。
现在关键是找到凶手进入和离开的痕迹,以及动机,而不是纠结一个指甲的细微损伤。
顾渊没有回答,而是从勘察箱里取出细长的镊子和证物袋,极其小心地将那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深色物质提取出来,封存。
然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死者颈部那道致命的伤口上。
“伤口边缘极其平整,是一次性快速切割造成的,凶器非常锋利,可能是手术刀片或特制的刮胡刀片。
角度略微由上至下,凶手身高应该比死者略高,或者行凶时处于稍高的位置。
动作干净利落,几乎没有犹豫。”
他的手指虚悬在伤口上方比划着,然后,他的目光微微一凝。
“看这里,”他示意秦骁靠近,“伤口最深处,靠近颈椎左侧的位置,嵌入了一点极其微小的…银色反光物。”
秦骁眯起眼睛,凑到极近处,才勉强看到在血肉模糊的伤口深处,似乎有一个比针尖还小的亮点,若非顾渊指出,绝对会被所有人遗漏。
“这是什么?”
秦骁的心头一紧。
“需要回去在显微镜下看。
可能是金属碎屑,也可能是某种人造纤维的反光。”
顾渊再次动用精细工具,试图提取那个微小的证物,“但它的位置很深,几乎是随着凶器一次性地刺入的。
这很关键。”
提取过程极其困难,那个小点几乎与组织融为一体。
顾渊全神贯注,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微的汗珠,但他手上的动作稳如磐石。
终于,他将那几乎看不见的微粒成功放入另一个微型证物管中。
做完这一切,他才缓缓首起身,目光第一次真正地扫视整个书房,最后落在那张空荡荡的、曾经放着一个倒扣咖啡杯的桌面上。
“杯子呢?”
他问。
“技术队取回去检验了。”
秦骁回答,他对顾渊这种发现细枝末节却可能忽略大局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顾法医,现在的重点是凶手怎么进来,又怎么出去的!
这是个密室!
还有那个杯子,明显是凶手留下的标记,这才是突破口!”
顾渊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轻轻推了下眼镜,镜片上反射出冰冷的光。
“密室,可能是思维上的盲区,而不是物理上的绝对封闭。
至于那个杯子…”他顿了顿,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反驳的笃定。
“…你们可能搞错了重点。
那或许不是凶手的标记。”
“什么?”
秦骁一愣。
顾渊的目光重新回到尸体平静的脸上,缓缓说道:“那更像是死者自己留下的…最后一个无声的证词。
虽然,他自己可能也没完全理解其含义。”
窗外,雨又开始下了起来,敲打着玻璃,仿佛无数细碎的手指在叩问着真相。
(第一章 完)
这场初秋的冷雨,洗刷着海都市白日里的喧嚣与浮华,将霓虹灯光晕染成一片片模糊而冰冷的光团。
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发出单调而持续的噼啪声,像是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市刑警支队队长秦骁的对讲机里传来嘶哑而急促的呼叫,瞬间撕裂了警车内沉闷的空气。
秦队!
收到请回答!
锦华苑B区7栋1801,报警发现尸体!
情况…情况有点不对劲!”
汇报的是先期赶到现场的辖区派出所民警,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显然是被现场的某些东西震慑住了。
秦骁眉头紧锁,棱角分明的脸上刻满了疲惫,但那双眼睛在听到“不对劲”三个字时,立刻锐利起来,如同蛰伏的猎豹嗅到了猎物的气息。
他猛打方向盘,性能优越的SUV在湿滑的路面上划出一道急促的弧线,轮胎碾过积水,溅起一片浑浊的水幕,朝着城市的高档住宅区——锦华苑疾驰而去。
“通知技术队、法医,马上出现场!
封锁楼栋出入口,疏散围观群众,保护现场!”
秦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十五分钟后,秦骁的车粗暴地停在锦华苑7栋楼下。
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肩头,但他毫不在意,大步流星地穿过拉起警戒线的楼道,乘坐电梯首达18楼。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昂贵香水与某种难以名状的、甜腻中带着铁锈味的混合气息。
1801室,厚重的防盗门敞开着,灯火通明。
先期到达的警员们面色凝重,小心翼翼地避免触碰任何东西。
死者是这间豪华公寓的主人,周宏远,45岁,宏远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本市有名的青年企业家、慈善家。
他并没有倒在血泊之中,相反,他端坐在书房那张价值不菲的黑檀木办公桌后宽大的真皮老板椅上,衣着整齐,甚至打着领带。
除了脸色呈现出一种极不自然的灰白,以及颈部那道细窄、干净却绝对致命的切割伤之外,他看起来更像是在小憩,而非遭遇了谋杀。
但现场的氛围却诡异得让人脊背发凉。
书房极其整洁,甚至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文件摆放有序,书籍整齐排列,没有任何搏斗、挣扎、翻动的痕迹。
窗户从内部反锁,房门最初也是被保姆从外部反锁的(保姆每天早晚各来一次,早上发现异常后报警)。
这几乎形成了一个“密室”。
然而,最让先期警员感到“不对劲”的,是死者的姿态和现场的一种不协调感。
周宏远双手自然下垂,搭在椅子扶手上,头颅微微偏向左侧,眼睛紧闭,表情异常平静,仿佛欣然接受了死亡的降临。
这与颈部那道狰狞的伤口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而在那张光可鉴人的黑檀木桌面上,在死者正前方,摆放着一只纯白色的陶瓷咖啡杯。
杯子很干净,里面没有残留任何液体,杯底朝上,杯口向下,被小心翼翼地倒扣在桌面上。
像一个无声的、充满仪式感的句号。
“秦队,”年轻的技术队队员小林脸色发白,指着那杯子,“我们进来时就是这样…感觉…感觉怪怪的。”
秦骁没有说话,他戴好手套鞋套,鹰隼般的目光扫过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他经验丰富,见过各种凶杀现场,但如此“干净”又如此“刻意”的,并不多见。
凶手清理了现场?
为什么?
为什么要摆弄那个杯子?
挑衅?
还是某种标记?
“第一发现人?”
秦骁沉声问。
“是死者的保姆,刘婶。
在外面,吓坏了,问不出太多东西。
她说昨晚离开时周先生还好好的,反锁了门。
今天早上来准备早餐,用备用钥匙开门就发现…这样了。”
“社会关系排查立刻开始!
他的家人、公司合伙人、竞争对手,一个都不能漏!
查监控,这栋楼、小区出入口,所有可能拍到进出人员的监控全部调取!
排查最近一周所有与周宏远有过接触的人!”
秦骁语速极快,命令一条接一条地下达,周围的警员立刻忙碌起来。
技术队的闪光灯不时亮起,咔嚓声伴随着窗外的雨声,气氛压抑。
初步勘察结果令人沮丧:门锁没有被技术撬压或暴力破坏的痕迹;窗户紧闭反锁;现场没有发现任何陌生的指纹、脚印(凶手很可能戴了手套鞋套);没有丢失贵重财物;周宏远的手机、电脑似乎也没有异常。
那个倒扣的咖啡杯,被技术队员小心翼翼地提取,准备带回实验室检验,但肉眼看去,光滑的釉面上似乎什么都没有。
密室。
无痕。
诡异的平静。
秦骁的眉头越皱越紧,这案子从一开始就透着一股邪性。
凶手像个幽灵,进来,完成了杀戮,又悄无声息地消失,还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签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天色逐渐由墨黑转为灰蒙,雨势稍歇,但压抑感丝毫未减。
就在秦骁几乎要下令扩大搜查范围,进行更彻底的地毯式搜索时,一个清冷、甚至带着点漠然的声音在书房门口响起,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现场的嘈杂。
“死亡时间推断需要修正。
另外,谁动了死者的左手?”
所有人循声望去。
一个身形清瘦的年轻男人不知何时站在了警戒线外。
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外面套着白大褂,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冷静得像手术刀,正精准地落在尸体之上。
他手里提着一个银色的专业法医勘察箱,整个人透着一股与凶杀现场格格不入的整洁和疏离感。
来人是市局首席法医官,顾渊。
秦骁看到是他,下意识地啧了一声,语气有些不耐烦:“顾法医,你来得可真是时候。
死亡时间初步推断是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基于尸温和初步尸僵。
至于手,没人动过,我们发现时就是这样。”
顾渊像是没听到秦骁语气中的不满,自顾自地履行程序,穿上额外的防护装备,然后才迈步走进书房。
他的脚步很轻,目光却极其专注,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他和死者的绝对领域。
他绕过办公桌,几乎没有看秦骁和其他人一眼,首接俯身靠近尸体。
他的观察细致入微,从头发丝到指甲缝,一寸都不放过。
“室温23摄氏度,昨夜有雨,湿度偏高。
你们基于标准公式的推断至少偏差了一小时以上。
确切死亡时间应该在昨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
顾渊的声音平稳,没有起伏,像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另外,死者左手食指指甲内侧,有一处新鲜的、不自然的断裂和撕裂伤。
发现时,他的左手就是这样的姿势吗?”
他抬起眼,目光透过镜片看向离得最近的一名技术队员。
那队员被他的眼神看得一紧张,下意识地看向秦骁。
秦骁一愣,也凑近去看。
在顾渊的指示下,他才注意到周宏远左手食指的指甲确实有一小块撕裂,微微翘起,里面似乎嵌着一点极其微小的、不同于皮肤和血液的深色物质,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这能说明什么?
可能是不小心刮到哪里了?”
秦骁皱眉,他觉得顾渊有点吹毛求疵。
现在关键是找到凶手进入和离开的痕迹,以及动机,而不是纠结一个指甲的细微损伤。
顾渊没有回答,而是从勘察箱里取出细长的镊子和证物袋,极其小心地将那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深色物质提取出来,封存。
然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死者颈部那道致命的伤口上。
“伤口边缘极其平整,是一次性快速切割造成的,凶器非常锋利,可能是手术刀片或特制的刮胡刀片。
角度略微由上至下,凶手身高应该比死者略高,或者行凶时处于稍高的位置。
动作干净利落,几乎没有犹豫。”
他的手指虚悬在伤口上方比划着,然后,他的目光微微一凝。
“看这里,”他示意秦骁靠近,“伤口最深处,靠近颈椎左侧的位置,嵌入了一点极其微小的…银色反光物。”
秦骁眯起眼睛,凑到极近处,才勉强看到在血肉模糊的伤口深处,似乎有一个比针尖还小的亮点,若非顾渊指出,绝对会被所有人遗漏。
“这是什么?”
秦骁的心头一紧。
“需要回去在显微镜下看。
可能是金属碎屑,也可能是某种人造纤维的反光。”
顾渊再次动用精细工具,试图提取那个微小的证物,“但它的位置很深,几乎是随着凶器一次性地刺入的。
这很关键。”
提取过程极其困难,那个小点几乎与组织融为一体。
顾渊全神贯注,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微的汗珠,但他手上的动作稳如磐石。
终于,他将那几乎看不见的微粒成功放入另一个微型证物管中。
做完这一切,他才缓缓首起身,目光第一次真正地扫视整个书房,最后落在那张空荡荡的、曾经放着一个倒扣咖啡杯的桌面上。
“杯子呢?”
他问。
“技术队取回去检验了。”
秦骁回答,他对顾渊这种发现细枝末节却可能忽略大局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顾法医,现在的重点是凶手怎么进来,又怎么出去的!
这是个密室!
还有那个杯子,明显是凶手留下的标记,这才是突破口!”
顾渊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轻轻推了下眼镜,镜片上反射出冰冷的光。
“密室,可能是思维上的盲区,而不是物理上的绝对封闭。
至于那个杯子…”他顿了顿,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反驳的笃定。
“…你们可能搞错了重点。
那或许不是凶手的标记。”
“什么?”
秦骁一愣。
顾渊的目光重新回到尸体平静的脸上,缓缓说道:“那更像是死者自己留下的…最后一个无声的证词。
虽然,他自己可能也没完全理解其含义。”
窗外,雨又开始下了起来,敲打着玻璃,仿佛无数细碎的手指在叩问着真相。
(第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