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旗五代(陈远陈伯)免费小说完结_最新推荐小说赤旗五代(陈远陈伯)
时间: 2025-09-12 14:08:38
冰冷的现实如同一桶掺着冰碴的冷水,从陈远的头顶浇下,让他彻底清醒,也让他从灵魂深处感到战栗。
他扶着粗糙的土墙,踉跄地走出那间摇摇欲坠的茅屋。
阳光有些刺眼,但丝毫无法带来暖意,反而将这片刚刚经历浩劫的土地上的惨状,无比清晰地暴露在他眼前。
焦黑的断壁残垣仍在冒着缕缕青烟,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焦糊和粪便的恶臭,几乎令人窒息。
几具尸体以扭曲的姿势倒卧在路旁,有男有女,甚至还有一个半大的孩子,圆睁着无神的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苍蝇己经开始在他们身上聚集。
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哭泣声从不同的角落传来,如同绝望的哀歌。
一个老妇人瘫坐在化为灰烬的家门前,干枯的手徒劳地抓着一把焦土,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哭干了眼泪的嘶哑声。
不远处,一个头上裹着渗血破布的男人,正用一把缺口的锄头,机械地挖着坑,旁边是他妻子和女儿冰冷的身体。
陈远的胃部一阵翻江倒海。
他在社区工作多年,处理过邻里纠纷,应对过突发事件,甚至协助处理过意外身亡的后事,但从未……从未如此首接地面对如此大规模、如此野蛮的死亡和破坏。
这不是天灾,这是赤裸裸的人祸!
是旧社会吃人本质最血腥的展现!
他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呼吸困难。
现代社会的法治、秩序、人道主义关怀在这里荡然无存,只剩下最原始、最残酷的弱肉强食。
“少…少爷?
您…您活过来了?!”
一个颤抖的、带着难以置信惊喜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陈远转过头,看到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者,正拄着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向他跑来,脸上又是泥又是泪,额角还有一道血口子。
零碎的原主记忆浮现——这是陈伯,家里的老仆,也是原主父母去世后唯一还留在身边的人。
“陈伯…”陈远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干涩沙哑得厉害。
他感觉到自己身上穿着的是粗麻布的古代衣衫,宽大而不合身,同样沾满了污渍和干涸的血迹。
“这…这是怎么回事?
那些兵…是溃兵…从北边败下来的河东兵,还有…还有跟着抢掠的辽狗散骑…一伙天杀的畜生啊!”
陈伯老泪纵横,捶打着胸口,“抢粮,抢钱,抢人…稍有不从就动刀子…老爷夫人留下的那点家底全没了…村子…村子都快被他们毁了啊!”
陈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巨大的悲愤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倒了最初的恐惧和不适。
他是党员,是干部,无论在哪个时代,面对群众疾苦,都不能只是旁观和哀叹。
“伤亡怎么样?
还有多少人活着?
伤者在哪里?”
他接连发问,语气迅速恢复了以往工作中处理危机时的沉稳。
陈伯被他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愣了一下,眼前的少爷似乎和以往那个只会埋头读书、遇事惊慌的文人有些不同了,那眼神里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坚定和…力量?
“死…死了十好几个,伤了更多…王五家的娃没挺过去…李婶子被…被掳走了…”陈伯哽咽着指了几个方向,“伤重的都在那边窝棚里躺着,没药没医,只能硬挺着等…”等死。
这两个字陈伯没说出口,但陈远明白。
“带我去看看。”
陈远迈开脚步,身体依旧虚弱,但步伐却异常坚定。
窝棚里,景象更是凄惨。
五六个人躺在地上铺的干草上,有的断了手脚,伤口狰狞;有的被砍伤,失血过多脸色惨白;还有一个老人胸口凹陷,出气多进气少,眼看就不行了。
痛苦的呻吟和绝望的沉默交织在一起。
陈远的心揪紧了。
他蹲下身,检查伤势。
他不是医生,但社区工作培训过急救知识,处理过外伤。
“陈伯,去找找还有没有干净的布,烧开水!
快!”
他果断下令。
他小心翼翼地为一个腿部刀伤深可见骨的青年清洗伤口。
没有酒精,只能用凉开水。
他撕下自己粗麻外袍相对干净的内衬布条,用力压紧包扎止血。
动作生疏却无比专注。
“按住这里,用力!
不想死就按住!”
他对伤者的家人喝道,语气不容置疑。
他又去看那个胸口凹陷的老人,摸了摸脉搏,最终只能无力地摇摇头,对旁边守着的孩子低声道:“…好好陪着他最后一程。”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空有理论,空有决心,却缺乏这个时代最急需的药品和医疗手段。
忙碌了好一阵,暂时处理了几个能处理的伤口,血总算止住了些,但后续的感染和恢复,依然是巨大的难题。
陈远累得几乎虚脱,靠坐在窝棚边,汗水浸湿了他破烂的麻衣。
这时,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汉子走了过来,他胳膊上胡乱缠着布条,渗着血,眼神里充满了悲愤和一种被逼到绝路的凶狠。
陈远记得他,王五,村里最穷苦的佃户之一,性格耿首火爆。
“陈…陈公子,”王五的声音粗粝,“多谢你救我老娘。”
他刚才看到陈远帮他受伤的母亲包扎。
“举手之劳。”
陈远摆摆手,看着他胳膊的伤,“你的伤也要处理一下。”
“皮糙肉厚,死不了!”
王五咬牙道,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村庄,拳头攥得咯咯响,“这群天杀的贼配军!
狗辽奴!
只恨俺没本事,杀不了他们!”
“一个人杀不了。”
陈远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他,“但如果村里活下来的人,都能团结起来,像一把筷子一样捆在一起,下次他们再来,就算不能打赢,也能让他们崩掉几颗牙!”
王五一怔,周围的几个幸存者也看了过来。
“团结?
怎么团结?”
一个微弱的声音问道,是那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眼神空洞。
“活下去,首先要想办法活下去。”
陈远站起身,尽管疲惫,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传得更远,“粮食被抢了,但地还在!
种子也许还能找到!
受伤的人需要照顾,死了的人要入土为安!
房子烧了,可以先搭窝棚!”
他指着那些焦土:“我们清理废墟,看看还能不能找出点能用的东西!
我们有手有脚,只要人不散,心不死,就能从头再来!”
他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实际的生存问题,却像一点微弱的火苗,投注到这片被绝望冰封的土地上。
一些人麻木的眼神里,似乎有了一点微弱的光。
陈伯喃喃道:“少爷说得对…得活下去…”王五猛地一拍大腿:“娘的!
没错!
哭有什么用!
恨有什么用!
得干活!
得让那些狗东西看看,俺们没那么容易死绝!”
在陈远的组织和鼓动下,幸存下来的几十个村民,开始第一次尝试凝聚起来。
男人们清理废墟,掩埋尸体,寻找可用物资;女人们照顾伤者,搜集残留的粮食,准备吃食。
虽然依旧悲伤,虽然前路迷茫,但一种微弱却真实的集体行动力,开始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滋生。
陈远看着这一切,心情沉重依旧,却多了几分坚定。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未来的路,遍布荆棘,充满未知的危险。
但他别无选择。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肩负着这身信念,他就要从这片绝望的土地开始,犁出一道不一样的轨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他,就要做那第一颗火种。
他扶着粗糙的土墙,踉跄地走出那间摇摇欲坠的茅屋。
阳光有些刺眼,但丝毫无法带来暖意,反而将这片刚刚经历浩劫的土地上的惨状,无比清晰地暴露在他眼前。
焦黑的断壁残垣仍在冒着缕缕青烟,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焦糊和粪便的恶臭,几乎令人窒息。
几具尸体以扭曲的姿势倒卧在路旁,有男有女,甚至还有一个半大的孩子,圆睁着无神的眼睛,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苍蝇己经开始在他们身上聚集。
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哭泣声从不同的角落传来,如同绝望的哀歌。
一个老妇人瘫坐在化为灰烬的家门前,干枯的手徒劳地抓着一把焦土,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哭干了眼泪的嘶哑声。
不远处,一个头上裹着渗血破布的男人,正用一把缺口的锄头,机械地挖着坑,旁边是他妻子和女儿冰冷的身体。
陈远的胃部一阵翻江倒海。
他在社区工作多年,处理过邻里纠纷,应对过突发事件,甚至协助处理过意外身亡的后事,但从未……从未如此首接地面对如此大规模、如此野蛮的死亡和破坏。
这不是天灾,这是赤裸裸的人祸!
是旧社会吃人本质最血腥的展现!
他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呼吸困难。
现代社会的法治、秩序、人道主义关怀在这里荡然无存,只剩下最原始、最残酷的弱肉强食。
“少…少爷?
您…您活过来了?!”
一个颤抖的、带着难以置信惊喜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陈远转过头,看到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者,正拄着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向他跑来,脸上又是泥又是泪,额角还有一道血口子。
零碎的原主记忆浮现——这是陈伯,家里的老仆,也是原主父母去世后唯一还留在身边的人。
“陈伯…”陈远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干涩沙哑得厉害。
他感觉到自己身上穿着的是粗麻布的古代衣衫,宽大而不合身,同样沾满了污渍和干涸的血迹。
“这…这是怎么回事?
那些兵…是溃兵…从北边败下来的河东兵,还有…还有跟着抢掠的辽狗散骑…一伙天杀的畜生啊!”
陈伯老泪纵横,捶打着胸口,“抢粮,抢钱,抢人…稍有不从就动刀子…老爷夫人留下的那点家底全没了…村子…村子都快被他们毁了啊!”
陈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巨大的悲愤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倒了最初的恐惧和不适。
他是党员,是干部,无论在哪个时代,面对群众疾苦,都不能只是旁观和哀叹。
“伤亡怎么样?
还有多少人活着?
伤者在哪里?”
他接连发问,语气迅速恢复了以往工作中处理危机时的沉稳。
陈伯被他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愣了一下,眼前的少爷似乎和以往那个只会埋头读书、遇事惊慌的文人有些不同了,那眼神里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坚定和…力量?
“死…死了十好几个,伤了更多…王五家的娃没挺过去…李婶子被…被掳走了…”陈伯哽咽着指了几个方向,“伤重的都在那边窝棚里躺着,没药没医,只能硬挺着等…”等死。
这两个字陈伯没说出口,但陈远明白。
“带我去看看。”
陈远迈开脚步,身体依旧虚弱,但步伐却异常坚定。
窝棚里,景象更是凄惨。
五六个人躺在地上铺的干草上,有的断了手脚,伤口狰狞;有的被砍伤,失血过多脸色惨白;还有一个老人胸口凹陷,出气多进气少,眼看就不行了。
痛苦的呻吟和绝望的沉默交织在一起。
陈远的心揪紧了。
他蹲下身,检查伤势。
他不是医生,但社区工作培训过急救知识,处理过外伤。
“陈伯,去找找还有没有干净的布,烧开水!
快!”
他果断下令。
他小心翼翼地为一个腿部刀伤深可见骨的青年清洗伤口。
没有酒精,只能用凉开水。
他撕下自己粗麻外袍相对干净的内衬布条,用力压紧包扎止血。
动作生疏却无比专注。
“按住这里,用力!
不想死就按住!”
他对伤者的家人喝道,语气不容置疑。
他又去看那个胸口凹陷的老人,摸了摸脉搏,最终只能无力地摇摇头,对旁边守着的孩子低声道:“…好好陪着他最后一程。”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空有理论,空有决心,却缺乏这个时代最急需的药品和医疗手段。
忙碌了好一阵,暂时处理了几个能处理的伤口,血总算止住了些,但后续的感染和恢复,依然是巨大的难题。
陈远累得几乎虚脱,靠坐在窝棚边,汗水浸湿了他破烂的麻衣。
这时,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汉子走了过来,他胳膊上胡乱缠着布条,渗着血,眼神里充满了悲愤和一种被逼到绝路的凶狠。
陈远记得他,王五,村里最穷苦的佃户之一,性格耿首火爆。
“陈…陈公子,”王五的声音粗粝,“多谢你救我老娘。”
他刚才看到陈远帮他受伤的母亲包扎。
“举手之劳。”
陈远摆摆手,看着他胳膊的伤,“你的伤也要处理一下。”
“皮糙肉厚,死不了!”
王五咬牙道,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村庄,拳头攥得咯咯响,“这群天杀的贼配军!
狗辽奴!
只恨俺没本事,杀不了他们!”
“一个人杀不了。”
陈远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他,“但如果村里活下来的人,都能团结起来,像一把筷子一样捆在一起,下次他们再来,就算不能打赢,也能让他们崩掉几颗牙!”
王五一怔,周围的几个幸存者也看了过来。
“团结?
怎么团结?”
一个微弱的声音问道,是那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眼神空洞。
“活下去,首先要想办法活下去。”
陈远站起身,尽管疲惫,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传得更远,“粮食被抢了,但地还在!
种子也许还能找到!
受伤的人需要照顾,死了的人要入土为安!
房子烧了,可以先搭窝棚!”
他指着那些焦土:“我们清理废墟,看看还能不能找出点能用的东西!
我们有手有脚,只要人不散,心不死,就能从头再来!”
他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实际的生存问题,却像一点微弱的火苗,投注到这片被绝望冰封的土地上。
一些人麻木的眼神里,似乎有了一点微弱的光。
陈伯喃喃道:“少爷说得对…得活下去…”王五猛地一拍大腿:“娘的!
没错!
哭有什么用!
恨有什么用!
得干活!
得让那些狗东西看看,俺们没那么容易死绝!”
在陈远的组织和鼓动下,幸存下来的几十个村民,开始第一次尝试凝聚起来。
男人们清理废墟,掩埋尸体,寻找可用物资;女人们照顾伤者,搜集残留的粮食,准备吃食。
虽然依旧悲伤,虽然前路迷茫,但一种微弱却真实的集体行动力,开始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滋生。
陈远看着这一切,心情沉重依旧,却多了几分坚定。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未来的路,遍布荆棘,充满未知的危险。
但他别无选择。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肩负着这身信念,他就要从这片绝望的土地开始,犁出一道不一样的轨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他,就要做那第一颗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