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靖七皇子萧彻沈清新热门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大靖七皇子萧彻沈清
时间: 2025-09-12 14:09:51
第二日清晨,长乐宫传来消息——端妃的病情稳定了下来,太医令诊断为“急病发作”,开了几副调理的药方,并未提及中毒之事。
沈清辞知道,这是萧彻压下来的。
他不想打草惊蛇,更想借着这件事,查出魏忠贤的更多把柄。
沈清辞刚到太医院当值,就被太医令叫到了书房。
“沈医女,昨日长乐宫之事,你怎么看?”
王太医令端着茶盏,慢悠悠地问道。
沈清辞垂眸,恭敬地回答:“回太医令,昨日奴婢只是初步诊治,具体病情,还需以太医令的诊断为准。”
王太医令笑了笑,放下茶盏,眼神锐利地看着她:“你倒是聪明。
不过,我听说你昨日用银针为端妃诊治,还查出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沈清辞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平静:“奴婢只是按照医书所学,尝试用银针缓解端妃娘娘的不适,并未查出什么。
许是旁人看错了。”
王太医令盯着她看了半晌,才缓缓说道:“沈医女,你刚入宫,有些事还是不要多管的好。
太医院里,安稳当差,才能长久。”
这话里的警告意味,再明显不过。
沈清辞屈膝行礼:“奴婢明白,谢太医令提点。”
从书房出来,沈清辞刚走到走廊,就被一个年轻的太医叫住了。
“沈医女,请留步。”
沈清辞转身,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太医服饰的年轻人,面容清秀,眼神正首。
她记得,这人叫李默,是太医院里少有的不依附任何势力的太医,医术也颇为精湛。
“李太医,有事吗?”
沈清辞问道。
李默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沈医女,昨日长乐宫之事,你定然查出了真相。
王太医令的话,你不必放在心上——他是镇国公的人,不会管端妃的死活,更不会让你查出真相。”
沈清辞有些意外:“李太医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李默叹了口气:“端妃娘娘为人和善,当年对我有恩。
我虽不敢公然与王太医令作对,但也不愿看到她枉死。
沈医女,若你有需要,我可以帮你。”
沈清辞心中一动。
太医院里,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多谢李太医。”
沈清辞感激地说,“昨日我确实查出端妃娘娘是中了寒蛇毒,且与七皇子送的莲子羹和太医院的养气汤有关。
只是此事涉及甚广,我暂时还不敢声张。”
李默点头:“我明白。
养气汤是每日由太医院的‘熬药房’熬制,再送到各宫。
熬药房的管事,是魏忠贤的干儿子。
而送莲子羹的人,是七皇子宫里的太监,名叫小禄子——我听说,小禄子昨日就不见了踪影。”
“小禄子不见了?”
沈清辞皱眉,“难道是被魏忠贤的人灭口了?”
李默点头:“可能性很大。
现在宫里到处都在传,是七皇子嫉妒端妃与太后亲近,所以给端妃下毒。
这显然是有人故意散布的谣言。”
沈清辞心中一沉。
魏忠贤的动作,比她想的还要快。
“李太医,你能不能帮我查一下,昨日熬养气汤的人是谁?
还有,小禄子的下落,能不能查到?”
沈清辞问道。
李默点头:“熬养气汤的人,我可以去查。
但小禄子的下落,怕是不好查——魏忠贤的人在宫里势力太大,若是他想藏一个人,或是杀一个人,没人能查到。”
沈清辞叹了口气:“能查多少是多少吧。
多谢李太医。”
两人正说着,忽然看到一个小太监匆匆跑过来,对着沈清辞说:“沈医女,太后宫里传旨,让你立刻去慈宁宫一趟。”
沈清辞心中一凛。
太后突然找她,是为了端妃的事,还是有别的目的?
她看了李默一眼,沉声道:“我知道了。”
跟着小太监往慈宁宫走的路上,沈清辞一首在思考。
太后是太子的生母,也是魏忠贤的靠山。
她找自己,定然没什么好事。
到了慈宁宫,沈清辞刚走进殿内,就看到太后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地看着她。
魏忠贤站在太后身旁,手里攥着佛珠,眼神冰冷。
“沈清辞,哀家问你,昨日你为端妃诊治,到底查出了什么?”
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不容置疑。
沈清辞屈膝行礼,恭敬地回答:“回太后,昨日奴婢诊治后,认为端妃娘娘是急病发作,与太医令的诊断一致。”
“是吗?”
太后冷笑一声,“可哀家听说,你用银针诊治后,针尖是黑的。
你敢说,端妃不是中毒?”
沈清辞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平静:“太后明鉴,昨日端妃娘娘气息微弱,奴婢用银针是为了刺激穴位,缓解她的不适。
针尖发黑,许是因为银针许久未用,沾染了灰尘,并非中毒所致。”
魏忠贤上前一步,声音尖细:“沈医女,你可不要撒谎。
若是查出你隐瞒真相,可是欺君之罪!”
沈清辞抬眸,看着魏忠贤,眼神坚定:“奴婢不敢撒谎。
若太后不信,可传太医院的其他太医来查验,看看端妃娘娘是否中毒。”
太后看了魏忠贤一眼,魏忠贤微微点头。
太后随即说道:“好,既然你这么说,哀家就信你一次。
不过,端妃的病,你要多上心。
若是她有什么不测,哀家唯你是问。”
“奴婢遵旨。”
沈清辞屈膝行礼,退出了慈宁宫。
刚走出慈宁宫,沈清辞就松了口气。
刚才真是凶险,若不是她反应快,怕是己经被太后和魏忠贤抓住把柄了。
她抬头看了看天,雪己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宫墙上,却依旧带着一丝寒意。
这场暗斗,才刚刚开始。
沈清辞知道,这是萧彻压下来的。
他不想打草惊蛇,更想借着这件事,查出魏忠贤的更多把柄。
沈清辞刚到太医院当值,就被太医令叫到了书房。
“沈医女,昨日长乐宫之事,你怎么看?”
王太医令端着茶盏,慢悠悠地问道。
沈清辞垂眸,恭敬地回答:“回太医令,昨日奴婢只是初步诊治,具体病情,还需以太医令的诊断为准。”
王太医令笑了笑,放下茶盏,眼神锐利地看着她:“你倒是聪明。
不过,我听说你昨日用银针为端妃诊治,还查出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沈清辞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平静:“奴婢只是按照医书所学,尝试用银针缓解端妃娘娘的不适,并未查出什么。
许是旁人看错了。”
王太医令盯着她看了半晌,才缓缓说道:“沈医女,你刚入宫,有些事还是不要多管的好。
太医院里,安稳当差,才能长久。”
这话里的警告意味,再明显不过。
沈清辞屈膝行礼:“奴婢明白,谢太医令提点。”
从书房出来,沈清辞刚走到走廊,就被一个年轻的太医叫住了。
“沈医女,请留步。”
沈清辞转身,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太医服饰的年轻人,面容清秀,眼神正首。
她记得,这人叫李默,是太医院里少有的不依附任何势力的太医,医术也颇为精湛。
“李太医,有事吗?”
沈清辞问道。
李默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沈医女,昨日长乐宫之事,你定然查出了真相。
王太医令的话,你不必放在心上——他是镇国公的人,不会管端妃的死活,更不会让你查出真相。”
沈清辞有些意外:“李太医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李默叹了口气:“端妃娘娘为人和善,当年对我有恩。
我虽不敢公然与王太医令作对,但也不愿看到她枉死。
沈医女,若你有需要,我可以帮你。”
沈清辞心中一动。
太医院里,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多谢李太医。”
沈清辞感激地说,“昨日我确实查出端妃娘娘是中了寒蛇毒,且与七皇子送的莲子羹和太医院的养气汤有关。
只是此事涉及甚广,我暂时还不敢声张。”
李默点头:“我明白。
养气汤是每日由太医院的‘熬药房’熬制,再送到各宫。
熬药房的管事,是魏忠贤的干儿子。
而送莲子羹的人,是七皇子宫里的太监,名叫小禄子——我听说,小禄子昨日就不见了踪影。”
“小禄子不见了?”
沈清辞皱眉,“难道是被魏忠贤的人灭口了?”
李默点头:“可能性很大。
现在宫里到处都在传,是七皇子嫉妒端妃与太后亲近,所以给端妃下毒。
这显然是有人故意散布的谣言。”
沈清辞心中一沉。
魏忠贤的动作,比她想的还要快。
“李太医,你能不能帮我查一下,昨日熬养气汤的人是谁?
还有,小禄子的下落,能不能查到?”
沈清辞问道。
李默点头:“熬养气汤的人,我可以去查。
但小禄子的下落,怕是不好查——魏忠贤的人在宫里势力太大,若是他想藏一个人,或是杀一个人,没人能查到。”
沈清辞叹了口气:“能查多少是多少吧。
多谢李太医。”
两人正说着,忽然看到一个小太监匆匆跑过来,对着沈清辞说:“沈医女,太后宫里传旨,让你立刻去慈宁宫一趟。”
沈清辞心中一凛。
太后突然找她,是为了端妃的事,还是有别的目的?
她看了李默一眼,沉声道:“我知道了。”
跟着小太监往慈宁宫走的路上,沈清辞一首在思考。
太后是太子的生母,也是魏忠贤的靠山。
她找自己,定然没什么好事。
到了慈宁宫,沈清辞刚走进殿内,就看到太后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地看着她。
魏忠贤站在太后身旁,手里攥着佛珠,眼神冰冷。
“沈清辞,哀家问你,昨日你为端妃诊治,到底查出了什么?”
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威严,不容置疑。
沈清辞屈膝行礼,恭敬地回答:“回太后,昨日奴婢诊治后,认为端妃娘娘是急病发作,与太医令的诊断一致。”
“是吗?”
太后冷笑一声,“可哀家听说,你用银针诊治后,针尖是黑的。
你敢说,端妃不是中毒?”
沈清辞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平静:“太后明鉴,昨日端妃娘娘气息微弱,奴婢用银针是为了刺激穴位,缓解她的不适。
针尖发黑,许是因为银针许久未用,沾染了灰尘,并非中毒所致。”
魏忠贤上前一步,声音尖细:“沈医女,你可不要撒谎。
若是查出你隐瞒真相,可是欺君之罪!”
沈清辞抬眸,看着魏忠贤,眼神坚定:“奴婢不敢撒谎。
若太后不信,可传太医院的其他太医来查验,看看端妃娘娘是否中毒。”
太后看了魏忠贤一眼,魏忠贤微微点头。
太后随即说道:“好,既然你这么说,哀家就信你一次。
不过,端妃的病,你要多上心。
若是她有什么不测,哀家唯你是问。”
“奴婢遵旨。”
沈清辞屈膝行礼,退出了慈宁宫。
刚走出慈宁宫,沈清辞就松了口气。
刚才真是凶险,若不是她反应快,怕是己经被太后和魏忠贤抓住把柄了。
她抬头看了看天,雪己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宫墙上,却依旧带着一丝寒意。
这场暗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