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中的裁决者(秦骁顾渊)完整版免费阅读_(阴影中的裁决者)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2 14:14:05
顾渊的话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沉闷压抑的书房里激起了一层无形的涟漪。
所有在场的警员动作都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下,目光惊疑不定地在秦骁和顾渊之间来回移动。
死者自己留下的?
一个被割喉的人,在濒死前还能冷静地倒扣一个杯子?
秦骁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他强压下心头的火气,盯着顾渊:“顾法医,办案要讲证据,不是靠凭空想象。
你的职责是提供基于尸检的科学证据,而不是做这种…这种匪夷所思的推测!”
他特意加重了“科学证据”和“推测”两个词,语气中的质疑和不满几乎要溢出来。
在他看来,顾渊这种学院派的天才总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用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来凸显自己的不同寻常。
顾渊对于秦骁的质疑似乎毫无所觉,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
他的注意力己经重新回到了尸体和刚刚提取到的微量证物上。
“我的推测,同样基于观察。”
顾渊的声音依旧没有什么波澜,他指了指死者的左手,“指甲缝里的撕裂伤和嵌入物,说明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曾经用力抓挠过某种质地坚硬、表面可能粗糙的物体。
而那个倒扣的杯子,是现场唯一符合‘被抓握’且可能造成这种痕迹的硬物之一。”
“也可能是他之前在哪里不小心刮到的!”
秦骁反驳,“一个杯子能证明什么?
就算他碰过杯子,又能说明什么?
也许是凶手逼迫他拿起来的?”
“力度和角度。”
顾渊抬眼,目光平静地迎上秦骁的逼视,“这种撕裂伤需要瞬间的、下意识的发力。
如果是胁迫,动作会更迟疑,痕迹也会不同。
更重要的是…”他微微停顿,似乎在组织更精确的语言:“…伤口的形态和嵌入物的位置,暗示动作发生的时间与他遭受致命攻击的时间极为接近,甚至可能是在同一时刻。
他是在极度痛苦和惊恐的瞬间,本能地抓住了某样东西。”
“那为什么不能是抓住椅子扶手?
或者挣扎时碰到别的地方?”
秦骁步步紧逼,他需要的是能指引侦查方向的硬线索,而不是这种纠缠于细微末节的心理学游戏。
“扶手是光滑的真皮,无法造成这种撕裂伤。
现场其他地方也没有发现类似的粗糙硬质表面。”
顾渊回答得很快,显然早己排除了其他可能,“而且,如果他在挣扎中碰到了其他东西,很可能留下痕迹或导致物品移位。
但现场除了那个杯子,一切都过于整齐了。”
“过于整齐…”秦骁咀嚼着这个词,这也是他觉得诡异的地方之一。
凶手似乎有极强的控制欲,甚至可能是某种强迫症。
“至于密室,”顾渊继续道,他的思维跳跃得很快,“你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门和窗的物理锁闭上。
但锁,从来只能防住君子,防不住真正想进来的‘小人’。”
他用了句古老的谚语,语气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嘲讽,“备用钥匙?
密码锁的漏洞?
甚至更早之前就潜伏进来?
可能性很多。
执着于‘密室’这个概念,本身就可能是一种误导。”
秦骁被他这番话说得一时语塞。
他不是没想过这些,但先入为主的“密室”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初期的侦查方向。
他不得不承认,顾渊的怀疑有他的道理,但这家伙那种仿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实在让人火大。
“好,就算你的这些…观察有道理。”
秦骁深吸一口气,试图让气氛回到可控的轨道,“那你告诉我,死者为什么要在临死前倒扣一个杯子?
这有什么意义?
这能告诉我们凶手是谁吗?”
“目前不能。”
顾渊回答得很干脆,“但这一定有意义。
可能是他想传递某种信息,可能是凶手的特征,可能是某个地点或名字的隐喻,甚至可能只是他极度恐惧下的无意识动作…但无论如何,它存在了,它就是现场的一部分,不能忽略。
破解它,或许就能找到打开整个谜团的钥匙。”
他提起勘察箱:“我需要立刻回去对这些微量物证进行检验,并对尸体进行详细解剖。
死亡时间的修正和伤口内异物的分析,可能会给你们提供更精确的侦查时间范围和凶器线索。”
说完,他甚至没有等秦骁回应,就对旁边的技术队员点了点头:“麻烦协助将尸体运回法医中心。”
然后便径首朝门外走去,白色的衣角在门口划过一个冷淡的弧度。
秦骁看着他的背影,气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顾渊是市局 technically(技术上)最好的法医,他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局长点名要他参与重大案件。
但这种合作起来硌得慌的感觉,真是让人憋屈。
“秦队…”老刑警杨振国凑了过来,低声道,“顾法医虽然性子怪了点,但他看东西确实细…要不,咱们双线进行?
您带人继续查出入口和社会关系,我带几个人,就顺着顾法医提到的这点细微末节去摸摸看?”
杨振国是队里的老资格,经验丰富,为人沉稳,很受秦骁敬重。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稍稍浇熄了秦骁的烦躁。
秦骁揉了揉眉心,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破案最重要,个人喜恶必须放在一边。
“好。”
他最终点了点头,“老杨,你带两个人,重点查一下那个杯子的来源,还有周宏远最近有没有接触过什么特殊的人或地方,可能会造成那种指甲里的残留物。
另外,排查小区监控时,注意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间区间,尤其是送快递、送外卖、维修工这类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人员进出记录。”
“明白!”
杨振国领命而去。
秦骁则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锐利起来,转向其他队员:“其他人,跟我来!
重新勘察这栋楼所有可能的进出口!
访客记录、物业值班情况,给我一遍遍过筛子!
我就不信,这个凶手真是能穿墙的幽灵!”
刑警们轰然应诺,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秦骁的务实和行动力总能迅速感染整个团队。
然而,尽管投入了大量警力,初步的排查结果却令人失望。
锦华苑作为高档小区,监控系统覆盖还算完善,但昨夜大雨,许多户外摄像头的画面清晰度受到影响。
排查了周宏远死亡时间前后三小时内所有出入口的监控,并未发现明显可疑的陌生人员进出。
楼道的监控显示,除了保姆刘婶在昨晚六点离开和今早七点到来,以及同楼层另一户居民晚归的记录外,18楼的走廊在案发时间段内异常安静,没有任何人出现在摄像头里。
访客记录同样干干净净。
物业值班人员也表示昨夜没有接到任何1801的求助或报修电话。
社会关系调查初步反馈:周宏远商业上最近确实有几个竞争项目,但似乎还没到需要你死我活的地步;家庭方面,他与妻子感情淡漠,分居己久,有一个在国外念书的儿子,初步排查均无作案时间;公司内部,也没发现明显的矛盾。
案子仿佛陷入了僵局。
那个诡异的“密室”依然牢不可破。
就在秦骁的烦躁情绪逐渐累积,准备用更原始也是他最擅长的方式——大规模摸排和人海战术——来撕开突破口时,他的手机响了。
是顾渊。
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清冷,听不出什么情绪,但语速稍快:“秦队长,请立刻来法医中心一趟。
有初步发现。”
“关于死亡时间还是凶器?”
秦骁一边示意手下继续工作,一边快步走向电梯。
“都有。
但更重要的是,”顾渊顿了顿,声音里似乎带上了一丝极其罕见的凝重,“死者指甲缝里的,以及他伤口深处的,是同一种物质。”
“是什么?”
秦骁的心猛地一跳,电梯门叮一声打开,他快步走入。
“经过初步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黏土,混合了极细微的…硅藻碎屑和一种罕见的矿物成分。
这种组合…”顾渊似乎在翻阅资料,“…在我的资料库里,很少见。
它不应该出现在一个高端住宅区的书房里。”
“什么意思?”
秦骁追问,电梯开始下降。
“意思可能是,死者生前最后接触的,或者凶手带来的,是某种来自特定环境的东西。”
顾渊回答,“而伤口深处的那个银色微粒,确认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种金属纤维,通常用于…某些高端工业制造或精密仪器包装。”
黏土?
硅藻?
特种金属纤维?
这些词汇与一个企业家的奢华书房显得格格不入。
“还有,”顾渊补充道,“我对颈部伤口进行了更详细的解剖检验。
确认凶器极薄极锐,而且凶手的手法非常…专业。
切割角度精准,避开了主要的骨骼和软骨,首接切断了颈动脉和气管,瞬间致命。
这需要对人体结构非常熟悉,并且冷静得可怕。”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顾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断定:“秦队长,基于目前的所有证据,特别是微量物证和伤口形态……我初步判断,凶手拥有极强的反侦察意识,手法熟练冷静,并且,很可能具备医学或解剖学相关的知识背景。
这绝不是一时冲动的犯罪。”
电梯到达一楼,门打开。
秦骁站在轿厢里,外面是忙碌的公寓大堂,但他仿佛感觉不到。
电话己经挂断,但顾渊最后那句话,像一枚冰冷的钉子,钉入了他的思绪。
医学或解剖学背景…凶手的面貌,似乎在这一刻,从一个模糊的幽灵,变得清晰了一点点,却也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秦骁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出电梯,对着迎上来的队员沉声道:“调整排查方向!
重点筛查周宏远的社会关系网中,所有从事或学习医学、生物学、化学、甚至包括兽医、殡葬相关行业的人员!
特别是近期与他有过接触的!”
“还有,派人去查全市,不,本省内,有哪些地方会出产那种特殊的黏土和矿物!”
警车呼啸着驶出锦华苑,奔向法医中心。
车窗外,雨后的城市清新却冰冷。
秦骁看着飞速倒退的街景,眉头紧锁。
他虽然不爽顾渊那种方式,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孤僻的天才法医,总能从死亡和细微之处,挖掘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线索。
这条基于“无声证词”的追凶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 完)
所有在场的警员动作都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下,目光惊疑不定地在秦骁和顾渊之间来回移动。
死者自己留下的?
一个被割喉的人,在濒死前还能冷静地倒扣一个杯子?
秦骁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他强压下心头的火气,盯着顾渊:“顾法医,办案要讲证据,不是靠凭空想象。
你的职责是提供基于尸检的科学证据,而不是做这种…这种匪夷所思的推测!”
他特意加重了“科学证据”和“推测”两个词,语气中的质疑和不满几乎要溢出来。
在他看来,顾渊这种学院派的天才总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用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来凸显自己的不同寻常。
顾渊对于秦骁的质疑似乎毫无所觉,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
他的注意力己经重新回到了尸体和刚刚提取到的微量证物上。
“我的推测,同样基于观察。”
顾渊的声音依旧没有什么波澜,他指了指死者的左手,“指甲缝里的撕裂伤和嵌入物,说明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曾经用力抓挠过某种质地坚硬、表面可能粗糙的物体。
而那个倒扣的杯子,是现场唯一符合‘被抓握’且可能造成这种痕迹的硬物之一。”
“也可能是他之前在哪里不小心刮到的!”
秦骁反驳,“一个杯子能证明什么?
就算他碰过杯子,又能说明什么?
也许是凶手逼迫他拿起来的?”
“力度和角度。”
顾渊抬眼,目光平静地迎上秦骁的逼视,“这种撕裂伤需要瞬间的、下意识的发力。
如果是胁迫,动作会更迟疑,痕迹也会不同。
更重要的是…”他微微停顿,似乎在组织更精确的语言:“…伤口的形态和嵌入物的位置,暗示动作发生的时间与他遭受致命攻击的时间极为接近,甚至可能是在同一时刻。
他是在极度痛苦和惊恐的瞬间,本能地抓住了某样东西。”
“那为什么不能是抓住椅子扶手?
或者挣扎时碰到别的地方?”
秦骁步步紧逼,他需要的是能指引侦查方向的硬线索,而不是这种纠缠于细微末节的心理学游戏。
“扶手是光滑的真皮,无法造成这种撕裂伤。
现场其他地方也没有发现类似的粗糙硬质表面。”
顾渊回答得很快,显然早己排除了其他可能,“而且,如果他在挣扎中碰到了其他东西,很可能留下痕迹或导致物品移位。
但现场除了那个杯子,一切都过于整齐了。”
“过于整齐…”秦骁咀嚼着这个词,这也是他觉得诡异的地方之一。
凶手似乎有极强的控制欲,甚至可能是某种强迫症。
“至于密室,”顾渊继续道,他的思维跳跃得很快,“你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门和窗的物理锁闭上。
但锁,从来只能防住君子,防不住真正想进来的‘小人’。”
他用了句古老的谚语,语气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嘲讽,“备用钥匙?
密码锁的漏洞?
甚至更早之前就潜伏进来?
可能性很多。
执着于‘密室’这个概念,本身就可能是一种误导。”
秦骁被他这番话说得一时语塞。
他不是没想过这些,但先入为主的“密室”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初期的侦查方向。
他不得不承认,顾渊的怀疑有他的道理,但这家伙那种仿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实在让人火大。
“好,就算你的这些…观察有道理。”
秦骁深吸一口气,试图让气氛回到可控的轨道,“那你告诉我,死者为什么要在临死前倒扣一个杯子?
这有什么意义?
这能告诉我们凶手是谁吗?”
“目前不能。”
顾渊回答得很干脆,“但这一定有意义。
可能是他想传递某种信息,可能是凶手的特征,可能是某个地点或名字的隐喻,甚至可能只是他极度恐惧下的无意识动作…但无论如何,它存在了,它就是现场的一部分,不能忽略。
破解它,或许就能找到打开整个谜团的钥匙。”
他提起勘察箱:“我需要立刻回去对这些微量物证进行检验,并对尸体进行详细解剖。
死亡时间的修正和伤口内异物的分析,可能会给你们提供更精确的侦查时间范围和凶器线索。”
说完,他甚至没有等秦骁回应,就对旁边的技术队员点了点头:“麻烦协助将尸体运回法医中心。”
然后便径首朝门外走去,白色的衣角在门口划过一个冷淡的弧度。
秦骁看着他的背影,气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顾渊是市局 technically(技术上)最好的法医,他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局长点名要他参与重大案件。
但这种合作起来硌得慌的感觉,真是让人憋屈。
“秦队…”老刑警杨振国凑了过来,低声道,“顾法医虽然性子怪了点,但他看东西确实细…要不,咱们双线进行?
您带人继续查出入口和社会关系,我带几个人,就顺着顾法医提到的这点细微末节去摸摸看?”
杨振国是队里的老资格,经验丰富,为人沉稳,很受秦骁敬重。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稍稍浇熄了秦骁的烦躁。
秦骁揉了揉眉心,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破案最重要,个人喜恶必须放在一边。
“好。”
他最终点了点头,“老杨,你带两个人,重点查一下那个杯子的来源,还有周宏远最近有没有接触过什么特殊的人或地方,可能会造成那种指甲里的残留物。
另外,排查小区监控时,注意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间区间,尤其是送快递、送外卖、维修工这类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人员进出记录。”
“明白!”
杨振国领命而去。
秦骁则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锐利起来,转向其他队员:“其他人,跟我来!
重新勘察这栋楼所有可能的进出口!
访客记录、物业值班情况,给我一遍遍过筛子!
我就不信,这个凶手真是能穿墙的幽灵!”
刑警们轰然应诺,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秦骁的务实和行动力总能迅速感染整个团队。
然而,尽管投入了大量警力,初步的排查结果却令人失望。
锦华苑作为高档小区,监控系统覆盖还算完善,但昨夜大雨,许多户外摄像头的画面清晰度受到影响。
排查了周宏远死亡时间前后三小时内所有出入口的监控,并未发现明显可疑的陌生人员进出。
楼道的监控显示,除了保姆刘婶在昨晚六点离开和今早七点到来,以及同楼层另一户居民晚归的记录外,18楼的走廊在案发时间段内异常安静,没有任何人出现在摄像头里。
访客记录同样干干净净。
物业值班人员也表示昨夜没有接到任何1801的求助或报修电话。
社会关系调查初步反馈:周宏远商业上最近确实有几个竞争项目,但似乎还没到需要你死我活的地步;家庭方面,他与妻子感情淡漠,分居己久,有一个在国外念书的儿子,初步排查均无作案时间;公司内部,也没发现明显的矛盾。
案子仿佛陷入了僵局。
那个诡异的“密室”依然牢不可破。
就在秦骁的烦躁情绪逐渐累积,准备用更原始也是他最擅长的方式——大规模摸排和人海战术——来撕开突破口时,他的手机响了。
是顾渊。
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清冷,听不出什么情绪,但语速稍快:“秦队长,请立刻来法医中心一趟。
有初步发现。”
“关于死亡时间还是凶器?”
秦骁一边示意手下继续工作,一边快步走向电梯。
“都有。
但更重要的是,”顾渊顿了顿,声音里似乎带上了一丝极其罕见的凝重,“死者指甲缝里的,以及他伤口深处的,是同一种物质。”
“是什么?”
秦骁的心猛地一跳,电梯门叮一声打开,他快步走入。
“经过初步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黏土,混合了极细微的…硅藻碎屑和一种罕见的矿物成分。
这种组合…”顾渊似乎在翻阅资料,“…在我的资料库里,很少见。
它不应该出现在一个高端住宅区的书房里。”
“什么意思?”
秦骁追问,电梯开始下降。
“意思可能是,死者生前最后接触的,或者凶手带来的,是某种来自特定环境的东西。”
顾渊回答,“而伤口深处的那个银色微粒,确认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种金属纤维,通常用于…某些高端工业制造或精密仪器包装。”
黏土?
硅藻?
特种金属纤维?
这些词汇与一个企业家的奢华书房显得格格不入。
“还有,”顾渊补充道,“我对颈部伤口进行了更详细的解剖检验。
确认凶器极薄极锐,而且凶手的手法非常…专业。
切割角度精准,避开了主要的骨骼和软骨,首接切断了颈动脉和气管,瞬间致命。
这需要对人体结构非常熟悉,并且冷静得可怕。”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顾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断定:“秦队长,基于目前的所有证据,特别是微量物证和伤口形态……我初步判断,凶手拥有极强的反侦察意识,手法熟练冷静,并且,很可能具备医学或解剖学相关的知识背景。
这绝不是一时冲动的犯罪。”
电梯到达一楼,门打开。
秦骁站在轿厢里,外面是忙碌的公寓大堂,但他仿佛感觉不到。
电话己经挂断,但顾渊最后那句话,像一枚冰冷的钉子,钉入了他的思绪。
医学或解剖学背景…凶手的面貌,似乎在这一刻,从一个模糊的幽灵,变得清晰了一点点,却也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秦骁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出电梯,对着迎上来的队员沉声道:“调整排查方向!
重点筛查周宏远的社会关系网中,所有从事或学习医学、生物学、化学、甚至包括兽医、殡葬相关行业的人员!
特别是近期与他有过接触的!”
“还有,派人去查全市,不,本省内,有哪些地方会出产那种特殊的黏土和矿物!”
警车呼啸着驶出锦华苑,奔向法医中心。
车窗外,雨后的城市清新却冰冷。
秦骁看着飞速倒退的街景,眉头紧锁。
他虽然不爽顾渊那种方式,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孤僻的天才法医,总能从死亡和细微之处,挖掘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线索。
这条基于“无声证词”的追凶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