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衍九寰(夏衍李文正)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梵衍九寰最新章节列表
时间: 2025-09-12 14:13:16
夏衍的降生,如同在一潭深不可测的古水中投下巨石,其引发的涟漪,远不止于大夏王朝的玉京城。
就在那“大道梵音”与“天道金莲”的异象渐渐消散于天际之后,九寰道衍界中,一些立于众生之巅的存在,纷纷从沉寂中被惊醒。
三十三重天阙,清微天,无极道宫深处。
一座仿佛由紫气与星光凝聚而成的云台之上,一位身着玄色道袍,面容模糊不清,周身气息与虚空融为一体的老者,缓缓睁开了眼眸。
“大道显化,其韵却非道非玄……怪哉。”
老者低声轻语,声音却如同大道纶音,在静谧的云台中回荡,“竟能蒙蔽天机,令吾亦难窥全貌。
此子……是变数。”
他屈指一弹,一道无形的符诏穿越层层天阙,向下界飞去。
至圣文渊,明伦堂内。
一位头戴儒冠,身着素袍,周身有浩然正气如长河般流淌的中年男子,正放下手中的书卷。
他方才心有所感,那源自下界的异动,虽非纯粹的浩然之气,却同样引动了他体内文气的共鸣,那是一种近乎于“理”的震动。
“天道金莲,乃嘉许之兆。
然其伴生之音,玄奥莫测,似在儒理之外,又暗合某种至公至正之序。”
儒者微微蹙眉,“莫非是某位先圣遗落在外的道理显化?
亦或是……一种全新的‘理’之萌芽?”
他沉吟片刻,取过案头一枚玉简,以指代笔,浩然正气凝聚指尖,在其上刻下数行古朴文字。
玉简化作一道白光,遁入虚空。
下界,天澜大陆,大夏皇城。
表面的欢庆之下,暗流己然开始涌动。
国师玄诚真人与太傅李文正并肩立于观星台,两人脸上的惊容仍未完全褪去。
“李太傅,”玄诚真人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依你之见,方才那异象,究竟是福是祸?
那大道梵音……绝非我道门手段。”
李文正抚须沉吟:“天道金莲做不得假,乃是天地至祥之兆,于国于民,当是大福。
然则,那伴生道音,却非儒门正气之歌,其韵之高邈,竟似首抒大道本意,却又迥异于经典所载。
着实令人费解。”
“陛下为皇子赐名‘衍’,”玄诚真人目光微闪,“此字,暗合‘衍化’之机,莫非陛下也有所感应?”
“夏衍……”李文正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说文》解‘衍’为水朝宗于海,有蔓延、广大之意。
陛下此名,寄寓深厚啊。
只是不知,这位皇子,未来将‘衍’出怎样的命数……”两人沉默下来,皆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这位刚出生的太子,其来历似乎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神秘和复杂。
他的出现,恐怕将彻底改变大夏王朝,甚至整个天澜大陆的格局。
凤栖宫内, 喜庆的气氛最为浓郁。
皇后看着怀中安然入睡的婴儿,眼中充满了慈爱与一丝不可思议。
她生产时消耗的元气不仅瞬间补回,甚至感觉修为都精进了不少,体内真气愈发纯净活泼。
国君夏胤坐在床边,看着妻儿,脸上洋溢着喜悦,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帝王的深思。
他挥手让宫人退下,仅留心腹侍立。
“爱妃,你觉得衍儿如何?”
夏胤轻声问道。
皇后温柔地笑了笑,指尖轻轻拂过婴儿娇嫩的脸颊:“臣妾只觉得心中无比安宁平和,衍儿他似乎……天生就能带给人这种感受。
陛下,这是我们的孩儿,是大夏的福气。”
夏胤点了点头,福气自然是福气,但这福气似乎太大了些,大到他这位一国之君都有些心中没底。
那天地异象,瞒不住真正的有心人。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各方势力的目光都会聚焦于此,聚焦于他的儿子。
赏赐、试探、拉拢,甚至……恶意,都将接踵而至。
“传令下去,”夏胤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与威严,“加强凤栖宫守备,太子身边伺候之人,需经严格筛选,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是!”
阴影中,有人低声应诺,气息一闪而逝,竟是一位修为不弱的护卫。
时光荏苒,转眼数月过去。
太子夏衍的成长,似乎与寻常婴孩并无太大不同,却又处处透着非凡。
他极少啼哭,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一双清澈的眼睛常常望着虚空某处,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他对宫中的珍玩宝物毫无兴趣,却偶尔会对一株盆栽、一朵鲜花露出专注的神情。
更令人称奇的是,但凡靠近他的人,无论是焦躁的宫人还是心怀忧虑的臣子,都会不知不觉间心境平和下来。
曾有一位大臣因政事争论而怒气冲冲入宫,在凤栖宫外等候召见时,恰逢宫人抱着太子在廊下晒太阳。
那大臣只是无意间瞥见了太子那双宁静的眼眸,满心的怒火竟瞬间消散了大半,事后连他自己都觉不可思议。
这些细微之处,自然都落在了玄诚真人与李文正眼中。
两人愈发肯定,这位太子殿下绝非凡俗。
他们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宫廷,美其名曰探望太子,实则是近距离观察,试图解开夏衍身上的谜团。
玄诚真人偶尔会诵念一些道门静心法诀,李文正也会吟诵一些儒家经典篇章。
然而夏衍对此的反应依旧平淡,并无表现出对某一家的特别亲近或领悟。
这让两位大能更加困惑。
这一日,阳光正好。
李文正手持一卷《礼记》,坐在夏衍的小床边,温声诵读。
夏衍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安静地听着。
当读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句时,婴儿忽然伸出小手,在空中轻轻抓了一下,仿佛要握住那无形的“大道”一般。
李文正声音一顿,心中猛地一震!
他死死盯着夏衍,只见婴儿脸上竟露出一丝似是而非的、了然的微笑,虽然转瞬即逝,恢复懵懂,却深深烙印在了这位大儒的心中。
李文正轻轻合上书卷,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忽然想起国师那句关于“变数”的低语。
或许,这位太子殿下,带来的并非仅仅是福瑞,更是一场谁也无法预料的……衍化之始。
而这场演化,对于固有的道、儒二宗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李文正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目光变得无比深邃。
(本章完)
就在那“大道梵音”与“天道金莲”的异象渐渐消散于天际之后,九寰道衍界中,一些立于众生之巅的存在,纷纷从沉寂中被惊醒。
三十三重天阙,清微天,无极道宫深处。
一座仿佛由紫气与星光凝聚而成的云台之上,一位身着玄色道袍,面容模糊不清,周身气息与虚空融为一体的老者,缓缓睁开了眼眸。
“大道显化,其韵却非道非玄……怪哉。”
老者低声轻语,声音却如同大道纶音,在静谧的云台中回荡,“竟能蒙蔽天机,令吾亦难窥全貌。
此子……是变数。”
他屈指一弹,一道无形的符诏穿越层层天阙,向下界飞去。
至圣文渊,明伦堂内。
一位头戴儒冠,身着素袍,周身有浩然正气如长河般流淌的中年男子,正放下手中的书卷。
他方才心有所感,那源自下界的异动,虽非纯粹的浩然之气,却同样引动了他体内文气的共鸣,那是一种近乎于“理”的震动。
“天道金莲,乃嘉许之兆。
然其伴生之音,玄奥莫测,似在儒理之外,又暗合某种至公至正之序。”
儒者微微蹙眉,“莫非是某位先圣遗落在外的道理显化?
亦或是……一种全新的‘理’之萌芽?”
他沉吟片刻,取过案头一枚玉简,以指代笔,浩然正气凝聚指尖,在其上刻下数行古朴文字。
玉简化作一道白光,遁入虚空。
下界,天澜大陆,大夏皇城。
表面的欢庆之下,暗流己然开始涌动。
国师玄诚真人与太傅李文正并肩立于观星台,两人脸上的惊容仍未完全褪去。
“李太傅,”玄诚真人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依你之见,方才那异象,究竟是福是祸?
那大道梵音……绝非我道门手段。”
李文正抚须沉吟:“天道金莲做不得假,乃是天地至祥之兆,于国于民,当是大福。
然则,那伴生道音,却非儒门正气之歌,其韵之高邈,竟似首抒大道本意,却又迥异于经典所载。
着实令人费解。”
“陛下为皇子赐名‘衍’,”玄诚真人目光微闪,“此字,暗合‘衍化’之机,莫非陛下也有所感应?”
“夏衍……”李文正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说文》解‘衍’为水朝宗于海,有蔓延、广大之意。
陛下此名,寄寓深厚啊。
只是不知,这位皇子,未来将‘衍’出怎样的命数……”两人沉默下来,皆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这位刚出生的太子,其来历似乎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神秘和复杂。
他的出现,恐怕将彻底改变大夏王朝,甚至整个天澜大陆的格局。
凤栖宫内, 喜庆的气氛最为浓郁。
皇后看着怀中安然入睡的婴儿,眼中充满了慈爱与一丝不可思议。
她生产时消耗的元气不仅瞬间补回,甚至感觉修为都精进了不少,体内真气愈发纯净活泼。
国君夏胤坐在床边,看着妻儿,脸上洋溢着喜悦,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帝王的深思。
他挥手让宫人退下,仅留心腹侍立。
“爱妃,你觉得衍儿如何?”
夏胤轻声问道。
皇后温柔地笑了笑,指尖轻轻拂过婴儿娇嫩的脸颊:“臣妾只觉得心中无比安宁平和,衍儿他似乎……天生就能带给人这种感受。
陛下,这是我们的孩儿,是大夏的福气。”
夏胤点了点头,福气自然是福气,但这福气似乎太大了些,大到他这位一国之君都有些心中没底。
那天地异象,瞒不住真正的有心人。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各方势力的目光都会聚焦于此,聚焦于他的儿子。
赏赐、试探、拉拢,甚至……恶意,都将接踵而至。
“传令下去,”夏胤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与威严,“加强凤栖宫守备,太子身边伺候之人,需经严格筛选,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是!”
阴影中,有人低声应诺,气息一闪而逝,竟是一位修为不弱的护卫。
时光荏苒,转眼数月过去。
太子夏衍的成长,似乎与寻常婴孩并无太大不同,却又处处透着非凡。
他极少啼哭,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一双清澈的眼睛常常望着虚空某处,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他对宫中的珍玩宝物毫无兴趣,却偶尔会对一株盆栽、一朵鲜花露出专注的神情。
更令人称奇的是,但凡靠近他的人,无论是焦躁的宫人还是心怀忧虑的臣子,都会不知不觉间心境平和下来。
曾有一位大臣因政事争论而怒气冲冲入宫,在凤栖宫外等候召见时,恰逢宫人抱着太子在廊下晒太阳。
那大臣只是无意间瞥见了太子那双宁静的眼眸,满心的怒火竟瞬间消散了大半,事后连他自己都觉不可思议。
这些细微之处,自然都落在了玄诚真人与李文正眼中。
两人愈发肯定,这位太子殿下绝非凡俗。
他们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宫廷,美其名曰探望太子,实则是近距离观察,试图解开夏衍身上的谜团。
玄诚真人偶尔会诵念一些道门静心法诀,李文正也会吟诵一些儒家经典篇章。
然而夏衍对此的反应依旧平淡,并无表现出对某一家的特别亲近或领悟。
这让两位大能更加困惑。
这一日,阳光正好。
李文正手持一卷《礼记》,坐在夏衍的小床边,温声诵读。
夏衍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安静地听着。
当读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句时,婴儿忽然伸出小手,在空中轻轻抓了一下,仿佛要握住那无形的“大道”一般。
李文正声音一顿,心中猛地一震!
他死死盯着夏衍,只见婴儿脸上竟露出一丝似是而非的、了然的微笑,虽然转瞬即逝,恢复懵懂,却深深烙印在了这位大儒的心中。
李文正轻轻合上书卷,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忽然想起国师那句关于“变数”的低语。
或许,这位太子殿下,带来的并非仅仅是福瑞,更是一场谁也无法预料的……衍化之始。
而这场演化,对于固有的道、儒二宗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李文正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目光变得无比深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