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之路之小福传说权小福王二娃最新小说推荐_完结小说逆天之路之小福传说(权小福王二娃)
时间: 2025-09-12 14:24:48
青木村的晨雾总是带着股潮湿的土腥味。
权小福蜷缩在炕角,听着窗外王二娃他们追逐嬉闹的叫喊,细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墙皮。
土墙被雨水浸出深浅不一的斑驳,像极了他这副总也养不好的身子骨。
“咳咳……”一阵痒意从喉咙深处钻出来,他慌忙用袖口捂住嘴,生怕惊醒里屋的爹娘。
“小福醒了?”
娘撩着补丁摞补丁的门帘走进来,手里端着个豁口的粗瓷碗,“快趁热把药喝了,你爹天不亮就去后山找草药了。”
药汁黑黢黢的,冒着苦涩的热气。
权小福仰头灌下去,舌尖先是尝到黄莲的苦,接着是某种不知名的草药带来的麻,最后喉头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甜。
他己经喝了七年这样的药,从记事起,苦涩就是生活的底色。
“娘,我今天能自己走出门槛了。”
他攥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蚋。
李氏眼圈红了,伸手摸了摸他后脑勺稀疏的头发。
这孩子打生下来就比别家娃弱,满月时一场高烧烧坏了底子,三岁才学会走路,五岁还跑不稳。
村里的老人们私下说这是先天残缺,养不大的。
她和当家的带着孩子跑遍了周边的集镇,求过郎中,拜过神佛,掏空家底换来的药汤,也只够勉强吊着一口气。
“咱不急,”李氏把碗往灶台上放,碗底与台面碰撞发出轻响,“等你爹这次找着‘血藤’,咱小福肯定能好起来。”
权小福没说话,只是望着窗外。
院墙上的牵牛花攀得老高,紫色的花瓣在风里轻轻摇晃。
他知道爹娘说的是宽慰话,血藤是啥样他都记得——去年镇上药铺老板说那是治骨病的奇药,可长在断魂崖的石缝里,村里人都说那地方是阎王爷划的地界,进去就出不来。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权小福扶着墙根慢慢挪到院子里,膝盖处传来熟悉的酸痛。
王二娃他们正在村头的晒谷场玩弹弓,石子破空的呼啸声时不时飘过来。
“看,那不是药罐子吗?”
有人喊了一声。
几个半大的孩子哄笑起来,捡了些土块往这边扔。
土块砸在院门上,溅起细小的尘土。
权小福赶紧缩回屋里,后背抵着门板滑坐在地。
“药罐子!
药罐子!”
嘲弄的叫喊像针一样扎进耳朵。
他把脸埋在膝盖里,肩膀控制不住地发抖。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在晒谷场奔跑,为什么风吹大一点都要赶紧躲进屋里,为什么爹娘总是背着他偷偷抹眼泪。
“我不是药罐子……”他咬着嘴唇,首到尝到淡淡的血腥味。
傍晚时分,权老实背着竹篓回来了。
他裤腿沾满泥污,胳膊上划了道深可见骨的口子,竹篓里却只有些寻常的草药。
李氏赶紧找了布条给他包扎,嘴里念叨着“不值当”,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
权小福扒着门框看,爹的背好像比昨天更驼了些,鬓角的白发在夕阳下格外显眼。
他突然想起前几天夜里,迷迷糊糊听见爹娘在说悄悄话,爹说要去断魂崖碰碰运气,娘哭着不让去。
“爹,”他鼓起勇气喊了一声,“我不想喝药了。”
权老实浑身一僵,转过身时眼眶通红:“胡说啥?
爹这就去镇上再问问,总有法子的。”
“我能走路了,”权小福挺了挺单薄的胸膛,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有力些,“今天走了三步呢,不用扶墙。”
权老实没说话,大步跨过来把他抱进怀里。
男人粗糙的手掌带着泥土和草药的气息,轻轻拍着他的背。
权小福能感觉到爹的胳膊在抖,还有几滴温热的液体落在他脖颈上。
那天夜里,权小福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虫鸣。
月光从窗纸透进来,照亮了房梁上悬挂的药包。
他悄悄坐起身,借着月光打量自己的手——细瘦的手腕还没娘的拇指粗,指节却因为常年抓握东西显得有些突出。
他想起王二娃他们说的话,想起药铺老板摇头的样子,想起爹娘日渐佝偻的背影。
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从心底涌上来,不是委屈,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像野草一样疯长的执拗。
凭什么?
凭什么他的命要由别人说了算?
他扶着炕沿慢慢站起来,一步,两步,三步……膝盖的刺痛钻心刺骨,额头上很快沁出冷汗。
走到第五步时,双腿一软重重摔在地上,手肘磕在炕角,疼得他倒吸冷气。
他趴在冰冷的地面上,鼻尖萦绕着泥土的腥气。
窗外的月光静静流淌,仿佛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
但他没有哭,只是用尽全力撑起上半身,再次朝着门口的方向伸出脚。
一步,又一步。
摔倒了就爬起来,手肘磨破了皮,膝盖渗出血迹,他像一头倔强的小兽,在寂静的夜里重复着笨拙的动作。
汗水浸湿了单薄的衣衫,贴在背上凉飕飕的,可他心里却燃着一团火。
他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多远,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有没有意义。
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像墙角的蛛网一样,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慢慢腐朽。
天快亮时,他终于能扶着墙走完从炕边到门口的距离。
晨光熹微中,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干裂的嘴唇轻轻动了动:“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话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命运的深潭,荡开圈圈涟漪。
七日后的清晨,青木村来了个不速之客。
那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道袍,袖口和下摆都打了补丁,手里拄着根青竹杖,杖头包着层铜皮,被摩挲得锃亮。
他头发用根木簪挽着,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布满沟壑纵横的皱纹,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能看透人心。
老者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停下脚步,抬头望了望树冠。
这棵老槐树有上百年了,枝繁叶茂,可仔细看就能发现,东侧的枝丫都透着股蔫气,叶片边缘泛着不正常的焦黄。
“有意思。”
老者捋着稀疏的胡须,竹杖轻轻往地上一顿。
杖端触地的瞬间,权小福正在院子里练习走路。
他突然觉得膝盖的疼痛感减轻了许多,空气中似乎多了种清冽的气息,吸进肺里凉丝丝的,顺着喉咙往下走,连带着心口的闷堵都缓解了不少。
“小福咋了?”
李氏从屋里出来,见儿子站在原地闭着眼,脸上带着奇怪的神情。
“娘,你闻,”权小福睁开眼,眼睛亮闪闪的,“空气里有甜味。”
李氏愣了愣,使劲吸了吸鼻子,只闻到柴火和草药的味道。
她叹了口气,以为是孩子又出现了幻觉,这几年病痛折磨,孩子偶尔会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村口很快围拢了不少人。
王屠户拎着杀猪刀凑过来,打量着老者道袍上的污渍:“道长是从哪来的?
要化缘还是要借宿?”
老者微微一笑,露出泛黄的牙齿:“路过此地,见贵地灵气有异,特来看看。”
“灵气?”
有人挠起了头,“那是啥东西?
能吃不?”
哄笑声里,权小福扶着墙根慢慢挪到村口。
他看见老者站在老槐树下,竹杖顶端隐隐有微光流转。
每当竹杖往下点一下,老槐树的叶子就会轻轻颤动,那些焦黄的边缘似乎淡了些。
“这娃子咋来了?”
有人注意到他,语气里带着嫌弃。
权小福假装没听见,目光紧紧盯着老者的竹杖。
他能感觉到那股清冽的气息就是从老者身上散发出来的,随着老者的呼吸有节奏地流动,像一条看不见的小溪,绕着老槐树缓缓转圈。
“小家伙,你看得懂?”
老者突然转头朝他看来。
那双眼睛深邃得像古井,权小福被看得心头一跳,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他想说自己看不懂,可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老者却笑了,迈开步子朝他走来。
村民们自动让开一条路,眼神里带着好奇和警惕。
这道长看起来疯疯癫癫的,可刚才那一下竹杖点地,不少人都觉得心里莫名一轻,像是压着的石头被挪开了似的。
“根骨清奇,可惜了这身道胎被封印着。”
老者绕着权小福转了一圈,嘴里喃喃自语。
权小福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觉得老者身上的清冽气息越来越浓。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股气息钻进自己的七窍,顺着西肢百骸游走,所过之处,酸痛和麻木都在消退。
“道长,您别吓唬孩子。”
李氏匆匆赶过来,把权小福护在身后。
这孩子本就胆小,被这么多人围着看,脸都白了。
老者对着李氏拱手道:“夫人莫怕,贫道并无恶意。
只是这孩子体质特殊,寻常汤药治不好他的病。”
李氏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向老者。
这些年她听够了“治不好”这三个字,可从这陌生人口中说出来,却让她莫名地心头一动。
她张了张嘴,想问什么,又不知道该从何问起。
“娘,我不疼了。”
权小福拉了拉李氏的衣角,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膝盖不疼了。”
李氏赶紧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膝盖。
往日里总有些发烫的皮肤此刻是凉的,孩子细瘦的腿肚子也不像往常那样紧绷着。
她又惊又疑,抬头看向老者,眼神里多了些恳求。
老者捋着胡须道:“夫人若信得过贫道,让这孩子每日来老槐树下坐坐,或许能有些益处。”
权老实这时也闻讯赶来,听说了事情原委,皱着眉头发问:“道长这话当真?
不瞒您说,为了这孩子,我们夫妻俩己经……当家的!”
李氏打断他,怕他说多了触霉头。
老者摆了摆手:“贫道不收分文。
只是借贵地一角,观察几日便走。”
他转头看向权小福,“小家伙,明日此时,来这里找我如何?”
权小福看着自己的手。
刚才那股清冽的气息还在指尖萦绕,他试着握紧拳头,竟然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力气。
这是从未有过的感觉,像是在漆黑的隧道里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了一点光亮。
他抬起头,迎上老者的目光,用尽全力点了点头:“嗯!”
夕阳西下时,老者在老槐树下搭了个简易的草棚。
几根枯枝支起棚顶,铺着些干草,勉强能遮风挡雨。
权老实送来了一床旧棉被,李氏端来热腾腾的玉米糊糊,夫妻俩看着老者毫不嫌弃地喝下去,心里踏实了些。
夜深人静,权小福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能感觉到那股清冽的气息还在院子里徘徊,像只温顺的小兽,趴在窗台上陪着他。
“灵气……”他小声念叨着白天听到的词。
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他有种预感,这个词会改变他的一生。
就像干涸的土地遇到了春雨,他这棵快枯萎的野草,或许真的能重新活过来。
窗外的月光再次流淌进来,照亮了他眼底的光芒。
那是一种混杂着希冀、执拗和勇气的光,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如同夜空中最微弱却最倔强的星子。
他悄悄伸出手,对着月光握紧拳头。
这一次,指尖传来的不再是无力的颤抖,而是一种微弱却真实的触感——那是命运的门扉,正被轻轻推开一条缝隙。
权小福蜷缩在炕角,听着窗外王二娃他们追逐嬉闹的叫喊,细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墙皮。
土墙被雨水浸出深浅不一的斑驳,像极了他这副总也养不好的身子骨。
“咳咳……”一阵痒意从喉咙深处钻出来,他慌忙用袖口捂住嘴,生怕惊醒里屋的爹娘。
“小福醒了?”
娘撩着补丁摞补丁的门帘走进来,手里端着个豁口的粗瓷碗,“快趁热把药喝了,你爹天不亮就去后山找草药了。”
药汁黑黢黢的,冒着苦涩的热气。
权小福仰头灌下去,舌尖先是尝到黄莲的苦,接着是某种不知名的草药带来的麻,最后喉头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甜。
他己经喝了七年这样的药,从记事起,苦涩就是生活的底色。
“娘,我今天能自己走出门槛了。”
他攥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蚋。
李氏眼圈红了,伸手摸了摸他后脑勺稀疏的头发。
这孩子打生下来就比别家娃弱,满月时一场高烧烧坏了底子,三岁才学会走路,五岁还跑不稳。
村里的老人们私下说这是先天残缺,养不大的。
她和当家的带着孩子跑遍了周边的集镇,求过郎中,拜过神佛,掏空家底换来的药汤,也只够勉强吊着一口气。
“咱不急,”李氏把碗往灶台上放,碗底与台面碰撞发出轻响,“等你爹这次找着‘血藤’,咱小福肯定能好起来。”
权小福没说话,只是望着窗外。
院墙上的牵牛花攀得老高,紫色的花瓣在风里轻轻摇晃。
他知道爹娘说的是宽慰话,血藤是啥样他都记得——去年镇上药铺老板说那是治骨病的奇药,可长在断魂崖的石缝里,村里人都说那地方是阎王爷划的地界,进去就出不来。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权小福扶着墙根慢慢挪到院子里,膝盖处传来熟悉的酸痛。
王二娃他们正在村头的晒谷场玩弹弓,石子破空的呼啸声时不时飘过来。
“看,那不是药罐子吗?”
有人喊了一声。
几个半大的孩子哄笑起来,捡了些土块往这边扔。
土块砸在院门上,溅起细小的尘土。
权小福赶紧缩回屋里,后背抵着门板滑坐在地。
“药罐子!
药罐子!”
嘲弄的叫喊像针一样扎进耳朵。
他把脸埋在膝盖里,肩膀控制不住地发抖。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在晒谷场奔跑,为什么风吹大一点都要赶紧躲进屋里,为什么爹娘总是背着他偷偷抹眼泪。
“我不是药罐子……”他咬着嘴唇,首到尝到淡淡的血腥味。
傍晚时分,权老实背着竹篓回来了。
他裤腿沾满泥污,胳膊上划了道深可见骨的口子,竹篓里却只有些寻常的草药。
李氏赶紧找了布条给他包扎,嘴里念叨着“不值当”,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
权小福扒着门框看,爹的背好像比昨天更驼了些,鬓角的白发在夕阳下格外显眼。
他突然想起前几天夜里,迷迷糊糊听见爹娘在说悄悄话,爹说要去断魂崖碰碰运气,娘哭着不让去。
“爹,”他鼓起勇气喊了一声,“我不想喝药了。”
权老实浑身一僵,转过身时眼眶通红:“胡说啥?
爹这就去镇上再问问,总有法子的。”
“我能走路了,”权小福挺了挺单薄的胸膛,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有力些,“今天走了三步呢,不用扶墙。”
权老实没说话,大步跨过来把他抱进怀里。
男人粗糙的手掌带着泥土和草药的气息,轻轻拍着他的背。
权小福能感觉到爹的胳膊在抖,还有几滴温热的液体落在他脖颈上。
那天夜里,权小福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虫鸣。
月光从窗纸透进来,照亮了房梁上悬挂的药包。
他悄悄坐起身,借着月光打量自己的手——细瘦的手腕还没娘的拇指粗,指节却因为常年抓握东西显得有些突出。
他想起王二娃他们说的话,想起药铺老板摇头的样子,想起爹娘日渐佝偻的背影。
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从心底涌上来,不是委屈,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像野草一样疯长的执拗。
凭什么?
凭什么他的命要由别人说了算?
他扶着炕沿慢慢站起来,一步,两步,三步……膝盖的刺痛钻心刺骨,额头上很快沁出冷汗。
走到第五步时,双腿一软重重摔在地上,手肘磕在炕角,疼得他倒吸冷气。
他趴在冰冷的地面上,鼻尖萦绕着泥土的腥气。
窗外的月光静静流淌,仿佛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
但他没有哭,只是用尽全力撑起上半身,再次朝着门口的方向伸出脚。
一步,又一步。
摔倒了就爬起来,手肘磨破了皮,膝盖渗出血迹,他像一头倔强的小兽,在寂静的夜里重复着笨拙的动作。
汗水浸湿了单薄的衣衫,贴在背上凉飕飕的,可他心里却燃着一团火。
他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多远,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有没有意义。
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像墙角的蛛网一样,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慢慢腐朽。
天快亮时,他终于能扶着墙走完从炕边到门口的距离。
晨光熹微中,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干裂的嘴唇轻轻动了动:“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话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命运的深潭,荡开圈圈涟漪。
七日后的清晨,青木村来了个不速之客。
那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道袍,袖口和下摆都打了补丁,手里拄着根青竹杖,杖头包着层铜皮,被摩挲得锃亮。
他头发用根木簪挽着,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布满沟壑纵横的皱纹,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能看透人心。
老者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停下脚步,抬头望了望树冠。
这棵老槐树有上百年了,枝繁叶茂,可仔细看就能发现,东侧的枝丫都透着股蔫气,叶片边缘泛着不正常的焦黄。
“有意思。”
老者捋着稀疏的胡须,竹杖轻轻往地上一顿。
杖端触地的瞬间,权小福正在院子里练习走路。
他突然觉得膝盖的疼痛感减轻了许多,空气中似乎多了种清冽的气息,吸进肺里凉丝丝的,顺着喉咙往下走,连带着心口的闷堵都缓解了不少。
“小福咋了?”
李氏从屋里出来,见儿子站在原地闭着眼,脸上带着奇怪的神情。
“娘,你闻,”权小福睁开眼,眼睛亮闪闪的,“空气里有甜味。”
李氏愣了愣,使劲吸了吸鼻子,只闻到柴火和草药的味道。
她叹了口气,以为是孩子又出现了幻觉,这几年病痛折磨,孩子偶尔会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村口很快围拢了不少人。
王屠户拎着杀猪刀凑过来,打量着老者道袍上的污渍:“道长是从哪来的?
要化缘还是要借宿?”
老者微微一笑,露出泛黄的牙齿:“路过此地,见贵地灵气有异,特来看看。”
“灵气?”
有人挠起了头,“那是啥东西?
能吃不?”
哄笑声里,权小福扶着墙根慢慢挪到村口。
他看见老者站在老槐树下,竹杖顶端隐隐有微光流转。
每当竹杖往下点一下,老槐树的叶子就会轻轻颤动,那些焦黄的边缘似乎淡了些。
“这娃子咋来了?”
有人注意到他,语气里带着嫌弃。
权小福假装没听见,目光紧紧盯着老者的竹杖。
他能感觉到那股清冽的气息就是从老者身上散发出来的,随着老者的呼吸有节奏地流动,像一条看不见的小溪,绕着老槐树缓缓转圈。
“小家伙,你看得懂?”
老者突然转头朝他看来。
那双眼睛深邃得像古井,权小福被看得心头一跳,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他想说自己看不懂,可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老者却笑了,迈开步子朝他走来。
村民们自动让开一条路,眼神里带着好奇和警惕。
这道长看起来疯疯癫癫的,可刚才那一下竹杖点地,不少人都觉得心里莫名一轻,像是压着的石头被挪开了似的。
“根骨清奇,可惜了这身道胎被封印着。”
老者绕着权小福转了一圈,嘴里喃喃自语。
权小福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觉得老者身上的清冽气息越来越浓。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股气息钻进自己的七窍,顺着西肢百骸游走,所过之处,酸痛和麻木都在消退。
“道长,您别吓唬孩子。”
李氏匆匆赶过来,把权小福护在身后。
这孩子本就胆小,被这么多人围着看,脸都白了。
老者对着李氏拱手道:“夫人莫怕,贫道并无恶意。
只是这孩子体质特殊,寻常汤药治不好他的病。”
李氏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向老者。
这些年她听够了“治不好”这三个字,可从这陌生人口中说出来,却让她莫名地心头一动。
她张了张嘴,想问什么,又不知道该从何问起。
“娘,我不疼了。”
权小福拉了拉李氏的衣角,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膝盖不疼了。”
李氏赶紧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膝盖。
往日里总有些发烫的皮肤此刻是凉的,孩子细瘦的腿肚子也不像往常那样紧绷着。
她又惊又疑,抬头看向老者,眼神里多了些恳求。
老者捋着胡须道:“夫人若信得过贫道,让这孩子每日来老槐树下坐坐,或许能有些益处。”
权老实这时也闻讯赶来,听说了事情原委,皱着眉头发问:“道长这话当真?
不瞒您说,为了这孩子,我们夫妻俩己经……当家的!”
李氏打断他,怕他说多了触霉头。
老者摆了摆手:“贫道不收分文。
只是借贵地一角,观察几日便走。”
他转头看向权小福,“小家伙,明日此时,来这里找我如何?”
权小福看着自己的手。
刚才那股清冽的气息还在指尖萦绕,他试着握紧拳头,竟然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力气。
这是从未有过的感觉,像是在漆黑的隧道里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了一点光亮。
他抬起头,迎上老者的目光,用尽全力点了点头:“嗯!”
夕阳西下时,老者在老槐树下搭了个简易的草棚。
几根枯枝支起棚顶,铺着些干草,勉强能遮风挡雨。
权老实送来了一床旧棉被,李氏端来热腾腾的玉米糊糊,夫妻俩看着老者毫不嫌弃地喝下去,心里踏实了些。
夜深人静,权小福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能感觉到那股清冽的气息还在院子里徘徊,像只温顺的小兽,趴在窗台上陪着他。
“灵气……”他小声念叨着白天听到的词。
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他有种预感,这个词会改变他的一生。
就像干涸的土地遇到了春雨,他这棵快枯萎的野草,或许真的能重新活过来。
窗外的月光再次流淌进来,照亮了他眼底的光芒。
那是一种混杂着希冀、执拗和勇气的光,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如同夜空中最微弱却最倔强的星子。
他悄悄伸出手,对着月光握紧拳头。
这一次,指尖传来的不再是无力的颤抖,而是一种微弱却真实的触感——那是命运的门扉,正被轻轻推开一条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