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尘鸿途阿宽王虎完结版免费小说_完本小说大全凡尘鸿途阿宽王虎
时间: 2025-09-12 14:45:16
第二章:“孩子王”是怎样炼成的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咳咳,说白了就是日子过得快,转眼阿宽就从一个只会吃奶哭闹的小不点儿,长成了个满地跑的“小皮猴”。
具体几岁开始跟村里孩子混的?
那得从他能稳稳当当走路,并且嘴里能蹦出几个清晰的字儿算起,大概……两岁多快三岁的样子吧!
这时候的阿宽,跟刚出生那会儿可不一样了。
个头嘛,在同龄孩子里不算最高,但绝对是最“精神”的一个。
一开始,阿宽还是个“跟屁虫”。
他那会儿刚学会跑,看到大孩子们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玩“官兵抓强盗”,眼睛都首了。
“哥……哥……我也要玩!”
阿宽迈着小短腿,摇摇晃晃地追上去,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
领头的是村东头王大娘家的二小子,叫王虎,比阿宽大五岁,长得虎头虎脑,是那一片的孩子王。
他正指挥着几个“小喽啰”布置“陷阱”呢。
王虎回头瞅了瞅阿宽,撇撇嘴:“去去去,小屁孩,你会玩啥?
别在这儿碍事!”
旁边一个瘦猴似的小子,是王虎的忠实跟班,叫狗剩,也跟着起哄:“就是!
你还没枪高呢!
被‘强盗’抓住了,我们可救不了你!”
阿宽被说得小脸一红,有点委屈,但也没哭,就是站在那儿,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玩。
他爹李老实说过,男子汉不能随便哭鼻子。
大孩子们跑远了,玩得不亦乐乎。
阿宽就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他们跑,他也跑;他们躲,他也找个地方蹲下;他们“开枪”,他也捡个小树枝,嘴里“砰砰砰”地模仿。
有一次,王虎他们跟邻村的孩子“干仗”,抢一个用泥巴捏的“坦克”。
对方人多,王虎他们有点吃亏,眼看“坦克”就要被抢走了。
就在这时,阿宽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抱着一个比他脑袋还大的土疙瘩,“嗷呜”一声就朝对方一个大孩子腿上扔了过去!
那土疙瘩“啪叽”一声,正好砸在那孩子的小腿肚子上。
那孩子“哎哟”一声,注意力一分散,王虎趁机一把抢回了“坦克”,大喊一声:“撤!”
一群孩子风风火火地跑了。
跑远了,王虎停下来,喘着气问:“刚才谁扔的土疙瘩?
够狠啊!”
狗剩指着阿宽:“虎哥,是他!
那个小跟屁虫!”
王虎低头看着阿宽,阿宽也仰着小脸看着他,小脸上还沾着泥,一脸“我很厉害吧”的表情。
王虎咧嘴笑了:“行啊你小子!
够种!
以后就跟着哥混吧!”
阿宽一听,乐了,小胸脯一挺:“嗯!
谢谢虎哥!”
从那天起,阿宽就正式成了王虎队伍里的一员,虽然年纪最小,但因为那次“神助攻”,地位还不低。
他不满足于只当个小跟班,脑子转得快,鬼主意特别多。
有一次,他们想“偷”张大爷家果园里的苹果。
张大爷看得紧,不好下手。
王虎愁眉苦脸:“这老东西,跟个门神似的,咋整?”
狗剩也挠头:“是啊,上次二柱子就被他抓住,告到家去了,挨了顿揍。”
阿宽在一旁听着,眼珠一转,凑到王虎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王虎听完,眼睛一亮:“嘿!
阿宽,你这招够损的啊!
行!
就这么办!”
于是,按照阿宽的“计策”,狗剩故意在果园另一头大声嚷嚷,假装要偷鸡,把张大爷引了过去。
王虎带着其他人,趁机溜进果园,飞快地摘了几个苹果。
等张大爷骂骂咧咧地赶回来,他们早就抱着苹果溜之大吉了。
躲在河边分苹果,王虎拍着阿宽的肩膀:“阿宽,行啊你!
脑子比猴还精!
以后你就是咱们的‘军师’了!”
阿宽啃着苹果,含糊不清地说:“那是!
我娘说我……聪明!”
虽然阿宽年纪小,但因为点子多,胆子也大,有时候还挺能唬人,渐渐地,在孩子堆里也有了点小威信。
有时候王虎不在,他还能指挥几个比他大的孩子玩游戏。
当然,他也经常惹祸。
比如把李大爷家的柴火垛掏个洞,说是要“藏军火”;把王奶奶晾的被单拽下来当“旗帜”;带着一群孩子在泥坑里打滚,回家个个跟泥猴似的,免不了被各家大人一顿数落。
李老实没少因为阿宽的事儿去给邻居道歉,回来就想揍他。
“你个小兔崽子!
又给我惹事!
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李老实拿着鸡毛掸子追。
阿宽跑得比兔子还快,一边跑一边喊:“爹!
我错了!
下次不敢了!”
可下次,照样我行我素。
秀莲就在一旁笑着劝:“行了他爹,孩子小,淘气点正常。
你小时候不也这样?”
李老实一想,也是,自己小时候好像比阿宽还皮。
也就叹口气,把鸡毛掸子放下了。
总的来说,阿宽这孩子,在村里的孩子堆里,算不上绝对的“王”,毕竟年纪小,但绝对是最活跃、最不安分、鬼点子最多的一个。
你说他是孩子王吧,他还得听王虎的;你说他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吧,有时候王虎还得听他的。
用王虎的话说:“阿宽这小子,蔫儿坏蔫儿坏的,没他不成事,但有他,准保事儿小不了!”
所以,与其说他是孩子王,不如说他是孩子们中间的“捣蛋鬼军师”或者“麻烦制造者头目”。
这“孩子王”的帽子,他是半推半就地,戴着呢!
---(第二章完)怎么样?
这个阿宽是不是己经有点“人小鬼大”的意思了?
接下来他还会闹出什么笑话,或者立下什么“奇功”呢?
咱们下回分解!
具体几岁开始跟村里孩子混的?
那得从他能稳稳当当走路,并且嘴里能蹦出几个清晰的字儿算起,大概……两岁多快三岁的样子吧!
这时候的阿宽,跟刚出生那会儿可不一样了。
个头嘛,在同龄孩子里不算最高,但绝对是最“精神”的一个。
一开始,阿宽还是个“跟屁虫”。
他那会儿刚学会跑,看到大孩子们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玩“官兵抓强盗”,眼睛都首了。
“哥……哥……我也要玩!”
阿宽迈着小短腿,摇摇晃晃地追上去,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
领头的是村东头王大娘家的二小子,叫王虎,比阿宽大五岁,长得虎头虎脑,是那一片的孩子王。
他正指挥着几个“小喽啰”布置“陷阱”呢。
王虎回头瞅了瞅阿宽,撇撇嘴:“去去去,小屁孩,你会玩啥?
别在这儿碍事!”
旁边一个瘦猴似的小子,是王虎的忠实跟班,叫狗剩,也跟着起哄:“就是!
你还没枪高呢!
被‘强盗’抓住了,我们可救不了你!”
阿宽被说得小脸一红,有点委屈,但也没哭,就是站在那儿,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玩。
他爹李老实说过,男子汉不能随便哭鼻子。
大孩子们跑远了,玩得不亦乐乎。
阿宽就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他们跑,他也跑;他们躲,他也找个地方蹲下;他们“开枪”,他也捡个小树枝,嘴里“砰砰砰”地模仿。
有一次,王虎他们跟邻村的孩子“干仗”,抢一个用泥巴捏的“坦克”。
对方人多,王虎他们有点吃亏,眼看“坦克”就要被抢走了。
就在这时,阿宽不知道从哪儿钻出来,抱着一个比他脑袋还大的土疙瘩,“嗷呜”一声就朝对方一个大孩子腿上扔了过去!
那土疙瘩“啪叽”一声,正好砸在那孩子的小腿肚子上。
那孩子“哎哟”一声,注意力一分散,王虎趁机一把抢回了“坦克”,大喊一声:“撤!”
一群孩子风风火火地跑了。
跑远了,王虎停下来,喘着气问:“刚才谁扔的土疙瘩?
够狠啊!”
狗剩指着阿宽:“虎哥,是他!
那个小跟屁虫!”
王虎低头看着阿宽,阿宽也仰着小脸看着他,小脸上还沾着泥,一脸“我很厉害吧”的表情。
王虎咧嘴笑了:“行啊你小子!
够种!
以后就跟着哥混吧!”
阿宽一听,乐了,小胸脯一挺:“嗯!
谢谢虎哥!”
从那天起,阿宽就正式成了王虎队伍里的一员,虽然年纪最小,但因为那次“神助攻”,地位还不低。
他不满足于只当个小跟班,脑子转得快,鬼主意特别多。
有一次,他们想“偷”张大爷家果园里的苹果。
张大爷看得紧,不好下手。
王虎愁眉苦脸:“这老东西,跟个门神似的,咋整?”
狗剩也挠头:“是啊,上次二柱子就被他抓住,告到家去了,挨了顿揍。”
阿宽在一旁听着,眼珠一转,凑到王虎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王虎听完,眼睛一亮:“嘿!
阿宽,你这招够损的啊!
行!
就这么办!”
于是,按照阿宽的“计策”,狗剩故意在果园另一头大声嚷嚷,假装要偷鸡,把张大爷引了过去。
王虎带着其他人,趁机溜进果园,飞快地摘了几个苹果。
等张大爷骂骂咧咧地赶回来,他们早就抱着苹果溜之大吉了。
躲在河边分苹果,王虎拍着阿宽的肩膀:“阿宽,行啊你!
脑子比猴还精!
以后你就是咱们的‘军师’了!”
阿宽啃着苹果,含糊不清地说:“那是!
我娘说我……聪明!”
虽然阿宽年纪小,但因为点子多,胆子也大,有时候还挺能唬人,渐渐地,在孩子堆里也有了点小威信。
有时候王虎不在,他还能指挥几个比他大的孩子玩游戏。
当然,他也经常惹祸。
比如把李大爷家的柴火垛掏个洞,说是要“藏军火”;把王奶奶晾的被单拽下来当“旗帜”;带着一群孩子在泥坑里打滚,回家个个跟泥猴似的,免不了被各家大人一顿数落。
李老实没少因为阿宽的事儿去给邻居道歉,回来就想揍他。
“你个小兔崽子!
又给我惹事!
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李老实拿着鸡毛掸子追。
阿宽跑得比兔子还快,一边跑一边喊:“爹!
我错了!
下次不敢了!”
可下次,照样我行我素。
秀莲就在一旁笑着劝:“行了他爹,孩子小,淘气点正常。
你小时候不也这样?”
李老实一想,也是,自己小时候好像比阿宽还皮。
也就叹口气,把鸡毛掸子放下了。
总的来说,阿宽这孩子,在村里的孩子堆里,算不上绝对的“王”,毕竟年纪小,但绝对是最活跃、最不安分、鬼点子最多的一个。
你说他是孩子王吧,他还得听王虎的;你说他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吧,有时候王虎还得听他的。
用王虎的话说:“阿宽这小子,蔫儿坏蔫儿坏的,没他不成事,但有他,准保事儿小不了!”
所以,与其说他是孩子王,不如说他是孩子们中间的“捣蛋鬼军师”或者“麻烦制造者头目”。
这“孩子王”的帽子,他是半推半就地,戴着呢!
---(第二章完)怎么样?
这个阿宽是不是己经有点“人小鬼大”的意思了?
接下来他还会闹出什么笑话,或者立下什么“奇功”呢?
咱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