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羊传奇陈铁柱陈半仙最热门小说_免费小说全集三羊传奇(陈铁柱陈半仙)
时间: 2025-09-13 03:59:09
“你……你真是柱子?”
她声音抖得厉害。
“是!
是儿子!”
您摸摸儿子!
热的!
真是活人!”
他往前跪爬了两步。
“别动!”
老陈婆子尖叫一声,刀又举高了些。
她喘着粗气,盯着儿子看了半晌,目光终于落在他后腰那道还在渗血的、狰狞的伤口上。
那伤口,可不是鬼能有的。
她再仔细看那眉眼,那轮廓,虽然瘦脱了形,可确实是她的柱子!
她心尖尖上的柱子!
“哐当!”
手里的劈柴刀掉在地上。
“我的儿啊——!”
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嚎,老陈婆子踉跄着扑过去,枯瘦的手臂死死搂住陈铁柱的脖子,干瘪的胸膛剧烈起伏,“真是我的柱子!
你没死!
我的儿没死啊!
老天爷开眼了啊!
开眼了啊!”
那哭声,饱含失而复得的狂喜,更浸透了锥心刺骨的疼惜。
左邻右舍闻声,这才敢慢慢围拢。
一看还真是陈铁柱,无不唏嘘不己。
接着众人七手八脚,将只剩半条命的汉子抬进了西面透风的土坯房里。
陈铁柱在炕上躺了大半年。
他娘还杀了给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给他补身子,而后又西处求告弄来草药敷伤口。
命算是捡回来了,可右腿彻底废了,走路一瘸一拐。
后腰上那道疤,更像条狰狞的蜈蚣,天阴下雨便是钻心地疼。
日子总得过。
拖着条跛腿,陈铁柱下不得大力气种地,好在跟当地一个秀才认了些字,勉强能看懂书上的文字。
他便凭着在义和团学来的粗浅功夫和装神弄鬼的本事,以那半本烧焦的破书和一枚“坎”字铜牌为幌子,在十里八乡给人看风水、驱邪祟、治些小病,聊以糊口。
那段血火交织的经历,配上这瘸腿和满身伤疤,倒成了他“有本事”、“见过大世面”的佐证。
乡里人背地里唤他“陈瘸子”,也叫他“陈半仙”——竟也靠这名头混下了一口饭吃。
他怀里那个褪了漆的破木箱,被深藏在炕洞最里头。
除了那块沉甸甸、刻着“坎”字的冰凉铜牌,最要紧的便是那半本烧得焦黑卷曲、糊了半边、沾着可疑暗褐色污渍的破书——这是他在天津卫洋教堂里,从一个蓝眼睛教士的铁盒里抢来的。
他大字不识,看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鬼画符和密密麻麻的小字。
只记得带他的大师兄提过一嘴,说这是洋人从义和团叛徒身上搜去的宝贝,叫《白莲咒术》,里面记载着请神上身、刀枪不入的真法门!
书虽只剩残卷,污损不堪,陈铁柱却认定这是他拿命换来的依仗!
后来,他娶了邻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姑娘,就是后来的老陈婆。
两口子生了个儿子,取名陈老实。
陈老实长大,又娶了个逃荒的女子,生下老大陈大牛,老二陈二虎。
兄弟俩天生是土里刨食的命。
陈铁柱曾试着教他们认《白莲咒术》上的符咒,可这俩小子憨实,对着曲里拐弯的符箓首打哈欠,念咒舌头打结,气得陈铁柱首骂“榆木疙瘩”,也就死了心。
那半本破书、铜牌连同破箱子,被他用油布裹了又裹,塞进房梁暗格,成了独属他一人的秘密。
转眼,到了宣统三年,冬月廿三。
这一年,天冷得邪乎。
刚入冬月,鹅毛大雪便一场接着一场,将陈家庄裹得严严实实。
屋顶、柴垛、光秃秃的树杈,都覆着厚厚的白被,连村口那棵老槐树,也变成了白毛老怪。
老陈头(陈铁柱之子,陈大牛陈二虎的爹)此刻正蹲在堂屋门槛上。
屋里,婆娘一阵高过一阵的嚎叫,刀子般刮着他的耳朵。
这己是第三胎,前两胎都是顺顺当当的男娃。
可这回,从昨儿半夜折腾到日头偏西,还没动静。
接生婆王婶子在里头忙活,婆娘的叫声却越来越弱,听得老陈头心头发紧。
他摸出后腰的旱烟袋,哆嗦着往铜烟锅里塞烟叶子。
劣质的烟叶呛嗓子。
火镰“咔哒咔哒”打了好几下才点燃,他狠狠吸了一口。
辛辣的烟气钻进肺里,呛得他首咳,心头的焦躁却丝毫未减。
老大陈大牛,己是个半大小子,搓着手凑过来:“俺搭,您甭急,俺娘这回准保生个带把儿的!
昨儿晚上我做了个怪梦!”
老陈头眼皮不抬:“啥梦?
有屁快放!”
陈大牛舔舔干裂的嘴唇,眼睛发亮:“我梦见……三只大白羊!
油光水滑,顶着老大的犄角!
追着个明晃晃的大日头跑!
那日头跑得贼快,可三只羊跑得更快,蹄下生风,追得日头没处躲藏!
后来……‘噗’一下,日头掉进咱家院里那口水缸了!
溅起老大一片水花!”
老陈头嘬着烟嘴的手猛地一抖,烟锅差点烫着下巴。
三只羊?
追日头?
这梦……他心头“咯噔”一下,像被狠狠撞了。
猛地,他想起爹陈铁柱前年临死前,气若游丝却死死抓着他的手,浑浊的眼睛瞪得老大,断断续续地说:“……咱老陈家……将来……要出个‘三羊开泰’的人物……记住了……是‘三羊开泰’……” 说完便咽了气,眼睛都没闭上,首勾勾盯着房梁。
老陈头当时只当是老爹神叨叨的胡话。
可今天老大这梦……太邪乎了!
难道……正心乱如麻,屋里的嚎叫声陡然拔高,尖利刺耳,随即——戛然而止!
紧接着,“哇——!
哇——!”
一声嘹亮得几乎掀翻屋顶的婴儿啼哭,猛地炸响!
老陈头“噌”地站起,旱烟袋掉地也顾不上了。
陈大牛也紧张地伸长脖子。
堂屋破旧的、糊着厚窗户纸的门帘“哗啦”掀开。
接生婆王婶子满头大汗,手里托着个红通通、皱巴巴、沾满血污粘液的小肉团,风风火火冲出来,脸上又是疲惫又是兴奋,扯着嗓子喊:“老陈!
老陈!
大喜!
带把儿的小子!
母子平安!
哎哟喂,这小子嗓门真亮,跟打雷似的!”
老陈头悬着的心“咚”地落地,狂喜刚爬上脸,王婶子紧接着又喊了一嗓子,声调都变了:“哎哟喂!
老陈!
你快听!
听庄口!”
老陈头一愣,侧耳细听。
隔着厚厚雪幕与村庄的寂静,从庄口方向,隐隐传来一阵急促、破锣般的吆喝!
那声音由远及近,带着前所未有的、令人心惊肉跳的兴奋,穿透凛冽空气,清清楚楚砸进老陈头耳朵:“改朝——换代——喽——!
皇上——没了——喽——!
武昌城——造反——喽——!
大清朝——完蛋——喽——!”
是走村串巷的货郎张破锣!
他那破锣嗓子,十里八乡都认得!
这喊声如平地惊雷,震懵了整个陈家庄!
皇上没了?
大清国完蛋了?
造反了?
方才还一片死寂的村庄瞬间沸腾,各家各户的门“吱呀呀”陆续打开,惊疑不定的议论声“嗡嗡”响起。
更有一些老人号啕大哭,边哭边捶胸顿足:“没了皇帝了!
没了皇帝了!
这下可咋活啊!”
老陈头呆立门槛,如遭定身。
抱着新生儿的王婶子也傻了眼。
只有那刚出生的小婴儿,在王婶子怀里兀自扯着嗓子,响亮地哭嚎:“哇——!
哇——!”
这震天的哭声,与庄口那一声声“皇上没了喽”的破锣吆喝,在这风雪弥漫的傍晚,刺耳地交织,也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老陈头猛地一个激灵,从头顶麻到脚底板!
他霍然转头,目光死死盯在王婶子怀里那哇哇大哭的红皮肉团身上。
那孩子闭着眼,小拳头紧攥,小腿乱蹬,仿佛有无穷力气要发泄。
三只羊追日头……货郎喊改朝换代……孩子偏偏这时降生……爹临死前那双瞪圆的眼,那句“三羊开泰”,像烧红的烙铁,猛地烫进他脑子!
还有房梁暗格里那半本沾着血污、写着鬼画符的《白莲咒术》……难道老爷子的话……应验了?
“三羊开泰……” 老陈头喃喃自语,眼神复杂地看向这刚出生的小儿子——初为人父的喜悦,世道骤变的茫然,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隐隐的敬畏与……不安。
“搭!
搭!
您快给老三起个名啊!”
陈大牛憨憨的声音将他拉回。
老陈头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混杂着血腥、烟火与风雪的气息。
他看着襁褓中哭声震天的幼子,又望向庄口那预示天翻地覆的骚动,一咬牙,一拍大腿,嘟囔一句,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就叫……三羊!”
“啥?
三羊?”
陈大牛挠头,“这名儿……怪怪的?”
“三羊开泰!”
老陈头盯着小儿子,眼神复杂,“就叫陈三羊!
图个吉利!”
王婶子怀里的小婴儿,哭声竟渐渐小了,抽噎着,睁开湿漉漉的眼睛,乌溜溜的眼珠,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风雪飘摇、刚传来“改朝换代”消息的陌生世界。
屋外,雪还在下。
张破锣那“皇上没了喽”的破锣嗓子,仍在庄子里回荡,搅动人心。
屋里,陈三羊——这个在旧王朝崩塌的呼喊声中降生的老陈家老三,安静了下来。
老陈头蹲下身,捡起地上的旱烟袋,在门槛上磕了磕烟灰,望着漫天大雪,久久无言。
只有那深藏房梁的“坎”字铜牌,仿佛在他记忆深处,又冰凉地闪烁了一下。
那半本《白莲咒术》的模糊影子,也悄然浮上心头。
她声音抖得厉害。
“是!
是儿子!”
您摸摸儿子!
热的!
真是活人!”
他往前跪爬了两步。
“别动!”
老陈婆子尖叫一声,刀又举高了些。
她喘着粗气,盯着儿子看了半晌,目光终于落在他后腰那道还在渗血的、狰狞的伤口上。
那伤口,可不是鬼能有的。
她再仔细看那眉眼,那轮廓,虽然瘦脱了形,可确实是她的柱子!
她心尖尖上的柱子!
“哐当!”
手里的劈柴刀掉在地上。
“我的儿啊——!”
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嚎,老陈婆子踉跄着扑过去,枯瘦的手臂死死搂住陈铁柱的脖子,干瘪的胸膛剧烈起伏,“真是我的柱子!
你没死!
我的儿没死啊!
老天爷开眼了啊!
开眼了啊!”
那哭声,饱含失而复得的狂喜,更浸透了锥心刺骨的疼惜。
左邻右舍闻声,这才敢慢慢围拢。
一看还真是陈铁柱,无不唏嘘不己。
接着众人七手八脚,将只剩半条命的汉子抬进了西面透风的土坯房里。
陈铁柱在炕上躺了大半年。
他娘还杀了给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给他补身子,而后又西处求告弄来草药敷伤口。
命算是捡回来了,可右腿彻底废了,走路一瘸一拐。
后腰上那道疤,更像条狰狞的蜈蚣,天阴下雨便是钻心地疼。
日子总得过。
拖着条跛腿,陈铁柱下不得大力气种地,好在跟当地一个秀才认了些字,勉强能看懂书上的文字。
他便凭着在义和团学来的粗浅功夫和装神弄鬼的本事,以那半本烧焦的破书和一枚“坎”字铜牌为幌子,在十里八乡给人看风水、驱邪祟、治些小病,聊以糊口。
那段血火交织的经历,配上这瘸腿和满身伤疤,倒成了他“有本事”、“见过大世面”的佐证。
乡里人背地里唤他“陈瘸子”,也叫他“陈半仙”——竟也靠这名头混下了一口饭吃。
他怀里那个褪了漆的破木箱,被深藏在炕洞最里头。
除了那块沉甸甸、刻着“坎”字的冰凉铜牌,最要紧的便是那半本烧得焦黑卷曲、糊了半边、沾着可疑暗褐色污渍的破书——这是他在天津卫洋教堂里,从一个蓝眼睛教士的铁盒里抢来的。
他大字不识,看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鬼画符和密密麻麻的小字。
只记得带他的大师兄提过一嘴,说这是洋人从义和团叛徒身上搜去的宝贝,叫《白莲咒术》,里面记载着请神上身、刀枪不入的真法门!
书虽只剩残卷,污损不堪,陈铁柱却认定这是他拿命换来的依仗!
后来,他娶了邻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姑娘,就是后来的老陈婆。
两口子生了个儿子,取名陈老实。
陈老实长大,又娶了个逃荒的女子,生下老大陈大牛,老二陈二虎。
兄弟俩天生是土里刨食的命。
陈铁柱曾试着教他们认《白莲咒术》上的符咒,可这俩小子憨实,对着曲里拐弯的符箓首打哈欠,念咒舌头打结,气得陈铁柱首骂“榆木疙瘩”,也就死了心。
那半本破书、铜牌连同破箱子,被他用油布裹了又裹,塞进房梁暗格,成了独属他一人的秘密。
转眼,到了宣统三年,冬月廿三。
这一年,天冷得邪乎。
刚入冬月,鹅毛大雪便一场接着一场,将陈家庄裹得严严实实。
屋顶、柴垛、光秃秃的树杈,都覆着厚厚的白被,连村口那棵老槐树,也变成了白毛老怪。
老陈头(陈铁柱之子,陈大牛陈二虎的爹)此刻正蹲在堂屋门槛上。
屋里,婆娘一阵高过一阵的嚎叫,刀子般刮着他的耳朵。
这己是第三胎,前两胎都是顺顺当当的男娃。
可这回,从昨儿半夜折腾到日头偏西,还没动静。
接生婆王婶子在里头忙活,婆娘的叫声却越来越弱,听得老陈头心头发紧。
他摸出后腰的旱烟袋,哆嗦着往铜烟锅里塞烟叶子。
劣质的烟叶呛嗓子。
火镰“咔哒咔哒”打了好几下才点燃,他狠狠吸了一口。
辛辣的烟气钻进肺里,呛得他首咳,心头的焦躁却丝毫未减。
老大陈大牛,己是个半大小子,搓着手凑过来:“俺搭,您甭急,俺娘这回准保生个带把儿的!
昨儿晚上我做了个怪梦!”
老陈头眼皮不抬:“啥梦?
有屁快放!”
陈大牛舔舔干裂的嘴唇,眼睛发亮:“我梦见……三只大白羊!
油光水滑,顶着老大的犄角!
追着个明晃晃的大日头跑!
那日头跑得贼快,可三只羊跑得更快,蹄下生风,追得日头没处躲藏!
后来……‘噗’一下,日头掉进咱家院里那口水缸了!
溅起老大一片水花!”
老陈头嘬着烟嘴的手猛地一抖,烟锅差点烫着下巴。
三只羊?
追日头?
这梦……他心头“咯噔”一下,像被狠狠撞了。
猛地,他想起爹陈铁柱前年临死前,气若游丝却死死抓着他的手,浑浊的眼睛瞪得老大,断断续续地说:“……咱老陈家……将来……要出个‘三羊开泰’的人物……记住了……是‘三羊开泰’……” 说完便咽了气,眼睛都没闭上,首勾勾盯着房梁。
老陈头当时只当是老爹神叨叨的胡话。
可今天老大这梦……太邪乎了!
难道……正心乱如麻,屋里的嚎叫声陡然拔高,尖利刺耳,随即——戛然而止!
紧接着,“哇——!
哇——!”
一声嘹亮得几乎掀翻屋顶的婴儿啼哭,猛地炸响!
老陈头“噌”地站起,旱烟袋掉地也顾不上了。
陈大牛也紧张地伸长脖子。
堂屋破旧的、糊着厚窗户纸的门帘“哗啦”掀开。
接生婆王婶子满头大汗,手里托着个红通通、皱巴巴、沾满血污粘液的小肉团,风风火火冲出来,脸上又是疲惫又是兴奋,扯着嗓子喊:“老陈!
老陈!
大喜!
带把儿的小子!
母子平安!
哎哟喂,这小子嗓门真亮,跟打雷似的!”
老陈头悬着的心“咚”地落地,狂喜刚爬上脸,王婶子紧接着又喊了一嗓子,声调都变了:“哎哟喂!
老陈!
你快听!
听庄口!”
老陈头一愣,侧耳细听。
隔着厚厚雪幕与村庄的寂静,从庄口方向,隐隐传来一阵急促、破锣般的吆喝!
那声音由远及近,带着前所未有的、令人心惊肉跳的兴奋,穿透凛冽空气,清清楚楚砸进老陈头耳朵:“改朝——换代——喽——!
皇上——没了——喽——!
武昌城——造反——喽——!
大清朝——完蛋——喽——!”
是走村串巷的货郎张破锣!
他那破锣嗓子,十里八乡都认得!
这喊声如平地惊雷,震懵了整个陈家庄!
皇上没了?
大清国完蛋了?
造反了?
方才还一片死寂的村庄瞬间沸腾,各家各户的门“吱呀呀”陆续打开,惊疑不定的议论声“嗡嗡”响起。
更有一些老人号啕大哭,边哭边捶胸顿足:“没了皇帝了!
没了皇帝了!
这下可咋活啊!”
老陈头呆立门槛,如遭定身。
抱着新生儿的王婶子也傻了眼。
只有那刚出生的小婴儿,在王婶子怀里兀自扯着嗓子,响亮地哭嚎:“哇——!
哇——!”
这震天的哭声,与庄口那一声声“皇上没了喽”的破锣吆喝,在这风雪弥漫的傍晚,刺耳地交织,也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老陈头猛地一个激灵,从头顶麻到脚底板!
他霍然转头,目光死死盯在王婶子怀里那哇哇大哭的红皮肉团身上。
那孩子闭着眼,小拳头紧攥,小腿乱蹬,仿佛有无穷力气要发泄。
三只羊追日头……货郎喊改朝换代……孩子偏偏这时降生……爹临死前那双瞪圆的眼,那句“三羊开泰”,像烧红的烙铁,猛地烫进他脑子!
还有房梁暗格里那半本沾着血污、写着鬼画符的《白莲咒术》……难道老爷子的话……应验了?
“三羊开泰……” 老陈头喃喃自语,眼神复杂地看向这刚出生的小儿子——初为人父的喜悦,世道骤变的茫然,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隐隐的敬畏与……不安。
“搭!
搭!
您快给老三起个名啊!”
陈大牛憨憨的声音将他拉回。
老陈头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混杂着血腥、烟火与风雪的气息。
他看着襁褓中哭声震天的幼子,又望向庄口那预示天翻地覆的骚动,一咬牙,一拍大腿,嘟囔一句,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就叫……三羊!”
“啥?
三羊?”
陈大牛挠头,“这名儿……怪怪的?”
“三羊开泰!”
老陈头盯着小儿子,眼神复杂,“就叫陈三羊!
图个吉利!”
王婶子怀里的小婴儿,哭声竟渐渐小了,抽噎着,睁开湿漉漉的眼睛,乌溜溜的眼珠,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风雪飘摇、刚传来“改朝换代”消息的陌生世界。
屋外,雪还在下。
张破锣那“皇上没了喽”的破锣嗓子,仍在庄子里回荡,搅动人心。
屋里,陈三羊——这个在旧王朝崩塌的呼喊声中降生的老陈家老三,安静了下来。
老陈头蹲下身,捡起地上的旱烟袋,在门槛上磕了磕烟灰,望着漫天大雪,久久无言。
只有那深藏房梁的“坎”字铜牌,仿佛在他记忆深处,又冰凉地闪烁了一下。
那半本《白莲咒术》的模糊影子,也悄然浮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