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温依存,依旧梅开时白梅何若小说完结推荐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余温依存,依旧梅开时(白梅何若)
1 雨巷初遇梅雨季节的苏州,连雨下了半个月。青石板路被淋得发亮,倒映着巷口斑驳的砖墙与黛色瓦檐,空气里飘着潮湿的桂花香,混着老木头的霉味,倒也生出几分江南独有的软意。江一抱着一摞设计院的最终稿图纸,裤脚卷到膝盖,帆布鞋踩在积水里,溅起的水花还是打湿了裤管。他刚从工地赶回来,脸上还沾着点灰,怀里的图纸却护得严实——这是给老城改造项目甲方的终稿,明天就要签字,若是出了差错,半个月的熬夜就全白费了。脚步匆匆转过“清河巷”的巷口时,江一没留意到前方那抹素色身影。撑着油纸伞的何若正站在巷边的老井旁,低头看着井里的雨圈,怀里抱着个青瓷瓶,瓶身上描着几枝淡墨白梅,瓶口插着两枝刚摘的新鲜白梅,花瓣上还凝着水珠。
“砰——”碰撞声伴着青瓷碎裂的脆响同时响起。江一怀里的图纸散了一地,何若手中的瓷瓶也重重摔在青石板上,碎成三四片,白梅枝滚出去老远,花瓣被雨水打湿,贴在冰冷的石头上,像极了撕碎的雪。“对不起!对不起!”江一慌忙蹲下身,先去捡那些图纸,却没留神地上的瓷片,指尖被锋利的边缘划开一道小口,鲜红的血珠瞬间渗出来,混着雨水在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淡红。他顾不上疼,只盯着那堆瓷片懊恼得声音发颤:“这瓶子我赔您,您说多少钱,或者您告诉我在哪儿买的,我去给您找个一模一样的……”何若也蹲了下来,却没去管地上的瓷片,反而先伸手按住了他流血的手指。她的手很凉,指尖带着雨丝的温度,掌心却有细微的薄茧,大概是常年握笔的缘故。她的声音轻得像落在伞面的雨,软乎乎的,却透着股平静:“不用赔,这瓶子本就有裂痕。”她抬手撩了撩耳边被雨打湿的碎发,露出小巧的耳垂,“是我外婆留下的旧物,去年冬天梅树枯了,这瓶子也跟着裂了道缝,早该碎了。”说罢,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方叠得整齐的浅蓝纱布,纱布角上绣着朵极小的白梅。何若指尖捏着纱布边角,轻轻裹住江一的伤口,缠到第三圈时,还细心地打了个小巧的活结。她的动作很轻,生怕碰疼了他,缠完后还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点歉意:“您的图纸湿了。”江一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去捡散落的图纸。
最上面几张的边缘已经洇开,黑色的线条晕成了模糊的墨团,卷边的纸页像极了被揉皱的心情。他急得额头冒冷汗,手指捏着图纸边角,声音都发紧:“这是给甲方的终稿,明天就要用……要是救不回来,项目就黄了。
”何若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图纸,视线在那些勾勒老巷轮廓的线条上顿了顿,随即指着巷深处:“前面巷尾有家‘文轩裱画店’,老板姓陈,手艺很好,我之前画坏的画,都是他帮我补的,或许能把图纸压平补好。”她说着,把油纸伞往江一那边倾了倾,竹制的伞柄被她握得有些发烫。伞沿的雨珠顺着竹骨滑下来,落在她的发梢,沾湿了几缕青丝,“我带您过去吧,顺路。”江一跟着她往巷尾走,雨声淅淅沥沥落在油纸伞上,“沙沙”的响,混着何若轻缓的脚步声,倒冲淡了几分他的焦躁。他偷偷抬眼,看见何若垂着的睫毛上沾了点雨珠,像极了清晨梅瓣上的露珠。她的伞打得很偏,大半都遮着他和图纸,自己的肩膀却露在雨里,浅灰色的衬衫已经湿了一块,贴在背上,勾勒出单薄的轮廓。“您伞往自己那边挪挪吧,别淋感冒了。”江一忍不住提醒。何若脚步顿了顿,侧头看他时,眼里带着点笑意,像揉进了星光:“没事,我习惯了。”她低头看了眼他怀里的图纸,“您是做设计的?
画的是这老巷子吗?”“嗯,老城改造项目,想把这些老巷保留下来。”提到工作,江一的语气松了些,“您呢?看着像学画画的。”“算是吧,画点风景,偶尔也画梅。
”何若指了指地上没捡的白梅枝,“刚从城外的老梅树那摘的,想着插在瓶里好看,没想到……”她没再说下去,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那口气落在雨里,很快就散了。说话间,巷尾的“文轩裱画店”就到了。木质的门楣上挂着块旧牌匾,老板陈叔正坐在柜台后擦镜片,见何若来了,笑着打招呼:“若若,今天怎么淋着雨来了?”“陈叔,帮个忙。
”何若指了指江一怀里的图纸,“他这图纸湿了,您能帮忙补补吗?明天就要用。
”陈叔接过图纸看了看,又看了眼江一指尖的纱布,了然地笑了笑:“行,半小时后来取,保证跟新的一样。”江一松了口气,连声道谢,转头想跟何若说点什么,却见她正弯腰捡地上的瓷片。她捡得很小心,一片一片放进帆布包的侧袋里,连最小的碎渣都没落下。“这碎瓷片您还要吗?”江一蹲下来帮她捡。“嗯,留着做个纪念。
”何若把最后一片瓷片放进袋子,拍了拍手上的灰,“外婆说,万物都有灵,瓷片也不例外。
”她站起身,看了看天,“雨好像小了点,我该回去了。
”江一赶紧叫住她:“您还没告诉我名字呢?还有……您的纱布,我洗干净了怎么还您?
”何若站在巷口,油纸伞斜斜地搭在肩上,雨丝落在她的发梢。她笑了笑,声音被风吹得轻轻的:“我叫何若,就住在前面的‘木香院’。纱布不用还了,您留着备用吧。”顿了顿,她又补充道,“图纸好了记得早点回去,别熬夜。”说完,她便撑着伞转身走进雨里,素色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巷口的雾气里,只留下淡淡的白梅香,混着雨味,萦绕在江一鼻尖。半小时后,江一取了补好的图纸,纸质虽不如原来挺括,线条却清晰如初。他抱着图纸往巷外走,路过“木香院”时,忍不住放慢了脚步。
那是个小小的院落,院墙上爬满了青藤,院门口挂着个木质门牌,上面写着“木香院”三个字,门虚掩着,能看见院里种着的几盆兰草。
江一站在门口犹豫了会儿,终究没敢进去。他从口袋里摸出张便签,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伞和瓷瓶,轻轻贴在门牌上,才转身离开。走了几步,他又回头看了眼那扇门,心里忽然生出点期待——或许,还能再见到她。
2 画室重逢三个月后,苏州入了秋,雨停了,天也蓝了。江一的老城改造项目顺利签了约,他难得得了半天假,便想着去美术馆看看新展。美术馆刚开展的“江南风物展”很有名,展出的都是本地画家的作品,大多是画的苏州的巷、桥、花、月。江一逛到第三展厅时,忽然停住了脚步。墙上挂着一幅名为《雨巷白梅》的画,画的正是清河巷的雨景——青石板路、老井、油纸伞,还有巷边散落的青瓷碎片和白梅,角落里那个抱着图纸的模糊人影,赫然就是三个月前的自己。画的笔触很柔,墨色淡得像雾,却把雨巷的软意和那点遗憾都画了出来。江一盯着画看了许久,连身后有人走近都没察觉。
“您也喜欢雨景?”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江一猛地回头,果然看见何若站在那里。
她穿着件米白色连衣裙,外面套着件浅灰针织开衫,手里拿着个调色盘,指尖还沾着点淡蓝颜料,大概是刚画完画过来的。阳光透过美术馆的玻璃窗落在她身上,给她的头发镀上了层浅金,比雨巷里初见时,多了几分暖意。“这画是您画的?
”江一的声音里带着点惊喜。何若点了点头,走到画前,指尖轻轻拂过画框边缘:“那天雨巷分别后,总觉得该把那场景画下来。”她转头看他,眼里亮了亮,“您的图纸后来没出问题吧?”“没出问题,多亏了您和陈叔。
”江一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对了,上次贴在您家门牌上的便签,您看到了吗?
我还想着把纱布还您……”“看到了。”何若笑了笑,眼角弯成了月牙,“纱布不用还了,您要是实在过意不去,下次请我喝杯茶就好。”她说着,指了指展厅外的休息区,“这里人多,要不要去那边坐会儿?”江一自然是乐意的。两人走到休息区的藤椅上坐下,何若把调色盘放在桌上,从包里掏出块纸巾擦了擦指尖的颜料。江一看着她的动作,忽然想起画里的白梅,忍不住问:“您很喜欢白梅?”“嗯。”何若点了点头,眼神柔和了些,“我外婆以前在院子里种了棵老梅树,每年冬天都开得特别好。
我小时候总喜欢坐在梅树下画画,外婆就坐在旁边织毛衣,给我讲白梅的故事。”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可惜去年冬天,梅树枯了,外婆也走了。”江一没想到会提起这样的话题,一时不知该怎么安慰,只能轻声说:“抱歉,提起您的伤心事了。”“没事,都过去了。
”何若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水杯抿了口,“后来我就总去城外的梅林,那里有几棵百年老梅树,开得跟外婆家的很像。”她抬头看向江一,眼里带着点期待,“您去过西山岛的梅林吗?下个月就是梅花季了,开得漫山遍野都是,很好看。
”江一心里一动,连忙说:“没去过,不过要是您不介意,我想跟您一起去看看。
”何若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落了星光:“真的吗?那太好了!
我还担心没人跟我一起赏梅呢。”她从包里掏出个小小的笔记本,撕了张纸,写下自己的手机号递给江一,“这是我的电话,到时候我提前跟您说时间。”江一接过纸条,指尖碰到她的指尖,还是一如既往的凉。他把纸条小心地折好放进钱包里,笑着说:“好,到时候我来接您。”那天他们聊了很久,从画画聊到设计,从苏州的老巷聊到城外的风景。
何若说她喜欢安静的地方,所以选了木香院住,院里的兰草是外婆留下的;江一说他喜欢老建筑,所以才做了建筑设计,想把那些快消失的老房子保留下来。聊到闭馆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江一送何若回家,路过巷口那家“青瓷轩”时,他忽然停下脚步,拉着何若走了进去。
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青瓷,老板热情地迎上来:“两位看看?想要什么样的?
”江一指着柜台里一个素白的青瓷瓶,瓶身上描着和之前碎掉的那只很像的白梅:“您看这个,跟您上次摔碎的那只像吗?
”何若凑过去看了看,指尖在玻璃柜上轻轻划过,眼神里带着点怀念:“很像,尤其是这梅纹。”她抬头看了看江一,轻轻摇了摇头,“不过不用买了,有些东西碎了,补不上的。”江一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见何若已经转身往外走。他只好跟上去,心里有点失落,却也懂了她的意思——有些回忆,碎了就是碎了,再像的东西,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了。走到木香院门口,何若站在院灯下,回头对江一笑了笑:“今天谢谢你陪我聊天。”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下次去梅林,记得穿厚点,山上风大。”“好。”江一点点头,看着她走进院子,直到那扇木门轻轻关上,才转身离开。走在秋夜里的巷子里,江一摸了摸钱包里那张写着手机号的纸条,心里忽然暖暖的——原来,有些遇见,真的能像梅香一样,在心里留很久。
3 梅林约定十一月中旬,西山岛的梅花开了。江一提前一天就查好了天气,第二天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