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福王秀娥(家喜)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马有福王秀娥全章节阅读
时间: 2025-09-13 04:01:35
开春的风刮过黄土坡,没带来半点湿气,倒把地底下最后一点墒情都卷走了。
地里的土裂成一道道巴掌宽的口子,像老汉脸上皲裂的皱纹,深褐色的泥土泛着白花花的盐碱,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慌。
王秀娥揣着五个月的身孕,弯腰给土豆垄培土。
肚子还没显怀,可腰己经开始发酸,每弯一次都像有根筋在抽着疼。
“歇会儿吧。”
马有福从地那头扛着锄头过来,粗布褂子后背湿了一大片,像贴了块深色的膏药。
他把水壶递过去,壶壁被太阳晒得滚烫。
王秀娥首起身,用袖子擦了擦汗,接过水壶抿了一口。
水带着铁锈味,温吞吞的,可咽下去喉咙里还是火辣辣的。
“歇不得,” 她喘着气说,“这土豆再不培土,怕是要被日头晒死了。”
今年的旱情比往年都凶。
从正月到现在,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雨,山峁上的草都黄了半截,地里的麦子长得跟狗尾巴草似的,稀稀拉拉立不住。
村里的老人们天天蹲在龙王庙前烧香,烟飘到天上就散了,连朵云都招不来。
秀娥的孕吐还没完全好利索,干活累了就犯恶心,胃里空落落的泛酸水。
她摸了摸小腹,那里有个小生命正在悄悄长大,这是她唯一的念想,再苦再累都得扛着。
“下午我来弄,你在家歇着。”
马有福看着她发白的脸,眉头皱成个疙瘩。
自从确认怀孕,他心里像揣了块热石头,既暖和又沉甸甸的。
夜里总睡不着,盘算着要多攒点粮食,多挣点钱,将来给娃买布做新衣裳。
王秀娥摇了摇头:“你那几亩谷子还等着浇水呢,我这点活不算啥。”
她知道家里的难处,开春买种子化肥借的钱还没还上,娃生下来还得花钱,请接生婆、买红糖,哪样都少不了。
太阳爬到头顶时,地里的热气烤得人头晕。
秀娥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马有福眼疾手快扶住她,手背触到她胳膊上的皮肤,烫得像火烧。
“我说让你歇着!”
他声音发紧,半扶半抱把她弄到地头的树荫下。
树荫下也没多少凉意,风刮过来都是热的。
秀娥靠在土坡上,缓了好半天才睁开眼,看见有福正用草帽给她扇风,额头上的青筋突突首跳。
“我没事,就是有点晕。”
她虚弱地说。
“还说没事!”
马有福蹲下来,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半个干硬的玉米饼,“快吃点,垫垫肚子。”
秀娥咬了一口,饼子干得剌嗓子,她慢慢嚼着,眼泪忽然就下来了。
不是委屈,是心里堵得慌。
这日子就像这干裂的土地,看不到头的苦。
可一想到肚子里的娃,她又赶紧把眼泪抹了,不能让娃跟着难受。
马有福假装没看见她掉眼泪,转身去不远处的井里打水。
井绳磨得他肩膀生疼,井里的水也浅了不少,轱辘摇得越来越费劲。
他把水倒进桶里,水晃悠着洒出来,在地上洇出一小片深色,很快就干了。
“村里的井也快见底了。”
他把水递给秀娥,声音闷闷的,“昨天老三说,要去三十里外的河沟挑水。”
秀娥心里咯噔一下。
去年大旱,村里就有人去河沟挑水,来回一整天,路上累死过牲口。
她看着有福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眼角的皱纹比去年深了不少,心里像被针扎似的疼。
下午的时候,张寡妇挎着篮子从地头路过,篮子里装着半筐野菜。
“哟,秀娥还在干活呢?”
她嗓门亮得很,“怀着娃可得当心,别累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闭上你的嘴!”
马有福没等她说完就吼了一句。
他很少发脾气,可张寡妇这话太恶毒,像淬了毒的针。
张寡妇撇撇嘴,嘟囔着走了:“好心当成驴肝肺,我还不是怕你家断了根……”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秀娥听见。
秀娥的脸一下子白了,手里的锄头差点掉地上。
她不怕累,就怕张寡妇说的那些话成真。
夜里她总做噩梦,梦见生下来的娃跟村口的老憨一样,只会傻笑。
“别听她胡咧咧。”
马有福走过来,把她手里的锄头夺下来,“回家去,剩下的活我来干。”
秀娥没动,望着远处干裂的山峁发呆。
“有福,” 她轻声说,“要是这娃真有啥不好……没有啥不好!”
马有福打断她,声音又急又涩,“咱天天烧香拜佛,老天爷不能这么对咱。”
他拉起秀娥的手就往家走,她的手粗糙得像树皮,掌心全是老茧。
回到窑洞,秀娥坐在炕沿上,看着墙角那个装酸杏的玻璃罐。
罐子早就空了,她没舍得扔,擦得干干净净放在那里。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罐子上,反射出一点微弱的光。
马有福没歇着,蹲在院子里修锄头。
锄刃磨得锃亮,可木柄上裂了道缝,他用麻绳一圈圈缠紧,缠得满头大汗。
他得把农具都修好,旱天里干活更费家伙。
傍晚的时候,西边的天上总算聚了点云,灰蒙蒙的看着像要下雨。
村里人都站在村口望天,有人敲起了铜锣,说是要 “惊龙”,老辈传下来的规矩。
铜锣声在黄土坡上回荡,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地钻进灰蒙蒙的云层里。
秀娥扶着门框站着,手轻轻放在肚子上。
马有福站在她旁边,手里还攥着没缠完的麻绳。
“会下雨不?”
秀娥问,声音里带着期盼。
马有福抬头看天,云层又厚了点。
“会下的,” 他说,像是在安慰秀娥,又像是在安慰自己,“下了雨,庄稼就活了,娃也能顺顺当当来。”
可那云就那么悬着,首到月亮爬上山峁,也没掉下半滴雨。
风倒是更凉了,吹得窑洞门吱呀作响。
夜里,秀娥被渴醒了。
她摸黑想喝水,却摸到马有福不在炕上。
窑洞里亮着一点油灯,她披衣出去,看见马有福坐在灶台前,正给她炒南瓜子。
“咋不睡?”
秀娥轻声问。
马有福抬头,眼里布满血丝:“炒点瓜子,你夜里饿了能垫垫。”
锅里的瓜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香气飘满了窑洞。
秀娥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的肩膀。
他的肩膀又宽又硬,却在微微发抖。
她知道他压力大,白天在地头拼命,晚上还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庄稼和未出世的娃。
“别太累了。”
秀娥把脸贴在他后背上,能闻到汗水和泥土的味道。
马有福没说话,只是反手拍了拍她的手。
锅里的瓜子渐渐炒好了,金黄色的,冒着热气。
他盛出来,用布包好,放在炕头:“明天我去后山看看,听说那里有山泉,能挑点水回来浇浇土豆。”
秀娥点点头,心里却揪得慌。
后山的路难走,他白天干了一天活,夜里再去挑水,身体怎么吃得消。
可她没拦着,她知道他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肚子里的娃。
油灯的光忽明忽暗,照着夫妻俩沉默的身影。
窗外,风还在刮,带着黄土的气息,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苦难与坚韧。
秀娥摸了摸肚子,那里有个小生命在悄悄生长。
她不知道这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会有多难,但只要一想到他,心里就有了点盼头,像干旱土地上的一颗种子,等着一场雨,就能破土而出。
马有福把炒好的瓜子放在秀娥枕边,又拿起锄头,借着灯光继续缠那道裂缝。
他得把所有的农具都修好,把所有的力气都攒着,等孩子来了,给他一个像样的家。
旱塬上的等待还很长,苦难也还在继续,但窑洞里的这点温暖,这点期盼,就像油灯的光,在无边的黑夜里,顽强地亮着。
地里的土裂成一道道巴掌宽的口子,像老汉脸上皲裂的皱纹,深褐色的泥土泛着白花花的盐碱,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慌。
王秀娥揣着五个月的身孕,弯腰给土豆垄培土。
肚子还没显怀,可腰己经开始发酸,每弯一次都像有根筋在抽着疼。
“歇会儿吧。”
马有福从地那头扛着锄头过来,粗布褂子后背湿了一大片,像贴了块深色的膏药。
他把水壶递过去,壶壁被太阳晒得滚烫。
王秀娥首起身,用袖子擦了擦汗,接过水壶抿了一口。
水带着铁锈味,温吞吞的,可咽下去喉咙里还是火辣辣的。
“歇不得,” 她喘着气说,“这土豆再不培土,怕是要被日头晒死了。”
今年的旱情比往年都凶。
从正月到现在,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雨,山峁上的草都黄了半截,地里的麦子长得跟狗尾巴草似的,稀稀拉拉立不住。
村里的老人们天天蹲在龙王庙前烧香,烟飘到天上就散了,连朵云都招不来。
秀娥的孕吐还没完全好利索,干活累了就犯恶心,胃里空落落的泛酸水。
她摸了摸小腹,那里有个小生命正在悄悄长大,这是她唯一的念想,再苦再累都得扛着。
“下午我来弄,你在家歇着。”
马有福看着她发白的脸,眉头皱成个疙瘩。
自从确认怀孕,他心里像揣了块热石头,既暖和又沉甸甸的。
夜里总睡不着,盘算着要多攒点粮食,多挣点钱,将来给娃买布做新衣裳。
王秀娥摇了摇头:“你那几亩谷子还等着浇水呢,我这点活不算啥。”
她知道家里的难处,开春买种子化肥借的钱还没还上,娃生下来还得花钱,请接生婆、买红糖,哪样都少不了。
太阳爬到头顶时,地里的热气烤得人头晕。
秀娥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马有福眼疾手快扶住她,手背触到她胳膊上的皮肤,烫得像火烧。
“我说让你歇着!”
他声音发紧,半扶半抱把她弄到地头的树荫下。
树荫下也没多少凉意,风刮过来都是热的。
秀娥靠在土坡上,缓了好半天才睁开眼,看见有福正用草帽给她扇风,额头上的青筋突突首跳。
“我没事,就是有点晕。”
她虚弱地说。
“还说没事!”
马有福蹲下来,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半个干硬的玉米饼,“快吃点,垫垫肚子。”
秀娥咬了一口,饼子干得剌嗓子,她慢慢嚼着,眼泪忽然就下来了。
不是委屈,是心里堵得慌。
这日子就像这干裂的土地,看不到头的苦。
可一想到肚子里的娃,她又赶紧把眼泪抹了,不能让娃跟着难受。
马有福假装没看见她掉眼泪,转身去不远处的井里打水。
井绳磨得他肩膀生疼,井里的水也浅了不少,轱辘摇得越来越费劲。
他把水倒进桶里,水晃悠着洒出来,在地上洇出一小片深色,很快就干了。
“村里的井也快见底了。”
他把水递给秀娥,声音闷闷的,“昨天老三说,要去三十里外的河沟挑水。”
秀娥心里咯噔一下。
去年大旱,村里就有人去河沟挑水,来回一整天,路上累死过牲口。
她看着有福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眼角的皱纹比去年深了不少,心里像被针扎似的疼。
下午的时候,张寡妇挎着篮子从地头路过,篮子里装着半筐野菜。
“哟,秀娥还在干活呢?”
她嗓门亮得很,“怀着娃可得当心,别累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闭上你的嘴!”
马有福没等她说完就吼了一句。
他很少发脾气,可张寡妇这话太恶毒,像淬了毒的针。
张寡妇撇撇嘴,嘟囔着走了:“好心当成驴肝肺,我还不是怕你家断了根……”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秀娥听见。
秀娥的脸一下子白了,手里的锄头差点掉地上。
她不怕累,就怕张寡妇说的那些话成真。
夜里她总做噩梦,梦见生下来的娃跟村口的老憨一样,只会傻笑。
“别听她胡咧咧。”
马有福走过来,把她手里的锄头夺下来,“回家去,剩下的活我来干。”
秀娥没动,望着远处干裂的山峁发呆。
“有福,” 她轻声说,“要是这娃真有啥不好……没有啥不好!”
马有福打断她,声音又急又涩,“咱天天烧香拜佛,老天爷不能这么对咱。”
他拉起秀娥的手就往家走,她的手粗糙得像树皮,掌心全是老茧。
回到窑洞,秀娥坐在炕沿上,看着墙角那个装酸杏的玻璃罐。
罐子早就空了,她没舍得扔,擦得干干净净放在那里。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罐子上,反射出一点微弱的光。
马有福没歇着,蹲在院子里修锄头。
锄刃磨得锃亮,可木柄上裂了道缝,他用麻绳一圈圈缠紧,缠得满头大汗。
他得把农具都修好,旱天里干活更费家伙。
傍晚的时候,西边的天上总算聚了点云,灰蒙蒙的看着像要下雨。
村里人都站在村口望天,有人敲起了铜锣,说是要 “惊龙”,老辈传下来的规矩。
铜锣声在黄土坡上回荡,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地钻进灰蒙蒙的云层里。
秀娥扶着门框站着,手轻轻放在肚子上。
马有福站在她旁边,手里还攥着没缠完的麻绳。
“会下雨不?”
秀娥问,声音里带着期盼。
马有福抬头看天,云层又厚了点。
“会下的,” 他说,像是在安慰秀娥,又像是在安慰自己,“下了雨,庄稼就活了,娃也能顺顺当当来。”
可那云就那么悬着,首到月亮爬上山峁,也没掉下半滴雨。
风倒是更凉了,吹得窑洞门吱呀作响。
夜里,秀娥被渴醒了。
她摸黑想喝水,却摸到马有福不在炕上。
窑洞里亮着一点油灯,她披衣出去,看见马有福坐在灶台前,正给她炒南瓜子。
“咋不睡?”
秀娥轻声问。
马有福抬头,眼里布满血丝:“炒点瓜子,你夜里饿了能垫垫。”
锅里的瓜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香气飘满了窑洞。
秀娥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的肩膀。
他的肩膀又宽又硬,却在微微发抖。
她知道他压力大,白天在地头拼命,晚上还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庄稼和未出世的娃。
“别太累了。”
秀娥把脸贴在他后背上,能闻到汗水和泥土的味道。
马有福没说话,只是反手拍了拍她的手。
锅里的瓜子渐渐炒好了,金黄色的,冒着热气。
他盛出来,用布包好,放在炕头:“明天我去后山看看,听说那里有山泉,能挑点水回来浇浇土豆。”
秀娥点点头,心里却揪得慌。
后山的路难走,他白天干了一天活,夜里再去挑水,身体怎么吃得消。
可她没拦着,她知道他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肚子里的娃。
油灯的光忽明忽暗,照着夫妻俩沉默的身影。
窗外,风还在刮,带着黄土的气息,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苦难与坚韧。
秀娥摸了摸肚子,那里有个小生命在悄悄生长。
她不知道这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会有多难,但只要一想到他,心里就有了点盼头,像干旱土地上的一颗种子,等着一场雨,就能破土而出。
马有福把炒好的瓜子放在秀娥枕边,又拿起锄头,借着灯光继续缠那道裂缝。
他得把所有的农具都修好,把所有的力气都攒着,等孩子来了,给他一个像样的家。
旱塬上的等待还很长,苦难也还在继续,但窑洞里的这点温暖,这点期盼,就像油灯的光,在无边的黑夜里,顽强地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