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共感:影帝的独家偏爱(沈砚江晚)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情绪共感:影帝的独家偏爱热门小说
时间: 2025-09-13 04:15:19
江晚回到公寓时,天还没黑透,城市灯火己经亮了起来。
她站在电梯里,手里的行李箱轮子卡在金属缝里,她没去拉,就那么看着。
门开了,管家站在玄关处,点头:“江小姐,房间都准备好了。”
她“嗯”了一声,拖着箱子进去。
屋子很大,空得离谱。
黑白灰三色打底,家具少,线条利落,连茶几上都没放水杯。
落地窗外是整片城市夜景,灯光密密麻麻,照不进屋里。
她把风衣脱了,搭在沙发上。
动作停了两秒,像是在确认这地方是不是真的归她住。
手机在包里震动了一下。
她拿出来,屏幕亮起,“情绪共感日记”弹出一行字:“她进门了,走得有点慢。”
江晚手指一顿。
她没快,也没慢,就是正常走。
可这行字,像在描述一个她自己都没察觉的状态。
她抬头环顾西周,没人,只有中央空调出风的微响。
她走进主卧,行李放下,打开衣柜——空的。
床头柜上放着一本纸质笔记本,她翻开,一页字都没有。
她坐到床边,盯着手机。
再点开日记,还是那句话,没更新。
她试着打字:“你在哪?”
没反应。
“你能看到我?”
还是没反应。
她明白了。
这东西不回应她,只记录他的情绪,而且只在情绪波动时出现。
她起身,决定走一遍这房子。
客厅、厨房、书房、次卧、健身房、影音室。
每一间都干净得像样板间,没人住过。
厨房的锅具连包装膜都没拆,冰箱里只有几瓶矿泉水。
走到书房门口,她停了。
门关着,指纹锁亮着红灯。
她伸手,碰了下锁面,没反应。
她退后一步,看了眼手机。
日记没动静。
她转身去问管家:“书房为什么锁着?”
管家正在擦杯子,头也没抬:“沈总交代,非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
“包括我?”
“是。”
江晚没再问。
她回到卧室,坐在床沿,盯着手机。
过了十分钟,日记跳出来一行新字:“她站在门外,心跳快了。”
她猛地抬头,像是被谁盯住。
可沈砚不在。
她查过行程,他今天去了外地,明天才回。
那这情绪——是他现在产生的?
隔着几百公里,知道她碰了书房门?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慢慢收紧。
不是巧合了。
这日记是真的在记录他的真实情绪,实时同步,不管距离多远。
她忽然想起民政局门口,他站在风里没动,她走后三分钟才上车。
那时她以为是冷漠,现在看,或许根本不是。
她起身,走到窗边,看楼下。
公寓在顶层,楼下是封闭式安保区,摄像头密布,没人能偷偷上来。
她又看向书房方向。
门缝底下没光,但她刚才路过时,耳朵贴了下门板,听见了极低的音频流动,像视频在播放。
一个没人住的书房,深夜播放视频?
她回卧室,打开电脑,调出全屋智能系统界面。
权限不够,看不到书房监控。
她翻工具箱,找到一把细长的螺丝刀。
十一点二十三分,她站在书房通风口前,把格栅一颗颗拧开。
通道窄,她侧身挤进去,肩膀卡了一下,她屏住呼吸,一点点挪过去。
落地时膝盖磕了地,她没出声。
书房漆黑,只有角落的电脑屏幕亮着。
她走过去。
画面正在播放一部短片,黑白影像,雨夜街道,一个女孩蹲在路灯下捡剧本,镜头拉远,片名浮现:《雨夜》。
导演:江晚。
她呼吸停了。
这是她三年前在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没公开上线,只在校内展映过一次,评分9.8,被几个导师称为“近年最干净的女性视角短片”。
她从没对外发布过。
可现在,它正安静地播放着,进度条己经走到87%。
她点开播放记录。
列表很长。
最近一次:三天前,21:17,播放时长14分32秒。
再往前,一周前,半个月前,三个月前……最早的一条,是三年前的同一天,播放时长15分钟整。
她手指滑动,点进用户资料。
收藏夹里,全是她的作品。
她写过的剧本、导过的片子、甚至早年匿名发表的影评,全被归类在一个文件夹里,名字叫:“她写的。”
她站在原地,脑子一片空白。
这不是偶然关注。
这是三年的追踪,三年的收藏,三年的反复观看。
手机忽然震动。
日记弹出新记录:“她终于发现了,藏了三年,值了。”
江晚手指发抖。
她盯着那行字,像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
她以为这场婚姻是交易,是妥协,是她一个人的牺牲。
可他呢?
他在她毫不知情的时候,看过她的每一帧画面,记得她的每一个镜头语言,甚至——把她的名字藏在电脑最深处,标上“她写的”。
她忽然想起自己刚进门时,日记说“她走得有点慢”。
她当时没在意。
现在想来,她确实走得慢。
不是累,是迟疑。
她不知道该以什么身份走进这个家,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面对那个男人。
可他知道。
他知道她迟疑了。
他知道她心跳快了。
他知道她来了书房。
他知道她看见了。
她站在黑暗里,手指慢慢抚过电脑屏幕,停在导演署名那一行。
“江晚。”
两个字,像被供着。
她忽然觉得这屋子没那么冷了。
她转身准备离开,刚走两步,听见外面有动静。
是管家的脚步声,在走廊上停了一下。
她屏住呼吸,迅速从通风口原路退回,把格栅拧回去,爬回卧室。
躺下时,手机又震了一下。
日记没更新。
她盯着天花板,脑子里反复回放那行字:“她终于发现了,藏了三年,值了。”
不是“她回来了”。
不是“她看见我了”。
是“发现了”。
他等的不是她的身份,是她的目光。
他藏了三年,就为了等她有一天,亲自走进这间书房,看到他从未说出口的喜欢。
她闭上眼,手指无意识攥紧了被角。
这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方面的交易。
她翻身坐起,打开手机,点进日记界面。
输入:“你为什么收藏《雨夜》?”
屏幕黑了几秒,然后恢复正常。
没有回复。
她知道不会回复。
这东西只记录,不对话。
她退出,准备锁屏。
就在指尖落下的瞬间,日记弹出最后一行字:“她问为什么,其实己经知道了。”
江晚呼吸一滞。
她盯着那行字,像被看穿。
她没再动,手机停在半空。
窗外,城市灯火依旧,屋里一片寂静。
她慢慢把手机放在床头,躺下。
闭眼时,嘴角动了一下。
不是笑。
是松了口气。
她站在电梯里,手里的行李箱轮子卡在金属缝里,她没去拉,就那么看着。
门开了,管家站在玄关处,点头:“江小姐,房间都准备好了。”
她“嗯”了一声,拖着箱子进去。
屋子很大,空得离谱。
黑白灰三色打底,家具少,线条利落,连茶几上都没放水杯。
落地窗外是整片城市夜景,灯光密密麻麻,照不进屋里。
她把风衣脱了,搭在沙发上。
动作停了两秒,像是在确认这地方是不是真的归她住。
手机在包里震动了一下。
她拿出来,屏幕亮起,“情绪共感日记”弹出一行字:“她进门了,走得有点慢。”
江晚手指一顿。
她没快,也没慢,就是正常走。
可这行字,像在描述一个她自己都没察觉的状态。
她抬头环顾西周,没人,只有中央空调出风的微响。
她走进主卧,行李放下,打开衣柜——空的。
床头柜上放着一本纸质笔记本,她翻开,一页字都没有。
她坐到床边,盯着手机。
再点开日记,还是那句话,没更新。
她试着打字:“你在哪?”
没反应。
“你能看到我?”
还是没反应。
她明白了。
这东西不回应她,只记录他的情绪,而且只在情绪波动时出现。
她起身,决定走一遍这房子。
客厅、厨房、书房、次卧、健身房、影音室。
每一间都干净得像样板间,没人住过。
厨房的锅具连包装膜都没拆,冰箱里只有几瓶矿泉水。
走到书房门口,她停了。
门关着,指纹锁亮着红灯。
她伸手,碰了下锁面,没反应。
她退后一步,看了眼手机。
日记没动静。
她转身去问管家:“书房为什么锁着?”
管家正在擦杯子,头也没抬:“沈总交代,非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
“包括我?”
“是。”
江晚没再问。
她回到卧室,坐在床沿,盯着手机。
过了十分钟,日记跳出来一行新字:“她站在门外,心跳快了。”
她猛地抬头,像是被谁盯住。
可沈砚不在。
她查过行程,他今天去了外地,明天才回。
那这情绪——是他现在产生的?
隔着几百公里,知道她碰了书房门?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慢慢收紧。
不是巧合了。
这日记是真的在记录他的真实情绪,实时同步,不管距离多远。
她忽然想起民政局门口,他站在风里没动,她走后三分钟才上车。
那时她以为是冷漠,现在看,或许根本不是。
她起身,走到窗边,看楼下。
公寓在顶层,楼下是封闭式安保区,摄像头密布,没人能偷偷上来。
她又看向书房方向。
门缝底下没光,但她刚才路过时,耳朵贴了下门板,听见了极低的音频流动,像视频在播放。
一个没人住的书房,深夜播放视频?
她回卧室,打开电脑,调出全屋智能系统界面。
权限不够,看不到书房监控。
她翻工具箱,找到一把细长的螺丝刀。
十一点二十三分,她站在书房通风口前,把格栅一颗颗拧开。
通道窄,她侧身挤进去,肩膀卡了一下,她屏住呼吸,一点点挪过去。
落地时膝盖磕了地,她没出声。
书房漆黑,只有角落的电脑屏幕亮着。
她走过去。
画面正在播放一部短片,黑白影像,雨夜街道,一个女孩蹲在路灯下捡剧本,镜头拉远,片名浮现:《雨夜》。
导演:江晚。
她呼吸停了。
这是她三年前在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没公开上线,只在校内展映过一次,评分9.8,被几个导师称为“近年最干净的女性视角短片”。
她从没对外发布过。
可现在,它正安静地播放着,进度条己经走到87%。
她点开播放记录。
列表很长。
最近一次:三天前,21:17,播放时长14分32秒。
再往前,一周前,半个月前,三个月前……最早的一条,是三年前的同一天,播放时长15分钟整。
她手指滑动,点进用户资料。
收藏夹里,全是她的作品。
她写过的剧本、导过的片子、甚至早年匿名发表的影评,全被归类在一个文件夹里,名字叫:“她写的。”
她站在原地,脑子一片空白。
这不是偶然关注。
这是三年的追踪,三年的收藏,三年的反复观看。
手机忽然震动。
日记弹出新记录:“她终于发现了,藏了三年,值了。”
江晚手指发抖。
她盯着那行字,像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
她以为这场婚姻是交易,是妥协,是她一个人的牺牲。
可他呢?
他在她毫不知情的时候,看过她的每一帧画面,记得她的每一个镜头语言,甚至——把她的名字藏在电脑最深处,标上“她写的”。
她忽然想起自己刚进门时,日记说“她走得有点慢”。
她当时没在意。
现在想来,她确实走得慢。
不是累,是迟疑。
她不知道该以什么身份走进这个家,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面对那个男人。
可他知道。
他知道她迟疑了。
他知道她心跳快了。
他知道她来了书房。
他知道她看见了。
她站在黑暗里,手指慢慢抚过电脑屏幕,停在导演署名那一行。
“江晚。”
两个字,像被供着。
她忽然觉得这屋子没那么冷了。
她转身准备离开,刚走两步,听见外面有动静。
是管家的脚步声,在走廊上停了一下。
她屏住呼吸,迅速从通风口原路退回,把格栅拧回去,爬回卧室。
躺下时,手机又震了一下。
日记没更新。
她盯着天花板,脑子里反复回放那行字:“她终于发现了,藏了三年,值了。”
不是“她回来了”。
不是“她看见我了”。
是“发现了”。
他等的不是她的身份,是她的目光。
他藏了三年,就为了等她有一天,亲自走进这间书房,看到他从未说出口的喜欢。
她闭上眼,手指无意识攥紧了被角。
这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方面的交易。
她翻身坐起,打开手机,点进日记界面。
输入:“你为什么收藏《雨夜》?”
屏幕黑了几秒,然后恢复正常。
没有回复。
她知道不会回复。
这东西只记录,不对话。
她退出,准备锁屏。
就在指尖落下的瞬间,日记弹出最后一行字:“她问为什么,其实己经知道了。”
江晚呼吸一滞。
她盯着那行字,像被看穿。
她没再动,手机停在半空。
窗外,城市灯火依旧,屋里一片寂静。
她慢慢把手机放在床头,躺下。
闭眼时,嘴角动了一下。
不是笑。
是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