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博古斋之古镜谜踪(陈墨陈墨)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热门小说博古斋之古镜谜踪陈墨陈墨

时间: 2025-09-13 04:19:00 

金陵城南有家古玩店,字号“博古斋”,店主姓陈,单名一个墨字。陈墨年近四十,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这家店铺,平日里收售些古董文玩,虽不算大富大贵,倒也衣食无忧。

这年梅雨季节,连日阴雨绵绵。这日傍晚,雨势稍歇,陈墨正要打烊,忽见一人冒雨而来,浑身湿透,怀中紧紧抱着个长条包袱。“掌柜的,收物件吗?”来人声音沙哑,面色苍白,约莫三十上下年纪,穿着一件半旧青衫,像个落魄书生。陈墨让他进店坐下,倒了杯热茶:“先生要出手何物?”书生小心翼翼解开包袱,里面是个长形木匣。打开木匣,锦缎衬底上躺着一面铜镜。镜约巴掌大小,镜钮作蟠龙形,镜背刻云雷纹,中间有四个古篆字:明心见性。陈墨拿起铜镜细看,镜面光洁,照人清晰,竟不似千年古物。

更奇的是,对镜自照时,总觉得镜中影像与自己有细微差别,却又说不出差别在何处。

“这是唐镜,”陈墨判断道,“保存如此完好,实属罕见。先生真要出手?

”书生苦笑:“家道中落,不得已而为之。只求掌柜的给个公道价,让我能回乡葬父。

博古斋之古镜谜踪(陈墨陈墨)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热门小说博古斋之古镜谜踪陈墨陈墨

”陈墨心生怜悯,出了个高于市价的数目。书生感激不尽,拿了钱匆匆离去,连姓名都未留下。当夜,陈墨将古镜放在书房案头,就着烛光把玩。

忽然发现镜背云雷纹中似乎暗藏玄机,那些蜿蜒纹路细看竟组成一幅微缩地图。

图中标有一处宅院,宅中有井,井旁有树,树下似有标记。“莫非是藏宝图?”陈墨自语道,忽觉镜中影像晃动,抬头一看,镜中自己竟在冷笑!陈墨一惊,烛火摇曳,再看时镜中已恢复正常。以为眼花,便收拾歇息。翌日清晨,陈墨被急促敲门声惊醒。

开门见是衙门的张捕头带着两个差役。“陈掌柜,得罪了。”张捕头面色凝重,“昨夜城南发生命案,死者是个书生,现场留有你家店的银票。”陈墨大惊,随衙役前往认尸。果见昨日那书生倒在血泊中,胸口插着柄匕首。一旁散落着几张银票,正是昨日他所付。“我昨日确从他手中收过一面铜镜,但黄昏时分他便离去,之后我便再未见过他。”陈墨忙解释。张捕头问:“可有人证?”陈墨苦笑:“昨日下雨,店内并无其他客人。”“那只好请陈掌柜到衙门走一趟了。”张捕头道。陈墨被带到衙门,知县问询后,因无直接证据,暂时将他释放,但责令不得离开县城。回到店中,陈墨愁眉不展。这才想起那面古镜,忙从书房取出,再看镜背地图,忽觉图中宅院有些眼熟。

他取来金陵城图对照,发现图中所示竟是城西一处废弃宅院——据说数十年前那里曾发生灭门惨案,宅子一直荒废至今。陈墨思忖片刻,决定前往一探。黄昏时分,他悄悄来到废宅。

但见断壁残垣,荒草没膝,果然有口枯井,井旁有棵老槐树,半枯半荣。按图索骥,他在树下挖掘,不过尺深,便触到一物。取出是个铁盒,盒中只有一本泛黄册子,封面上写《镜苑笔记》。回到店中,陈墨灯下翻阅。

书中记载这面古镜乃唐代道士袁天罡所制,能照见人心,亦能记录映照之景象。

更提到镜背地图所示乃藏镜之处,非藏宝地。“莫非我手中的镜子,并非唯一一面?

”陈墨忽有所悟。细读笔记,得知此类镜子共有三面,一面照过去,一面照现在,一面照未来。三镜合一,可窥天机。接下来几日,陈墨闭门研究古镜与笔记。

发现每当月光明亮之夜,镜中便会显现一些模糊影像,似是过往片段。这夜月圆,陈墨又对镜观察。镜中忽现清晰景象:那书生正在灯下写信,写完后封入信封,藏于桌缝之中。陈墨记下景象中房间布置,次日暗中查访,得知书生暂住在城南悦来客栈。

他设法潜入书生住过的房间,果然在桌缝中找到一封书信。信是写给一位名叫婉娘的女子的,信中除倾诉衷肠外,还提到自己发现了一面古镜,疑似家传之宝,欲售之换取银两,好回乡与婉娘成亲。信中最后写道:“若有不测,镜在陈处。”陈墨恍然大悟,书生早已预感危险,故意留下线索。但凶手是谁?为何要杀害书生?陈墨想起镜能照见过去,于是每夜对镜观察,希望能看到案发经过。可惜影像断断续续,只看到书生与一蒙面人争执,未能看清对方面目。这日,店里来个客人,要买文房四宝。交谈中,陈墨得知客人是书画先生,曾在案发前几日教过那书生书法。“那后生天资不错,就是总爱打听大户人家的事。”先生随口道,“尤其对城北赵家格外感兴趣,问了许多赵家老爷收藏古董的事。”陈墨心中一动。城北赵家是金陵望族,家主赵老爷酷爱收藏古董,是博古斋的常客。送走先生后,陈墨取出古镜,故意回想赵老爷的模样。镜面波动,显现出的竟是赵老爷与书生在暗室交易的场景!

赵老爷手中拿着一面与陈墨所有极为相似的铜镜!“原来赵老爷也有一面古镜!”陈墨惊道。

此时镜中景象变化,赵老爷突然面露凶光,拔出匕首...陈墨骇然,险些失手摔了镜子。

镇定下来后,他思忖如何将此事告知官府。苦于镜中景象无法为证,贸然指控赵老爷这等乡绅,反会惹祸上身。正犹豫间,店外忽传来喧哗声。

张捕头带人闯入:“陈掌柜,得罪了。有人在赵老爷府上发现你店中物品,指证你昨夜潜入赵府行窃。”陈墨愕然:“我昨夜从未出门!店中学徒可作证!

”“你学徒昨夜告假回乡,无人为你作证。”张捕头道,“况且赵府管家指认,你日前曾向赵老爷推销古镜,赵老爷未买,你怀恨在心。”陈墨心知中了圈套,只得束手就擒。狱中,陈墨苦思脱身之计。想起《镜苑笔记》中记载,三镜相聚可显真相。

如今自己有一镜,赵老爷有一镜,第三面镜又在何处?他想起书生那封信中所写的“婉娘”,或许她能提供线索。通过狱卒,陈墨辗转托人带信给一位故交——退隐的老捕快李爷,求他寻找婉娘。李爷果然能干,三日后便来探监,告知婉娘原是秦淮歌女,与书生情投意合。

书生遇害后,婉娘悲痛欲绝,现已离开金陵,不知所踪。“不过我在婉娘住处找到了这个。

”李爷悄悄塞给陈墨一方丝帕,帕角绣着条锦鲤,鱼眼处竟是颗极小镜片!

陈墨蓦然想起《镜苑笔记》中记载,第三面镜最为特殊,可化整为零,藏于他物之中。

夜深人静时,陈墨借窗外月光,用丝帕镜片对照古镜。两镜相交,光华流转,镜中竟现出完整案发经过:原来赵老爷得知书生家传古镜之秘,欲低价强买。书生不从,携镜逃至博古斋出手。赵老爷派人跟踪,夺镜杀人,又嫁祸陈墨。那赵府管家作伪证,学徒也被收买。更惊人的是,镜中显现赵老爷与知县密谈,知县竟也是同谋!

原来知县欲得古镜献与权贵,以求升迁。次日升堂,知县欲速判陈墨罪状。

陈墨突然道:“大人,小人愿献出家传至宝,只求免罪。”知县果然心动,退堂后密审陈墨。

陈墨道:“宝镜需三镜合一方显神通。小人有一镜,赵老爷有一镜,第三镜小人知在何处。

若大人允诺免罪,小人愿引领取宝。”知县贪念大起,允诺若得三镜,不仅免罪,还有重赏。

于是知县假意提审赵老爷,诱他带镜前来对质。公堂上,陈墨取出古镜,赵老爷不得已也出示己镜。两镜相照,光华大盛,壁上现出案发景象,赵老爷杀人经过一目了然。赵老爷骇然失色,知县也惊惶不已。此时堂外忽然传来鼓声。

原来李爷早依陈墨之计,请来知府大人暗听审案。人证物证俱在,赵老爷与知县双双伏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