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老巷口的修鞋摊张磊摊前最新热门小说_免费小说全文阅读老巷口的修鞋摊(张磊摊前)

时间: 2025-09-13 04:39:08 

第一章 老巷里的修鞋匠1.1 清晨的烟火气凌晨五点半,天刚蒙亮,窗外的麻雀就叽叽喳喳闹个不停,落在窗台上,歪着脑袋盯着屋里。李建国轻手轻脚摸下床,生怕吵醒身边熟睡的妻子周秀莲 —— 她前晚帮隔壁张婶缝补被子,针脚细,熬到半夜才睡,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黑眼圈。厨房瓷砖刚拖过,凉得硌脚,李建国熟练地从橱柜里拿出铝锅,往里面舀了两碗清水,水面晃出细碎的光。又打开米缸,挖了半碗糙米,米粒饱满,带着淡淡的米香,是上周儿子李明从乡下老家捎来的新米。

他把锅放在煤炉上,划了根火柴点燃煤球,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很快就有了暖意。

“又惦记你那摊儿?” 周秀莲揉着眼睛凑到厨房门口,头发还乱糟糟地翘着几缕,像个孩子,“今天周末,明儿还得去看孙子,就不能多睡会儿?”李建国手里搅着粥,蒸汽模糊了他的老花镜,他摘下眼镜擦了擦,笑着说:“张阿姨昨天傍晚特意来家里说,她那棉鞋开了线,今天要去城东赶集买布料,得早点修好给她,别耽误了时辰。” 说着,他从咸菜坛里夹出一筷子萝卜干,放在小碟子里,又淋了点香油,香味一下子飘满了小厨房,连窗外的麻雀都似乎多叫了几声。周秀莲无奈地笑了,走到他身边帮他拿碗筷:“你啊,这辈子就跟那摊儿较上劲了。”“可不是嘛,” 李建国搅着粥,眼神里满是温柔,“这摊儿养活了咱们一家,还认识了这么多街坊,不能丢。

”1.2 巷口的老熟人七点刚过,天已经亮透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李建国推着他那辆铁架摊车出门,车把手上挂着个旧喇叭,塑料外壳裂了道缝,用透明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还是去年儿子李明特意去五金店买的新电池,声音依旧沙哑,却格外响亮,能传到巷尾。

车斗里的工具码得整整齐齐:锃亮的小锤子,木柄被磨得光滑;不同型号的钉子装在小铁盒里,按大小排好;几卷颜色各异的线,红的、黑的、米白的,绕在线轴上;装着胶水的玻璃瓶,标签已经泛黄;还有一个掉了漆的铁盒子,里面装着零钱和小零件,是他用了十几年的 “钱匣子”,连边角都磨圆了。刚到东风巷口,早点铺的张老板就探出头来,手里举着根刚炸好的油条,金黄酥脆,还冒着热气:“建国,早啊!昨天你帮我修的那双胶鞋,我穿去城南进货,走了十里路都不磨脚,比新鞋还舒服!

老巷口的修鞋摊张磊摊前最新热门小说_免费小说全文阅读老巷口的修鞋摊(张磊摊前)

”李建国停下脚步,接过油条,指尖传来滚烫的温度,他笑着说:“谢了张老板!

你这油条还是这么香,下次修鞋给你算便宜点!”“跟我还客气啥!” 张老板摆摆手,又缩回铺子里忙活,油锅 “滋滋” 响,香味飘得更远了。晨练的王大爷拄着拐杖追上来,喘着气,额头上沁出细汗:“建国,等会儿!我那老花镜腿修好了没?

没它我连报纸上的字都看不清楚,昨天跟老张下棋,把‘马’当‘车’走,被他笑了半天!

”李建国应着,把摊车稳稳停在老香樟树下 —— 这是他摆了二十多年的老位置,夏天能遮阳,树叶密得像伞;雨天能挡点雨,树干粗,能靠住摊车。

他掏出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蹲下来仔细擦着摊车铁皮,连角落里的锈迹都擦得锃亮,像是在打理一件稀世珍宝。“您别急,王大爷,” 李建国擦完摊车,从车斗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修好的老花镜,“我昨天晚上在家又加固了一下,保准比之前结实。

”1.3 修鞋摊的小温暖•王大爷的老花镜:李建国把老花镜递给王大爷,又从口袋里掏出眼镜布,帮他擦了擦镜片:“您试试,看看清楚不。”王大爷戴上眼镜,眯着眼看了看旁边石桌上的报纸,上面的小字清晰可见,他高兴得直点头:“清楚!

太清楚了!建国,你这手艺真是绝了!多少钱?” 说着就往口袋里摸钱,动作有点慢,手指关节不太灵活。李建国赶紧摆手,把他的手按住:“嗨,这点小事,还谈什么钱!

您下次路过,给我带块您家腌的咸菜就行,我就好这口,配粥吃香得很。”王大爷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行!我回去就给你装一罐子,我那咸菜腌得透,比外面买的好吃!

” 他坐在小马扎上,跟李建国聊起了昨天下棋的事,说下次一定要赢老张,李建国笑着听着,时不时应一声,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

•小姑娘的帆布鞋:刚送走王大爷,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穿校服的丫头哭着跑过来,扎着马尾辫,脸上还挂着泪珠,手里拎着一双断了带的帆布鞋,鞋面上沾着泥点,看起来很旧了。“李爷爷,我的鞋坏了,上学要迟到了……” 丫头的声音带着哭腔,肩膀一抽一抽的,“这是我唯一一双能穿的运动鞋,要是穿拖鞋去学校,老师会骂我的……”李建国赶紧站起来,让丫头坐在小马扎上,接过帆布鞋仔细看了看,鞋带孔的地方裂了个小口,不算严重。“别着急,丫头,” 他拍了拍丫头的肩膀,声音温和,“爷爷十分钟就给你修好,保证不耽误你上学,还能让你跑着去。

”他从车斗里拿出针线盒,打开里面的线轴,选了根和鞋面颜色相近的米白色线,又拿出一根细针,眯着眼睛穿线,手指有些抖,试了两次才穿进去。他把鞋固定在小支架上,一针一线地缝起来,针脚又细又密,比丫头妈妈缝的还整齐,每缝几针就用牙齿咬断线头,动作熟练得很。丫头看着他专注的样子,抽了抽鼻子问:“李爷爷,您修鞋修了多少年啦?

”“二十多年啦!” 李建国手上的动作没停,眼睛盯着鞋,“从你这么大的时候,爷爷就开始修鞋了。那时候爷爷还在安徽老家,后来你奶奶得了病,要花钱治病,才来的这座城市,一待就是这么多年。”“那您不累吗?” 丫头又问,小眉头皱得紧紧的,看着李建国额头上的汗。李建国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一团:“累啊,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手上还会被针扎到、被铁皮划破。可看到你们穿上修好的鞋,高高兴兴地去上班、上学,爷爷心里就跟吃了蜜似的,再累也值了。”十分钟后,帆布鞋修好了。李建国把鞋递给丫头,丫头穿上鞋,在原地蹦了蹦,一点都不松垮,她高兴得跳了起来,眼泪也忘了擦:“谢谢李爷爷!您真是个好人!” 说完就背着书包,一溜烟朝着学校的方向跑去,马尾辫在身后一甩一甩的,还不忘回头喊了声 “李爷爷再见”。•陈曦的高跟鞋:上午十点多,太阳渐渐热起来,巷子里的人也多了,有买菜回来的,有去上班的,还有遛弯的。

一个穿着白色职业装的年轻姑娘急急忙忙跑过来,高跟鞋踩在石板路上,发出 “噔噔” 的响声,跑着跑着,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鞋跟断了一只,另一只鞋的鞋面也刮破了,露出里面的白色衬布。姑娘蹲下来想捡鞋跟,却怎么也找不到,眼眶一下子红了,声音带着哭腔:“师傅,您能帮我修修这双鞋吗?

这是我攒了两个月工资买的,才穿了一次就坏了,下午我还要去面试一家大公司,要是穿成这样去,肯定会被刷下来的……”李建国赶紧走过去,帮她把鞋捡起来,仔细看了看,鞋跟是塑料的,断得还不算严重,鞋面刮破的地方也能补。“姑娘,你放心,” 他拍了拍姑娘的肩膀,让她别着急,“我保证给你修好,跟新的一样,绝对不耽误你下午面试,让你漂漂亮亮去见面试官。”他从车斗里拿出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备用的鞋跟,有橡胶的、塑料的,他挑了个和姑娘鞋跟差不多款式的橡胶鞋跟,先用砂纸把鞋跟连接处磨粗糙,再抹上强力胶水,小心翼翼地把新鞋跟粘上去,用手按住等了几分钟,又用小钉子在鞋跟侧面钉了两下,固定得更结实。接着,他找了一块和鞋面颜色相近的米色皮革,剪成和刮破处差不多大小的形状,用胶水把皮革粘在鞋面破口处,又用细针缝了一圈,针脚细得几乎看不见,最后还特意用砂纸轻轻磨了磨边缘,让接口处看起来更自然,一点都不突兀。

姑娘在旁边看着,眼神从着急变成了惊讶,忍不住问:“师傅,您修鞋这么厉害,怎么不去开个店啊?在这儿摆摊多辛苦,夏天晒,冬天冷,还得风吹雨淋的。

”李建国手上的动作顿了顿,叹了口气,眼神里有了些回忆:“年轻时也想过开个店,那时候你阿姨得了慢性肾炎,要长期吃药打针,每个月都要花不少钱。我守着这摊儿,既能挣钱给她治病,又能随时回家看看她,要是开了店,就没这么自由了。后来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觉得在这儿也挺好,街坊邻居都熟,热热闹闹的,比开店自在多了。

”一个多小时后,鞋子修好了。姑娘穿上鞋,在原地走了两步,又转了个圈,高兴得跳了起来:“太谢谢师傅了!跟新的一模一样!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要是面试过了,我一定来谢谢您!” 她从包里掏出两百块钱递过去,手指都在抖,看得出来很激动。

“用不了这么多!” 李建国把钱推回去,拿起掉漆的铁盒子,从里面找出八十五块零钱递给她,“修双鞋,十五块就够了。姑娘,你挣钱也不容易,刚毕业找工作难,省着点花,以后日子会好起来的。”姑娘愣了一下,眼圈更红了,这次不是因为着急,而是因为感动。她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李建国:“师傅,这是我的名片,我叫陈曦。以后您要是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只要我能帮上忙的,绝不含糊!”李建国接过名片,小心地放进上衣口袋里,拍了拍:“好,姑娘,祝你下午面试顺利,一定能找到好工作!”1.4 刘奶奶的西红柿临近正午,太阳火辣辣的,晒得地面发烫,连风吹过来都是热的。李建国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从车斗里拿出一个军绿色的水壶,拧开盖子喝了口凉白开,水带着淡淡的铁锈味,却是他最习惯的味道。刚想歇会儿,就看见巷口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独居的刘奶奶。刘奶奶今年七十九岁,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黑色的发簪固定着。她手里拎着一个菜篮子,蓝布做的,边缘有些磨损,走路颤巍巍的,每走一步都要扶着墙,膝盖不太好,是年轻时落下的毛病。

“刘奶奶,您怎么来了?这么热的天,您不在家歇着,出来干啥?

” 李建国赶紧站起来迎上去,接过刘奶奶手里的菜篮子,沉甸甸的,里面装着茄子、黄瓜,还有几个红彤彤的西红柿,上面还带着新鲜的泥土。“不是特意来找你,” 刘奶奶笑着说,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刚去菜市场买菜,路过这儿,看见你在这儿,就过来跟你说说话。这西红柿是我在菜市场东边那个摊位买的,老板说是刚摘的,甜着呢!我给你留了几个最大的,你拿着尝尝。” 她说着,就从菜篮子里拿出三个红彤彤的西红柿,递到李建国手里,西红柿还带着泥土的凉气,摸起来冰冰凉凉的,很舒服。李建国接过西红柿,心里暖暖的,比吃了冰西瓜还舒服:“谢谢您,刘奶奶。您自己留着吃吧,我这儿还有呢,昨天明儿他妈刚买了一兜。”“我家里还有好几个呢,你就拿着吧!” 刘奶奶坚持要给,语气很坚决,“你平时总帮我买菜、倒垃圾,我上次生病,还是你背着我去医院的,我也没什么好谢你的,这点东西不算啥。”李建国拗不过她,只好收下,把西红柿放在摊车的小抽屉里:“那谢谢您了,刘奶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膝盖还疼吗?

要不要我陪您去医院检查检查?上次医生说让您定期复查,别耽误了。”“不用不用,我身体好着呢!” 刘奶奶摆了摆手,坐在小马扎上,“我儿子昨天给我寄了点钙片,吃了之后膝盖好多了。昨天我还跟远在上海的孙子视频了,他说放暑假就来看我,到时候我让他来谢你,你可是帮了我不少忙。”两人在摊前聊了会儿天,刘奶奶说起孙子在上海上大学的事,眼里满是骄傲,说孙子学习好,还拿了奖学金。

李建国听着,也替她高兴,时不时点头附和。眼看快到饭点了,刘奶奶要回家做饭,李建国帮她拎着菜篮子,一直送她到家门口,看着她进了屋,才放心地往回走。

1.5 孩子们的玩具下午两点,太阳稍微没那么毒了,风也有了点凉意。

几个小朋友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摊前,为首的小男孩叫豆豆,是隔壁单元张婶的孙子,今年六岁,经常带着小伙伴来这儿玩。“李爷爷,您能帮我们修修玩具吗?

” 豆豆举着手里的玩具车,车轱辘掉了一个,露出里面的小螺丝,“我的玩具车车轮掉了,明明的布娃娃胳膊也断了,我们在家修了半天都修不好。”“当然能!

” 李建国笑着把小朋友们让到小马扎上,小马扎不够,他还从车斗里拿出两个折叠小凳子,让孩子们坐好。他接过豆豆递来的玩具车,仔细看了看,玩具车是塑料的,车轮掉了一个,还少了颗小螺丝。他从车斗里拿出一个小铁盒,里面装着各种小螺丝,按大小排好,挑了颗和玩具车匹配的小螺丝,又拿出一把迷你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把螺丝拧上去,动作轻,生怕把塑料车身弄坏。接着,他又拿起明明递来的布娃娃,布娃娃是粉色的,胳膊断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明明眼睛红红的,看起来很心疼。李建国找了根粉色的线,又拿出一根细针,穿好线后,对着布娃娃的断胳膊处细细缝起来,针脚密,还特意把露出来的棉花塞回去,让布娃娃看起来跟原来一样可爱。小朋友们围在旁边,睁着大眼睛看着,时不时发出 “哇” 的惊叹声,豆豆还凑到跟前,问这问那:“李爷爷,您怎么这么厉害啊?什么都会修!”“李爷爷修鞋修了二十多年,手上有准头,当然厉害啦!

” 李建国笑着说,手里的动作没停,很快就把布娃娃修好了,还帮明明把布娃娃的头发梳整齐,用一根红色的小皮筋扎了个小辫子。“李爷爷,您太厉害了!比玩具店里的叔叔修得还好!” 豆豆拿着修好的玩具车,高兴得围着摊车跑了两圈,玩具车的轮子转得很顺畅,一点都不卡。“李爷爷,您能教我们修玩具吗?” 明明抱着布娃娃,仰着小脸问,眼睛亮晶晶的,“我们也想帮小朋友修东西,当小英雄。”李建国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摸了摸明明的头:“当然可以啊!等你们再长大点,爷爷就教你们。

不过现在你们要好好读书,学知识,将来才能学更多本事,帮更多人啊。

”第二章 拆迁风波2.1 突然的拆迁通知这天早上,李建国比平时早到了十分钟。

他刚把摊车停在老香樟树下,就看见两个穿蓝色制服的人站在巷口,手里拿着一卷红色的通知,正往墙上贴。红色的纸张在灰扑扑的墙面上格外显眼,像一块突兀的伤疤。“同志,这是啥啊?” 李建国心里 “咯噔” 一下,快步走过去,手指有些发颤。其中一个制服人员回头说:“东风巷要拆迁了,一个月后动工,你们尽快去拆迁办办手续。”李建国盯着通知上的字,“城市改造工程”“限期搬迁” 几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他心上。

他抬头望了望巷口的老香樟,树干上还留着去年夏天他刻的 “兰” 字 —— 那是妻子周秀莲的小名,如今树皮已经愈合,字迹却依旧清晰。他又摸了摸摊车的铁皮,上面的每一道划痕都有故事:左边那道深痕,是十年前帮张老板修胶鞋时,锤子不小心砸到的;右边那片掉漆的地方,是去年台风天,摊车被吹倒蹭的。

“怎么突然就要拆了……” 李建国喃喃自语,眼眶有些发热。这地方不仅是他的摊位,更是他的家啊 —— 他在这里挣了第一笔给妻子治病的钱,看着儿子李明从背着书包上学,到穿着西装结婚;在这里听街坊们聊家长里短,看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到蹦蹦跳跳上学。

2.2 街坊们的焦虑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半小时就传遍了整条巷子。

街坊们都围到拆迁通知前,议论声、叹气声混在一起,把平时热闹的巷子搅得人心惶惶。

“怎么说拆就拆啊?我在这儿住了四十年,连隔壁张婶家的狗都认识我!

” 王大爷拄着拐杖,用力敲了敲地面,语气里满是愤怒和不舍。他的儿女都在外地,这巷子就是他的根,现在根要被拔了,他怎么能不着急。张阿姨拎着刚买的菜,菜篮子里的黄瓜还带着露水,她皱着眉说:“我家妞妞还在巷尾的小学上学,这一拆,我们搬远了,孩子每天得早起一个小时,多遭罪啊!” 说着,她抹了抹眼角 —— 妞妞才上二年级,每天都是李建国帮她看着书包,等她放学。

巷口杂货店的刘老板蹲在门口,手里夹着根烟,烟灰都快掉下来了:“我这店刚装修好三个月,花了三万多,进的货还堆在仓库里,这一拆,损失可大了!” 他的声音里满是无奈,烟蒂扔了一地。李建国站在人群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回到摊前,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握着锤子,却怎么也提不起劲。

往常这个时候,摊前早就围满了人:王大爷会来修老花镜,张阿姨会来补袜子,妞妞会把书包放在他这儿,蹦蹦跳跳地去买零食。可今天,大家都没心思修东西,只是坐在小马扎上,唉声叹气。连平时最活泼的豆豆,也没像往常一样跑来问他 “李爷爷,今天修什么呀”,大概是听家里人说了拆迁的事,没心情了。2.3 周秀莲的安慰中午,周秀莲提着保温桶来送饭,保温桶外面裹着蓝布,是她亲手缝的,上面还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她刚走到摊前,就看见李建国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握着锤子发呆,工具都没动过,连早上张老板给的油条还放在摊车上,早就凉了。

“建国,怎么不吃啊?” 周秀莲把保温桶放在石桌上,打开盖子,里面是米饭和炒青菜,还有一碗番茄蛋汤 —— 番茄是刘奶奶昨天给的,甜得很。李建国摇了摇头,声音有些沙哑:“没胃口。”周秀莲坐在他旁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可拆迁也是为了让咱们住得更好。

你看现在这巷子,下雨就积水,电线跟蜘蛛网似的,拆了盖新楼,有电梯,有暖气,多好啊!

”“我不是舍不得这房子,” 李建国叹了口气,眼眶红了,“我是舍不得这些街坊。

当年你肾炎住院,我没钱交押金,是王大爷偷偷塞给我五百块,还说‘救急不救穷,不用还’;李明上高中时学费不够,是张阿姨把她攒了半年的私房钱都拿出来了,说‘孩子读书不能耽误’;刘奶奶平时省吃俭用,却总给我送自家种的菜,说‘你辛苦,多吃点好的’…… 这些情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啊!”周秀莲听着,也红了眼眶,她掏出纸巾递给李建国:“我知道,我都知道。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咱们虽然搬离了巷子,但电话能联系,还能约着一起吃饭,感情不会变的。再说,明儿不是在幸福小区买了房吗?咱们搬过去,离他近,还能常看孙子,多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