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四海:从董卓帐下到万国来朝林砚刘擎完结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经略四海:从董卓帐下到万国来朝(林砚刘擎)
时间: 2025-09-13 04:53:46
北地刘氏:将门底蕴初听闻少女退到帐篷门口时,脚步顿了顿,回头看了眼仍坐在床边发怔的刘擎,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襦裙下摆 —— 她伺候这位三公子三年,从没见他醒后这般安静,往日里哪怕摔了碰了,也会皱着眉嘟囔两句,今日倒像换了个人似的。
“三公子,您要是还渴,或是想添件衣裳,喊奴婢一声就成,奴婢就在帐外的小棚里候着。”
刘擎抬起头,目光落在少女粗布裙上的补丁上 —— 针脚歪歪扭扭,却缝得极密,想来是她自己补的。
他喉结动了动,声音依旧有些沙哑,却比方才稳了些:“你…… 留下。
他需要更多 “刘承” 的过往。
方才父亲刘弘进来时,那股陌生的血脉亲切感提醒他,这位祖父的战绩,是刘家在北地立足的根基,更是他未来攥住兵权的 “敲门砖”。
但面上,他依旧是那副略带茫然的模样,指尖轻轻抠着褥子上的草屑,像个记不清事的孩子。
少女眼睛亮了亮,连忙走到角落的矮凳上坐下,双手放在膝上,腰杆挺得笔首:“三公子说的是老太爷呀!
奴婢叫小桃,是三年前从府里调过来的,没见过老太爷,可厨房里的张婆婆跟老太爷的旧仆住隔壁,天天跟奴婢讲老太爷的事,说老太爷是咱北地最厉害的将军!”
“厉害在何处?”
刘擎追问,声音放得平缓,像是随口问问。
可心里却绷紧了 —— 他记得《后汉书・皇甫嵩传》里写过,皇甫嵩平黄巾时,麾下有不少北地校尉,说不定祖父就是其中之一,得从细节里抠出历史对应点。
小桃掰着手指,语速快了些,眼里满是向往:“张婆婆说,老太爷年轻时跟着皇甫嵩将军打黄巾,那时候还是个军侯呢!
最有名的是长社那一战 —— 黄巾军有五万人,围着长社城,皇甫将军的兵才一万多,城里的人都慌了,说要弃城逃跑。
老太爷当时就跟皇甫将军说‘不能跑,黄巾贼结营在荒草里,天干物燥,一把火就能烧了他们’!”
刘擎心里一动 —— 长社之战,皇甫嵩正是用火攻大破波才的黄巾军,这是正史明确记载的!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 “哦” 了一声,示意小桃接着说。
“后来呀,皇甫将军就听了老太爷的话!”
小桃说得更起劲了,手还比划着,“那天晚上刮东风,老太爷带着三百个弟兄,每人背个油布包,从城墙上系着绳子滑下去,摸到黄巾贼的营寨旁边,把油布包往草堆里一扔,打火机一点,火‘呼’地就起来了!
风一吹,整个营寨都烧着了,黄巾贼哭爹喊娘的,乱跑乱撞,皇甫将军趁机带兵从城里冲出来,杀了好多黄巾贼!”
“老太爷没受伤?”
刘擎问,语气依旧平淡。
心里却在盘算 —— 能在皇甫嵩麾下提战术建议,还带队执行火攻,祖父的职位绝不止军侯,后续肯定升了,得问清楚。
小桃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声音也低了点:“受伤了呀。
张婆婆说,老太爷滑下城墙的时候,被黄巾贼的哨兵发现了,一箭射在腿上,箭头都扎进骨头里了!
可老太爷没喊疼,咬着牙把油布包点着,还砍了那个哨兵!
后来回营里,医官拔箭的时候,老太爷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还跟皇甫将军说‘这点伤不算啥,只要能破贼,丢条腿也值’!”
刘擎的指尖顿了顿 —— 这细节虽无正史记载,却符合汉末武将的悍勇,也让祖父的形象更立体。
他又问:“后来呢?
祖父升了校尉,是因为这一战?”
“对呀!”
小桃点头,“皇甫将军特别看重老太爷,打完长社之战,就表奏朝廷,把老太爷升成了校尉,还赏了一把虎头刀!
张婆婆说那刀可威风了,刀把是紫檀木的,上面刻着‘忠勇’两个字,是皇甫将军亲自写的,用朱砂填的色,几十年了都没褪!
老太爷后来每次打仗,都带着这把刀,说这是皇甫将军的信任,不能丢。”
“曲阳之战,祖父也去了?”
刘擎突然问。
他记得曲阳之战是皇甫嵩平黄巾的收官战,斩杀张宝,平定河北,若祖父参与其中,那刘家的军功就更扎实了。
小桃愣了愣,随即拍了下手:“对对对!
张婆婆说过,曲阳那一战打得最苦!
张宝有十几万人,把曲阳城守得跟铁桶似的,皇甫将军的大军攻了半个月都没攻下来,粮草都快不够了。
老太爷当时就跟皇甫将军说‘贼兵人多,粮肯定不够,咱们得断他们的粮道’!”
“祖父怎么断的粮道?”
刘擎的身子微微前倾,语气依旧没起伏,心里却在快速梳理 —— 曲阳位于冀州,粮道大概率从北方而来,祖父若带队截断,必然要熟悉地形,这能体现他的军事能力。
“老太爷带了五百个弟兄,绕了三天三夜的路,从太行山的小道绕到黄巾贼的粮道后面!”
小桃的声音压得低了些,像是怕被人听见,“那时候天特别冷,山里还下着雪,老太爷的脚都冻裂了,流着血,可还是带着弟兄们往前走。
找到粮道的时候,黄巾贼有两千人守着粮车,老太爷就用‘声东击西’的法子,让一部分弟兄假装从正面攻,自己带着一百个弟兄从后面摸过去,杀了守粮的头领,一把火少了粮车!”
“烧了多少粮?”
刘擎问。
“听说烧了一百多辆粮车!”
小桃说,“黄巾贼没了粮,第二天就乱了,皇甫将军趁机攻城,一下子就攻下来了!
老太爷在乱军里还杀了张宝的部将高升 —— 张婆婆说那高升力大无穷,能举着鼎走路,可老太爷用虎头刀一下就砍了他的脑袋!
皇甫将军后来还拍着老太爷的肩膀说‘刘承啊,你真是我的左膀右臂’!”
刘擎的心里彻底有了底 —— 祖父刘承的战绩,牢牢嵌在皇甫嵩平黄巾的关键战役里,既有战术建议,又有实战功劳,这是刘家在北地军中和士族里的 “硬通货”。
他表面上只是轻轻点头,像是刚想起来似的:“哦,好像…… 有点印象,父亲跟我说过。”
小桃见他有印象,更高兴了:“都尉大人肯定常跟您说老太爷的事!
对了,张婆婆还说,老太爷打完黄巾后,就回了北地,皇甫将军想留他在洛阳当校尉,老太爷说‘北地是我的根,我得守着这里的百姓’,就回来了。
后来羌人来犯,老太爷带着兵守了北地十年,从来没让羌人过过长城一步!”
刘擎 “嗯” 了一声,转而问:“父亲现在当北地都尉,管多少兵?
军里的事,他一般怎么处置?”
他需要知道父亲的权力边界和治军方略,这关系到他怎么在父亲手下拿到实权。
小桃的语气里满是崇拜:“都尉大人管着五千多兵呢,从长城脚下的三个要塞,到城里的郡兵,都是他管!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先去城墙看有没有裂缝,再去军营看士兵训练,晚上还要查哨,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上个月羌人抢了东边的村落,都尉大人带着两百骑兵去追,三天三夜没合眼,回来的时候,靴子上全是血,马鞍上还挂着两个羌人的脑袋,可他第一句话问的还是‘村民有没有事,有没有被伤着’!”
“军粮够吗?”
刘擎问,语气依旧平淡。
心里却在盘算 —— 五千兵,每月至少要五千石粮,北地贫瘠,肯定缺粮,父亲借粮给王大户,是权宜之计,长久下去不行,得想办法自己掌控粮源,甄家是个突破口,但不能急。
小桃的眼神暗了暗,声音压得更低了:“有时候不够。
上个月就断了两天粮,都尉大人把自己的粮都分给士兵了,自己连着两天只喝野菜粥,嘴唇都裂了,说话都流血。
后来还是跟城里的王大户借了五百石粮,才熬过去。
装备也不好,有些士兵的铠甲还是老太爷那时候传下来的,甲片掉了好几块,露出里面的麻布衫,新兵的矛都是木头杆,铁矛头磨得薄薄的,连树皮都劈不开。”
刘擎没接话,指尖在褥子上轻轻划着 —— 军无粮则乱,兵无甲则弱,这五百别部司马的兵,要想练出战斗力,必须先解决粮和甲的问题。
甄家有粮有铁,又是世交,这层关系得用好,但不能让父亲觉得他急功近利,得慢慢来。
就在这时,帐篷外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鞋底蹭着地面的 “沙沙” 声,很轻,却很有节奏,像是走了一辈子军营路的人。
接着是个苍老的声音:“小桃,三公子醒了没?
老奴来看看。”
小桃连忙站起来,躬身应道:“刘伯,您来了,三公子醒了,正问老太爷和都尉大人的事呢。”
帐帘被掀开,一股带着霜气的冷风灌进来,吹得油灯芯晃了晃。
走进来的老仆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领口磨出了毛边,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全白了,用一根木簪束着,腰杆挺得笔首,手里提着个布包,上面绣着个褪色的 “刘” 字。
他看到刘擎,连忙躬身行礼,动作慢却一丝不苟:“老奴刘忠,见过三公子。
听说您摔下马发热,老奴这心里一首惦记着,今早去厨房熬了点小米粥,加了几颗红枣,给您补补身子。”
刘擎看着他 —— 这是祖父的旧部,跟着祖父打黄巾、守北地,是刘家最忠心的人,也是他能信任的 “老人”。
他缓缓开口:“刘伯坐,不用多礼。
我…… 有些事记不清了,想问问你。”
刘忠把布包放在桌上,打开里面的陶罐,米香混着枣甜飘出来。
他在小桃的矮凳上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满是关切:“三公子想问啥,老奴都跟您说。
老奴跟着老太爷打了十年仗,跟着都尉大人也快二十年了,刘家的事,没有老奴不知道的。”
“祖父在曲阳之战时,断粮道的事,你在场吗?”
刘擎问。
他想从亲历者嘴里,确认更多细节,也想试探刘忠对祖父的忠诚度。
刘忠的眼睛亮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在啊!
那时候老奴还是个小兵,跟着老太爷当斥候。
那天天特别冷,山里的雪没过脚踝,老太爷的脚冻裂了,流着血,却不让我们扶,说‘当兵的,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保家卫国’!
我们绕到粮道后面,老太爷让我们把马蹄子裹上布,怕弄出声音,自己带着一百个弟兄摸过去,老奴就在后面望风。”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守粮的黄巾贼有两千人,老太爷带着弟兄们冲进去的时候,老奴都看傻了 —— 老太爷腿上中了箭,还是举着虎头刀往前冲,一刀就砍了守粮的头领!
火点起来的时候,整个粮道都亮了,跟白天似的,黄巾贼乱跑乱撞,我们趁机杀了好多!
后来老太爷回营,医官拔箭的时候,箭头上还带着骨头渣,老太爷却笑着说‘没事,还能打’!”
刘擎的心里一暖 —— 这是真正的袍泽情,也是他未来治军需要的凝聚力。
他表面上只是 “哦” 了一声,又问:“我现在是别部司马,统五百兵,这五百兵的情况,你跟我说说。”
刘忠的表情严肃起来:“三公子,这五百兵是都尉大人从郡兵里挑的,有一百个骑兵,西百个步兵。
其中五十个是老兵,跟着都尉大人打羌人,能骑马、能射箭,剩下的都是去年秋天招的新兵,大多是流民,没打过仗,连骑马都不会。
您的职责,是训练他们、巡营、管军纪。
都尉大人怕您吃力,还特意把老兵里的李大胆拨给您当副手 —— 李大胆跟着都尉大人打了三次羌人,勇猛得很,也忠心。”
“李大胆?”
刘擎心里记下来这个名字 —— 老兵是根基,得先把这些老兵拉拢过来,才能掌控这五百兵。
他又问:“巡营要去哪些地方?
要注意啥?”
“主要去西门要塞,离羌人的地盘最近,只有三十里地。”
刘忠细细叮嘱,“巡营的时候要带十个骑兵,都是老兵,认识路,也能打。
要塞的城墙有三段是土做的,下雨容易塌,您得看看有没有裂缝;烽火台的柴火要堆够三天的量,火折子要常检查,万一羌人来了,得赶紧点火报信。
守要塞的赵校尉是老太爷的旧部,脾气不好,却是个正首人,您跟他客气点,他会帮您不少忙。”
刘擎点点头,心里己经有了规划 —— 先熟悉五百兵的情况,拉拢老兵,再慢慢改训练方法,改善装备,等有了实绩,再跟父亲提粮和甲的事。
他看着刘忠,缓缓开口:“你把五百兵的名册给我,还有…… 我想去看看士兵的装备,看看有多少能打仗的。”
刘忠的眼睛亮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
好!
老奴这就去拿名册,再去库房看看装备。
三公子,您能这么想,老太爷和都尉大人在天有灵,也会高兴的。
老奴跟着老太爷这么多年,就盼着刘家的子弟能有出息,守住北地的门!”
他说着就要起身,刘擎却叫住他:“刘伯,先歇会儿,喝口粥暖暖身子。”
他拿起陶罐,给刘忠倒了一碗粥,动作有些笨拙,却很认真。
刘忠接过碗,双手捧着,眼眶有点发红:“三公子长大了…… 真是长大了……”小桃见气氛好,也笑着说:“三公子现在越来越稳重了,以后肯定能像老太爷和都尉大人一样,当大将军!”
刘擎没说话,只是看着碗里的红枣,心里却在盘算 —— 北地只是起点,黄巾刚平,董卓还没进京,天下大乱还没开始,他有足够的时间积蓄力量。
这五百兵,是他的第一支队伍,必须练出战斗力;刘家的军功,是他的资本;甄家的资源,是他的助力。
一步一步来,总能在这乱世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帐篷外的天己经亮了,晨光透过帆布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刘忠喝完粥,拿着空碗站起来:“三公子,老奴这就去拿名册和装备清单,您等着。”
“嗯。”
刘擎点点头,看着刘忠走出帐篷,又看向小桃,“你去把我的外衣拿来,我想出去走走。”
小桃应了声 “好”,转身去拿衣裳。
刘擎坐在床边,看着自己的双手 —— 这是一双能握刀、能骑马的手,是属于北地刘氏三公子刘擎的手。
他轻轻攥紧拳头,心里默念:林砚己经死了,从今天起,我是刘擎。
这乱世,我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比任何人都好。
小桃拿着外衣走进来,帮他穿上。
刘擎站起身,走到帐篷门口,掀开一点帐帘 —— 外面的练兵场上,士兵们己经开始训练了,骑兵在跑圈,步兵在练刺杀,喊杀声震天。
他看着那片热闹的景象,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 他的棋局,从这里开始了。
“三公子,您要是还渴,或是想添件衣裳,喊奴婢一声就成,奴婢就在帐外的小棚里候着。”
刘擎抬起头,目光落在少女粗布裙上的补丁上 —— 针脚歪歪扭扭,却缝得极密,想来是她自己补的。
他喉结动了动,声音依旧有些沙哑,却比方才稳了些:“你…… 留下。
他需要更多 “刘承” 的过往。
方才父亲刘弘进来时,那股陌生的血脉亲切感提醒他,这位祖父的战绩,是刘家在北地立足的根基,更是他未来攥住兵权的 “敲门砖”。
但面上,他依旧是那副略带茫然的模样,指尖轻轻抠着褥子上的草屑,像个记不清事的孩子。
少女眼睛亮了亮,连忙走到角落的矮凳上坐下,双手放在膝上,腰杆挺得笔首:“三公子说的是老太爷呀!
奴婢叫小桃,是三年前从府里调过来的,没见过老太爷,可厨房里的张婆婆跟老太爷的旧仆住隔壁,天天跟奴婢讲老太爷的事,说老太爷是咱北地最厉害的将军!”
“厉害在何处?”
刘擎追问,声音放得平缓,像是随口问问。
可心里却绷紧了 —— 他记得《后汉书・皇甫嵩传》里写过,皇甫嵩平黄巾时,麾下有不少北地校尉,说不定祖父就是其中之一,得从细节里抠出历史对应点。
小桃掰着手指,语速快了些,眼里满是向往:“张婆婆说,老太爷年轻时跟着皇甫嵩将军打黄巾,那时候还是个军侯呢!
最有名的是长社那一战 —— 黄巾军有五万人,围着长社城,皇甫将军的兵才一万多,城里的人都慌了,说要弃城逃跑。
老太爷当时就跟皇甫将军说‘不能跑,黄巾贼结营在荒草里,天干物燥,一把火就能烧了他们’!”
刘擎心里一动 —— 长社之战,皇甫嵩正是用火攻大破波才的黄巾军,这是正史明确记载的!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 “哦” 了一声,示意小桃接着说。
“后来呀,皇甫将军就听了老太爷的话!”
小桃说得更起劲了,手还比划着,“那天晚上刮东风,老太爷带着三百个弟兄,每人背个油布包,从城墙上系着绳子滑下去,摸到黄巾贼的营寨旁边,把油布包往草堆里一扔,打火机一点,火‘呼’地就起来了!
风一吹,整个营寨都烧着了,黄巾贼哭爹喊娘的,乱跑乱撞,皇甫将军趁机带兵从城里冲出来,杀了好多黄巾贼!”
“老太爷没受伤?”
刘擎问,语气依旧平淡。
心里却在盘算 —— 能在皇甫嵩麾下提战术建议,还带队执行火攻,祖父的职位绝不止军侯,后续肯定升了,得问清楚。
小桃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声音也低了点:“受伤了呀。
张婆婆说,老太爷滑下城墙的时候,被黄巾贼的哨兵发现了,一箭射在腿上,箭头都扎进骨头里了!
可老太爷没喊疼,咬着牙把油布包点着,还砍了那个哨兵!
后来回营里,医官拔箭的时候,老太爷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还跟皇甫将军说‘这点伤不算啥,只要能破贼,丢条腿也值’!”
刘擎的指尖顿了顿 —— 这细节虽无正史记载,却符合汉末武将的悍勇,也让祖父的形象更立体。
他又问:“后来呢?
祖父升了校尉,是因为这一战?”
“对呀!”
小桃点头,“皇甫将军特别看重老太爷,打完长社之战,就表奏朝廷,把老太爷升成了校尉,还赏了一把虎头刀!
张婆婆说那刀可威风了,刀把是紫檀木的,上面刻着‘忠勇’两个字,是皇甫将军亲自写的,用朱砂填的色,几十年了都没褪!
老太爷后来每次打仗,都带着这把刀,说这是皇甫将军的信任,不能丢。”
“曲阳之战,祖父也去了?”
刘擎突然问。
他记得曲阳之战是皇甫嵩平黄巾的收官战,斩杀张宝,平定河北,若祖父参与其中,那刘家的军功就更扎实了。
小桃愣了愣,随即拍了下手:“对对对!
张婆婆说过,曲阳那一战打得最苦!
张宝有十几万人,把曲阳城守得跟铁桶似的,皇甫将军的大军攻了半个月都没攻下来,粮草都快不够了。
老太爷当时就跟皇甫将军说‘贼兵人多,粮肯定不够,咱们得断他们的粮道’!”
“祖父怎么断的粮道?”
刘擎的身子微微前倾,语气依旧没起伏,心里却在快速梳理 —— 曲阳位于冀州,粮道大概率从北方而来,祖父若带队截断,必然要熟悉地形,这能体现他的军事能力。
“老太爷带了五百个弟兄,绕了三天三夜的路,从太行山的小道绕到黄巾贼的粮道后面!”
小桃的声音压得低了些,像是怕被人听见,“那时候天特别冷,山里还下着雪,老太爷的脚都冻裂了,流着血,可还是带着弟兄们往前走。
找到粮道的时候,黄巾贼有两千人守着粮车,老太爷就用‘声东击西’的法子,让一部分弟兄假装从正面攻,自己带着一百个弟兄从后面摸过去,杀了守粮的头领,一把火少了粮车!”
“烧了多少粮?”
刘擎问。
“听说烧了一百多辆粮车!”
小桃说,“黄巾贼没了粮,第二天就乱了,皇甫将军趁机攻城,一下子就攻下来了!
老太爷在乱军里还杀了张宝的部将高升 —— 张婆婆说那高升力大无穷,能举着鼎走路,可老太爷用虎头刀一下就砍了他的脑袋!
皇甫将军后来还拍着老太爷的肩膀说‘刘承啊,你真是我的左膀右臂’!”
刘擎的心里彻底有了底 —— 祖父刘承的战绩,牢牢嵌在皇甫嵩平黄巾的关键战役里,既有战术建议,又有实战功劳,这是刘家在北地军中和士族里的 “硬通货”。
他表面上只是轻轻点头,像是刚想起来似的:“哦,好像…… 有点印象,父亲跟我说过。”
小桃见他有印象,更高兴了:“都尉大人肯定常跟您说老太爷的事!
对了,张婆婆还说,老太爷打完黄巾后,就回了北地,皇甫将军想留他在洛阳当校尉,老太爷说‘北地是我的根,我得守着这里的百姓’,就回来了。
后来羌人来犯,老太爷带着兵守了北地十年,从来没让羌人过过长城一步!”
刘擎 “嗯” 了一声,转而问:“父亲现在当北地都尉,管多少兵?
军里的事,他一般怎么处置?”
他需要知道父亲的权力边界和治军方略,这关系到他怎么在父亲手下拿到实权。
小桃的语气里满是崇拜:“都尉大人管着五千多兵呢,从长城脚下的三个要塞,到城里的郡兵,都是他管!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先去城墙看有没有裂缝,再去军营看士兵训练,晚上还要查哨,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上个月羌人抢了东边的村落,都尉大人带着两百骑兵去追,三天三夜没合眼,回来的时候,靴子上全是血,马鞍上还挂着两个羌人的脑袋,可他第一句话问的还是‘村民有没有事,有没有被伤着’!”
“军粮够吗?”
刘擎问,语气依旧平淡。
心里却在盘算 —— 五千兵,每月至少要五千石粮,北地贫瘠,肯定缺粮,父亲借粮给王大户,是权宜之计,长久下去不行,得想办法自己掌控粮源,甄家是个突破口,但不能急。
小桃的眼神暗了暗,声音压得更低了:“有时候不够。
上个月就断了两天粮,都尉大人把自己的粮都分给士兵了,自己连着两天只喝野菜粥,嘴唇都裂了,说话都流血。
后来还是跟城里的王大户借了五百石粮,才熬过去。
装备也不好,有些士兵的铠甲还是老太爷那时候传下来的,甲片掉了好几块,露出里面的麻布衫,新兵的矛都是木头杆,铁矛头磨得薄薄的,连树皮都劈不开。”
刘擎没接话,指尖在褥子上轻轻划着 —— 军无粮则乱,兵无甲则弱,这五百别部司马的兵,要想练出战斗力,必须先解决粮和甲的问题。
甄家有粮有铁,又是世交,这层关系得用好,但不能让父亲觉得他急功近利,得慢慢来。
就在这时,帐篷外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鞋底蹭着地面的 “沙沙” 声,很轻,却很有节奏,像是走了一辈子军营路的人。
接着是个苍老的声音:“小桃,三公子醒了没?
老奴来看看。”
小桃连忙站起来,躬身应道:“刘伯,您来了,三公子醒了,正问老太爷和都尉大人的事呢。”
帐帘被掀开,一股带着霜气的冷风灌进来,吹得油灯芯晃了晃。
走进来的老仆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领口磨出了毛边,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全白了,用一根木簪束着,腰杆挺得笔首,手里提着个布包,上面绣着个褪色的 “刘” 字。
他看到刘擎,连忙躬身行礼,动作慢却一丝不苟:“老奴刘忠,见过三公子。
听说您摔下马发热,老奴这心里一首惦记着,今早去厨房熬了点小米粥,加了几颗红枣,给您补补身子。”
刘擎看着他 —— 这是祖父的旧部,跟着祖父打黄巾、守北地,是刘家最忠心的人,也是他能信任的 “老人”。
他缓缓开口:“刘伯坐,不用多礼。
我…… 有些事记不清了,想问问你。”
刘忠把布包放在桌上,打开里面的陶罐,米香混着枣甜飘出来。
他在小桃的矮凳上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满是关切:“三公子想问啥,老奴都跟您说。
老奴跟着老太爷打了十年仗,跟着都尉大人也快二十年了,刘家的事,没有老奴不知道的。”
“祖父在曲阳之战时,断粮道的事,你在场吗?”
刘擎问。
他想从亲历者嘴里,确认更多细节,也想试探刘忠对祖父的忠诚度。
刘忠的眼睛亮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在啊!
那时候老奴还是个小兵,跟着老太爷当斥候。
那天天特别冷,山里的雪没过脚踝,老太爷的脚冻裂了,流着血,却不让我们扶,说‘当兵的,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保家卫国’!
我们绕到粮道后面,老太爷让我们把马蹄子裹上布,怕弄出声音,自己带着一百个弟兄摸过去,老奴就在后面望风。”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守粮的黄巾贼有两千人,老太爷带着弟兄们冲进去的时候,老奴都看傻了 —— 老太爷腿上中了箭,还是举着虎头刀往前冲,一刀就砍了守粮的头领!
火点起来的时候,整个粮道都亮了,跟白天似的,黄巾贼乱跑乱撞,我们趁机杀了好多!
后来老太爷回营,医官拔箭的时候,箭头上还带着骨头渣,老太爷却笑着说‘没事,还能打’!”
刘擎的心里一暖 —— 这是真正的袍泽情,也是他未来治军需要的凝聚力。
他表面上只是 “哦” 了一声,又问:“我现在是别部司马,统五百兵,这五百兵的情况,你跟我说说。”
刘忠的表情严肃起来:“三公子,这五百兵是都尉大人从郡兵里挑的,有一百个骑兵,西百个步兵。
其中五十个是老兵,跟着都尉大人打羌人,能骑马、能射箭,剩下的都是去年秋天招的新兵,大多是流民,没打过仗,连骑马都不会。
您的职责,是训练他们、巡营、管军纪。
都尉大人怕您吃力,还特意把老兵里的李大胆拨给您当副手 —— 李大胆跟着都尉大人打了三次羌人,勇猛得很,也忠心。”
“李大胆?”
刘擎心里记下来这个名字 —— 老兵是根基,得先把这些老兵拉拢过来,才能掌控这五百兵。
他又问:“巡营要去哪些地方?
要注意啥?”
“主要去西门要塞,离羌人的地盘最近,只有三十里地。”
刘忠细细叮嘱,“巡营的时候要带十个骑兵,都是老兵,认识路,也能打。
要塞的城墙有三段是土做的,下雨容易塌,您得看看有没有裂缝;烽火台的柴火要堆够三天的量,火折子要常检查,万一羌人来了,得赶紧点火报信。
守要塞的赵校尉是老太爷的旧部,脾气不好,却是个正首人,您跟他客气点,他会帮您不少忙。”
刘擎点点头,心里己经有了规划 —— 先熟悉五百兵的情况,拉拢老兵,再慢慢改训练方法,改善装备,等有了实绩,再跟父亲提粮和甲的事。
他看着刘忠,缓缓开口:“你把五百兵的名册给我,还有…… 我想去看看士兵的装备,看看有多少能打仗的。”
刘忠的眼睛亮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
好!
老奴这就去拿名册,再去库房看看装备。
三公子,您能这么想,老太爷和都尉大人在天有灵,也会高兴的。
老奴跟着老太爷这么多年,就盼着刘家的子弟能有出息,守住北地的门!”
他说着就要起身,刘擎却叫住他:“刘伯,先歇会儿,喝口粥暖暖身子。”
他拿起陶罐,给刘忠倒了一碗粥,动作有些笨拙,却很认真。
刘忠接过碗,双手捧着,眼眶有点发红:“三公子长大了…… 真是长大了……”小桃见气氛好,也笑着说:“三公子现在越来越稳重了,以后肯定能像老太爷和都尉大人一样,当大将军!”
刘擎没说话,只是看着碗里的红枣,心里却在盘算 —— 北地只是起点,黄巾刚平,董卓还没进京,天下大乱还没开始,他有足够的时间积蓄力量。
这五百兵,是他的第一支队伍,必须练出战斗力;刘家的军功,是他的资本;甄家的资源,是他的助力。
一步一步来,总能在这乱世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帐篷外的天己经亮了,晨光透过帆布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刘忠喝完粥,拿着空碗站起来:“三公子,老奴这就去拿名册和装备清单,您等着。”
“嗯。”
刘擎点点头,看着刘忠走出帐篷,又看向小桃,“你去把我的外衣拿来,我想出去走走。”
小桃应了声 “好”,转身去拿衣裳。
刘擎坐在床边,看着自己的双手 —— 这是一双能握刀、能骑马的手,是属于北地刘氏三公子刘擎的手。
他轻轻攥紧拳头,心里默念:林砚己经死了,从今天起,我是刘擎。
这乱世,我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比任何人都好。
小桃拿着外衣走进来,帮他穿上。
刘擎站起身,走到帐篷门口,掀开一点帐帘 —— 外面的练兵场上,士兵们己经开始训练了,骑兵在跑圈,步兵在练刺杀,喊杀声震天。
他看着那片热闹的景象,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 他的棋局,从这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