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谬误(温献之林郁笙)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时空谬误温献之林郁笙
时间: 2025-09-13 04:32:15
林郁笙将那个包装精致的小方盒推过桌面时,我注意到她的手腕——苍白得几乎能看见皮下的青色血管,像一件易碎的白瓷艺术品。
“送给你的礼物。”
她说,声音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这是我与林郁笙的第三次见面,由温献之牵线的相亲。
我几乎要放弃这场徒劳的尝试,首到她突然约我见面,还说准备了礼物。
我有些意外地拿起盒子,不算重,包装纸是哑光深蓝色,上面点缀着银色的小星星,系着一条精致的银色丝带。
“可以打开吗?”
我问。
她轻轻点头,目光却飘向咖啡馆的窗外。
下午西点的阳光斜射进来,在她轮廓上镶了道金边,让她看起来更加不真实,仿佛随时会融化的雪人。
我小心地拆开包装,里面是个朴素的黑色纸盒。
掀开盒盖,映入眼帘的并非我猜测的任何东西——不是巧克力,不是领带夹,不是书,也不是小摆件。
那是一封信,装在透明的文件袋里。
信封是厚重的奶油色纸张,上面只有两个字:遗书。
我愣了几秒,随即失笑:“这是什么行为艺术吗?”
林郁笙转过头来,目光终于聚焦在我脸上。
她的眼睛很大,瞳仁黑得惊人,像是能把所有光线都吸进去的黑洞。
“不是行为艺术。”
她说,“是我的遗书。”
咖啡馆里的轻音乐、邻座的低语、咖啡机的嘶嘶声——一切忽然变得遥远而不真实。
我盯着她,试图从她脸上找出一丝玩笑的痕迹,却什么也没找到。
“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声音干涩。
“意思是,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请不要找我。”
她语气平静得像在谈论天气预报,“里面写了我所有的账户密码和财产分配,还有一些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
想来想去,不知道能托付给谁。
你看起来是个可靠的人。”
我放下那封信,仿佛它烫手:“我们才见过三次面,你就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我?”
“正因为我们不熟。”
她端起面前的冰美式,吸管轻轻搅动杯中所剩无几的冰块,“没有感情纠葛,没有利益牵扯。
你是我生活中最中立的旁观者。”
我不知道该生气还是该担心。
温献之介绍时只说林郁笙“有点特别”,这可真是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你看过心理医生吗?”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太过首白。
她却不在意地笑了笑,那笑容短暂而脆弱:“看过好几个。
他们说我有重度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解离性障碍...标签贴了不少,解决方案一个没有。”
我沉默了一会儿,将遗书放回盒子,推还给她:“这个我不能收。”
“为什么?”
她似乎真的感到困惑。
“因为我相信你不会用到它。”
我说,努力让声音充满确信,“你还年轻,生命中有无限可能。”
林郁笙看着我,眼神里有什么东西微微闪动,然后又熄灭了。
她轻声说:“你对这个世界还抱有太多幻想,秦渊。”
那是她第一次叫我的名字。
从她唇间吐出,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让我心头莫名一颤。
“叫我老秦吧,朋友都这么叫。”
我说。
“老秦,”她从善如流,又将盒子推回来,“那就当作替我保管一段时间。
等我改变主意了,再还给我。”
我还想说什么,但她的手机响了。
她瞥了一眼屏幕,表情立刻变得紧绷。
“我得走了。”
她站起身,动作突然急促,“谢谢你来见面。”
“等等,”我也站起来,“你没事吧?
需要我送你吗?”
“不用。”
她己经转身,又停顿一下,回头看我,“那封信,如果真的到了需要打开的时候...希望你不会太讨厌阅读一个陌生人的告别。”
然后她走了,留下我和桌上那封令人不安的“礼物”。
我坐下来,盯着那个黑盒子看了许久。
最终,我还是把它装进了公文包,告诉自己这只是个抑郁患者的求救信号,明天就联系温献之商量怎么帮她。
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站在一扇巨大的玻璃窗前,林郁笙在另一边敲打着玻璃,嘴唇开合像在说什么,但我什么也听不见。
渐渐地,她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我能透过她看见后面的景物...我惊醒时凌晨三点,心跳如鼓。
一种莫名的不安驱使我起床,从公文包里取出那个黑盒子。
遗书被我拿在手中,比想象中要厚。
我犹豫着是否该打开它——这显然侵犯隐私,但万一里面有什么紧急内容呢?
最终,理性占了上风。
我把信锁进抽屉,决定明天就联系专业人士干预这件事。
第二天清晨,温献之的电话比我闹钟还早。
“老秦,出事了!”
他的声音罕见地紧张,“打开新闻!”
我迷迷糊糊打开电视,早间新闻的主持人正一脸严肃地报道着一种突然出现的奇怪病例:“...被称为‘透明症’的罕见疾病一夜之间在全球多地出现。
患者身体部位会逐渐变得透明,最终完全消失。
医学专家暂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建议市民如发现任何异常症状立即就医...”我的心猛地一沉,想起梦中变得透明的林郁笙。
“献之,”我对着电话说,“我觉得这事可能跟林郁笙有关。”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你为什么这么想?”
我深吸一口气:“她昨天给了我她的遗书。”
温献之低声咒骂了一句:“我马上过来。
另外,老秦...什么?”
“你检查过自己的身体吗?
有没有...变得透明的地方?”
我下意识地卷起袖子,瞳孔骤然收缩——左手腕内侧,有一小块皮肤变得像玻璃般透明,能清晰地看见底下的血管和骨骼。
电话从手中滑落,我听见温献之在另一端焦急地呼唤我的名字。
但我的目光无法从那只手腕上移开,脑海中回荡着林郁笙昨日的话语:“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请不要找我。”
“送给你的礼物。”
她说,声音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这是我与林郁笙的第三次见面,由温献之牵线的相亲。
我几乎要放弃这场徒劳的尝试,首到她突然约我见面,还说准备了礼物。
我有些意外地拿起盒子,不算重,包装纸是哑光深蓝色,上面点缀着银色的小星星,系着一条精致的银色丝带。
“可以打开吗?”
我问。
她轻轻点头,目光却飘向咖啡馆的窗外。
下午西点的阳光斜射进来,在她轮廓上镶了道金边,让她看起来更加不真实,仿佛随时会融化的雪人。
我小心地拆开包装,里面是个朴素的黑色纸盒。
掀开盒盖,映入眼帘的并非我猜测的任何东西——不是巧克力,不是领带夹,不是书,也不是小摆件。
那是一封信,装在透明的文件袋里。
信封是厚重的奶油色纸张,上面只有两个字:遗书。
我愣了几秒,随即失笑:“这是什么行为艺术吗?”
林郁笙转过头来,目光终于聚焦在我脸上。
她的眼睛很大,瞳仁黑得惊人,像是能把所有光线都吸进去的黑洞。
“不是行为艺术。”
她说,“是我的遗书。”
咖啡馆里的轻音乐、邻座的低语、咖啡机的嘶嘶声——一切忽然变得遥远而不真实。
我盯着她,试图从她脸上找出一丝玩笑的痕迹,却什么也没找到。
“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声音干涩。
“意思是,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请不要找我。”
她语气平静得像在谈论天气预报,“里面写了我所有的账户密码和财产分配,还有一些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
想来想去,不知道能托付给谁。
你看起来是个可靠的人。”
我放下那封信,仿佛它烫手:“我们才见过三次面,你就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我?”
“正因为我们不熟。”
她端起面前的冰美式,吸管轻轻搅动杯中所剩无几的冰块,“没有感情纠葛,没有利益牵扯。
你是我生活中最中立的旁观者。”
我不知道该生气还是该担心。
温献之介绍时只说林郁笙“有点特别”,这可真是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你看过心理医生吗?”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太过首白。
她却不在意地笑了笑,那笑容短暂而脆弱:“看过好几个。
他们说我有重度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解离性障碍...标签贴了不少,解决方案一个没有。”
我沉默了一会儿,将遗书放回盒子,推还给她:“这个我不能收。”
“为什么?”
她似乎真的感到困惑。
“因为我相信你不会用到它。”
我说,努力让声音充满确信,“你还年轻,生命中有无限可能。”
林郁笙看着我,眼神里有什么东西微微闪动,然后又熄灭了。
她轻声说:“你对这个世界还抱有太多幻想,秦渊。”
那是她第一次叫我的名字。
从她唇间吐出,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让我心头莫名一颤。
“叫我老秦吧,朋友都这么叫。”
我说。
“老秦,”她从善如流,又将盒子推回来,“那就当作替我保管一段时间。
等我改变主意了,再还给我。”
我还想说什么,但她的手机响了。
她瞥了一眼屏幕,表情立刻变得紧绷。
“我得走了。”
她站起身,动作突然急促,“谢谢你来见面。”
“等等,”我也站起来,“你没事吧?
需要我送你吗?”
“不用。”
她己经转身,又停顿一下,回头看我,“那封信,如果真的到了需要打开的时候...希望你不会太讨厌阅读一个陌生人的告别。”
然后她走了,留下我和桌上那封令人不安的“礼物”。
我坐下来,盯着那个黑盒子看了许久。
最终,我还是把它装进了公文包,告诉自己这只是个抑郁患者的求救信号,明天就联系温献之商量怎么帮她。
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站在一扇巨大的玻璃窗前,林郁笙在另一边敲打着玻璃,嘴唇开合像在说什么,但我什么也听不见。
渐渐地,她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我能透过她看见后面的景物...我惊醒时凌晨三点,心跳如鼓。
一种莫名的不安驱使我起床,从公文包里取出那个黑盒子。
遗书被我拿在手中,比想象中要厚。
我犹豫着是否该打开它——这显然侵犯隐私,但万一里面有什么紧急内容呢?
最终,理性占了上风。
我把信锁进抽屉,决定明天就联系专业人士干预这件事。
第二天清晨,温献之的电话比我闹钟还早。
“老秦,出事了!”
他的声音罕见地紧张,“打开新闻!”
我迷迷糊糊打开电视,早间新闻的主持人正一脸严肃地报道着一种突然出现的奇怪病例:“...被称为‘透明症’的罕见疾病一夜之间在全球多地出现。
患者身体部位会逐渐变得透明,最终完全消失。
医学专家暂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建议市民如发现任何异常症状立即就医...”我的心猛地一沉,想起梦中变得透明的林郁笙。
“献之,”我对着电话说,“我觉得这事可能跟林郁笙有关。”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你为什么这么想?”
我深吸一口气:“她昨天给了我她的遗书。”
温献之低声咒骂了一句:“我马上过来。
另外,老秦...什么?”
“你检查过自己的身体吗?
有没有...变得透明的地方?”
我下意识地卷起袖子,瞳孔骤然收缩——左手腕内侧,有一小块皮肤变得像玻璃般透明,能清晰地看见底下的血管和骨骼。
电话从手中滑落,我听见温献之在另一端焦急地呼唤我的名字。
但我的目光无法从那只手腕上移开,脑海中回荡着林郁笙昨日的话语:“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请不要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