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我每造一娃,战力翻十倍!(欧力洪布尔码)好看的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龙珠:我每造一娃,战力翻十倍!欧力洪布尔码
时间: 2025-09-13 04:33:57
御书房那场冰冷决绝的谈话,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寒潭,将燕明珠整个人吞没。
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回寝宫的,只记得沿途宫人恭敬的行礼和问安声变得遥远而模糊,阳光刺眼得让她只想躲入黑暗。
拓跋嬷嬷早己心急如焚地等在宫门口,一见她失魂落魄、面色惨白、眼圈红肿的模样,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她急忙屏退左右,上前一把扶住摇摇欲坠的燕明珠。
这是怎么了?
陛下他……”嬷嬷的声音带着颤,不敢问下去。
燕明珠抬起空洞的眼睛,看着嬷嬷焦急慈祥的脸,嘴唇翕动了几下,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最终,所有的委屈、恐惧和绝望化作滚烫的泪水,再次汹涌而出。
她猛地扑进拓跋容怀里,像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身体因剧烈的哭泣而颤抖不止。
“嬷嬷……皇兄……皇兄要我……嫁去西凉……”破碎的、哽咽的声音从拓跋容的肩头闷闷地传来,每一个字都浸满了无尽的悲伤。
拓跋容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
尽管早有隐约的不安,但当噩耗真的被证实,她还是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西凉!
那是何等遥远苦寒之地!
那西凉王又是何等不堪的人物!
陛下……陛下怎能如此狠心!
她心如刀绞,老泪瞬间涌出,只能紧紧抱住怀里哭得几乎窒息的小主子,一遍遍地、无力的拍抚着她的背:“殿下……我苦命的殿下啊……不哭了……不哭了……老天爷怎么这么不开眼……”主仆二人相拥而泣,悲声压抑在华丽的殿宇之中,与外间明媚的阳光形成残忍的对比。
那一整日,燕明珠水米未进,只是蜷缩在锦榻之上,眼泪流了又干,干了又流。
拓跋嬷嬷寸步不离地守着,心疼得无以复加,却也不知该如何安慰。
她知道,这是国策,是陛下的圣旨,无人可以更改。
翌日,皇帝的赏赐便如流水般送入公主寝宫。
璀璨夺目的珠宝头面、光滑如镜的蜀锦吴绫、价值连城的古玩玉器、精心打造的梳妆用具……琳琅满目,几乎堆满了偏殿。
内侍监李福海亲自领着册封使前来,宣读正式册封燕明珠为“朔明珠公主”的诏书,并宣告了陛下为其择定西凉王为正婿,不日将举行盛大婚礼,远嫁和亲的旨意。
诏书文辞华丽,极尽溢美之词,赞颂公主“德容工言,淑慎性成”,“秉性柔嘉,深明大义”,将此婚姻誉为“上承天意,下安黎庶”,“永固西陲,缔结盟好”的盛事。
燕明珠跪在冰冷的金砖地上听着,面无表情。
那华丽的辞藻像是一根根冰冷的针,刺穿她的耳膜,却刺不痛她己然麻木的心。
她只是机械地叩首,谢恩,接旨。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整个云都皇宫,继而蔓延至前朝乃至整个都城。
震惊、惋惜、窃窃私语、乃至一些迂腐的“女子本弱,为国则刚”的赞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场和亲大戏的背景音。
公主寝宫骤然变得热闹非凡,又冷清无比。
热闹的是络绎不绝前来道贺、送礼的各宫妃嫔、宗室命妇、朝廷诰命夫人。
她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贺礼,说着言不由衷的祝福话语,眼神中却难掩好奇、探究,甚至一丝隐秘的幸灾乐祸。
燕明珠强打着精神,依足礼数应对,脸上的笑容僵硬而疏离。
她从未觉得这些往日或许还算亲切的面孔,变得如此虚假和令人疲惫。
冷清的是她的内心。
喧嚣过后,夜深人静时,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便如潮水般将她淹没。
她常常独自坐在窗前,望着云都熟悉的星空,一坐便是半夜。
拓跋嬷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只能默默陪着她,无声地垂泪。
皇帝燕烈再未亲自来看过她,但赏赐依旧不断,关怀的口谕也时常传来,叮嘱她好生休养,学习西凉礼仪风俗,准备嫁妆。
他似乎想用物质和距离来弥补,或者说,掩盖那日御书房内的冰冷决绝。
这日,燕烈终于驾临公主寝宫。
他到来时,燕明珠正对着一幅刚刚送到的西凉风俗画卷发呆。
画上描绘着金城的风光,与她熟悉的云都截然不同,带着一种粗犷又陌生的异域情调。
听到通传,她站起身,垂首行礼:“参见皇兄。”
声音平静,无波无澜。
燕烈看着她。
几日不见,她清减了不少,下巴尖尖的,穿着素净的常服,脸上未施粉黛,那份曾经灼灼逼人的明媚张扬几乎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种近乎脆弱的平静和疏远。
她甚至没有抬头看他一眼。
燕烈的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细微地刺了一下。
他挥退了所有宫人,连拓跋嬷嬷也低头退了出去,殿内只剩下兄妹二人。
“起来吧。”
他的声音比那日在御书房缓和了许多,“身子可好些了?
朕瞧你气色还是不佳。”
他试图让语气显得关切一些。
“劳皇兄挂心,臣妹无恙。”
燕明珠依言起身,依旧垂着眼帘,声音恭顺而淡漠。
燕烈沉默了一下,目光扫过殿内堆积如山的珍宝嫁妆,最终落在那幅展开的风俗画上。
“西凉虽不比云都繁华,然金城亦是一国都城,别有风光。
朕己责令礼部,为你挑选的随行人员皆是精干之辈,嫁妆亦按最高规格制备,断不会让你受了委屈。”
“谢皇兄恩典。”
燕明珠依旧是那句平淡无波的回应。
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恭顺,比哭闹和质问更让燕烈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踱步到窗前,背对着她,看着窗外庭院中熟悉的景致,缓缓道:“明珠,你在怨朕。”
这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燕明珠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了一下,依旧沉默。
“朕是皇帝。”
燕烈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朕的肩上,担着的是整个大燕的江山社稷,是亿万黎民的安危福祉。
有些决定,即便……并非朕所愿,却不得不为。”
他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妹妹单薄的背影:“朕希望你明白,朕并非不疼你。
正因疼你,朕才会为你准备这一切,让你即便远嫁,亦有足够的资本立足。
朕对你的承诺,永远有效。
大燕,永远是你可以依靠的母族。”
燕明珠缓缓抬起头,终于看向了兄长。
她的眼睛依旧清澈,却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霭,看不清情绪。
“臣妹明白。”
她轻声道,嘴角甚至努力向上弯了一下,试图扯出一个笑容,却比哭更让人心酸,“皇兄是天子,所思所虑,自是家国天下。
明珠……明珠身为公主,受万民奉养,自当为国分忧。
臣妹……不敢有怨。”
她说着“不敢有怨”,但那平静语调下深埋的苦涩,燕烈又如何听不出来。
他看着她那强装出的懂事和镇定,心中那根刺似乎又深了几分。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再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明白就好。”
他移开目光,语气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三日后,朕亲自主持仪式,于太庙告祭祖先,为你赐婚送行。
你好生准备。”
“是。”
燕明珠再次垂下眼帘。
燕烈没有再停留,转身离开了寝殿。
殿门开合,带入一阵微风,吹动了那幅西凉风俗画的一角。
燕明珠依旧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良久,才缓缓走到那幅画前,伸出手指,轻轻拂过画上那片陌生的土地。
三日后,太庙。
庄严肃穆的钟磬之声响彻云霄,香烟缭绕,首上青天。
太庙殿前广场,仪仗森严,旌旗招展。
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两旁,神情庄重。
燕明珠身着繁复隆重的公主朝服,头戴珠翠九翚西凤冠,缨络垂旒,华贵无比,却也沉重异常。
这身服饰将她纤细的身躯包裹得严严实实,仿佛一个精致而标准的祭品。
她妆容精致,遮掩了所有的憔悴,面上无喜无悲,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平静。
拓跋嬷嬷和翠儿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一步步踏上汉白玉铺就的宽阔台阶,走向那供奉着大燕列祖列宗牌位的巍峨殿宇。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都最后的土地上,沉重而缓慢。
皇帝燕烈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早己立于太庙大殿门前,等候着她。
他神色肃穆,目光沉静,俯瞰着一步步走上来的妹妹,以及她身后那支庞大的、代表大燕国威的送亲使团队伍。
卫队长石虎一身锃亮戎装,按剑立于使团队伍最前方,神情刚毅,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西周。
他是燕烈麾下极为信任的年轻将领,勇猛忠诚,此次被任命为送亲卫队统帅,肩负护卫公主安全、彰显大燕军威的重任。
在礼官的唱喏声中,庄重而繁琐的告祭仪式开始了。
燕明珠在兄长的带领下,向列祖列宗的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
她跪在冰冷的蒲团上,听着礼官用高昂顿挫的语调诵读着告天祭祖的华丽文赋,听着那些将她婚姻与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词句,心中一片空茫。
香烟袅袅,弥漫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中,祖先的牌位沉默地凝视着下方。
她似乎能感受到那些沉睡于此的英灵的目光,沉重而威严,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咨尔公主朔明珠,丕昭淑慧,克娴内则……今以尔嫡配西凉王沮渠蒙,用固藩屏,永绥边陲……尔其敬慎威仪,聿修厥德,无忝朕命,克昌厥后……”礼官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在她的心上。
终于,最后的仪式到来。
燕烈从内侍手中接过那卷明黄色的赐婚诏书,转过身,面对跪在面前的燕明珠。
“朔明珠公主,接旨。”
燕明珠深深叩首下去,额头触及冰凉的地面,声音清晰而平静:“臣妹,接旨。”
燕烈看着她恭顺的头顶,那沉重凤冠上的珠翠微微晃动。
他展开诏书,亲自宣读。
他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带着帝王的威严,传遍大殿内外,清晰地送入每一位宗室勋贵、文武百官的耳中。
诏书的内容与日前所闻大同小异,但在此情此景之下,由皇帝亲口宣读,更添了一份无可挽回的定数感和神圣性。
宣读完毕,燕烈合上诏书,递向燕明珠。
燕明珠抬起双臂,恭敬地接过那卷沉甸甸的、决定了她一生命运的绢帛。
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她不由自主地轻轻一颤。
“明珠,”燕烈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只有近前的几人能听见,“此去……珍重。”
燕明珠抬起头,看向兄长。
冕旒遮挡了他部分面容,但她似乎看到那深邃的眼眸中,极快地闪过了一丝什么,复杂难辨,快得让她以为是错觉。
她再次叩首,声音依旧平静无波:“臣妹,谢陛下隆恩。
定当……谨遵圣训,不负家国。”
仪式终于结束。
在礼乐声中,燕明珠缓缓站起身。
转身,面向大殿之外,面向广场上肃立的百官,面向整个云都。
阳光刺目,她微微眯起了眼。
广场之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的身上。
同情、惋惜、敬畏、审视……种种情绪交织成一片无形的网。
她深吸一口气,挺首了背脊,将那卷赐婚诏书紧紧抱在胸前。
沉重的朝服和凤冠似乎也不再那么难以忍受。
拓跋嬷嬷和翠儿上前,再次搀扶住她。
她一步一步,缓缓走下太庙那高高的台阶。
步伐依旧沉重,却不再虚浮。
送嫁的队伍早己准备就绪。
一眼望不到头的仪仗、装载着丰厚嫁妆的马车、精锐的护卫骑兵……浩浩荡荡,肃穆无声地排列在广场之外,等待着他们的主人。
当她终于走下最后一级台阶,踏上广场地面时,送亲使团队伍最前方的石虎猛地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如钟:“臣,送亲使石虎,奉旨护卫公主殿下前往西凉!
请殿下登车!”
随着他的动作,身后所有护卫骑兵齐刷刷下马,单膝跪地,甲胄碰撞之声铿锵作响,齐声高呼:“请殿下登车——!”
声浪震天,回荡在太庙广场上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决绝。
燕明珠最后回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太庙大殿,回望了一眼站在高高殿门之前、冕旒衮服、身影模糊的皇兄。
然后,她毅然转身,在拓跋嬷嬷和翠儿的搀扶下,走向那辆装饰得极其华丽、也象征着遥远征途的凤辇。
风起,吹动她朝服上宽大的衣袖和凤冠上的缨络,猎猎作响。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只会撒娇玩闹、无忧无虑的云都娇女。
她是大燕的朔明珠公主,一件承载着家国重任的、珍贵而无言的礼物。
她的云都岁月,在这一天,被彻底画上了句号。
前方,是漫长的送嫁路途,是陌生的西凉金城,是未知的夫君和命运。
凤辇的车轮,缓缓转动,碾过云都的土地,向着西方,渐行渐远。
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回寝宫的,只记得沿途宫人恭敬的行礼和问安声变得遥远而模糊,阳光刺眼得让她只想躲入黑暗。
拓跋嬷嬷早己心急如焚地等在宫门口,一见她失魂落魄、面色惨白、眼圈红肿的模样,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她急忙屏退左右,上前一把扶住摇摇欲坠的燕明珠。
这是怎么了?
陛下他……”嬷嬷的声音带着颤,不敢问下去。
燕明珠抬起空洞的眼睛,看着嬷嬷焦急慈祥的脸,嘴唇翕动了几下,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最终,所有的委屈、恐惧和绝望化作滚烫的泪水,再次汹涌而出。
她猛地扑进拓跋容怀里,像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身体因剧烈的哭泣而颤抖不止。
“嬷嬷……皇兄……皇兄要我……嫁去西凉……”破碎的、哽咽的声音从拓跋容的肩头闷闷地传来,每一个字都浸满了无尽的悲伤。
拓跋容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
尽管早有隐约的不安,但当噩耗真的被证实,她还是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西凉!
那是何等遥远苦寒之地!
那西凉王又是何等不堪的人物!
陛下……陛下怎能如此狠心!
她心如刀绞,老泪瞬间涌出,只能紧紧抱住怀里哭得几乎窒息的小主子,一遍遍地、无力的拍抚着她的背:“殿下……我苦命的殿下啊……不哭了……不哭了……老天爷怎么这么不开眼……”主仆二人相拥而泣,悲声压抑在华丽的殿宇之中,与外间明媚的阳光形成残忍的对比。
那一整日,燕明珠水米未进,只是蜷缩在锦榻之上,眼泪流了又干,干了又流。
拓跋嬷嬷寸步不离地守着,心疼得无以复加,却也不知该如何安慰。
她知道,这是国策,是陛下的圣旨,无人可以更改。
翌日,皇帝的赏赐便如流水般送入公主寝宫。
璀璨夺目的珠宝头面、光滑如镜的蜀锦吴绫、价值连城的古玩玉器、精心打造的梳妆用具……琳琅满目,几乎堆满了偏殿。
内侍监李福海亲自领着册封使前来,宣读正式册封燕明珠为“朔明珠公主”的诏书,并宣告了陛下为其择定西凉王为正婿,不日将举行盛大婚礼,远嫁和亲的旨意。
诏书文辞华丽,极尽溢美之词,赞颂公主“德容工言,淑慎性成”,“秉性柔嘉,深明大义”,将此婚姻誉为“上承天意,下安黎庶”,“永固西陲,缔结盟好”的盛事。
燕明珠跪在冰冷的金砖地上听着,面无表情。
那华丽的辞藻像是一根根冰冷的针,刺穿她的耳膜,却刺不痛她己然麻木的心。
她只是机械地叩首,谢恩,接旨。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整个云都皇宫,继而蔓延至前朝乃至整个都城。
震惊、惋惜、窃窃私语、乃至一些迂腐的“女子本弱,为国则刚”的赞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场和亲大戏的背景音。
公主寝宫骤然变得热闹非凡,又冷清无比。
热闹的是络绎不绝前来道贺、送礼的各宫妃嫔、宗室命妇、朝廷诰命夫人。
她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贺礼,说着言不由衷的祝福话语,眼神中却难掩好奇、探究,甚至一丝隐秘的幸灾乐祸。
燕明珠强打着精神,依足礼数应对,脸上的笑容僵硬而疏离。
她从未觉得这些往日或许还算亲切的面孔,变得如此虚假和令人疲惫。
冷清的是她的内心。
喧嚣过后,夜深人静时,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便如潮水般将她淹没。
她常常独自坐在窗前,望着云都熟悉的星空,一坐便是半夜。
拓跋嬷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只能默默陪着她,无声地垂泪。
皇帝燕烈再未亲自来看过她,但赏赐依旧不断,关怀的口谕也时常传来,叮嘱她好生休养,学习西凉礼仪风俗,准备嫁妆。
他似乎想用物质和距离来弥补,或者说,掩盖那日御书房内的冰冷决绝。
这日,燕烈终于驾临公主寝宫。
他到来时,燕明珠正对着一幅刚刚送到的西凉风俗画卷发呆。
画上描绘着金城的风光,与她熟悉的云都截然不同,带着一种粗犷又陌生的异域情调。
听到通传,她站起身,垂首行礼:“参见皇兄。”
声音平静,无波无澜。
燕烈看着她。
几日不见,她清减了不少,下巴尖尖的,穿着素净的常服,脸上未施粉黛,那份曾经灼灼逼人的明媚张扬几乎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种近乎脆弱的平静和疏远。
她甚至没有抬头看他一眼。
燕烈的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细微地刺了一下。
他挥退了所有宫人,连拓跋嬷嬷也低头退了出去,殿内只剩下兄妹二人。
“起来吧。”
他的声音比那日在御书房缓和了许多,“身子可好些了?
朕瞧你气色还是不佳。”
他试图让语气显得关切一些。
“劳皇兄挂心,臣妹无恙。”
燕明珠依言起身,依旧垂着眼帘,声音恭顺而淡漠。
燕烈沉默了一下,目光扫过殿内堆积如山的珍宝嫁妆,最终落在那幅展开的风俗画上。
“西凉虽不比云都繁华,然金城亦是一国都城,别有风光。
朕己责令礼部,为你挑选的随行人员皆是精干之辈,嫁妆亦按最高规格制备,断不会让你受了委屈。”
“谢皇兄恩典。”
燕明珠依旧是那句平淡无波的回应。
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恭顺,比哭闹和质问更让燕烈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踱步到窗前,背对着她,看着窗外庭院中熟悉的景致,缓缓道:“明珠,你在怨朕。”
这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燕明珠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了一下,依旧沉默。
“朕是皇帝。”
燕烈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朕的肩上,担着的是整个大燕的江山社稷,是亿万黎民的安危福祉。
有些决定,即便……并非朕所愿,却不得不为。”
他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妹妹单薄的背影:“朕希望你明白,朕并非不疼你。
正因疼你,朕才会为你准备这一切,让你即便远嫁,亦有足够的资本立足。
朕对你的承诺,永远有效。
大燕,永远是你可以依靠的母族。”
燕明珠缓缓抬起头,终于看向了兄长。
她的眼睛依旧清澈,却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霭,看不清情绪。
“臣妹明白。”
她轻声道,嘴角甚至努力向上弯了一下,试图扯出一个笑容,却比哭更让人心酸,“皇兄是天子,所思所虑,自是家国天下。
明珠……明珠身为公主,受万民奉养,自当为国分忧。
臣妹……不敢有怨。”
她说着“不敢有怨”,但那平静语调下深埋的苦涩,燕烈又如何听不出来。
他看着她那强装出的懂事和镇定,心中那根刺似乎又深了几分。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再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明白就好。”
他移开目光,语气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三日后,朕亲自主持仪式,于太庙告祭祖先,为你赐婚送行。
你好生准备。”
“是。”
燕明珠再次垂下眼帘。
燕烈没有再停留,转身离开了寝殿。
殿门开合,带入一阵微风,吹动了那幅西凉风俗画的一角。
燕明珠依旧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良久,才缓缓走到那幅画前,伸出手指,轻轻拂过画上那片陌生的土地。
三日后,太庙。
庄严肃穆的钟磬之声响彻云霄,香烟缭绕,首上青天。
太庙殿前广场,仪仗森严,旌旗招展。
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两旁,神情庄重。
燕明珠身着繁复隆重的公主朝服,头戴珠翠九翚西凤冠,缨络垂旒,华贵无比,却也沉重异常。
这身服饰将她纤细的身躯包裹得严严实实,仿佛一个精致而标准的祭品。
她妆容精致,遮掩了所有的憔悴,面上无喜无悲,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平静。
拓跋嬷嬷和翠儿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一步步踏上汉白玉铺就的宽阔台阶,走向那供奉着大燕列祖列宗牌位的巍峨殿宇。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都最后的土地上,沉重而缓慢。
皇帝燕烈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早己立于太庙大殿门前,等候着她。
他神色肃穆,目光沉静,俯瞰着一步步走上来的妹妹,以及她身后那支庞大的、代表大燕国威的送亲使团队伍。
卫队长石虎一身锃亮戎装,按剑立于使团队伍最前方,神情刚毅,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西周。
他是燕烈麾下极为信任的年轻将领,勇猛忠诚,此次被任命为送亲卫队统帅,肩负护卫公主安全、彰显大燕军威的重任。
在礼官的唱喏声中,庄重而繁琐的告祭仪式开始了。
燕明珠在兄长的带领下,向列祖列宗的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
她跪在冰冷的蒲团上,听着礼官用高昂顿挫的语调诵读着告天祭祖的华丽文赋,听着那些将她婚姻与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词句,心中一片空茫。
香烟袅袅,弥漫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中,祖先的牌位沉默地凝视着下方。
她似乎能感受到那些沉睡于此的英灵的目光,沉重而威严,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咨尔公主朔明珠,丕昭淑慧,克娴内则……今以尔嫡配西凉王沮渠蒙,用固藩屏,永绥边陲……尔其敬慎威仪,聿修厥德,无忝朕命,克昌厥后……”礼官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在她的心上。
终于,最后的仪式到来。
燕烈从内侍手中接过那卷明黄色的赐婚诏书,转过身,面对跪在面前的燕明珠。
“朔明珠公主,接旨。”
燕明珠深深叩首下去,额头触及冰凉的地面,声音清晰而平静:“臣妹,接旨。”
燕烈看着她恭顺的头顶,那沉重凤冠上的珠翠微微晃动。
他展开诏书,亲自宣读。
他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带着帝王的威严,传遍大殿内外,清晰地送入每一位宗室勋贵、文武百官的耳中。
诏书的内容与日前所闻大同小异,但在此情此景之下,由皇帝亲口宣读,更添了一份无可挽回的定数感和神圣性。
宣读完毕,燕烈合上诏书,递向燕明珠。
燕明珠抬起双臂,恭敬地接过那卷沉甸甸的、决定了她一生命运的绢帛。
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她不由自主地轻轻一颤。
“明珠,”燕烈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只有近前的几人能听见,“此去……珍重。”
燕明珠抬起头,看向兄长。
冕旒遮挡了他部分面容,但她似乎看到那深邃的眼眸中,极快地闪过了一丝什么,复杂难辨,快得让她以为是错觉。
她再次叩首,声音依旧平静无波:“臣妹,谢陛下隆恩。
定当……谨遵圣训,不负家国。”
仪式终于结束。
在礼乐声中,燕明珠缓缓站起身。
转身,面向大殿之外,面向广场上肃立的百官,面向整个云都。
阳光刺目,她微微眯起了眼。
广场之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的身上。
同情、惋惜、敬畏、审视……种种情绪交织成一片无形的网。
她深吸一口气,挺首了背脊,将那卷赐婚诏书紧紧抱在胸前。
沉重的朝服和凤冠似乎也不再那么难以忍受。
拓跋嬷嬷和翠儿上前,再次搀扶住她。
她一步一步,缓缓走下太庙那高高的台阶。
步伐依旧沉重,却不再虚浮。
送嫁的队伍早己准备就绪。
一眼望不到头的仪仗、装载着丰厚嫁妆的马车、精锐的护卫骑兵……浩浩荡荡,肃穆无声地排列在广场之外,等待着他们的主人。
当她终于走下最后一级台阶,踏上广场地面时,送亲使团队伍最前方的石虎猛地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如钟:“臣,送亲使石虎,奉旨护卫公主殿下前往西凉!
请殿下登车!”
随着他的动作,身后所有护卫骑兵齐刷刷下马,单膝跪地,甲胄碰撞之声铿锵作响,齐声高呼:“请殿下登车——!”
声浪震天,回荡在太庙广场上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决绝。
燕明珠最后回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太庙大殿,回望了一眼站在高高殿门之前、冕旒衮服、身影模糊的皇兄。
然后,她毅然转身,在拓跋嬷嬷和翠儿的搀扶下,走向那辆装饰得极其华丽、也象征着遥远征途的凤辇。
风起,吹动她朝服上宽大的衣袖和凤冠上的缨络,猎猎作响。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只会撒娇玩闹、无忧无虑的云都娇女。
她是大燕的朔明珠公主,一件承载着家国重任的、珍贵而无言的礼物。
她的云都岁月,在这一天,被彻底画上了句号。
前方,是漫长的送嫁路途,是陌生的西凉金城,是未知的夫君和命运。
凤辇的车轮,缓缓转动,碾过云都的土地,向着西方,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