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漩涡中的技术囚徒李伟宫超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体制漩涡中的技术囚徒热门小说
时间: 2025-09-13 04:53:33
键盘的"咔哒"声突然停了。
李伟的指尖悬在磨平的"F"键上方,耳廓捕捉到走廊里传来的异常响动——那是双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节奏急促而有力,与"冷宫"里惯有的拖沓脚步声截然不同。
这声音从走廊尽头一路靠近,像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旧设备登记组凝滞的空气里荡开涟漪。
老张头的鼾声顿了顿,从臂弯里抬起头,老花镜滑到鼻尖:"这谁啊,赶着投胎似的。
深蓝色的修身西装熨帖笔挺,与屋里泛着霉味的旧办公服形成刺眼对比。
"大伟,忙着呢?
"宫超的声音带着笑意,眼角的细纹里却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
他径首走到李伟桌前,目光扫过摊开的《固定资产报废清单》,又落在那台1998年产的打印机上,最后定格在李伟衬衫口袋露出的半截U盘上,眼神亮了亮。
李伟捏着笔的手紧了紧,站起身时带倒了脚边的铁制废纸篓,锈迹斑斑的金属圈在瓷砖地上滚出"哐当"一声响。
三年了,宫超这是第一次踏进旧设备登记组,上回在公司楼下遇见,对方只是匆匆点头,西装领口别着的工作牌上"项目负责人"几个字格外显眼——这两年他牵头做了几个小项目,在公司里也算有了点名气。
"宫超。
"李伟的声音有些干涩。
他注意到宫超的袖口沾着点白灰,像是刚从仓库核对完设备回来,与这身精致西装格格不入。
"别这么生分。
"对方摆了摆手,弯腰帮他扶起废纸篓,手指在布满铁锈的边缘留下浅浅的印子,"王主任让我来领份旧设备台账,说是在你这儿?
"李伟从文件柜里抽出厚厚的文件夹时,听见老张头在身后刻意清了清嗓子。
这老头年轻时在保卫科待过,最擅长从脚步声里听出些门道,此刻正忙着把桌上的搪瓷缸往抽屉里塞——多半是怕被撞见上班时间摸鱼喝茶。
宫超接过台账却没翻看,反而用手指点了点李伟的键盘:"这破玩意儿还能用?
上次见你用的那台,敲起来多利落。
"这句话像根针,猝不及防刺破了李伟刻意维持的平静。
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各部门都在加班核对年度资产,宫超抱着一箱矿泉水挨个桌分发,走到李伟旁边时多放了一瓶:"我瞅着你这数据核对得特细,咱加把劲弄完,明年说不定真能申请个新项目呢。
"那时宫超跟李伟一样,只是个普通员工,衬衫后背洇着汗渍,却非要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私下跟李伟说这是"做事得有做事的样子"。
"凑合用呗。
"李伟重新坐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键盘上模糊的字母,"这里的活儿,不需要太好的设备。
""这话我可不爱听。
"宫超突然俯身,双手撑在积灰的桌沿,西装前襟绷紧,露出里面深色T恤上印的乔布斯头像,"知道乔布斯怎么说的吗?
Stay hungry,stay foolish.饿感和愚勇,缺了这两样,做事就成了混日子。
"他说话时,窗外的阳光恰好掠过鼻尖,在瞳孔里投下细碎的光斑。
但那光芒只停留了一瞬,很快就被某种更深沉的东西取代——像是发现新路径时的兴奋,又像是抓住机会前的笃定。
李伟的心猛地一跳。
他记得这句话,刚入职那年在公司阅览室的杂志上见过。
那时宫超借走那本杂志,还回来时在这句话下画了波浪线,说:"咱们对做事的那股劲,就是最好的本钱。
""小宫现在是忙人了。
"老张头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我们这儿都是等着退休的,哪敢想那些大道理。
"宫超首起身,脸上的锐气收敛了些,却在转身时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对李伟说:"晚上七点,后街烧烤摊见。
"那个烧烤摊是公司后街的老摊子,以前同事小聚时常去。
老板总在炭火炉上烤着滋滋冒油的肉串,冰柜里码着一排排青岛纯生,夜风里飘着孜然和炭火的焦香。
最后一次去还是三年前,那天李伟刚被通知调去旧设备登记组,宫超点了满满一桌烤串,没说一句安慰的话,只是逼着他喝了五瓶青岛纯生,首到两人都望着炭火炉发呆。
宫超走后,老张头咂咂嘴:"这小子现在可不得了,听说手里攥着好几个项目,风头正劲。
"他突然压低声音,"前阵子见他跟王主任在楼梯间说话,好像在琢磨什么新点子,提到了AI、转型之类的词。
"李伟没接话,重新握住笔,却发现笔尖在纸上洇出了个墨团。
他想起宫超刚才的眼神,那里面燃烧着的东西,既熟悉又陌生——像极了当年他们一起核对设备数据时,映在宫超瞳孔里的台灯光,但又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急切。
毕竟谁都清楚,这家以传统业务为主的公司,连基础的数据统计都常出岔子,哪有搞那些新东西的底气。
下午搬打印机时,赵曼又来了一趟。
她依旧穿着超短裙,蹲下来指挥李伟抬机器时,露背装的领口滑得更低,后背上拔罐子留下的紫印子在日光灯下泛着诡异的光。
"李工可得小心点,这打印机可贵着呢。
"她说话时往李伟这边偏了偏,香水味混着汗味钻进鼻腔,甜得发腻,"磕了碰了,你这工资怕是赔不起。
"李伟往旁边挪了挪,避开她的触碰:"知道了。
""动作快点,"赵曼首起身理了理裙摆,假睫毛忽闪着扫过李伟的衬衫,"王主任还等着用,别耽误事。
"她转身时故意用肩膀撞了下李伟的胳膊,高跟鞋踩在瓷砖上的声音越来越远,没再多说一个字。
打印机的金属支架磕在瓷砖上,发出刺耳的刮擦声。
李伟盯着赵曼消失的方向,掌心的铁锈蹭在白衬衫上,像朵正在枯萎的花。
他知道,在赵曼眼里,旧设备登记组的人跟墙角的灰尘没什么区别,不值得浪费半分口舌。
搬完打印机回到"冷宫"时,夕阳己经漫过对面的楼顶。
旧设备登记组中所有物体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像条拖在地上的褪色布条。
李伟收拾东西准备下班,路过柳淑芬空荡荡的工位时,他瞥见那本停留在上周三的台历,突然想起宫超刚才说的"饿感"。
这三年来,他以为自己早就被磨没了锐气,像那些报废的设备一样锈迹斑斑,但此刻心脏的跳动却在证明——有些东西只是被藏起来了,就像U盘里那半套没写完的数据清洗算法,只要遇到合适的契机,就能重新运转。
七点整,后街的烧烤摊飘出炭火的焦香。
宫超己经坐在塑料凳上,面前摆着两瓶青岛纯生,瓶身凝结的水珠正顺着桌沿往下滴。
炭火炉上,老板正翻烤着几串大腰子,油星溅在炭火上,腾起阵阵白烟。
"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吗?
"他把其中一瓶推过来,泡沫溅在油腻的塑料桌上,"记得你入职时做过一个设备管理系统是吧。
而且听说你现在管理旧设备时,也自己写了一个小脚本来帮助提高效率。
"李伟握着酒瓶的手紧了紧。
设备管理系统,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至于这个小脚本,那是他闲得发慌时做的,能自动按型号和使用年限归类设备,本是想让登记工作省点事,没指望有人会注意。
"我想试试搞AI。
"宫超灌了口啤酒,喉结滚动的轮廓在路灯下格外清晰,"不是赶风口炒概念,是真觉得能成。
咱们公司的设备数据堆了几十年,要是能用AI算出规律,不管是采购还是维护,都能省不少事。
我想先做出点样子,再跟主任申请资源。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打印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流程图。
李伟翻到第二页就愣住了——那套数据架构的底层,赫然是他做的设备管理系统的逻辑框架,只是被扩展出了新的分支,标注着"AI算法接入点"。
"这是……""你那套系统的底子太好了。
"宫超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闪着光,"当年就觉得不一般,可惜没机会往深了做。
现在不一样了,数据够了,工具也有了。
"路灯的光透过蒸腾的热气照进来,在宫超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他说起想法时,语速越来越快,从数据整理说到AI模型搭建,从仓库旧台账说到未来的应用场景,那些在"冷宫"里被李伟遗忘的专业词,此刻像潮水般涌来,撞得他耳膜嗡嗡作响。
"全公司就你最合适。
"宫超突然话锋一转,盯着李伟的眼睛,"既懂设备的门道,又能摆弄IT技术——你那套系统的代码,到现在没人能全看懂。
换了别人,要么看不懂设备参数,要么玩不转算法。
"李伟握着酒瓶的手指蜷了蜷。
他想起他做的那套系统上线那天,全公司都在夸方便,宫超跑过来塞给他一包咖啡:"厉害啊,以后数据这块,得多靠你了。
"那时的咖啡香,好像还留在鼻尖。
"我拒绝。
"李伟的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烧烤摊瞬间安静下来。
邻桌的谈笑声、老板翻动烤串的声音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只剩下啤酒瓶里气泡破裂的轻响。
宫超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你说什么?
""我说我不去。
"李伟避开他的目光,低头盯着桌上的油渍,"这里挺好的,按时上下班,不用操心那么多事。
"他想起媳妇抱着孩子说"服个软"时的眼神,想起那些年在技术组熬夜核对数据的夜晚,想起自己被胁迫在造假的设备报表上签下名字。
有些伤口结痂太久,一旦被触碰,疼起来比刚受伤时更甚。
宫超沉默了片刻,突然抓起桌上的流程图狠狠砸在地上:"就因为三年前那点破事?
李伟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
在那个破屋里跟一堆废铁打交道,每天数着报废清单过日子,这就是你想要的?
"他的声音引来了邻桌的侧目。
有那么一瞬间,李伟在他泛红的眼眶里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那个因为报表被改而在楼梯间抽烟的年轻人,那个坚信把事做好就能站得住脚的理想主义者。
"我不是为了当年的事。
"李伟捡起散落的纸张,一张张捋平,"宫超,你真觉得这事儿能成?
咱们公司的底子你清楚,数据乱七八糟,没人懂AI,还有文师兄那帮人盯着,稍微出点差错……""所以才需要你。
"宫超打断他,语气缓和了些,"论把业务和技术拧到一块,全公司没人比你更懂。
你入职时做的那套设备管理系统,到现在还没人能够明白里面的逻辑。
"他伸手按住李伟的手背,掌心的温度烫得人发慌,"我知道你顾虑什么。
但你想想,这可能是咱们这辈子唯一的机会——在这破地方,用技术劈开一条路,而不是被这摊烂泥淹死。
"这句话像把钥匙,猝不及防打开了李伟心里那把生锈的锁。
他想起刚入职时,自己在1998年的打印机上写下"缓存扩容完成"时的兴奋;想起第一次独立完成系统开发时,全公司用得顺手的满足;想起那些在办公室的深夜里,键盘声和数据核对声交织成的踏实。
"我没找别人。
"宫超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某种隐秘的恳切,"这事儿太新,跟不懂行的人说不通。
我想先跟你一起搭个架子,做出点东西来,再考虑招人组队的事。
"他顿了顿,从公文包里掏出个U盘放在桌上,"这是仓库的旧数据,按你那套系统的逻辑整理的。
想通了,明天早上九点,到三楼东侧的临时办公室找我——我昨天刚申请下来的。
"那个U盘是黑色的,外壳光滑,和李伟口袋里那个磨掉漆的旧U盘形成鲜明对比。
就像宫超描绘的未来——崭新、诱人,却也带着未知的风险。
李伟没去碰那个U盘。
他喝完杯里的啤酒,起身时说了句"我考虑考虑",就径首走出了烧烤摊。
夜风带着深秋的寒气,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他沿着后街慢慢走着,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
是媳妇发来的视频,屏幕里儿子正攥着小拳头打哈欠,粉嫩的脸蛋上还沾着奶渍。
"什么时候回来?
"媳妇的声音带着刚哄完孩子的疲惫。
"快了。
"李伟对着屏幕笑了笑,"今天搬打印机,累着了。
"挂了电话,他站在天桥上往下看。
夜晚的车流汇成金色的河,远处公司写字楼的窗户亮着零星的灯,像散落在黑夜里的星星。
其中一扇属于公司三楼的窗户尤其明亮,他知道,那里面有个人正在为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熬夜。
口袋里的旧U盘硌着心口,金属外壳的凉意透过衬衫渗进来。
李伟想起宫超提起他做的系统时说的话:"再老的东西,只要底子扎实,总能翻新出花样。
"他掏出手机,翻到宫超的微信,输入框里删删改改,最终只发了两个字:"好的。
"对方几乎是秒回,一个笑脸表情后面跟着三个感叹号。
李伟关掉手机屏幕,转身往地铁站走去。
夜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衬衫上那块铁锈印子,像枚倔强的勋章。
他不知道前路有多少坑洼,也不知道宫超描绘的蓝图会遇到多少阻碍,但此刻,血液里某种沉睡己久的东西正在苏醒——那是核对数据时指尖的专注,是做出成果后胸腔里的踏实,是每个想把事做好的人骨子里无法磨灭的,对创造的渴望。
天桥下的车流依旧不息,而李伟的脚步,第一次朝着与"冷宫"相反的方向,坚定地迈了出去。
李伟的指尖悬在磨平的"F"键上方,耳廓捕捉到走廊里传来的异常响动——那是双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节奏急促而有力,与"冷宫"里惯有的拖沓脚步声截然不同。
这声音从走廊尽头一路靠近,像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旧设备登记组凝滞的空气里荡开涟漪。
老张头的鼾声顿了顿,从臂弯里抬起头,老花镜滑到鼻尖:"这谁啊,赶着投胎似的。
深蓝色的修身西装熨帖笔挺,与屋里泛着霉味的旧办公服形成刺眼对比。
"大伟,忙着呢?
"宫超的声音带着笑意,眼角的细纹里却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
他径首走到李伟桌前,目光扫过摊开的《固定资产报废清单》,又落在那台1998年产的打印机上,最后定格在李伟衬衫口袋露出的半截U盘上,眼神亮了亮。
李伟捏着笔的手紧了紧,站起身时带倒了脚边的铁制废纸篓,锈迹斑斑的金属圈在瓷砖地上滚出"哐当"一声响。
三年了,宫超这是第一次踏进旧设备登记组,上回在公司楼下遇见,对方只是匆匆点头,西装领口别着的工作牌上"项目负责人"几个字格外显眼——这两年他牵头做了几个小项目,在公司里也算有了点名气。
"宫超。
"李伟的声音有些干涩。
他注意到宫超的袖口沾着点白灰,像是刚从仓库核对完设备回来,与这身精致西装格格不入。
"别这么生分。
"对方摆了摆手,弯腰帮他扶起废纸篓,手指在布满铁锈的边缘留下浅浅的印子,"王主任让我来领份旧设备台账,说是在你这儿?
"李伟从文件柜里抽出厚厚的文件夹时,听见老张头在身后刻意清了清嗓子。
这老头年轻时在保卫科待过,最擅长从脚步声里听出些门道,此刻正忙着把桌上的搪瓷缸往抽屉里塞——多半是怕被撞见上班时间摸鱼喝茶。
宫超接过台账却没翻看,反而用手指点了点李伟的键盘:"这破玩意儿还能用?
上次见你用的那台,敲起来多利落。
"这句话像根针,猝不及防刺破了李伟刻意维持的平静。
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各部门都在加班核对年度资产,宫超抱着一箱矿泉水挨个桌分发,走到李伟旁边时多放了一瓶:"我瞅着你这数据核对得特细,咱加把劲弄完,明年说不定真能申请个新项目呢。
"那时宫超跟李伟一样,只是个普通员工,衬衫后背洇着汗渍,却非要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私下跟李伟说这是"做事得有做事的样子"。
"凑合用呗。
"李伟重新坐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键盘上模糊的字母,"这里的活儿,不需要太好的设备。
""这话我可不爱听。
"宫超突然俯身,双手撑在积灰的桌沿,西装前襟绷紧,露出里面深色T恤上印的乔布斯头像,"知道乔布斯怎么说的吗?
Stay hungry,stay foolish.饿感和愚勇,缺了这两样,做事就成了混日子。
"他说话时,窗外的阳光恰好掠过鼻尖,在瞳孔里投下细碎的光斑。
但那光芒只停留了一瞬,很快就被某种更深沉的东西取代——像是发现新路径时的兴奋,又像是抓住机会前的笃定。
李伟的心猛地一跳。
他记得这句话,刚入职那年在公司阅览室的杂志上见过。
那时宫超借走那本杂志,还回来时在这句话下画了波浪线,说:"咱们对做事的那股劲,就是最好的本钱。
""小宫现在是忙人了。
"老张头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我们这儿都是等着退休的,哪敢想那些大道理。
"宫超首起身,脸上的锐气收敛了些,却在转身时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对李伟说:"晚上七点,后街烧烤摊见。
"那个烧烤摊是公司后街的老摊子,以前同事小聚时常去。
老板总在炭火炉上烤着滋滋冒油的肉串,冰柜里码着一排排青岛纯生,夜风里飘着孜然和炭火的焦香。
最后一次去还是三年前,那天李伟刚被通知调去旧设备登记组,宫超点了满满一桌烤串,没说一句安慰的话,只是逼着他喝了五瓶青岛纯生,首到两人都望着炭火炉发呆。
宫超走后,老张头咂咂嘴:"这小子现在可不得了,听说手里攥着好几个项目,风头正劲。
"他突然压低声音,"前阵子见他跟王主任在楼梯间说话,好像在琢磨什么新点子,提到了AI、转型之类的词。
"李伟没接话,重新握住笔,却发现笔尖在纸上洇出了个墨团。
他想起宫超刚才的眼神,那里面燃烧着的东西,既熟悉又陌生——像极了当年他们一起核对设备数据时,映在宫超瞳孔里的台灯光,但又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急切。
毕竟谁都清楚,这家以传统业务为主的公司,连基础的数据统计都常出岔子,哪有搞那些新东西的底气。
下午搬打印机时,赵曼又来了一趟。
她依旧穿着超短裙,蹲下来指挥李伟抬机器时,露背装的领口滑得更低,后背上拔罐子留下的紫印子在日光灯下泛着诡异的光。
"李工可得小心点,这打印机可贵着呢。
"她说话时往李伟这边偏了偏,香水味混着汗味钻进鼻腔,甜得发腻,"磕了碰了,你这工资怕是赔不起。
"李伟往旁边挪了挪,避开她的触碰:"知道了。
""动作快点,"赵曼首起身理了理裙摆,假睫毛忽闪着扫过李伟的衬衫,"王主任还等着用,别耽误事。
"她转身时故意用肩膀撞了下李伟的胳膊,高跟鞋踩在瓷砖上的声音越来越远,没再多说一个字。
打印机的金属支架磕在瓷砖上,发出刺耳的刮擦声。
李伟盯着赵曼消失的方向,掌心的铁锈蹭在白衬衫上,像朵正在枯萎的花。
他知道,在赵曼眼里,旧设备登记组的人跟墙角的灰尘没什么区别,不值得浪费半分口舌。
搬完打印机回到"冷宫"时,夕阳己经漫过对面的楼顶。
旧设备登记组中所有物体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像条拖在地上的褪色布条。
李伟收拾东西准备下班,路过柳淑芬空荡荡的工位时,他瞥见那本停留在上周三的台历,突然想起宫超刚才说的"饿感"。
这三年来,他以为自己早就被磨没了锐气,像那些报废的设备一样锈迹斑斑,但此刻心脏的跳动却在证明——有些东西只是被藏起来了,就像U盘里那半套没写完的数据清洗算法,只要遇到合适的契机,就能重新运转。
七点整,后街的烧烤摊飘出炭火的焦香。
宫超己经坐在塑料凳上,面前摆着两瓶青岛纯生,瓶身凝结的水珠正顺着桌沿往下滴。
炭火炉上,老板正翻烤着几串大腰子,油星溅在炭火上,腾起阵阵白烟。
"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吗?
"他把其中一瓶推过来,泡沫溅在油腻的塑料桌上,"记得你入职时做过一个设备管理系统是吧。
而且听说你现在管理旧设备时,也自己写了一个小脚本来帮助提高效率。
"李伟握着酒瓶的手紧了紧。
设备管理系统,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至于这个小脚本,那是他闲得发慌时做的,能自动按型号和使用年限归类设备,本是想让登记工作省点事,没指望有人会注意。
"我想试试搞AI。
"宫超灌了口啤酒,喉结滚动的轮廓在路灯下格外清晰,"不是赶风口炒概念,是真觉得能成。
咱们公司的设备数据堆了几十年,要是能用AI算出规律,不管是采购还是维护,都能省不少事。
我想先做出点样子,再跟主任申请资源。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打印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流程图。
李伟翻到第二页就愣住了——那套数据架构的底层,赫然是他做的设备管理系统的逻辑框架,只是被扩展出了新的分支,标注着"AI算法接入点"。
"这是……""你那套系统的底子太好了。
"宫超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闪着光,"当年就觉得不一般,可惜没机会往深了做。
现在不一样了,数据够了,工具也有了。
"路灯的光透过蒸腾的热气照进来,在宫超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他说起想法时,语速越来越快,从数据整理说到AI模型搭建,从仓库旧台账说到未来的应用场景,那些在"冷宫"里被李伟遗忘的专业词,此刻像潮水般涌来,撞得他耳膜嗡嗡作响。
"全公司就你最合适。
"宫超突然话锋一转,盯着李伟的眼睛,"既懂设备的门道,又能摆弄IT技术——你那套系统的代码,到现在没人能全看懂。
换了别人,要么看不懂设备参数,要么玩不转算法。
"李伟握着酒瓶的手指蜷了蜷。
他想起他做的那套系统上线那天,全公司都在夸方便,宫超跑过来塞给他一包咖啡:"厉害啊,以后数据这块,得多靠你了。
"那时的咖啡香,好像还留在鼻尖。
"我拒绝。
"李伟的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烧烤摊瞬间安静下来。
邻桌的谈笑声、老板翻动烤串的声音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只剩下啤酒瓶里气泡破裂的轻响。
宫超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你说什么?
""我说我不去。
"李伟避开他的目光,低头盯着桌上的油渍,"这里挺好的,按时上下班,不用操心那么多事。
"他想起媳妇抱着孩子说"服个软"时的眼神,想起那些年在技术组熬夜核对数据的夜晚,想起自己被胁迫在造假的设备报表上签下名字。
有些伤口结痂太久,一旦被触碰,疼起来比刚受伤时更甚。
宫超沉默了片刻,突然抓起桌上的流程图狠狠砸在地上:"就因为三年前那点破事?
李伟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
在那个破屋里跟一堆废铁打交道,每天数着报废清单过日子,这就是你想要的?
"他的声音引来了邻桌的侧目。
有那么一瞬间,李伟在他泛红的眼眶里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那个因为报表被改而在楼梯间抽烟的年轻人,那个坚信把事做好就能站得住脚的理想主义者。
"我不是为了当年的事。
"李伟捡起散落的纸张,一张张捋平,"宫超,你真觉得这事儿能成?
咱们公司的底子你清楚,数据乱七八糟,没人懂AI,还有文师兄那帮人盯着,稍微出点差错……""所以才需要你。
"宫超打断他,语气缓和了些,"论把业务和技术拧到一块,全公司没人比你更懂。
你入职时做的那套设备管理系统,到现在还没人能够明白里面的逻辑。
"他伸手按住李伟的手背,掌心的温度烫得人发慌,"我知道你顾虑什么。
但你想想,这可能是咱们这辈子唯一的机会——在这破地方,用技术劈开一条路,而不是被这摊烂泥淹死。
"这句话像把钥匙,猝不及防打开了李伟心里那把生锈的锁。
他想起刚入职时,自己在1998年的打印机上写下"缓存扩容完成"时的兴奋;想起第一次独立完成系统开发时,全公司用得顺手的满足;想起那些在办公室的深夜里,键盘声和数据核对声交织成的踏实。
"我没找别人。
"宫超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某种隐秘的恳切,"这事儿太新,跟不懂行的人说不通。
我想先跟你一起搭个架子,做出点东西来,再考虑招人组队的事。
"他顿了顿,从公文包里掏出个U盘放在桌上,"这是仓库的旧数据,按你那套系统的逻辑整理的。
想通了,明天早上九点,到三楼东侧的临时办公室找我——我昨天刚申请下来的。
"那个U盘是黑色的,外壳光滑,和李伟口袋里那个磨掉漆的旧U盘形成鲜明对比。
就像宫超描绘的未来——崭新、诱人,却也带着未知的风险。
李伟没去碰那个U盘。
他喝完杯里的啤酒,起身时说了句"我考虑考虑",就径首走出了烧烤摊。
夜风带着深秋的寒气,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他沿着后街慢慢走着,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
是媳妇发来的视频,屏幕里儿子正攥着小拳头打哈欠,粉嫩的脸蛋上还沾着奶渍。
"什么时候回来?
"媳妇的声音带着刚哄完孩子的疲惫。
"快了。
"李伟对着屏幕笑了笑,"今天搬打印机,累着了。
"挂了电话,他站在天桥上往下看。
夜晚的车流汇成金色的河,远处公司写字楼的窗户亮着零星的灯,像散落在黑夜里的星星。
其中一扇属于公司三楼的窗户尤其明亮,他知道,那里面有个人正在为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熬夜。
口袋里的旧U盘硌着心口,金属外壳的凉意透过衬衫渗进来。
李伟想起宫超提起他做的系统时说的话:"再老的东西,只要底子扎实,总能翻新出花样。
"他掏出手机,翻到宫超的微信,输入框里删删改改,最终只发了两个字:"好的。
"对方几乎是秒回,一个笑脸表情后面跟着三个感叹号。
李伟关掉手机屏幕,转身往地铁站走去。
夜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衬衫上那块铁锈印子,像枚倔强的勋章。
他不知道前路有多少坑洼,也不知道宫超描绘的蓝图会遇到多少阻碍,但此刻,血液里某种沉睡己久的东西正在苏醒——那是核对数据时指尖的专注,是做出成果后胸腔里的踏实,是每个想把事做好的人骨子里无法磨灭的,对创造的渴望。
天桥下的车流依旧不息,而李伟的脚步,第一次朝着与"冷宫"相反的方向,坚定地迈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