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不我是救世主林烨曹操完本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全文阅读曹贼?不我是救世主林烨曹操
时间: 2025-09-13 04:36:03
荀彧离去后,屋内重归寂静。
林烨,或者说曹操,躺在榻上,却再无一丝睡意。
方才与荀彧那短短一番交锋,耗神远超想象。
每一个用词,每一个语气停顿,甚至眼神的把握,都需耗尽心力去揣摩模仿。
“不行,不能一首这样被动应对。”
他盯着屋顶的茅草,暗自思忖,“记忆碎片时灵时不灵,下次若遇到更紧急、更专业的情况,未必能蒙混过关。
必须主动掌握更多信息,至少……要熟悉‘我自己’的军队和地盘。”
他想起夏侯惇提到的“军务有妙才和子孝暂理”。
曹仁和夏侯渊,都是极重要的宗室大将,迟早要面对。
与其等他们来汇报,不如主动出击,既能体现“主公”的关切,也能趁机了解情况。
打定主意,他深吸一口气,朝门外沉声道:“来人。”
一名亲卫应声而入,躬身听令。
这些亲卫都是曹操从谯郡带出来的乡党子弟,绝对忠诚,但此刻在他们恭敬的目光下,林烨只觉得如芒在背。
“去请子孝将军过来一趟,就说吾有事相询。”
他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静自然,带着病后的些许沙哑。
“喏!”
亲卫领命而去。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
林烨反复回忆着关于曹仁的历史记载:字子孝,曹操从弟,少时好弓马弋猎,后领军,严整奉法令……是个严谨可靠的将领。
该如何与他交谈?
太过亲切是否不符合曹操此时的身份?
太过威严是否会显得异常?
不多时,脚步声响起,沉稳有力。
一名身着戎装,年纪约莫二十七八,面容刚毅,眼神炯炯的将领大步走了进来,甲叶铿锵作响。
他走到榻前,抱拳行礼,声音洪亮:“末将曹仁,拜见主公!
主公身体可好些了?”
“己无大碍,劳子孝挂心了。”
林烨抬手虚扶,示意他起身。
他仔细打量着曹仁,试图从这张年轻的脸上找出后世那位“天人将军”的影子。
“听闻近日军务由你与妙才打理,辛苦你们了。”
“此乃末将分内之事!”
曹仁挺首腰板,神情一丝不苟,“目前营中一切安好,新募士卒操练未曾懈怠,岗哨巡营皆按规程。”
“嗯,甚好。”
林烨点点头,斟酌着问道:“如今我军兵员几何?
粮草可支用多久?
马匹、军械状况如何?”
这些问题既基础又关键,符合主帅关心的问题,也能让他快速掌握家底。
曹仁不疑有他,显然对这些数据了然于胸,立刻流畅答道:“回主公,连同本部与卫兹将军新募之兵,现有步卒约五千余,骑卒不足三百。
粮草若按目前用度,可支撑两月有余。
只是……”他略微迟疑了一下,“马匹羸弱居多,良驹稀缺。
军械方面,刀盾弓矢尚可,但甲胄不全,约有三成士卒仍着皮甲甚至无甲。”
五千多人……林烨心中默算,这规模甚至不如后世一个大一点的帮派混战。
这就是曹操起家的本钱?
一股巨大的压力沉甸甸地压了下来。
要在群雄环伺的乱世中杀出血路,何其艰难!
他面上不动声色,继续问道:“操练情况如何?
可有何难处?”
“新兵羸弱,需时日打磨。
最大的难处……”曹仁眉头微皱,“仍是缺粮缺饷。
虽己有部分到位,但若要维持军心,激励士气,仍显不足。
此外,精通骑射、能带队操练的基层军官也颇为短缺。”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难题。
林烨下意识地开始用现代思维去分析:人力资源、后勤保障、训练体系、激励机制……一个念头突然闪过脑海。
他记得现代军队训练中极其强调纪律性和协同性,一些简单的团队协作游戏和体能训练方法,或许能更快地让这些新兵形成战斗力?
还有,关于后勤管理,是否能有更高效的办法减少损耗?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按了下去。
不行!
太突兀了!
现在的他,任何超出这个时代认知的“奇思妙想”,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怀疑。
他必须忍住。
正当他准备说些“加紧操练,粮饷之事吾再想办法”之类的套话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呵斥声和哭喊声。
曹仁脸色一沉,立刻转身喝道:“帐外何事喧哗?!”
一名军侯急匆匆跑进来,单膝跪地:“禀将军,禀主公!
是几个附近乡民,哭诉他们家中仅存的粮种和少许财物被……被我们巡营的军士抢了!
他们一路哭喊跟到了营门!”
强抢民粮?!
林烨的心猛地一揪。
这是乱世军队的常态,但他来自现代的灵魂对此有着本能的厌恶和抗拒。
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地知道,历史上的曹操之所以能崛起,严明军纪、争取民心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初起兵时就纵兵抢掠,无疑是自毁长城!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一股怒火涌上心头。
这怒火里,既有林烨的义愤,似乎也掺杂了某种属于原主的、对于秩序被破坏的天然恼怒。
“岂有此理!”
一声低沉的怒喝从榻上爆发。
林烨(曹操)猛地坐首了身体,之前的病弱仿佛一扫而空,眼神锐利如刀,扫向曹仁和那名军侯:“军纪何在?!
吾等起兵,是为讨董安民,岂能与盗匪无异!
元让是如何约束部下的?!”
这一刻,他身上散发出的威势竟让曹仁都为之一凛,那军侯更是将头埋得更低。
曹仁连忙抱拳:“主公息怒!
末将这就去查明情况,若属实,定按军法严惩不贷!”
“不止要严惩!”
林烨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冷厉,“子孝,你亲自去处理。
抢掠之物,双倍偿还乡民!
涉事军士,无论何人部下,一律杖责五十,为首者斩首示众!
传令全军:今后再有扰民、抢掠者,定斩不饶!”
这道命令斩钉截铁,充满了杀伐果断。
曹仁身心一震,立刻领命:“喏!
末将遵命!”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更多的是敬畏。
主公平日里虽也重军纪,但病中初愈便如此动怒且处置如此严厉,可见其决心。
曹仁快步离去后,林烨才仿佛脱力般,缓缓靠回榻上,心脏仍在剧烈跳动。
刚才那一瞬间的愤怒和决断,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
是林烨的现代道德观在主导?
还是曹操灵魂深处那“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霸道与秩序感在隐约发挥作用?
他分不清。
但他知道,他做出了一个符合历史走向,也符合自己内心期望的决定。
只是,这决定是否过于严厉?
是否会引起夏侯惇等部下的不满?
他不知道。
帐外,哭喊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集合的号令和军官严厉的训话声。
一场风波,似乎暂时平息。
但林烨知道,真正的风波,才刚刚在他心中掀起。
扮演曹操,不仅仅是要模仿他的行为,更可能要……逐渐适应甚至融入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法则。
这条路,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和凶险。
林烨,或者说曹操,躺在榻上,却再无一丝睡意。
方才与荀彧那短短一番交锋,耗神远超想象。
每一个用词,每一个语气停顿,甚至眼神的把握,都需耗尽心力去揣摩模仿。
“不行,不能一首这样被动应对。”
他盯着屋顶的茅草,暗自思忖,“记忆碎片时灵时不灵,下次若遇到更紧急、更专业的情况,未必能蒙混过关。
必须主动掌握更多信息,至少……要熟悉‘我自己’的军队和地盘。”
他想起夏侯惇提到的“军务有妙才和子孝暂理”。
曹仁和夏侯渊,都是极重要的宗室大将,迟早要面对。
与其等他们来汇报,不如主动出击,既能体现“主公”的关切,也能趁机了解情况。
打定主意,他深吸一口气,朝门外沉声道:“来人。”
一名亲卫应声而入,躬身听令。
这些亲卫都是曹操从谯郡带出来的乡党子弟,绝对忠诚,但此刻在他们恭敬的目光下,林烨只觉得如芒在背。
“去请子孝将军过来一趟,就说吾有事相询。”
他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静自然,带着病后的些许沙哑。
“喏!”
亲卫领命而去。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
林烨反复回忆着关于曹仁的历史记载:字子孝,曹操从弟,少时好弓马弋猎,后领军,严整奉法令……是个严谨可靠的将领。
该如何与他交谈?
太过亲切是否不符合曹操此时的身份?
太过威严是否会显得异常?
不多时,脚步声响起,沉稳有力。
一名身着戎装,年纪约莫二十七八,面容刚毅,眼神炯炯的将领大步走了进来,甲叶铿锵作响。
他走到榻前,抱拳行礼,声音洪亮:“末将曹仁,拜见主公!
主公身体可好些了?”
“己无大碍,劳子孝挂心了。”
林烨抬手虚扶,示意他起身。
他仔细打量着曹仁,试图从这张年轻的脸上找出后世那位“天人将军”的影子。
“听闻近日军务由你与妙才打理,辛苦你们了。”
“此乃末将分内之事!”
曹仁挺首腰板,神情一丝不苟,“目前营中一切安好,新募士卒操练未曾懈怠,岗哨巡营皆按规程。”
“嗯,甚好。”
林烨点点头,斟酌着问道:“如今我军兵员几何?
粮草可支用多久?
马匹、军械状况如何?”
这些问题既基础又关键,符合主帅关心的问题,也能让他快速掌握家底。
曹仁不疑有他,显然对这些数据了然于胸,立刻流畅答道:“回主公,连同本部与卫兹将军新募之兵,现有步卒约五千余,骑卒不足三百。
粮草若按目前用度,可支撑两月有余。
只是……”他略微迟疑了一下,“马匹羸弱居多,良驹稀缺。
军械方面,刀盾弓矢尚可,但甲胄不全,约有三成士卒仍着皮甲甚至无甲。”
五千多人……林烨心中默算,这规模甚至不如后世一个大一点的帮派混战。
这就是曹操起家的本钱?
一股巨大的压力沉甸甸地压了下来。
要在群雄环伺的乱世中杀出血路,何其艰难!
他面上不动声色,继续问道:“操练情况如何?
可有何难处?”
“新兵羸弱,需时日打磨。
最大的难处……”曹仁眉头微皱,“仍是缺粮缺饷。
虽己有部分到位,但若要维持军心,激励士气,仍显不足。
此外,精通骑射、能带队操练的基层军官也颇为短缺。”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难题。
林烨下意识地开始用现代思维去分析:人力资源、后勤保障、训练体系、激励机制……一个念头突然闪过脑海。
他记得现代军队训练中极其强调纪律性和协同性,一些简单的团队协作游戏和体能训练方法,或许能更快地让这些新兵形成战斗力?
还有,关于后勤管理,是否能有更高效的办法减少损耗?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按了下去。
不行!
太突兀了!
现在的他,任何超出这个时代认知的“奇思妙想”,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怀疑。
他必须忍住。
正当他准备说些“加紧操练,粮饷之事吾再想办法”之类的套话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呵斥声和哭喊声。
曹仁脸色一沉,立刻转身喝道:“帐外何事喧哗?!”
一名军侯急匆匆跑进来,单膝跪地:“禀将军,禀主公!
是几个附近乡民,哭诉他们家中仅存的粮种和少许财物被……被我们巡营的军士抢了!
他们一路哭喊跟到了营门!”
强抢民粮?!
林烨的心猛地一揪。
这是乱世军队的常态,但他来自现代的灵魂对此有着本能的厌恶和抗拒。
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地知道,历史上的曹操之所以能崛起,严明军纪、争取民心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初起兵时就纵兵抢掠,无疑是自毁长城!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一股怒火涌上心头。
这怒火里,既有林烨的义愤,似乎也掺杂了某种属于原主的、对于秩序被破坏的天然恼怒。
“岂有此理!”
一声低沉的怒喝从榻上爆发。
林烨(曹操)猛地坐首了身体,之前的病弱仿佛一扫而空,眼神锐利如刀,扫向曹仁和那名军侯:“军纪何在?!
吾等起兵,是为讨董安民,岂能与盗匪无异!
元让是如何约束部下的?!”
这一刻,他身上散发出的威势竟让曹仁都为之一凛,那军侯更是将头埋得更低。
曹仁连忙抱拳:“主公息怒!
末将这就去查明情况,若属实,定按军法严惩不贷!”
“不止要严惩!”
林烨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冷厉,“子孝,你亲自去处理。
抢掠之物,双倍偿还乡民!
涉事军士,无论何人部下,一律杖责五十,为首者斩首示众!
传令全军:今后再有扰民、抢掠者,定斩不饶!”
这道命令斩钉截铁,充满了杀伐果断。
曹仁身心一震,立刻领命:“喏!
末将遵命!”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更多的是敬畏。
主公平日里虽也重军纪,但病中初愈便如此动怒且处置如此严厉,可见其决心。
曹仁快步离去后,林烨才仿佛脱力般,缓缓靠回榻上,心脏仍在剧烈跳动。
刚才那一瞬间的愤怒和决断,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
是林烨的现代道德观在主导?
还是曹操灵魂深处那“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霸道与秩序感在隐约发挥作用?
他分不清。
但他知道,他做出了一个符合历史走向,也符合自己内心期望的决定。
只是,这决定是否过于严厉?
是否会引起夏侯惇等部下的不满?
他不知道。
帐外,哭喊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集合的号令和军官严厉的训话声。
一场风波,似乎暂时平息。
但林烨知道,真正的风波,才刚刚在他心中掀起。
扮演曹操,不仅仅是要模仿他的行为,更可能要……逐渐适应甚至融入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法则。
这条路,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和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