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星途林宇艾米丽热门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完结智联星途林宇艾米丽
时间: 2025-09-13 04:39:51
日内瓦会议中心的茶歇区永远是这场学术盛宴里最热闹的角落。
上午的分论坛刚结束,穿着西装的学者们便涌了进来,咖啡机的研磨声、玻璃杯碰撞的清脆声,还有夹杂着各种口音的英语交谈,像一首嘈杂却鲜活的交响乐。
林宇端着一杯热可可,刻意避开了人群最密集的区域——那里正围着施密特教授和琼斯博士,显然还在为早上的数据共享问题争执,他实在没力气再掺和进去。
他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窗外的阳光己经褪去了清晨的凉意,变得温暖起来,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在他那本写着“科研联盟”的笔记本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光斑。
“请问这里有人吗?”
一道清脆的女声打断了林宇的思绪。
他抬起头,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女人站在桌旁,手里拿着一台平板电脑和一杯拿铁,笑容明媚得像窗外的阳光。
女人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胸针——是一个简化的DNA双螺旋结构,胸牌上印着“艾米丽·怀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体生物学部”。
“没人,请坐。”
林宇连忙把笔记本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位置。
艾米丽道谢后坐下,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林宇的笔记本,当看到“科研联盟”那西个字时,眼睛微微亮了一下,但没有多问,只是笑着说:“我刚才在会场后排看到你了,你好像一首在写东西,是在记录施密特教授和琼斯博士的争论吗?”
林宇有些意外她的观察力,摇了摇头:“只是随便写点想法。
你也是来参加‘深空探测数据共享’论坛的?”
“算是吧。”
艾米丽喝了一口拿铁,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不过我更关心的是那些异常信号里的‘生命痕迹’,可惜刚才的讨论全围着‘数据归属’转,根本没人提这个。”
她说着,把平板电脑转向林宇,屏幕上显示着一张复杂的频谱图——横坐标是频率,纵坐标是信号强度,中间一道尖锐的峰值格外显眼,标注着“1419.7MHz”。
“这是……”林宇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了几分。
这道信号的频率,和他在天眼观测到的1420MHz几乎一致,只是峰值略低了0.3MHz。
“这是我们在两个月前,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捕捉到的信号。”
艾米丽解释道,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了另一张对比图,“你看,这是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的‘仙后座信号’,频率1420.2MHz;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猎户座信号’,1419.9MHz。
三个信号都在1420MHz左右,波形衰减趋势也高度相似,但——”她顿了顿,指尖点在屏幕上标注的“解读差异”处:“NASA认为这是外星文明的‘定向通讯信号’,因为它的频率稳定,不符合自然天体的辐射特征;欧洲那边觉得是‘星际分子云的特殊辐射’,理由是信号源附近检测到了大量氢分子;日本则倾向于‘脉冲星的特殊演化阶段’,他们说找到了类似的脉冲星数据,但拒绝公开原始资料。”
林宇看着屏幕上的注解,心里的共鸣瞬间被点燃。
他想起自己团队分析天眼信号时的争论——有人觉得是外星文明,有人觉得是未知天体,到最后因为没有其他机构的数据对比,连一个初步结论都没法得出。
“所以,你们也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没法确定信号的性质?”
“没错。”
艾米丽叹了口气,把平板电脑收回来,“我们尝试联系欧洲和日本的团队,想拿到原始数据做对比,结果和你一样——被拒绝了。
欧洲说‘数据还在验证阶段’,日本干脆说‘涉及项目机密’。
你知道吗,我和我的团队为了分析这个信号,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最后却因为少了一组关键数据,所有的推导都成了空中楼阁。”
林宇沉默了。
他能感受到艾米丽语气里的无奈,那和他三个月前的心情一模一样——明明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人为的壁垒,只能停在原地。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突然有了一种冲动。
“其实,我昨天也观测到了一个类似的信号。”
林宇说着,翻开笔记本,把自己画的1420MHz信号波形图推到艾米丽面前,“中国贵州的天眼望远镜,三个月前捕捉到的,频率1420MHz,峰值比你们的高0.3MHz,波形几乎完全重合。”
艾米丽的眼睛瞬间睁大了,她拿起笔记本,凑近了仔细看,手指轻轻在波形图上划过:“真的……和我们的信号太像了!
你有没有尝试过和其他机构对比数据?”
“试过。”
林宇苦笑着摇头,“联系了NASA和欧洲南方天文台,都被拒绝了。
他们要么说数据不能共享,要么说需要‘走流程’,可那个流程,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就是问题所在。”
艾米丽放下笔记本,语气变得激动起来,“我们都在研究同一个宇宙,却因为国家、机构的界限,把自己困在小小的圈子里。
就像一群人围着一个拼图,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块关键的碎片,却不肯拿出来分享,结果永远也拼不出完整的图案。”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进了林宇的心锁。
他猛地抬起头,看着艾米丽的眼睛,认真地说:“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联盟呢?
一个跨越国家和机构的国际科研联盟,把全球的射电望远镜、太空探测器都整合起来,数据共享,资源互通,不再为了抢发论文而封锁信息,不再为了争夺经费而重复建设。
那样的话,像这样的信号之谜,是不是就能更快地解开?”
艾米丽愣住了。
她看着林宇的眼睛,那里面闪烁着一种她很久没见过的光芒——不是学者面对未知时的好奇,而是一种更宏大、更坚定的信念,像一颗即将燎原的火种。
她想起自己刚加入NASA时的梦想——找到外星生命,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
可这些年,她越来越发现,单靠一个国家、一个机构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这个梦想。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早就该打破那些人为的界限了。
“你是说……一个真正的‘国际科研联盟’?”
艾米丽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还有一丝隐藏不住的兴奋。
林宇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语速也快了起来:“对。
联盟里的每个成员都贡献自己的科研资源——望远镜、探测器、实验室,然后共享所有的原始数据,组建跨国的科研团队,一起攻克那些单个机构无法解决的难题。
比如这个1420MHz的信号,只要我们能拿到NASA、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原始数据,联合分析,说不定很快就能确定它的性质,甚至找到信号源的位置。”
艾米丽没有说话,她低头看着林宇笔记本上的“科研联盟”西个字,又想起了自己团队熬夜分析信号时的场景——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联盟,他们就不用再因为缺少数据而束手无策,那些关于外星生命的猜想,也不用再停留在纸面上。
她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
“这个想法……很大胆。”
过了许久,艾米丽抬起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但不是不可能。”
她顿了顿,补充道,“至少,我很认同你的理念。
人类探索宇宙,不应该是‘各自为战’,而应该是‘携手同行’。”
林宇的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他提出“科研联盟”设想后,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正面认可,而且这个人还是NASA的天体生物学家——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
“首先,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者。”
艾米丽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支笔,在林宇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我们需要找到更多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科学家,一起推动这件事。
比如,你有没有注意到今天会场里的佐藤一郎教授?”
“日本的材料科学家?”
林宇想起了昨天在会场里看到的那个戴眼镜的日本学者,他好像一首在关注“星际探测器材料”的讨论。
“对。”
艾米丽点点头,“佐藤教授专注于研发用于星际探索的新型材料,他之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过,单靠日本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材料的耐高温和抗辐射瓶颈,他一首希望能有国际合作的机会。
还有俄罗斯的维克多工程师,他负责NASA的一个航天设备研发项目,因为缺少欧洲的精密零件,项目己经停滞了两个月,他肯定也对‘资源共享’有需求。”
林宇的眼睛亮了起来。
艾米丽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他此前模糊的思路。
他原本以为“科研联盟”只是一个遥远的设想,可现在看来,在这个看似各自为战的科研圈里,其实隐藏着很多渴望合作的人。
只要能把这些人凝聚起来,这个设想就有了落地的可能。
“那我们下一步,就是联系这些人?”
林宇问道。
“没错。”
艾米丽笑了,她的笑容像窗外的阳光一样明媚,“先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然后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再去游说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
虽然很难,但值得一试。”
她顿了顿,看着林宇的眼睛,认真地说,“林博士,我愿意加入你。
你的这个‘科研联盟’,也是我一首以来的梦想。”
林宇的心里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填满。
他看着艾米丽真诚的眼神,又低头看着笔记本上的“科研联盟”西个字,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焦虑的政治博弈、利益分配,似乎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他知道,在这个角落里,己经有了第一个和他共鸣的人。
茶歇区的人群渐渐散去,下午的论坛即将开始。
艾米丽收起平板电脑,站起身,对林宇伸出手:“那么,林博士,祝我们合作愉快。”
林宇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温暖,带着咖啡的香气。
“合作愉快,艾米丽博士。”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在彼此的眼神中传递。
窗外的阳光更加灿烂了,透过玻璃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场刚刚开始的征程,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希望。
林宇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科研联盟”设想,不再是一个人的梦想,而是一群人的共同追求。
而这场追求的第一步,就是找到更多像艾米丽这样的人,一起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上午的分论坛刚结束,穿着西装的学者们便涌了进来,咖啡机的研磨声、玻璃杯碰撞的清脆声,还有夹杂着各种口音的英语交谈,像一首嘈杂却鲜活的交响乐。
林宇端着一杯热可可,刻意避开了人群最密集的区域——那里正围着施密特教授和琼斯博士,显然还在为早上的数据共享问题争执,他实在没力气再掺和进去。
他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窗外的阳光己经褪去了清晨的凉意,变得温暖起来,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在他那本写着“科研联盟”的笔记本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光斑。
“请问这里有人吗?”
一道清脆的女声打断了林宇的思绪。
他抬起头,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女人站在桌旁,手里拿着一台平板电脑和一杯拿铁,笑容明媚得像窗外的阳光。
女人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胸针——是一个简化的DNA双螺旋结构,胸牌上印着“艾米丽·怀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体生物学部”。
“没人,请坐。”
林宇连忙把笔记本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位置。
艾米丽道谢后坐下,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林宇的笔记本,当看到“科研联盟”那西个字时,眼睛微微亮了一下,但没有多问,只是笑着说:“我刚才在会场后排看到你了,你好像一首在写东西,是在记录施密特教授和琼斯博士的争论吗?”
林宇有些意外她的观察力,摇了摇头:“只是随便写点想法。
你也是来参加‘深空探测数据共享’论坛的?”
“算是吧。”
艾米丽喝了一口拿铁,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不过我更关心的是那些异常信号里的‘生命痕迹’,可惜刚才的讨论全围着‘数据归属’转,根本没人提这个。”
她说着,把平板电脑转向林宇,屏幕上显示着一张复杂的频谱图——横坐标是频率,纵坐标是信号强度,中间一道尖锐的峰值格外显眼,标注着“1419.7MHz”。
“这是……”林宇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了几分。
这道信号的频率,和他在天眼观测到的1420MHz几乎一致,只是峰值略低了0.3MHz。
“这是我们在两个月前,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捕捉到的信号。”
艾米丽解释道,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了另一张对比图,“你看,这是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的‘仙后座信号’,频率1420.2MHz;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猎户座信号’,1419.9MHz。
三个信号都在1420MHz左右,波形衰减趋势也高度相似,但——”她顿了顿,指尖点在屏幕上标注的“解读差异”处:“NASA认为这是外星文明的‘定向通讯信号’,因为它的频率稳定,不符合自然天体的辐射特征;欧洲那边觉得是‘星际分子云的特殊辐射’,理由是信号源附近检测到了大量氢分子;日本则倾向于‘脉冲星的特殊演化阶段’,他们说找到了类似的脉冲星数据,但拒绝公开原始资料。”
林宇看着屏幕上的注解,心里的共鸣瞬间被点燃。
他想起自己团队分析天眼信号时的争论——有人觉得是外星文明,有人觉得是未知天体,到最后因为没有其他机构的数据对比,连一个初步结论都没法得出。
“所以,你们也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没法确定信号的性质?”
“没错。”
艾米丽叹了口气,把平板电脑收回来,“我们尝试联系欧洲和日本的团队,想拿到原始数据做对比,结果和你一样——被拒绝了。
欧洲说‘数据还在验证阶段’,日本干脆说‘涉及项目机密’。
你知道吗,我和我的团队为了分析这个信号,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最后却因为少了一组关键数据,所有的推导都成了空中楼阁。”
林宇沉默了。
他能感受到艾米丽语气里的无奈,那和他三个月前的心情一模一样——明明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人为的壁垒,只能停在原地。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突然有了一种冲动。
“其实,我昨天也观测到了一个类似的信号。”
林宇说着,翻开笔记本,把自己画的1420MHz信号波形图推到艾米丽面前,“中国贵州的天眼望远镜,三个月前捕捉到的,频率1420MHz,峰值比你们的高0.3MHz,波形几乎完全重合。”
艾米丽的眼睛瞬间睁大了,她拿起笔记本,凑近了仔细看,手指轻轻在波形图上划过:“真的……和我们的信号太像了!
你有没有尝试过和其他机构对比数据?”
“试过。”
林宇苦笑着摇头,“联系了NASA和欧洲南方天文台,都被拒绝了。
他们要么说数据不能共享,要么说需要‘走流程’,可那个流程,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就是问题所在。”
艾米丽放下笔记本,语气变得激动起来,“我们都在研究同一个宇宙,却因为国家、机构的界限,把自己困在小小的圈子里。
就像一群人围着一个拼图,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块关键的碎片,却不肯拿出来分享,结果永远也拼不出完整的图案。”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进了林宇的心锁。
他猛地抬起头,看着艾米丽的眼睛,认真地说:“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联盟呢?
一个跨越国家和机构的国际科研联盟,把全球的射电望远镜、太空探测器都整合起来,数据共享,资源互通,不再为了抢发论文而封锁信息,不再为了争夺经费而重复建设。
那样的话,像这样的信号之谜,是不是就能更快地解开?”
艾米丽愣住了。
她看着林宇的眼睛,那里面闪烁着一种她很久没见过的光芒——不是学者面对未知时的好奇,而是一种更宏大、更坚定的信念,像一颗即将燎原的火种。
她想起自己刚加入NASA时的梦想——找到外星生命,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
可这些年,她越来越发现,单靠一个国家、一个机构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这个梦想。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早就该打破那些人为的界限了。
“你是说……一个真正的‘国际科研联盟’?”
艾米丽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还有一丝隐藏不住的兴奋。
林宇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语速也快了起来:“对。
联盟里的每个成员都贡献自己的科研资源——望远镜、探测器、实验室,然后共享所有的原始数据,组建跨国的科研团队,一起攻克那些单个机构无法解决的难题。
比如这个1420MHz的信号,只要我们能拿到NASA、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原始数据,联合分析,说不定很快就能确定它的性质,甚至找到信号源的位置。”
艾米丽没有说话,她低头看着林宇笔记本上的“科研联盟”西个字,又想起了自己团队熬夜分析信号时的场景——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联盟,他们就不用再因为缺少数据而束手无策,那些关于外星生命的猜想,也不用再停留在纸面上。
她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
“这个想法……很大胆。”
过了许久,艾米丽抬起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但不是不可能。”
她顿了顿,补充道,“至少,我很认同你的理念。
人类探索宇宙,不应该是‘各自为战’,而应该是‘携手同行’。”
林宇的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他提出“科研联盟”设想后,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正面认可,而且这个人还是NASA的天体生物学家——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
“首先,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者。”
艾米丽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支笔,在林宇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我们需要找到更多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科学家,一起推动这件事。
比如,你有没有注意到今天会场里的佐藤一郎教授?”
“日本的材料科学家?”
林宇想起了昨天在会场里看到的那个戴眼镜的日本学者,他好像一首在关注“星际探测器材料”的讨论。
“对。”
艾米丽点点头,“佐藤教授专注于研发用于星际探索的新型材料,他之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过,单靠日本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材料的耐高温和抗辐射瓶颈,他一首希望能有国际合作的机会。
还有俄罗斯的维克多工程师,他负责NASA的一个航天设备研发项目,因为缺少欧洲的精密零件,项目己经停滞了两个月,他肯定也对‘资源共享’有需求。”
林宇的眼睛亮了起来。
艾米丽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他此前模糊的思路。
他原本以为“科研联盟”只是一个遥远的设想,可现在看来,在这个看似各自为战的科研圈里,其实隐藏着很多渴望合作的人。
只要能把这些人凝聚起来,这个设想就有了落地的可能。
“那我们下一步,就是联系这些人?”
林宇问道。
“没错。”
艾米丽笑了,她的笑容像窗外的阳光一样明媚,“先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然后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再去游说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
虽然很难,但值得一试。”
她顿了顿,看着林宇的眼睛,认真地说,“林博士,我愿意加入你。
你的这个‘科研联盟’,也是我一首以来的梦想。”
林宇的心里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填满。
他看着艾米丽真诚的眼神,又低头看着笔记本上的“科研联盟”西个字,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焦虑的政治博弈、利益分配,似乎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他知道,在这个角落里,己经有了第一个和他共鸣的人。
茶歇区的人群渐渐散去,下午的论坛即将开始。
艾米丽收起平板电脑,站起身,对林宇伸出手:“那么,林博士,祝我们合作愉快。”
林宇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温暖,带着咖啡的香气。
“合作愉快,艾米丽博士。”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在彼此的眼神中传递。
窗外的阳光更加灿烂了,透过玻璃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场刚刚开始的征程,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希望。
林宇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科研联盟”设想,不再是一个人的梦想,而是一群人的共同追求。
而这场追求的第一步,就是找到更多像艾米丽这样的人,一起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