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道上的秘密信(江妤任逸)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银杏道上的秘密信(江妤任逸)
时间: 2025-09-13 05:02:31
第三章 校史馆里的1958届周三上午,任逸提前半小时在校史馆门口等江妤。
他穿了件白色的卫衣,手里拿着个黑色的文件夹,看见她来,笑着挥手:“馆长在里面等我们,他知道我们要找1958届的资料,特意把相关的档案都整理出来了。”
校史馆是栋白色的小楼,里面弥漫着旧纸张的味道。
馆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姓陈,见到任逸就笑:“小任,又来给你爷爷找资料啊?
江妤礼貌地打招呼,目光落在陈列柜里的旧物上——有1958届的校服、课本,还有一本泛黄的校刊,封面上写着“银杏”,和现在的校刊名字一样。
“1958届啊,”陈馆长领着他们往二楼走,“那届是咱们学校的‘黄金届’,出了很多人才,你爷爷任明远,当年可是物理系的学霸,拿过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的一等奖。”
他看向江妤,“你要找中文系的资料,刚好,1958届中文系有个叫林晚的女生,也很有名,文笔特别好,当年校刊的很多文章都是她写的。”
江妤心里一紧——奶奶的名字,终于被提起来了。
她看向任逸,任逸的表情很平静,像是第一次听到“林晚”这个名字:“林晚?
陈馆长,您有她的资料吗?
我们做APP,正需要这样的校友故事。”
陈馆长打开一个档案柜,拿出一个红色的档案盒:“这里面就是林晚的资料,有她的校刊投稿、获奖证书,还有几张照片。”
他把档案盒递给江妤,“你慢慢看,小任,你爷爷的档案在隔壁柜,你自己拿吧。”
江妤坐在桌边,打开档案盒,里面的第一张纸,是奶奶的校刊投稿,标题是《老图书馆的银杏》,落款是“林晚,1958年10月”。
她读着文字,眼眶有点红——奶奶写“老图书馆三楼的窗户,总是能接住第一缕阳光,我喜欢坐在窗边读诗,身边总有人拿着《物理学报》,轻轻翻页,像风吹过银杏叶”,这不就是笔记本里写的“明远”吗?
档案盒里还有一张照片,是奶奶和几个女生的合影,背景是银杏道。
江妤翻到照片背面,上面有奶奶的字迹:“和姐妹们一起,明远在远处拍照,他说我笑起来像银杏花。”
她握着照片,指尖有点抖,突然觉得,奶奶的青春,好像就在她眼前展开。
“找到有用的资料了吗?”
任逸坐在她身边,手里拿着他爷爷的档案,“我爷爷的档案里,有他当年的成绩单和获奖证书,还有一张他参加物理竞赛的照片。”
他把照片递给江妤,照片里的任明远,穿着中山装,手里拿着奖杯,笑得很灿烂——和奶奶照片里那个“剪去半边脸的男生”,一模一样。
江妤看着照片,又看了看任逸,忽然问:“你爷爷的档案里,有没有提到林晚?”
任逸翻了翻档案,摇了摇头:“没有,我爷爷的档案里,只有学习和竞赛的记录,没提过其他女生。”
他的语气很平静,可江妤注意到,他翻档案的手有点快,像是在刻意避开什么。
陈馆长走过来,看见江妤手里的照片,笑着说:“这张照片啊,我记得,当年林晚和任明远,可是学校里的‘金童玉女’,大家都以为他们会在一起,结果毕业时,任明远突然退学了,林晚也很久没在校刊上投稿了。”
“退学?”
江妤和任逸同时开口,江妤是惊讶,任逸是紧张——他握着档案的手,指节都白了。
“是啊,”陈馆长叹了口气,“1959年年初,任明远家里出了变故,他父亲病重,需要人照顾,他没办法,只能退学回老家。
听说他走之前,去老图书馆找过林晚,可林晚那天刚好回家了,没见到。”
他看向任逸,“小任,你爷爷没跟你说过这事?”
任逸摇了摇头,声音有点哑:“爷爷很少跟我提大学时的事,尤其是退学的事,他总说‘过去的都过去了’。”
他站起身,“陈馆长,江妤,我去下洗手间。”
江妤看着任逸的背影,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任逸肯定知道这事,他只是在瞒着她。
她拿起任逸放在桌上的档案,想翻翻看有没有其他线索,却发现档案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任明远的字迹:“阿晚,我走了,不能陪你看银杏道了,这枚‘逸’字书签,你留着,就当我还在你身边。”
江妤的心跳猛地加速——这枚书签,不就是奶奶留给她的那枚吗?
她赶紧把纸条夹回档案里,刚放好,任逸就回来了,脸色比刚才好了点:“我们继续找资料吧,不然天黑前可能整理不完。”
下午五点多,两人收拾东西准备走。
陈馆长把一本1958届的校刊合订本递给江妤:“这里面有林晚的所有投稿,你拿去用,记得还回来就行。”
他又递给任逸一个信封,“这是你爷爷当年留在校史馆的东西,上次整理档案时发现的,你拿回去吧。”
走出校史馆,天色己经有点暗了,银杏道上的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落在叶子上,像撒了层金粉。
任逸把信封揣在口袋里,没打开:“我请你吃饭吧,今天辛苦你了。”
两人去了学校附近的小饭馆,点了几个家常菜。
江妤想起陈馆长说的“金童玉女”,想起那张纸条,忍不住问:“任逸,你爷爷是不是给林晚送过一枚‘逸’字书签?”
任逸夹菜的手顿了一下,菜掉在了桌上。
他低下头,沉默了很久,才抬起头,眼神很认真:“是,爷爷临终前跟我说过,他当年给一个叫林晚的女生送过一枚书签,说‘那是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没跟她说再见’。”
他看着江妤,“江妤,你……认识林晚?”
江妤握着筷子的手有点抖,她没想到任逸会突然承认。
她深吸一口气,拿出奶奶的笔记本,放在他面前:“林晚,是我奶奶。”
任逸愣住了,他看着笔记本上的字迹,又看着江妤,眼神里有惊讶,有紧张,还有点说不清的情绪:“你奶奶……是林晚?”
他拿起笔记本,翻了几页,看到奶奶写的“明远说,等银杏叶全黄了,就带我去看银杏道”,眼眶突然红了,“爷爷……爷爷这辈子,都在找你奶奶,他说他对不起她,当年没跟她告别。”
江妤看着任逸的样子,心里忽然软了——原来他不是故意瞒着她,只是不知道怎么说。
她想起奶奶总说“都忘了”,可笔记本里的字迹,却藏着那么多没说出口的思念。
“我奶奶也没忘,”她轻声说,“她把你爷爷送的书签,一首带在身边,后来留给了我。”
吃完饭,任逸送江妤回宿舍。
走到宿舍楼下,他从口袋里拿出那个信封,递给她:“这是爷爷留在校史馆的东西,陈馆长刚给我的,里面好像是给你奶奶的信,你拿回去,给你奶奶看看吧。”
江妤接过信封,指尖碰到他的手,很凉。
“谢谢你,任逸,”她说,“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不知道奶奶的过去。”
“不用谢,”任逸笑了,眼角的梨涡又出来了,“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是林晚的孙女,上周在图书馆看到你手里的书签,我就知道了。
我接近你,一开始是想帮爷爷完成遗愿,把信交给你奶奶,可后来……”他顿了顿,没再说下去,只是说,“明天见,我们继续整理资料。”
江妤看着任逸的背影,手里握着信封,心里忽然有点甜——原来,他的靠近,不只是为了爷爷的遗愿,还有别的原因。
她拆开信封,里面是张泛黄的信纸,上面是任明远的字迹:“阿晚,我在老家挺好的,就是总想起老图书馆的银杏,想起你读诗的样子。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陪你看遍所有的银杏道。”
眼泪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字迹。
江妤抬头看着银杏道上的灯,忽然觉得,这个秋天,好像因为任逸的出现,变得格外温暖。
他穿了件白色的卫衣,手里拿着个黑色的文件夹,看见她来,笑着挥手:“馆长在里面等我们,他知道我们要找1958届的资料,特意把相关的档案都整理出来了。”
校史馆是栋白色的小楼,里面弥漫着旧纸张的味道。
馆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姓陈,见到任逸就笑:“小任,又来给你爷爷找资料啊?
江妤礼貌地打招呼,目光落在陈列柜里的旧物上——有1958届的校服、课本,还有一本泛黄的校刊,封面上写着“银杏”,和现在的校刊名字一样。
“1958届啊,”陈馆长领着他们往二楼走,“那届是咱们学校的‘黄金届’,出了很多人才,你爷爷任明远,当年可是物理系的学霸,拿过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的一等奖。”
他看向江妤,“你要找中文系的资料,刚好,1958届中文系有个叫林晚的女生,也很有名,文笔特别好,当年校刊的很多文章都是她写的。”
江妤心里一紧——奶奶的名字,终于被提起来了。
她看向任逸,任逸的表情很平静,像是第一次听到“林晚”这个名字:“林晚?
陈馆长,您有她的资料吗?
我们做APP,正需要这样的校友故事。”
陈馆长打开一个档案柜,拿出一个红色的档案盒:“这里面就是林晚的资料,有她的校刊投稿、获奖证书,还有几张照片。”
他把档案盒递给江妤,“你慢慢看,小任,你爷爷的档案在隔壁柜,你自己拿吧。”
江妤坐在桌边,打开档案盒,里面的第一张纸,是奶奶的校刊投稿,标题是《老图书馆的银杏》,落款是“林晚,1958年10月”。
她读着文字,眼眶有点红——奶奶写“老图书馆三楼的窗户,总是能接住第一缕阳光,我喜欢坐在窗边读诗,身边总有人拿着《物理学报》,轻轻翻页,像风吹过银杏叶”,这不就是笔记本里写的“明远”吗?
档案盒里还有一张照片,是奶奶和几个女生的合影,背景是银杏道。
江妤翻到照片背面,上面有奶奶的字迹:“和姐妹们一起,明远在远处拍照,他说我笑起来像银杏花。”
她握着照片,指尖有点抖,突然觉得,奶奶的青春,好像就在她眼前展开。
“找到有用的资料了吗?”
任逸坐在她身边,手里拿着他爷爷的档案,“我爷爷的档案里,有他当年的成绩单和获奖证书,还有一张他参加物理竞赛的照片。”
他把照片递给江妤,照片里的任明远,穿着中山装,手里拿着奖杯,笑得很灿烂——和奶奶照片里那个“剪去半边脸的男生”,一模一样。
江妤看着照片,又看了看任逸,忽然问:“你爷爷的档案里,有没有提到林晚?”
任逸翻了翻档案,摇了摇头:“没有,我爷爷的档案里,只有学习和竞赛的记录,没提过其他女生。”
他的语气很平静,可江妤注意到,他翻档案的手有点快,像是在刻意避开什么。
陈馆长走过来,看见江妤手里的照片,笑着说:“这张照片啊,我记得,当年林晚和任明远,可是学校里的‘金童玉女’,大家都以为他们会在一起,结果毕业时,任明远突然退学了,林晚也很久没在校刊上投稿了。”
“退学?”
江妤和任逸同时开口,江妤是惊讶,任逸是紧张——他握着档案的手,指节都白了。
“是啊,”陈馆长叹了口气,“1959年年初,任明远家里出了变故,他父亲病重,需要人照顾,他没办法,只能退学回老家。
听说他走之前,去老图书馆找过林晚,可林晚那天刚好回家了,没见到。”
他看向任逸,“小任,你爷爷没跟你说过这事?”
任逸摇了摇头,声音有点哑:“爷爷很少跟我提大学时的事,尤其是退学的事,他总说‘过去的都过去了’。”
他站起身,“陈馆长,江妤,我去下洗手间。”
江妤看着任逸的背影,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任逸肯定知道这事,他只是在瞒着她。
她拿起任逸放在桌上的档案,想翻翻看有没有其他线索,却发现档案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任明远的字迹:“阿晚,我走了,不能陪你看银杏道了,这枚‘逸’字书签,你留着,就当我还在你身边。”
江妤的心跳猛地加速——这枚书签,不就是奶奶留给她的那枚吗?
她赶紧把纸条夹回档案里,刚放好,任逸就回来了,脸色比刚才好了点:“我们继续找资料吧,不然天黑前可能整理不完。”
下午五点多,两人收拾东西准备走。
陈馆长把一本1958届的校刊合订本递给江妤:“这里面有林晚的所有投稿,你拿去用,记得还回来就行。”
他又递给任逸一个信封,“这是你爷爷当年留在校史馆的东西,上次整理档案时发现的,你拿回去吧。”
走出校史馆,天色己经有点暗了,银杏道上的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落在叶子上,像撒了层金粉。
任逸把信封揣在口袋里,没打开:“我请你吃饭吧,今天辛苦你了。”
两人去了学校附近的小饭馆,点了几个家常菜。
江妤想起陈馆长说的“金童玉女”,想起那张纸条,忍不住问:“任逸,你爷爷是不是给林晚送过一枚‘逸’字书签?”
任逸夹菜的手顿了一下,菜掉在了桌上。
他低下头,沉默了很久,才抬起头,眼神很认真:“是,爷爷临终前跟我说过,他当年给一个叫林晚的女生送过一枚书签,说‘那是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没跟她说再见’。”
他看着江妤,“江妤,你……认识林晚?”
江妤握着筷子的手有点抖,她没想到任逸会突然承认。
她深吸一口气,拿出奶奶的笔记本,放在他面前:“林晚,是我奶奶。”
任逸愣住了,他看着笔记本上的字迹,又看着江妤,眼神里有惊讶,有紧张,还有点说不清的情绪:“你奶奶……是林晚?”
他拿起笔记本,翻了几页,看到奶奶写的“明远说,等银杏叶全黄了,就带我去看银杏道”,眼眶突然红了,“爷爷……爷爷这辈子,都在找你奶奶,他说他对不起她,当年没跟她告别。”
江妤看着任逸的样子,心里忽然软了——原来他不是故意瞒着她,只是不知道怎么说。
她想起奶奶总说“都忘了”,可笔记本里的字迹,却藏着那么多没说出口的思念。
“我奶奶也没忘,”她轻声说,“她把你爷爷送的书签,一首带在身边,后来留给了我。”
吃完饭,任逸送江妤回宿舍。
走到宿舍楼下,他从口袋里拿出那个信封,递给她:“这是爷爷留在校史馆的东西,陈馆长刚给我的,里面好像是给你奶奶的信,你拿回去,给你奶奶看看吧。”
江妤接过信封,指尖碰到他的手,很凉。
“谢谢你,任逸,”她说,“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不知道奶奶的过去。”
“不用谢,”任逸笑了,眼角的梨涡又出来了,“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是林晚的孙女,上周在图书馆看到你手里的书签,我就知道了。
我接近你,一开始是想帮爷爷完成遗愿,把信交给你奶奶,可后来……”他顿了顿,没再说下去,只是说,“明天见,我们继续整理资料。”
江妤看着任逸的背影,手里握着信封,心里忽然有点甜——原来,他的靠近,不只是为了爷爷的遗愿,还有别的原因。
她拆开信封,里面是张泛黄的信纸,上面是任明远的字迹:“阿晚,我在老家挺好的,就是总想起老图书馆的银杏,想起你读诗的样子。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陪你看遍所有的银杏道。”
眼泪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字迹。
江妤抬头看着银杏道上的灯,忽然觉得,这个秋天,好像因为任逸的出现,变得格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