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起时,我等你(林婉郑毅)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炊烟起时,我等你(林婉郑毅)
时间: 2025-09-13 05:06:24
郑家请媒人上门的那天,日头正好。
媒婆姓王,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嘴,穿一身簇新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挎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未语先笑,声音洪亮得能震下屋檐灰。
林婉一早被母亲按在屋里,不许出去。
她听着堂屋里传来的说笑声,心口像揣了只兔子,蹦得厉害。
堂屋里,林父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雾缭绕里看不清表情。
林母则紧张地搓着手,应对着王媒婆连珠炮似的夸赞。
“哎哟喂,老嫂子,不是我说,你们家婉婉可是这方圆百里拔尖的好姑娘!
模样周正,手脚勤快,性子又温婉!
那郑技术员,更是没得挑!
城里来的文化人,端的是铁饭碗,心眼实在,干活一把好手!
上次发大水,要不是他……”王媒婆拍着大腿,把郑毅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又将郑家的情况、聘礼一一说来,条理清楚,诚意十足。
林父终于磕了磕烟袋锅,慢悠悠开口:“郑后生……是个踏实的好孩子。”
就这一句,堂屋里的气氛瞬间松快下来。
林婉贴在门缝边听着,听到这句,长长舒了口气,手心竟全是汗。
她悄悄首起身,从窗户缝望出去,看见王媒婆眉开眼笑地掀开篮子上的红布,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八样点心,还有两块鲜亮的红绸料子。
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按老规矩,过了礼,择了吉日,就在秋收后,粮食满仓的时候。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快传遍了两个村子。
郑毅再出现在桂花村时,脊背挺得更首了,见人打招呼,那笑是从心底里漾出来的。
村里人打趣得更凶:“郑技术员,啥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
“小郑,以后就是咱们桂花村的女婿啦!”
“婉婉可是我们村最好的姑娘,便宜你小子了!”
郑毅只是笑,一口白牙晒得晃眼,大声应着:“一定!
一定请大伙儿!”
他去林家更勤了,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
有时是帮着修理农具,有时是和林父讨论堆肥的技巧,有时啥也不干,就坐在灶膛前帮林母烧火。
林母看他哪哪都顺眼,嘘寒问暖。
林父话不多,却会把最好的烟丝推给他。
林婉反倒有些害羞起来,见了他,不像以前那样能自然地说笑,常常没说两句话脸就红了,找借口躲开。
郑毅也不迫她,就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眼里漾着温柔的光。
有一次,他带来一小包用油纸裹着的东西,神秘兮兮地塞给她。
“镇上买的,据说城里姑娘都爱吃这个。”
林婉打开,是几块做成小花形状的饼干,散发着甜腻的奶油香。
她拈起一块,小口小口吃了,嘴角沾了点碎屑。
“甜不甜?”
他小声问,凑得近了些。
她点点头,心跳如鼓,飞快地抬眼瞥他一下,又垂下:“嗯……太甜了,费钱。”
“给你吃,不费。”
他看着她嘴角那点碎屑,喉结动了动,终是没好意思伸手去擦。
空气里弥漫着比饼干更甜的微妙气息。
---秋收的日子到了。
稻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太阳依旧烈,但风中己带了凉意。
全村的人都扑在了田里,抢收稻谷。
嚓嚓的割稻声、打谷机的轰鸣声、人们的吆喝声、欢笑声,混杂着稻谷的清香,奏响了一年里最繁忙也最喜悦的乐章。
郑毅自然来了。
他脱了衬衫,穿着汗褂,脖子上搭着条毛巾,挥着镰刀,干得比土生土长的庄稼把式还利落。
汗水从他结实的臂膀上滚落,在阳光下闪着光。
林婉和其他妇女负责将割下的稻子捆扎好,运到打谷场。
她戴着草帽,脸颊晒得通红,额发被汗水濡湿,贴在皮肤上,却一首笑着。
他们的目光时常在金色的稻浪中相遇,无需言语,默契自在其中。
他割到地头,总会自然而然地接过她手里沉重的稻捆。
她会在歇晌时,默默把晾凉的白开水最先递到他手里,碗底沉着几片解暑的薄荷叶。
打谷场边,炊烟依旧准时升起。
林母和几个妇人忙着做大锅饭,犒劳辛苦的劳力。
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新稻的芬芳,弥漫在空气里,是实实在在的、丰收的味道。
郑毅端着粗瓷大碗,蹲在田埂上,扒拉着碗里的饭菜。
林婉坐在他不远处,小口吃着。
他看着她,忽然低声说:“等交完了公粮,剩下的,够咱们吃到来年新米下来了。”
咱们。
他说的是“咱们”。
林婉吃饭的动作顿了一下,轻轻“嗯”了一声,耳根悄悄红了。
碗里的饭菜,似乎比刚才更香了。
---粮食入了仓,场院收拾干净,田野变得空旷而宁静。
天色湛蓝,云朵像新弹好的棉花,松松软软地堆在天边。
吉日就选在这样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八抬大轿,但郑毅还是想办法借来了一辆系着红绸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开到了林家院门口,引来全村孩子兴奋的围观。
林婉穿着一身崭新的红衣裳,是母亲熬了好几个夜用王媒婆送来的红绸料子赶出来的,衬得她脸颊愈发娇艳。
她低着头,由着女伴们笑着闹着,将她扶上拖拉机。
郑毅一身半新的中山装,胸口别着朵大红花,精神得不得了。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坐稳,手心里全是汗。
拖拉机沿着村路开向柳溪村。
路两边是刚刚收割完的稻田,稻草捆扎成堆,像一个个金色的蘑菇。
风吹过来,带着泥土和稻草的干燥香气。
她微微侧过头,能看到他挺首的背影和通红的耳朵。
路,还是那条路。
田,还是那片田。
炊烟在不远处的村庄上空升起,一如既往。
可一切,又都不同了。
到了柳溪村郑家,简单的仪式过后,便是热闹的宴席。
乡亲们挤满了院子,吵吵嚷嚷,祝福声、玩笑声、劝酒声不绝于耳。
林婉坐在新房裏,還能聽見外面的喧鬧。
她看着窗戶上貼著的大紅喜字,手指輕輕撫過身下嶄新的、印著鴛鴦戲水圖案的床單,還有些恍惚。
門“吱呀”一聲被推開。
鄭毅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麵走進來,臉紅得厲害,不知是酒氣熏的,還是別的。
“餓了吧?
我娘讓給你下的麵,快趁熱吃。”
他把碗放在桌上,聲音有些啞。
屋裏點著一對龍鳳紅燭,燭光搖曳,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在牆上。
林婉站起身,走到桌邊。
麵湯清亮,臥著一個圓潤的荷包蛋,幾顆翠綠的蔥花點綴其間。
兩人隔著一碗麵的熱氣對望著,一時都忘了說話。
外面的喧鬧似乎遠去了。
最終,還是鄭毅先開了口,聲音比平時更低沉溫柔:“吃吧。”
他頓了頓,看著跳動的燭火,又輕聲補了一句,像是在許下一個新的、關於每一天的諾言:“以後……每天炊煙起來的時候,咱們都一起吃飯。”
林婉抬起眼,燭光映在她水亮的眸子裏,像落進了星星。
她看著他,臉上慢慢綻放出那個他無比熟悉、比夕陽還暖的笑容。
她輕輕地、堅定地點了點頭。
“好。”
媒婆姓王,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嘴,穿一身簇新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挎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未语先笑,声音洪亮得能震下屋檐灰。
林婉一早被母亲按在屋里,不许出去。
她听着堂屋里传来的说笑声,心口像揣了只兔子,蹦得厉害。
堂屋里,林父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雾缭绕里看不清表情。
林母则紧张地搓着手,应对着王媒婆连珠炮似的夸赞。
“哎哟喂,老嫂子,不是我说,你们家婉婉可是这方圆百里拔尖的好姑娘!
模样周正,手脚勤快,性子又温婉!
那郑技术员,更是没得挑!
城里来的文化人,端的是铁饭碗,心眼实在,干活一把好手!
上次发大水,要不是他……”王媒婆拍着大腿,把郑毅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又将郑家的情况、聘礼一一说来,条理清楚,诚意十足。
林父终于磕了磕烟袋锅,慢悠悠开口:“郑后生……是个踏实的好孩子。”
就这一句,堂屋里的气氛瞬间松快下来。
林婉贴在门缝边听着,听到这句,长长舒了口气,手心竟全是汗。
她悄悄首起身,从窗户缝望出去,看见王媒婆眉开眼笑地掀开篮子上的红布,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八样点心,还有两块鲜亮的红绸料子。
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按老规矩,过了礼,择了吉日,就在秋收后,粮食满仓的时候。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快传遍了两个村子。
郑毅再出现在桂花村时,脊背挺得更首了,见人打招呼,那笑是从心底里漾出来的。
村里人打趣得更凶:“郑技术员,啥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
“小郑,以后就是咱们桂花村的女婿啦!”
“婉婉可是我们村最好的姑娘,便宜你小子了!”
郑毅只是笑,一口白牙晒得晃眼,大声应着:“一定!
一定请大伙儿!”
他去林家更勤了,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
有时是帮着修理农具,有时是和林父讨论堆肥的技巧,有时啥也不干,就坐在灶膛前帮林母烧火。
林母看他哪哪都顺眼,嘘寒问暖。
林父话不多,却会把最好的烟丝推给他。
林婉反倒有些害羞起来,见了他,不像以前那样能自然地说笑,常常没说两句话脸就红了,找借口躲开。
郑毅也不迫她,就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眼里漾着温柔的光。
有一次,他带来一小包用油纸裹着的东西,神秘兮兮地塞给她。
“镇上买的,据说城里姑娘都爱吃这个。”
林婉打开,是几块做成小花形状的饼干,散发着甜腻的奶油香。
她拈起一块,小口小口吃了,嘴角沾了点碎屑。
“甜不甜?”
他小声问,凑得近了些。
她点点头,心跳如鼓,飞快地抬眼瞥他一下,又垂下:“嗯……太甜了,费钱。”
“给你吃,不费。”
他看着她嘴角那点碎屑,喉结动了动,终是没好意思伸手去擦。
空气里弥漫着比饼干更甜的微妙气息。
---秋收的日子到了。
稻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太阳依旧烈,但风中己带了凉意。
全村的人都扑在了田里,抢收稻谷。
嚓嚓的割稻声、打谷机的轰鸣声、人们的吆喝声、欢笑声,混杂着稻谷的清香,奏响了一年里最繁忙也最喜悦的乐章。
郑毅自然来了。
他脱了衬衫,穿着汗褂,脖子上搭着条毛巾,挥着镰刀,干得比土生土长的庄稼把式还利落。
汗水从他结实的臂膀上滚落,在阳光下闪着光。
林婉和其他妇女负责将割下的稻子捆扎好,运到打谷场。
她戴着草帽,脸颊晒得通红,额发被汗水濡湿,贴在皮肤上,却一首笑着。
他们的目光时常在金色的稻浪中相遇,无需言语,默契自在其中。
他割到地头,总会自然而然地接过她手里沉重的稻捆。
她会在歇晌时,默默把晾凉的白开水最先递到他手里,碗底沉着几片解暑的薄荷叶。
打谷场边,炊烟依旧准时升起。
林母和几个妇人忙着做大锅饭,犒劳辛苦的劳力。
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新稻的芬芳,弥漫在空气里,是实实在在的、丰收的味道。
郑毅端着粗瓷大碗,蹲在田埂上,扒拉着碗里的饭菜。
林婉坐在他不远处,小口吃着。
他看着她,忽然低声说:“等交完了公粮,剩下的,够咱们吃到来年新米下来了。”
咱们。
他说的是“咱们”。
林婉吃饭的动作顿了一下,轻轻“嗯”了一声,耳根悄悄红了。
碗里的饭菜,似乎比刚才更香了。
---粮食入了仓,场院收拾干净,田野变得空旷而宁静。
天色湛蓝,云朵像新弹好的棉花,松松软软地堆在天边。
吉日就选在这样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八抬大轿,但郑毅还是想办法借来了一辆系着红绸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开到了林家院门口,引来全村孩子兴奋的围观。
林婉穿着一身崭新的红衣裳,是母亲熬了好几个夜用王媒婆送来的红绸料子赶出来的,衬得她脸颊愈发娇艳。
她低着头,由着女伴们笑着闹着,将她扶上拖拉机。
郑毅一身半新的中山装,胸口别着朵大红花,精神得不得了。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坐稳,手心里全是汗。
拖拉机沿着村路开向柳溪村。
路两边是刚刚收割完的稻田,稻草捆扎成堆,像一个个金色的蘑菇。
风吹过来,带着泥土和稻草的干燥香气。
她微微侧过头,能看到他挺首的背影和通红的耳朵。
路,还是那条路。
田,还是那片田。
炊烟在不远处的村庄上空升起,一如既往。
可一切,又都不同了。
到了柳溪村郑家,简单的仪式过后,便是热闹的宴席。
乡亲们挤满了院子,吵吵嚷嚷,祝福声、玩笑声、劝酒声不绝于耳。
林婉坐在新房裏,還能聽見外面的喧鬧。
她看着窗戶上貼著的大紅喜字,手指輕輕撫過身下嶄新的、印著鴛鴦戲水圖案的床單,還有些恍惚。
門“吱呀”一聲被推開。
鄭毅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麵走進來,臉紅得厲害,不知是酒氣熏的,還是別的。
“餓了吧?
我娘讓給你下的麵,快趁熱吃。”
他把碗放在桌上,聲音有些啞。
屋裏點著一對龍鳳紅燭,燭光搖曳,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在牆上。
林婉站起身,走到桌邊。
麵湯清亮,臥著一個圓潤的荷包蛋,幾顆翠綠的蔥花點綴其間。
兩人隔著一碗麵的熱氣對望著,一時都忘了說話。
外面的喧鬧似乎遠去了。
最終,還是鄭毅先開了口,聲音比平時更低沉溫柔:“吃吧。”
他頓了頓,看著跳動的燭火,又輕聲補了一句,像是在許下一個新的、關於每一天的諾言:“以後……每天炊煙起來的時候,咱們都一起吃飯。”
林婉抬起眼,燭光映在她水亮的眸子裏,像落進了星星。
她看著他,臉上慢慢綻放出那個他無比熟悉、比夕陽還暖的笑容。
她輕輕地、堅定地點了點頭。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