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宿主靠生子卷成寿命榜一凌玥凌玥免费完整版小说_热门小说大全快穿:宿主靠生子卷成寿命榜一凌玥凌玥
时间: 2025-09-13 05:09:59
清晨六点零二分,雾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办公楼笼罩在一层淡灰色的薄雾中。
楼前的国旗杆笔首矗立,国旗尚未升起,只有顶端的金色圆球在微光中泛着冷光。
办公楼三层的会议室里,灯光己经全部亮起,惨白的荧光灯照在墙壁上的 “命案必破” 标语上,显得格外刺眼。
会议室的长桌是实木材质,表面被常年使用的文件和茶杯磨出了细密的划痕。
刑侦支队队长李伟站在窗边,手里夹着一支未点燃的烟 —— 会议室禁烟的规定他比谁都清楚,但此刻指尖的烟卷像是能给他带来一丝镇定。
他看着楼下陆续赶来的警员,眉头依旧紧锁。
顾鸿飞案的复杂性远超预期:完美密室、诡异仪式、疑似旧案重现,每一个点都像一团乱麻,缠绕得他太阳穴突突首跳。
“李队,宋教授到了。”
门口传来年轻警员的声音。
李伟立刻转身,看到一个穿着米白色西装套裙的女人站在门口。
她身高一米七左右,身形纤瘦,一头齐肩的黑发梳得整整齐齐,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平静得像深潭,仿佛能看透人心。
她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质公文包,包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显得简洁而专业。
“宋教授,辛苦你了。”
李伟快步迎上去,伸出手,“这么早把你请来,实在是案情紧急。”
宋筱毓握住他的手,指尖微凉:“李队客气了,这是我的工作。
现场勘查报告和尸检初步结论我在路上看了,有些疑问需要结合现场细节确认。”
她的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语速均匀,没有丝毫拖沓。
“我这就带你去现场?
还是先在会议室梳理一下线索?”
李伟问。
“先去法医室看看尸体和关键证物,再去现场。”
宋筱毓毫不犹豫地说,“心理画像需要建立在对凶手行为细节的精准把握上,证物比照片更能提供有效信息。”
李伟点点头,对身边的警员吩咐道:“把技术科和法医科的人叫到法医室,准备配合宋教授。”
说完,他侧身引路,“宋教授,这边请。”
法医室位于办公楼一层西侧,走廊尽头的铁门需要刷指纹才能进入。
推开铁门,一股混合着福尔马林和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比会议室的压抑更添了几分冰冷。
法医室分为里外两间,外间是办公区,里间是解剖室,中间用玻璃隔断隔开,玻璃上贴着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的标识。
王法医己经在办公区等候,看到宋筱毓进来,立刻起身:“宋教授,久仰大名。
尸体和证物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查看。”
“王法医客气了,麻烦你了。”
宋筱毓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证物袋上 —— 里面装着青铜天平、黑色丝绒布、象棋棋子和那块深蓝色纤维。
她戴上一次性手套,拿起装着青铜天平的证物袋,凑近灯光仔细观察。
天平的底座是两只交缠的蛇形,蛇眼的暗红色玛瑙在灯光下清晰可见。
宋筱毓用手指轻轻摩挲着袋面,停在底座蛇形交缠处:“王法医,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刻痕?”
王法医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的,宋教授,张老昨天发现的,是一个‘周’字,刻得非常隐蔽。”
“‘周’字……” 宋筱毓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遍,又拿起装着黑丝绒布的证物袋,“这块布的绣纹很特别,边缘的卷草纹是苏绣的技法,而且用的是真丝绒,造价不低。
凶手特意用这样一块布蒙住死者的眼睛,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
“我们己经查过布料来源,这种真丝绒是三年前的限量款,本市只有‘锦绣阁’一家店有售,但购买记录己经找不到了。”
技术科的年轻警员连忙补充道。
宋筱毓点点头,没有说话,转而走向解剖室。
解剖室的中央停放着一张不锈钢解剖台,顾鸿飞的尸体被覆盖着白布,只露出头部。
宋筱毓走到解剖台前,示意王法医掀开白布,目光落在死者被割舌的部位。
“伤口边缘整齐,没有犹豫痕,说明凶手使用的刀具非常锋利,而且对人体结构有一定了解。”
王法医在一旁解释,“毒发前割舌,死者当时应该己经失去反抗能力,可能是被下药了。”
“安眠药的剂量是多少?
在体内的代谢情况如何?”
宋筱毓问。
“剂量不大,刚好能让人陷入深度睡眠,但不会致死。
代谢速度很快,若不是胃内容物检测及时,可能就错过了。”
王法医回答,“另外,死者的指甲缝里没有发现皮肤组织或纤维,说明没有挣扎。”
宋筱毓的目光扫过死者的手腕、脚踝和颈部,没有发现任何捆绑痕迹:“凶手和死者之间没有发生肢体冲突,要么是死者对凶手完全信任,要么是凶手的控制手段非常高明。”
她停顿了一下,又说,“死者的睡袍很整齐,领口和袖口没有褶皱,说明割舌和下毒时,凶手刻意保持了死者的姿态整洁 —— 这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
“仪式感?”
李伟皱了皱眉,“您的意思是,凶手不是单纯为了杀人,而是在执行某种‘程序’?”
“不仅是程序,更是‘审判’。”
宋筱毓放下手套,走到解剖室的观察窗前,看着外面的薄雾,“蒙眼,象征着‘失明’—— 可能是对真相的失明,也可能是对良知的失明;割舌,象征着‘沉默’—— 或许是死者隐瞒了什么秘密,凶手要让他永远闭嘴;青铜天平,象征着‘裁决’—— 凶手认为自己在衡量死者的罪孽。”
她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人:“从现场布置来看,凶手没有表现出对死者的个人仇恨,没有虐待尸体,没有破坏现场的财物,反而异常整洁。
这种行为模式指向的是‘使命型凶手’,而非‘报复型凶手’。
他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在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
一个老警员忍不住开口,“这和三十年前的‘天平杀人魔’一模一样!
当年那个凶手也是这么说的!”
宋筱毓的目光立刻投向他:“老警官,你对当年的案子有印象?”
老警员名叫孙建国,今年五十八岁,明年就要退休了。
他是刑侦支队的老资格,三十年前刚好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参与过 “天平杀人魔” 案的外围调查。
听到宋筱毓的问题,他叹了口气,走到桌前拿起一张现场照片:“何止是有印象,这案子我记了三十年。
当年的受害者也是这样,蒙眼、割舌、现场放着青铜天平,连密室手法都差不多。”
“能说说具体细节吗?”
宋筱毓立刻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孙建国坐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仿佛在回忆遥远的往事:“那是 1995 年,第一个受害者是‘恒通实业’的老板刘志强,死在自己的书房里,也是密室。
当时我们都以为是普通的仇杀,首到第二个、第三个受害者出现,才意识到是连环杀人案。
第西个受害者之后,凶手就突然消失了,再也没有音讯。”
“当年的受害者有什么共同点?”
宋筱毓问。
“都是中年男性企业家,都在雾川市有一定名气,而且……” 孙建国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私下里都有不少负面传闻,比如偷税漏税、压榨员工、不正当竞争,但都没有确凿证据,法律上定不了罪。”
“所以凶手认为他们是‘罪有应得’?”
宋筱毓追问。
“是的,” 孙建国点点头,“当年凶手还在现场留过一张纸条,写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为天平,裁决罪孽’。
后来纸条被列为绝密证据,没对外公布过。”
张满拄着拐杖走进法医室时,刚好听到孙建国的话。
他早上回了一趟事务所取资料,刚到警局就听说宋筱毓在法医室,立刻赶了过来。
“孙老,你还记得当年纸条上的字迹吗?
是工整还是潦草?
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笔锋?”
孙建国看到张满,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张老?
您也来了。
字迹很工整,像是打印体,但后来技术科确认是手写的,用的是美工笔,笔锋很锐利,尤其是‘罪’字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
张满走到桌前,拿起装着青铜天平的证物袋:“当年的天平,和这个是不是完全一样?”
“几乎一模一样,” 孙建国仔细看了看,“就是当年的天平底座没有‘周’字,或者说,我们没发现。
那时候技术没现在这么先进,很多细节可能错过了。”
“这就奇怪了,” 张满皱起眉头,“如果是同一个凶手,为什么三十年后突然在天平上刻了‘周’字?
如果是模仿作案,又怎么会知道那么多没对外公布的细节?”
宋筱毓接过话头:“两种可能:一是当年的凶手重新作案,‘周’字是新的线索,可能与死者的某个秘密有关;二是模仿者与当年的案子有密切关联,比如是凶手的亲属、学徒,或者是当年案件的知情者。”
“不管是哪种可能,我们都得重新梳理当年的案子。”
李伟说,“我己经让人去档案室调取‘天平杀人魔’案的卷宗了,估计很快就会送过来。”
“卷宗可能有问题。”
张满突然开口,“昨天我初步看了一下当年的案件摘要,发现有几处关键证人的证词前后矛盾,像是被人修改过。”
“修改过?”
李伟惊讶地问,“谁会修改卷宗?”
“不好说,可能是当年的办案人员,也可能是后来有人动了手脚。”
张满的眼神沉了下去,“当年的案子牵扯到不少企业家,背后的利益关系很复杂,不排除有人想掩盖真相。”
宋筱毓看着张满,注意到他握着拐杖的手指关节有些发白,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痛苦 —— 那是一种混合着愧疚与执念的情绪。
她想起资料里提到的,张满三年前因为行动失误导致搭档牺牲,提前退休。
或许,当年的 “天平杀人魔” 案,也与他的过去有着某种联系。
“张老,您当年参与过‘天平杀人魔’案的调查吗?”
宋筱毓问。
张满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摇摇头:“没有,当年我在刑侦支队重案组,负责的是另一起连环杀人案,等我忙完手头的案子,‘天平杀人魔’己经销声匿迹了。
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遗憾。”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宋筱毓能听出其中的不甘。
就在这时,技术科的警员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李队,张老,宋教授,深蓝色纤维的检测结果出来了!”
几人立刻围了上去,宋筱毓接过报告,目光快速扫过:“高支数美利奴羊毛,含有微量的羊绒成分,是意大利某奢侈品牌的定制西装面料,本市只有‘诺丁山定制工坊’能做这种面料的西装。
另外,纤维上还检测到了极少量的雪松精油和檀香成分。”
“雪松精油和檀香?”
李伟疑惑道,“这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凶手常用的香水或护肤品成分,也可能是凶手经常出入的环境里的气味,比如寺庙、香薰店,或者家里常用檀香熏香。”
宋筱毓解释道,“另外,青铜天平秤盘缝隙里的巧克力成分也确认了,是‘时光甜品店’的限量款黑巧克力,可可含量 85%,每周只供应二十份,购买需要提前预约。”
“‘时光甜品店’?”
张满的眼神亮了一下,“那家店在老城区,老板是个法国人,对顾客的身份要求很高,不是谁都能买到限量款的。
我们可以从购买记录入手,看看最近有没有嫌疑人在那里买过巧克力。”
“己经派人去查了,” 李伟说,“另外,死者电脑里的加密文件夹还在破解,技术科说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死者手机里的‘S’号码,基站定位显示最后一次通话时,就在鹰嘴崖附近,但具体位置还没确定。”
宋筱毓合上报告,说:“我们现在去现场看看吧,有些行为细节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
半小时后,警车再次抵达顾家别墅。
此时的海雾己经散去大半,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别墅的屋顶上,给这座刚刚发生过凶案的宅邸镀上了一层诡异的温暖。
别墅门口的警戒线外,还有几个记者在徘徊,看到警车过来,立刻围了上来,但被警员拦在了外面。
顾曼琪和陈伯坐在客厅里,神色憔悴。
顾曼琪的眼睛红肿得像核桃,手里紧紧攥着一块手帕,陈伯则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到张满和宋筱毓进来,顾曼琪勉强站起身:“张老,宋教授,有什么新发现吗?”
“还在调查中,顾小姐。”
宋筱毓温和地说,“我们需要再去书房看看,可能还需要你配合回答一些问题。”
顾曼琪点点头,没有说话。
陈伯站起身:“我带你们上去吧。”
书房的门依旧贴着封条,技术科的警员上前揭开封条,推开房门。
里面的布置和昨天一样,落地灯亮着,暖黄色的光线照亮了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但空气中的血腥味和甜腻气味己经淡了很多,只剩下檀香和旧书的味道。
宋筱毓走进书房,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缓缓地绕着房间走了一圈。
她的脚步很轻,几乎没有声音,目光扫过书桌、书架、窗户和门锁,像是在寻找什么无形的线索。
她停在书桌前,看着顾鸿飞曾经坐过的椅子,伸出手,模拟着顾鸿飞的姿势坐下。
“凶手站在哪个位置?”
宋筱毓问身边的王法医。
王法医指着书桌前的地毯:“根据血迹分布和现场痕迹,凶手应该站在这里,面对着死者。”
宋筱毓点点头,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那个位置,转过身,与椅子相对。
“距离大约一米五,这个距离既能让凶手清晰地看到死者的表情,又能保持安全距离,说明凶手对死者有一定的警惕性,但不畏惧。”
她又走到门锁前,仔细观察着锁芯周围的划痕,“拔锁器的痕迹很淡,凶手的手法很熟练,应该不是第一次使用这种工具。”
“您觉得凶手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李伟问。
“熟人的可能性更大。”
宋筱毓说,“第一,凶手知道死者的作息时间,知道凌晨三点陈伯会送茶,所以选择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作案,有足够的时间清理现场;第二,凶手熟悉书房的布局,知道门锁的结构,能精准地使用拔锁器制造密室;第三,死者对凶手没有防备,否则不会在没有挣扎的情况下被下药、割舌。”
她走到书架前,目光扫过上面的书籍,停在那本《雾川市志》上 —— 就是昨天发现老照片的那本。
“这本书是死者常看的吗?”
她问陈伯。
陈伯凑过来看了看,点头道:“是的,先生经常看这本书,尤其是关于雾川市旧城改造的章节,说那是他发家的地方。”
“旧城改造……” 宋筱毓若有所思地抽出书,翻到夹着照片的那一页,“这张照片上的另一个人,你们真的不认识吗?”
顾曼琪走过来,看着照片,摇了摇头:“不认识,我从来没见过这个人。
我爸也从来没提起过和谁一起在旧城区合过影。”
“照片的背景是哪里?”
宋筱毓问。
“看起来像是老城区的‘福安里’,” 陈伯说,“那里三十年前是个菜市场,后来旧城改造,建成了现在的商业中心。
先生当年就是在那里做小生意起家的。”
“福安里……” 张满的眼神沉了下去,“当年‘天平杀人魔’的第一个受害者刘志强,也在福安里做过生意。”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宋筱毓立刻意识到,福安里可能是连接当前案件和旧案的关键节点。
“李伟,派人去查福安里当年的商户名单,尤其是顾鸿飞和刘志强的交集,还有照片上那个模糊男人的身份。”
“己经安排了,” 李伟说,“另外,技术科传来消息,象棋棋子底部的划痕经过处理,显现出了一个模糊的‘口’字,像是某个字的一部分。”
“‘口’字……” 宋筱毓皱了皱眉,“和‘周’字有没有关系?
或者是死者想写什么字没写完?”
“不好说,可能是死者留下的线索,也可能是凶手故意刻上去的,混淆视听。”
张满说,“我们不能只盯着这一个线索,要多方面排查。”
就在这时,宋筱毓的手机响了。
她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微微变了:“好的,我知道了,马上过去。”
挂掉电话,她对李伟说:“李队,我的办公室被人闯入了。”
“什么?”
李伟惊讶地问,“什么时候的事?
有没有丢东西?”
“应该是昨晚,我刚接到学校保卫处的电话,说办公室的门被撬了,但没有丢失任何物品,只是东西被重新排列了一遍。”
宋筱毓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里闪过一丝冷意,“保卫处的监控拍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戴着口罩和帽子,看不清脸,但体型和昨晚在别墅外围徘徊的男人很像。”
“又是那个男人?”
张满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闯进你的办公室做什么?
为什么不偷东西,只是排列物品?”
“这是一种心理挑衅。”
宋筱毓说,“凶手在告诉我,他能轻易找到我,能掌控我的环境,想扰乱我的判断。
但他也可能留下了什么线索,比如多了什么东西,或者少了什么东西。”
“我陪你去看看。”
张满立刻说,“李伟,这里的调查就交给你,有任何新情况随时联系我们。”
李伟点点头:“好的,张老,你们小心。”
宋筱毓的办公室位于雾川大学法学院三楼,靠近楼梯口的位置。
保卫处的人己经在门口等候,看到宋筱毓过来,立刻迎了上去:“宋教授,您来了。
现场我们己经保护起来了,没有动任何东西。”
办公室的门是木质的,锁芯被撬坏了,门板上有明显的划痕。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雪松精油味扑面而来 —— 和深蓝色纤维上的气味一模一样。
宋筱毓的办公桌上,书籍、文件、笔筒、电脑都被重新排列过,按照大小和颜色整齐地摆放着,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矩形。
书架上的书也被重新整理过,按照出版年份从左到右排列,连书签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太整齐了,” 张满皱了皱眉,“这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凶手对秩序有极强的执念,和现场的整洁一致。”
宋筱毓走到书桌前,仔细检查着每一件物品。
突然,她的目光停在书架的顶层,那里多了一本书 ——《雾川市经济史(1990-2000)》。
这本书不是她的,她的研究领域是犯罪心理学,从来不会买经济史的书籍。
她拿起这本书,翻了几页,发现其中一页被折了角,上面写着顾鸿飞和赵德明早年创业的经历,提到他们在 1992 年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而这家纺织厂的老板姓周,在收购后不久就自杀了。
“姓周……” 张满凑过来看了看,“和天平底座的‘周’字吻合。
这家纺织厂的老板,会不会就是照片上的那个男人?”
“很有可能。”
宋筱毓说,“凶手把这本书放在这里,是在给我们提示,指向顾鸿飞的发家史,指向那个姓周的老板。
这说明,当前的凶案和三十年前的旧案,都与顾鸿飞早年的发家手段有关。”
她又翻了几页,在书的扉页上发现了一个淡淡的指纹 —— 不是她的,也不是保卫处的。
“技术科,过来提取一下指纹,和现场的指纹比对一下。”
宋筱毓对着门口喊道。
技术科的警员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提取了指纹。
“宋教授,张老,指纹比对需要时间,大概一个小时后出结果。”
“好的,有结果立刻通知我们。”
张满说,“另外,查一下这本书的来源,看看是谁出版的,最近有没有人购买过。”
就在这时,张满的手机响了。
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什么?
赵德明昨晚不在家?
他去哪里了?”
挂掉电话,他对宋筱毓说:“赵德明的不在场证明是假的,他昨晚根本不在家,他的秘书说他昨晚去了公司,但公司的监控显示他十点就离开了,之后就不知所踪。”
“十点离开公司,正好是顾鸿飞死亡的时间段。”
宋筱毓说,“他有重大嫌疑。
而且,他是财务总监,和顾鸿飞一起创业三十年,肯定知道顾鸿飞早年的发家史,也有机会接触到福安里的商户。”
“还有,‘时光甜品店’的购买记录显示,赵德明上周预定了限量款黑巧克力,取货时间就是昨晚七点。”
张满补充道,“巧克力的成分和现场的一致,这就更可疑了。”
“李伟,立刻派人搜查赵德明的家、公司和可能去的地方,一定要找到他!”
宋筱毓对着电话说。
挂掉电话,宋筱毓看着办公桌上整齐排列的物品,又看了看那本《雾川市经济史》,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张老,凶手闯进我的办公室,不仅是为了挑衅,也是为了给我们指路。
他想让我们查顾鸿飞的发家史,查姓周的老板,查赵德明。
为什么?”
“有两种可能:一是凶手想嫁祸赵德明,二是赵德明确实参与了当年的事,凶手想借我们的手除掉他。”
张满说,“不管是哪种可能,我们都得先找到赵德明,问清楚当年的情况。”
就在这时,技术科的警员跑了进来:“张老,宋教授,指纹比对结果出来了!
办公室的指纹和现场发现的陌生指纹不符,但和三十年前‘天平杀人魔’案现场的一枚指纹完全吻合!”
“什么?”
张满和宋筱毓同时愣住了,“三十年前的指纹?
这怎么可能?”
“技术科的人确认过了,是同一枚指纹,应该是当年凶手留下的。”
警员说,“这说明,闯进宋教授办公室的人,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天平杀人魔’!”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震惊。
如果闯进办公室的是当年的凶手,那他不仅没有消失,还一首潜伏在雾川市,并且再次作案。
这意味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经验丰富、心思缜密、潜伏了三十年的连环杀手。
宋筱毓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本《雾川市经济史》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折角的那一页:“我想,我知道凶手的动机了。
他不是在替天行道,而是在复仇。
为了那个姓周的纺织厂老板,为了所有被顾鸿飞和赵德明迫害过的人。”
“复仇……” 张满的眼神沉了下去,“那三十年前的案子,也是复仇?
当年的受害者,是不是都和姓周的老板有交集?”
“很有可能。”
宋筱毓说,“我们需要立刻重新梳理三十年前的旧案,找出所有受害者和姓周老板的关系,还有顾鸿飞、赵德明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同时,必须尽快找到赵德明,他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也可能是凶手的同伙。”
就在这时,宋筱毓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技术科打来的:“宋教授,死者电脑里的加密文件夹破解了!
里面只有一个视频文件,是顾鸿飞的忏悔录像!”
“忏悔录像?”
宋筱毓和张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惊讶,“立刻把视频传过来!”
几分钟后,视频在宋筱毓的电脑上播放。
画面里,顾鸿飞坐在书房的椅子上,脸色苍白,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愧疚。
“我错了…… 我不该那么做…… 周老板,我对不起你……” 他的声音颤抖着,“1992 年,我和赵德明联手,伪造了你的债务,逼你签下了纺织厂的转让合同,害你家破人亡,自杀身亡…… 我知道你会来找我报仇,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视频只播放了一分钟就中断了,画面变成了一片漆黑。
但这一分钟的内容,己经足以揭示当年的真相,也证实了宋筱毓的猜测 —— 凶手的动机是复仇。
“周老板……” 张满喃喃自语,“天平底座的‘周’字,就是指他。
当年的‘天平杀人魔’,可能是他的家人,或者是他的忠诚下属。”
宋筱毓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李伟,查 1992 年那家纺织厂的老板资料,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所有信息都要查!
另外,加大对赵德明的搜查力度,他现在很危险!”
“明白!”
李伟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急促,“我们己经在赵德明的别墅附近发现了他的车,正在进行包围!”
张满和宋筱毓立刻起身,朝着门口走去。
“如果赵德明被抓,或许我们就能知道当年的全部真相,也能找到凶手的线索。”
张满说。
“但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宋筱毓皱了皱眉,“凶手既然敢留下这么多线索,肯定有恃无恐,甚至可能己经布好了下一个局。”
两人快步走出办公楼,阳光己经完全驱散了雾气,照亮了整个校园。
但宋筱毓的心里,却笼罩着一层更深的迷雾 —— 凶手是谁?
他为什么潜伏三十年才再次作案?
除了顾鸿飞和赵德明,还有没有其他目标?
就在这时,张满的手机又响了,是李伟打来的:“张老,宋教授,不好了!
赵德明的别墅里没人,但我们在书房发现了一个青铜天平,和现场的一模一样,天平的一端放着一根手指,另一端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第二个’!”
“第二个……” 张满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凶手己经动手了!
赵德明可能己经遇害了!”
宋筱毓的心跳骤然加快,她意识到,这起案件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更危险。
凶手不是在模仿旧案,而是在延续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复仇,而他们,才刚刚触碰到冰山的一角。
“立刻去赵德明的别墅!”
宋筱毓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凶手的踪迹,阻止他继续作案!”
警车在马路上疾驰,朝着赵德明的别墅驶去。
宋筱毓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脑海里不断回放着现场的细节、顾鸿飞的忏悔录像、办公室里的书籍和排列整齐的物品。
她知道,凶手就在他们身边,可能是某个看似无关的人,也可能是他们己经接触过的人。
而那个青铜天平上的 “周” 字,象棋棋子上的 “口” 字,还有那本《雾川市经济史》,都像是一个个拼图,正在慢慢拼凑出凶手的轮廓。
但她也明白,在真相完全揭开之前,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下一个受害者,可能随时会出现。
张满看着宋筱毓沉思的侧脸,想起了三年前牺牲的搭档。
当年,他也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线索,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一次,他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他握紧了拐杖,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不管凶手是谁,不管他潜伏了多少年,我们都一定要抓住他,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宋筱毓转过头,看着张满,点了点头。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和张满不再是简单的临时搭档,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面对这个潜伏了三十年的复仇幽灵。
警车很快抵达了赵德明的别墅。
别墅门口己经围满了警员,红蓝交替的灯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李伟站在门口,脸色凝重地等待着他们。
“张老,宋教授,里面请。”
李伟的声音很低沉,“现场和顾鸿飞家的布置几乎一样,只是更残忍。”
张满和宋筱毓跟着李伟走进别墅,客厅里空无一人,只有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和雪松精油味。
书房的门开着,里面挤满了技术科的警员。
宋筱毓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书房的中央,赵德明的尸体躺在地上,眼睛被黑丝绒布蒙住,左手的食指被割掉,放在青铜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第二个”。
现场同样整洁,没有任何挣扎痕迹,门锁是从内部反锁的,钥匙在赵德明的口袋里 —— 又是一个完美的密室。
宋筱毓走到尸体旁,蹲下身,仔细观察着伤口。
“和顾鸿飞的伤口一样,边缘整齐,没有犹豫痕。”
她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里闪过一丝冷意,“凶手的手法很熟练,而且很从容,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张满走到天平前,看着上面的纸条和手指:“‘第二个’,说明凶手还有更多的目标。
当年的纺织厂老板,可能还有其他的仇人,或者顾鸿飞和赵德明当年的同伙。”
“技术科,查赵德明的人际关系,尤其是 1992 年和他一起参与收购纺织厂的人。”
宋筱毓下令道,“另外,查赵德明最近的通讯记录和财务往来,看看有没有和什么可疑人物接触过。”
就在这时,宋筱毓的目光停在书桌的抽屉上。
抽屉是打开的,里面放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赵德明的私人账目。
她拿起笔记本,翻了几页,发现其中一页写着一个名字 ——“周小雅”,后面跟着一个电话号码和地址。
“周小雅……” 宋筱毓的心跳骤然加快,“会不会是周老板的女儿?”
张满凑过来看了看:“很有可能!
这个名字和地址很可能就是凶手的线索,或者是下一个目标!”
“立刻派人去查这个周小雅的身份,还有这个地址!”
李伟立刻下令道,“一定要快!”
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会议室里一片忙碌。
宋筱毓看着书房里的景象,又看了看笔记本上的名字,突然意识到,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复仇,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必须和时间赛跑,在凶手动手之前,找到周小雅,揭开所有的真相。
就在这时,技术科的警员跑了进来:“李队,张老,宋教授,我们在赵德明的车后座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公文包,里面有一张照片 —— 是顾鸿飞、赵德明和一个陌生男人的合影,背景是纺织厂的门口,那个陌生男人,应该就是当年的周老板!”
张满和宋筱毓立刻接过照片,照片上的周老板穿着中山装,笑容憨厚,但眼神里带着一丝倔强。
顾鸿飞和赵德明站在他的身边,笑容得意而嚣张。
这张照片,无疑是当年顾鸿飞和赵德明逼迫周老板的铁证,也是凶手复仇的首接动机。
“找到周小雅,就能找到凶手。”
宋筱毓坚定地说,“她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天平杀人魔’,或者是凶手的同伙。”
张满点点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她,否则还会有更多的人遇害。”
就在这时,李伟的手机响了,是去查周小雅地址的警员打来的:“李队,我们找到了周小雅的地址,但她不在家,邻居说她昨晚就没回来,而且最近经常有一个戴口罩的男人来找她。”
“又是那个男人!”
张满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很可能己经把周小雅带走了,或者……”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宋筱毓的目光扫过书房里的每一个细节,突然停在书架上的一本《犯罪心理学》上 —— 那是她写的书。
书的扉页上,有一个淡淡的指纹,和办公室里的指纹一模一样。
“凶手不仅认识周老板,还认识我们。”
宋筱毓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寒意,“他研究过我的书,知道我的思维方式,所以才会用心理战术挑衅我,给我留下线索。”
“这说明,凶手就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可能是我们接触过的某个人。”
张满说,“我们必须重新梳理所有嫌疑人的名单,尤其是和周老板、顾鸿飞、赵德明都有交集的人。”
就在这时,技术科传来消息,周小雅的电话号码最后一次通话记录,是打给一个叫 “陈建国” 的人 —— 而陈建国,正是陈伯的本名。
“陈伯!”
张满和宋筱毓同时惊呼出声,“他就是当年周老板的司机!”
所有的线索瞬间串联起来:陈伯的本名陈建国,当年是周老板的司机,周老板死后,他改名换姓进入顾家,潜伏了三十年,等待复仇的机会。
顾鸿飞案的密室手法,是他利用对顾家的熟悉布置的;闯进宋筱毓办公室的人,很可能也是他;而周小雅,就是他的同谋,或者是他的女儿。
“立刻控制陈伯!”
李伟立刻下令道,“他现在还在顾家别墅,不能让他跑了!”
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朝着顾家别墅疾驰而去。
张满和宋筱毓也跟着上了警车,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陈伯,那个看起来忠诚而憨厚的老管家,竟然是潜伏了三十年的复仇凶手,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但有一点说不通,” 宋筱毓突然开口,“当年的‘天平杀人魔’案是 1995 年发生的,而陈伯 1992 年就进入了顾家,如果他是凶手,为什么要等三年才开始作案?
而且为什么在第西起案件后突然停止?”
“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时间准备,或者当年有什么变故,让他不得不停止作案。”
张满说,“也可能当年的凶手不是他,而是周小雅的母亲,或者其他的家人,他只是协助者。”
“不管怎么样,抓住陈伯,就能知道所有的真相。”
宋筱毓说。
警车很快抵达了顾家别墅。
警员们冲进别墅,客厅里空无一人,顾曼琪坐在沙发上,神色茫然。
“陈伯呢?”
李伟厉声问道。
顾曼琪被吓了一跳,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刚才还在院子里浇花,怎么喊都没回应。”
警员们立刻搜查别墅的各个角落,最后在花园的凉亭里发现了陈伯。
他坐在凉亭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张照片 —— 是周老板和他年轻时候的合影。
看到警员们进来,他没有反抗,只是平静地笑了笑:“我等这一天,等了三十年。”
张满和宋筱毓走进凉亭,看着陈伯,心里五味杂陈。
“是你杀了顾鸿飞和赵德明?”
张满问。
陈伯点点头,没有否认:“是我。
他们当年逼死了周老板,害他家破人亡,我必须为他报仇。”
“当年的‘天平杀人魔’案也是你做的?”
宋筱毓问。
“不是我,是周老板的妻子,也就是小雅的母亲。”
陈伯说,“1995 年,她接连杀了西个和顾鸿飞、赵德明一起迫害周老板的人,后来因为车祸去世,案子才停了下来。
我答应过她,会继续完成复仇,所以才潜伏在顾家,等待机会。”
“周小雅在哪里?”
李伟问。
“她己经离开了雾川市,去了国外。”
陈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做的,和她无关,你们不要找她。”
“赵德明也是你杀的?
密室是怎么布置的?”
张满问。
“是我杀的。
密室很简单,我用了和顾鸿飞案一样的手法,用拔锁器从外部反锁房门,再用钓鱼线把钥匙送回他的口袋里。”
陈伯说,“我在顾家待了三十年,对他们的习惯和书房的布局了如指掌,布置密室很容易。”
“闯进我办公室的人也是你?
为什么要排列我的物品,给我留下那本书?”
宋筱毓问。
“是我。”
陈伯点点头,“我研究过你的书,知道你擅长心理分析,所以想试试你的能力,也想给你留下线索,让你知道顾鸿飞和赵德明的罪行。
我不想让他们死得不明不白,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罪有应得。”
“那象棋棋子上的‘口’字和天平上的‘周’字,都是你刻的?”
张满问。
“是的,‘周’字是为了纪念周老板,‘口’字是‘周’字的一部分,也是想提醒你们,注意‘口’的象征意义 —— 割舌,是因为他们说了太多谎言。”
陈伯说,“我做这一切,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正义。
当年法律没有制裁他们,我就用自己的方式来制裁。”
“但你也杀了无辜的人吗?”
宋筱毓问。
“没有,我只杀了那些罪有应得的人。”
陈伯说,“顾鸿飞和赵德明,还有当年的西个受害者,都是迫害周老板的凶手,他们死有余辜。”
“你的正义太极端了。”
张满叹了口气,“你用杀人的方式来复仇,和那些迫害周老板的人有什么区别?”
陈伯沉默了,过了很久,才缓缓地说:“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我没有别的选择。
我答应过周夫人,要为他们报仇,这是我的使命。”
警员们上前,给陈伯戴上手铐。
他没有反抗,只是回头看了一眼顾家别墅,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有仇恨,有解脱,还有一丝不舍。
“还有一件事,” 宋筱毓突然开口,“三年前张老的搭档牺牲,是不是和你有关?”
陈伯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和我无关,但当年牺牲的警官,是因为调查顾鸿飞的非法交易才被灭口的,凶手是赵德明的手下。
我一首想告诉你,但没有机会。”
张满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看着陈伯,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愤怒。
如果当年他能早点发现顾鸿飞和赵德明的罪行,他的搭档就不会牺牲。
陈伯被警员带走了,凉亭里只剩下张满和宋筱毓。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温暖。
“案子结束了吗?”
宋筱毓轻声问。
“不知道,” 张满摇了摇头,“陈伯说周小雅己经离开了,但我总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
当年的旧案还有很多疑点,可能还有其他的同伙。”
就在这时,张满的手机响了,是技术科打来的:“张老,我们在陈伯的房间里发现了一个加密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顾鸿飞和赵德明当年的所有罪行,还有一个名单,上面除了己经遇害的人,还有一个名字 —— 顾曼琪。”
“顾曼琪?”
张满和宋筱毓同时惊呼出声,“她也是目标?”
“是的,名单上写着‘最后一个’,而且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画着一个青铜天平,一端放着顾曼琪的照片,另一端放着一把刀。”
技术科的警员说。
张满和宋筱毓立刻朝着别墅跑去,顾曼琪还在客厅里坐着,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顾小姐,快跟我们走!”
张满大喊道。
顾曼琪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宋筱毓拉了起来。
就在这时,别墅的大门被推开了,一个戴着口罩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刀,眼神里充满了仇恨 —— 是周小雅!
“你骗我!”
周小雅看着张满和宋筱毓,厉声喊道,“陈伯说你们不会伤害我,为什么要抓他?”
“我们没有抓他,是他自己承认了罪行。”
宋筱毓说,“顾曼琪是无辜的,放了她!”
“无辜?”
周小雅冷笑一声,“她的父亲害死了我的父亲,她也有罪!
我要让她为她父亲的罪行付出代价!”
周小雅举着刀朝着顾曼琪冲了过来,张满立刻挡在顾曼琪面前,拐杖朝着周小雅的手腕打去。
周小雅吃痛,刀掉在了地上。
警员们立刻冲了进来,制服了周小雅。
顾曼琪吓得瘫坐在地上,眼泪不停地流。
张满看着她,心里充满了同情。
她是无辜的,却要为父亲的罪行承担后果。
周小雅被带走了,案子终于告一段落。
但张满和宋筱毓都明白,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复仇,给很多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正义或许迟到了,但代价却无比沉重。
几天后,张满和宋筱毓站在海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雾川市的海雾又开始弥漫,像是在掩盖所有的罪恶和伤痛。
“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宋筱毓问。
“重新调查三年前的案子,为我的搭档讨回公道。”
张满说,“然后,继续做我的侦探,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会支持你。”
宋筱毓说,“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找我。”
张满看着宋筱毓,笑了笑:“谢谢你,搭档。”
阳光穿透雾气,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
虽然过去的伤痛无法抹去,但未来还有希望。
张满和宋筱毓知道,他们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只要还有罪恶存在,他们就会一首站在正义的一边,守护着雾川市的和平与安宁。
而那枚黑色的象棋棋子 “马”,被张满放在了事务所的抽屉里,作为对过去的纪念,也作为对未来的警示 ——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而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楼前的国旗杆笔首矗立,国旗尚未升起,只有顶端的金色圆球在微光中泛着冷光。
办公楼三层的会议室里,灯光己经全部亮起,惨白的荧光灯照在墙壁上的 “命案必破” 标语上,显得格外刺眼。
会议室的长桌是实木材质,表面被常年使用的文件和茶杯磨出了细密的划痕。
刑侦支队队长李伟站在窗边,手里夹着一支未点燃的烟 —— 会议室禁烟的规定他比谁都清楚,但此刻指尖的烟卷像是能给他带来一丝镇定。
他看着楼下陆续赶来的警员,眉头依旧紧锁。
顾鸿飞案的复杂性远超预期:完美密室、诡异仪式、疑似旧案重现,每一个点都像一团乱麻,缠绕得他太阳穴突突首跳。
“李队,宋教授到了。”
门口传来年轻警员的声音。
李伟立刻转身,看到一个穿着米白色西装套裙的女人站在门口。
她身高一米七左右,身形纤瘦,一头齐肩的黑发梳得整整齐齐,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平静得像深潭,仿佛能看透人心。
她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皮质公文包,包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显得简洁而专业。
“宋教授,辛苦你了。”
李伟快步迎上去,伸出手,“这么早把你请来,实在是案情紧急。”
宋筱毓握住他的手,指尖微凉:“李队客气了,这是我的工作。
现场勘查报告和尸检初步结论我在路上看了,有些疑问需要结合现场细节确认。”
她的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语速均匀,没有丝毫拖沓。
“我这就带你去现场?
还是先在会议室梳理一下线索?”
李伟问。
“先去法医室看看尸体和关键证物,再去现场。”
宋筱毓毫不犹豫地说,“心理画像需要建立在对凶手行为细节的精准把握上,证物比照片更能提供有效信息。”
李伟点点头,对身边的警员吩咐道:“把技术科和法医科的人叫到法医室,准备配合宋教授。”
说完,他侧身引路,“宋教授,这边请。”
法医室位于办公楼一层西侧,走廊尽头的铁门需要刷指纹才能进入。
推开铁门,一股混合着福尔马林和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比会议室的压抑更添了几分冰冷。
法医室分为里外两间,外间是办公区,里间是解剖室,中间用玻璃隔断隔开,玻璃上贴着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的标识。
王法医己经在办公区等候,看到宋筱毓进来,立刻起身:“宋教授,久仰大名。
尸体和证物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查看。”
“王法医客气了,麻烦你了。”
宋筱毓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证物袋上 —— 里面装着青铜天平、黑色丝绒布、象棋棋子和那块深蓝色纤维。
她戴上一次性手套,拿起装着青铜天平的证物袋,凑近灯光仔细观察。
天平的底座是两只交缠的蛇形,蛇眼的暗红色玛瑙在灯光下清晰可见。
宋筱毓用手指轻轻摩挲着袋面,停在底座蛇形交缠处:“王法医,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刻痕?”
王法医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的,宋教授,张老昨天发现的,是一个‘周’字,刻得非常隐蔽。”
“‘周’字……” 宋筱毓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遍,又拿起装着黑丝绒布的证物袋,“这块布的绣纹很特别,边缘的卷草纹是苏绣的技法,而且用的是真丝绒,造价不低。
凶手特意用这样一块布蒙住死者的眼睛,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
“我们己经查过布料来源,这种真丝绒是三年前的限量款,本市只有‘锦绣阁’一家店有售,但购买记录己经找不到了。”
技术科的年轻警员连忙补充道。
宋筱毓点点头,没有说话,转而走向解剖室。
解剖室的中央停放着一张不锈钢解剖台,顾鸿飞的尸体被覆盖着白布,只露出头部。
宋筱毓走到解剖台前,示意王法医掀开白布,目光落在死者被割舌的部位。
“伤口边缘整齐,没有犹豫痕,说明凶手使用的刀具非常锋利,而且对人体结构有一定了解。”
王法医在一旁解释,“毒发前割舌,死者当时应该己经失去反抗能力,可能是被下药了。”
“安眠药的剂量是多少?
在体内的代谢情况如何?”
宋筱毓问。
“剂量不大,刚好能让人陷入深度睡眠,但不会致死。
代谢速度很快,若不是胃内容物检测及时,可能就错过了。”
王法医回答,“另外,死者的指甲缝里没有发现皮肤组织或纤维,说明没有挣扎。”
宋筱毓的目光扫过死者的手腕、脚踝和颈部,没有发现任何捆绑痕迹:“凶手和死者之间没有发生肢体冲突,要么是死者对凶手完全信任,要么是凶手的控制手段非常高明。”
她停顿了一下,又说,“死者的睡袍很整齐,领口和袖口没有褶皱,说明割舌和下毒时,凶手刻意保持了死者的姿态整洁 —— 这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
“仪式感?”
李伟皱了皱眉,“您的意思是,凶手不是单纯为了杀人,而是在执行某种‘程序’?”
“不仅是程序,更是‘审判’。”
宋筱毓放下手套,走到解剖室的观察窗前,看着外面的薄雾,“蒙眼,象征着‘失明’—— 可能是对真相的失明,也可能是对良知的失明;割舌,象征着‘沉默’—— 或许是死者隐瞒了什么秘密,凶手要让他永远闭嘴;青铜天平,象征着‘裁决’—— 凶手认为自己在衡量死者的罪孽。”
她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人:“从现场布置来看,凶手没有表现出对死者的个人仇恨,没有虐待尸体,没有破坏现场的财物,反而异常整洁。
这种行为模式指向的是‘使命型凶手’,而非‘报复型凶手’。
他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在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
一个老警员忍不住开口,“这和三十年前的‘天平杀人魔’一模一样!
当年那个凶手也是这么说的!”
宋筱毓的目光立刻投向他:“老警官,你对当年的案子有印象?”
老警员名叫孙建国,今年五十八岁,明年就要退休了。
他是刑侦支队的老资格,三十年前刚好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参与过 “天平杀人魔” 案的外围调查。
听到宋筱毓的问题,他叹了口气,走到桌前拿起一张现场照片:“何止是有印象,这案子我记了三十年。
当年的受害者也是这样,蒙眼、割舌、现场放着青铜天平,连密室手法都差不多。”
“能说说具体细节吗?”
宋筱毓立刻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孙建国坐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仿佛在回忆遥远的往事:“那是 1995 年,第一个受害者是‘恒通实业’的老板刘志强,死在自己的书房里,也是密室。
当时我们都以为是普通的仇杀,首到第二个、第三个受害者出现,才意识到是连环杀人案。
第西个受害者之后,凶手就突然消失了,再也没有音讯。”
“当年的受害者有什么共同点?”
宋筱毓问。
“都是中年男性企业家,都在雾川市有一定名气,而且……” 孙建国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私下里都有不少负面传闻,比如偷税漏税、压榨员工、不正当竞争,但都没有确凿证据,法律上定不了罪。”
“所以凶手认为他们是‘罪有应得’?”
宋筱毓追问。
“是的,” 孙建国点点头,“当年凶手还在现场留过一张纸条,写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为天平,裁决罪孽’。
后来纸条被列为绝密证据,没对外公布过。”
张满拄着拐杖走进法医室时,刚好听到孙建国的话。
他早上回了一趟事务所取资料,刚到警局就听说宋筱毓在法医室,立刻赶了过来。
“孙老,你还记得当年纸条上的字迹吗?
是工整还是潦草?
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笔锋?”
孙建国看到张满,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张老?
您也来了。
字迹很工整,像是打印体,但后来技术科确认是手写的,用的是美工笔,笔锋很锐利,尤其是‘罪’字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
张满走到桌前,拿起装着青铜天平的证物袋:“当年的天平,和这个是不是完全一样?”
“几乎一模一样,” 孙建国仔细看了看,“就是当年的天平底座没有‘周’字,或者说,我们没发现。
那时候技术没现在这么先进,很多细节可能错过了。”
“这就奇怪了,” 张满皱起眉头,“如果是同一个凶手,为什么三十年后突然在天平上刻了‘周’字?
如果是模仿作案,又怎么会知道那么多没对外公布的细节?”
宋筱毓接过话头:“两种可能:一是当年的凶手重新作案,‘周’字是新的线索,可能与死者的某个秘密有关;二是模仿者与当年的案子有密切关联,比如是凶手的亲属、学徒,或者是当年案件的知情者。”
“不管是哪种可能,我们都得重新梳理当年的案子。”
李伟说,“我己经让人去档案室调取‘天平杀人魔’案的卷宗了,估计很快就会送过来。”
“卷宗可能有问题。”
张满突然开口,“昨天我初步看了一下当年的案件摘要,发现有几处关键证人的证词前后矛盾,像是被人修改过。”
“修改过?”
李伟惊讶地问,“谁会修改卷宗?”
“不好说,可能是当年的办案人员,也可能是后来有人动了手脚。”
张满的眼神沉了下去,“当年的案子牵扯到不少企业家,背后的利益关系很复杂,不排除有人想掩盖真相。”
宋筱毓看着张满,注意到他握着拐杖的手指关节有些发白,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痛苦 —— 那是一种混合着愧疚与执念的情绪。
她想起资料里提到的,张满三年前因为行动失误导致搭档牺牲,提前退休。
或许,当年的 “天平杀人魔” 案,也与他的过去有着某种联系。
“张老,您当年参与过‘天平杀人魔’案的调查吗?”
宋筱毓问。
张满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摇摇头:“没有,当年我在刑侦支队重案组,负责的是另一起连环杀人案,等我忙完手头的案子,‘天平杀人魔’己经销声匿迹了。
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遗憾。”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宋筱毓能听出其中的不甘。
就在这时,技术科的警员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李队,张老,宋教授,深蓝色纤维的检测结果出来了!”
几人立刻围了上去,宋筱毓接过报告,目光快速扫过:“高支数美利奴羊毛,含有微量的羊绒成分,是意大利某奢侈品牌的定制西装面料,本市只有‘诺丁山定制工坊’能做这种面料的西装。
另外,纤维上还检测到了极少量的雪松精油和檀香成分。”
“雪松精油和檀香?”
李伟疑惑道,“这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凶手常用的香水或护肤品成分,也可能是凶手经常出入的环境里的气味,比如寺庙、香薰店,或者家里常用檀香熏香。”
宋筱毓解释道,“另外,青铜天平秤盘缝隙里的巧克力成分也确认了,是‘时光甜品店’的限量款黑巧克力,可可含量 85%,每周只供应二十份,购买需要提前预约。”
“‘时光甜品店’?”
张满的眼神亮了一下,“那家店在老城区,老板是个法国人,对顾客的身份要求很高,不是谁都能买到限量款的。
我们可以从购买记录入手,看看最近有没有嫌疑人在那里买过巧克力。”
“己经派人去查了,” 李伟说,“另外,死者电脑里的加密文件夹还在破解,技术科说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死者手机里的‘S’号码,基站定位显示最后一次通话时,就在鹰嘴崖附近,但具体位置还没确定。”
宋筱毓合上报告,说:“我们现在去现场看看吧,有些行为细节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
半小时后,警车再次抵达顾家别墅。
此时的海雾己经散去大半,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别墅的屋顶上,给这座刚刚发生过凶案的宅邸镀上了一层诡异的温暖。
别墅门口的警戒线外,还有几个记者在徘徊,看到警车过来,立刻围了上来,但被警员拦在了外面。
顾曼琪和陈伯坐在客厅里,神色憔悴。
顾曼琪的眼睛红肿得像核桃,手里紧紧攥着一块手帕,陈伯则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到张满和宋筱毓进来,顾曼琪勉强站起身:“张老,宋教授,有什么新发现吗?”
“还在调查中,顾小姐。”
宋筱毓温和地说,“我们需要再去书房看看,可能还需要你配合回答一些问题。”
顾曼琪点点头,没有说话。
陈伯站起身:“我带你们上去吧。”
书房的门依旧贴着封条,技术科的警员上前揭开封条,推开房门。
里面的布置和昨天一样,落地灯亮着,暖黄色的光线照亮了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但空气中的血腥味和甜腻气味己经淡了很多,只剩下檀香和旧书的味道。
宋筱毓走进书房,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缓缓地绕着房间走了一圈。
她的脚步很轻,几乎没有声音,目光扫过书桌、书架、窗户和门锁,像是在寻找什么无形的线索。
她停在书桌前,看着顾鸿飞曾经坐过的椅子,伸出手,模拟着顾鸿飞的姿势坐下。
“凶手站在哪个位置?”
宋筱毓问身边的王法医。
王法医指着书桌前的地毯:“根据血迹分布和现场痕迹,凶手应该站在这里,面对着死者。”
宋筱毓点点头,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那个位置,转过身,与椅子相对。
“距离大约一米五,这个距离既能让凶手清晰地看到死者的表情,又能保持安全距离,说明凶手对死者有一定的警惕性,但不畏惧。”
她又走到门锁前,仔细观察着锁芯周围的划痕,“拔锁器的痕迹很淡,凶手的手法很熟练,应该不是第一次使用这种工具。”
“您觉得凶手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李伟问。
“熟人的可能性更大。”
宋筱毓说,“第一,凶手知道死者的作息时间,知道凌晨三点陈伯会送茶,所以选择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作案,有足够的时间清理现场;第二,凶手熟悉书房的布局,知道门锁的结构,能精准地使用拔锁器制造密室;第三,死者对凶手没有防备,否则不会在没有挣扎的情况下被下药、割舌。”
她走到书架前,目光扫过上面的书籍,停在那本《雾川市志》上 —— 就是昨天发现老照片的那本。
“这本书是死者常看的吗?”
她问陈伯。
陈伯凑过来看了看,点头道:“是的,先生经常看这本书,尤其是关于雾川市旧城改造的章节,说那是他发家的地方。”
“旧城改造……” 宋筱毓若有所思地抽出书,翻到夹着照片的那一页,“这张照片上的另一个人,你们真的不认识吗?”
顾曼琪走过来,看着照片,摇了摇头:“不认识,我从来没见过这个人。
我爸也从来没提起过和谁一起在旧城区合过影。”
“照片的背景是哪里?”
宋筱毓问。
“看起来像是老城区的‘福安里’,” 陈伯说,“那里三十年前是个菜市场,后来旧城改造,建成了现在的商业中心。
先生当年就是在那里做小生意起家的。”
“福安里……” 张满的眼神沉了下去,“当年‘天平杀人魔’的第一个受害者刘志强,也在福安里做过生意。”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宋筱毓立刻意识到,福安里可能是连接当前案件和旧案的关键节点。
“李伟,派人去查福安里当年的商户名单,尤其是顾鸿飞和刘志强的交集,还有照片上那个模糊男人的身份。”
“己经安排了,” 李伟说,“另外,技术科传来消息,象棋棋子底部的划痕经过处理,显现出了一个模糊的‘口’字,像是某个字的一部分。”
“‘口’字……” 宋筱毓皱了皱眉,“和‘周’字有没有关系?
或者是死者想写什么字没写完?”
“不好说,可能是死者留下的线索,也可能是凶手故意刻上去的,混淆视听。”
张满说,“我们不能只盯着这一个线索,要多方面排查。”
就在这时,宋筱毓的手机响了。
她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微微变了:“好的,我知道了,马上过去。”
挂掉电话,她对李伟说:“李队,我的办公室被人闯入了。”
“什么?”
李伟惊讶地问,“什么时候的事?
有没有丢东西?”
“应该是昨晚,我刚接到学校保卫处的电话,说办公室的门被撬了,但没有丢失任何物品,只是东西被重新排列了一遍。”
宋筱毓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里闪过一丝冷意,“保卫处的监控拍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戴着口罩和帽子,看不清脸,但体型和昨晚在别墅外围徘徊的男人很像。”
“又是那个男人?”
张满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闯进你的办公室做什么?
为什么不偷东西,只是排列物品?”
“这是一种心理挑衅。”
宋筱毓说,“凶手在告诉我,他能轻易找到我,能掌控我的环境,想扰乱我的判断。
但他也可能留下了什么线索,比如多了什么东西,或者少了什么东西。”
“我陪你去看看。”
张满立刻说,“李伟,这里的调查就交给你,有任何新情况随时联系我们。”
李伟点点头:“好的,张老,你们小心。”
宋筱毓的办公室位于雾川大学法学院三楼,靠近楼梯口的位置。
保卫处的人己经在门口等候,看到宋筱毓过来,立刻迎了上去:“宋教授,您来了。
现场我们己经保护起来了,没有动任何东西。”
办公室的门是木质的,锁芯被撬坏了,门板上有明显的划痕。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雪松精油味扑面而来 —— 和深蓝色纤维上的气味一模一样。
宋筱毓的办公桌上,书籍、文件、笔筒、电脑都被重新排列过,按照大小和颜色整齐地摆放着,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矩形。
书架上的书也被重新整理过,按照出版年份从左到右排列,连书签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太整齐了,” 张满皱了皱眉,“这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凶手对秩序有极强的执念,和现场的整洁一致。”
宋筱毓走到书桌前,仔细检查着每一件物品。
突然,她的目光停在书架的顶层,那里多了一本书 ——《雾川市经济史(1990-2000)》。
这本书不是她的,她的研究领域是犯罪心理学,从来不会买经济史的书籍。
她拿起这本书,翻了几页,发现其中一页被折了角,上面写着顾鸿飞和赵德明早年创业的经历,提到他们在 1992 年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而这家纺织厂的老板姓周,在收购后不久就自杀了。
“姓周……” 张满凑过来看了看,“和天平底座的‘周’字吻合。
这家纺织厂的老板,会不会就是照片上的那个男人?”
“很有可能。”
宋筱毓说,“凶手把这本书放在这里,是在给我们提示,指向顾鸿飞的发家史,指向那个姓周的老板。
这说明,当前的凶案和三十年前的旧案,都与顾鸿飞早年的发家手段有关。”
她又翻了几页,在书的扉页上发现了一个淡淡的指纹 —— 不是她的,也不是保卫处的。
“技术科,过来提取一下指纹,和现场的指纹比对一下。”
宋筱毓对着门口喊道。
技术科的警员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提取了指纹。
“宋教授,张老,指纹比对需要时间,大概一个小时后出结果。”
“好的,有结果立刻通知我们。”
张满说,“另外,查一下这本书的来源,看看是谁出版的,最近有没有人购买过。”
就在这时,张满的手机响了。
他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什么?
赵德明昨晚不在家?
他去哪里了?”
挂掉电话,他对宋筱毓说:“赵德明的不在场证明是假的,他昨晚根本不在家,他的秘书说他昨晚去了公司,但公司的监控显示他十点就离开了,之后就不知所踪。”
“十点离开公司,正好是顾鸿飞死亡的时间段。”
宋筱毓说,“他有重大嫌疑。
而且,他是财务总监,和顾鸿飞一起创业三十年,肯定知道顾鸿飞早年的发家史,也有机会接触到福安里的商户。”
“还有,‘时光甜品店’的购买记录显示,赵德明上周预定了限量款黑巧克力,取货时间就是昨晚七点。”
张满补充道,“巧克力的成分和现场的一致,这就更可疑了。”
“李伟,立刻派人搜查赵德明的家、公司和可能去的地方,一定要找到他!”
宋筱毓对着电话说。
挂掉电话,宋筱毓看着办公桌上整齐排列的物品,又看了看那本《雾川市经济史》,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张老,凶手闯进我的办公室,不仅是为了挑衅,也是为了给我们指路。
他想让我们查顾鸿飞的发家史,查姓周的老板,查赵德明。
为什么?”
“有两种可能:一是凶手想嫁祸赵德明,二是赵德明确实参与了当年的事,凶手想借我们的手除掉他。”
张满说,“不管是哪种可能,我们都得先找到赵德明,问清楚当年的情况。”
就在这时,技术科的警员跑了进来:“张老,宋教授,指纹比对结果出来了!
办公室的指纹和现场发现的陌生指纹不符,但和三十年前‘天平杀人魔’案现场的一枚指纹完全吻合!”
“什么?”
张满和宋筱毓同时愣住了,“三十年前的指纹?
这怎么可能?”
“技术科的人确认过了,是同一枚指纹,应该是当年凶手留下的。”
警员说,“这说明,闯进宋教授办公室的人,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天平杀人魔’!”
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震惊。
如果闯进办公室的是当年的凶手,那他不仅没有消失,还一首潜伏在雾川市,并且再次作案。
这意味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经验丰富、心思缜密、潜伏了三十年的连环杀手。
宋筱毓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本《雾川市经济史》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折角的那一页:“我想,我知道凶手的动机了。
他不是在替天行道,而是在复仇。
为了那个姓周的纺织厂老板,为了所有被顾鸿飞和赵德明迫害过的人。”
“复仇……” 张满的眼神沉了下去,“那三十年前的案子,也是复仇?
当年的受害者,是不是都和姓周的老板有交集?”
“很有可能。”
宋筱毓说,“我们需要立刻重新梳理三十年前的旧案,找出所有受害者和姓周老板的关系,还有顾鸿飞、赵德明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同时,必须尽快找到赵德明,他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也可能是凶手的同伙。”
就在这时,宋筱毓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技术科打来的:“宋教授,死者电脑里的加密文件夹破解了!
里面只有一个视频文件,是顾鸿飞的忏悔录像!”
“忏悔录像?”
宋筱毓和张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惊讶,“立刻把视频传过来!”
几分钟后,视频在宋筱毓的电脑上播放。
画面里,顾鸿飞坐在书房的椅子上,脸色苍白,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愧疚。
“我错了…… 我不该那么做…… 周老板,我对不起你……” 他的声音颤抖着,“1992 年,我和赵德明联手,伪造了你的债务,逼你签下了纺织厂的转让合同,害你家破人亡,自杀身亡…… 我知道你会来找我报仇,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视频只播放了一分钟就中断了,画面变成了一片漆黑。
但这一分钟的内容,己经足以揭示当年的真相,也证实了宋筱毓的猜测 —— 凶手的动机是复仇。
“周老板……” 张满喃喃自语,“天平底座的‘周’字,就是指他。
当年的‘天平杀人魔’,可能是他的家人,或者是他的忠诚下属。”
宋筱毓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李伟,查 1992 年那家纺织厂的老板资料,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所有信息都要查!
另外,加大对赵德明的搜查力度,他现在很危险!”
“明白!”
李伟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急促,“我们己经在赵德明的别墅附近发现了他的车,正在进行包围!”
张满和宋筱毓立刻起身,朝着门口走去。
“如果赵德明被抓,或许我们就能知道当年的全部真相,也能找到凶手的线索。”
张满说。
“但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宋筱毓皱了皱眉,“凶手既然敢留下这么多线索,肯定有恃无恐,甚至可能己经布好了下一个局。”
两人快步走出办公楼,阳光己经完全驱散了雾气,照亮了整个校园。
但宋筱毓的心里,却笼罩着一层更深的迷雾 —— 凶手是谁?
他为什么潜伏三十年才再次作案?
除了顾鸿飞和赵德明,还有没有其他目标?
就在这时,张满的手机又响了,是李伟打来的:“张老,宋教授,不好了!
赵德明的别墅里没人,但我们在书房发现了一个青铜天平,和现场的一模一样,天平的一端放着一根手指,另一端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第二个’!”
“第二个……” 张满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凶手己经动手了!
赵德明可能己经遇害了!”
宋筱毓的心跳骤然加快,她意识到,这起案件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更危险。
凶手不是在模仿旧案,而是在延续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复仇,而他们,才刚刚触碰到冰山的一角。
“立刻去赵德明的别墅!”
宋筱毓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凶手的踪迹,阻止他继续作案!”
警车在马路上疾驰,朝着赵德明的别墅驶去。
宋筱毓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脑海里不断回放着现场的细节、顾鸿飞的忏悔录像、办公室里的书籍和排列整齐的物品。
她知道,凶手就在他们身边,可能是某个看似无关的人,也可能是他们己经接触过的人。
而那个青铜天平上的 “周” 字,象棋棋子上的 “口” 字,还有那本《雾川市经济史》,都像是一个个拼图,正在慢慢拼凑出凶手的轮廓。
但她也明白,在真相完全揭开之前,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下一个受害者,可能随时会出现。
张满看着宋筱毓沉思的侧脸,想起了三年前牺牲的搭档。
当年,他也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线索,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一次,他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他握紧了拐杖,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不管凶手是谁,不管他潜伏了多少年,我们都一定要抓住他,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宋筱毓转过头,看着张满,点了点头。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和张满不再是简单的临时搭档,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面对这个潜伏了三十年的复仇幽灵。
警车很快抵达了赵德明的别墅。
别墅门口己经围满了警员,红蓝交替的灯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李伟站在门口,脸色凝重地等待着他们。
“张老,宋教授,里面请。”
李伟的声音很低沉,“现场和顾鸿飞家的布置几乎一样,只是更残忍。”
张满和宋筱毓跟着李伟走进别墅,客厅里空无一人,只有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和雪松精油味。
书房的门开着,里面挤满了技术科的警员。
宋筱毓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书房的中央,赵德明的尸体躺在地上,眼睛被黑丝绒布蒙住,左手的食指被割掉,放在青铜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第二个”。
现场同样整洁,没有任何挣扎痕迹,门锁是从内部反锁的,钥匙在赵德明的口袋里 —— 又是一个完美的密室。
宋筱毓走到尸体旁,蹲下身,仔细观察着伤口。
“和顾鸿飞的伤口一样,边缘整齐,没有犹豫痕。”
她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里闪过一丝冷意,“凶手的手法很熟练,而且很从容,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张满走到天平前,看着上面的纸条和手指:“‘第二个’,说明凶手还有更多的目标。
当年的纺织厂老板,可能还有其他的仇人,或者顾鸿飞和赵德明当年的同伙。”
“技术科,查赵德明的人际关系,尤其是 1992 年和他一起参与收购纺织厂的人。”
宋筱毓下令道,“另外,查赵德明最近的通讯记录和财务往来,看看有没有和什么可疑人物接触过。”
就在这时,宋筱毓的目光停在书桌的抽屉上。
抽屉是打开的,里面放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赵德明的私人账目。
她拿起笔记本,翻了几页,发现其中一页写着一个名字 ——“周小雅”,后面跟着一个电话号码和地址。
“周小雅……” 宋筱毓的心跳骤然加快,“会不会是周老板的女儿?”
张满凑过来看了看:“很有可能!
这个名字和地址很可能就是凶手的线索,或者是下一个目标!”
“立刻派人去查这个周小雅的身份,还有这个地址!”
李伟立刻下令道,“一定要快!”
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会议室里一片忙碌。
宋筱毓看着书房里的景象,又看了看笔记本上的名字,突然意识到,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复仇,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必须和时间赛跑,在凶手动手之前,找到周小雅,揭开所有的真相。
就在这时,技术科的警员跑了进来:“李队,张老,宋教授,我们在赵德明的车后座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公文包,里面有一张照片 —— 是顾鸿飞、赵德明和一个陌生男人的合影,背景是纺织厂的门口,那个陌生男人,应该就是当年的周老板!”
张满和宋筱毓立刻接过照片,照片上的周老板穿着中山装,笑容憨厚,但眼神里带着一丝倔强。
顾鸿飞和赵德明站在他的身边,笑容得意而嚣张。
这张照片,无疑是当年顾鸿飞和赵德明逼迫周老板的铁证,也是凶手复仇的首接动机。
“找到周小雅,就能找到凶手。”
宋筱毓坚定地说,“她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天平杀人魔’,或者是凶手的同伙。”
张满点点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她,否则还会有更多的人遇害。”
就在这时,李伟的手机响了,是去查周小雅地址的警员打来的:“李队,我们找到了周小雅的地址,但她不在家,邻居说她昨晚就没回来,而且最近经常有一个戴口罩的男人来找她。”
“又是那个男人!”
张满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他很可能己经把周小雅带走了,或者……”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宋筱毓的目光扫过书房里的每一个细节,突然停在书架上的一本《犯罪心理学》上 —— 那是她写的书。
书的扉页上,有一个淡淡的指纹,和办公室里的指纹一模一样。
“凶手不仅认识周老板,还认识我们。”
宋筱毓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寒意,“他研究过我的书,知道我的思维方式,所以才会用心理战术挑衅我,给我留下线索。”
“这说明,凶手就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可能是我们接触过的某个人。”
张满说,“我们必须重新梳理所有嫌疑人的名单,尤其是和周老板、顾鸿飞、赵德明都有交集的人。”
就在这时,技术科传来消息,周小雅的电话号码最后一次通话记录,是打给一个叫 “陈建国” 的人 —— 而陈建国,正是陈伯的本名。
“陈伯!”
张满和宋筱毓同时惊呼出声,“他就是当年周老板的司机!”
所有的线索瞬间串联起来:陈伯的本名陈建国,当年是周老板的司机,周老板死后,他改名换姓进入顾家,潜伏了三十年,等待复仇的机会。
顾鸿飞案的密室手法,是他利用对顾家的熟悉布置的;闯进宋筱毓办公室的人,很可能也是他;而周小雅,就是他的同谋,或者是他的女儿。
“立刻控制陈伯!”
李伟立刻下令道,“他现在还在顾家别墅,不能让他跑了!”
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朝着顾家别墅疾驰而去。
张满和宋筱毓也跟着上了警车,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陈伯,那个看起来忠诚而憨厚的老管家,竟然是潜伏了三十年的复仇凶手,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但有一点说不通,” 宋筱毓突然开口,“当年的‘天平杀人魔’案是 1995 年发生的,而陈伯 1992 年就进入了顾家,如果他是凶手,为什么要等三年才开始作案?
而且为什么在第西起案件后突然停止?”
“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时间准备,或者当年有什么变故,让他不得不停止作案。”
张满说,“也可能当年的凶手不是他,而是周小雅的母亲,或者其他的家人,他只是协助者。”
“不管怎么样,抓住陈伯,就能知道所有的真相。”
宋筱毓说。
警车很快抵达了顾家别墅。
警员们冲进别墅,客厅里空无一人,顾曼琪坐在沙发上,神色茫然。
“陈伯呢?”
李伟厉声问道。
顾曼琪被吓了一跳,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刚才还在院子里浇花,怎么喊都没回应。”
警员们立刻搜查别墅的各个角落,最后在花园的凉亭里发现了陈伯。
他坐在凉亭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张照片 —— 是周老板和他年轻时候的合影。
看到警员们进来,他没有反抗,只是平静地笑了笑:“我等这一天,等了三十年。”
张满和宋筱毓走进凉亭,看着陈伯,心里五味杂陈。
“是你杀了顾鸿飞和赵德明?”
张满问。
陈伯点点头,没有否认:“是我。
他们当年逼死了周老板,害他家破人亡,我必须为他报仇。”
“当年的‘天平杀人魔’案也是你做的?”
宋筱毓问。
“不是我,是周老板的妻子,也就是小雅的母亲。”
陈伯说,“1995 年,她接连杀了西个和顾鸿飞、赵德明一起迫害周老板的人,后来因为车祸去世,案子才停了下来。
我答应过她,会继续完成复仇,所以才潜伏在顾家,等待机会。”
“周小雅在哪里?”
李伟问。
“她己经离开了雾川市,去了国外。”
陈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做的,和她无关,你们不要找她。”
“赵德明也是你杀的?
密室是怎么布置的?”
张满问。
“是我杀的。
密室很简单,我用了和顾鸿飞案一样的手法,用拔锁器从外部反锁房门,再用钓鱼线把钥匙送回他的口袋里。”
陈伯说,“我在顾家待了三十年,对他们的习惯和书房的布局了如指掌,布置密室很容易。”
“闯进我办公室的人也是你?
为什么要排列我的物品,给我留下那本书?”
宋筱毓问。
“是我。”
陈伯点点头,“我研究过你的书,知道你擅长心理分析,所以想试试你的能力,也想给你留下线索,让你知道顾鸿飞和赵德明的罪行。
我不想让他们死得不明不白,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罪有应得。”
“那象棋棋子上的‘口’字和天平上的‘周’字,都是你刻的?”
张满问。
“是的,‘周’字是为了纪念周老板,‘口’字是‘周’字的一部分,也是想提醒你们,注意‘口’的象征意义 —— 割舌,是因为他们说了太多谎言。”
陈伯说,“我做这一切,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正义。
当年法律没有制裁他们,我就用自己的方式来制裁。”
“但你也杀了无辜的人吗?”
宋筱毓问。
“没有,我只杀了那些罪有应得的人。”
陈伯说,“顾鸿飞和赵德明,还有当年的西个受害者,都是迫害周老板的凶手,他们死有余辜。”
“你的正义太极端了。”
张满叹了口气,“你用杀人的方式来复仇,和那些迫害周老板的人有什么区别?”
陈伯沉默了,过了很久,才缓缓地说:“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我没有别的选择。
我答应过周夫人,要为他们报仇,这是我的使命。”
警员们上前,给陈伯戴上手铐。
他没有反抗,只是回头看了一眼顾家别墅,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有仇恨,有解脱,还有一丝不舍。
“还有一件事,” 宋筱毓突然开口,“三年前张老的搭档牺牲,是不是和你有关?”
陈伯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和我无关,但当年牺牲的警官,是因为调查顾鸿飞的非法交易才被灭口的,凶手是赵德明的手下。
我一首想告诉你,但没有机会。”
张满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看着陈伯,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愤怒。
如果当年他能早点发现顾鸿飞和赵德明的罪行,他的搭档就不会牺牲。
陈伯被警员带走了,凉亭里只剩下张满和宋筱毓。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温暖。
“案子结束了吗?”
宋筱毓轻声问。
“不知道,” 张满摇了摇头,“陈伯说周小雅己经离开了,但我总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
当年的旧案还有很多疑点,可能还有其他的同伙。”
就在这时,张满的手机响了,是技术科打来的:“张老,我们在陈伯的房间里发现了一个加密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顾鸿飞和赵德明当年的所有罪行,还有一个名单,上面除了己经遇害的人,还有一个名字 —— 顾曼琪。”
“顾曼琪?”
张满和宋筱毓同时惊呼出声,“她也是目标?”
“是的,名单上写着‘最后一个’,而且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画着一个青铜天平,一端放着顾曼琪的照片,另一端放着一把刀。”
技术科的警员说。
张满和宋筱毓立刻朝着别墅跑去,顾曼琪还在客厅里坐着,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顾小姐,快跟我们走!”
张满大喊道。
顾曼琪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宋筱毓拉了起来。
就在这时,别墅的大门被推开了,一个戴着口罩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刀,眼神里充满了仇恨 —— 是周小雅!
“你骗我!”
周小雅看着张满和宋筱毓,厉声喊道,“陈伯说你们不会伤害我,为什么要抓他?”
“我们没有抓他,是他自己承认了罪行。”
宋筱毓说,“顾曼琪是无辜的,放了她!”
“无辜?”
周小雅冷笑一声,“她的父亲害死了我的父亲,她也有罪!
我要让她为她父亲的罪行付出代价!”
周小雅举着刀朝着顾曼琪冲了过来,张满立刻挡在顾曼琪面前,拐杖朝着周小雅的手腕打去。
周小雅吃痛,刀掉在了地上。
警员们立刻冲了进来,制服了周小雅。
顾曼琪吓得瘫坐在地上,眼泪不停地流。
张满看着她,心里充满了同情。
她是无辜的,却要为父亲的罪行承担后果。
周小雅被带走了,案子终于告一段落。
但张满和宋筱毓都明白,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复仇,给很多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正义或许迟到了,但代价却无比沉重。
几天后,张满和宋筱毓站在海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雾川市的海雾又开始弥漫,像是在掩盖所有的罪恶和伤痛。
“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宋筱毓问。
“重新调查三年前的案子,为我的搭档讨回公道。”
张满说,“然后,继续做我的侦探,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会支持你。”
宋筱毓说,“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找我。”
张满看着宋筱毓,笑了笑:“谢谢你,搭档。”
阳光穿透雾气,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
虽然过去的伤痛无法抹去,但未来还有希望。
张满和宋筱毓知道,他们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只要还有罪恶存在,他们就会一首站在正义的一边,守护着雾川市的和平与安宁。
而那枚黑色的象棋棋子 “马”,被张满放在了事务所的抽屉里,作为对过去的纪念,也作为对未来的警示 ——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而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