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的阴霾苏晴许安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藏不住的阴霾》精彩小说
时间: 2025-09-13 05:10:33
门锁“咔嗒”一声轻响时,楼道声控灯恰好熄灭。
许安扶着门把站了两秒,首到眼睛适应了黑暗,才踮脚走进玄关。
客厅里没拉窗帘,月光从落地窗漫进来,在地板上洇出一片青白,恰好勾勒出沙发上蜷缩的身影——苏晴大概是等他时睡着了,身上还搭着下午刚洗过的羊绒毯,发梢沾着点没吹干的潮气。
他放轻脚步走过去,蹲下身想把毯子往上拉些。
许安的手悬在半空,看着她后颈露出的一小块皮肤,想起刚结婚那年她总爱枕着他的胳膊睡,说这样像被圈在安全的小窝里。
那时她的头发还没染成现在的栗棕色,黑得像浸了墨的绸缎,半夜翻身时会扫过他的下巴,有点痒,却让人踏实。
现在那绸缎大概是被岁月磨出了细痕。
他收回手,起身时膝盖骨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书房在卧室斜对面,门是磨砂玻璃的,关上门就能把外面的一切隔开。
许安拧开门锁,推门的瞬间,合页发出“吱呀”一声轻响,他皱了皱眉——这声音存在快半年了,每次想找工具修,转头就被工作淹没。
就像家里那盏接触不良的床头灯,像阳台那盆总也养不活的绿萝,像苏晴提过好几次想去换的沙发套,都被日子推着推着,成了“以后再说”的事。
他按开顶灯,暖白色的光线“唰”地铺满房间,驱散了角落里的阴影。
书架占了整面墙,从左到右码着法律文书、管理案例,还有几本翻得起了毛边的旧书——那是大学时买的,苏晴总笑他“都当老板了还捧着青春文学”。
书脊大多整齐,只有最下层几本微微歪斜,是上周找合同范本时不小心碰的,当时想着“回头摆好”,一转头就忘了。
书桌靠窗,红木桌面被磨得发亮。
左边堆着一叠待签的文件,右上角放着个青瓷笔筒,里面插着几支钢笔,笔帽都没盖严。
许安的目光掠过这些,落在桌角那个深棕色的木抽屉上。
抽屉不大,只比手掌宽些,黄铜锁扣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是他三年前特意找人换的,说“放点重要东西”,其实里面从来没放过合同或公章。
他从钥匙串上解下那枚铜钥匙。
钥匙很小,边缘被磨得圆润,是刚创业时在旧货市场淘的,苏晴说“跟你这人一样,看着旧兮兮的,倒挺结实”。
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转,“咔”的一声轻响,像打开了某个尘封的开关。
抽屉里铺着块深蓝色的绒布,边角己经有些褪色。
最上面放着本牛皮纸日记,封面印着模糊的向日葵图案,是七年前结婚纪念日苏晴送的,她说“以后把吵架的理由都记下来,老了好翻出来笑”。
那时他们总吵架,为了租办公室的选址,为了进货的价格,为了他熬夜加班忘了吃晚饭,吵到最后往往是苏晴气鼓鼓地递过来一杯热牛奶,说“再吵就不给你煮宵夜了”。
日记下面压着一叠照片,边缘都有些卷了。
许安抽出最上面一张,指尖触到相纸的瞬间,像触到了某个发烫的回忆。
照片里的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T恤,领口磨出了毛边,左边袖口还有个小小的破洞——那是某次搬样品时被钉子勾的,苏晴当时念叨了他好几天,说“老板得有老板的样子”,转头却在夜里偷偷给他缝补,针脚歪歪扭扭,像条爬动的小虫子。
他旁边的苏晴扎着高马尾,额前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
她穿着件亮黄色的连衣裙,是那年夏天最流行的款式,还是两人凑钱买的,说是“见客户得穿得精神点”。
照片背景是他们第一个办公室,其实就是间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墙面有些斑驳,角落里堆着老高的文件和样品盒,最上面放着个掉了漆的电扇,扇叶上还沾着层薄灰。
可照片里的两人笑得格外灿烂,苏晴的胳膊搭在他肩上,手指还揪着他T恤的衣角,眼睛亮得像落满了星星,仿佛眼前这堆杂乱的一切,不是创业初期的窘迫,而是即将绽放的未来。
许安的指腹轻轻摩挲着照片里苏晴的笑脸,忽然想起那天拍照的缘由。
那天他们刚签下第一笔大单,客户是个挑剔的老太太,磨了整整一周,最后拍板时说“看你们俩这股子认真劲儿,不像骗钱的”。
走出客户公司时,天己经黑了,苏晴突然拉着他往回跑,说“得拍张照纪念”,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却非要等他整理好皱巴巴的T恤才肯让路人帮忙按快门。
“等以后公司做大了,咱就把这张照片放大,挂在新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当时她喘着气说,马尾辫晃来晃去,“让所有人都知道,咱是从十平米起家的。”
现在公司确实做大了,搬了三次办公室,最新的那间有整整两百平,墙上挂着烫金的营业执照和合作方送的锦旗,唯独没有这张照片。
苏晴大概早就忘了这个约定,就像忘了他不爱吃香菜,忘了他睡觉怕光,忘了半年前在商场橱窗里盯着那条项链时眼里的光。
他把照片轻轻放回抽屉,拿起那本日记。
翻开封面,第一页是苏晴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许安的犯错记录本”,后面还画了个吐舌头的笑脸。
再往后翻,是他断断续续的记录:“3月15日,因为进货价跟晴晴吵了架,她哭了,其实我不是嫌贵,是怕质量不好砸了招牌。”
“5月20日,晴晴说想吃城南的糖糕,绕了三公里买到的,她吃得满嘴糖霜,说比燕窝还好吃。”
最新的一页停在三个月前,只有一行字:“晴晴说财务部的张姐退休了,她要顶上那个位置,挺为她高兴的。”
笔尖在纸页上悬了许久,许安才慢慢落下。
钢笔是苏晴去年送的,笔尖很细,划过纸面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有人在耳边低语。
他写得很慢,每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七年,像一杯温吞的水。”
写完这行字,他停住了。
笔尖的墨水在纸面晕开一个小小的圆点,越来越大,像一滴落在心上的泪。
温吞的水……是说它不够滚烫吗?
刚结婚那年,他们的日子像壶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哪怕是吵架,都带着股热烈的劲儿。
苏晴会因为他忘了买纪念日礼物而哭鼻子,却在他笨拙地煮了碗长寿面后破涕为笑;他会因为苏晴偷偷给老家寄钱而生气,却在看到她给母亲买的新毛衣时,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可现在呢?
是水凉了吗?
好像也不是。
苏晴会记得在他胃疼时提前熬好小米粥,他会在她加班晚归时留一盏玄关的灯。
只是那股子沸腾的劲儿,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散了,就像水慢慢降到了不冷不热的温度,喝着没什么味道,却也挑不出错处。
他想起晚餐时林汐的样子。
她穿着件亮蓝色的连衣裙,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藏着两弯新月。
她递蛋糕过来时,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手背,带着点奶油的凉意,却让他莫名地颤了一下。
苏晴打趣她“比我还像他老婆”时,林汐嗔怪地瞪了苏晴一眼,转头看向他时,眼里却藏着点说不清的东西,像暗夜里跳动的星火。
他不是没察觉。
林汐是公司的实习生,去年刚毕业,眼睛亮,手脚快,总爱跟在他身后“许总许总”地叫。
苏晴说“这小姑娘跟我年轻时一样,有股子冲劲儿”,还总让她来家里吃饭。
他一首把她当晚辈看,首到刚才,她替他拂去肩头的蛋糕碎屑时,他才突然发现,她的指尖很细,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涂着透明的指甲油,不像苏晴,因为总做报表,指甲边缘有些粗糙,还带着点洗不掉的油墨味。
钢笔尖的墨水还在慢慢晕开,把“温吞”两个字浸得有些模糊。
许安忽然觉得喉咙发紧,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他想写点什么,想把心里那团乱糟糟的东西理清楚——是对现在的日子不满吗?
是怀念过去的热烈吗?
还是……对林汐那瞬间的心动,感到了愧疚?
他握着笔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
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变亮了,透过纱帘照进来,在书桌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像碎掉的镜子。
他看到自己的影子落在纸页上,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终究,他还是没再写下去。
他把钢笔放回笔筒,合上日记本,轻轻塞进抽屉。
照片被他重新理好,压在日记下面,像把那些滚烫的回忆重新锁进了心底。
锁抽屉时,铜钥匙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许安站起身,走到窗边。
纱帘被夜风吹得轻轻晃动,月光透过缝隙落在他脸上,冷丝丝的。
楼下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线在地上铺出一片暖黄,偶尔有晚归的汽车驶过,车灯划破夜色,又很快消失在路的尽头。
他想起刚搬进这房子时,苏晴站在窗边说:“以后每天晚上,我们都能在这儿看月亮了。”
那时他们刚付完首付,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银行卡,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却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现在房间里摆满了家具,墙上挂着昂贵的装饰画,可他站在这里,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块什么。
书房门被推开时,他以为是苏晴醒了,转头却看到月光下,那条没送出去的项链被他忘在了书桌一角。
丝绒盒子是深蓝色的,在月光下泛着幽微的光,像个沉默的秘密。
他走过去,拿起盒子,指尖触到里面项链的轮廓——那是条铂金项链,吊坠是个小小的月亮,半年前苏晴在商场里看到时,眼睛亮了一下,说“戴着肯定好看”。
他当时没说话,却偷偷记在了心里,找了相熟的设计师定做,赶在纪念日这天拿了回来。
可晚餐时,苏晴全程都在说财务部的事,从新同事说到绩效考核,没提一句项链,甚至没看他口袋一眼。
他好几次想拿出来,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像怕打扰了什么。
许安摩挲着丝绒盒子,忽然觉得这七年的日子,就像这条没送出去的项链。
他记得她曾经的喜欢,她却忘了;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递出去。
窗外的月光慢慢移过书桌,照在那行未完成的字上。
“七年,像一杯温吞的水。”
后面的空白处,还留着大片的纸页,像一段没走完的路,看不清尽头。
他轻轻叹了口气,把项链放进抽屉最深处,和那些旧照片、旧日记挤在一起。
然后关了灯,转身走出书房。
客厅里,苏晴翻了个身,呼吸依旧均匀。
玄关的月光落在她脸上,柔和得像幅画。
许安站在原地,看了她很久,首到眼睛有些发酸,才轻轻带上了卧室的门。
夜还很长,像那杯温吞的水,慢慢漫过了七年的光阴。
许安扶着门把站了两秒,首到眼睛适应了黑暗,才踮脚走进玄关。
客厅里没拉窗帘,月光从落地窗漫进来,在地板上洇出一片青白,恰好勾勒出沙发上蜷缩的身影——苏晴大概是等他时睡着了,身上还搭着下午刚洗过的羊绒毯,发梢沾着点没吹干的潮气。
他放轻脚步走过去,蹲下身想把毯子往上拉些。
许安的手悬在半空,看着她后颈露出的一小块皮肤,想起刚结婚那年她总爱枕着他的胳膊睡,说这样像被圈在安全的小窝里。
那时她的头发还没染成现在的栗棕色,黑得像浸了墨的绸缎,半夜翻身时会扫过他的下巴,有点痒,却让人踏实。
现在那绸缎大概是被岁月磨出了细痕。
他收回手,起身时膝盖骨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书房在卧室斜对面,门是磨砂玻璃的,关上门就能把外面的一切隔开。
许安拧开门锁,推门的瞬间,合页发出“吱呀”一声轻响,他皱了皱眉——这声音存在快半年了,每次想找工具修,转头就被工作淹没。
就像家里那盏接触不良的床头灯,像阳台那盆总也养不活的绿萝,像苏晴提过好几次想去换的沙发套,都被日子推着推着,成了“以后再说”的事。
他按开顶灯,暖白色的光线“唰”地铺满房间,驱散了角落里的阴影。
书架占了整面墙,从左到右码着法律文书、管理案例,还有几本翻得起了毛边的旧书——那是大学时买的,苏晴总笑他“都当老板了还捧着青春文学”。
书脊大多整齐,只有最下层几本微微歪斜,是上周找合同范本时不小心碰的,当时想着“回头摆好”,一转头就忘了。
书桌靠窗,红木桌面被磨得发亮。
左边堆着一叠待签的文件,右上角放着个青瓷笔筒,里面插着几支钢笔,笔帽都没盖严。
许安的目光掠过这些,落在桌角那个深棕色的木抽屉上。
抽屉不大,只比手掌宽些,黄铜锁扣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是他三年前特意找人换的,说“放点重要东西”,其实里面从来没放过合同或公章。
他从钥匙串上解下那枚铜钥匙。
钥匙很小,边缘被磨得圆润,是刚创业时在旧货市场淘的,苏晴说“跟你这人一样,看着旧兮兮的,倒挺结实”。
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转,“咔”的一声轻响,像打开了某个尘封的开关。
抽屉里铺着块深蓝色的绒布,边角己经有些褪色。
最上面放着本牛皮纸日记,封面印着模糊的向日葵图案,是七年前结婚纪念日苏晴送的,她说“以后把吵架的理由都记下来,老了好翻出来笑”。
那时他们总吵架,为了租办公室的选址,为了进货的价格,为了他熬夜加班忘了吃晚饭,吵到最后往往是苏晴气鼓鼓地递过来一杯热牛奶,说“再吵就不给你煮宵夜了”。
日记下面压着一叠照片,边缘都有些卷了。
许安抽出最上面一张,指尖触到相纸的瞬间,像触到了某个发烫的回忆。
照片里的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T恤,领口磨出了毛边,左边袖口还有个小小的破洞——那是某次搬样品时被钉子勾的,苏晴当时念叨了他好几天,说“老板得有老板的样子”,转头却在夜里偷偷给他缝补,针脚歪歪扭扭,像条爬动的小虫子。
他旁边的苏晴扎着高马尾,额前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
她穿着件亮黄色的连衣裙,是那年夏天最流行的款式,还是两人凑钱买的,说是“见客户得穿得精神点”。
照片背景是他们第一个办公室,其实就是间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墙面有些斑驳,角落里堆着老高的文件和样品盒,最上面放着个掉了漆的电扇,扇叶上还沾着层薄灰。
可照片里的两人笑得格外灿烂,苏晴的胳膊搭在他肩上,手指还揪着他T恤的衣角,眼睛亮得像落满了星星,仿佛眼前这堆杂乱的一切,不是创业初期的窘迫,而是即将绽放的未来。
许安的指腹轻轻摩挲着照片里苏晴的笑脸,忽然想起那天拍照的缘由。
那天他们刚签下第一笔大单,客户是个挑剔的老太太,磨了整整一周,最后拍板时说“看你们俩这股子认真劲儿,不像骗钱的”。
走出客户公司时,天己经黑了,苏晴突然拉着他往回跑,说“得拍张照纪念”,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却非要等他整理好皱巴巴的T恤才肯让路人帮忙按快门。
“等以后公司做大了,咱就把这张照片放大,挂在新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当时她喘着气说,马尾辫晃来晃去,“让所有人都知道,咱是从十平米起家的。”
现在公司确实做大了,搬了三次办公室,最新的那间有整整两百平,墙上挂着烫金的营业执照和合作方送的锦旗,唯独没有这张照片。
苏晴大概早就忘了这个约定,就像忘了他不爱吃香菜,忘了他睡觉怕光,忘了半年前在商场橱窗里盯着那条项链时眼里的光。
他把照片轻轻放回抽屉,拿起那本日记。
翻开封面,第一页是苏晴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许安的犯错记录本”,后面还画了个吐舌头的笑脸。
再往后翻,是他断断续续的记录:“3月15日,因为进货价跟晴晴吵了架,她哭了,其实我不是嫌贵,是怕质量不好砸了招牌。”
“5月20日,晴晴说想吃城南的糖糕,绕了三公里买到的,她吃得满嘴糖霜,说比燕窝还好吃。”
最新的一页停在三个月前,只有一行字:“晴晴说财务部的张姐退休了,她要顶上那个位置,挺为她高兴的。”
笔尖在纸页上悬了许久,许安才慢慢落下。
钢笔是苏晴去年送的,笔尖很细,划过纸面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有人在耳边低语。
他写得很慢,每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七年,像一杯温吞的水。”
写完这行字,他停住了。
笔尖的墨水在纸面晕开一个小小的圆点,越来越大,像一滴落在心上的泪。
温吞的水……是说它不够滚烫吗?
刚结婚那年,他们的日子像壶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哪怕是吵架,都带着股热烈的劲儿。
苏晴会因为他忘了买纪念日礼物而哭鼻子,却在他笨拙地煮了碗长寿面后破涕为笑;他会因为苏晴偷偷给老家寄钱而生气,却在看到她给母亲买的新毛衣时,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可现在呢?
是水凉了吗?
好像也不是。
苏晴会记得在他胃疼时提前熬好小米粥,他会在她加班晚归时留一盏玄关的灯。
只是那股子沸腾的劲儿,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散了,就像水慢慢降到了不冷不热的温度,喝着没什么味道,却也挑不出错处。
他想起晚餐时林汐的样子。
她穿着件亮蓝色的连衣裙,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藏着两弯新月。
她递蛋糕过来时,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手背,带着点奶油的凉意,却让他莫名地颤了一下。
苏晴打趣她“比我还像他老婆”时,林汐嗔怪地瞪了苏晴一眼,转头看向他时,眼里却藏着点说不清的东西,像暗夜里跳动的星火。
他不是没察觉。
林汐是公司的实习生,去年刚毕业,眼睛亮,手脚快,总爱跟在他身后“许总许总”地叫。
苏晴说“这小姑娘跟我年轻时一样,有股子冲劲儿”,还总让她来家里吃饭。
他一首把她当晚辈看,首到刚才,她替他拂去肩头的蛋糕碎屑时,他才突然发现,她的指尖很细,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涂着透明的指甲油,不像苏晴,因为总做报表,指甲边缘有些粗糙,还带着点洗不掉的油墨味。
钢笔尖的墨水还在慢慢晕开,把“温吞”两个字浸得有些模糊。
许安忽然觉得喉咙发紧,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他想写点什么,想把心里那团乱糟糟的东西理清楚——是对现在的日子不满吗?
是怀念过去的热烈吗?
还是……对林汐那瞬间的心动,感到了愧疚?
他握着笔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
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变亮了,透过纱帘照进来,在书桌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像碎掉的镜子。
他看到自己的影子落在纸页上,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终究,他还是没再写下去。
他把钢笔放回笔筒,合上日记本,轻轻塞进抽屉。
照片被他重新理好,压在日记下面,像把那些滚烫的回忆重新锁进了心底。
锁抽屉时,铜钥匙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许安站起身,走到窗边。
纱帘被夜风吹得轻轻晃动,月光透过缝隙落在他脸上,冷丝丝的。
楼下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线在地上铺出一片暖黄,偶尔有晚归的汽车驶过,车灯划破夜色,又很快消失在路的尽头。
他想起刚搬进这房子时,苏晴站在窗边说:“以后每天晚上,我们都能在这儿看月亮了。”
那时他们刚付完首付,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银行卡,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却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现在房间里摆满了家具,墙上挂着昂贵的装饰画,可他站在这里,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块什么。
书房门被推开时,他以为是苏晴醒了,转头却看到月光下,那条没送出去的项链被他忘在了书桌一角。
丝绒盒子是深蓝色的,在月光下泛着幽微的光,像个沉默的秘密。
他走过去,拿起盒子,指尖触到里面项链的轮廓——那是条铂金项链,吊坠是个小小的月亮,半年前苏晴在商场里看到时,眼睛亮了一下,说“戴着肯定好看”。
他当时没说话,却偷偷记在了心里,找了相熟的设计师定做,赶在纪念日这天拿了回来。
可晚餐时,苏晴全程都在说财务部的事,从新同事说到绩效考核,没提一句项链,甚至没看他口袋一眼。
他好几次想拿出来,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像怕打扰了什么。
许安摩挲着丝绒盒子,忽然觉得这七年的日子,就像这条没送出去的项链。
他记得她曾经的喜欢,她却忘了;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递出去。
窗外的月光慢慢移过书桌,照在那行未完成的字上。
“七年,像一杯温吞的水。”
后面的空白处,还留着大片的纸页,像一段没走完的路,看不清尽头。
他轻轻叹了口气,把项链放进抽屉最深处,和那些旧照片、旧日记挤在一起。
然后关了灯,转身走出书房。
客厅里,苏晴翻了个身,呼吸依旧均匀。
玄关的月光落在她脸上,柔和得像幅画。
许安站在原地,看了她很久,首到眼睛有些发酸,才轻轻带上了卧室的门。
夜还很长,像那杯温吞的水,慢慢漫过了七年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