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锦绣商路(林薇林薇)完整版免费全文阅读_完本小说推荐穿越之锦绣商路(林薇林薇)
时间: 2025-09-13 05:21:03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汴京郊外的小院己经升起了袅袅炊烟。
灶房里,林薇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得擦。
有了前一天成功的经验,她今天的动作更加娴熟流畅。
和面、洗面、沉淀、蒸制……每一个步骤都仿佛经过了千百次的演练,精准而高效。
柳婶娘在一旁帮着照看炉火、处理豆芽,看着林薇行云流水般的操作,眼中满是惊叹和欣慰。
这孩子,像是天生就该吃这碗饭似的。
“婶娘,您看这面浆的稠度,是不是比昨天更合适些?”
林薇舀起一勺雪白细腻的面浆,仔细观摩着流淌的状态,“昨天最后几张有点厚,口感略逊一筹,今天的水粉比例我稍微调整了一下。”
柳婶娘凑过来看了看,笑道:“婶娘是个粗人,看不出来这些精细门道。
但你做的,肯定没错!
昨儿个大家不都夸好吃嘛!”
林薇也笑了,但心里却丝毫不敢放松。
餐饮行业,细节决定成败。
尤其是她这种小本经营,口碑就是生命线。
每一次微小的改进,都是为了更稳定的品质和更好的顾客体验。
所有的凉皮蒸好冷却后,林薇拿出一个小油壶,里面是她昨日用香料微微煨过的熟油。
她小心地在每一张凉皮表面薄薄地刷上一层。
“薇娘,这是做甚?
可是怕粘着?”
柳婶娘好奇地问。
“嗯,刷一层熟油,既能防止粘连,锁住水分让凉皮更润泽,还能增添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
林薇解释道,“而且,您不觉得这样看起来也更有食欲吗?”
果然,刷过油的凉皮显得更加晶莹油润,光泽动人。
柳婶娘连连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
一切准备就绪,装挑担时,林薇特意比昨天多准备了近一半的量。
她心里有些忐忑,既期待生意能更上一层楼,又担心准备过多万一卖不出去会浪费。
再次挑起沉甸甸的担子走上熟悉的路,林薇的心情比昨日平静了许多,多了几分笃定,但期待感丝毫未减。
来到老地方,刚放下挑子,还没等她开始吆喝,旁边车马行的一个伙计就眼尖地看到了她,立刻嚷嚷起来:“哎!
小娘子!
你可来了!
昨天吃了你一碗那什么凉皮,惦记了一晚上!
快给我来一碗,多放点那辣子!”
林薇抬头一看,正是昨天第一个光顾的那位力夫汉子,姓王,行里人都叫他王大个。
她脸上立刻绽开笑容:“王大哥您稍等,马上就好!
保管辣子给您放足!”
这声嚷嚷引来了不少注意。
很快,又有几个昨天尝过鲜的老主顾围了上来。
“小娘子,我也来一碗!”
“给我也捎带一碗,味汁重点!”
“好嘞!
各位大哥稍坐,都有份!”
林薇清脆地应着,手下飞快地操作起来。
有了昨天的经验,她调配料汁更加得心应手,速度也快了不少。
红亮的辣油、焦香的芝麻、清脆的豆芽、吸汁的面筋与爽滑的凉皮在她手中飞快组合,变成一碗碗令人食指大动的美味。
良好的开端让她信心大增。
她一边忙碌,一边再次亮开嗓子吆喝起来:“爽口凉皮!
新出盘的爽口凉皮!
酸辣开胃,筋道爽滑咯!”
或许是有了熟客带动,或许是昨天的口碑己经开始发酵,今天的生意明显比昨天更加红火。
摊子前很快排起了小小的队伍,不仅有附近做工的力夫、伙计,还吸引了一些路过的小贩和住户。
“听张屠户说你这儿吃食新鲜味美,果真不假!”
“小娘子,这味道真独特,在别处没吃过。”
“给我来两碗,带回去给家里婆娘也尝尝!”
听到顾客的称赞,尤其是听到有人要打包带走,林薇心里乐开了花。
她手脚麻利地拌着凉皮,收钱找零,嘴上还不忘甜甜地招呼着,记着熟客的偏好。
“李大哥,您的多加蒜汁!”
“孙大爷,您牙口不好,这碗我给您多焖了会儿,皮子更软和些。”
这细心周到的举动,往往能换来顾客惊喜的笑容和连声道谢,无形中又拉近了距离。
忙碌的间隙,她注意到一位穿着体面、像是哪家府里采办模样的中年人,在摊子前驻足观察了片刻,却没有上前购买,只是目光在她那些调料罐和操作流程上停留了一会儿,然后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林薇心中微微一动,但很快又被新的顾客打断,便将这小小的插曲暂时抛在了脑后。
时近正午,带来的凉皮己经卖掉了七成多,速度比昨天快了不少。
林薇正暗自欣喜,盘算着明天的备料可以再增加一些时,摊子前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是两个也挑着担子卖汤饼的小贩,年纪约莫三十上下,脸色不太好看。
他们盯着林薇忙碌的摊子和排队的人群,眼神有些复杂,混杂着羡慕、嫉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其中一个高个儿,吊梢眼,抱着胳膊,阴阳怪气地开口:“哟,小娘子,生意不错啊?
这是打哪儿学来的新鲜玩意儿?
抢饭吃也得讲讲先来后到吧?”
另一个矮胖些的也跟着帮腔:“就是,这街口往常可是我们哥俩的老地盘。
你这冷不丁冒出来,把我们客人都拉走了,这算怎么回事?”
林薇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市场竞争,尤其是这种底层小贩之间,为了抢地盘、抢客人发生口角乃至冲突,并不罕见。
她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擦手,脸上依旧保持着礼貌的笑容,不卑不亢地回应:“两位大哥言重了。
这街口西通八达,往来都是客,哪有谁家地盘一说?
大家都是做点小本生意糊口,无非是各凭本事,卖些不一样的吃食。
客人愿意买谁的,那是客人的选择。
我这凉皮是冷食,与两位大哥热乎乎的汤饼并不冲突,说不定还能互相带带生意呢。”
她语气柔和,却条理清晰,点明了自己产品的差异性,也暗示了和平共处的可能。
那高个儿小贩似乎没料到这看起来娇滴滴的小娘子说话这么有条理,一时语塞。
矮胖的那个却哼了一声:“说的比唱的好听!
谁知道你这里面加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闻着倒是香,别吃坏了肚子!”
这话就有些胡搅蛮缠甚至污蔑的意思了。
排队等着买凉皮的几个老主顾不乐意了。
王大个正好吃完一碗,把碗一放,粗声粗气地道:“刘三,你少在这儿满嘴喷粪!
人家小娘子做的东西干干净净,味道正得很!
比你那清汤寡水的面片子强多了!
自己没本事留住客,倒怪起别人来了?”
“就是!
我们吃得好好的,要你多嘴?”
“买不起就别挡道,我们还等着呢!”
老主顾们纷纷出声维护林薇。
那俩小贩见惹了众怒,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又见林薇虽然看着柔弱,眼神却清亮镇定,毫不怯场,终究没敢再闹事,悻悻地嘟囔了几句,挑着担子灰溜溜地走了。
一场小风波就此化解。
林薇心里松了口气,连忙向出声维护她的顾客们道谢:“多谢各位大哥大叔仗义执言!”
“谢啥!
小娘子你东西好,人又实诚,我们当然帮理不帮亲!”
“快接着给我们拌吧,肚子还饿着呢!”
经过这么一闹,摊子前的氛围反而更加融洽热闹了。
林薇心里暖暖的,更加用心地制作每一碗凉皮。
最终,今天准备的所有材料,比昨天提前大半个时辰就全部售罄!
后面来的几个熟客只能扑了个空,连连惋惜。
“小娘子,你明天可得再多做些!”
“就是就是,根本不够卖啊!”
林薇一边笑着应承,一边心里飞快计算。
今天准备的量比昨天多了五成,利润起码能有一百五十文!
照这个趋势下去,用不了多久,她就能攒够钱置办一套更好的行头,甚至……可以考虑那件她一首惦记的事情了。
她心情愉悦地收拾好摊子,挑着空担子往回走。
秋日的阳光洒在身上,仿佛都带着铜钱般金灿灿的喜悦味道。
回到小院,柳婶娘看到又是空担子回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听完林薇讲述生意如何红火,以及那场小风波如何被顾客们化解后,她又后怕又骄傲。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咱们薇娘是有大福气的!
街坊们也真是好心肠!”
柳婶娘念叨着,帮着一起清点今天的收入。
当那一大堆铜钱倒在桌上时,连柳婶娘都忍不住惊呼出声:“老天爷,这……这都快赶上城里铺子伙计一月的工钱了!”
林薇仔细数了两遍,扣除成本,净利一百六十八文!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钱收入她的“钱箱”——一个洗净擦干的小陶罐里。
听着铜钱落入罐底发出的清脆声响,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成就感充盈着她的内心。
这是她穿越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不是继承的,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点一点赚回来的!
晚上,她再次在油灯下记录。
销售额、成本、利润、顾客反馈、竞争对手动态、潜在风险……她都一一记录下来。
数据清晰地显示,她的爽口凉皮市场需求旺盛,盈利能力可观。
但她也记下了那个采办模样中年人的观察,以及今天汤饼小贩的挑衅。
成功固然喜悦,但隐患也己初现。
模仿者可能很快会出现,竞争可能会加剧。
必须未雨绸缪。
“婶娘,”她收起小本子,对正在纳鞋底的柳婶娘说,“咱们的凉皮,现在虽然卖得好,但终究是样新鲜玩意儿。
别人看久了,说不定就能学个七八分。
咱们得想想,怎么能一首比别人强点儿。”
柳婶娘停下针线,认真想了想:“说的是这个理儿。
要不……咱们在调料上再下下功夫?
或者,再加点别的什么配料?”
“婶娘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林薇眼睛一亮,“我想试试能不能熬点更香的辣油,或者做点别的口味,比如麻酱味的?
还有就是,豆芽和面筋虽然好,但终究单调了些。
若是能加点脆生的黄瓜丝、或是炒香的花生碎,口感层次肯定更丰富!”
“黄瓜丝?
这季节黄瓜可不便宜。
花生碎倒是好主意,香!”
柳婶娘盘算着,“不过这都是要加本钱的……只要好吃,客人就愿意多花一两文钱。”
林薇信心十足,“咱们宁可贵一点,也要做出最好的品质。
这样才能站稳脚跟,不怕别人学。”
她又想起一事,语气变得有些犹豫和期待:“婶娘,还有件事……我琢磨着,老是挑担子摆摊,风吹日晒不说,碰到雨天就完全做不了生意。
而且规模也有限。
我在想……能不能,把我爹娘留下的那间小铺面,收回来自己用?”
柳婶娘闻言,吃了一惊:“收回铺子?
那杂货铺的老丈租了好些年,虽说租金不高,但也是个稳定进项。
你自己开店……本钱、人手、方方面面,可要比摆摊复杂多了!
风险也大啊!”
“我知道。”
林薇点点头,目光却异常坚定,“所以现在只是想想。
等我们再攒些钱,生意再稳定些。
但总摆摊不是长久之计,有个固定的店面,才能做更大的生意。”
她描绘着想象中的蓝图:“到时候,我们不光卖凉皮,还可以卖些别的独家小吃、饮子。
店里干净亮堂,客人能坐着慢慢吃……那才像个真正的事业。”
柳婶娘看着侄女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她从未在以往那个怯懦的薇娘身上见过的、充满野心和希望的光彩。
她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选择了支持:“你这孩子,心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婶娘觉得你能成。
慢慢来,一步步走踏实了就好。”
得到了柳婶娘的理解,林薇心里更加有底了。
她知道,开店绝非易事,需要更多的资金、更稳定的供应链、更高效的操作流程,可能还需要雇人。
但有了这个目标,眼前的忙碌和辛苦便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夜色渐深,小院重归宁静。
林薇躺在床榻上,听着窗外唧唧的虫鸣,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着,仿佛在计算着成本与收益,规划着明天的配料单,勾勒着未来小店的雏形。
陶罐里的铜钱安静地躺在墙角,仿佛一颗刚刚埋下的种子,孕育着无限的可能。
第一桶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金钱本身,更在于它所带来的信心、勇气和通向更广阔天地的希望。
她知道,她的路,才刚刚开始。
灶房里,林薇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得擦。
有了前一天成功的经验,她今天的动作更加娴熟流畅。
和面、洗面、沉淀、蒸制……每一个步骤都仿佛经过了千百次的演练,精准而高效。
柳婶娘在一旁帮着照看炉火、处理豆芽,看着林薇行云流水般的操作,眼中满是惊叹和欣慰。
这孩子,像是天生就该吃这碗饭似的。
“婶娘,您看这面浆的稠度,是不是比昨天更合适些?”
林薇舀起一勺雪白细腻的面浆,仔细观摩着流淌的状态,“昨天最后几张有点厚,口感略逊一筹,今天的水粉比例我稍微调整了一下。”
柳婶娘凑过来看了看,笑道:“婶娘是个粗人,看不出来这些精细门道。
但你做的,肯定没错!
昨儿个大家不都夸好吃嘛!”
林薇也笑了,但心里却丝毫不敢放松。
餐饮行业,细节决定成败。
尤其是她这种小本经营,口碑就是生命线。
每一次微小的改进,都是为了更稳定的品质和更好的顾客体验。
所有的凉皮蒸好冷却后,林薇拿出一个小油壶,里面是她昨日用香料微微煨过的熟油。
她小心地在每一张凉皮表面薄薄地刷上一层。
“薇娘,这是做甚?
可是怕粘着?”
柳婶娘好奇地问。
“嗯,刷一层熟油,既能防止粘连,锁住水分让凉皮更润泽,还能增添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
林薇解释道,“而且,您不觉得这样看起来也更有食欲吗?”
果然,刷过油的凉皮显得更加晶莹油润,光泽动人。
柳婶娘连连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
一切准备就绪,装挑担时,林薇特意比昨天多准备了近一半的量。
她心里有些忐忑,既期待生意能更上一层楼,又担心准备过多万一卖不出去会浪费。
再次挑起沉甸甸的担子走上熟悉的路,林薇的心情比昨日平静了许多,多了几分笃定,但期待感丝毫未减。
来到老地方,刚放下挑子,还没等她开始吆喝,旁边车马行的一个伙计就眼尖地看到了她,立刻嚷嚷起来:“哎!
小娘子!
你可来了!
昨天吃了你一碗那什么凉皮,惦记了一晚上!
快给我来一碗,多放点那辣子!”
林薇抬头一看,正是昨天第一个光顾的那位力夫汉子,姓王,行里人都叫他王大个。
她脸上立刻绽开笑容:“王大哥您稍等,马上就好!
保管辣子给您放足!”
这声嚷嚷引来了不少注意。
很快,又有几个昨天尝过鲜的老主顾围了上来。
“小娘子,我也来一碗!”
“给我也捎带一碗,味汁重点!”
“好嘞!
各位大哥稍坐,都有份!”
林薇清脆地应着,手下飞快地操作起来。
有了昨天的经验,她调配料汁更加得心应手,速度也快了不少。
红亮的辣油、焦香的芝麻、清脆的豆芽、吸汁的面筋与爽滑的凉皮在她手中飞快组合,变成一碗碗令人食指大动的美味。
良好的开端让她信心大增。
她一边忙碌,一边再次亮开嗓子吆喝起来:“爽口凉皮!
新出盘的爽口凉皮!
酸辣开胃,筋道爽滑咯!”
或许是有了熟客带动,或许是昨天的口碑己经开始发酵,今天的生意明显比昨天更加红火。
摊子前很快排起了小小的队伍,不仅有附近做工的力夫、伙计,还吸引了一些路过的小贩和住户。
“听张屠户说你这儿吃食新鲜味美,果真不假!”
“小娘子,这味道真独特,在别处没吃过。”
“给我来两碗,带回去给家里婆娘也尝尝!”
听到顾客的称赞,尤其是听到有人要打包带走,林薇心里乐开了花。
她手脚麻利地拌着凉皮,收钱找零,嘴上还不忘甜甜地招呼着,记着熟客的偏好。
“李大哥,您的多加蒜汁!”
“孙大爷,您牙口不好,这碗我给您多焖了会儿,皮子更软和些。”
这细心周到的举动,往往能换来顾客惊喜的笑容和连声道谢,无形中又拉近了距离。
忙碌的间隙,她注意到一位穿着体面、像是哪家府里采办模样的中年人,在摊子前驻足观察了片刻,却没有上前购买,只是目光在她那些调料罐和操作流程上停留了一会儿,然后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林薇心中微微一动,但很快又被新的顾客打断,便将这小小的插曲暂时抛在了脑后。
时近正午,带来的凉皮己经卖掉了七成多,速度比昨天快了不少。
林薇正暗自欣喜,盘算着明天的备料可以再增加一些时,摊子前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是两个也挑着担子卖汤饼的小贩,年纪约莫三十上下,脸色不太好看。
他们盯着林薇忙碌的摊子和排队的人群,眼神有些复杂,混杂着羡慕、嫉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其中一个高个儿,吊梢眼,抱着胳膊,阴阳怪气地开口:“哟,小娘子,生意不错啊?
这是打哪儿学来的新鲜玩意儿?
抢饭吃也得讲讲先来后到吧?”
另一个矮胖些的也跟着帮腔:“就是,这街口往常可是我们哥俩的老地盘。
你这冷不丁冒出来,把我们客人都拉走了,这算怎么回事?”
林薇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市场竞争,尤其是这种底层小贩之间,为了抢地盘、抢客人发生口角乃至冲突,并不罕见。
她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擦手,脸上依旧保持着礼貌的笑容,不卑不亢地回应:“两位大哥言重了。
这街口西通八达,往来都是客,哪有谁家地盘一说?
大家都是做点小本生意糊口,无非是各凭本事,卖些不一样的吃食。
客人愿意买谁的,那是客人的选择。
我这凉皮是冷食,与两位大哥热乎乎的汤饼并不冲突,说不定还能互相带带生意呢。”
她语气柔和,却条理清晰,点明了自己产品的差异性,也暗示了和平共处的可能。
那高个儿小贩似乎没料到这看起来娇滴滴的小娘子说话这么有条理,一时语塞。
矮胖的那个却哼了一声:“说的比唱的好听!
谁知道你这里面加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闻着倒是香,别吃坏了肚子!”
这话就有些胡搅蛮缠甚至污蔑的意思了。
排队等着买凉皮的几个老主顾不乐意了。
王大个正好吃完一碗,把碗一放,粗声粗气地道:“刘三,你少在这儿满嘴喷粪!
人家小娘子做的东西干干净净,味道正得很!
比你那清汤寡水的面片子强多了!
自己没本事留住客,倒怪起别人来了?”
“就是!
我们吃得好好的,要你多嘴?”
“买不起就别挡道,我们还等着呢!”
老主顾们纷纷出声维护林薇。
那俩小贩见惹了众怒,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又见林薇虽然看着柔弱,眼神却清亮镇定,毫不怯场,终究没敢再闹事,悻悻地嘟囔了几句,挑着担子灰溜溜地走了。
一场小风波就此化解。
林薇心里松了口气,连忙向出声维护她的顾客们道谢:“多谢各位大哥大叔仗义执言!”
“谢啥!
小娘子你东西好,人又实诚,我们当然帮理不帮亲!”
“快接着给我们拌吧,肚子还饿着呢!”
经过这么一闹,摊子前的氛围反而更加融洽热闹了。
林薇心里暖暖的,更加用心地制作每一碗凉皮。
最终,今天准备的所有材料,比昨天提前大半个时辰就全部售罄!
后面来的几个熟客只能扑了个空,连连惋惜。
“小娘子,你明天可得再多做些!”
“就是就是,根本不够卖啊!”
林薇一边笑着应承,一边心里飞快计算。
今天准备的量比昨天多了五成,利润起码能有一百五十文!
照这个趋势下去,用不了多久,她就能攒够钱置办一套更好的行头,甚至……可以考虑那件她一首惦记的事情了。
她心情愉悦地收拾好摊子,挑着空担子往回走。
秋日的阳光洒在身上,仿佛都带着铜钱般金灿灿的喜悦味道。
回到小院,柳婶娘看到又是空担子回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听完林薇讲述生意如何红火,以及那场小风波如何被顾客们化解后,她又后怕又骄傲。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咱们薇娘是有大福气的!
街坊们也真是好心肠!”
柳婶娘念叨着,帮着一起清点今天的收入。
当那一大堆铜钱倒在桌上时,连柳婶娘都忍不住惊呼出声:“老天爷,这……这都快赶上城里铺子伙计一月的工钱了!”
林薇仔细数了两遍,扣除成本,净利一百六十八文!
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钱收入她的“钱箱”——一个洗净擦干的小陶罐里。
听着铜钱落入罐底发出的清脆声响,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成就感充盈着她的内心。
这是她穿越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不是继承的,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点一点赚回来的!
晚上,她再次在油灯下记录。
销售额、成本、利润、顾客反馈、竞争对手动态、潜在风险……她都一一记录下来。
数据清晰地显示,她的爽口凉皮市场需求旺盛,盈利能力可观。
但她也记下了那个采办模样中年人的观察,以及今天汤饼小贩的挑衅。
成功固然喜悦,但隐患也己初现。
模仿者可能很快会出现,竞争可能会加剧。
必须未雨绸缪。
“婶娘,”她收起小本子,对正在纳鞋底的柳婶娘说,“咱们的凉皮,现在虽然卖得好,但终究是样新鲜玩意儿。
别人看久了,说不定就能学个七八分。
咱们得想想,怎么能一首比别人强点儿。”
柳婶娘停下针线,认真想了想:“说的是这个理儿。
要不……咱们在调料上再下下功夫?
或者,再加点别的什么配料?”
“婶娘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林薇眼睛一亮,“我想试试能不能熬点更香的辣油,或者做点别的口味,比如麻酱味的?
还有就是,豆芽和面筋虽然好,但终究单调了些。
若是能加点脆生的黄瓜丝、或是炒香的花生碎,口感层次肯定更丰富!”
“黄瓜丝?
这季节黄瓜可不便宜。
花生碎倒是好主意,香!”
柳婶娘盘算着,“不过这都是要加本钱的……只要好吃,客人就愿意多花一两文钱。”
林薇信心十足,“咱们宁可贵一点,也要做出最好的品质。
这样才能站稳脚跟,不怕别人学。”
她又想起一事,语气变得有些犹豫和期待:“婶娘,还有件事……我琢磨着,老是挑担子摆摊,风吹日晒不说,碰到雨天就完全做不了生意。
而且规模也有限。
我在想……能不能,把我爹娘留下的那间小铺面,收回来自己用?”
柳婶娘闻言,吃了一惊:“收回铺子?
那杂货铺的老丈租了好些年,虽说租金不高,但也是个稳定进项。
你自己开店……本钱、人手、方方面面,可要比摆摊复杂多了!
风险也大啊!”
“我知道。”
林薇点点头,目光却异常坚定,“所以现在只是想想。
等我们再攒些钱,生意再稳定些。
但总摆摊不是长久之计,有个固定的店面,才能做更大的生意。”
她描绘着想象中的蓝图:“到时候,我们不光卖凉皮,还可以卖些别的独家小吃、饮子。
店里干净亮堂,客人能坐着慢慢吃……那才像个真正的事业。”
柳婶娘看着侄女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她从未在以往那个怯懦的薇娘身上见过的、充满野心和希望的光彩。
她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选择了支持:“你这孩子,心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婶娘觉得你能成。
慢慢来,一步步走踏实了就好。”
得到了柳婶娘的理解,林薇心里更加有底了。
她知道,开店绝非易事,需要更多的资金、更稳定的供应链、更高效的操作流程,可能还需要雇人。
但有了这个目标,眼前的忙碌和辛苦便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夜色渐深,小院重归宁静。
林薇躺在床榻上,听着窗外唧唧的虫鸣,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着,仿佛在计算着成本与收益,规划着明天的配料单,勾勒着未来小店的雏形。
陶罐里的铜钱安静地躺在墙角,仿佛一颗刚刚埋下的种子,孕育着无限的可能。
第一桶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金钱本身,更在于它所带来的信心、勇气和通向更广阔天地的希望。
她知道,她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