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6我的黄金时代林峰张伟完结小说大全_免费热门小说重生1986我的黄金时代(林峰张伟)
时间: 2025-09-13 05:13:01
1986年8月15日,清晨五点半。
窗外的天刚蒙蒙亮,泛着一层淡淡的鱼肚白。
老式木质窗框被风吹得“吱呀”轻响,夹杂着楼下公共水龙头“滴答滴答”的漏水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模糊不清的广播喇叭声——那是市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的前奏,紧接着就该是《霍元甲》的主题曲了。
林峰猛地睁开眼。
报纸边缘己经泛黄起卷,右上角还贴着一张略微褪色的“三好学生”奖状,上面的照片里,少年眉眼青涩,嘴角带着一丝拘谨的笑,名字栏清清楚楚写着“林峰”两个字。
鼻腔里充斥着一股混合了煤烟、肥皂水和淡淡霉味的气息,这是他太熟悉又太陌生的味道——筒子楼的味道。
他动了动手指,触到的是硬邦邦的木板床,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床单,上面还印着“劳动最光荣”的红字图案。
身下的褥子有点薄,能隐约感觉到床板的纹路。
林峰僵了足足有半分钟,才缓缓抬起手。
那是一只少年人的手。
骨节分明,皮肤是健康的麦色,指腹带着点因为握笔和干家务磨出的薄茧,却没有后来常年熬夜、酗酒留下的蜡黄和虚浮。
他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清晰的痛感传来,不是梦。
“我……回来了?”
沙哑的声音从喉咙里滚出,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他撑起身子,环顾西周。
这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摆着一张单人床、一个掉漆的木制书桌和一个铁皮衣柜,就己经挤得满满当当。
书桌上堆着高一的课本和几本翻得卷边的武侠小说,最上面是一本《射雕英雄传》,封面被摸得发亮。
墙角靠着一把二八自行车,车把上还缠着几圈旧胶布,那是父亲林建国的代步工具。
墙上挂着的日历,赫然停留在1986年8月15日。
林峰的心脏疯狂地跳动起来,像是要冲破胸膛。
前世那些如同潮水般的记忆,瞬间涌进脑海——2023年的冬夜,他躺在医院廉价的病床上,肺癌晚期,身边空无一人。
父母早在九十年代就因为父亲工伤去世、母亲积劳成疾跟着走了;妹妹林雪为了给他凑医药费,早早嫁给了一个家暴的混混,最后跑回娘家时,人己经半疯半傻;曾经海誓山盟的爱人苏晚晴,因为他穷、因为他不上进,在他二十五岁那年彻底断了联系;还有发小张伟,本来跟着他一起闯事业,却因为他决策失误赔光了家底,最后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他这辈子,活得像个笑话。
事业一败涂地,亲情爱情友情尽数崩塌,最后在悔恨和孤独中咽了气。
临死前的那几个月,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翻找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地想:如果能回到过去,如果能抓住那些被错过的机会,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没想到,真的回来了。
回到了1986年,他十七岁,刚读完高一,父母还在,妹妹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一切都还来得及!
“吱呀”一声,房门被轻轻推开。
“小峰,醒啦?”
母亲李兰端着一个铝制饭盒走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卡其布上衣,头发用一根黑色皮筋简单扎在脑后,眼角己经有了细密的皱纹,但精神头很好。
“快起来洗漱,妈给你煮了鸡蛋,还有昨天剩的玉米粥。”
林峰看着母亲熟悉的脸,眼眶瞬间就红了。
前世母亲是在他二十岁那年走的,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加上劳累过度,得了急性肝炎,没钱治,拖成了肝硬化。
他永远记得母亲最后躺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妈不怪你”的样子。
“妈……”他喉咙发紧,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李兰被他看得一愣,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怎么了这是?
脸色这么差,是不是昨晚看书看太晚了?
跟你说过多少次,别熬那么晚,身体要紧。”
“没事,妈,”林峰赶紧擦掉眼角的湿意,强装镇定地笑了笑,“就是做了个噩梦,吓着了。”
“傻孩子,梦都是反的。”
李兰放下饭盒,帮他整理了一下凌乱的床单,“快起来吧,你爸今天要去车间加班,早饭得早点吃。
对了,你妹妹说要跟你一起去买冰棍,她攒了五分钱呢。”
提到妹妹林雪,林峰的心又软了下来。
他掀开被子下床,穿上放在床尾的解放鞋,跟着母亲走出了小屋。
外面是筒子楼的公共走廊,狭窄而昏暗,各家各户的煤炉子都摆在门口,有的己经生起了火,飘着淡淡的煤烟味。
走廊尽头的公共水龙头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踮着脚尖洗手,看到林峰出来,立刻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哥!
你醒啦!
我们什么时候去买冰棍啊?
王奶奶说今天有绿豆的!”
林雪才八岁,穿着一件粉色的连衣裙,那是李兰用自己的旧衣服改的,洗得有些发白,但很干净。
她脸上带着天真烂漫的笑容,眼睛亮得像星星。
前世林雪的命运最惨。
因为家里穷,她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后来为了帮他还赌债(那时候他己经被生活磨得堕落了),嫁给了邻村的一个酒鬼,天天被打骂。
林峰重生前最后一次见她,她蜷缩在精神病院的角落里,眼神空洞,连他都认不出来了。
“等哥吃完早饭就带你去。”
林峰蹲下身,摸了摸妹妹的头,声音温柔得能掐出水来,“不仅买绿豆的,还给你买奶油的,好不好?”
林雪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
哥你真好!
妈说奶油的要一毛钱呢!”
“哥有钱。”
林峰笑了笑。
他记得自己的枕头底下,还压着父亲给的五块钱零花钱,那是他这个月的生活费。
在1986年,五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够买五十根奶油冰棍了。
李兰在一旁笑着嗔怪:“你就惯着她吧,小心把她惯坏了。”
嘴上这么说,眼里却满是笑意。
一家人走到走廊另一头的厨房,那是几家共用的,面积不大,只有一个水泥砌的灶台和一个放杂物的架子。
林建国己经坐在小板凳上喝粥了,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工装衬衫,袖口挽着,露出结实的胳膊,脸上带着常年在车间干活留下的疲惫。
林建国是市机床厂的工人,老实巴交,一辈子兢兢业业,却在1998年国企改制的时候下了岗,后来为了养家,去工地搬砖,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当场就没了。
那时候林峰刚创业失败,连父亲的丧葬费都是借的。
“爸。”
林峰喊了一声。
林建国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醒了?
快吃饭吧,吃完我得赶紧去车间,今天要赶一批零件,主任说晚上可能要加班。”
林峰的心猛地一沉。
他记得很清楚,前世父亲就是在今天的加班中出的事——车间里的一台老旧机床突然失控,砸伤了他的腿,虽然没截肢,但落下了终身残疾,后来工厂效益不好,他因为腿伤被提前辞退,家里的日子从此一落千丈。
不行,绝对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爸,”林峰坐下,拿起一个馒头,状似无意地问,“你们车间那台老机床,是不是有点问题啊?
我昨天听张伟说,他爸厂里的机床就是因为老化,差点出事故。”
林建国愣了一下,皱了皱眉:“你说的是三号机床吧?
是有点老了,有时候会卡住,但主任说凑合用用,等下个月新机床来了就换。
没事,我小心点就行。”
“那可不行,”林峰放下馒头,语气严肃起来,“爸,安全第一啊!
万一真出点事怎么办?
要不你今天跟主任说说,换台机床?
或者干脆别加班了?”
李兰也跟着劝道:“是啊建国,小峰说得对,安全要紧。
实在不行,咱就跟主任请假,不差这一天的工资。”
林建国有些犹豫:“可是主任都安排好了,我要是不去,别人就得替我,多不好意思啊。”
他就是这样,一辈子老实,总想着替别人着想,却忘了自己的安危。
林峰知道父亲的脾气,硬劝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
他脑子飞速转动,突然想起前世听张伟说过,机床厂的马主任最近在愁儿子上学的事——马主任的儿子要上重点高中,差两分,托了好几个人都没办成。
“爸,我有个办法。”
林峰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你今天去了,先别急着上工,去找马主任。
就说……就说我认识一个人,能帮他儿子办入学的事。
他要是高兴了,肯定不会让你去开那台老机床了。”
林建国瞪大了眼睛:“你认识人?
小峰,你可别吹牛啊,这可不是小事。”
“我没吹牛,”林峰肯定地说,“张伟他表哥就在教育局上班,这事包在我身上。
你就按我说的做,准没错。”
他当然不认识什么教育局的人,但他知道,再过半个月,重点高中会有一批补录名额,只要马主任愿意等,肯定能办成。
到时候他再想办法圆过去就行,先把今天的危机化解了再说。
李兰虽然半信半疑,但看着儿子笃定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那行,建国,你就听小峰的。
实在不行,大不了咱就请假。”
林建国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那……那我试试吧。”
看到父亲松口,林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至少,父亲今天不会有事了。
吃完饭,林建国匆匆忙忙地去上班了。
林峰帮母亲收拾好碗筷,又给妹妹洗了个苹果,然后说:“妈,我带小雪去买冰棍,顺便去找张伟一趟,问问他表哥的事。”
“行,早点回来,别到处疯跑。”
李兰叮嘱道。
林峰牵着林雪的手,走出了筒子楼。
外面的阳光己经明亮起来,洒在狭窄的胡同里。
胡同两旁的墙上,刷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还有几张褪色的电影海报,其中一张是《上海滩》,周润发穿着
窗外的天刚蒙蒙亮,泛着一层淡淡的鱼肚白。
老式木质窗框被风吹得“吱呀”轻响,夹杂着楼下公共水龙头“滴答滴答”的漏水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模糊不清的广播喇叭声——那是市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的前奏,紧接着就该是《霍元甲》的主题曲了。
林峰猛地睁开眼。
报纸边缘己经泛黄起卷,右上角还贴着一张略微褪色的“三好学生”奖状,上面的照片里,少年眉眼青涩,嘴角带着一丝拘谨的笑,名字栏清清楚楚写着“林峰”两个字。
鼻腔里充斥着一股混合了煤烟、肥皂水和淡淡霉味的气息,这是他太熟悉又太陌生的味道——筒子楼的味道。
他动了动手指,触到的是硬邦邦的木板床,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床单,上面还印着“劳动最光荣”的红字图案。
身下的褥子有点薄,能隐约感觉到床板的纹路。
林峰僵了足足有半分钟,才缓缓抬起手。
那是一只少年人的手。
骨节分明,皮肤是健康的麦色,指腹带着点因为握笔和干家务磨出的薄茧,却没有后来常年熬夜、酗酒留下的蜡黄和虚浮。
他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清晰的痛感传来,不是梦。
“我……回来了?”
沙哑的声音从喉咙里滚出,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他撑起身子,环顾西周。
这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摆着一张单人床、一个掉漆的木制书桌和一个铁皮衣柜,就己经挤得满满当当。
书桌上堆着高一的课本和几本翻得卷边的武侠小说,最上面是一本《射雕英雄传》,封面被摸得发亮。
墙角靠着一把二八自行车,车把上还缠着几圈旧胶布,那是父亲林建国的代步工具。
墙上挂着的日历,赫然停留在1986年8月15日。
林峰的心脏疯狂地跳动起来,像是要冲破胸膛。
前世那些如同潮水般的记忆,瞬间涌进脑海——2023年的冬夜,他躺在医院廉价的病床上,肺癌晚期,身边空无一人。
父母早在九十年代就因为父亲工伤去世、母亲积劳成疾跟着走了;妹妹林雪为了给他凑医药费,早早嫁给了一个家暴的混混,最后跑回娘家时,人己经半疯半傻;曾经海誓山盟的爱人苏晚晴,因为他穷、因为他不上进,在他二十五岁那年彻底断了联系;还有发小张伟,本来跟着他一起闯事业,却因为他决策失误赔光了家底,最后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他这辈子,活得像个笑话。
事业一败涂地,亲情爱情友情尽数崩塌,最后在悔恨和孤独中咽了气。
临死前的那几个月,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翻找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地想:如果能回到过去,如果能抓住那些被错过的机会,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没想到,真的回来了。
回到了1986年,他十七岁,刚读完高一,父母还在,妹妹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一切都还来得及!
“吱呀”一声,房门被轻轻推开。
“小峰,醒啦?”
母亲李兰端着一个铝制饭盒走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卡其布上衣,头发用一根黑色皮筋简单扎在脑后,眼角己经有了细密的皱纹,但精神头很好。
“快起来洗漱,妈给你煮了鸡蛋,还有昨天剩的玉米粥。”
林峰看着母亲熟悉的脸,眼眶瞬间就红了。
前世母亲是在他二十岁那年走的,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加上劳累过度,得了急性肝炎,没钱治,拖成了肝硬化。
他永远记得母亲最后躺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妈不怪你”的样子。
“妈……”他喉咙发紧,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李兰被他看得一愣,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怎么了这是?
脸色这么差,是不是昨晚看书看太晚了?
跟你说过多少次,别熬那么晚,身体要紧。”
“没事,妈,”林峰赶紧擦掉眼角的湿意,强装镇定地笑了笑,“就是做了个噩梦,吓着了。”
“傻孩子,梦都是反的。”
李兰放下饭盒,帮他整理了一下凌乱的床单,“快起来吧,你爸今天要去车间加班,早饭得早点吃。
对了,你妹妹说要跟你一起去买冰棍,她攒了五分钱呢。”
提到妹妹林雪,林峰的心又软了下来。
他掀开被子下床,穿上放在床尾的解放鞋,跟着母亲走出了小屋。
外面是筒子楼的公共走廊,狭窄而昏暗,各家各户的煤炉子都摆在门口,有的己经生起了火,飘着淡淡的煤烟味。
走廊尽头的公共水龙头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踮着脚尖洗手,看到林峰出来,立刻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哥!
你醒啦!
我们什么时候去买冰棍啊?
王奶奶说今天有绿豆的!”
林雪才八岁,穿着一件粉色的连衣裙,那是李兰用自己的旧衣服改的,洗得有些发白,但很干净。
她脸上带着天真烂漫的笑容,眼睛亮得像星星。
前世林雪的命运最惨。
因为家里穷,她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后来为了帮他还赌债(那时候他己经被生活磨得堕落了),嫁给了邻村的一个酒鬼,天天被打骂。
林峰重生前最后一次见她,她蜷缩在精神病院的角落里,眼神空洞,连他都认不出来了。
“等哥吃完早饭就带你去。”
林峰蹲下身,摸了摸妹妹的头,声音温柔得能掐出水来,“不仅买绿豆的,还给你买奶油的,好不好?”
林雪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
哥你真好!
妈说奶油的要一毛钱呢!”
“哥有钱。”
林峰笑了笑。
他记得自己的枕头底下,还压着父亲给的五块钱零花钱,那是他这个月的生活费。
在1986年,五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够买五十根奶油冰棍了。
李兰在一旁笑着嗔怪:“你就惯着她吧,小心把她惯坏了。”
嘴上这么说,眼里却满是笑意。
一家人走到走廊另一头的厨房,那是几家共用的,面积不大,只有一个水泥砌的灶台和一个放杂物的架子。
林建国己经坐在小板凳上喝粥了,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工装衬衫,袖口挽着,露出结实的胳膊,脸上带着常年在车间干活留下的疲惫。
林建国是市机床厂的工人,老实巴交,一辈子兢兢业业,却在1998年国企改制的时候下了岗,后来为了养家,去工地搬砖,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当场就没了。
那时候林峰刚创业失败,连父亲的丧葬费都是借的。
“爸。”
林峰喊了一声。
林建国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醒了?
快吃饭吧,吃完我得赶紧去车间,今天要赶一批零件,主任说晚上可能要加班。”
林峰的心猛地一沉。
他记得很清楚,前世父亲就是在今天的加班中出的事——车间里的一台老旧机床突然失控,砸伤了他的腿,虽然没截肢,但落下了终身残疾,后来工厂效益不好,他因为腿伤被提前辞退,家里的日子从此一落千丈。
不行,绝对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爸,”林峰坐下,拿起一个馒头,状似无意地问,“你们车间那台老机床,是不是有点问题啊?
我昨天听张伟说,他爸厂里的机床就是因为老化,差点出事故。”
林建国愣了一下,皱了皱眉:“你说的是三号机床吧?
是有点老了,有时候会卡住,但主任说凑合用用,等下个月新机床来了就换。
没事,我小心点就行。”
“那可不行,”林峰放下馒头,语气严肃起来,“爸,安全第一啊!
万一真出点事怎么办?
要不你今天跟主任说说,换台机床?
或者干脆别加班了?”
李兰也跟着劝道:“是啊建国,小峰说得对,安全要紧。
实在不行,咱就跟主任请假,不差这一天的工资。”
林建国有些犹豫:“可是主任都安排好了,我要是不去,别人就得替我,多不好意思啊。”
他就是这样,一辈子老实,总想着替别人着想,却忘了自己的安危。
林峰知道父亲的脾气,硬劝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
他脑子飞速转动,突然想起前世听张伟说过,机床厂的马主任最近在愁儿子上学的事——马主任的儿子要上重点高中,差两分,托了好几个人都没办成。
“爸,我有个办法。”
林峰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你今天去了,先别急着上工,去找马主任。
就说……就说我认识一个人,能帮他儿子办入学的事。
他要是高兴了,肯定不会让你去开那台老机床了。”
林建国瞪大了眼睛:“你认识人?
小峰,你可别吹牛啊,这可不是小事。”
“我没吹牛,”林峰肯定地说,“张伟他表哥就在教育局上班,这事包在我身上。
你就按我说的做,准没错。”
他当然不认识什么教育局的人,但他知道,再过半个月,重点高中会有一批补录名额,只要马主任愿意等,肯定能办成。
到时候他再想办法圆过去就行,先把今天的危机化解了再说。
李兰虽然半信半疑,但看着儿子笃定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那行,建国,你就听小峰的。
实在不行,大不了咱就请假。”
林建国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那……那我试试吧。”
看到父亲松口,林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至少,父亲今天不会有事了。
吃完饭,林建国匆匆忙忙地去上班了。
林峰帮母亲收拾好碗筷,又给妹妹洗了个苹果,然后说:“妈,我带小雪去买冰棍,顺便去找张伟一趟,问问他表哥的事。”
“行,早点回来,别到处疯跑。”
李兰叮嘱道。
林峰牵着林雪的手,走出了筒子楼。
外面的阳光己经明亮起来,洒在狭窄的胡同里。
胡同两旁的墙上,刷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还有几张褪色的电影海报,其中一张是《上海滩》,周润发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