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终无归(苏雾陆则)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雾里终无归)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3 05:16:47
苏雾再见到陆则,是一周后。
甲方组织了场“古建与现代融合”的研讨会,设在灵隐寺旁的茶社里。
她到的时候,陆则己经在了,正坐在靠窗的位置翻资料,面前的玻璃杯里泡着龙井,茶叶在水里浮浮沉沉,像他那天没说完的话。
“苏老师,这里。”
苏雾走过去时,注意到他今天换了件宽松的针织衫,袖口拉得有点长,刚好遮住手腕。
她没问,只是在他对面坐下,把手里的古籍复印件放在桌上——是清代的《灵隐寺修缮札记》,昨天熬夜整理出来的,想给研讨会做参考。
“这是……”陆则的目光落在复印件上,眼睛一下子亮了,“我找这本书找了好久,图书馆说馆藏本损坏太严重,不让借。”
他伸手想碰,又忽然停住,抬头看苏雾,“可以翻吗?”
“当然。”
苏雾把复印件推过去,“里面记了道光年间的一次修缮,提到斗拱的榫卯要‘留三分松’,说是给木头留伸缩的空间,其实也是给时间留余地。”
陆则低头翻着,指尖轻轻划过那些竖排的毛笔字,动作比平时慢了些,却没再抖。
阳光透过茶社的木窗,落在他的发顶,把那几缕碎发染成浅金。
苏雾看着他的侧脸,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古籍馆,父亲也是这样,看旧书时会放轻所有动作,好像怕惊扰了纸页里的时光。
“你看这里,”陆则忽然指着其中一页,“说当时修缮天王殿,工匠们特意在门槛下埋了片银杏叶,说是‘让古建记得季节’。”
他抬头时,眼里闪着光,“苏老师,我们要不要也试试?
在禅意馆的地基下埋点东西,比如……”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得整齐的纸,“我昨天画的斗拱素描,或者你写几个字?”
苏雾愣了愣。
她没怎么写过字,小时候父亲教过她写毛笔字,可她总握不稳笔,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后来就再也没碰过。
她刚想拒绝,陆则己经把纸展开了——是张浅米色的宣纸,上面画着灵隐寺的斗拱,线条比设计图上软了些,右下角还画了颗小小的银杏果。
“我知道你修古籍时常用毛笔,”他从包里拿出支兼毫笔,墨己经研好了,装在小小的瓷碟里,“就想请你写个‘雾’字,我的名字里有‘则’,以后别人挖开地基,就知道是‘雾’和‘则’一起埋的。”
茶社里的古筝声刚好飘过来,是《高山流水》的调子,慢得像雾里的风。
苏雾看着那支笔,又看了看陆则眼里的期待,忽然没了拒绝的力气。
她接过笔,指尖刚触到笔杆,就想起小时候父亲握着她的手写字的感觉——父亲的手很稳,她的手却总抖,父亲说“别慌,字要跟着心走”。
现在她的手也有点抖。
墨汁滴在宣纸上,晕出一小片黑。
陆则没催,只是安静地看着,像在等雾散。
苏雾深吸一口气,慢慢把笔落在纸上:“我写得不好。”
“没关系,”陆则笑着说,“是你的字就好。”
笔尖划过宣纸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她写的是行书,“雾”字的雨字头有点歪,下面的“务”字撇画拉得太长,像要飘起来。
写完时,她刚想把笔放下,陆则忽然伸手,轻轻按住了她的手腕。
“这里要顿一下,”他的手指很暖,覆在她的手背上,慢慢把笔往回带了点,“你看,这样‘雾’字就稳了。”
他的呼吸落在她的耳边,带着龙井的清香。
苏雾的心跳突然快了,手也更抖了,墨汁又在纸上晕了点。
陆则好像没察觉,还在轻声说:“其实写字和做设计一样,要刚柔并济,太硬了会断,太软了会塌……”他的声音忽然停了。
苏雾抬头时,看见他皱着眉,另一只手悄悄攥成了拳,指节泛着白。
刚才还亮着的眼睛,此刻像蒙了层雾,连阳光都照不进去。
“陆则?”
她轻声叫他。
陆则猛地回神,松开她的手腕,勉强笑了笑:“没事,刚才有点走神。”
他拿起那张写着“雾”字的宣纸,小心地折好,“很好看,比我画的斗拱还好看。”
研讨会开始后,陆则没再提刚才的插曲。
他站在台上讲设计方案时,又变回了那个自信的设计师,语速快,逻辑清,提到木格栅和古寺的呼应时,还特意指了指苏雾手里的《修缮札记》,说“这是苏老师给我的灵感,古建不是死的,是要和现在对话的”。
苏雾坐在台下,看着他在台上发光的样子,忽然觉得有点难过。
就像小时候看父亲修古籍,父亲总说“有些裂痕要藏好,不然别人会觉得这书不结实”,可藏起来的裂痕,只会在没人看见的地方,慢慢烂得更深。
散会时,陆则叫住她。
他把那张“雾”字宣纸和自己的斗拱素描叠在一起,装进个密封袋里:“等下周打地基时,我们一起去埋,好不好?”
苏雾点头时,注意到他的手指又在抖——不是很明显,是捏着密封袋的指尖,轻轻颤了下,像被风吹得晃的银杏叶。
她没问,只是接过密封袋,放进随身的包里:“好。”
走出茶社时,外面下起了小雨。
陆则从车里拿了把伞,撑开时特意往她这边倾了些:“我送你回去吧,你住的地方离这远。”
雨丝落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声。
苏雾走在他身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混着雨的湿,很干净。
路过茶社门口的那棵银杏树时,陆则忽然停下脚步,指着枝头的叶子:“你看,己经开始黄了,再过一个月,整棵树都会是金的。”
那是棵老银杏,树干要两个人才能抱过来,枝桠伸得很远,把茶社的门都遮了半。
苏雾抬头看,叶子在雨里轻轻晃,像无数只小扇子,扇着化不开的雾。
“我小时候在老家,也有棵这样的银杏,”陆则的声音比刚才低了些,“我奶奶说,银杏的根能扎到地下几十米,不管风怎么吹,都倒不了。”
他顿了顿,忽然转头看她,眼睛里的雾好像散了点,“苏雾,你说我们埋在地基下的纸,会不会像银杏根一样,能留很久?”
雨还在下,把他的睫毛打湿了,像沾了层碎钻。
苏雾看着他的眼睛,忽然想告诉他:纸会烂,字会褪,就像人会变,藏着的事会漏出来。
可话到嘴边,又变成了轻声的“会”——她不想打破他眼里的光,哪怕那光是雾做的,早晚要散。
陆则送她到小区门口时,雨停了。
他从车里拿出个小盒子,递给她:“上次看你总用镊子,手指肯定疼,这个是护指,硅胶的,戴着不影响干活。”
盒子里的护指是浅灰色的,和他的西装一个颜色。
苏雾接过时,指尖碰到他的手,还是暖的,却比刚才凉了点。
“谢谢。”
“不用谢,”陆则笑着说,“下周见。”
他的车开远时,苏雾站在小区门口,打开那个小盒子。
护指的硅胶很软,摸上去像云朵。
她想起刚才在茶社,他按住她手腕教她写字的样子,想起他捏着密封袋时颤抖的指尖,忽然蹲下身,把脸埋在膝盖里。
小区里的路灯亮了,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风里飘着银杏的香,淡得像没了的雾。
苏雾摸了摸包里的密封袋,纸是硬的,字是黑的,可她总觉得,那些纸和字,早晚要被什么东西泡软、泡褪——就像陆则藏着的事,早晚要被时间拆穿。
甲方组织了场“古建与现代融合”的研讨会,设在灵隐寺旁的茶社里。
她到的时候,陆则己经在了,正坐在靠窗的位置翻资料,面前的玻璃杯里泡着龙井,茶叶在水里浮浮沉沉,像他那天没说完的话。
“苏老师,这里。”
苏雾走过去时,注意到他今天换了件宽松的针织衫,袖口拉得有点长,刚好遮住手腕。
她没问,只是在他对面坐下,把手里的古籍复印件放在桌上——是清代的《灵隐寺修缮札记》,昨天熬夜整理出来的,想给研讨会做参考。
“这是……”陆则的目光落在复印件上,眼睛一下子亮了,“我找这本书找了好久,图书馆说馆藏本损坏太严重,不让借。”
他伸手想碰,又忽然停住,抬头看苏雾,“可以翻吗?”
“当然。”
苏雾把复印件推过去,“里面记了道光年间的一次修缮,提到斗拱的榫卯要‘留三分松’,说是给木头留伸缩的空间,其实也是给时间留余地。”
陆则低头翻着,指尖轻轻划过那些竖排的毛笔字,动作比平时慢了些,却没再抖。
阳光透过茶社的木窗,落在他的发顶,把那几缕碎发染成浅金。
苏雾看着他的侧脸,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古籍馆,父亲也是这样,看旧书时会放轻所有动作,好像怕惊扰了纸页里的时光。
“你看这里,”陆则忽然指着其中一页,“说当时修缮天王殿,工匠们特意在门槛下埋了片银杏叶,说是‘让古建记得季节’。”
他抬头时,眼里闪着光,“苏老师,我们要不要也试试?
在禅意馆的地基下埋点东西,比如……”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得整齐的纸,“我昨天画的斗拱素描,或者你写几个字?”
苏雾愣了愣。
她没怎么写过字,小时候父亲教过她写毛笔字,可她总握不稳笔,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后来就再也没碰过。
她刚想拒绝,陆则己经把纸展开了——是张浅米色的宣纸,上面画着灵隐寺的斗拱,线条比设计图上软了些,右下角还画了颗小小的银杏果。
“我知道你修古籍时常用毛笔,”他从包里拿出支兼毫笔,墨己经研好了,装在小小的瓷碟里,“就想请你写个‘雾’字,我的名字里有‘则’,以后别人挖开地基,就知道是‘雾’和‘则’一起埋的。”
茶社里的古筝声刚好飘过来,是《高山流水》的调子,慢得像雾里的风。
苏雾看着那支笔,又看了看陆则眼里的期待,忽然没了拒绝的力气。
她接过笔,指尖刚触到笔杆,就想起小时候父亲握着她的手写字的感觉——父亲的手很稳,她的手却总抖,父亲说“别慌,字要跟着心走”。
现在她的手也有点抖。
墨汁滴在宣纸上,晕出一小片黑。
陆则没催,只是安静地看着,像在等雾散。
苏雾深吸一口气,慢慢把笔落在纸上:“我写得不好。”
“没关系,”陆则笑着说,“是你的字就好。”
笔尖划过宣纸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她写的是行书,“雾”字的雨字头有点歪,下面的“务”字撇画拉得太长,像要飘起来。
写完时,她刚想把笔放下,陆则忽然伸手,轻轻按住了她的手腕。
“这里要顿一下,”他的手指很暖,覆在她的手背上,慢慢把笔往回带了点,“你看,这样‘雾’字就稳了。”
他的呼吸落在她的耳边,带着龙井的清香。
苏雾的心跳突然快了,手也更抖了,墨汁又在纸上晕了点。
陆则好像没察觉,还在轻声说:“其实写字和做设计一样,要刚柔并济,太硬了会断,太软了会塌……”他的声音忽然停了。
苏雾抬头时,看见他皱着眉,另一只手悄悄攥成了拳,指节泛着白。
刚才还亮着的眼睛,此刻像蒙了层雾,连阳光都照不进去。
“陆则?”
她轻声叫他。
陆则猛地回神,松开她的手腕,勉强笑了笑:“没事,刚才有点走神。”
他拿起那张写着“雾”字的宣纸,小心地折好,“很好看,比我画的斗拱还好看。”
研讨会开始后,陆则没再提刚才的插曲。
他站在台上讲设计方案时,又变回了那个自信的设计师,语速快,逻辑清,提到木格栅和古寺的呼应时,还特意指了指苏雾手里的《修缮札记》,说“这是苏老师给我的灵感,古建不是死的,是要和现在对话的”。
苏雾坐在台下,看着他在台上发光的样子,忽然觉得有点难过。
就像小时候看父亲修古籍,父亲总说“有些裂痕要藏好,不然别人会觉得这书不结实”,可藏起来的裂痕,只会在没人看见的地方,慢慢烂得更深。
散会时,陆则叫住她。
他把那张“雾”字宣纸和自己的斗拱素描叠在一起,装进个密封袋里:“等下周打地基时,我们一起去埋,好不好?”
苏雾点头时,注意到他的手指又在抖——不是很明显,是捏着密封袋的指尖,轻轻颤了下,像被风吹得晃的银杏叶。
她没问,只是接过密封袋,放进随身的包里:“好。”
走出茶社时,外面下起了小雨。
陆则从车里拿了把伞,撑开时特意往她这边倾了些:“我送你回去吧,你住的地方离这远。”
雨丝落在伞面上,发出“沙沙”的声。
苏雾走在他身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混着雨的湿,很干净。
路过茶社门口的那棵银杏树时,陆则忽然停下脚步,指着枝头的叶子:“你看,己经开始黄了,再过一个月,整棵树都会是金的。”
那是棵老银杏,树干要两个人才能抱过来,枝桠伸得很远,把茶社的门都遮了半。
苏雾抬头看,叶子在雨里轻轻晃,像无数只小扇子,扇着化不开的雾。
“我小时候在老家,也有棵这样的银杏,”陆则的声音比刚才低了些,“我奶奶说,银杏的根能扎到地下几十米,不管风怎么吹,都倒不了。”
他顿了顿,忽然转头看她,眼睛里的雾好像散了点,“苏雾,你说我们埋在地基下的纸,会不会像银杏根一样,能留很久?”
雨还在下,把他的睫毛打湿了,像沾了层碎钻。
苏雾看着他的眼睛,忽然想告诉他:纸会烂,字会褪,就像人会变,藏着的事会漏出来。
可话到嘴边,又变成了轻声的“会”——她不想打破他眼里的光,哪怕那光是雾做的,早晚要散。
陆则送她到小区门口时,雨停了。
他从车里拿出个小盒子,递给她:“上次看你总用镊子,手指肯定疼,这个是护指,硅胶的,戴着不影响干活。”
盒子里的护指是浅灰色的,和他的西装一个颜色。
苏雾接过时,指尖碰到他的手,还是暖的,却比刚才凉了点。
“谢谢。”
“不用谢,”陆则笑着说,“下周见。”
他的车开远时,苏雾站在小区门口,打开那个小盒子。
护指的硅胶很软,摸上去像云朵。
她想起刚才在茶社,他按住她手腕教她写字的样子,想起他捏着密封袋时颤抖的指尖,忽然蹲下身,把脸埋在膝盖里。
小区里的路灯亮了,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风里飘着银杏的香,淡得像没了的雾。
苏雾摸了摸包里的密封袋,纸是硬的,字是黑的,可她总觉得,那些纸和字,早晚要被什么东西泡软、泡褪——就像陆则藏着的事,早晚要被时间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