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秧照帝阙林晚林晚首最新全本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青秧照帝阙(林晚林晚首)
时间: 2025-09-13 05:12:59
天刚蒙蒙亮,林晚就醒了。
土屋的茅草顶还漏着微光,她翻了个身,身下的干草有点扎人,却比破庙的石板地暖和多了——昨晚收拾完这废弃土屋,她找了些还算干净的干草铺在墙角,又把从破庙带出来的半块旧麻布垫在上面,勉强凑了张“床”。
门缝漏风,她就用捡来的枯枝和干草堵上,夜里虽还能听见山风呜呜的声儿,却总算有了个能遮头的地方,抱着怀里的绢册,倒也睡得安稳。
她坐起身,揉了揉发麻的腿,拎起墙角那只旧竹筐——这筐是前几日在破庙神像旁找的,边缘裂了道缝,村民嫌不结实丢了,她用撕下来的麻布条缠了两圈,拎着倒还稳当。
后山的腐叶积得厚,踩上去软乎乎的,林晚弯腰捡着,专挑枯透的杨树叶、松针——新叶腐熟慢,还容易招虫。
刚捡了半筐,就听身后传来脚步声,转头见是村里的王大叔,扛着柴刀要上山砍柴。
“姑娘这是捡腐叶做啥?”
王大叔放下柴刀,指着她的筐子笑,“这东西除了烧火,还能有别的用?”
林晚首起身擦了擦汗,笑着答:“想用来沤肥,给山坳的荒田添点肥力。
对了大叔,您家菜地里是不是总长杂草?
前儿听小穗说,您家白菜总被草缠得长不壮——有些草看着像菜,其实抢养分,我要是帮您挑出来,能不能换些牲畜粪便?
再……再换小半袋糙米?”
她没绕弯子——穿越过来这几日,全靠摘野果填肚子,野果酸涩,根本顶不住饿。
王大叔家看着宽裕,又是个实在人,用农技换吃食和沤肥的原料,最是稳当。
她不想欠人情,也知道自己是“黑户”,没根基没依靠,等价交换才不会让人说闲话。
王大叔眼睛一亮:“真能辨杂草?
那我回去给你拎半桶牛粪,再装半袋糙米!
你一个姑娘家种荒田也不容易,提啥‘换’,就是顺手的事。”
林晚却摇头,把竹筐往地上一放:“该算清楚的得算。
您给我东西,我帮您做事,这样心里都踏实。
您要是信我,现在就带我去菜地,挑完杂草您再去砍柴,不耽误您功夫。”
王大叔拗不过她,领着她往自家菜地走。
林晚蹲在菜畦里,手指捻起混在白菜苗里的“野油菜”,跟王大叔解释:“您看,这草叶子跟白菜像,但茎上有细毛,根也比白菜壮,抢肥快,留着会把白菜耗死。”
说着就用树枝把杂草一棵棵挑出来,堆在田埂边。
王大叔看得连连点头:“怪不得我家白菜总长不大,原来问题在这儿!”
等挑完杂草,王大叔果然拎着半桶牛粪、装着糙米的布袋子来了。
林晚接过,又跟他说了句:“您要是有空,把挑出来的杂草晒晒干,烧了的草木灰撒在菜地里,能当肥用,还能防点虫。”
——这是额外的提醒,不算在“交换”里,却能让王大叔更信她,在村里立足,总得有点实在的好处给别人。
扛着牛粪、拎着糙米回荒田,林晚先在田边挖了个半人深的坑,铺上一层厚腐叶,撒上些从土屋墙角扫的草木灰,再倒一层牛粪,最后盖土压实——这样既能保温让腐叶腐熟,又能少些味道。
王大叔蹲在旁边看,见她步骤分得细,忍不住念叨:“倒真不像瞎折腾的样子,比去年那几个种荒田的用心多了。”
午后日头暖了些,林晚揣着小半袋糙米去村里换籽种。
她特意找了李婶——李婶丈夫早逝,独自带着儿子过活,前几日她路过李婶家,见李婶正对着被蚜虫啃得坑坑洼洼的菜苗发愁,却没好意思开口求助。
“李婶,”林晚把糙米递过去一点,“我想用这糙米跟您换点粟种和荠菜种,您看行不?”
李婶见她手里的糙米颗粒匀实,又想起前几日林晚帮隔壁张婆修过漏雨的菜棚(张婆腿脚不便,林晚路过时顺手帮了忙,没要任何东西),连忙摆手:“要啥糙米!
我给你找两把好粟种,再给你装个热红薯——刚蒸好的,你先垫垫肚子。”
林晚不肯白要,拉着李婶的手说:“您别跟我客气。
我教您个法子,用艾草煮水喷在菜苗上,能驱蚜虫,还不伤菜。
您家菜苗刚好能用,这就算我换籽种的‘添头’,成不?”
李婶听得喜出望外,连忙找了两把最饱满的粟种、一把荠菜种给她,还硬塞了个热红薯。
林晚接过红薯,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又跟李婶细细说了煮艾草水的法子——水要煮到艾草发黄,放凉了再喷,隔三天喷一次,说得明明白白,才提着籽种回土屋。
回屋第一件事,就是把糙米倒进破陶碗里,加了点从山泉打来的水,在门口搭的简易灶上煮。
枯枝烧得旺,不一会儿就飘出米香,她只吃了小半碗,把剩下的连碗端进屋里,放在石板上——得省着吃,下一顿还不知道在哪呢。
歇了片刻,林晚把籽种倒在石板上,摸出钢笔,捏着笔尖轻轻拨弄。
钢笔尖细,刚好能把颗粒瘪的、带虫眼的籽种挑出来,连藏在里面的小石子都没漏过。
她挑得认真,连窗外传来的脚步声都没听见,首到有人喊“晚姐姐”,才抬头见是小穗。
小穗蹦蹦跳跳地进来,手里攥着个刚摘的梨,递到她面前:“晚姐姐,我娘让我给你送的!
这梨甜,你尝尝!”
林晚接过梨,擦了擦上面的绒毛,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比野果好吃多了。
她把挑好的粟种抓了一小把给小穗看:“你看,这些籽种饱满,等堆肥熟了种下去,就能长出壮实的粟苗了。”
小穗凑过来,盯着钢笔尖看:“这‘银笔’真好用!
能画画还能挑籽种。”
林晚笑了,把剩下的半个红薯递给小穗:“你也吃,刚从李婶那拿的,还热着呢。”
夕阳西下时,林晚把挑好的籽种装在布袋子里,挂在房梁上——防着老鼠啃。
她又去荒田边看了眼堆肥坑,土面没什么异样,只隐约能闻到点腐叶的腥气。
老里正拄着拐杖路过,瞥了眼堆肥坑,没说话,只看了看她手里的布袋子,问:“籽种选好了?”
“选好了,等堆肥熟了就试种。”
林晚答得实在。
老里正“嗯”了一声,顿了顿又说:“祠堂那边有把旧耧车,就是有点锈,你要是会修,就拿去用——播种能省点力。”
说完便拄着拐杖走了,背影比上次见时,似乎少了点紧绷。
林晚站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土屋里的糙米还留着余温,布袋子里的籽种沉甸甸的。
山风吹过,带着土腥味和腐叶的气息,这一次,她却觉得这味道里满是盼头——有了住的屋,有了吃的粮,有了要种的田,她在这世道的根,总算要扎下去了。
土屋的茅草顶还漏着微光,她翻了个身,身下的干草有点扎人,却比破庙的石板地暖和多了——昨晚收拾完这废弃土屋,她找了些还算干净的干草铺在墙角,又把从破庙带出来的半块旧麻布垫在上面,勉强凑了张“床”。
门缝漏风,她就用捡来的枯枝和干草堵上,夜里虽还能听见山风呜呜的声儿,却总算有了个能遮头的地方,抱着怀里的绢册,倒也睡得安稳。
她坐起身,揉了揉发麻的腿,拎起墙角那只旧竹筐——这筐是前几日在破庙神像旁找的,边缘裂了道缝,村民嫌不结实丢了,她用撕下来的麻布条缠了两圈,拎着倒还稳当。
后山的腐叶积得厚,踩上去软乎乎的,林晚弯腰捡着,专挑枯透的杨树叶、松针——新叶腐熟慢,还容易招虫。
刚捡了半筐,就听身后传来脚步声,转头见是村里的王大叔,扛着柴刀要上山砍柴。
“姑娘这是捡腐叶做啥?”
王大叔放下柴刀,指着她的筐子笑,“这东西除了烧火,还能有别的用?”
林晚首起身擦了擦汗,笑着答:“想用来沤肥,给山坳的荒田添点肥力。
对了大叔,您家菜地里是不是总长杂草?
前儿听小穗说,您家白菜总被草缠得长不壮——有些草看着像菜,其实抢养分,我要是帮您挑出来,能不能换些牲畜粪便?
再……再换小半袋糙米?”
她没绕弯子——穿越过来这几日,全靠摘野果填肚子,野果酸涩,根本顶不住饿。
王大叔家看着宽裕,又是个实在人,用农技换吃食和沤肥的原料,最是稳当。
她不想欠人情,也知道自己是“黑户”,没根基没依靠,等价交换才不会让人说闲话。
王大叔眼睛一亮:“真能辨杂草?
那我回去给你拎半桶牛粪,再装半袋糙米!
你一个姑娘家种荒田也不容易,提啥‘换’,就是顺手的事。”
林晚却摇头,把竹筐往地上一放:“该算清楚的得算。
您给我东西,我帮您做事,这样心里都踏实。
您要是信我,现在就带我去菜地,挑完杂草您再去砍柴,不耽误您功夫。”
王大叔拗不过她,领着她往自家菜地走。
林晚蹲在菜畦里,手指捻起混在白菜苗里的“野油菜”,跟王大叔解释:“您看,这草叶子跟白菜像,但茎上有细毛,根也比白菜壮,抢肥快,留着会把白菜耗死。”
说着就用树枝把杂草一棵棵挑出来,堆在田埂边。
王大叔看得连连点头:“怪不得我家白菜总长不大,原来问题在这儿!”
等挑完杂草,王大叔果然拎着半桶牛粪、装着糙米的布袋子来了。
林晚接过,又跟他说了句:“您要是有空,把挑出来的杂草晒晒干,烧了的草木灰撒在菜地里,能当肥用,还能防点虫。”
——这是额外的提醒,不算在“交换”里,却能让王大叔更信她,在村里立足,总得有点实在的好处给别人。
扛着牛粪、拎着糙米回荒田,林晚先在田边挖了个半人深的坑,铺上一层厚腐叶,撒上些从土屋墙角扫的草木灰,再倒一层牛粪,最后盖土压实——这样既能保温让腐叶腐熟,又能少些味道。
王大叔蹲在旁边看,见她步骤分得细,忍不住念叨:“倒真不像瞎折腾的样子,比去年那几个种荒田的用心多了。”
午后日头暖了些,林晚揣着小半袋糙米去村里换籽种。
她特意找了李婶——李婶丈夫早逝,独自带着儿子过活,前几日她路过李婶家,见李婶正对着被蚜虫啃得坑坑洼洼的菜苗发愁,却没好意思开口求助。
“李婶,”林晚把糙米递过去一点,“我想用这糙米跟您换点粟种和荠菜种,您看行不?”
李婶见她手里的糙米颗粒匀实,又想起前几日林晚帮隔壁张婆修过漏雨的菜棚(张婆腿脚不便,林晚路过时顺手帮了忙,没要任何东西),连忙摆手:“要啥糙米!
我给你找两把好粟种,再给你装个热红薯——刚蒸好的,你先垫垫肚子。”
林晚不肯白要,拉着李婶的手说:“您别跟我客气。
我教您个法子,用艾草煮水喷在菜苗上,能驱蚜虫,还不伤菜。
您家菜苗刚好能用,这就算我换籽种的‘添头’,成不?”
李婶听得喜出望外,连忙找了两把最饱满的粟种、一把荠菜种给她,还硬塞了个热红薯。
林晚接过红薯,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又跟李婶细细说了煮艾草水的法子——水要煮到艾草发黄,放凉了再喷,隔三天喷一次,说得明明白白,才提着籽种回土屋。
回屋第一件事,就是把糙米倒进破陶碗里,加了点从山泉打来的水,在门口搭的简易灶上煮。
枯枝烧得旺,不一会儿就飘出米香,她只吃了小半碗,把剩下的连碗端进屋里,放在石板上——得省着吃,下一顿还不知道在哪呢。
歇了片刻,林晚把籽种倒在石板上,摸出钢笔,捏着笔尖轻轻拨弄。
钢笔尖细,刚好能把颗粒瘪的、带虫眼的籽种挑出来,连藏在里面的小石子都没漏过。
她挑得认真,连窗外传来的脚步声都没听见,首到有人喊“晚姐姐”,才抬头见是小穗。
小穗蹦蹦跳跳地进来,手里攥着个刚摘的梨,递到她面前:“晚姐姐,我娘让我给你送的!
这梨甜,你尝尝!”
林晚接过梨,擦了擦上面的绒毛,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比野果好吃多了。
她把挑好的粟种抓了一小把给小穗看:“你看,这些籽种饱满,等堆肥熟了种下去,就能长出壮实的粟苗了。”
小穗凑过来,盯着钢笔尖看:“这‘银笔’真好用!
能画画还能挑籽种。”
林晚笑了,把剩下的半个红薯递给小穗:“你也吃,刚从李婶那拿的,还热着呢。”
夕阳西下时,林晚把挑好的籽种装在布袋子里,挂在房梁上——防着老鼠啃。
她又去荒田边看了眼堆肥坑,土面没什么异样,只隐约能闻到点腐叶的腥气。
老里正拄着拐杖路过,瞥了眼堆肥坑,没说话,只看了看她手里的布袋子,问:“籽种选好了?”
“选好了,等堆肥熟了就试种。”
林晚答得实在。
老里正“嗯”了一声,顿了顿又说:“祠堂那边有把旧耧车,就是有点锈,你要是会修,就拿去用——播种能省点力。”
说完便拄着拐杖走了,背影比上次见时,似乎少了点紧绷。
林晚站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土屋里的糙米还留着余温,布袋子里的籽种沉甸甸的。
山风吹过,带着土腥味和腐叶的气息,这一次,她却觉得这味道里满是盼头——有了住的屋,有了吃的粮,有了要种的田,她在这世道的根,总算要扎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