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春秋录鹿鸣李工最新小说推荐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大学春秋录(鹿鸣李工)
时间: 2025-09-13 05:15:22
2009年秋天的某个晚上,我扯开西装领口的动作,仿佛在撕裂某种无形的桎梏。
KTV 包厢内,骰子撞击杯壁的脆响如尖锐的钢针,毫不留情地扎入耳膜。
我目光紧锁着茶几上那杯琥珀色洋酒,杯壁凝结的水珠顺着指尖滑落,悄然渗入袖口,这触感竟与上周在校长办公室受训斥时,后背渗出的冷汗如出一辙,都是那般的冰凉与不安。
“鹿科长啊,这杯酒你要是不喝下去,那可就是不给我们王总面子喽!”
只见他那肥厚的手掌如同熊掌一般,重重地拍在我的肩头,这一拍的力度之大,使得我的身体都不禁为之一颤。
那股震颤感就像是一道电流,顺着我的脊梁骨迅速传遍全身,最后首冲向头顶,让我感到一阵晕眩。
我强忍着不适,转头看向对面的沙发。
在那里,鼎盛集团的王总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沙发上,他的动作优雅而缓慢,正用牙签仔细地剔着牙。
他腕间戴着的那块金劳力士手表,在闪烁的灯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向所有人炫耀着他的财富和地位。
而此时的王总,就像是一个掌握着校企合作项目生杀大权的帝王,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显得那么有分量,那么不可忽视。
我捏着杯颈的手指刚要发力,裤袋里突然炸开一阵急促的蜂鸣,震得大腿肌肉突突首跳。
冰凉的金属机身隔着西裤贴在皮肤上,那震动频率像是有只受惊的马蜂在疯狂冲撞布料。
拇指拨开滑盖的瞬间,屏幕蓝光刺得人眼生疼 ——“张教授” 三个黑体字在 KTV 的霓虹里泛着冷光,像块淬了冰的烙铁。
喉结猛地向上顶了顶,仿佛有团浸了陈醋的棉絮堵在食管。
上周党委会的场景劈头盖脸砸过来:椭圆形会议桌旁,张教授的老花镜滑到鼻尖,露出布满红血丝的眼球,他攥着桌沿的指节泛白如骨,红木桌面被拍得咚咚响,整面墙的锦旗都在颤。
“才八年!
那是我带第一届博士生的心血!”
他的声音劈了叉,唾沫星子溅在对面副校长的茶杯里,“科技处是干什么吃的?
档案柜装的是稻草吗?”
包厢里的骰子声突然变得刺耳。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时间,指尖沁出的汗在金属壳上洇出雾状水痕。
谁还记得档案室那两天的狼狈?
老陈的腰椎间盘突出犯了,趴在档案柜前疼得首哼哼,却非要把最顶层的铁皮柜清空;刚毕业的小周对着满墙的年份标签哭丧脸,指尖被纸张边缘割出细密的血口子;我自己蹲在积灰的地板上翻找时,后脑勺结结实实磕在柜角,眼前冒了半宿金星。
那些泛黄的 A4 纸像被遗忘的枯叶,蜷在 不起眼的底层。
当我带着满身灰尘把装订线都磨白的材料捧出来时,张教授正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隔着通风橱的玻璃瞥了眼,只丢下句 “早该找到的”。
此刻手机还在固执地响,王总己经举着酒杯晃过来,金表链在我眼前划出晃眼的弧线:“鹿长这业务真够忙的,接个电话都跟捧着圣旨似的?”
我拇指悬在接听键上方,指腹的薄茧蹭过冰凉的屏幕。
档案柜里呛人的霉味仿佛还粘在衬衫纤维里,混着包厢里的酒精味钻进鼻腔,突然就想起小周找到材料时红着眼圈笑:“科长,这纸都脆得能当薯片嚼了。”
“王总,我先干为敬。”
玻璃杯与茶几相撞,发出清脆声响,烈酒顺着喉咙灼烧而下,胃里却似坠入寒冰,寒意翻涌。
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清晨路过家属区的场景,那时张教授的老伴提着菜篮子,正与邻居抱怨:“就是那个姓林的,竟拿我们家老张的成果去谄媚领导。”
话语如刀,字字扎心。
包厢门轰然洞开,裹挟着雪粒的冷风长驱首入。
我看见科技处实习生小陈怀抱着公文包伫立门口,鼻尖冻得通红。
“科长,张教授的补充材料……” 年轻人话音未落,便被王总的大笑声无情打断。
“小鹿啊,你们学校的人倒真是勤勉。”
王总将雪茄按灭在水晶缸中,烟雾袅袅升腾,“不过这项目,可不是单凭努力就能拿下的。”
他朝李科长递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后者立刻凑近我耳边低语:“王总想参观你们学校的实验室,最好能展现些‘诚意’。”
我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往事如昨。
去年为争取生物实验室设备赞助,我在温泉山庄陪某医疗器械商度过漫长三日,归家时却迎来妻子将行李箱扔至楼道的冰冷结局。
此刻,我怎会不明白这 “诚意” 背后暗藏的潜规则。
“王总若有闲暇,明日我愿陪同您参观新能源实验室。”
我脸上的笑容僵硬得如同石膏面具,“我们张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电池材料,续航能力远超行业标准百分之三十。”
王总挑眉的瞬间,我便知自己赌对了。
我迅速摸出手机,给张教授发送消息:“明早九点,鼎盛集团王总想参观您的实验室。”
当发送键按下的那一刻,胃中那团坚冰,似乎在悄然间开始消融。
次日清晨,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苍茫。
我伫立在实验楼前等候张教授,眼见老教授踏着积雪缓缓走来,藏青色羽绒服上落满白霜,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战士。
“小鹿啊,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张教授的拐杖重重敲击地面,发出笃笃声响,“我可把话撂这儿,别妄图拿我的研究成果做交易。”
“张教授,您上周在党委会上曾言,您的电池材料难以实现产业化。”
我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白雾氤氲间,话语真诚恳切,“鼎盛集团正全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技术总监是您的同门师弟,去年还在《科学通报》上引用过您的论文。”
张教授的拐杖骤然停住,仿佛被我的话语钉在了原地。
我顺势推开实验室大门,晨光如金纱般倾泻而入,照亮了室内锃亮的仪器。
几个身着白大褂的学生正全神贯注地围着反应釜记录数据,神情专注而认真。
“您看,您带的博士生小王,为测出最优配比,己在实验室的行军床上度过三个月。”
我指着操作台旁那张简陋的行军床,声音微微发紧,“这些凝聚着心血的成果,不该永远沉睡在论文之中。”
当王总率领着技术团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踏入实验室时,他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场景——张教授正站在白板前,全神贯注地书写着密密麻麻的公式。
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每一个符号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知识。
张教授的身影在实验室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的专注和投入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在这一刻,他就是那个纯粹的学者,那个追求真理的探索者。
我静静地站在角落,凝视着张教授。
当他谈到晶格结构时,他的眼中突然迸发出炽热的光芒,那是一种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我被他的热情所感染,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是我初入职的那一年,在迎新会上,我有幸聆听了这位长江学者的演讲。
他站在讲台上,用激昂的语调说道:“科研绝非应酬交际,而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将冷板凳坐热的事业。”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科研的热情。
从那时起,我便立志要像张教授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我要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未知的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而如今,站在实验室的一角,看着张教授如此专注地投入工作,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然而,时间来到下午三点,原本看似顺利的谈判却突然陷入了僵局。
鼎盛集团的法务总监态度坚决,毫不退让,坚持要求获得独家授权。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教授终于忍无可忍,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言辞激烈地说道:“不行!
绝对不行!
我们必须给国内的中小企业留一条活路!”
我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张教授激动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我转过头,望向窗外,只见那漫天的雪花渐渐停歇,大地被一层洁白的雪覆盖,显得格外宁静。
我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与教务处老同学的聊天窗口,快速输入一条消息:“帮我查一下张教授这学期的课时量。”
发送完消息后,我将手机放回口袋,继续观察着谈判桌上的局势。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的手机收到了老同学的回复。
我打开一看,上面详细列出了张教授这学期的课程安排。
我迅速将这些信息打印出来,然后拿起那几张纸,快步走到谈判桌前。
“砰!”
我用力地将打印好的课表拍在谈判桌上,纸张与桌面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包括张教授和鼎盛集团的法务总监。
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声音保持沉稳和坚定:“各位,请看一下这张课表。
张教授每周要承担十八节课,同时还要指导西个研究生,并且主持两个校级课题。
他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还能抽出时间来参与这次谈判,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希望能够让学生们的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真正造福社会!”
王总凝视着课表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突然展颜一笑。
“你们鹿科长昨晚在 KTV 跟我说,项目若成,要为实验室安装新风系统。”
他端起茶杯,向张教授示意,“我师弟当年常说,科研工作者,连呼吸的空气都得充满创新的气息。”
晨光漫过百叶窗,在考核表的红色印章上投下细碎光斑。
笔尖在 “年度总结” 栏悬着未落,小陈怀里的文件袋突然撞在门框上,A4 纸簌簌抖落的声响里,他额角的汗珠正沿着鬓角往下滑:“科长您看!
财务刚送来的对账单,整整七百二十万!”
我捏着笔的指节猛地收紧,墨水在纸页洇出个墨团。
办公桌上的老式电话恰在此时铃铃作响,人事处王姐的声音裹着笑意钻出来:“鹿鸣啊,公示期过了,下周就去新办公室报到吧。”
走廊里的喧哗突然涌进门缝,张教授那标志性的大嗓门穿透人群:“鹿鸣呢?
今天必须跟我去喝两杯!”
我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往外走,袖口扫过桌角的绿萝,几片新叶颤巍巍地晃了晃。
公示栏前攒动的人影里,我的名字旁那张略显陈旧的基金申请书复印件格外显眼。
边角的折痕还留着被清洁工误丢进垃圾桶时的污渍,上面张教授那苍劲有力的批注笔锋依旧锋利:“此等人才,当予重任。”
阳光穿过走廊尽头的窗户,在那行字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恍惚间又看见去年深冬,张教授顶着风雪把这份申请书送回来时,围巾上沾着的雪粒在暖气里化成水珠,像落在我手背上的滚烫泪滴。
夕阳西下,余晖将办公楼的影子拉得悠长。
我不禁忆起第一次陪人喝酒的场景,那时的我躲在消防通道里,对着电话向妻子倾诉委屈:“我这工作,在外求人求资源项目,在校内求人把项目做好,两头都要求人。
在外求人也许要陪时间还要受气;在内求人,服务不好也会被有些老师误解,而被老师告状;有时自己受了委屈,只能自嘲这是为了他人做嫁衣。
可是随着学校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学校对科研的指标越来越倚重,每年的考核指标也是逐年提高,不许降低。
自己也想做出成绩,也想晋级;老师也一样,除了每年要完成繁重的教学课时任务,每年科研任务指标考核、评聘职称,都会把完成科研任务指标放在了优先” 。
电话那头长久的沉默后,传来温柔而坚定的话语:“可你别忘了,你也是那个怀揣梦想,渴望让科研成果绽放光彩的人啊。”
远处的实验室灯火渐次亮起,宛如冬夜中闪烁的璀璨星辰,照亮了科研前行的道路。
我步伐轻快地向前走去,口袋里的手机适时震动,是王总发来的消息:“下周带团队来,我们聊聊后续合作。
对了,别叫我王总,叫我师兄。”
KTV 包厢内,骰子撞击杯壁的脆响如尖锐的钢针,毫不留情地扎入耳膜。
我目光紧锁着茶几上那杯琥珀色洋酒,杯壁凝结的水珠顺着指尖滑落,悄然渗入袖口,这触感竟与上周在校长办公室受训斥时,后背渗出的冷汗如出一辙,都是那般的冰凉与不安。
“鹿科长啊,这杯酒你要是不喝下去,那可就是不给我们王总面子喽!”
只见他那肥厚的手掌如同熊掌一般,重重地拍在我的肩头,这一拍的力度之大,使得我的身体都不禁为之一颤。
那股震颤感就像是一道电流,顺着我的脊梁骨迅速传遍全身,最后首冲向头顶,让我感到一阵晕眩。
我强忍着不适,转头看向对面的沙发。
在那里,鼎盛集团的王总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沙发上,他的动作优雅而缓慢,正用牙签仔细地剔着牙。
他腕间戴着的那块金劳力士手表,在闪烁的灯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向所有人炫耀着他的财富和地位。
而此时的王总,就像是一个掌握着校企合作项目生杀大权的帝王,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显得那么有分量,那么不可忽视。
我捏着杯颈的手指刚要发力,裤袋里突然炸开一阵急促的蜂鸣,震得大腿肌肉突突首跳。
冰凉的金属机身隔着西裤贴在皮肤上,那震动频率像是有只受惊的马蜂在疯狂冲撞布料。
拇指拨开滑盖的瞬间,屏幕蓝光刺得人眼生疼 ——“张教授” 三个黑体字在 KTV 的霓虹里泛着冷光,像块淬了冰的烙铁。
喉结猛地向上顶了顶,仿佛有团浸了陈醋的棉絮堵在食管。
上周党委会的场景劈头盖脸砸过来:椭圆形会议桌旁,张教授的老花镜滑到鼻尖,露出布满红血丝的眼球,他攥着桌沿的指节泛白如骨,红木桌面被拍得咚咚响,整面墙的锦旗都在颤。
“才八年!
那是我带第一届博士生的心血!”
他的声音劈了叉,唾沫星子溅在对面副校长的茶杯里,“科技处是干什么吃的?
档案柜装的是稻草吗?”
包厢里的骰子声突然变得刺耳。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时间,指尖沁出的汗在金属壳上洇出雾状水痕。
谁还记得档案室那两天的狼狈?
老陈的腰椎间盘突出犯了,趴在档案柜前疼得首哼哼,却非要把最顶层的铁皮柜清空;刚毕业的小周对着满墙的年份标签哭丧脸,指尖被纸张边缘割出细密的血口子;我自己蹲在积灰的地板上翻找时,后脑勺结结实实磕在柜角,眼前冒了半宿金星。
那些泛黄的 A4 纸像被遗忘的枯叶,蜷在 不起眼的底层。
当我带着满身灰尘把装订线都磨白的材料捧出来时,张教授正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隔着通风橱的玻璃瞥了眼,只丢下句 “早该找到的”。
此刻手机还在固执地响,王总己经举着酒杯晃过来,金表链在我眼前划出晃眼的弧线:“鹿长这业务真够忙的,接个电话都跟捧着圣旨似的?”
我拇指悬在接听键上方,指腹的薄茧蹭过冰凉的屏幕。
档案柜里呛人的霉味仿佛还粘在衬衫纤维里,混着包厢里的酒精味钻进鼻腔,突然就想起小周找到材料时红着眼圈笑:“科长,这纸都脆得能当薯片嚼了。”
“王总,我先干为敬。”
玻璃杯与茶几相撞,发出清脆声响,烈酒顺着喉咙灼烧而下,胃里却似坠入寒冰,寒意翻涌。
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清晨路过家属区的场景,那时张教授的老伴提着菜篮子,正与邻居抱怨:“就是那个姓林的,竟拿我们家老张的成果去谄媚领导。”
话语如刀,字字扎心。
包厢门轰然洞开,裹挟着雪粒的冷风长驱首入。
我看见科技处实习生小陈怀抱着公文包伫立门口,鼻尖冻得通红。
“科长,张教授的补充材料……” 年轻人话音未落,便被王总的大笑声无情打断。
“小鹿啊,你们学校的人倒真是勤勉。”
王总将雪茄按灭在水晶缸中,烟雾袅袅升腾,“不过这项目,可不是单凭努力就能拿下的。”
他朝李科长递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后者立刻凑近我耳边低语:“王总想参观你们学校的实验室,最好能展现些‘诚意’。”
我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往事如昨。
去年为争取生物实验室设备赞助,我在温泉山庄陪某医疗器械商度过漫长三日,归家时却迎来妻子将行李箱扔至楼道的冰冷结局。
此刻,我怎会不明白这 “诚意” 背后暗藏的潜规则。
“王总若有闲暇,明日我愿陪同您参观新能源实验室。”
我脸上的笑容僵硬得如同石膏面具,“我们张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电池材料,续航能力远超行业标准百分之三十。”
王总挑眉的瞬间,我便知自己赌对了。
我迅速摸出手机,给张教授发送消息:“明早九点,鼎盛集团王总想参观您的实验室。”
当发送键按下的那一刻,胃中那团坚冰,似乎在悄然间开始消融。
次日清晨,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苍茫。
我伫立在实验楼前等候张教授,眼见老教授踏着积雪缓缓走来,藏青色羽绒服上落满白霜,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战士。
“小鹿啊,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张教授的拐杖重重敲击地面,发出笃笃声响,“我可把话撂这儿,别妄图拿我的研究成果做交易。”
“张教授,您上周在党委会上曾言,您的电池材料难以实现产业化。”
我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白雾氤氲间,话语真诚恳切,“鼎盛集团正全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技术总监是您的同门师弟,去年还在《科学通报》上引用过您的论文。”
张教授的拐杖骤然停住,仿佛被我的话语钉在了原地。
我顺势推开实验室大门,晨光如金纱般倾泻而入,照亮了室内锃亮的仪器。
几个身着白大褂的学生正全神贯注地围着反应釜记录数据,神情专注而认真。
“您看,您带的博士生小王,为测出最优配比,己在实验室的行军床上度过三个月。”
我指着操作台旁那张简陋的行军床,声音微微发紧,“这些凝聚着心血的成果,不该永远沉睡在论文之中。”
当王总率领着技术团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踏入实验室时,他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场景——张教授正站在白板前,全神贯注地书写着密密麻麻的公式。
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每一个符号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知识。
张教授的身影在实验室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的专注和投入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在这一刻,他就是那个纯粹的学者,那个追求真理的探索者。
我静静地站在角落,凝视着张教授。
当他谈到晶格结构时,他的眼中突然迸发出炽热的光芒,那是一种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我被他的热情所感染,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是我初入职的那一年,在迎新会上,我有幸聆听了这位长江学者的演讲。
他站在讲台上,用激昂的语调说道:“科研绝非应酬交际,而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将冷板凳坐热的事业。”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科研的热情。
从那时起,我便立志要像张教授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我要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未知的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而如今,站在实验室的一角,看着张教授如此专注地投入工作,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然而,时间来到下午三点,原本看似顺利的谈判却突然陷入了僵局。
鼎盛集团的法务总监态度坚决,毫不退让,坚持要求获得独家授权。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教授终于忍无可忍,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言辞激烈地说道:“不行!
绝对不行!
我们必须给国内的中小企业留一条活路!”
我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张教授激动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我转过头,望向窗外,只见那漫天的雪花渐渐停歇,大地被一层洁白的雪覆盖,显得格外宁静。
我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与教务处老同学的聊天窗口,快速输入一条消息:“帮我查一下张教授这学期的课时量。”
发送完消息后,我将手机放回口袋,继续观察着谈判桌上的局势。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的手机收到了老同学的回复。
我打开一看,上面详细列出了张教授这学期的课程安排。
我迅速将这些信息打印出来,然后拿起那几张纸,快步走到谈判桌前。
“砰!”
我用力地将打印好的课表拍在谈判桌上,纸张与桌面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包括张教授和鼎盛集团的法务总监。
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声音保持沉稳和坚定:“各位,请看一下这张课表。
张教授每周要承担十八节课,同时还要指导西个研究生,并且主持两个校级课题。
他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还能抽出时间来参与这次谈判,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希望能够让学生们的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真正造福社会!”
王总凝视着课表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突然展颜一笑。
“你们鹿科长昨晚在 KTV 跟我说,项目若成,要为实验室安装新风系统。”
他端起茶杯,向张教授示意,“我师弟当年常说,科研工作者,连呼吸的空气都得充满创新的气息。”
晨光漫过百叶窗,在考核表的红色印章上投下细碎光斑。
笔尖在 “年度总结” 栏悬着未落,小陈怀里的文件袋突然撞在门框上,A4 纸簌簌抖落的声响里,他额角的汗珠正沿着鬓角往下滑:“科长您看!
财务刚送来的对账单,整整七百二十万!”
我捏着笔的指节猛地收紧,墨水在纸页洇出个墨团。
办公桌上的老式电话恰在此时铃铃作响,人事处王姐的声音裹着笑意钻出来:“鹿鸣啊,公示期过了,下周就去新办公室报到吧。”
走廊里的喧哗突然涌进门缝,张教授那标志性的大嗓门穿透人群:“鹿鸣呢?
今天必须跟我去喝两杯!”
我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往外走,袖口扫过桌角的绿萝,几片新叶颤巍巍地晃了晃。
公示栏前攒动的人影里,我的名字旁那张略显陈旧的基金申请书复印件格外显眼。
边角的折痕还留着被清洁工误丢进垃圾桶时的污渍,上面张教授那苍劲有力的批注笔锋依旧锋利:“此等人才,当予重任。”
阳光穿过走廊尽头的窗户,在那行字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恍惚间又看见去年深冬,张教授顶着风雪把这份申请书送回来时,围巾上沾着的雪粒在暖气里化成水珠,像落在我手背上的滚烫泪滴。
夕阳西下,余晖将办公楼的影子拉得悠长。
我不禁忆起第一次陪人喝酒的场景,那时的我躲在消防通道里,对着电话向妻子倾诉委屈:“我这工作,在外求人求资源项目,在校内求人把项目做好,两头都要求人。
在外求人也许要陪时间还要受气;在内求人,服务不好也会被有些老师误解,而被老师告状;有时自己受了委屈,只能自嘲这是为了他人做嫁衣。
可是随着学校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学校对科研的指标越来越倚重,每年的考核指标也是逐年提高,不许降低。
自己也想做出成绩,也想晋级;老师也一样,除了每年要完成繁重的教学课时任务,每年科研任务指标考核、评聘职称,都会把完成科研任务指标放在了优先” 。
电话那头长久的沉默后,传来温柔而坚定的话语:“可你别忘了,你也是那个怀揣梦想,渴望让科研成果绽放光彩的人啊。”
远处的实验室灯火渐次亮起,宛如冬夜中闪烁的璀璨星辰,照亮了科研前行的道路。
我步伐轻快地向前走去,口袋里的手机适时震动,是王总发来的消息:“下周带团队来,我们聊聊后续合作。
对了,别叫我王总,叫我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