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收知青打胎信,我连夜进京(程阳晖冯浩晨)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七零:收知青打胎信,我连夜进京(程阳晖冯浩晨)
时间: 2025-09-13 05:15:29
“想好了?”
“想好了。”
“好。”
程阳山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有担当,像我们程家的男人。
介绍信很快就开好了。
事由一栏,写的是“探亲”。
捏着这张薄薄的、关系到他能否走出这片黄土地的纸,程阳晖心里踏实了一半。
第二站,是公社。
他的舅舅在公社当干部。
这一次,他没有自己去,而是回家把还在抹眼泪的娘从地上拽了起来。
“妈,别哭了。
想抱孙子,就跟我去一趟我舅家。”
程母一听这话,眼睛里顿时燃起了一点希望。
她胡乱擦了把脸,二话不说就跟着儿子出了门。
在舅舅家,程母上演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经典戏码。
她抱着舅母的腿,把冯浩晨描绘成一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又把自家未来的孙子说得天上有地下无,仿佛下一秒就要化为一滩血水。
舅舅被她闹得一个头两个大,舅母的脸色也极为难看。
但最终,血缘亲情还是占了上风。
程阳晖不仅顺利拿到了盖着公社大红印章的介绍信,还额外得到了十斤全国粮票,以及一张……空白介绍信。
舅舅把那张空白介绍信塞给他时,压低了声音说:“以防万一。
到了燕京,人生地不熟,自己看着填,别惹事。”
程阳晖郑重地将它贴身收好。
他知道,这张纸的分量,比那十斤粮票还要重。
这是他在那个陌生大城市里,最大的护身符。
手续齐全,刻不容缓。
他没等公社统一订票,首接搭了一辆去县城的拖拉机,又从县城转车到了市里。
市火车站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烟味和各种食物混合的复杂气味。
程阳晖凭着两张介绍信,顺利买到了一张隔天中午出发,需要在中途转一次车的硬座票。
终点站,燕京。
他在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里,用一碗寡淡的面条和一张潮湿的床铺,度过了在陕北的最后一夜。
第二天,随着“呜——”的一声长鸣,绿皮火车缓缓启动。
窗外的黄土高原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平原和村庄。
西十多个小时的颠簸,程阳晖几乎没怎么合眼。
他靠在坚硬的椅背上,听着车轮与铁轨单调的“哐当”声,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冯浩晨的模样。
她的笑,她的泪,她说话时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有她信里那句冰冷的“准备去医院拿掉”。
他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着,每一次“哐当”声,都让这只手收紧一分。
1978年11月10日,傍晚。
火车终于驶入了燕京站。
当程阳晖背着一个土布包裹,随着人潮走出车站时,一股与陕北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高大的楼房,还有人们脸上那种自信而从容的神情……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这本就是他生活过的世界。
陌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燕京,还带着一层灰扑扑的、属于过去的滤镜。
他没有丝毫闲情逸致去欣赏首都的风貌,向路人打听了去燕京大学的公交线路,便一头扎进了拥挤的公交车里。
此时的燕大,刚刚从十年的动荡中苏醒,校门对外开放,洋溢着一种百废待兴的蓬勃朝气。
程阳晖甚至没有被门卫盘问,就顺利地走进了这座他前世只在梦里来过的最高学府。
未名湖的冰面尚未完全封冻,残荷在寒风中摇曳。
两旁的银杏树叶子落了大半,金黄的地毯铺了一地。
程阳晖无心欣赏美景,他抓了个学生,问明了中文系教学楼的位置,便匆匆赶了过去。
他到的时候,正好是最后一节课下课。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从教学楼里走出来,手里抱着书本,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程阳晖站在门口,像一尊沉默的雕像,目光急切地在每一张年轻的脸上搜寻。
没有。
没有冯浩晨。
他的心一点点往下沉。
首到最后一个女生抱着一摞书走出来,程阳晖才上前一步,拦住了她。
“同学,你好,打扰一下。”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干涩。
那女生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文静静的,被他吓了一跳,警惕地退后半步。
“你找谁?”
“我找冯浩晨,中文系的冯浩晨。”
程阳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无害,“我是她的……家人。”
女生扶了扶眼镜,仔细地打量着他。
眼前的男人很高,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五官轮廓很深,虽然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土布衣裤,但那双眼睛,沉静而深邃,让人莫名叫人信服。
“你就是程阳晖?”
女生忽然开口,一语道破了他的身份。
程阳晖猛地一愣。
“你认识我?”
“浩晨天天念叨你,我们宿舍的,谁不知道她有个在陕北的程阳晖。”
女生叹了口气,脸上的警惕变成了同情和担忧。
她叫黄倍佳,是冯浩晨的同班同学兼室友。
“你可算来了。”
黄倍佳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被谁听见。
“浩晨她……她怀了你的孩子,是吗?”
程阳晖的心脏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他艰难地点了点头。
“是。”
“唉。”
黄倍佳又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她己经一个星期没来上课了。”
“什么?!”
程阳晖如遭雷击,一把抓住了黄倍佳的胳膊,“她去哪了?
她是不是……是不是去医院了?”
他的声音都在发颤,指尖冰凉。
“你先别急!”
黄倍佳被他抓得生疼,但没有挣扎,“她没去医院,她回家了。”
“回家?”
程阳晖更糊涂了,“她家不是……她父母平反了,上个月刚回到燕京。”
黄倍佳的话像一颗炸弹,在程阳晖的脑子里轰然炸开。
“她爸妈回来之后,不知怎么就发现了她怀孕的事,气得不行,非要拉着她去把孩子拿掉。
浩晨不肯,跟家里大吵了一架,就被关在家里了。”
程阳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他终于明白,信里那句“家里不同意”是什么意思了。
不是借口,是事实。
而且是比他想象中更可怕的事实。
“那封信……那封信是什么时候写的?”
他急切地问。
“差不多半个月前吧。”
黄倍佳回忆了一下,“她当时偷偷托我寄的,她说,如果你来了,就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程阳晖的心沉到了谷底。
“想好了。”
“好。”
程阳山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有担当,像我们程家的男人。
介绍信很快就开好了。
事由一栏,写的是“探亲”。
捏着这张薄薄的、关系到他能否走出这片黄土地的纸,程阳晖心里踏实了一半。
第二站,是公社。
他的舅舅在公社当干部。
这一次,他没有自己去,而是回家把还在抹眼泪的娘从地上拽了起来。
“妈,别哭了。
想抱孙子,就跟我去一趟我舅家。”
程母一听这话,眼睛里顿时燃起了一点希望。
她胡乱擦了把脸,二话不说就跟着儿子出了门。
在舅舅家,程母上演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经典戏码。
她抱着舅母的腿,把冯浩晨描绘成一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又把自家未来的孙子说得天上有地下无,仿佛下一秒就要化为一滩血水。
舅舅被她闹得一个头两个大,舅母的脸色也极为难看。
但最终,血缘亲情还是占了上风。
程阳晖不仅顺利拿到了盖着公社大红印章的介绍信,还额外得到了十斤全国粮票,以及一张……空白介绍信。
舅舅把那张空白介绍信塞给他时,压低了声音说:“以防万一。
到了燕京,人生地不熟,自己看着填,别惹事。”
程阳晖郑重地将它贴身收好。
他知道,这张纸的分量,比那十斤粮票还要重。
这是他在那个陌生大城市里,最大的护身符。
手续齐全,刻不容缓。
他没等公社统一订票,首接搭了一辆去县城的拖拉机,又从县城转车到了市里。
市火车站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烟味和各种食物混合的复杂气味。
程阳晖凭着两张介绍信,顺利买到了一张隔天中午出发,需要在中途转一次车的硬座票。
终点站,燕京。
他在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里,用一碗寡淡的面条和一张潮湿的床铺,度过了在陕北的最后一夜。
第二天,随着“呜——”的一声长鸣,绿皮火车缓缓启动。
窗外的黄土高原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平原和村庄。
西十多个小时的颠簸,程阳晖几乎没怎么合眼。
他靠在坚硬的椅背上,听着车轮与铁轨单调的“哐当”声,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冯浩晨的模样。
她的笑,她的泪,她说话时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有她信里那句冰冷的“准备去医院拿掉”。
他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着,每一次“哐当”声,都让这只手收紧一分。
1978年11月10日,傍晚。
火车终于驶入了燕京站。
当程阳晖背着一个土布包裹,随着人潮走出车站时,一股与陕北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高大的楼房,还有人们脸上那种自信而从容的神情……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这本就是他生活过的世界。
陌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燕京,还带着一层灰扑扑的、属于过去的滤镜。
他没有丝毫闲情逸致去欣赏首都的风貌,向路人打听了去燕京大学的公交线路,便一头扎进了拥挤的公交车里。
此时的燕大,刚刚从十年的动荡中苏醒,校门对外开放,洋溢着一种百废待兴的蓬勃朝气。
程阳晖甚至没有被门卫盘问,就顺利地走进了这座他前世只在梦里来过的最高学府。
未名湖的冰面尚未完全封冻,残荷在寒风中摇曳。
两旁的银杏树叶子落了大半,金黄的地毯铺了一地。
程阳晖无心欣赏美景,他抓了个学生,问明了中文系教学楼的位置,便匆匆赶了过去。
他到的时候,正好是最后一节课下课。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从教学楼里走出来,手里抱着书本,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程阳晖站在门口,像一尊沉默的雕像,目光急切地在每一张年轻的脸上搜寻。
没有。
没有冯浩晨。
他的心一点点往下沉。
首到最后一个女生抱着一摞书走出来,程阳晖才上前一步,拦住了她。
“同学,你好,打扰一下。”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干涩。
那女生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文静静的,被他吓了一跳,警惕地退后半步。
“你找谁?”
“我找冯浩晨,中文系的冯浩晨。”
程阳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无害,“我是她的……家人。”
女生扶了扶眼镜,仔细地打量着他。
眼前的男人很高,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五官轮廓很深,虽然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土布衣裤,但那双眼睛,沉静而深邃,让人莫名叫人信服。
“你就是程阳晖?”
女生忽然开口,一语道破了他的身份。
程阳晖猛地一愣。
“你认识我?”
“浩晨天天念叨你,我们宿舍的,谁不知道她有个在陕北的程阳晖。”
女生叹了口气,脸上的警惕变成了同情和担忧。
她叫黄倍佳,是冯浩晨的同班同学兼室友。
“你可算来了。”
黄倍佳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被谁听见。
“浩晨她……她怀了你的孩子,是吗?”
程阳晖的心脏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他艰难地点了点头。
“是。”
“唉。”
黄倍佳又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她己经一个星期没来上课了。”
“什么?!”
程阳晖如遭雷击,一把抓住了黄倍佳的胳膊,“她去哪了?
她是不是……是不是去医院了?”
他的声音都在发颤,指尖冰凉。
“你先别急!”
黄倍佳被他抓得生疼,但没有挣扎,“她没去医院,她回家了。”
“回家?”
程阳晖更糊涂了,“她家不是……她父母平反了,上个月刚回到燕京。”
黄倍佳的话像一颗炸弹,在程阳晖的脑子里轰然炸开。
“她爸妈回来之后,不知怎么就发现了她怀孕的事,气得不行,非要拉着她去把孩子拿掉。
浩晨不肯,跟家里大吵了一架,就被关在家里了。”
程阳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他终于明白,信里那句“家里不同意”是什么意思了。
不是借口,是事实。
而且是比他想象中更可怕的事实。
“那封信……那封信是什么时候写的?”
他急切地问。
“差不多半个月前吧。”
黄倍佳回忆了一下,“她当时偷偷托我寄的,她说,如果你来了,就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程阳晖的心沉到了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