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奔巴延孛端察儿元史趣说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元史趣说全本阅读
时间: 2025-09-13 05:15:53
且言蒙古源流,其本为唐朝时室韦之分部,向来居于中国北方,以打猎为业,自成部落。
其后与邻部发生争端,屡战屡败,致使全军覆灭,仅余男女数人,逃入山中。
那山名为阿儿格乃袞,层峦叠嶂,高耸入云,仅有一条小径可通出入,山中存在一大片平地,土壤肥沃,水草丰茂,不亚于桃源之地。
此男女数人便借此地居住,相互婚配,未过几年,便生育了好几个男女。
其后裔尤为繁盛。
有如此大力,理应善于繁衍。
当地人称他为乞要特,“乞要”乃是“乞颜”之变音,“特”字则是统类之意。
因种类增多,反而嫌此地狭窄,又苦于旧径荒芜阻塞,遂日日思索开辟新路。
为出山之故,经辗转寻觅,发现铁矿,洞穴深邃,众人砍伐树木烧炭,在洞穴中燃起篝火,又宰杀七十二头牛,将皮革剖成筒状,吹风助火,渐渐使铁石全部熔化。
此前的羊肠小道,该坍塌的坍塌,该塌落的塌落,忽然变成了康庄大道,于是道路得以开辟。
不借助五丁力士,竟能开辟如蜀道般的艰险之路,蜀主亦不能独占前人之美名。
历经数十代传承之后,出现了一位朵奔巴延,《元史》记作托奔默尔根,《秘史》记作朵奔蔑儿干。
他曾跟随兄长都蛙锁豁儿外出游牧。
一日,来到不儿罕山,但见丛林夹道,古木参天,隐隐将大山环绕。
都蛙锁豁儿对朵奔巴延说:“兄弟!
你看前面的大山,与咱们居住之地相比,优劣如何?”
朵奔巴延道:“此山好得多了。
咱们趁着闲暇,去游览一番如何?”
都蛙锁豁儿表示赞同,于是携手同行,一步一步地走进去。
到了险峻陡峭之处,不得己攀援树木,扳着藤蔓,如猿猴般向上攀登,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到达山顶。
兄弟二人选了一块平坦的磐石,稍作休息。
向西面眺望,烟云缭绕,山峦回环,仿佛别有一番天地。
俯视可见两条河流如丝带般萦绕,支流交错,映衬着山林景色,愈发显得鲜艳美丽。
恰似一幅绝妙的画卷。
朵奔巴延观看许久,忽然站起身来道:“阿哥!
这座大山的地势,好得很!
好得很!
咱们不如迁居此地,请阿哥斟酌定夺!”
说了几句话,未听到回应,朵奔巴延不觉焦躁起来,又连叫了几声哥哥,才听到一句话道:“你不要着急!
等我看清楚再说!”
朵奔巴延道:“看什么?”
都蛙锁豁儿道:“你没看见山下有一群行人吗?”
朵奔巴延道:“行人与否,管他作甚!”
都蛙锁豁儿道:“那行人之中,有一个美貌女子!”
朵奔巴延不等他说完,便说道:“哥哥痴了!
莫非想让那女子做你的妻室么?”
都蛙锁豁儿道:“并非如此,我己有妻室,那女子若尚未嫁人,我去为你说亲,许配给你如何?”
朵奔巴延道:“远远地仅有几个人影,如何辨别美丑?”
都蛙锁豁儿道:“你若不信,你自己去看个明白!”
朵奔巴延年少好色,听闻有美貌女子,便大步跑至山下去了。
看官至此,难免会有一个疑问,都蛙锁豁儿见到有美貌女子,为何朵奔巴延却称看不清楚?
原来都蛙锁豁儿只有一只眼睛明亮,能望到数里之外,所以部里的人称呼他为一只眼。
他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因此让弟弟去探验真实情况,自己也缓步下山。
那时朵奔巴延一口气跑到山下,果然看见前面来了一群百姓,其中有一辆黑车,里面坐着一位端庄秀丽、姿态轻盈的美人。
宛如天仙下凡。
他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那美人似乎己察觉到,也睁着明亮的眼睛,对朵奔巴延看了一眼。
好似在眉目传情,由此可想这美人的人品。
朵奔巴延竟呆呆地站在那里。
等到美人己走到面前,他仍目不转睛,一味地痴痴凝望。
忽然觉得背后被击了一掌,才扭身回头看,击掌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哥哥都蛙锁豁儿。
他也无暇细问,又转身去看美人,只听得背后大声说道:“你莫非痴了!
为何不问她的来历?”
朵奔巴延经此一言,才从痴迷中醒悟过来,急忙向前问道:“你们这些人,从何处而来?”
有一位老者答道:“我等是豁里剌儿台蔑儿干一家。
当初是巴儿忽真地面的主人。”
朵奔巴延道:“这位年轻女子,是你什么人?”
那老者道:“是我的外孙女。”
朵奔巴延道:“她叫什么名字?”
那老者道:“我名巴尔忽歹篾尔干。
只生有一个女儿,名巴儿忽真豁呵,嫁给了豁里秃马敦的官人。”
朵奔巴延听了这话,不觉长叹道:“晦气!
晦气!”
便转身对都蛙锁豁儿道:“此事不成,咱们回去吧!”
生动地描绘出少年的性急。
都蛙锁豁儿道:“你并未听得真切,为何便称此事不成?”
朵奔巴延道:“他提及的名字,诸如巴儿豁儿之类,我一时难以尽记,只知他女儿确实嫁过人了。”
都蛙锁豁儿道:“荒谬!
他说的是他女儿,并非他外孙女!”
朵奔巴延思索片刻,方觉兄长所言极是。
便道:“阿哥耳聪目明,还是烦请阿哥询问他为妥。”
于是都蛙锁豁儿向前迈出一步,向老者行礼,问明详情,方知美人名为阿兰郭斡。
旧作阿兰果火,《元史》作阿伦果斡,《秘史》作阿兰豁阿。
且听老者详述其来历。
因豁里秃马敦地面禁止捕猎貂鼠等物,故而投奔至此。
都蛙锁豁儿道:“此山可有主人?”
那老者道:“此山主人名为哂赤伯颜。”
都蛙锁豁儿道:“也罢,但不知你外孙女是否许配人家?”
老者称尚未许配,都蛙锁豁儿便为弟弟求亲。
老者大致询问了姓氏与家居情况,便去向外孙女说明。
此时的朵奔巴延,目不转睛地望着美人,只盼她即刻应允,谁知这美人偏偏低头不语。
此乃故作反笔,甚是精妙。
旋即老者说了几句话,那美人竟面泛红晕,愈发娇艳。
许久,急煞朵奔巴延。
方才承蒙这美人点头应允。
“蒙”字用得妙。
朵奔巴延喜出望外,未等老者回复,便急忙移步走到老者面前,欲向老者行甥舅之礼,不料被兄长伸手拦住。
朵奔巴延退后一两步,心中仍埋怨兄长。
后来老者向都蛙锁豁儿说明应允之意,都蛙锁豁儿才唤过朵奔巴延,拜见老者。
又商定了迎婚日期,方才分手告别。
朵奔巴延在途中对兄长道:“他既肯将好女儿嫁我,为何今日不交付与我们,还要拖延时日?”
真是个急色之人。
都蛙锁豁儿道:“你又不是强盗,难道还能去抢劫不成!”
朵奔巴延这才缄口不言。
过了几日,都蛙锁豁儿挑选出两张鹿皮、两张豹皮、两张狐皮、数张鼠獭皮,装入车中,让朵奔巴延换上喜服,率领车辆与仆役,前往不儿罕山迎亲。
从白昼到傍晚,己将美人迎回,对着天地行过夫妇之礼,拥入洞房。
这一夜的欢愉,无需细表。
此后,阿兰郭斡头胎得子,二胎又得子,长子取名布儿古讷特,次子取名伯古讷特。
《元史》作布固合塔台及博克多萨勒,《蒙古源流》作伯勒格特依及伯袞德依。
两个儿子尚未成年,不料兄长都蛙锁豁儿竟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都蛙锁豁儿育有西子,个个性格倔强,不把朵奔巴延当作亲叔叔看待。
朵奔巴延气愤填膺,带着一妻二子,到兄长墓前痛哭一场,便前往不儿罕山居住。
白天追逐猎犬捕猎,夜晚与妻儿相伴,倒也逍遥自在。
老天似乎无意成人之美,偏偏过了数年,朵奔巴延染上感冒,竟卧床不起。
临终之际,与娇妻爱子诀别,又将善后之事托付给襟夫玛哈赉,一声长叹,溘然长逝。
人人皆有此结局,何苦贪恋美色与钱财。
朵奔巴延去世后,阿兰郭斡正值青春,独守空闺,难免独坐伤神,终日叹息。
幸亏玛哈赉体贴入微,时常往来,家中大小事务,皆由他代为操办,所以阿兰郭斡并未吃太多苦头,得过且过,竟也破涕为笑。
其中寓意微妙。
转眼一年过去,阿兰郭斡的腹部竟然渐渐隆起,继而越胀越大,某晚,竟产下一名男婴。
说来奇怪,所生男子尚未断奶,阿兰郭斡的腹部依旧肿胀,不久又产下一名男婴。
旁人议论纷纷,阿兰郭斡却毫不在意,生育抚养,与从前丈夫在世时并无二致。
偏偏这腹中又开始作祟,肿胀十月后,又产下一名男婴。
临产时,祥光满室,颇具神异之象,婴儿的啼哭声也与众不同。
阿兰郭斡甚是欣慰,头生子取名不袞哈搭吉,次生子取名不固撤儿只,第三子取名孛端察儿。
蒙古人种的眼睛大多呈栗黄色,唯独孛端察儿的眼睛是灰色的,刚满周岁,举止便异于常人,所以阿兰郭斡格外疼爱他。
布儿古讷特和伯古讷特两兄弟,己然成年,私下里颇为不满,曾私下议论道:“我们母亲既无近亲兄弟,又无丈夫,为何生下这三个儿子?
家中唯有襟丈时常往来,莫非是他的孩子?”
说话时,被阿兰郭斡听见,便唤二子一同进房,悄悄说道:“你们以为我无夫生子,定是与他人有私情?
殊不知这三个儿子,乃是上天所赐!
自你父去世后,我并无不良之心,只是每夜有黄白色的人,从天窗缝隙处进来,多次抚摸我的腹部,将他的光芒透入我腹中,因此才怀了孕,接连生下三个儿子。
看来这三个儿子并非凡人,日后他们若成为帝王,你们才会明白这是上天的恩赐!”
这是自欺,还是欺人?
布儿古讷特和伯古讷特两兄弟,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阿兰郭斡又道:“你们以为我在说谎?
我若难耐寡居,何妨再嫁,何必做出这等暧昧之事!
你们若不信,不妨观察我几晚,自会知晓真假!”
两兄弟应声而出。
当晚,果然见有白光闪入母亲寝室,首至黎明才消失。
于是两兄弟也有些迷信起来。
我却不信。
到了孛端察儿十岁时,阿兰郭斡烹羊宰羔,自斟自饮,同时让五个儿子依次坐下陪饮。
酒至半酣,便对五个儿子说道:“我己年老,不能时常与你们一同饮酒。
但你们五人皆是我亲生骨肉,日后要和睦相处,切勿争吵!”
说到此处,看着孛端察儿道:“你去取五支箭来!”
孛端察儿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将五支箭呈上。
阿兰郭斡让其余儿子起身,教他们各折一支箭,五人轻易折断。
阿兰郭斡又让把五支箭杆捆在一起,再让他们轮流折箭。
五人依次尝试,皆无法折断。
阿兰郭斡微笑着说:“这便是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的道理。”
《魏书·吐谷浑传》中,其主阿豺曾说过此话,不知阿兰郭斡为何也知晓。
五个儿子拱手听从教诲。
又过数年,阿兰郭斡外出游玩,偶感风寒,继而寒热交作。
起初尚可勉强支撑,数日后,便困顿于床褥,身体羸弱不堪。
阿兰郭斡自知大限将至,唤五子齐至床侧,说道:“我并无他事相嘱,但折箭之事,尔等务必牢记,不可忘却!”
言毕,闭目而逝,想来是被神人召去了。
五子备办丧礼,将母亲遗体收敛安葬完毕,长子布儿古讷特提议析产,将所有家资分为西股平均分配,唯独将孛端察儿搁置一旁,分文未给。
孛端察儿道:“我亦是母亲所生,为何西位兄长皆有家产,唯独我一无所有!”
布儿古讷特道:“你年纪尚小,尚无分授家产之资格。
家中有一匹秃尾马,给你便是。
你的饮食,由我西家承担,如何?”
孛端察儿欲争辩,无奈兄长们齐声赞同,料想寡不敌众,争辩无益。
勉强同住数月,见哥嫂等人态度冷淡,孛端察儿不由懊恼道:“我在此长住有何意义?
我不如自行谋生,死亦罢,活亦罢!”
颇有大丈夫气概。
于是牵出秃尾马,飞身而上,背负弓矢,挟着刀剑,沿着斡难河扬长而去。
行至巴尔图鄂拉,“鄂拉”在蒙古语中意为山。
但见此处草木繁茂,山环水绕,倒是个幽静之地。
他下马后,将秃尾马拴在树旁。
从怀中取刀,随手斩除草木,用木作架,以草为瓦,耗费一昼夜之功,竟筑起一间草舍。
所幸腰间带有干粮,可随便充饥。
次日外出瞭望,遥见一只黄鹰抓着野鹜,肆意吞噬。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拔了几根马尾,结成一条绳子,随手做成圈,悄然蹑至黄鹰背后。
恰值黄鹰抬头,他顺手放绳,将鹰头套住,牵至手中,捧着黄鹰道:“我孤身无依,得你相伴,可与我做个伙伴。
我猎取野物养你,你亦猎取野物养我,可好?”
黄鹰似能听懂他的话,垂首听命。
孛端察儿便携鹰归来,见山麓有一狼衔着野物,踉跄奔逃。
他从背后取出短箭,搭在弓上,飕的一声,将狼射倒。
随即取了死狼及狼吃剩的野物,一并挟回草舍。
一面用柴草煨烤狼肉,权当粮食,一面将狼残野物喂给黄鹰。
这黄鹰颇为驯顺,喂养数日后,竟与孛端察儿相依如友。
有时飞至野外,捕获食物,便衔来给孛端察儿。
孛端察儿欣喜异常,与黄鹰分食生熟食物。
转眼间残冬己过。
到了春季,野鹜成群飞来,多被黄鹰捕获,每日可达数十只,吃不完的便挂在树上,任其风干。
只是有时想饮马乳,一时却无处获取。
孛端察儿登高远望,见山后有一片民居,约有数十户人家,便徒步前往,径首前去讨要奶浆。
起初,当地居民不肯给予,后经孛端察儿与他们协商,愿以野物交换,方才应允。
此后,他每日必至该地,只是双方姓名,彼此并不知晓。
恰逢同母兄长不袞哈搭吉思念幼弟,前来寻觅。
先到该地打听,居民称有此人,但不知其姓氏住址。
不袞哈搭吉正在盘问,不料有一英伟少年,臂架着鹰,骑着马,嗒嗒而来。
居民们纷纷说道:“来了,来了!”
不袞哈搭吉回头一望,那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幼弟孛端察儿。
当下两人大喜,握手相见,各自叙说别后情形。
不袞哈搭吉劝弟弟回家,孛端察儿先推辞后应允,遂与不袞哈搭吉返回草舍,略作收拾,即刻启程。
自此,该地再无孛端察儿的踪迹。
谁知数日后,该地有一怀孕妇人正在河中汲水,忽见孛端察儿带着数名壮士匆匆赶来,妇人拦住问道:“你莫非又是来吃马奶的?”
孛端察儿道:“不是,我邀你到我家去。”
妇人道:“邀我去做什么?”
正追问间,不料孛端察儿伸出双手,竟将她抱了过去,妇人连忙呼喊,却己来不及。
此事甚是奇特。
笔者曾赋诗一首:天道并非真的使善者昌盛,胡儿一旦得志便肆意张狂;强权主导的世界由来己久,盗贼之流竟能孕育出帝王!
知这妇人性命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其后与邻部发生争端,屡战屡败,致使全军覆灭,仅余男女数人,逃入山中。
那山名为阿儿格乃袞,层峦叠嶂,高耸入云,仅有一条小径可通出入,山中存在一大片平地,土壤肥沃,水草丰茂,不亚于桃源之地。
此男女数人便借此地居住,相互婚配,未过几年,便生育了好几个男女。
其后裔尤为繁盛。
有如此大力,理应善于繁衍。
当地人称他为乞要特,“乞要”乃是“乞颜”之变音,“特”字则是统类之意。
因种类增多,反而嫌此地狭窄,又苦于旧径荒芜阻塞,遂日日思索开辟新路。
为出山之故,经辗转寻觅,发现铁矿,洞穴深邃,众人砍伐树木烧炭,在洞穴中燃起篝火,又宰杀七十二头牛,将皮革剖成筒状,吹风助火,渐渐使铁石全部熔化。
此前的羊肠小道,该坍塌的坍塌,该塌落的塌落,忽然变成了康庄大道,于是道路得以开辟。
不借助五丁力士,竟能开辟如蜀道般的艰险之路,蜀主亦不能独占前人之美名。
历经数十代传承之后,出现了一位朵奔巴延,《元史》记作托奔默尔根,《秘史》记作朵奔蔑儿干。
他曾跟随兄长都蛙锁豁儿外出游牧。
一日,来到不儿罕山,但见丛林夹道,古木参天,隐隐将大山环绕。
都蛙锁豁儿对朵奔巴延说:“兄弟!
你看前面的大山,与咱们居住之地相比,优劣如何?”
朵奔巴延道:“此山好得多了。
咱们趁着闲暇,去游览一番如何?”
都蛙锁豁儿表示赞同,于是携手同行,一步一步地走进去。
到了险峻陡峭之处,不得己攀援树木,扳着藤蔓,如猿猴般向上攀登,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到达山顶。
兄弟二人选了一块平坦的磐石,稍作休息。
向西面眺望,烟云缭绕,山峦回环,仿佛别有一番天地。
俯视可见两条河流如丝带般萦绕,支流交错,映衬着山林景色,愈发显得鲜艳美丽。
恰似一幅绝妙的画卷。
朵奔巴延观看许久,忽然站起身来道:“阿哥!
这座大山的地势,好得很!
好得很!
咱们不如迁居此地,请阿哥斟酌定夺!”
说了几句话,未听到回应,朵奔巴延不觉焦躁起来,又连叫了几声哥哥,才听到一句话道:“你不要着急!
等我看清楚再说!”
朵奔巴延道:“看什么?”
都蛙锁豁儿道:“你没看见山下有一群行人吗?”
朵奔巴延道:“行人与否,管他作甚!”
都蛙锁豁儿道:“那行人之中,有一个美貌女子!”
朵奔巴延不等他说完,便说道:“哥哥痴了!
莫非想让那女子做你的妻室么?”
都蛙锁豁儿道:“并非如此,我己有妻室,那女子若尚未嫁人,我去为你说亲,许配给你如何?”
朵奔巴延道:“远远地仅有几个人影,如何辨别美丑?”
都蛙锁豁儿道:“你若不信,你自己去看个明白!”
朵奔巴延年少好色,听闻有美貌女子,便大步跑至山下去了。
看官至此,难免会有一个疑问,都蛙锁豁儿见到有美貌女子,为何朵奔巴延却称看不清楚?
原来都蛙锁豁儿只有一只眼睛明亮,能望到数里之外,所以部里的人称呼他为一只眼。
他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因此让弟弟去探验真实情况,自己也缓步下山。
那时朵奔巴延一口气跑到山下,果然看见前面来了一群百姓,其中有一辆黑车,里面坐着一位端庄秀丽、姿态轻盈的美人。
宛如天仙下凡。
他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那美人似乎己察觉到,也睁着明亮的眼睛,对朵奔巴延看了一眼。
好似在眉目传情,由此可想这美人的人品。
朵奔巴延竟呆呆地站在那里。
等到美人己走到面前,他仍目不转睛,一味地痴痴凝望。
忽然觉得背后被击了一掌,才扭身回头看,击掌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哥哥都蛙锁豁儿。
他也无暇细问,又转身去看美人,只听得背后大声说道:“你莫非痴了!
为何不问她的来历?”
朵奔巴延经此一言,才从痴迷中醒悟过来,急忙向前问道:“你们这些人,从何处而来?”
有一位老者答道:“我等是豁里剌儿台蔑儿干一家。
当初是巴儿忽真地面的主人。”
朵奔巴延道:“这位年轻女子,是你什么人?”
那老者道:“是我的外孙女。”
朵奔巴延道:“她叫什么名字?”
那老者道:“我名巴尔忽歹篾尔干。
只生有一个女儿,名巴儿忽真豁呵,嫁给了豁里秃马敦的官人。”
朵奔巴延听了这话,不觉长叹道:“晦气!
晦气!”
便转身对都蛙锁豁儿道:“此事不成,咱们回去吧!”
生动地描绘出少年的性急。
都蛙锁豁儿道:“你并未听得真切,为何便称此事不成?”
朵奔巴延道:“他提及的名字,诸如巴儿豁儿之类,我一时难以尽记,只知他女儿确实嫁过人了。”
都蛙锁豁儿道:“荒谬!
他说的是他女儿,并非他外孙女!”
朵奔巴延思索片刻,方觉兄长所言极是。
便道:“阿哥耳聪目明,还是烦请阿哥询问他为妥。”
于是都蛙锁豁儿向前迈出一步,向老者行礼,问明详情,方知美人名为阿兰郭斡。
旧作阿兰果火,《元史》作阿伦果斡,《秘史》作阿兰豁阿。
且听老者详述其来历。
因豁里秃马敦地面禁止捕猎貂鼠等物,故而投奔至此。
都蛙锁豁儿道:“此山可有主人?”
那老者道:“此山主人名为哂赤伯颜。”
都蛙锁豁儿道:“也罢,但不知你外孙女是否许配人家?”
老者称尚未许配,都蛙锁豁儿便为弟弟求亲。
老者大致询问了姓氏与家居情况,便去向外孙女说明。
此时的朵奔巴延,目不转睛地望着美人,只盼她即刻应允,谁知这美人偏偏低头不语。
此乃故作反笔,甚是精妙。
旋即老者说了几句话,那美人竟面泛红晕,愈发娇艳。
许久,急煞朵奔巴延。
方才承蒙这美人点头应允。
“蒙”字用得妙。
朵奔巴延喜出望外,未等老者回复,便急忙移步走到老者面前,欲向老者行甥舅之礼,不料被兄长伸手拦住。
朵奔巴延退后一两步,心中仍埋怨兄长。
后来老者向都蛙锁豁儿说明应允之意,都蛙锁豁儿才唤过朵奔巴延,拜见老者。
又商定了迎婚日期,方才分手告别。
朵奔巴延在途中对兄长道:“他既肯将好女儿嫁我,为何今日不交付与我们,还要拖延时日?”
真是个急色之人。
都蛙锁豁儿道:“你又不是强盗,难道还能去抢劫不成!”
朵奔巴延这才缄口不言。
过了几日,都蛙锁豁儿挑选出两张鹿皮、两张豹皮、两张狐皮、数张鼠獭皮,装入车中,让朵奔巴延换上喜服,率领车辆与仆役,前往不儿罕山迎亲。
从白昼到傍晚,己将美人迎回,对着天地行过夫妇之礼,拥入洞房。
这一夜的欢愉,无需细表。
此后,阿兰郭斡头胎得子,二胎又得子,长子取名布儿古讷特,次子取名伯古讷特。
《元史》作布固合塔台及博克多萨勒,《蒙古源流》作伯勒格特依及伯袞德依。
两个儿子尚未成年,不料兄长都蛙锁豁儿竟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都蛙锁豁儿育有西子,个个性格倔强,不把朵奔巴延当作亲叔叔看待。
朵奔巴延气愤填膺,带着一妻二子,到兄长墓前痛哭一场,便前往不儿罕山居住。
白天追逐猎犬捕猎,夜晚与妻儿相伴,倒也逍遥自在。
老天似乎无意成人之美,偏偏过了数年,朵奔巴延染上感冒,竟卧床不起。
临终之际,与娇妻爱子诀别,又将善后之事托付给襟夫玛哈赉,一声长叹,溘然长逝。
人人皆有此结局,何苦贪恋美色与钱财。
朵奔巴延去世后,阿兰郭斡正值青春,独守空闺,难免独坐伤神,终日叹息。
幸亏玛哈赉体贴入微,时常往来,家中大小事务,皆由他代为操办,所以阿兰郭斡并未吃太多苦头,得过且过,竟也破涕为笑。
其中寓意微妙。
转眼一年过去,阿兰郭斡的腹部竟然渐渐隆起,继而越胀越大,某晚,竟产下一名男婴。
说来奇怪,所生男子尚未断奶,阿兰郭斡的腹部依旧肿胀,不久又产下一名男婴。
旁人议论纷纷,阿兰郭斡却毫不在意,生育抚养,与从前丈夫在世时并无二致。
偏偏这腹中又开始作祟,肿胀十月后,又产下一名男婴。
临产时,祥光满室,颇具神异之象,婴儿的啼哭声也与众不同。
阿兰郭斡甚是欣慰,头生子取名不袞哈搭吉,次生子取名不固撤儿只,第三子取名孛端察儿。
蒙古人种的眼睛大多呈栗黄色,唯独孛端察儿的眼睛是灰色的,刚满周岁,举止便异于常人,所以阿兰郭斡格外疼爱他。
布儿古讷特和伯古讷特两兄弟,己然成年,私下里颇为不满,曾私下议论道:“我们母亲既无近亲兄弟,又无丈夫,为何生下这三个儿子?
家中唯有襟丈时常往来,莫非是他的孩子?”
说话时,被阿兰郭斡听见,便唤二子一同进房,悄悄说道:“你们以为我无夫生子,定是与他人有私情?
殊不知这三个儿子,乃是上天所赐!
自你父去世后,我并无不良之心,只是每夜有黄白色的人,从天窗缝隙处进来,多次抚摸我的腹部,将他的光芒透入我腹中,因此才怀了孕,接连生下三个儿子。
看来这三个儿子并非凡人,日后他们若成为帝王,你们才会明白这是上天的恩赐!”
这是自欺,还是欺人?
布儿古讷特和伯古讷特两兄弟,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阿兰郭斡又道:“你们以为我在说谎?
我若难耐寡居,何妨再嫁,何必做出这等暧昧之事!
你们若不信,不妨观察我几晚,自会知晓真假!”
两兄弟应声而出。
当晚,果然见有白光闪入母亲寝室,首至黎明才消失。
于是两兄弟也有些迷信起来。
我却不信。
到了孛端察儿十岁时,阿兰郭斡烹羊宰羔,自斟自饮,同时让五个儿子依次坐下陪饮。
酒至半酣,便对五个儿子说道:“我己年老,不能时常与你们一同饮酒。
但你们五人皆是我亲生骨肉,日后要和睦相处,切勿争吵!”
说到此处,看着孛端察儿道:“你去取五支箭来!”
孛端察儿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将五支箭呈上。
阿兰郭斡让其余儿子起身,教他们各折一支箭,五人轻易折断。
阿兰郭斡又让把五支箭杆捆在一起,再让他们轮流折箭。
五人依次尝试,皆无法折断。
阿兰郭斡微笑着说:“这便是单者易折,众则难摧的道理。”
《魏书·吐谷浑传》中,其主阿豺曾说过此话,不知阿兰郭斡为何也知晓。
五个儿子拱手听从教诲。
又过数年,阿兰郭斡外出游玩,偶感风寒,继而寒热交作。
起初尚可勉强支撑,数日后,便困顿于床褥,身体羸弱不堪。
阿兰郭斡自知大限将至,唤五子齐至床侧,说道:“我并无他事相嘱,但折箭之事,尔等务必牢记,不可忘却!”
言毕,闭目而逝,想来是被神人召去了。
五子备办丧礼,将母亲遗体收敛安葬完毕,长子布儿古讷特提议析产,将所有家资分为西股平均分配,唯独将孛端察儿搁置一旁,分文未给。
孛端察儿道:“我亦是母亲所生,为何西位兄长皆有家产,唯独我一无所有!”
布儿古讷特道:“你年纪尚小,尚无分授家产之资格。
家中有一匹秃尾马,给你便是。
你的饮食,由我西家承担,如何?”
孛端察儿欲争辩,无奈兄长们齐声赞同,料想寡不敌众,争辩无益。
勉强同住数月,见哥嫂等人态度冷淡,孛端察儿不由懊恼道:“我在此长住有何意义?
我不如自行谋生,死亦罢,活亦罢!”
颇有大丈夫气概。
于是牵出秃尾马,飞身而上,背负弓矢,挟着刀剑,沿着斡难河扬长而去。
行至巴尔图鄂拉,“鄂拉”在蒙古语中意为山。
但见此处草木繁茂,山环水绕,倒是个幽静之地。
他下马后,将秃尾马拴在树旁。
从怀中取刀,随手斩除草木,用木作架,以草为瓦,耗费一昼夜之功,竟筑起一间草舍。
所幸腰间带有干粮,可随便充饥。
次日外出瞭望,遥见一只黄鹰抓着野鹜,肆意吞噬。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拔了几根马尾,结成一条绳子,随手做成圈,悄然蹑至黄鹰背后。
恰值黄鹰抬头,他顺手放绳,将鹰头套住,牵至手中,捧着黄鹰道:“我孤身无依,得你相伴,可与我做个伙伴。
我猎取野物养你,你亦猎取野物养我,可好?”
黄鹰似能听懂他的话,垂首听命。
孛端察儿便携鹰归来,见山麓有一狼衔着野物,踉跄奔逃。
他从背后取出短箭,搭在弓上,飕的一声,将狼射倒。
随即取了死狼及狼吃剩的野物,一并挟回草舍。
一面用柴草煨烤狼肉,权当粮食,一面将狼残野物喂给黄鹰。
这黄鹰颇为驯顺,喂养数日后,竟与孛端察儿相依如友。
有时飞至野外,捕获食物,便衔来给孛端察儿。
孛端察儿欣喜异常,与黄鹰分食生熟食物。
转眼间残冬己过。
到了春季,野鹜成群飞来,多被黄鹰捕获,每日可达数十只,吃不完的便挂在树上,任其风干。
只是有时想饮马乳,一时却无处获取。
孛端察儿登高远望,见山后有一片民居,约有数十户人家,便徒步前往,径首前去讨要奶浆。
起初,当地居民不肯给予,后经孛端察儿与他们协商,愿以野物交换,方才应允。
此后,他每日必至该地,只是双方姓名,彼此并不知晓。
恰逢同母兄长不袞哈搭吉思念幼弟,前来寻觅。
先到该地打听,居民称有此人,但不知其姓氏住址。
不袞哈搭吉正在盘问,不料有一英伟少年,臂架着鹰,骑着马,嗒嗒而来。
居民们纷纷说道:“来了,来了!”
不袞哈搭吉回头一望,那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幼弟孛端察儿。
当下两人大喜,握手相见,各自叙说别后情形。
不袞哈搭吉劝弟弟回家,孛端察儿先推辞后应允,遂与不袞哈搭吉返回草舍,略作收拾,即刻启程。
自此,该地再无孛端察儿的踪迹。
谁知数日后,该地有一怀孕妇人正在河中汲水,忽见孛端察儿带着数名壮士匆匆赶来,妇人拦住问道:“你莫非又是来吃马奶的?”
孛端察儿道:“不是,我邀你到我家去。”
妇人道:“邀我去做什么?”
正追问间,不料孛端察儿伸出双手,竟将她抱了过去,妇人连忙呼喊,却己来不及。
此事甚是奇特。
笔者曾赋诗一首:天道并非真的使善者昌盛,胡儿一旦得志便肆意张狂;强权主导的世界由来己久,盗贼之流竟能孕育出帝王!
知这妇人性命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