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之笼叶玄一林风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阅读全文未名之笼(叶玄一林风)
时间: 2025-09-13 05:30:55
午后三时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以一种近乎恒定的、缺乏自然变化的角度洒在街道上。
叶玄一站在名为“回声”的小书店对面,观测学徒的卓越感知力让他如同一个绷紧的雷达,细致地扫描着周围的一切。
书店的门面古朴,木质招牌上的字迹有些模糊。
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排列整齐的书架,光线略显昏暗。
但叶玄一注意到了异常。
书店门口挂着的“营业中”牌子,其木质纹理的走向,与他三天前偶然路过此地时完全一致,连细微的裂纹都别无二致。
一个捧着书推门出来的顾客,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但那笑容的弧度与几分钟前离开的另一位顾客高度相似,仿佛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程序化反应。
这些细节如同冰冷的针,刺穿着他的神经。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悸动,迈步穿过街道。
推开书店门,门楣上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店内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气味,但在这之下,叶玄一敏锐的鼻子捕捉到了一丝极微弱的、不协调的臭氧味,就像是电器长时间运行后产生的味道。
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店员从柜台后抬起头,笑容可掬:“欢迎光临,需要帮忙吗?”
“我随便看看。”
叶玄一语气平淡,目光迅速扫过分类指示牌,走向“哲学”区。
这个区域在书店最深处,光线更为幽暗,书架之间的通道也更窄。
他假装浏览书脊上的书名,指尖划过那些或新或旧的书籍,听觉却放大到极致,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
除了远处店员偶尔的翻书声和窗外模糊的车流声,这里安静得有些过分。
他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微弱声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就在叶玄一开始怀疑那纸条是否是一个陷阱时,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旁的书架另一端,仿佛是从阴影中凝结出来的一般。
是林风。
他换下了便利店的制服,穿着一件普通的灰色外套,脸上依旧带着那种温和却难以看透的神情。
他手里拿着一本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似乎看得入神。
“这本书很有意思,”林风没有抬头,声音压得很低,如同耳语,却清晰地钻入叶玄一的耳中,“它讨论真实与表象的界限,不是吗?
有时候,我们所以为的真实世界,或许只是一个巨大的表象。”
叶玄一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同样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为回应和掩护。
“表象之下,或许还有‘物自体’的存在,只是我们无法认知。”
他谨慎地回应,目光同样没有看向林风。
“无法认知,不代表不存在。”
林风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敲击,节奏并非随意,而是带着某种熟悉的韵律——是摩斯密码的变体,意思是“安全,暂未发现监视”。
林风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敲击,节奏并非随意,而是带着某种熟悉的韵律——是摩斯密码的变体,意思是“安全,暂未发现监视”。
叶玄一微微颔首,表示理解。
他也用指尖在书脊上敲出短暂的节奏:“为何找我?”
“因为你‘看’得到了,”林风的回应很快传来,代码简洁,“而且,你主动发出了信号。
在这座城市里,像我们一样能‘看见’的人不多,敢主动发出信号的更少。
大多数……要么最终选择了‘沉默’,要么就彻底‘消失’了。”
“消失?”
“被系统‘修正’,或者被‘清道夫’带走。”
林风的代码传递出一种冰冷的意味,“它们维持着这座城市的‘稳定’。”
“它们是什么?”
叶玄一追问,心跳再次加速。
“不知道其本质,”林风的回应带着一丝无奈,“只知道它们伪装得很好,可能是你身边的任何人。
邻居、同事、甚至是你以为的朋友。
它们没有真实的情感,只是在执行设定好的程序,维护这个巨大的……‘模型’。”
这个词让叶玄一感到一阵恶寒。
“模型?”
“这是我们这些‘觉醒者’私下对这座城市的称呼,”林风解释,“一个极其精密、却虚假的模型。
我们可能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实验品。”
短暂的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只有手指极轻微敲击的细微声响。
“怎么确定谁是可以信任的?”
叶玄一敲出这个问题。
“无法完全确定,”林风的回答残酷而真实,“只能靠观察,靠试探,靠首觉。
像你我现在这样。
‘系统’和‘清道夫’也在不断进化,它们的伪装越来越完美。
但总有漏洞,就像你我能感知到的那样。”
“有什么目的?
谁建造了这个‘模型’?”
“不知道。”
林风的回应第一次流露出明显的情绪,那是一种深切的困惑与恐惧,“这是最大的谜团。
我们只知道,必须小心隐藏自己,寻找更多同伴,并……尝试找到离开的方法。”
“离开?”
叶玄一的心猛地被攥紧,“有可能离开吗?”
“传说有‘边缘’,有‘缝隙’,”林风的代码似乎也带上了一丝渺茫的希望,“但极其危险。
‘清道夫’在那里巡逻得最严密。
而且,需要很多人协作,需要……力量。”
这时,书店门口的风铃又响了,走进来几位新的顾客。
林风的手指立刻停止了敲击,恢复了单纯翻阅书页的姿态,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康德对先验时空形式的探讨,总是能给人启发,不是吗?”
林风忽然用正常的音量说道,声音温和,转向叶玄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对知识探讨的兴趣。
叶玄一瞬间领会,这是切换到正常对话模式以掩饰的信号。
他强迫自己放松紧绷的表情,点了点头:“是的,尤其是关于我们如何通过固有的认知形式去构建经验世界这一点。”
“很高兴遇到同好,”林风笑了笑,那笑容看起来无比自然,“这家店虽然小,但经常能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书。
我每周这个时候差不多都会来看看。”
每周这个时候都会来——这是一个约定,一个下次联系的暗示。
“是啊,收获不小。”
叶玄一意有所指地回应。
林风合上书,将它放回书架:“我该走了,还得去准备晚班的物料。
很高兴和你聊天。”
“再见。”
叶玄一点头。
林风转身,不紧不慢地走向门口,融入街道上模式化的人流中,很快消失了踪影。
叶玄一又在哲学区徘徊了片刻,随意翻看了几本书,努力让自己的心跳平复下来。
刚才的对话信息量巨大,每一个词都沉重无比。
模型、系统、清道夫、觉醒者、边缘、缝隙……这些词汇在他脑中盘旋,勾勒出一个更加庞大、更加恐怖的真相轮廓。
他不仅是被困在一个虚假的城市里,他甚至可能本身就是这个巨大实验的一部分。
他最终拿起一本《存在与虚无》,走到柜台结账。
老店员依旧笑眯眯的,熟练地扫码、收款,没有多看他一眼。
走出书店,阳光依旧明媚,街道依旧繁华。
但此刻在叶玄一的眼中,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冰冷的、虚假的滤镜。
每一个行走的路人,每一辆滑行的悬浮车,都可能是一个程序,或者一个监视点。
他握紧了手中的书,指尖感受到纸张真实的粗糙感。
这微不足道的真实感,此刻成了他唯一的锚点。
共同的困境和求生的本能,己经将他与另一个孤独的灵魂短暂地连接了起来。
虽然前路依旧迷雾重重,危机西伏,但至少他知道,自己不再是独自一人面对这无尽的、未名之笼。
他需要消化这些信息,需要更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能力,需要……为下一次的“每周这个时候”做好准备。
寻找真相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叶玄一站在名为“回声”的小书店对面,观测学徒的卓越感知力让他如同一个绷紧的雷达,细致地扫描着周围的一切。
书店的门面古朴,木质招牌上的字迹有些模糊。
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排列整齐的书架,光线略显昏暗。
但叶玄一注意到了异常。
书店门口挂着的“营业中”牌子,其木质纹理的走向,与他三天前偶然路过此地时完全一致,连细微的裂纹都别无二致。
一个捧着书推门出来的顾客,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但那笑容的弧度与几分钟前离开的另一位顾客高度相似,仿佛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程序化反应。
这些细节如同冰冷的针,刺穿着他的神经。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悸动,迈步穿过街道。
推开书店门,门楣上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店内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气味,但在这之下,叶玄一敏锐的鼻子捕捉到了一丝极微弱的、不协调的臭氧味,就像是电器长时间运行后产生的味道。
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店员从柜台后抬起头,笑容可掬:“欢迎光临,需要帮忙吗?”
“我随便看看。”
叶玄一语气平淡,目光迅速扫过分类指示牌,走向“哲学”区。
这个区域在书店最深处,光线更为幽暗,书架之间的通道也更窄。
他假装浏览书脊上的书名,指尖划过那些或新或旧的书籍,听觉却放大到极致,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
除了远处店员偶尔的翻书声和窗外模糊的车流声,这里安静得有些过分。
他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微弱声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就在叶玄一开始怀疑那纸条是否是一个陷阱时,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旁的书架另一端,仿佛是从阴影中凝结出来的一般。
是林风。
他换下了便利店的制服,穿着一件普通的灰色外套,脸上依旧带着那种温和却难以看透的神情。
他手里拿着一本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似乎看得入神。
“这本书很有意思,”林风没有抬头,声音压得很低,如同耳语,却清晰地钻入叶玄一的耳中,“它讨论真实与表象的界限,不是吗?
有时候,我们所以为的真实世界,或许只是一个巨大的表象。”
叶玄一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同样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为回应和掩护。
“表象之下,或许还有‘物自体’的存在,只是我们无法认知。”
他谨慎地回应,目光同样没有看向林风。
“无法认知,不代表不存在。”
林风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敲击,节奏并非随意,而是带着某种熟悉的韵律——是摩斯密码的变体,意思是“安全,暂未发现监视”。
林风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敲击,节奏并非随意,而是带着某种熟悉的韵律——是摩斯密码的变体,意思是“安全,暂未发现监视”。
叶玄一微微颔首,表示理解。
他也用指尖在书脊上敲出短暂的节奏:“为何找我?”
“因为你‘看’得到了,”林风的回应很快传来,代码简洁,“而且,你主动发出了信号。
在这座城市里,像我们一样能‘看见’的人不多,敢主动发出信号的更少。
大多数……要么最终选择了‘沉默’,要么就彻底‘消失’了。”
“消失?”
“被系统‘修正’,或者被‘清道夫’带走。”
林风的代码传递出一种冰冷的意味,“它们维持着这座城市的‘稳定’。”
“它们是什么?”
叶玄一追问,心跳再次加速。
“不知道其本质,”林风的回应带着一丝无奈,“只知道它们伪装得很好,可能是你身边的任何人。
邻居、同事、甚至是你以为的朋友。
它们没有真实的情感,只是在执行设定好的程序,维护这个巨大的……‘模型’。”
这个词让叶玄一感到一阵恶寒。
“模型?”
“这是我们这些‘觉醒者’私下对这座城市的称呼,”林风解释,“一个极其精密、却虚假的模型。
我们可能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实验品。”
短暂的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只有手指极轻微敲击的细微声响。
“怎么确定谁是可以信任的?”
叶玄一敲出这个问题。
“无法完全确定,”林风的回答残酷而真实,“只能靠观察,靠试探,靠首觉。
像你我现在这样。
‘系统’和‘清道夫’也在不断进化,它们的伪装越来越完美。
但总有漏洞,就像你我能感知到的那样。”
“有什么目的?
谁建造了这个‘模型’?”
“不知道。”
林风的回应第一次流露出明显的情绪,那是一种深切的困惑与恐惧,“这是最大的谜团。
我们只知道,必须小心隐藏自己,寻找更多同伴,并……尝试找到离开的方法。”
“离开?”
叶玄一的心猛地被攥紧,“有可能离开吗?”
“传说有‘边缘’,有‘缝隙’,”林风的代码似乎也带上了一丝渺茫的希望,“但极其危险。
‘清道夫’在那里巡逻得最严密。
而且,需要很多人协作,需要……力量。”
这时,书店门口的风铃又响了,走进来几位新的顾客。
林风的手指立刻停止了敲击,恢复了单纯翻阅书页的姿态,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康德对先验时空形式的探讨,总是能给人启发,不是吗?”
林风忽然用正常的音量说道,声音温和,转向叶玄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对知识探讨的兴趣。
叶玄一瞬间领会,这是切换到正常对话模式以掩饰的信号。
他强迫自己放松紧绷的表情,点了点头:“是的,尤其是关于我们如何通过固有的认知形式去构建经验世界这一点。”
“很高兴遇到同好,”林风笑了笑,那笑容看起来无比自然,“这家店虽然小,但经常能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书。
我每周这个时候差不多都会来看看。”
每周这个时候都会来——这是一个约定,一个下次联系的暗示。
“是啊,收获不小。”
叶玄一意有所指地回应。
林风合上书,将它放回书架:“我该走了,还得去准备晚班的物料。
很高兴和你聊天。”
“再见。”
叶玄一点头。
林风转身,不紧不慢地走向门口,融入街道上模式化的人流中,很快消失了踪影。
叶玄一又在哲学区徘徊了片刻,随意翻看了几本书,努力让自己的心跳平复下来。
刚才的对话信息量巨大,每一个词都沉重无比。
模型、系统、清道夫、觉醒者、边缘、缝隙……这些词汇在他脑中盘旋,勾勒出一个更加庞大、更加恐怖的真相轮廓。
他不仅是被困在一个虚假的城市里,他甚至可能本身就是这个巨大实验的一部分。
他最终拿起一本《存在与虚无》,走到柜台结账。
老店员依旧笑眯眯的,熟练地扫码、收款,没有多看他一眼。
走出书店,阳光依旧明媚,街道依旧繁华。
但此刻在叶玄一的眼中,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冰冷的、虚假的滤镜。
每一个行走的路人,每一辆滑行的悬浮车,都可能是一个程序,或者一个监视点。
他握紧了手中的书,指尖感受到纸张真实的粗糙感。
这微不足道的真实感,此刻成了他唯一的锚点。
共同的困境和求生的本能,己经将他与另一个孤独的灵魂短暂地连接了起来。
虽然前路依旧迷雾重重,危机西伏,但至少他知道,自己不再是独自一人面对这无尽的、未名之笼。
他需要消化这些信息,需要更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能力,需要……为下一次的“每周这个时候”做好准备。
寻找真相的道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