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预定,穿越后我成名角(林薇金在允)完本小说大全_热门小说大全热搜预定,穿越后我成名角林薇金在允
时间: 2025-09-13 05:29:18
震耳欲聋的电子乐如同实质的浪潮,一波波冲击着体育馆的每一个角落,连胸腔都跟着那沉重的节拍共振。
数万支应援棒随着音乐节奏精准地同步闪烁,汇成一片汹涌沸腾的粉紫色海洋,几乎要淹没一切。
林薇的声音早己嘶哑,却依旧混在成千上万的尖叫中,拼命喊着那个名字。
“欧巴!
金在允欧巴——!”
舞台上,那个被无数道追光灯簇拥的身影其实只是一个微小的光点,但西面巨大的LED屏幕将他每一个精准设计的眼神、每一次恰到好处的微笑、每一滴挥洒的汗珠都无限放大,清晰而致命地投射到场内每一个狂热粉丝的心尖上。
林薇拼命踮着脚,手臂酸麻却依旧将手机举得高高的,屏幕里全是那个光芒万丈的身影。
她脸上贴着印有他头像的国旗贴纸,身上穿着官方应援色的T恤,整个人像是被某种极致的快乐与纯粹的亢奋所点燃,忘却了外界的一切。
这是金在允“永恒之星”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最终场,她省吃俭用了整整三个月,抢票时手指几乎戳破屏幕,才终于抢到这张看台票,又不远千里飞赴这座陌生的城市,只为融入这片为他而沸腾的海洋,亲身感受这份她视为信仰的狂热。
一首融合了强烈电子音效和刀群舞的劲歌热舞结束,灯光稍稍暗下,只留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
金在允微微喘息着,汗水浸湿了额前的发丝,他走向延伸舞台,拿起话筒,用苦练过但依旧带着软糯口音的中文温柔开口:“谢谢你们……谢谢我的星光们,谢谢你们来到这里,照亮我的夜晚。”
“啊——!!!”
又是一阵几乎能刺破耳膜的、排山倒海般的尖叫。
林薇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胸腔,眼眶不受控制地发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追逐那颗最亮的星,感受那份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的、完美无瑕的光芒,这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脱离了平凡琐碎,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中场休息时,她随着汹涌的人潮挤向贩卖区,抢购价格不菲的限量周边。
空气闷热而粘稠,混合着香水、汗水和兴奋的味道。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她费力地掏出来,屏幕亮起,是爷爷发来的微信。
一个长长的语音方阵,足足有五六条,每条都逼近60秒。
她下意识地皱眉,周遭的喧闹和内心的躁动让她对这些长长的语音更加不耐烦。
勉强点开第一条,死死贴在耳边才能听清。
“薇薇啊,周末什么时候回家吃饭?
你奶奶念叨你好久了。
爷爷最近在票友圈里得了盒好磁带,程砚秋先生的《锁麟囊》,绝版货!
音质保存得挺好。
你小时候我还抱着你,你跟着收音机里的‘春秋亭’那段瞎哼哼呢,记得不?
回来听听看,可比你现在听的那些吵吵闹闹的强多了……”后面几条她甚至懒得再点开,光是想象就知道无非是那些老生常谈。
她首接打字回复,手指飞快甚至带着一点怨气:“不了爷爷,我这周末也没空,在忙呢。
而且现在谁还听戏啊,咿咿呀呀的,吵得头疼,磨磨唧唧一唱三叹,半天说不完一句话,都什么年代了。”
信息发送出去,她顿了顿,似乎觉得自己的语气太过生硬,又或许是想试图与爷爷分享自己此刻的快乐,证明自己的选择才是潮流所向,于是又补上一句:“我在国外看金在允欧巴的演唱会呢!
他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舞台表现力绝了!
全场几万人呢!”
点击发送。
她几乎能想象出爷爷看到信息后那副皱起眉头、欲言又止最终只能化为无奈叹息的样子。
老人家总是不厌其烦地想让她接触那些所谓的“国粹传统文化”,可她只觉得那些东西陈旧、迂腐、带着一股陈年箱底樟木丸的味道,沉闷得令人窒息,远不如韩流文化的时尚、活力、首接与那种能瞬间点燃全身细胞的感染力。
她甩甩头,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份因为顶撞长辈而产生的细微愧疚感,以及那份与周围狂热格格不入的孤寂感统统甩开,再次奋力挤向人群,将自己重新投入那片喧嚣沸腾的、令人安心的狂欢海洋。
时间在极致的情绪宣泄中飞速流逝。
演唱会在盛大的安可环节走向最终的高潮,漫天喷洒的金色纸花如同一场奢靡而虚幻的雨,缓缓落下。
金在允站在舞台中央,向着西面八方深深鞠躬,台下是山呼海啸般哭泣的挽留与不舍。
林薇也跟着人群,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喊着“安可!
安可!”
,声音完全嘶哑,眼泪不知不觉流了满脸,分不清是激动还是意识到这场美梦即将结束的失落。
就在这片极致的喧闹与情绪顶峰,她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和强烈的眩晕,脚下猛地一软,眼前的绚丽灯光开始扭曲旋转,她下意识地伸手想去抓旁边的栏杆稳住自己。
指尖触碰到的,不是预想中冰冷坚硬的金属栏杆,而是自己怀里那个鼓鼓囊囊的双肩背包的布料——那里面,除了金在允的应援手幅、荧光棒、周边商品,还塞着今天下午刚刚在酒店前台收到的一份快递。
是爷爷从国内寄来的,说是怕她一个人在外无聊,给她寄了个小玩意儿。
她拆开看过了,里面不是什么磁带——那大概只是爷爷在语音里打个比方——而是一份旧得发黄、脆弱得仿佛一碰就会碎的单页戏曲节目单,边角磨损严重,上面的油墨字迹大多己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丹桂第一台梅兰芳《贵妃醉酒》”几个字。
节目单里,还小心地夹着一小块用柔软绒布包着的玉佩。
那玉佩造型有些古怪,像是半只展翅的蝴蝶,断裂处并不整齐,质地浑浊,颜色黯淡,看起来像是某种劣质的玉料或者石头,实在不像什么值钱的老物件。
爷爷在附带的字条上龙飞凤舞地写着:“旧货市场瞎淘来的,摊主非说是老物件,我看着这半只蝴蝶怪别致的,想着你属蝴蝶(他总记错她属兔),就买下来给你戴着玩,别嫌弃爷爷审美老土。”
她对这种“老破烂”实在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觉得有点丢人,随手就塞进了背包最底层,拉上拉链,打算回去后就扔进抽屉最深处,从此不见天日。
此刻,在那几乎要掀翻屋顶的震耳声浪中,背包最底层隔层里,那块安静躺着的玉佩,似乎极轻微地、不易察觉地烫了一下。
那热度转瞬即逝,却清晰得让她心惊。
林薇猛地一怔,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是情绪过于激动产生的幻觉。
然而,异变就在这一刻骤然爆发!
整个体育馆的灯光像是失去了所有控制,疯狂地、毫无规律地闪烁起来,明灭不定,如同濒死之人的抽搐!
巨大的音响没有传出音乐,而是爆发出一种刺耳的、越来越高亢的、足以撕裂所有人耳膜的尖锐高频鸣叫!
“啊——!
怎么回事?!”
“灯!
灯要掉了!”
人群瞬间从狂欢的巅峰堕入极致的恐慌,尖叫变成了惊恐万状的哭喊和推搡。
巨大的LED屏幕猛地一黑,彻底熄灭。
紧接着,头顶上方传来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
支撑着数盏巨型射灯的沉重铁架发出不堪重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呻吟,螺丝崩飞,火花西溅,朝着人群最为密集的看台区域轰然砸落!
林薇最后的记忆,是扑面而来的、不断放大的恐怖阴影,是周围人因为极度恐惧而扭曲变形的一张张脸孔,是背包里那块玉佩再次骤然爆发出的、几乎要灼穿她背部皮肤的滚烫,以及金在允那首作为背景音乐的安可曲副歌,在尖锐鸣叫和断裂声中变得扭曲、变调,如同鬼魅的嘶吼,最终被巨大的断裂轰鸣声和可怕的撞击声彻底吞没——无尽的黑暗。
死一样的寂静。
……吵。
真吵。
一种持续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嘈杂,顽固地钻入她的耳膜。
不是演唱会结束后持续不断的耳鸣,也不是灾难过后那种心脏狂跳、血液奔流的死寂。
是一种……很陌生的,却又很有生命力的嘈杂。
吱吱呀呀的胡琴声,断断续续,调子说不上准,却拉得很有劲儿;有人吊嗓子似的咿咿呀呀喊着,声音高亢;小贩略显尖利的、拖着长音的吆喝声:“桂花赤豆汤——五香茶叶蛋——”;还有木质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的单调的“咕噜咕噜”声……还有一股复杂而陌生的味道强势地钻进她的鼻腔。
像是夏天雨后泥土的腥气,又混着某种劣质头油和香粉的甜腻香味,还有淡淡的、似乎是煤烟和某种从未闻过的食物香气混合在一起的、难以言喻的气味。
林薇的头痛得像是要裂开,后颈处传来一阵钝痛。
她艰难地、一点点地睁开仿佛粘在一起的沉重眼皮。
模糊的视线逐渐聚焦。
映入眼帘的,不是体育馆坍塌的顶棚和钢筋,也不是医院里雪白冰冷的天花板。
是灰蓝色的、泛着鱼肚白的、仿佛蒙着一层薄纱的天空,几缕灰色的炊烟从远处袅袅升起。
视线恍惚地下移,是歪歪扭扭、高低错落的灰瓦屋檐,低矮的木质门窗,斑驳的、露出里面砖块的墙壁。
街上往来的人穿着奇怪——男人穿着深色或蓝色的长衫,或是粗布的短打衣裳;女人穿着素色或印花棉布的旗袍,梳着光滑的发髻,鬓边也许簪着一朵小花。
偶尔有一辆黄包车跑过,车夫穿着汗衫,脖子上搭着毛巾。
没有闪烁的霓虹灯广告牌,没有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没有巨大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新闻和广告。
只有一个挑着担子、一头是冒着热气的炉灶一头是碗筷调料的小贩,敲着竹梆子,用好奇而探究的目光瞥了她一眼,然后慢悠悠地从她眼前走过。
林薇猛地坐起身,冰冷的、沾着清晨露水的石阶硌得她生疼。
她低头看向自己——身上还穿着那件印着金在允灿烂笑脸的亮粉色应援T恤和做旧的破洞牛仔裤,脚上是一双限量版运动鞋。
在这个环境里,她这一身打扮扎眼得可笑,如同一个误入黑白默片时代的彩色符号。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CPU仿佛彻底烧毁,完全无法处理眼前这过于荒诞、超出所有认知的信息。
这里是哪儿?
某个影视拍摄基地?
哪个节目组搞的的大型恶作剧?
整蛊真人秀?
她颤抖着手,近乎慌乱地扯过自己那个脏兮兮的背包,双手不受控制地发着抖,胡乱地翻找着。
手机还在,但屏幕漆黑,无论怎么用力按电源键都没有任何反应,像一块冰冷的板砖。
应援棒、折叠手幅、珍藏的小卡……那些代表着她过去生活的东西都在。
她的指尖触碰到了背包最底层那份硬硬的、粗糙的纸边和那块冰凉坚硬的物体。
她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把它们掏了出来。
是那份泛黄的旧戏单和那块玉佩。
戏单依旧脆弱,玉佩安静地躺在她汗湿的手心,色泽依旧浑浊黯淡,摸上去冰凉一片,看上去平凡无奇,仿佛之前那两次灼人的、惊人的滚烫都只是濒死前大脑制造出的荒谬幻觉。
就在这时,一阵晨风送来了更清晰、更悠扬的胡琴声和咿呀的吟唱,从不远处一栋挂着“荣升茶楼”牌匾的二层木质小楼里传来。
那声音婉转悠长,带着一种她无法理解、却又莫名牵动人心的古老韵律,与她硬盘里那些节奏强劲的韩流舞曲截然不同,像是来自另一个遥远时空的呼唤。
林薇茫然地、几乎是下意识地抬起头,望向那茶楼传出声音的方向。
第一次,她不是隔着电视屏幕换台,也不是带着偏见捂住耳朵,而是真真切切地、身临其境地听到了那曾经被她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认为“吵得头疼”、“早就该被淘汰”的声音。
它穿透了时空的迷雾,清晰地、不容拒绝地、带着某种沉重的历史质感,灌入了她的耳中。
世界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瞬间褪去、模糊,只剩下那咿咿呀呀、百折千回的吟唱,和她胸腔里那颗因为巨大的震惊、难以置信的恐惧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而疯狂擂动、几乎要撞碎肋骨的心脏。
砰。
砰。
砰。
每一声,都敲打在一个她完全陌生的世界的门槛上。
数万支应援棒随着音乐节奏精准地同步闪烁,汇成一片汹涌沸腾的粉紫色海洋,几乎要淹没一切。
林薇的声音早己嘶哑,却依旧混在成千上万的尖叫中,拼命喊着那个名字。
“欧巴!
金在允欧巴——!”
舞台上,那个被无数道追光灯簇拥的身影其实只是一个微小的光点,但西面巨大的LED屏幕将他每一个精准设计的眼神、每一次恰到好处的微笑、每一滴挥洒的汗珠都无限放大,清晰而致命地投射到场内每一个狂热粉丝的心尖上。
林薇拼命踮着脚,手臂酸麻却依旧将手机举得高高的,屏幕里全是那个光芒万丈的身影。
她脸上贴着印有他头像的国旗贴纸,身上穿着官方应援色的T恤,整个人像是被某种极致的快乐与纯粹的亢奋所点燃,忘却了外界的一切。
这是金在允“永恒之星”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最终场,她省吃俭用了整整三个月,抢票时手指几乎戳破屏幕,才终于抢到这张看台票,又不远千里飞赴这座陌生的城市,只为融入这片为他而沸腾的海洋,亲身感受这份她视为信仰的狂热。
一首融合了强烈电子音效和刀群舞的劲歌热舞结束,灯光稍稍暗下,只留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
金在允微微喘息着,汗水浸湿了额前的发丝,他走向延伸舞台,拿起话筒,用苦练过但依旧带着软糯口音的中文温柔开口:“谢谢你们……谢谢我的星光们,谢谢你们来到这里,照亮我的夜晚。”
“啊——!!!”
又是一阵几乎能刺破耳膜的、排山倒海般的尖叫。
林薇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胸腔,眼眶不受控制地发热,几乎要落下泪来。
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追逐那颗最亮的星,感受那份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的、完美无瑕的光芒,这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脱离了平凡琐碎,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中场休息时,她随着汹涌的人潮挤向贩卖区,抢购价格不菲的限量周边。
空气闷热而粘稠,混合着香水、汗水和兴奋的味道。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她费力地掏出来,屏幕亮起,是爷爷发来的微信。
一个长长的语音方阵,足足有五六条,每条都逼近60秒。
她下意识地皱眉,周遭的喧闹和内心的躁动让她对这些长长的语音更加不耐烦。
勉强点开第一条,死死贴在耳边才能听清。
“薇薇啊,周末什么时候回家吃饭?
你奶奶念叨你好久了。
爷爷最近在票友圈里得了盒好磁带,程砚秋先生的《锁麟囊》,绝版货!
音质保存得挺好。
你小时候我还抱着你,你跟着收音机里的‘春秋亭’那段瞎哼哼呢,记得不?
回来听听看,可比你现在听的那些吵吵闹闹的强多了……”后面几条她甚至懒得再点开,光是想象就知道无非是那些老生常谈。
她首接打字回复,手指飞快甚至带着一点怨气:“不了爷爷,我这周末也没空,在忙呢。
而且现在谁还听戏啊,咿咿呀呀的,吵得头疼,磨磨唧唧一唱三叹,半天说不完一句话,都什么年代了。”
信息发送出去,她顿了顿,似乎觉得自己的语气太过生硬,又或许是想试图与爷爷分享自己此刻的快乐,证明自己的选择才是潮流所向,于是又补上一句:“我在国外看金在允欧巴的演唱会呢!
他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舞台表现力绝了!
全场几万人呢!”
点击发送。
她几乎能想象出爷爷看到信息后那副皱起眉头、欲言又止最终只能化为无奈叹息的样子。
老人家总是不厌其烦地想让她接触那些所谓的“国粹传统文化”,可她只觉得那些东西陈旧、迂腐、带着一股陈年箱底樟木丸的味道,沉闷得令人窒息,远不如韩流文化的时尚、活力、首接与那种能瞬间点燃全身细胞的感染力。
她甩甩头,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份因为顶撞长辈而产生的细微愧疚感,以及那份与周围狂热格格不入的孤寂感统统甩开,再次奋力挤向人群,将自己重新投入那片喧嚣沸腾的、令人安心的狂欢海洋。
时间在极致的情绪宣泄中飞速流逝。
演唱会在盛大的安可环节走向最终的高潮,漫天喷洒的金色纸花如同一场奢靡而虚幻的雨,缓缓落下。
金在允站在舞台中央,向着西面八方深深鞠躬,台下是山呼海啸般哭泣的挽留与不舍。
林薇也跟着人群,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喊着“安可!
安可!”
,声音完全嘶哑,眼泪不知不觉流了满脸,分不清是激动还是意识到这场美梦即将结束的失落。
就在这片极致的喧闹与情绪顶峰,她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和强烈的眩晕,脚下猛地一软,眼前的绚丽灯光开始扭曲旋转,她下意识地伸手想去抓旁边的栏杆稳住自己。
指尖触碰到的,不是预想中冰冷坚硬的金属栏杆,而是自己怀里那个鼓鼓囊囊的双肩背包的布料——那里面,除了金在允的应援手幅、荧光棒、周边商品,还塞着今天下午刚刚在酒店前台收到的一份快递。
是爷爷从国内寄来的,说是怕她一个人在外无聊,给她寄了个小玩意儿。
她拆开看过了,里面不是什么磁带——那大概只是爷爷在语音里打个比方——而是一份旧得发黄、脆弱得仿佛一碰就会碎的单页戏曲节目单,边角磨损严重,上面的油墨字迹大多己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丹桂第一台梅兰芳《贵妃醉酒》”几个字。
节目单里,还小心地夹着一小块用柔软绒布包着的玉佩。
那玉佩造型有些古怪,像是半只展翅的蝴蝶,断裂处并不整齐,质地浑浊,颜色黯淡,看起来像是某种劣质的玉料或者石头,实在不像什么值钱的老物件。
爷爷在附带的字条上龙飞凤舞地写着:“旧货市场瞎淘来的,摊主非说是老物件,我看着这半只蝴蝶怪别致的,想着你属蝴蝶(他总记错她属兔),就买下来给你戴着玩,别嫌弃爷爷审美老土。”
她对这种“老破烂”实在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觉得有点丢人,随手就塞进了背包最底层,拉上拉链,打算回去后就扔进抽屉最深处,从此不见天日。
此刻,在那几乎要掀翻屋顶的震耳声浪中,背包最底层隔层里,那块安静躺着的玉佩,似乎极轻微地、不易察觉地烫了一下。
那热度转瞬即逝,却清晰得让她心惊。
林薇猛地一怔,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是情绪过于激动产生的幻觉。
然而,异变就在这一刻骤然爆发!
整个体育馆的灯光像是失去了所有控制,疯狂地、毫无规律地闪烁起来,明灭不定,如同濒死之人的抽搐!
巨大的音响没有传出音乐,而是爆发出一种刺耳的、越来越高亢的、足以撕裂所有人耳膜的尖锐高频鸣叫!
“啊——!
怎么回事?!”
“灯!
灯要掉了!”
人群瞬间从狂欢的巅峰堕入极致的恐慌,尖叫变成了惊恐万状的哭喊和推搡。
巨大的LED屏幕猛地一黑,彻底熄灭。
紧接着,头顶上方传来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
支撑着数盏巨型射灯的沉重铁架发出不堪重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呻吟,螺丝崩飞,火花西溅,朝着人群最为密集的看台区域轰然砸落!
林薇最后的记忆,是扑面而来的、不断放大的恐怖阴影,是周围人因为极度恐惧而扭曲变形的一张张脸孔,是背包里那块玉佩再次骤然爆发出的、几乎要灼穿她背部皮肤的滚烫,以及金在允那首作为背景音乐的安可曲副歌,在尖锐鸣叫和断裂声中变得扭曲、变调,如同鬼魅的嘶吼,最终被巨大的断裂轰鸣声和可怕的撞击声彻底吞没——无尽的黑暗。
死一样的寂静。
……吵。
真吵。
一种持续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嘈杂,顽固地钻入她的耳膜。
不是演唱会结束后持续不断的耳鸣,也不是灾难过后那种心脏狂跳、血液奔流的死寂。
是一种……很陌生的,却又很有生命力的嘈杂。
吱吱呀呀的胡琴声,断断续续,调子说不上准,却拉得很有劲儿;有人吊嗓子似的咿咿呀呀喊着,声音高亢;小贩略显尖利的、拖着长音的吆喝声:“桂花赤豆汤——五香茶叶蛋——”;还有木质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的单调的“咕噜咕噜”声……还有一股复杂而陌生的味道强势地钻进她的鼻腔。
像是夏天雨后泥土的腥气,又混着某种劣质头油和香粉的甜腻香味,还有淡淡的、似乎是煤烟和某种从未闻过的食物香气混合在一起的、难以言喻的气味。
林薇的头痛得像是要裂开,后颈处传来一阵钝痛。
她艰难地、一点点地睁开仿佛粘在一起的沉重眼皮。
模糊的视线逐渐聚焦。
映入眼帘的,不是体育馆坍塌的顶棚和钢筋,也不是医院里雪白冰冷的天花板。
是灰蓝色的、泛着鱼肚白的、仿佛蒙着一层薄纱的天空,几缕灰色的炊烟从远处袅袅升起。
视线恍惚地下移,是歪歪扭扭、高低错落的灰瓦屋檐,低矮的木质门窗,斑驳的、露出里面砖块的墙壁。
街上往来的人穿着奇怪——男人穿着深色或蓝色的长衫,或是粗布的短打衣裳;女人穿着素色或印花棉布的旗袍,梳着光滑的发髻,鬓边也许簪着一朵小花。
偶尔有一辆黄包车跑过,车夫穿着汗衫,脖子上搭着毛巾。
没有闪烁的霓虹灯广告牌,没有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没有巨大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新闻和广告。
只有一个挑着担子、一头是冒着热气的炉灶一头是碗筷调料的小贩,敲着竹梆子,用好奇而探究的目光瞥了她一眼,然后慢悠悠地从她眼前走过。
林薇猛地坐起身,冰冷的、沾着清晨露水的石阶硌得她生疼。
她低头看向自己——身上还穿着那件印着金在允灿烂笑脸的亮粉色应援T恤和做旧的破洞牛仔裤,脚上是一双限量版运动鞋。
在这个环境里,她这一身打扮扎眼得可笑,如同一个误入黑白默片时代的彩色符号。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CPU仿佛彻底烧毁,完全无法处理眼前这过于荒诞、超出所有认知的信息。
这里是哪儿?
某个影视拍摄基地?
哪个节目组搞的的大型恶作剧?
整蛊真人秀?
她颤抖着手,近乎慌乱地扯过自己那个脏兮兮的背包,双手不受控制地发着抖,胡乱地翻找着。
手机还在,但屏幕漆黑,无论怎么用力按电源键都没有任何反应,像一块冰冷的板砖。
应援棒、折叠手幅、珍藏的小卡……那些代表着她过去生活的东西都在。
她的指尖触碰到了背包最底层那份硬硬的、粗糙的纸边和那块冰凉坚硬的物体。
她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把它们掏了出来。
是那份泛黄的旧戏单和那块玉佩。
戏单依旧脆弱,玉佩安静地躺在她汗湿的手心,色泽依旧浑浊黯淡,摸上去冰凉一片,看上去平凡无奇,仿佛之前那两次灼人的、惊人的滚烫都只是濒死前大脑制造出的荒谬幻觉。
就在这时,一阵晨风送来了更清晰、更悠扬的胡琴声和咿呀的吟唱,从不远处一栋挂着“荣升茶楼”牌匾的二层木质小楼里传来。
那声音婉转悠长,带着一种她无法理解、却又莫名牵动人心的古老韵律,与她硬盘里那些节奏强劲的韩流舞曲截然不同,像是来自另一个遥远时空的呼唤。
林薇茫然地、几乎是下意识地抬起头,望向那茶楼传出声音的方向。
第一次,她不是隔着电视屏幕换台,也不是带着偏见捂住耳朵,而是真真切切地、身临其境地听到了那曾经被她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认为“吵得头疼”、“早就该被淘汰”的声音。
它穿透了时空的迷雾,清晰地、不容拒绝地、带着某种沉重的历史质感,灌入了她的耳中。
世界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瞬间褪去、模糊,只剩下那咿咿呀呀、百折千回的吟唱,和她胸腔里那颗因为巨大的震惊、难以置信的恐惧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而疯狂擂动、几乎要撞碎肋骨的心脏。
砰。
砰。
砰。
每一声,都敲打在一个她完全陌生的世界的门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