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尽人间富贵血佚名佚名最新完本小说_免费小说大全榨尽人间富贵血(佚名佚名)
泺源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感觉那些字符正在扭曲变形,像一群黑蚂蚁爬满了他的视网膜。空调嗡鸣声中夹杂着键盘敲击声,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那种被压抑的、疲惫的跳动。“泺源,周五前把这个模块搞定,客户催得紧。”项目经理拍拍他的肩,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
泺源点点头,手指重新在键盘上飞舞起来,心里却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慌。
这已经是他这周第三次感到呼吸困难,仿佛有只无形的手扼住了他的喉咙。三十五岁,程序员,月薪两万五,房贷一万二——这些数字曾经是他的骄傲,如今却成了压在心口的巨石。那天晚上加班到十一点,走出写字楼时,泺源在霓虹灯闪烁的街头停住了脚步。高楼大厦像钢铁巨兽般吞噬着天空,行人匆匆而过,面无表情。他突然很想念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看到的星空,那些密密麻麻却不会让人头晕的星星。三个月后,泺源做出了让所有同事瞠目结舌的决定——辞职回乡。
人事部的小姐姐再三确认:“您是说永久离职,不是调休?”“永久。
”泺源回答得干脆利落,心里却打着鼓。他把城里九十平米的公寓租了出去,刚好覆盖房贷。
收拾行李时,泺源对着满柜子的西装衬衫发呆,最后只塞了几件T恤牛仔裤进箱子,外加一台笔记本电脑——虽然他发誓短期内不再碰代码。
一 归乡初体验大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终于在一个简陋的站牌前停下。
泺源拖着行李箱走下車,深吸一口气——混合着泥土和青草味的空气涌入肺部,这是十五年来他第一次真正地“呼吸”。沿着记忆中的小路往老宅走,泺源惊讶地发现许多变化。原本泥泞的土路铺上了水泥,路边立起了太阳能路灯,几栋新建的小洋楼夹杂在老房子中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哟,这不是老泺家的小源吗?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泺源回头,看见一个骑着电动三轮车的大叔停在他身后。
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睛炯炯有神。“刘叔?”泺源试探性地叫了一声。
记忆中这是邻居刘大山,小时候经常偷偷给他糖果吃。“真是小源啊!听说你要回来,没想到这么快!”刘叔跳下车,热情地拍着泺源的肩膀,力道大得让他踉跄了一步,“回来好,回来好!城里有什么待头,空气差,人多,还是咱们这儿舒服!”寒暄几句后,刘叔硬是把泺源的行李箱搬上三轮车:“上来上来,我捎你一段!
”电动三轮在乡间小路上突突前行,泺源小心地抓着车栏,看着两旁熟悉的风景。
稻田绿油油一片,远处群山连绵,几幢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散落其间。到家了。
泺家老宅是典型的南方农村建筑,白墙早已泛黄,黑瓦上长着些许青苔。
打开锈迹斑斑的锁推门而入,一股灰尘和霉味扑面而来。“得好好打扫一番了。
”泺源自言自语道,却没注意到院子角落的鸡窝里,一双黑豆般的小眼睛正警惕地盯着这个不速之客。打扫工作进行到第三天,泺源才真正体会到乡下生活的不易。光是清理院子里齐腰深的杂草就耗费了大半天时间,累得他腰酸背痛。相比之下,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深夜似乎都成了轻松活。
最让他头疼的是厨房——老式的土灶台,需要烧柴火。泺源折腾了一小时也没生起火,反而被烟熏得眼泪直流,最后还是邻居家大婶看不过去,过来帮忙才解决了问题。
“城里娃不会生火正常,”大婶一边利索地添柴一边说,“以后有啥事就言语一声,乡里乡亲的别客气。”泺源连声道谢,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他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IT精英,居然被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难倒了。下午,泺源决定去村里小卖部买些日用品。刚走出门,就听见一阵激烈的狗吠声。
只见一条大黄狗正对着他龇牙咧嘴,气势汹汹。泺源顿时僵在原地。他从小怕狗,这源于六岁时被邻居家大狗追了半个村子的惨痛经历。“大黄,回来!
”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泺源循声望去,看见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从小路那头跑来。
她大约二十七八岁,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睛明亮有神。
“不好意思啊,大黄平时不这样的,可能是没见过你。”姑娘拽住狗的项圈,抱歉地笑笑。
“没、没事。”泺源嘴上这么说,身体却诚实地保持着安全距离,“我是泺源,刚搬回老宅住。”“我知道,全村都知道泺家孙子回来了。”姑娘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酒窝,“我叫林晓薇,住村东头,养了些鸡鸭,卖鸡蛋为生。需要鸡蛋的话找我啊,保证新鲜!
”告别了林晓薇和她那只仍对他虎视眈眈的大黄狗,泺源继续往小卖部走。
路上又遇到几个村民,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他,有的还直接问:“老泺家孙子?
回来打算做啥营生?”泺源只能含糊地回答:“先休息段时间,还没想好。”事实上,他确实没想好回乡后具体要做什么。只是本能地想要逃离那种被代码和KPI填满的生活,寻找一种更简单、更接近自然的存在方式。然而乡下的第一夜就让泺源陷入了自我怀疑。
老宅的夜晚黑得彻底,静得可怕。没有了城市永不熄灭的霓虹灯光,没有了车流不息的背景噪音,这种极致的黑暗与寂静反而让他难以入眠。
窗外偶尔传来不知名昆虫的鸣叫,还有风声穿过老宅缝隙的呜咽。泺源把自己裹在被子里,突然觉得前所未有的孤独。“我是不是做了一个冲动的决定?”他望着天花板,问自己。
没有答案。二 乡村生存记第二天清晨,泺源是被鸡叫声吵醒的——不是一只,是一群。
此起彼伏的打鸣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比城里的闹钟响亮十倍。睡眼惺忪地爬起来,泺源决定先去整理后院。荒废多年的后院比前院更加惨不忍睹,杂草丛生,还有一堆不知名的破烂堆积在角落。正当他奋力拔除一丛特别顽固的杂草时,忽然听见一阵“咯咯哒”的叫声。循声望去,竟发现草丛里藏着一个简陋的鸡窝,里面卧着一只棕毛母鸡,旁边还有七八个鸡蛋。“咦?这怎么有鸡?”泺源纳闷地自言自语。
母鸡似乎感受到威胁,猛地站起来,羽毛竖起,做出防卫姿态。
泺源这才注意到母鸡的脚上套着一个塑料环,明显是家养的。犹豫片刻,他决定先把鸡蛋捡起来。正当他伸手时,母鸡突然发难,猛地啄在他的手背上。“嗷!
”泺源吃痛缩回手,上面已经多了个红印子。人与鸡的对峙持续了十分钟,最终以泺源找来一把扫帚作为武器,成功赶走母鸡并收获八枚鸡蛋告终。
捧着还温热的战利品,他竟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中午,泺源学着昨天邻居大婶教的方法,好不容易生起火,炒了俩鸡蛋。简单的菜肴,却有着城里超市买的鸡蛋所没有的浓郁香味。
正当他享受劳动果实时,院门外传来喧哗声。泺源走出去,看见林晓薇和几位村民站在那儿,面色不善。那只大黄狗也跟来了,冲着他汪汪直叫。“泺先生,听说你偷了我的鸡和蛋?
”林晓薇开门见山,语气比昨天冷淡了许多。“什么?”泺源一头雾水,“我没有偷鸡啊。
”“有人看见你家后院有鸡窝,里面还有我的鸡!”林晓薇身后的一位大婶插话,“晓薇的鸡都是散养的,全村都知道她的鸡脚上有标识环!”泺源顿时明白过来,哭笑不得:“那是野鸡吧?自己在我家后院做的窝。”“不可能!野鸡不做窝在人家院里!
”另一个大叔斩钉截铁地说。泺源只好带大家去看那个鸡窝。此时母鸡已经回来,正警惕地守在窝旁,脚上的塑料环清晰可见。林晓薇蹲下身仔细查看后,表情变得尴尬:“这、这确实是我的鸡...但它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做窝?”一番调查后,真相大白。原来林晓薇养的一只母鸡一个月前失踪了,大家都以为是被黄鼠狼叼走了,没想到是偷偷跑到泺家老宅后院生蛋孵窝。“对不起,错怪你了。”林晓薇脸红得像个苹果,“这鸡你就留着吧,蛋也归你,算是赔礼道歉。”泺源连忙摆手:“不用不用,鸡你带回去,蛋我已经吃了两个,剩下的还你。”推辞几次后,林晓薇终于同意把鸡带回去,但坚持留下鸡蛋作为补偿。一场误会就此化解,村民们散去时,看泺源的眼神友善了许多。
然而泺源的乡村适应期远未结束。下午他去井边打水,笨手笨脚地把水桶掉进了井里;晚上生火做饭,差点把厨房点着;夜里上厕所,被突然窜出的黑影吓得半死——后来发现那是只野猫。躺在床上,泺源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选择。这里的每一天都像是生存挑战,与他想象中的田园牧歌相去甚远。“或许我真的不适合乡下生活?”他望着窗外稀疏的星光,叹了口气。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起——是城里好友打来的视频电话。“泺源,乡下生活怎么样?是不是特别惬意?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吃有机蔬菜,羡慕死你了!
”好友背后是熟悉的办公室背景,显然又在加班。泺强颜欢笑:“挺好的,确实很放松。
”他没提掉进井里的水桶,也没说差点烧掉的厨房,更没说被鸡啄被狗追的糗事。
某种程度上,他不想在朋友面前丢脸;另一方面,他隐隐觉得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
挂断电话后,泺源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常说的一句话:“万事开头难。
”“也许再坚持一下就好了。”他对自己说,终于沉沉睡去。三 田园新生活接下来的日子,泺源开始慢慢适应乡村生活的节奏。他学会了生火做饭,虽然还是经常被烟呛到流泪;掌握了从井里打水的技巧,不会再让水桶“自杀式坠井”;甚至开始能够区分各种庄稼和野草,不再是那个五谷不分的城里人。最大的突破是他和动物们的关系。
林晓薇的大黄狗不再对他吠叫,偶尔还会摇着尾巴跟他要吃的;那只曾经啄过他的母鸡现在见了他就躲,生怕再被捉回林家的鸡群。一天下午,泺源正在整理书房,忽然听见院外有人喊他。
走出去一看,是村长和几位村里长辈。“小源啊,有件事想跟你商量。”村长开门见山,“村里小学的电脑室出了故障,老师们都搞不定,听说你是搞电脑的高手,能不能去看看?
”泺源愣了一下,他本打算暂时远离一切与电脑相关的东西,但看着几位老人期待的眼神,他还是点了点头:“我试试看吧。”村小学的电脑室里有十台老旧台式机,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开不了机,有的系统崩溃,有的网络连接不上。
泺源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重装系统、清理灰尘、整理线路,终于让所有电脑恢复正常运行。
校长激动地握着他的手:“太感谢了!这些电脑坏了半年多,孩子们都没法上信息技术课了!
”回家的路上,泺源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心情很愉悦。那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是他在公司完成一个项目时从未感受过的。第二天,又有一位大婶来找他帮忙——手机内存满了,不会清理;下午,一个小伙子请他指导如何网上销售家里的农产品;晚上,邻居大爷甚至抱着电视机来找他,说“出了蓝屏”。泺源突然成了村里的“技术顾问”,这让他哭笑不得。
原本想要彻底告别IT生活,却没想到在乡下以另一种形式重操旧业。不过与从前不同的是,现在他的帮助是即时可见的。修好电脑后孩子们的笑脸,大婶清理手机内存后如释重负的表情,小伙子第一次网售成功的喜悦——这些都让泺源感到实实在在的价值。周五晚上,林晓薇突然登门拜访,手里提着一篮子鸡蛋。“这是感谢你帮学校修电脑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侄女在那上学,天天回家念叨新来的泺叔叔有多厉害。
”泺源笑着接过篮子:“举手之劳而已。进来坐坐?”林晓薇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进了屋。
她好奇地打量着被泺源收拾得井井有条的老宅:“变化真大,我记得以前这里堆满了杂物。
”“花了不少功夫。”泺源给她倒了杯水,“说实话,刚回来时我都想逃回城里了。
”“真的?”林晓薇惊讶地睁大眼睛,“为什么?
自己初来时的糗事一一道来:被鸡啄、被狗追、掉水桶、烧厨房...林晓薇听得哈哈大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对不起,我不该笑,”她擦着眼角,“但你这些经历太典型了,每个从城里回来的人都要经历这种‘文化冲击’。”两人聊了很久,从乡村生活聊到城市经历。泺源得知林晓薇竟然是农业大学毕业生,曾经在省城有份不错的工作,却选择回乡创业,搞生态养殖。“为什么回来?
”泺源好奇地问。“和你一样,觉得城里太压抑了吧。”林晓薇微笑着说,“而且我觉得农村大有可为,只是需要引入新思路、新技术。”那天晚上,送走林晓薇后,泺源站在院子里仰望星空。乡下的夜空清澈如洗,银河清晰可见,无数星星闪烁其间。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享受这种生活了。虽然物质上没有城里便利,虽然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挑战,但这种脚踏实地、被需要的感觉,是他在高楼大厦里从未找到的。周末,泺源决定去村里的集市逛逛。
这是他回乡后遇到的第一个集市日,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摊位,卖菜的、卖肉的、卖手工制品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正当他在一个摊位前挑选山货时,突然听见一阵骚动。循声望去,只见一只大白鹅正追着一个小男孩跑,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周围人试图阻拦,却都被大白鹅凶猛地啄开。泺源本能地冲过去,一把抱起孩子,同时用刚买的山货袋子挡在面前。大白鹅毫不客气地啄向袋子,里面的蘑菇山栗撒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