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全村笑我大学白读,回家种地赵小胖西山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阅读全文全村笑我大学白读,回家种地(赵小胖西山)

时间: 2025-09-13 05:55:33 

1 社死开局七月的太阳毒得能晒裂石头。我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柏油马路被晒得软塌塌的,踩上去留下浅浅的印子。村头那棵老槐树下,几个光膀子的老汉正下棋,看见我,纷纷抬起头。“哟,这不是老林家那个高材生吗?

放暑假了?”王老汉摇着蒲扇问道。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声音平静:“毕业了,不走了,回来搞农业。”空气突然安静了几秒,随后爆发出震天响的笑声。“啥?

北大高材生回来种地?老林怕不是要气吐血哦!”“四年大学白读了吧?

早说咱们农村娃读那么多书没用!”笑声引来了更多村民,我站在中间,像个被围观的猴子。

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刺得生疼。“铭子啊,是不是城里找不到工作?

全村笑我大学白读,回家种地赵小胖西山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阅读全文全村笑我大学白读,回家种地(赵小胖西山)

要不跟你李叔我养鱼吧,好歹一天能挣个百八十的。”卖饲料发了财的李大富腆着肚子说道,手腕上的金表在阳光下闪得晃眼。我没说话,只是握紧了行李箱的拉杆。

箱子里装着我的毕业证书和一堆农业科技书籍,此刻重得像塞满了铅块。“走走走,赶紧回家看你爹去,听说气得躺床上两天没起来了!”邻居张婶好歹帮我解了围,推着我往家走。身后传来毫不掩饰的议论。“听说一年学费就好几万,这下全打水漂了。

”“读书读傻了吧?”“老林家这笑话够咱们笑十年...”每句话都像针一样扎在背上。

我抬头看向远处那片荒芜的山坡地,心里默默重复着:你们等着瞧。到家门口,母亲正站在那里抹眼泪。“妈,我回来了。”“你还知道回来!”父亲的咆哮从屋里传来,接着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母亲拉着我的手:“儿啊,你真不在城里找工作?

你爸在村里一辈子抬不起头,就指望你出息...”“种地就没出息吗?”我轻声反问,“妈,给我一年时间,就一年。”父亲冲出来,眼睛通红:“一年?

老子供你读书不是让你回来种地的!全村都在看咱们家笑话!”“我会让他们笑不出来的。

”我直视着父亲愤怒的眼睛,“信我一次。”那晚,我在老旧的写字台前写到深夜。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计划表、预算、设备清单窗外的月亮又圆又亮,照着我这个全村眼中的“疯子”。隔壁传来父母的叹息声,像锤子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咱们怎么就生了个这么倔的儿子...”我合上笔记本,打开手机相册,翻到一张实验室里的照片。导师和同学们站在一片翠绿的微型农场前笑着,下面的水印显示着“水培蔬菜项目组毕业留念”。“不是赌气,是值得。”我轻声对自己说。

2 偏见如山第二天一早,我去村委会办土地流转手续。村支书赵叔推了推老花镜,一脸不可思议:“你要承包西山那片荒坡地?整整两百亩?铭子,那不是胡闹吗?”“赵叔,我认真的,钱我都准备好了。”我把银行卡放在桌上。“你爸知道吗?

”“这是我自己的决定。”赵叔摇摇头,一边盖章一边嘀咕:“现在年轻人真是...读那么多书还是想不明白。”手续办完,我刚走出村委会,就听见外面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通知通知,林家那个北大毕业的儿子要承包西山种地了!

有愿意去打短工的明天早上七点...”我愣在原地,脸上顿时火烧火燎。

这简直是在全村面前公开处刑!果然,不到半小时,我的手机就炸了。

大学群里弹出一条分享链接,标题是“名校生回乡务农,是理想还是犯傻?

”后面跟着几十个“哈哈哈”的表情。班长私信我:“林铭,你账号被盗了?这说的是你吗?

”我默默关掉手机,朝西山走去。那片贫瘠的坡地已经荒了多年,碎石遍地,土壤贫瘠。

村民们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在这里浪费力气。但我知道,这片地的价值。

正当我勘察地形时,身后传来戏谑的声音:“哟,高材生来考察了啊!

”村里几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停在不远处,带头的是村支书的侄子赵小胖。

“北大毕业就种这种地?我初中毕业都知道这破地方长不出东西!”他扔过来一个烟头,“要不跟我叔说说,把村头鱼塘包给你?好歹饿不死!”一群人哄笑着离开。

我弯腰捡起那个烟头,扔进随身带的垃圾袋里。土壤检测仪显示这里的微量元素丰富,只是缺乏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正好需要这种笑话传播出去,”我自言自语,“这样到时候反转才够劲。”下午我去县里采购第一批物资时,农资店老板也听说了消息。

“听说你要搞什么高科技种地?这些大学生就是爱搞花样,”他指着门口的化肥,“老老实实上肥打药才是正经,别整那些没用的。”我笑了笑,递过去一份清单:“我要这些,另外请问咱们这有水培系统供应商吗?

”老板看单子的眼睛顿时瞪圆了:“你要这么多光伏板干什么?

还有这些传感器...这得多少钱啊!”“有推荐的吗?”我坚持问。

老板摇头叹气:“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不懂实际...”最终我还是在市里才找到需要的供应商。

当我拉着一车“奇怪设备”回村时,全村几乎倾巢而出看热闹。“听说花了十好几万!

老林家的积蓄要被败光了!”“装太阳能板种地?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等着看笑话吧!

”车经过村头时,赵小胖故意大声说:“北大毕业的种地,那也得能种出北大荒的产量啊!

”在震天的嘲笑声中,我把车稳稳开上了西山。从后视镜里,我看到那些指指点点的人群,像一群看着怪物进村的村民。3 暗度陈仓开工第一天,我只雇到了三个人——村里最老的刘老汉和他两个智力稍有障碍的儿子。“别人都说你胡闹,我不怕,”刘老汉磕磕烟斗,“反正我家也没人笑话了。”我点点头:“刘叔,您会看到不一样的。”清晨五点,我们开始清理山坡。村里的嘲笑声依旧不断,每天都有闲人骑着摩托车上山“视察”,然后带着新的笑料回村传播。

“听说北大生用电脑测土呢!土就是土,还能测出花来?”“买了堆铁管子说是能自动浇水,笑死人了!”“糟蹋钱啊...”我充耳不闻,白天带着刘家父子干活,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研究数据。父母已经几乎不和我说话,家里气氛冷得像冰。一个月后,当光伏板架设起来时,嘲笑达到了顶峰。赵小胖甚至带人上来拍视频:“各位老铁看好了!

这就是北大高材生的高科技农场!投了几十万,种的是空气!

”视频底下全是村民的嘲笑评论。但我注意到,评论区里偶尔冒出几个不同的声音:“这些设备配置很专业啊?”“博主不懂别瞎说,这是智能农业系统”我悄悄记下了这些ID。最重要的设备到货那天,全村真正炸开了锅——我引进了一套全自动水培系统和一整套微生物发酵装置。“疯了吧!

种地不用土?”“老林家儿子真的读书读傻了!”“听说他爸气得住医院了!”事实上,父亲只是去县医院做常规检查,但谣言已经传得面目全非。母亲哭着上山找我:“儿啊,收手吧!咱们家真成了全村笑话了!”我正调试着营养液配比系统,头也不抬:“妈,再给我两个月时间。”“你爸真的要气病了!

你看看村里都怎么说我们的...”我终于转身,握住母亲的手:“知道为什么我选择西山这片荒地吗?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这里的地下水富含矿物质,坡度适合光伏发电,远离污染源,而且...”我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这里的微生物环境非常特殊,能够培育出最优质的食用菌和藻类。”母亲茫然地看着我,显然没听懂。

但她看着我眼中的坚定,最终只是叹了口气:“你从小到大都有主意,但这次...唉...”她下山时背影佝偻,仿佛老了十岁。我心里一阵酸楚,但立刻又投入到工作中。时间不多了,必须在第一场雪前完成第一期种植。

秘密实验是在最里面的温室进行的,连刘家父子都不允许进入。

那里有我大学实验室研发的新型藻类品种,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快速生长并合成高价值蛋白。

每隔几天,就有快递车上山取件,寄往市里的检测机构。每次看到这些,赵小胖就在抖音上直播:“看呐,北大生又寄土样品了!真是读书读傻了!”他不知道,那些样品检测结果回来时,我的嘴角都会上扬几分。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4 无声惊雷十一月的第一场雪覆盖西山时,我的农场已经初具规模。

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蓝光,智能温室里绿意盎然,水培系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液。

但村民们仍然对此嗤之以鼻。“投了上百万了吧?能收回成本吗?

”“种的都是些稀奇古怪的菜,卖给谁啊?”“老林家把城里房子都抵押了,真是造孽...”赵小胖甚至开始打赌我什么时候会“跑路”。“我赌撑不到过年!

输了请全村吃饭!”我在村里小卖部门口看到了赌约名单,已经按了二十多个红手印。

默默拍了张照片,我转身离开。第一批产品即将上市时,我找到了村支书赵叔。“赵叔,我想请村里帮忙,联系一下县里的超市。”赵叔一副“我早就知道”的表情:“铭子,早就说种地没那么简单吧?现在产品卖不出去了?我早就说...”“不,”我打断他,“我是想问,咱们村是不是注册过一个农产品品牌?‘西山绿’那个商标。

”赵叔愣了下:“是啊,几年前申请的,后来没人用...”“我想用这个品牌,”我说着拿出样品盒,“并且希望通过村委会统一销售,村里抽成10%。”赵叔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我没见过的蔬菜和藻类产品,包装精美得像高档化妆品。“这,这是你种出来的?”我点头:“检测报告显示营养成分是普通蔬菜的5-8倍,并且富含稀有微量元素。已经有几家高端超市愿意试销。

”赵叔的眼睛瞪得溜圆:“多少钱一斤?”我说了个数字,他直接从椅子上跳起来:“多少?

!这比肉还贵十倍!谁买啊!”“北上广深有人抢着买。”我平静地说,“另外,我需要雇更多人包装和运输,优先考虑村里人。”赵叔半信半疑,但还是帮我联系了县里最大的超市。结果可想而知——对方看到价格直接拒绝了。

消息传回村里,又引发一轮嘲笑。“我就说嘛!谁买这么贵的菜!

”“北大生以为种的是金子呢!”“等着烂地里吧!”赵小胖甚至做了个视频,把我的产品P成钞票,配文“西山种钱计划失败”。我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联系了快递公司,开始每天往山外发快递。起初没人注意这些小小的快递箱,直到刘老汉一家突然盖起了新房。“老刘,哪来的钱盖房?”“儿子打工挣的?

”村民们好奇地打听。刘老汉只是笑:“跟铭子种地挣的。”渐渐地,人们发现为我家农场干活的人都在悄悄改变——张家买了新摩托,李家给孩子交了私立学校学费,王家老人去省城做了手术...但没人把他们的变化和我联系起来,都以为是打工挣的辛苦钱。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元旦那天。县里电视台突然来人了,直奔西山农场。原来我种的一种功能性藻类被某科研机构看中,认为在医药领域有巨大潜力。

记者采访的画面里,我站在智能温室中讲解,背后是全自动化的种植系统。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光生物反应器,能够精确控制光照、温度和营养供给,使藻类的活性成分提高三倍以上...”那晚,许多村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我的农场内部。现代化设备让他们目瞪口呆,但更震惊的是主持人最后的话:“据了解,个数字令人震惊...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个科技农业的奇迹...”电视前的村民都炸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