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10年终成空(云山二云山二)完本小说_热门的小说爱你10年终成空云山二云山二
时间: 2025-09-13 06:14:06
董家院子原本是个地主大院。
解放后,老地主和小地主一起,被拉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枪毙了。
头发花白的老太爷说起来,还忍不住感叹。
“几千年啊,头回听说,地主还能被打死!”
一代一代,转眼间就来到了1988年。
夜里,董万祥睡得正香,身旁的妻子文瑛推醒了他。
“你听,隔壁又在吵了。”
隔壁住着董万祥的堂兄,说是堂兄,其实也不大近了。
文瑛拉了拉被子,有些感慨:“要我说,万华哥也是,这生儿子还是生女儿,也不是嫂嫂一人能决定的……”董万祥拐了她一下,伸出手指按在她唇上。
意思是:隔墙有耳。
也是,泥巴糊的墙,能有多隔音。
但凡是隔音,也不至于隔壁回回吵架,两人都听得清楚。
董万祥靠近了一些,搂着文瑛说道:“明天早上见到嫂嫂,可别乱说。”
文瑛喷了喷鼻子,不满意地回他:“知道,我是那搬弄口舌的人吗?”
董万祥笑了笑,隔着衣服捏了捏她,两人旋即红了脸。
己经是夜深人静,两个孩子都睡熟了。
恰好被吵醒,无事可干。
董万祥不由分说地剥开了文瑛的衣裳。
嘴里说着:“嘘,别叫,不隔音呢。”
文瑛羞答答地勾住他,嘟囔:“真是使不完的劲。”
第二天一早,董万祥便出门了。
他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
家家户户要做个板凳桌子,打一套新家具,做点时兴的东西,都得请他。
文瑛不是个偷懒的人,哪怕是没有公鸡叫唤。
天一亮,她准起床。
起来叠好被子,洗完脸,刷完牙,把前一天晚上揉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子。
一个个白花花的小剂子在她手里转眼间就成了包着野菜和小葱的包子。
这时节野菜多得很,家家户户都会摘一些来做饼子或包子。
包子上锅,架好柴,水还没开,鸡就开始叫了。
“咕咕咕”的声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虽说立夏了,但早上还是凉,她多添了件蓝底白花的棉布褂子在外头。
棉布在乡下是抢手货,一般人都不舍得,也是,乡下干活,那么好的料子做衣裳可惜了。
但董万祥舍得。
出门打了几套家具,赶紧买了布回来。
文瑛嘴里怪他,心里却乐开了花。
一双巧手三两下就做了一家人的衣服。
洗干净晾在院子里,任谁走来都忍不住驻足。
她推开院门,好几家人都己经起床了。
喂鸡的,赶羊上山的,给孩子洗脸的……院子的热闹将会从早晨一首持续到天黑。
隔壁的木门“嘎吱”一下开了。
钱芳乱着头发把一盆水倒在了屋檐底下。
“嫂嫂,早上风冷,你多加一件衣裳。”
钱芳笑着点点头,伸出手指拢了拢乱七八糟的头发。
“还好,就倒盆水,不怎么冷。”
说完,她合上门,又是“嘎吱”一声响。
文瑛叹了口气,两句话的功夫,她都能看见钱芳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董万华爱打人,清醒的时候还有点分寸,若是喝了酒或是气急了,下起手来就没个轻重。
还不等她回身,屋子里就传来两个孩子的喊声。
一声赛一声高地喊着,她一边应着,一边掩上了门。
两个孩子住在董万祥和文瑛屋子的后头一间。
不大,但董万祥做了两张一模一样的床。
又在床边做了两张一模一样的桌子并椅子。
文瑛手巧,拿碎布和拆下来的旧棉花给两个孩子的木板凳上做了两个软和的棉垫子。
坐上去又软又舒服,两个孩子都不舍得下来。
“妈妈,哥哥放臭屁!”
“我没有,是你放的!”
“我不会放屁,我从来不放屁。”
“哼,你这就是在放屁!
哪儿有人不放屁的!”
文瑛哭笑不得,从箱子里找出两身粗布衣服,递给两个孩子。
又吩咐道:“学昌抓紧,穿好衣服先刷牙洗脸,然后帮忙端包子。”
董学昌对着妹妹董青月做了个鬼脸,一骨碌翻下床,三两下就穿好了衣服。
锅盖掀开,一股热气扑来,董学昌馋得舔了舔嘴唇。
“妈妈,加个咸鸭蛋好不好?”
“不行,”文瑛往三个粗瓷碗里舀着稀粥,一把合上了装咸鸭蛋的搪瓷缸。
“我上学饿,不吃鸭蛋头晕得很……”说着话,装模作样地打起了“太极拳”,文瑛一筷子头敲在他脑袋上。
恶狠狠地说:“你还闹,要是宋老师又来告状,我就让你吃竹板炒肉!”
董学昌自知理亏,吐了吐舌头,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道:“妈妈,我的作文还被宋老师夸了呢。”
“真的?”
文瑛笑眯了眼,自己这儿子,虽然调皮了些,但学习却一首名列前茅。
每每提起成绩,董万祥和她的脸上总是难掩喜色。
“真的!”
他拍拍胸脯,“宋老师说了,要把我的作文拿去给其它班的同学们念呢!”
说是其它班,不过也就两个班罢了。
乡下的学校,人少,一个学校只有三个班,每个班十来个学生,都是附近的孩子。
文瑛笑着,打开搪瓷缸,从里头拿出一个咸鸭蛋,一切为二。
“拿好了,你和妹妹一人一半。”
董学昌高兴得连蹦好几下,拿着咸鸭蛋跟托着宝塔一样。
吃过早饭,时间尚早。
两兄妹自觉地站在灶台前洗碗,一个洗,一个往柜子里收。
这是做惯了的家务,两个孩子都很麻利。
“哎哟,文瑛嫂嫂,你真是好福气哦!”
同村的董万福扛着锄头从后门经过,看见了正在门口洗衣服的文瑛,特地停下来打招呼。
“哦,万福,你上坡去?”
“除草去,这庄稼比女人还金贵,娘的,累死人。”
文瑛干笑两声,不再搭话。
这董万福二十七的人了,一首没成个家。
没办法,家里太穷了。
村里人提起来就是:“老鼠都不去他家钻洞,没得搞!”
穷就算了,家里还有个瞎了眼睛的老娘,黄皮干瘦,整日坐在屋檐下头,小孩子都怕她。
解放后,老地主和小地主一起,被拉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枪毙了。
头发花白的老太爷说起来,还忍不住感叹。
“几千年啊,头回听说,地主还能被打死!”
一代一代,转眼间就来到了1988年。
夜里,董万祥睡得正香,身旁的妻子文瑛推醒了他。
“你听,隔壁又在吵了。”
隔壁住着董万祥的堂兄,说是堂兄,其实也不大近了。
文瑛拉了拉被子,有些感慨:“要我说,万华哥也是,这生儿子还是生女儿,也不是嫂嫂一人能决定的……”董万祥拐了她一下,伸出手指按在她唇上。
意思是:隔墙有耳。
也是,泥巴糊的墙,能有多隔音。
但凡是隔音,也不至于隔壁回回吵架,两人都听得清楚。
董万祥靠近了一些,搂着文瑛说道:“明天早上见到嫂嫂,可别乱说。”
文瑛喷了喷鼻子,不满意地回他:“知道,我是那搬弄口舌的人吗?”
董万祥笑了笑,隔着衣服捏了捏她,两人旋即红了脸。
己经是夜深人静,两个孩子都睡熟了。
恰好被吵醒,无事可干。
董万祥不由分说地剥开了文瑛的衣裳。
嘴里说着:“嘘,别叫,不隔音呢。”
文瑛羞答答地勾住他,嘟囔:“真是使不完的劲。”
第二天一早,董万祥便出门了。
他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
家家户户要做个板凳桌子,打一套新家具,做点时兴的东西,都得请他。
文瑛不是个偷懒的人,哪怕是没有公鸡叫唤。
天一亮,她准起床。
起来叠好被子,洗完脸,刷完牙,把前一天晚上揉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子。
一个个白花花的小剂子在她手里转眼间就成了包着野菜和小葱的包子。
这时节野菜多得很,家家户户都会摘一些来做饼子或包子。
包子上锅,架好柴,水还没开,鸡就开始叫了。
“咕咕咕”的声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虽说立夏了,但早上还是凉,她多添了件蓝底白花的棉布褂子在外头。
棉布在乡下是抢手货,一般人都不舍得,也是,乡下干活,那么好的料子做衣裳可惜了。
但董万祥舍得。
出门打了几套家具,赶紧买了布回来。
文瑛嘴里怪他,心里却乐开了花。
一双巧手三两下就做了一家人的衣服。
洗干净晾在院子里,任谁走来都忍不住驻足。
她推开院门,好几家人都己经起床了。
喂鸡的,赶羊上山的,给孩子洗脸的……院子的热闹将会从早晨一首持续到天黑。
隔壁的木门“嘎吱”一下开了。
钱芳乱着头发把一盆水倒在了屋檐底下。
“嫂嫂,早上风冷,你多加一件衣裳。”
钱芳笑着点点头,伸出手指拢了拢乱七八糟的头发。
“还好,就倒盆水,不怎么冷。”
说完,她合上门,又是“嘎吱”一声响。
文瑛叹了口气,两句话的功夫,她都能看见钱芳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董万华爱打人,清醒的时候还有点分寸,若是喝了酒或是气急了,下起手来就没个轻重。
还不等她回身,屋子里就传来两个孩子的喊声。
一声赛一声高地喊着,她一边应着,一边掩上了门。
两个孩子住在董万祥和文瑛屋子的后头一间。
不大,但董万祥做了两张一模一样的床。
又在床边做了两张一模一样的桌子并椅子。
文瑛手巧,拿碎布和拆下来的旧棉花给两个孩子的木板凳上做了两个软和的棉垫子。
坐上去又软又舒服,两个孩子都不舍得下来。
“妈妈,哥哥放臭屁!”
“我没有,是你放的!”
“我不会放屁,我从来不放屁。”
“哼,你这就是在放屁!
哪儿有人不放屁的!”
文瑛哭笑不得,从箱子里找出两身粗布衣服,递给两个孩子。
又吩咐道:“学昌抓紧,穿好衣服先刷牙洗脸,然后帮忙端包子。”
董学昌对着妹妹董青月做了个鬼脸,一骨碌翻下床,三两下就穿好了衣服。
锅盖掀开,一股热气扑来,董学昌馋得舔了舔嘴唇。
“妈妈,加个咸鸭蛋好不好?”
“不行,”文瑛往三个粗瓷碗里舀着稀粥,一把合上了装咸鸭蛋的搪瓷缸。
“我上学饿,不吃鸭蛋头晕得很……”说着话,装模作样地打起了“太极拳”,文瑛一筷子头敲在他脑袋上。
恶狠狠地说:“你还闹,要是宋老师又来告状,我就让你吃竹板炒肉!”
董学昌自知理亏,吐了吐舌头,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道:“妈妈,我的作文还被宋老师夸了呢。”
“真的?”
文瑛笑眯了眼,自己这儿子,虽然调皮了些,但学习却一首名列前茅。
每每提起成绩,董万祥和她的脸上总是难掩喜色。
“真的!”
他拍拍胸脯,“宋老师说了,要把我的作文拿去给其它班的同学们念呢!”
说是其它班,不过也就两个班罢了。
乡下的学校,人少,一个学校只有三个班,每个班十来个学生,都是附近的孩子。
文瑛笑着,打开搪瓷缸,从里头拿出一个咸鸭蛋,一切为二。
“拿好了,你和妹妹一人一半。”
董学昌高兴得连蹦好几下,拿着咸鸭蛋跟托着宝塔一样。
吃过早饭,时间尚早。
两兄妹自觉地站在灶台前洗碗,一个洗,一个往柜子里收。
这是做惯了的家务,两个孩子都很麻利。
“哎哟,文瑛嫂嫂,你真是好福气哦!”
同村的董万福扛着锄头从后门经过,看见了正在门口洗衣服的文瑛,特地停下来打招呼。
“哦,万福,你上坡去?”
“除草去,这庄稼比女人还金贵,娘的,累死人。”
文瑛干笑两声,不再搭话。
这董万福二十七的人了,一首没成个家。
没办法,家里太穷了。
村里人提起来就是:“老鼠都不去他家钻洞,没得搞!”
穷就算了,家里还有个瞎了眼睛的老娘,黄皮干瘦,整日坐在屋檐下头,小孩子都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