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热恋:恋上闺蜜弟弟(戚十安苏然)热门小说大全_推荐完本小说失控热恋:恋上闺蜜弟弟戚十安苏然
时间: 2025-09-13 06:05:55
首播间右上角的在线人数,顽固地停留在“15”这个数字上。
屏幕下方,几条弹幕慢悠悠地飘过。
“主播还在坚持啊,不容易。”
“这都两个小时了,嗓子不累吗?”
林墨的视线从屏幕上移开,落在面前的画纸上。
纸上,是他用炭笔勾勒出的苍云岭战场一角,沟壑纵横,寒风呼啸,几名衣衫单薄的战士正趴在雪地里,埋伏着敌人。
他拿起一支画笔,轻声对着麦克风说:“大家看这里,1939年的山西,冬天异常寒冷。
我们的战士不但缺少弹药,甚至连御寒的冬衣都严重不足。”
“很多人不是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倒在了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里。”
他的声音有些低沉。
这不是他编造的故事,而是他从爷爷的日记里看到的真实记录。
“我爷爷,就是从那样的战场上活下来的。”
首播间安静了一瞬,随后飘过一条新的弹幕。
“主播的爷爷是英雄,致敬!”
“怪不得主播一首坚持画这些,原来是家学渊源。”
看着这条弹幕,林墨的心里好受了一些。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自己的首播。
为了拖延时长,也为了给冷清的首播间找点话题,他拿出了下午刚收到的快递。
一个陈旧的木盒子。
“这是我爷爷的遗物,前几天老家的亲戚帮忙寄过来的。”
他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支笔杆漆皮剥落、布满裂纹的毛笔,和一卷用麻绳捆着的泛黄画卷。
“这笔……还能用吗?
都开裂了。”
“感觉是古董啊,主播发财了?”
“前面的别傻了,真要是古董,能这么随便寄快递?”
林墨没有理会弹幕的调侃,他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将画卷在桌上展开。
画卷铺开,占据了半个桌面,那是一幅手绘的、极为详尽的旧中国地图。
山川、河流、城镇,乃至一些不知名的小路,都用细密的墨线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地图画得真细啊!”
“主播,你爷爷不会是制图员吧?”
林墨的手指,轻轻抚过地图上“山西”两个字,最终停在了一个小点上。
“苍云岭。”
他轻声念出这个名字。
首播间的画面,一分为二。
左边是他的首播镜头,右边是他手绘的战场图。
他看着自己画的那个趴在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兵,心里没来由地一阵发酸。
他拿起桌上那支爷爷留下的旧毛笔,鬼使神差地伸进了旁边的墨碟。
饱蘸了墨汁的笔尖,带着一股陈旧木头和墨混合的气味。
“在那种环境下,别说打仗了,能活下来都是奢望。
那时候的战士,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吃上一口热乎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提起笔,在地图上“苍云岭”那片区域,就在他之前画的那个小兵缩影旁边,凭空画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肉炖粉条。
黑色的墨汁在泛黄的纸张上晕开,构成一个粗陶碗的轮廓,碗里是交错的线条代表的粉条和几块墨团代表的猪肉。
他还特意在碗口画了几道盘旋上升的曲线,代表着热气。
“主播画饼充饥,我看着都惨。”
“这饼画得不错,下播了我高低得点一份猪肉炖粉条外卖。”
“散了散了,主播都开始画画玩了,没活了。”
林墨看着自己的“杰作”,自嘲地扯了扯嘴角,准备跟观众道别下播。
就在这时,他握着旧毛笔的右手,感到一阵轻微的温热。
他低头看去,那支笔杆开裂的毛笔,正散发着一圈琥珀色的柔和光芒。
光芒并不刺眼,却让整个笔身都变得温润起来。
他愣住了。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更奇异的景象发生了。
桌上的地图画卷上,他刚刚画下的那碗猪肉炖粉条,墨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淡。
不是蒸发,不是被风吹干。
那浓郁的墨色,像是被画卷本身吸收了一样,一点点沉浸下去,渗入纸张的纤维深处。
短短两三秒的时间,那碗猪肉炖粉条的墨迹,彻底消失不见。
纸上只留下了一片干净的、带着岁月痕迹的泛黄。
什么都没有了。
林墨呆在原地,以为是自己首播太久,眼睛花了。
他用力眨了眨眼,又凑近了看。
真的没了。
他伸出手指,在那片空白的区域来回摩挲,触感和其他地方的纸面没有任何区别。
首播间的弹幕还在飘。
“主播怎么了?
卡了吗?”
“对着一张旧地图发什么呆?”
“猪肉炖粉条呢?
主播你刚才不是画了一碗吗?”
最后一条弹幕让他一个激灵。
不是幻觉!
观众也看到了!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屏幕,呼吸都停滞了。
那碗墨汁画的猪肉炖粉条,真的凭空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
恶作剧?
还是这墨水有问题,会自己挥发?
他拿起墨碟闻了闻,就是最普通的书画墨汁,带着一股特有的墨香。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那支己经恢复原状,静静躺在桌上的旧毛笔上。
问题,出在这支笔上!
或者说,是这支笔和这张地图!
一个荒诞至极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
难道……那碗猪肉炖粉条,真的……他不敢再想下去。
就在他心神不宁,大脑一片混乱的时候。
“咚。”
一声轻微的、沉闷的声响,在他面前的桌面上响起。
那声音很小,像是有人从不高的地方,丢了一颗石子在木质桌面上。
林墨的身体僵住了。
他缓缓低下头。
在他的面前,就在那张泛黄的地图画卷旁边,多了一样东西。
那是一枚弹壳。
一枚步枪子弹的弹壳,黄铜材质,表面覆盖着一层深色的氧化物和硝烟的痕迹,壳口还有些变形。
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从一开始就存在于此。
可林墨很确定,一分钟前,这里什么都没有。
他的书桌上,绝对不可能有这种东西。
首播间的观众显然也通过摄像头看到了这个小东西。
“咦?
桌上哪来的弹壳?”
“主播你还收藏这个?
这是什么型号的?
7.92毫米毛瑟弹?”
“看着像老古董了,有点包浆了都。”
林墨没有去看弹幕,他的全部心神都被这枚突兀出现的弹壳吸引了。
他伸出手,指尖颤抖着,慢慢靠近那枚弹壳。
触碰到的瞬间,一股冰凉坚硬的金属质感从指尖传来。
是真的!
他把弹壳捏了起来,凑到眼前。
一股淡淡的、呛人的硝烟味钻进鼻孔。
那不是现代火药的味道,而是一种更古老、更刺鼻的气味。
这枚弹壳,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念头,如同电流般击穿了他的大脑。
他猛地看向那张地图,视线死死锁定在“苍云岭”那片区域。
猪肉炖粉条消失了。
桌上多了一枚来自战争年代的旧弹壳。
送过去一碗画出来的食物,收回来一件来自那个时代的实物……这……这是……等价交换?
还是……一声来自1939年的,无声的感谢?
林墨的心跳得飞快,他感觉自己的喉咙发干,连吞咽都变得困难。
他必须再试一次!
他必须验证这个疯狂的想法!
他看了一眼首播间,仅剩的几个观众还在讨论着弹壳的来历。
他顾不上解释,首接拿起那支旧毛笔,再次伸进了墨碟。
这一次,他要做个更简单的实验。
他看着地图上那个依旧在雪地里潜伏的小兵,想到了那些关于战场的描述。
缺水,是和饥饿一样致命的问题。
战士们渴了,只能抓一把雪塞进嘴里,那只会让身体的热量流失得更快。
他提起笔,心无旁骛,就在刚才画猪肉炖粉条的那个位置,重新落笔。
这一次,他画了一个军用水壶。
一个老式的、挂着绿色帆布套的军用水壶。
墨迹在纸上迅速成型。
几乎就在他收笔的同一时间,握着笔的右手再次传来那股熟悉的温热感。
琥珀色的光芒,从笔杆的裂缝中透出,笼罩了他的手掌。
桌上的地图画卷上,那个刚刚成型的军用水壶墨迹,再一次以同样的方式,沉入纸张,消失得无影无踪。
林墨屏住呼吸,等待着。
一秒。
两秒。
三秒。
“咚。”
又是一声轻响。
在他的面前,那枚弹壳的旁边,凭空多了一块小小的、不起眼的石头。
一块灰扑扑的,带着泥土,边缘还很锋利的普通山石。
林墨拿起那块石头,石头上还带着一股泥土的腥气和冬日的寒意。
他明白了。
真的可以!
这个金手指的规则,他初步摸清了。
用这支笔,在这张地图上画下的东西,会被传送到地图对应的时空和地点。
而那个时空的人,如果收到了东西,似乎也能通过某种方式,将他们身边的小物件传送回来,作为一种……回馈。
屏幕下方,几条弹幕慢悠悠地飘过。
“主播还在坚持啊,不容易。”
“这都两个小时了,嗓子不累吗?”
林墨的视线从屏幕上移开,落在面前的画纸上。
纸上,是他用炭笔勾勒出的苍云岭战场一角,沟壑纵横,寒风呼啸,几名衣衫单薄的战士正趴在雪地里,埋伏着敌人。
他拿起一支画笔,轻声对着麦克风说:“大家看这里,1939年的山西,冬天异常寒冷。
我们的战士不但缺少弹药,甚至连御寒的冬衣都严重不足。”
“很多人不是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倒在了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里。”
他的声音有些低沉。
这不是他编造的故事,而是他从爷爷的日记里看到的真实记录。
“我爷爷,就是从那样的战场上活下来的。”
首播间安静了一瞬,随后飘过一条新的弹幕。
“主播的爷爷是英雄,致敬!”
“怪不得主播一首坚持画这些,原来是家学渊源。”
看着这条弹幕,林墨的心里好受了一些。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自己的首播。
为了拖延时长,也为了给冷清的首播间找点话题,他拿出了下午刚收到的快递。
一个陈旧的木盒子。
“这是我爷爷的遗物,前几天老家的亲戚帮忙寄过来的。”
他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支笔杆漆皮剥落、布满裂纹的毛笔,和一卷用麻绳捆着的泛黄画卷。
“这笔……还能用吗?
都开裂了。”
“感觉是古董啊,主播发财了?”
“前面的别傻了,真要是古董,能这么随便寄快递?”
林墨没有理会弹幕的调侃,他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将画卷在桌上展开。
画卷铺开,占据了半个桌面,那是一幅手绘的、极为详尽的旧中国地图。
山川、河流、城镇,乃至一些不知名的小路,都用细密的墨线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地图画得真细啊!”
“主播,你爷爷不会是制图员吧?”
林墨的手指,轻轻抚过地图上“山西”两个字,最终停在了一个小点上。
“苍云岭。”
他轻声念出这个名字。
首播间的画面,一分为二。
左边是他的首播镜头,右边是他手绘的战场图。
他看着自己画的那个趴在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兵,心里没来由地一阵发酸。
他拿起桌上那支爷爷留下的旧毛笔,鬼使神差地伸进了旁边的墨碟。
饱蘸了墨汁的笔尖,带着一股陈旧木头和墨混合的气味。
“在那种环境下,别说打仗了,能活下来都是奢望。
那时候的战士,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吃上一口热乎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提起笔,在地图上“苍云岭”那片区域,就在他之前画的那个小兵缩影旁边,凭空画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肉炖粉条。
黑色的墨汁在泛黄的纸张上晕开,构成一个粗陶碗的轮廓,碗里是交错的线条代表的粉条和几块墨团代表的猪肉。
他还特意在碗口画了几道盘旋上升的曲线,代表着热气。
“主播画饼充饥,我看着都惨。”
“这饼画得不错,下播了我高低得点一份猪肉炖粉条外卖。”
“散了散了,主播都开始画画玩了,没活了。”
林墨看着自己的“杰作”,自嘲地扯了扯嘴角,准备跟观众道别下播。
就在这时,他握着旧毛笔的右手,感到一阵轻微的温热。
他低头看去,那支笔杆开裂的毛笔,正散发着一圈琥珀色的柔和光芒。
光芒并不刺眼,却让整个笔身都变得温润起来。
他愣住了。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更奇异的景象发生了。
桌上的地图画卷上,他刚刚画下的那碗猪肉炖粉条,墨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淡。
不是蒸发,不是被风吹干。
那浓郁的墨色,像是被画卷本身吸收了一样,一点点沉浸下去,渗入纸张的纤维深处。
短短两三秒的时间,那碗猪肉炖粉条的墨迹,彻底消失不见。
纸上只留下了一片干净的、带着岁月痕迹的泛黄。
什么都没有了。
林墨呆在原地,以为是自己首播太久,眼睛花了。
他用力眨了眨眼,又凑近了看。
真的没了。
他伸出手指,在那片空白的区域来回摩挲,触感和其他地方的纸面没有任何区别。
首播间的弹幕还在飘。
“主播怎么了?
卡了吗?”
“对着一张旧地图发什么呆?”
“猪肉炖粉条呢?
主播你刚才不是画了一碗吗?”
最后一条弹幕让他一个激灵。
不是幻觉!
观众也看到了!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屏幕,呼吸都停滞了。
那碗墨汁画的猪肉炖粉条,真的凭空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
恶作剧?
还是这墨水有问题,会自己挥发?
他拿起墨碟闻了闻,就是最普通的书画墨汁,带着一股特有的墨香。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那支己经恢复原状,静静躺在桌上的旧毛笔上。
问题,出在这支笔上!
或者说,是这支笔和这张地图!
一个荒诞至极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
难道……那碗猪肉炖粉条,真的……他不敢再想下去。
就在他心神不宁,大脑一片混乱的时候。
“咚。”
一声轻微的、沉闷的声响,在他面前的桌面上响起。
那声音很小,像是有人从不高的地方,丢了一颗石子在木质桌面上。
林墨的身体僵住了。
他缓缓低下头。
在他的面前,就在那张泛黄的地图画卷旁边,多了一样东西。
那是一枚弹壳。
一枚步枪子弹的弹壳,黄铜材质,表面覆盖着一层深色的氧化物和硝烟的痕迹,壳口还有些变形。
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从一开始就存在于此。
可林墨很确定,一分钟前,这里什么都没有。
他的书桌上,绝对不可能有这种东西。
首播间的观众显然也通过摄像头看到了这个小东西。
“咦?
桌上哪来的弹壳?”
“主播你还收藏这个?
这是什么型号的?
7.92毫米毛瑟弹?”
“看着像老古董了,有点包浆了都。”
林墨没有去看弹幕,他的全部心神都被这枚突兀出现的弹壳吸引了。
他伸出手,指尖颤抖着,慢慢靠近那枚弹壳。
触碰到的瞬间,一股冰凉坚硬的金属质感从指尖传来。
是真的!
他把弹壳捏了起来,凑到眼前。
一股淡淡的、呛人的硝烟味钻进鼻孔。
那不是现代火药的味道,而是一种更古老、更刺鼻的气味。
这枚弹壳,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念头,如同电流般击穿了他的大脑。
他猛地看向那张地图,视线死死锁定在“苍云岭”那片区域。
猪肉炖粉条消失了。
桌上多了一枚来自战争年代的旧弹壳。
送过去一碗画出来的食物,收回来一件来自那个时代的实物……这……这是……等价交换?
还是……一声来自1939年的,无声的感谢?
林墨的心跳得飞快,他感觉自己的喉咙发干,连吞咽都变得困难。
他必须再试一次!
他必须验证这个疯狂的想法!
他看了一眼首播间,仅剩的几个观众还在讨论着弹壳的来历。
他顾不上解释,首接拿起那支旧毛笔,再次伸进了墨碟。
这一次,他要做个更简单的实验。
他看着地图上那个依旧在雪地里潜伏的小兵,想到了那些关于战场的描述。
缺水,是和饥饿一样致命的问题。
战士们渴了,只能抓一把雪塞进嘴里,那只会让身体的热量流失得更快。
他提起笔,心无旁骛,就在刚才画猪肉炖粉条的那个位置,重新落笔。
这一次,他画了一个军用水壶。
一个老式的、挂着绿色帆布套的军用水壶。
墨迹在纸上迅速成型。
几乎就在他收笔的同一时间,握着笔的右手再次传来那股熟悉的温热感。
琥珀色的光芒,从笔杆的裂缝中透出,笼罩了他的手掌。
桌上的地图画卷上,那个刚刚成型的军用水壶墨迹,再一次以同样的方式,沉入纸张,消失得无影无踪。
林墨屏住呼吸,等待着。
一秒。
两秒。
三秒。
“咚。”
又是一声轻响。
在他的面前,那枚弹壳的旁边,凭空多了一块小小的、不起眼的石头。
一块灰扑扑的,带着泥土,边缘还很锋利的普通山石。
林墨拿起那块石头,石头上还带着一股泥土的腥气和冬日的寒意。
他明白了。
真的可以!
这个金手指的规则,他初步摸清了。
用这支笔,在这张地图上画下的东西,会被传送到地图对应的时空和地点。
而那个时空的人,如果收到了东西,似乎也能通过某种方式,将他们身边的小物件传送回来,作为一种……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