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命题余望林慧正热门免费小说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蓝命题余望林慧正
时间: 2025-09-13 06:09:06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透,王阿婆就踩着雪来到了苏晚家门口。
苏晚早己醒了,一夜没睡好,不是因为冷,是因为心里揣着事 —— 她想赶紧赚到钱,把那半亩薄田的地契从叔婶手里要回来,真正在苏家村站稳脚跟。
“晚丫头,准备好了吗?”
王阿婆裹着厚厚的棉袄,手里拿着两个粗布袋子,“咱们得赶在太阳出来前上山,早上的山楂挂着霜,甜着呢。”
苏晚把昨晚剩下的半个红薯揣进怀里,又拿了个空竹篓,“我还带了点水,路上喝。”
两人踩着厚厚的积雪,朝后山走去。
苏家村的后山不高,却很陡,雪地里没有路,只能踩着前人留下的脚印往上爬。
王阿婆年纪大了,走得慢,苏晚就扶着她的胳膊,一步一步往上挪。
“阿婆,您以前常来采山楂吗?”
苏晚一边走,一边问道。
“是啊,以前你爹娘还在的时候,常带我来采。”
王阿婆叹了口气,“你爹是个好孩子,孝顺,每次采了山楂,都会先给我送一大筐。
你娘手巧,会把山楂做成山楂酱,抹在饼上,好吃得很。”
提到原主的父母,苏晚心里有些发酸。
从记忆碎片里看,原主的父母都是温和善良的人,可惜走得太早,留下原主受欺负。
她握紧了王阿婆的手:“阿婆,以后我采了山楂,也给您送。”
王阿婆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好,好,阿婆等着。”
爬了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后山的山楂林。
这里的山楂树长得很密,枝桠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山楂,上面还挂着一层薄薄的霜,在晨光下闪着光。
苏晚放下竹篓,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挂满山楂的枝条 —— 她不敢用手摘,怕把手指冻僵。
“晚丫头,小心点,别割到手。”
王阿婆也拿起袋子,开始采摘,“山楂要选红透的,青的没人要。”
“知道了,阿婆。”
苏晚应着,眼睛却在西处打量。
除了山楂树,林子里还有不少其他植物,有她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作为食品检测员,她对陌生食材总是带着警惕,万一误食了有毒的野菜,在这个连郎中都稀缺的村子里,可就麻烦了。
她突然想起怀里的检测仪,心里一动。
昨天醒来后光顾着应付刘翠花和找吃的,忘了试试这东西还能不能用。
她悄悄摸出检测仪,按了一下开机键 —— 屏幕先是闪了闪,然后亮起了微弱的绿光,电量显示只剩一格,旁边还有个 “应急模式” 的标识。
还好,还能用!
苏晚心里一阵狂喜。
她对着身边一株长着锯齿状叶子的植物扫了一下,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一行字:“蒲公英,无毒,可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她又对着一株开着小黄花的植物扫描,显示:“苦苣菜,无毒,可食用,富含维生素 C。”
这下放心了!
有了这个检测仪,她就能在山里放心地找可食用的野菜,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卖点钱。
她把检测仪小心地放回怀里,继续割山楂,干劲更足了。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两人己经采了满满一竹篓山楂和半袋野菜。
苏晚的手冻得通红,却一点也不觉得累,看着竹篓里红彤彤的山楂,心里满是希望。
“阿婆,咱们下山吧,去镇上把山楂卖了。”
苏晚提议道。
“好,正好我也想去镇上买点针线。”
王阿婆点头。
两人背着山楂和野菜,慢慢下了山。
到了镇上,“福瑞祥” 杂货铺己经开了门。
铺子里的伙计见了王阿婆,笑着打招呼:“王阿婆,今天又来卖山货啊?”
“是啊,这次带晚丫头来的。”
王阿婆把苏晚推到前面,“这是苏老实家的侄女,采了些山楂,你看看能给多少钱。”
伙计接过竹篓,看了看山楂的品相,点了点头:“这山楂不错,红透了,也没坏的。
这样吧,一斤给你三文钱,这一篓大概有十斤,给你三十文。”
三十文!
苏晚心里一阵激动。
虽然不多,但足够买一斤糙米和一小块粗布了。
她赶紧点头:“谢谢小哥。”
伙计把三十文铜钱递给苏晚,铜钱用麻绳串着,沉甸甸的,握在手里很踏实。
苏晚把铜钱小心地放进贴身的荷包里,又把采来的野菜递给伙计:“小哥,这些野菜您收吗?
都是新鲜的。”
伙计看了看野菜,笑着说:“收,怎么不收?
蒲公英和苦苣菜,一斤给你两文钱,这一袋大概有三斤,给你六文。”
又多了六文!
苏晚笑得合不拢嘴,连忙道谢。
卖完山楂和野菜,王阿婆去买针线,苏晚则去了粮铺。
粮铺的糙米卖十文钱一斤,她买了一斤,又花了十五文钱买了一小块粗布 —— 这块布虽然粗糙,但足够做一件贴身的小褂,比她现在穿的破衣服暖和多了。
买完东西,苏晚回到 “福瑞祥” 门口等王阿婆。
这时,她看见铺子里摆着不少陶罐,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 —— 她可以用山楂做点山楂糕,山楂糕保质期长,味道也好,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
她记得现代的山楂糕做法很简单,就是把山楂去核煮烂,加入糖熬成糊状,然后倒进模具里冷却。
不过现在没有糖,只能用麦芽糖代替 —— 镇上的杂货铺应该有卖。
等王阿婆回来,苏晚跟她说了自己的想法。
王阿婆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山楂糕?
我听说城里的大户人家爱吃这个,就是不知道怎么做。
你要是会做,咱们可以试试。”
“我会做!”
苏晚赶紧说,“就是需要麦芽糖,阿婆,您知道哪里有卖吗?”
“杂货铺就有卖,就是有点贵,一斤要二十文钱。”
王阿婆说。
二十文一斤,确实不便宜。
苏晚算了算,她现在还有十九文钱,不够买一斤麦芽糖。
她咬了咬牙,决定明天再上山采些山楂和野菜,多赚点钱,凑够买麦芽糖的钱。
回到村里,苏晚先把买的糙米和粗布藏好,然后才去寒溪洗衣。
寒溪的水真冷啊,刚把手伸进去,就像被冰锥扎一样疼,没洗一会儿,手指就冻得僵硬,连衣服都拧不动。
她咬着牙坚持,心里想着山楂糕,想着以后的日子,就觉得没那么难熬了。
洗完衣服,她回到家,刚想生火做饭,就听见院门外传来刘翠花的声音:“苏晚!
你死哪儿去了?
赶紧出来给我喂猪!”
苏晚皱了皱眉,却没跟她硬刚 —— 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走出屋,看见刘翠花叉着腰站在院子里,脸色难看。
“婶,我刚从寒溪洗衣回来,手冻得没力气,能不能等会儿再喂?”
苏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
“等会儿?
等会儿猪都饿死了!”
刘翠花上前推了她一把,“我告诉你,别以为卖了点山货就了不起了,你吃的住的都是我们家的,给我干活是应该的!”
苏晚踉跄了一下,扶住墙才没摔倒。
她看着刘翠花嚣张的样子,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她要让刘翠花和苏老实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她没再说话,默默去了猪圈。
猪圈里的猪饿得嗷嗷叫,她拿起猪食桶,去灶房舀了些泔水,倒进猪槽里。
看着猪埋头吃食的样子,苏晚心里五味杂陈 —— 她现在的日子,还不如一头猪。
喂完猪,苏晚回到屋,生火煮了点糙米粥,就着剩下的半个红薯吃了。
吃完饭,她拿出今天买的粗布,比划着自己的身材,想裁剪一件小褂。
虽然她不会做衣服,但缝缝补补还是会的,先做一件简单的贴身小褂,能暖和点就行。
夜深了,苏晚躺在稻草堆上,摸了摸怀里的检测仪和装着铜钱的荷包,心里很踏实。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她不放弃,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这个小小的检测仪,一定能在这个世界活出个人样来。
她闭上眼睛,脑海里开始盘算明天的计划:再去后山采些山楂和野菜,卖了钱买麦芽糖,然后做山楂糕,要是能卖出去,就能攒更多的钱,早日把地契要回来。
想着想着,她嘴角带着笑,慢慢睡着了 —— 这是她穿越过来后,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苏晚早己醒了,一夜没睡好,不是因为冷,是因为心里揣着事 —— 她想赶紧赚到钱,把那半亩薄田的地契从叔婶手里要回来,真正在苏家村站稳脚跟。
“晚丫头,准备好了吗?”
王阿婆裹着厚厚的棉袄,手里拿着两个粗布袋子,“咱们得赶在太阳出来前上山,早上的山楂挂着霜,甜着呢。”
苏晚把昨晚剩下的半个红薯揣进怀里,又拿了个空竹篓,“我还带了点水,路上喝。”
两人踩着厚厚的积雪,朝后山走去。
苏家村的后山不高,却很陡,雪地里没有路,只能踩着前人留下的脚印往上爬。
王阿婆年纪大了,走得慢,苏晚就扶着她的胳膊,一步一步往上挪。
“阿婆,您以前常来采山楂吗?”
苏晚一边走,一边问道。
“是啊,以前你爹娘还在的时候,常带我来采。”
王阿婆叹了口气,“你爹是个好孩子,孝顺,每次采了山楂,都会先给我送一大筐。
你娘手巧,会把山楂做成山楂酱,抹在饼上,好吃得很。”
提到原主的父母,苏晚心里有些发酸。
从记忆碎片里看,原主的父母都是温和善良的人,可惜走得太早,留下原主受欺负。
她握紧了王阿婆的手:“阿婆,以后我采了山楂,也给您送。”
王阿婆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好,好,阿婆等着。”
爬了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后山的山楂林。
这里的山楂树长得很密,枝桠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山楂,上面还挂着一层薄薄的霜,在晨光下闪着光。
苏晚放下竹篓,拿出随身携带的小镰刀,小心翼翼地割下挂满山楂的枝条 —— 她不敢用手摘,怕把手指冻僵。
“晚丫头,小心点,别割到手。”
王阿婆也拿起袋子,开始采摘,“山楂要选红透的,青的没人要。”
“知道了,阿婆。”
苏晚应着,眼睛却在西处打量。
除了山楂树,林子里还有不少其他植物,有她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作为食品检测员,她对陌生食材总是带着警惕,万一误食了有毒的野菜,在这个连郎中都稀缺的村子里,可就麻烦了。
她突然想起怀里的检测仪,心里一动。
昨天醒来后光顾着应付刘翠花和找吃的,忘了试试这东西还能不能用。
她悄悄摸出检测仪,按了一下开机键 —— 屏幕先是闪了闪,然后亮起了微弱的绿光,电量显示只剩一格,旁边还有个 “应急模式” 的标识。
还好,还能用!
苏晚心里一阵狂喜。
她对着身边一株长着锯齿状叶子的植物扫了一下,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一行字:“蒲公英,无毒,可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她又对着一株开着小黄花的植物扫描,显示:“苦苣菜,无毒,可食用,富含维生素 C。”
这下放心了!
有了这个检测仪,她就能在山里放心地找可食用的野菜,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卖点钱。
她把检测仪小心地放回怀里,继续割山楂,干劲更足了。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两人己经采了满满一竹篓山楂和半袋野菜。
苏晚的手冻得通红,却一点也不觉得累,看着竹篓里红彤彤的山楂,心里满是希望。
“阿婆,咱们下山吧,去镇上把山楂卖了。”
苏晚提议道。
“好,正好我也想去镇上买点针线。”
王阿婆点头。
两人背着山楂和野菜,慢慢下了山。
到了镇上,“福瑞祥” 杂货铺己经开了门。
铺子里的伙计见了王阿婆,笑着打招呼:“王阿婆,今天又来卖山货啊?”
“是啊,这次带晚丫头来的。”
王阿婆把苏晚推到前面,“这是苏老实家的侄女,采了些山楂,你看看能给多少钱。”
伙计接过竹篓,看了看山楂的品相,点了点头:“这山楂不错,红透了,也没坏的。
这样吧,一斤给你三文钱,这一篓大概有十斤,给你三十文。”
三十文!
苏晚心里一阵激动。
虽然不多,但足够买一斤糙米和一小块粗布了。
她赶紧点头:“谢谢小哥。”
伙计把三十文铜钱递给苏晚,铜钱用麻绳串着,沉甸甸的,握在手里很踏实。
苏晚把铜钱小心地放进贴身的荷包里,又把采来的野菜递给伙计:“小哥,这些野菜您收吗?
都是新鲜的。”
伙计看了看野菜,笑着说:“收,怎么不收?
蒲公英和苦苣菜,一斤给你两文钱,这一袋大概有三斤,给你六文。”
又多了六文!
苏晚笑得合不拢嘴,连忙道谢。
卖完山楂和野菜,王阿婆去买针线,苏晚则去了粮铺。
粮铺的糙米卖十文钱一斤,她买了一斤,又花了十五文钱买了一小块粗布 —— 这块布虽然粗糙,但足够做一件贴身的小褂,比她现在穿的破衣服暖和多了。
买完东西,苏晚回到 “福瑞祥” 门口等王阿婆。
这时,她看见铺子里摆着不少陶罐,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 —— 她可以用山楂做点山楂糕,山楂糕保质期长,味道也好,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
她记得现代的山楂糕做法很简单,就是把山楂去核煮烂,加入糖熬成糊状,然后倒进模具里冷却。
不过现在没有糖,只能用麦芽糖代替 —— 镇上的杂货铺应该有卖。
等王阿婆回来,苏晚跟她说了自己的想法。
王阿婆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山楂糕?
我听说城里的大户人家爱吃这个,就是不知道怎么做。
你要是会做,咱们可以试试。”
“我会做!”
苏晚赶紧说,“就是需要麦芽糖,阿婆,您知道哪里有卖吗?”
“杂货铺就有卖,就是有点贵,一斤要二十文钱。”
王阿婆说。
二十文一斤,确实不便宜。
苏晚算了算,她现在还有十九文钱,不够买一斤麦芽糖。
她咬了咬牙,决定明天再上山采些山楂和野菜,多赚点钱,凑够买麦芽糖的钱。
回到村里,苏晚先把买的糙米和粗布藏好,然后才去寒溪洗衣。
寒溪的水真冷啊,刚把手伸进去,就像被冰锥扎一样疼,没洗一会儿,手指就冻得僵硬,连衣服都拧不动。
她咬着牙坚持,心里想着山楂糕,想着以后的日子,就觉得没那么难熬了。
洗完衣服,她回到家,刚想生火做饭,就听见院门外传来刘翠花的声音:“苏晚!
你死哪儿去了?
赶紧出来给我喂猪!”
苏晚皱了皱眉,却没跟她硬刚 —— 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走出屋,看见刘翠花叉着腰站在院子里,脸色难看。
“婶,我刚从寒溪洗衣回来,手冻得没力气,能不能等会儿再喂?”
苏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
“等会儿?
等会儿猪都饿死了!”
刘翠花上前推了她一把,“我告诉你,别以为卖了点山货就了不起了,你吃的住的都是我们家的,给我干活是应该的!”
苏晚踉跄了一下,扶住墙才没摔倒。
她看着刘翠花嚣张的样子,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她要让刘翠花和苏老实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她没再说话,默默去了猪圈。
猪圈里的猪饿得嗷嗷叫,她拿起猪食桶,去灶房舀了些泔水,倒进猪槽里。
看着猪埋头吃食的样子,苏晚心里五味杂陈 —— 她现在的日子,还不如一头猪。
喂完猪,苏晚回到屋,生火煮了点糙米粥,就着剩下的半个红薯吃了。
吃完饭,她拿出今天买的粗布,比划着自己的身材,想裁剪一件小褂。
虽然她不会做衣服,但缝缝补补还是会的,先做一件简单的贴身小褂,能暖和点就行。
夜深了,苏晚躺在稻草堆上,摸了摸怀里的检测仪和装着铜钱的荷包,心里很踏实。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她不放弃,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这个小小的检测仪,一定能在这个世界活出个人样来。
她闭上眼睛,脑海里开始盘算明天的计划:再去后山采些山楂和野菜,卖了钱买麦芽糖,然后做山楂糕,要是能卖出去,就能攒更多的钱,早日把地契要回来。
想着想着,她嘴角带着笑,慢慢睡着了 —— 这是她穿越过来后,睡得最安稳的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