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灶台暖林晚林小雨已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渔家灶台暖(林晚林小雨)
1、 异数1958年的夏天,陕北的日头毒得像要把人烤化、大地干裂。我叫林小满,刚满十七,跟着生产大队在坡上种糜子,汗珠子砸在干裂的黄土地上,“吱”地一声就没了影,连个水印都留不下。
队长李爱国的烟袋锅子在石头上磕得“邦邦”响,扯着嗓子喊:“都加把劲!
日落前得把这二亩地种完,晚上队里煮洋芋,管够!”这话像颗糖,让蔫头耷脑的社员们精神了些。我直起腰,揉了揉酸得快断掉的腰杆,视线扫过不远处的山坳——那是我家原来的窑洞,去年冬天一场大雪压塌了半边,爹带着我和弟弟林根,暂时挤在大队的牲口棚旁边,搭了个勉强能遮风挡雨的草棚。
“满丫头,发啥愣!”隔壁的二婶子用锄头柄戳了戳我,“再磨蹭,晚上的洋芋可没你的份!
”我赶紧低下头,重新拿起锄头,一下下往土里刨坑。手上的血泡破了又起,裹着汗和土,疼得钻心。可我不敢停,家里的粮缸早就见了底,弟弟林根才八岁,每天喝着能照见人影的稀粥,脸都饿得发绿,头发干枯,脑袋显得大大的。
晚上队里那两个煮洋芋,是他一天里最大的盼头。太阳渐渐西斜,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就在我刨到第不知道多少个坑时,锄头“当”地一声,撞上了个硬东西。我以为是石头,没当回事,弯腰想把它挖出来扔到一边,可指尖刚碰到那东西,一股温热的暖流突然从指尖窜进身体,顺着胳膊往上爬,像是有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抚过我紧绷的神经。我吓了一跳,猛地缩回手。再低头看时,那“石头”已经不见了,原地只有一个小小的土坑,里面空空如也。我揉了揉眼睛,以为是天太热晃了神,可指尖那股温热的感觉还在,像是揣了个暖炉。“满丫头,咋还不动?”李爱国走了过来,烟袋锅子往我脚边一磕,“是不是累着了?要不先歇会儿?”我赶紧摇头:“没事,队长,我这就接着干。”李爱国“嗯”了一声,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转身去了别处。
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犯起了嘀咕——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怎么会突然不见了?
好不容易熬到收工,我跟着社员们往队部走,脚步轻飘飘的,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路过草棚时,弟弟林根从里面跑了出来,小脸上带着期待:“姐,今天有洋芋不?
”我摸了摸他枯黄的头发,笑了笑:“有,晚上管够。”林根欢呼一声,拉着我的手往草棚里走。草棚里昏暗闷热,爹正坐在铺着干草的地上,手里拿着个破了口的粗瓷碗,不知道在想什么。见我们回来,他抬起头,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今天累着了吧?快坐会儿。”我应了一声,挨着爹坐下。刚一闭眼,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奇怪的画面——一片白茫茫的空间,大概有半亩地那么大,地面是湿润的黑土,空气里带着淡淡的泥土清香,和外面干裂的黄土地截然不同。
我猛地睁开眼,心脏“砰砰”直跳。刚才那是啥?幻觉?我试着又闭了闭眼,集中注意力去想刚才的画面,果然,那片白茫茫的空间又出现了。
我试探着在心里想:“要是能有碗水就好了。”下一秒,空间里的黑土地上,真的出现了一碗清水,冒着袅袅的热气。我吓得差点叫出声,赶紧捂住嘴。
爹和林根都在旁边,我不敢表现出异样,只能强装镇定,心里却翻起了惊涛骇浪——我好像,得了个了不得的东西。晚上去队部领洋芋,我揣着两个热乎乎的洋芋,一路快步走回草棚。
把一个洋芋塞给林根,另一个递给爹,我借口累了,早早地躺到了干草上。
等爹和林根都睡熟了,我悄悄闭上眼睛,再次进入了那个空间。这一次,我看得更清楚了——空间的四周是白茫茫的雾气,看不清边际,中间的黑土地松软肥沃,刚才出现的那碗水还在,清澈见底。我试着用意念把水“拿”出来,下一秒,那碗水就真的出现在了我的手心里。我喝了一口,水是温的,带着一丝甜意,喝下去之后,白天的疲惫好像瞬间消失了,手上的伤口也不那么疼了。我又惊又喜,把碗里的水喝完,再用意念把碗“送”回空间,碗果然又回到了黑土地上。我在心里琢磨着:这空间能装东西?
还能变出我想要的?我试着把口袋里剩下的半块干硬的糜子面窝头放进空间,再拿出来,窝头还是原来的样子,甚至好像比刚才软和了一点。我又想:“要是有个馒头就好了。
”可这次,空间里什么都没出现。我愣了愣,有些失望。大概是不能凭空变出太好的东西?
或者,需要什么条件?不管怎么说,这个空间的出现,就像在我灰暗的生活里,投进了一束光。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不敢告诉任何人——在这个年代,这种“异数”,要是被人知道了,指不定会惹出什么麻烦。接下来的几天,我一边跟着大队干活,一边偷偷研究这个空间。我发现,空间里的时间好像比外面慢,我放进去的一个洋芋,过了三天,拿出来还是新鲜的;而且,只要我想着让黑土地湿润,地面就会变得湿漉漉的,好像刚下过雨。这天晚上,队里分了少量的糜子,每家每户按人头算,我家三口人,分到了不到两斤。爹把糜子小心地装在一个破布口袋里,挂在房梁上,叹着气说:“这点粮,省着点吃,也就能撑半个月。
”我看着爹愁眉不展的样子,心里一动。第二天早上,我借口去山上拾柴,悄悄跑到了没人的山坳里。进入空间后,我把那不到两斤的糜子倒在黑土地上,用意念想着“让糜子发芽”。过了大概一个时辰,我再看时,黑土地上竟然长出了一片绿油油的糜子苗,长得生机勃勃,比外面地里种的要好得多。
我又惊又喜,看来,这空间不仅能储物,还能种东西!我赶紧把糜子苗留在空间里,又在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在空间里种更多的粮食,是不是就能让爹和弟弟不再挨饿了?
可很快,我又犯了愁——种子从哪里来?现在队里的种子都是统一管理的,私人根本没有多余的种子。而且,我一个小姑娘,突然拿出那么多粮食,肯定会被人怀疑。
我只能暂时按捺住心里的想法,每天偷偷把空间里的水拿出来一点,掺在稀粥里,让爹和弟弟能喝上稍微稠一点的粥。林根好像也感觉到了什么,每天喝完粥,都会仰着小脸问我:“姐,今天的粥好像比昨天好喝。”我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可能是你今天干活卖力,所以觉得好喝。”林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去帮爹拾柴火了。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空间,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哪怕再难,也要守住这个秘密。2、生机日子一天天过去,陕北的秋天来得格外早,风里带着一丝凉意,坡上的糜子开始泛黄,社员们脸上也多了几分期待——秋收之后,队里会分粮食,虽然不多,但总能让家里的粮缸稍微鼓一点。我每天依旧跟着大队干活,只是比以前更卖力了些。
一方面是想多挣点工分,另一方面,也是想借着干活的机会,偷偷观察队里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弄到点种子。这天下午,我跟着社员们在晒场里翻晒刚收割的糜子,李爱国拿着个木耙子,在晒场上踱来踱去,时不时地喊一句:“都仔细点!别把粮洒了!
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我一边翻着糜子,一边偷偷打量着晒场角落的种子堆——那是队里留着明年播种用的,用几个大囤子装着,旁边还有两个社员看着。我心里盘算着:要是能从里面弄出一点,哪怕只有一小把,种在空间里,说不定就能收获不少。可看着那两个守着种子堆的社员,我又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正是秋收的关键时候,队里管得严,要是被发现偷种子,那可是大事,轻则被批斗,重则可能被赶出大队。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喊:“不好了!那边着火了!
”我抬头一看,只见晒场旁边的草垛子冒出了浓烟,火舌顺着风势往上窜,很快就烧了起来。
社员们都慌了神,纷纷拿起水桶、脸盆,往草垛子那边跑。王老铁也急了,扯着嗓子喊:“快!都去救火!别让火蔓延到晒场来!
”守着种子堆的两个社员也顾不上看种子了,跟着大家一起去救火。我心里一动,趁着混乱,悄悄溜到种子堆旁边,快速抓了一把糜子种子,塞进了袖筒里,然后又装作帮忙救火的样子,跑到了草垛子旁边。火不算太大,加上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被扑灭了。
大队长李爱国松了口气,开始清点损失,还好,草垛子只烧了一小半,晒场里的粮食也没受到影响。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对着社员们说:“今天多亏了大家,不然麻烦就大了。晚上队里多煮点洋芋,给大家补补!”社员们欢呼一声,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我也跟着笑了笑,心里却怦怦直跳——那把种子还在我的袖筒里,贴着我的胳膊,像是有千斤重。晚上回到草棚,我趁着爹和林根不注意,悄悄把种子拿了出来,大概有二两左右。我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收好,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次进入了空间。把种子均匀地撒在黑土地上,我用意念让地面变得湿润,然后又在心里默念着“让种子快点发芽”。做完这一切,我才退出空间,躺在床上,心里充满了期待。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会偷偷进入空间查看。第三天早上,当我再次进入空间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喜不已——黑土地上,密密麻麻地长出了嫩绿的糜子苗,长得又高又壮,比外面地里的糜子苗足足高了一截。
我蹲下身,轻轻摸了摸糜子苗的叶子,叶子上带着水珠,生机勃勃。
我心里盘算着:按照这个生长速度,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收获了。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入空间打理那些糜子苗。空间里不需要浇水、施肥,只要我用意念想着让它们好好生长,它们就会茁壮成长。我还发现,空间里的温度好像是恒定的,不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里面的糜子苗都不受影响。
这天晚上,我正在空间里查看糜子苗的生长情况,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我赶紧退出空间,小声问:“谁啊?”“是我,二婶子。”门外传来了二婶子的声音。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起身开门。二婶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破碗,脸上带着为难的神色:“满丫头,你家还有吃的不?我家那口子今天干活累着了,想吃点东西,可我家的粮缸早就空了……”我心里一酸,二婶子家的情况我知道,她家有四个孩子,日子比我家还难。我回头看了看爹,爹叹了口气,从房梁上取下那个装着糜子的破布口袋,倒了小半碗糜子,递给二婶子:“就这些了,你拿回去煮点稀粥吧。”二婶子接过糜子,眼圈红了:“谢谢你们,等我家分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