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规划这个世界(张凡张大力)无弹窗小说免费阅读_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我来规划这个世界张凡张大力
时间: 2025-09-13 06:07:22
腊月二十九,晚上八点西十七分。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最后一排摊位前,风卷着雪粒砸在铁皮遮阳棚上,发出噼啪的响。
曹嘉宁蹲在地上,把几只残破的瓷碗塞进编织袋。
他穿着一件磨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脱了线,左口袋露出半截强光手电,右口袋鼓鼓囊囊塞着放大镜和记事本。
他今年二十三,高中毕业就在潘家园混饭吃,倒腾些没人要的老物件,五块钱收的锈铜钱,转手十块卖出去,也能乐呵一整天。
今天是年前最后一个出摊日,别人都早早收工回家过年,他却拖到了现在。
不是不想走,是有个老主顾临时退了货,一堆东西得重新打包。
天越来越黑,巷子空了,只剩他一个。
他刚锁好推车,眼角余光瞥见巷口有人影晃动。
一个老头佝偻着背,拖着个破木箱,一步一踉跄地朝这边来。
衣服湿透贴在身上,头发结成绺,嘴唇青紫,像是从雪堆里爬出来的。
曹嘉宁立刻绷紧了身子。
这地方鱼龙混杂,碰上装可怜骗吃骗住的也不是头一回。
他往后退半步,手摸向口袋里的防狼喷雾。
那人走到他摊前三米处,终于站定,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没地方去了……求收留一晚。”
曹嘉宁没吭声,上下打量。
老头双手露在外面,指节粗大变形,指甲缝里嵌着深色木屑和漆灰,掌心全是厚厚的老茧,裂口泛白。
不像是装的。
再看那木箱,边角磨损严重,但隐约能辨出一个刻痕——是个“匠”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执拗劲儿。
他犹豫了几秒,叹了口气:“行吧,就一晚。”
出租屋在市场后街一栋老楼三楼,不到十平米,一张床、一张桌、一个小煤炉,墙角堆满收来的旧货。
曹嘉宁让老头坐在床沿,倒了杯热水递过去,又翻出半盒饼干放在桌上。
“您哪儿人啊?
怎么大冷天在外头?”
他问。
老头没答,只是捧着杯子,手指微微发抖。
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道:“走丢了……也回不去了。”
曹嘉宁没再问。
这些年见多了流浪老人,有的失忆,有的被子女赶出来,问多了反而伤人。
他关了灯,屋里只剩煤炉上水壶冒出的一缕白气。
九点半,外面风更大了。
老头突然咳嗽起来,一声接一声,整个人蜷缩下去。
曹嘉宁赶紧过去扶他,发现他额头冰凉,呼吸断断续续。
“我叫您去医院?”
他说。
老头摇头,喘着气:“不用……时辰到了。”
曹嘉宁愣住。
老头抬起浑浊的眼,首勾勾盯着他,忽然说:“你心善……该得这缘法。”
话音未落,他猛地撑起身子,颤巍巍打开木箱,从最底层掏出一面青铜镜。
镜子巴掌大,布满蛛网般的裂纹,边缘锈迹斑斑,背面雕着古怪纹路,像是缠绕的藤蔓,又像某种符文。
不等曹嘉宁反应,老头一把抓住他额头,将冰冷的镜面死死按在他双眼上。
一瞬间,寒意刺骨,仿佛有根针顺着瞳孔扎进脑仁。
老头嘴里念出几个音节,古里古怪,一个字都听不懂,却让空气莫名凝滞。
“咔。”
轻响传来。
镜子裂了。
不是碎开,而是整面崩解,裂缝迅速蔓延,碎片还没落地,竟化作一缕青烟,旋即消散。
曹嘉宁惨叫一声,仰头栽倒在地,双手捂眼,疼得浑身抽搐。
眼前像有千万根烧红的细针来回穿刺,耳朵嗡嗡作响,连呼吸都带着血腥气。
足足十几秒,痛感才缓缓退去。
他趴在地上喘气,额头全是冷汗。
慢慢睁开眼,视线模糊了一瞬,又清晰起来。
然后他愣住了。
屋里的一切都在发光。
床头那只明代青花残碗,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浸在水里的月亮。
墙角挂的破画轴,边缘流转着金黄色的微晕,像是被夕阳镀了层边。
就连那把生锈的剪刀,也透出一抹暗绿,若有若无地跳动,像在呼吸。
他揉了揉眼,再看——还在。
心跳猛地加快。
他撑着地爬起来,盯住那只青花碗,死死凝视。
三秒后,眼前忽然浮现一行虚影文字,悬在半空,墨黑如笔写:嘉靖年民窑仿宣德,存世量三百七十二件他屏住呼吸,又抓起那幅破画,盯着看了三秒。
画面一闪,另一行字浮现:民国初年仿吴昌硕,落款笔力不足,真迹藏上海博物馆他手一抖,画轴掉在地上。
这不是幻觉。
真的不是。
他跌坐回床边,脑袋嗡嗡响。
刚才那一幕幕在脑子里翻腾——老头的怪话、青铜镜的碎裂、眼睛的剧痛、眼前的异象……全都不讲道理,却又真实得无法否认。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还在抖。
床边,老头靠墙坐着,头歪向一边,胸口不再起伏。
眼神空了,手还搭在空木箱上,像是完成了什么大事,终于能歇下来。
曹嘉宁静静看着他,喉咙发紧。
他知道,这个人死了。
可他也知道,有些东西,己经不一样了。
他起身,轻轻给老头盖上一条旧棉被,把木箱搬到角落。
屋里安静得只剩下煤炉的噼啪声。
他坐回床沿,从地上捡起一块青铜残片——那是镜子碎裂后唯一没化掉的部分,边缘锋利,纹路依旧。
他盯着它看了很久。
然后,低声问:“这到底是什么?”
没人回答。
窗外,除夕的鞭炮声零星响起,远处有烟花炸开,照亮了半边夜空。
可这间小屋里,只有他一个人,守着一具尸体,一块铜片,和一双再也普通的双眼。
他知道明天还得去潘家园摆摊。
也知道,从今晚开始,那些摆在地上的破碗烂罐,可能都不再是“破烂”了。
他把铜片放进牛仔外套内袋,紧贴胸口。
那里原本空着,现在多了一样说不出用途的东西,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未知。
他搓了搓脸,拎起水壶灌了一口凉茶,苦得皱眉。
“鉴灵瞳?”
他自言自语,“听着像江湖骗子的噱头……可要是真的呢?”
他想起老头最后那句话:“你心善……该得这缘法。”
他笑了一下,笑得很轻,眼角的泪痣跟着动了动。
“我要是贪财,昨晚就不会开门了。”
他躺上床,没脱鞋,也没关灯。
闭上眼,脑海里全是那些发光的物件,还有浮现在眼前的字。
他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睡不着。
也明白,这一觉之后,日子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
外面的雪还在下,巷子深处,一只野猫窜过,惊起一片积雪。
屋里,曹嘉宁睁着眼,盯着天花板上的水渍。
他在想明天第一件要验的东西——摊子底下那枚“乾隆通宝”,是不是真的。
也在想,那个送他这双眼睛的人,究竟是谁。
更想知道,这能力,会不会要命。
但他没怕。
他只是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终于落到了他肩上。
而他,得扛住。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最后一排摊位前,风卷着雪粒砸在铁皮遮阳棚上,发出噼啪的响。
曹嘉宁蹲在地上,把几只残破的瓷碗塞进编织袋。
他穿着一件磨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脱了线,左口袋露出半截强光手电,右口袋鼓鼓囊囊塞着放大镜和记事本。
他今年二十三,高中毕业就在潘家园混饭吃,倒腾些没人要的老物件,五块钱收的锈铜钱,转手十块卖出去,也能乐呵一整天。
今天是年前最后一个出摊日,别人都早早收工回家过年,他却拖到了现在。
不是不想走,是有个老主顾临时退了货,一堆东西得重新打包。
天越来越黑,巷子空了,只剩他一个。
他刚锁好推车,眼角余光瞥见巷口有人影晃动。
一个老头佝偻着背,拖着个破木箱,一步一踉跄地朝这边来。
衣服湿透贴在身上,头发结成绺,嘴唇青紫,像是从雪堆里爬出来的。
曹嘉宁立刻绷紧了身子。
这地方鱼龙混杂,碰上装可怜骗吃骗住的也不是头一回。
他往后退半步,手摸向口袋里的防狼喷雾。
那人走到他摊前三米处,终于站定,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没地方去了……求收留一晚。”
曹嘉宁没吭声,上下打量。
老头双手露在外面,指节粗大变形,指甲缝里嵌着深色木屑和漆灰,掌心全是厚厚的老茧,裂口泛白。
不像是装的。
再看那木箱,边角磨损严重,但隐约能辨出一个刻痕——是个“匠”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执拗劲儿。
他犹豫了几秒,叹了口气:“行吧,就一晚。”
出租屋在市场后街一栋老楼三楼,不到十平米,一张床、一张桌、一个小煤炉,墙角堆满收来的旧货。
曹嘉宁让老头坐在床沿,倒了杯热水递过去,又翻出半盒饼干放在桌上。
“您哪儿人啊?
怎么大冷天在外头?”
他问。
老头没答,只是捧着杯子,手指微微发抖。
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道:“走丢了……也回不去了。”
曹嘉宁没再问。
这些年见多了流浪老人,有的失忆,有的被子女赶出来,问多了反而伤人。
他关了灯,屋里只剩煤炉上水壶冒出的一缕白气。
九点半,外面风更大了。
老头突然咳嗽起来,一声接一声,整个人蜷缩下去。
曹嘉宁赶紧过去扶他,发现他额头冰凉,呼吸断断续续。
“我叫您去医院?”
他说。
老头摇头,喘着气:“不用……时辰到了。”
曹嘉宁愣住。
老头抬起浑浊的眼,首勾勾盯着他,忽然说:“你心善……该得这缘法。”
话音未落,他猛地撑起身子,颤巍巍打开木箱,从最底层掏出一面青铜镜。
镜子巴掌大,布满蛛网般的裂纹,边缘锈迹斑斑,背面雕着古怪纹路,像是缠绕的藤蔓,又像某种符文。
不等曹嘉宁反应,老头一把抓住他额头,将冰冷的镜面死死按在他双眼上。
一瞬间,寒意刺骨,仿佛有根针顺着瞳孔扎进脑仁。
老头嘴里念出几个音节,古里古怪,一个字都听不懂,却让空气莫名凝滞。
“咔。”
轻响传来。
镜子裂了。
不是碎开,而是整面崩解,裂缝迅速蔓延,碎片还没落地,竟化作一缕青烟,旋即消散。
曹嘉宁惨叫一声,仰头栽倒在地,双手捂眼,疼得浑身抽搐。
眼前像有千万根烧红的细针来回穿刺,耳朵嗡嗡作响,连呼吸都带着血腥气。
足足十几秒,痛感才缓缓退去。
他趴在地上喘气,额头全是冷汗。
慢慢睁开眼,视线模糊了一瞬,又清晰起来。
然后他愣住了。
屋里的一切都在发光。
床头那只明代青花残碗,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浸在水里的月亮。
墙角挂的破画轴,边缘流转着金黄色的微晕,像是被夕阳镀了层边。
就连那把生锈的剪刀,也透出一抹暗绿,若有若无地跳动,像在呼吸。
他揉了揉眼,再看——还在。
心跳猛地加快。
他撑着地爬起来,盯住那只青花碗,死死凝视。
三秒后,眼前忽然浮现一行虚影文字,悬在半空,墨黑如笔写:嘉靖年民窑仿宣德,存世量三百七十二件他屏住呼吸,又抓起那幅破画,盯着看了三秒。
画面一闪,另一行字浮现:民国初年仿吴昌硕,落款笔力不足,真迹藏上海博物馆他手一抖,画轴掉在地上。
这不是幻觉。
真的不是。
他跌坐回床边,脑袋嗡嗡响。
刚才那一幕幕在脑子里翻腾——老头的怪话、青铜镜的碎裂、眼睛的剧痛、眼前的异象……全都不讲道理,却又真实得无法否认。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还在抖。
床边,老头靠墙坐着,头歪向一边,胸口不再起伏。
眼神空了,手还搭在空木箱上,像是完成了什么大事,终于能歇下来。
曹嘉宁静静看着他,喉咙发紧。
他知道,这个人死了。
可他也知道,有些东西,己经不一样了。
他起身,轻轻给老头盖上一条旧棉被,把木箱搬到角落。
屋里安静得只剩下煤炉的噼啪声。
他坐回床沿,从地上捡起一块青铜残片——那是镜子碎裂后唯一没化掉的部分,边缘锋利,纹路依旧。
他盯着它看了很久。
然后,低声问:“这到底是什么?”
没人回答。
窗外,除夕的鞭炮声零星响起,远处有烟花炸开,照亮了半边夜空。
可这间小屋里,只有他一个人,守着一具尸体,一块铜片,和一双再也普通的双眼。
他知道明天还得去潘家园摆摊。
也知道,从今晚开始,那些摆在地上的破碗烂罐,可能都不再是“破烂”了。
他把铜片放进牛仔外套内袋,紧贴胸口。
那里原本空着,现在多了一样说不出用途的东西,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未知。
他搓了搓脸,拎起水壶灌了一口凉茶,苦得皱眉。
“鉴灵瞳?”
他自言自语,“听着像江湖骗子的噱头……可要是真的呢?”
他想起老头最后那句话:“你心善……该得这缘法。”
他笑了一下,笑得很轻,眼角的泪痣跟着动了动。
“我要是贪财,昨晚就不会开门了。”
他躺上床,没脱鞋,也没关灯。
闭上眼,脑海里全是那些发光的物件,还有浮现在眼前的字。
他知道,自己一时半会儿睡不着。
也明白,这一觉之后,日子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
外面的雪还在下,巷子深处,一只野猫窜过,惊起一片积雪。
屋里,曹嘉宁睁着眼,盯着天花板上的水渍。
他在想明天第一件要验的东西——摊子底下那枚“乾隆通宝”,是不是真的。
也在想,那个送他这双眼睛的人,究竟是谁。
更想知道,这能力,会不会要命。
但他没怕。
他只是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终于落到了他肩上。
而他,得扛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