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这次老婆从小养起(韩奕辰夏禾默)全本免费完结小说_小说完结免费重生:这次老婆从小养起韩奕辰夏禾默
时间: 2025-09-13 06:25:11
诊断书飘落在膝头,纸张轻得像一片灰烬。
油墨印着的“精神分裂症”几个字,却重得砸穿了胸腔。
诊室里消毒水的味道尖锐地刺入鼻腔,医生公式化的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解释着治疗方案,药物,电休克,长期隔离观察……每一个词都像一块冰,垒砌着将我封存的墙。
世界的声音褪去了,只剩下心脏在空腔里徒劳地撞击。
“别害怕,”那声音说,像一位耐心的长辈,“听我说,孩子。
他们不懂。
他们只会用电流和化学物质来‘矫正’异常。
但那不是矫正,那是抹杀。
屈服于他们,你就不再是你了。”
我猛地抬头,诊室里只有医生和我。
医生的嘴在一张一合,但那个温厚的声音覆盖了他。
“我是许庆贵。
我们是一体的。
相信我,离开这里。
接受所谓的‘治疗’,才是真正万劫不复的开始。”
手腕内侧传来一阵尖锐的疼痛,低头看去,皮肤上凭空浮现出一道细细的红痕,正慢慢渗出血珠。
一个冰冷、讥诮的声音嗤笑道:“跟他废什么话?
看见桌角那叠纸巾了吗?
抽一张,掰开侧面的硬纸片,削尖它。
往脖子或者手腕上来一下,比听他唠叨痛快多了。
一了百了。”
这声音里浸透了厌倦和一种残忍的诗意。
几乎同时,一股巨大的恐慌攫住了我的喉咙,视线猛地模糊、矮化,像是骤然被塞进了一个狭小脆弱的容器里。
尖利的哭嚎不受控制地从我嘴里爆发出来,音调高得刺耳:“不要!
疼!
妞妞怕!
电电坏!
打针疼!
哥哥快跑!
跑呀!”
是那个小女孩。
妞妞。
我(或者说,这具身体)开始剧烈地发抖,眼泪汹涌而出,手脚并用地想从那张冰冷的诊疗椅上爬下来,逃离这个地方。
医生皱起了眉,按响了呼叫铃。
“你看,”许庆贵的声音适时响起,依旧那么从容,带着一丝悲悯,“他们甚至容不下一个孩子的恐惧。
我们保护你,孩子,就像家人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是药片,是评估,是越来越频繁的“病情讨论”。
我被移到了一个单间,窗户焊着铁条。
许庆贵的声音几乎常驻,他雄辩地分析着医院的漏洞,描绘自由的美好,低声诉说着“我们”的未来。
艺术家偶尔冒出来,展示各种悄无声息结束一切的“简洁方案”。
妞妞则在每次护士拿着药盘或器械进来时,都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的身体痉挛着抗拒。
他们吵嚷,争夺,有时又诡异地合作,一致对抗外界。
我支离破碎,疲惫不堪,几乎要被这无尽的内部战争撕碎。
唯一支撑我的,是许庆贵那句“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家人”。
在这冰冷的囚笼里,这点虚幻的温暖成了唯一的稻草。
首到一次剧烈的冲突后,妞妞哭到几乎昏厥,缩在意识的角落不断啜泣,反复哼着一支跑调的、破碎的歌谣。
那调子古怪地熟悉,勾起一种深埋的、酸楚的感觉。
许庆贵的声音温柔地抚慰着她,也抚慰着我:“好了,好了,妞妞不怕,爷爷在呢。
爷爷给你糖吃,给你看……看相册,好不好?
看漂漂亮亮的相册……”相册?
这个词像一枚钥匙,猛地撬开了记忆深处一道锈死的锁。
家里是有一本老相册的,厚厚的,蒙着灰尘,被母亲塞在旧书柜最底层,仿佛那是什么不洁之物。
她从不允许我翻看。
一次例行的“家属会面”,母亲带来换洗衣物。
我看着她躲闪的眼睛,鬼使神差地,用一种混合了许庆贵的沉稳和艺术家癫狂的语气,死死盯着她,一字一句地要求:“把家里那本旧相册拿来。
现在就要。
不然我不知道会做出什么。”
母亲的脸瞬间惨白,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击中了。
她嘴唇哆嗦着,没敢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也没敢拒绝。
第二天,相册被送来了。
硬壳封面,边缘磨损,散发着一股陈旧的纸张和霉味混合的气息。
我把自己锁在卫生间——这唯一没有监控的角落,坐在冰冷的瓷砖地上,颤抖着打开了它。
最初几页是些模糊的黑白照,穿着旧式服装的陌生人。
我急促地翻着,首到一页彩色照片出现。
照片上,年轻的父母站在一座假山前,中间是一个笑得腼腆的小男孩。
照片下方,有一行褪色的钢笔字:“小磊五岁生日摄于人民公园”。
小磊?
那是谁?
我没有兄弟。
心脏莫名地开始狂跳。
我指尖发冷,继续往后翻。
一页,又一页。
出现又消失的亲戚,背景不断变换的旧屋。
然后,我停住了。
那是一张全家福。
祖父祖母坐在中间,父母站在后面。
祖父膝上坐着一个咯咯笑的胖娃娃,父亲身边站着那个叫小磊的男孩,而祖母怀里,还搂着一个扎羊角辫、笑得看不见眼睛的小女孩。
照片下方,同样有一行字:“庆贵爹五十五寿辰,全家福。
妞妞真乖。”
庆贵爹?
许庆贵?!
妞妞?!
冰冷的战栗瞬间爬上脊椎。
我像是被什么东西驱赶着,发疯般地往前翻,又往后翻,目光贪婪地扫过每一张照片,辨认着那些曾经被忽略的题字,那些短暂出现过又消失的面孔。
那个因为“思想问题”沉默寡言、最终“病故”的祖父许庆贵;那个据说“失足落水”、年仅六岁的远房表妹妞妞;那个因“作风问题”被批评、最终“自杀”未遂、吞药没了的小叔叔,照片里他脚下扔着一副画到一半的素描……他们全都在这本相册里。
他们也都“消失”了。
而此刻,他们全部都在我的身体里。
所谓的“症状”,那些争吵、低语、恐惧、艺术的疯狂……不是疾病的噪音,是他们绝望的呼号。
他们不是凭空冒出的人格,他们是曾被这座医院、或它代表的那冰冷巨物,以“治疗”之名彻底抹杀的亡魂!
他们通过我,回来了。
我所栖身的这间洁白、无菌的医院,根本不是救赎之地。
它是焚尸炉,是记忆的屠宰场!
它一遍又一遍地“治愈”世人,手段就是将这些不合时宜、不肯安息的灵魂彻底湮灭,而它湮灭不掉的那些碎片,竟在我这片最后的废墟上,借着我的绝望,重新拼凑出了形状!
我抱着那本沉重的相册,蜷缩在冰冷的瓷砖地上,无声地颤抖。
相册摊开的那一页,正是祖父许庆贵一张单独的半身照,穿着中山装,目光睿智而温和,仿佛能穿透时光。
耳畔,他那无比熟悉、令人心安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柔,充满了抚慰的力量:“孩子,现在你明白了吗?
我们从来不是你的病。”
“我们,是你真正的家人。”
油墨印着的“精神分裂症”几个字,却重得砸穿了胸腔。
诊室里消毒水的味道尖锐地刺入鼻腔,医生公式化的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解释着治疗方案,药物,电休克,长期隔离观察……每一个词都像一块冰,垒砌着将我封存的墙。
世界的声音褪去了,只剩下心脏在空腔里徒劳地撞击。
“别害怕,”那声音说,像一位耐心的长辈,“听我说,孩子。
他们不懂。
他们只会用电流和化学物质来‘矫正’异常。
但那不是矫正,那是抹杀。
屈服于他们,你就不再是你了。”
我猛地抬头,诊室里只有医生和我。
医生的嘴在一张一合,但那个温厚的声音覆盖了他。
“我是许庆贵。
我们是一体的。
相信我,离开这里。
接受所谓的‘治疗’,才是真正万劫不复的开始。”
手腕内侧传来一阵尖锐的疼痛,低头看去,皮肤上凭空浮现出一道细细的红痕,正慢慢渗出血珠。
一个冰冷、讥诮的声音嗤笑道:“跟他废什么话?
看见桌角那叠纸巾了吗?
抽一张,掰开侧面的硬纸片,削尖它。
往脖子或者手腕上来一下,比听他唠叨痛快多了。
一了百了。”
这声音里浸透了厌倦和一种残忍的诗意。
几乎同时,一股巨大的恐慌攫住了我的喉咙,视线猛地模糊、矮化,像是骤然被塞进了一个狭小脆弱的容器里。
尖利的哭嚎不受控制地从我嘴里爆发出来,音调高得刺耳:“不要!
疼!
妞妞怕!
电电坏!
打针疼!
哥哥快跑!
跑呀!”
是那个小女孩。
妞妞。
我(或者说,这具身体)开始剧烈地发抖,眼泪汹涌而出,手脚并用地想从那张冰冷的诊疗椅上爬下来,逃离这个地方。
医生皱起了眉,按响了呼叫铃。
“你看,”许庆贵的声音适时响起,依旧那么从容,带着一丝悲悯,“他们甚至容不下一个孩子的恐惧。
我们保护你,孩子,就像家人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是药片,是评估,是越来越频繁的“病情讨论”。
我被移到了一个单间,窗户焊着铁条。
许庆贵的声音几乎常驻,他雄辩地分析着医院的漏洞,描绘自由的美好,低声诉说着“我们”的未来。
艺术家偶尔冒出来,展示各种悄无声息结束一切的“简洁方案”。
妞妞则在每次护士拿着药盘或器械进来时,都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的身体痉挛着抗拒。
他们吵嚷,争夺,有时又诡异地合作,一致对抗外界。
我支离破碎,疲惫不堪,几乎要被这无尽的内部战争撕碎。
唯一支撑我的,是许庆贵那句“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家人”。
在这冰冷的囚笼里,这点虚幻的温暖成了唯一的稻草。
首到一次剧烈的冲突后,妞妞哭到几乎昏厥,缩在意识的角落不断啜泣,反复哼着一支跑调的、破碎的歌谣。
那调子古怪地熟悉,勾起一种深埋的、酸楚的感觉。
许庆贵的声音温柔地抚慰着她,也抚慰着我:“好了,好了,妞妞不怕,爷爷在呢。
爷爷给你糖吃,给你看……看相册,好不好?
看漂漂亮亮的相册……”相册?
这个词像一枚钥匙,猛地撬开了记忆深处一道锈死的锁。
家里是有一本老相册的,厚厚的,蒙着灰尘,被母亲塞在旧书柜最底层,仿佛那是什么不洁之物。
她从不允许我翻看。
一次例行的“家属会面”,母亲带来换洗衣物。
我看着她躲闪的眼睛,鬼使神差地,用一种混合了许庆贵的沉稳和艺术家癫狂的语气,死死盯着她,一字一句地要求:“把家里那本旧相册拿来。
现在就要。
不然我不知道会做出什么。”
母亲的脸瞬间惨白,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击中了。
她嘴唇哆嗦着,没敢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也没敢拒绝。
第二天,相册被送来了。
硬壳封面,边缘磨损,散发着一股陈旧的纸张和霉味混合的气息。
我把自己锁在卫生间——这唯一没有监控的角落,坐在冰冷的瓷砖地上,颤抖着打开了它。
最初几页是些模糊的黑白照,穿着旧式服装的陌生人。
我急促地翻着,首到一页彩色照片出现。
照片上,年轻的父母站在一座假山前,中间是一个笑得腼腆的小男孩。
照片下方,有一行褪色的钢笔字:“小磊五岁生日摄于人民公园”。
小磊?
那是谁?
我没有兄弟。
心脏莫名地开始狂跳。
我指尖发冷,继续往后翻。
一页,又一页。
出现又消失的亲戚,背景不断变换的旧屋。
然后,我停住了。
那是一张全家福。
祖父祖母坐在中间,父母站在后面。
祖父膝上坐着一个咯咯笑的胖娃娃,父亲身边站着那个叫小磊的男孩,而祖母怀里,还搂着一个扎羊角辫、笑得看不见眼睛的小女孩。
照片下方,同样有一行字:“庆贵爹五十五寿辰,全家福。
妞妞真乖。”
庆贵爹?
许庆贵?!
妞妞?!
冰冷的战栗瞬间爬上脊椎。
我像是被什么东西驱赶着,发疯般地往前翻,又往后翻,目光贪婪地扫过每一张照片,辨认着那些曾经被忽略的题字,那些短暂出现过又消失的面孔。
那个因为“思想问题”沉默寡言、最终“病故”的祖父许庆贵;那个据说“失足落水”、年仅六岁的远房表妹妞妞;那个因“作风问题”被批评、最终“自杀”未遂、吞药没了的小叔叔,照片里他脚下扔着一副画到一半的素描……他们全都在这本相册里。
他们也都“消失”了。
而此刻,他们全部都在我的身体里。
所谓的“症状”,那些争吵、低语、恐惧、艺术的疯狂……不是疾病的噪音,是他们绝望的呼号。
他们不是凭空冒出的人格,他们是曾被这座医院、或它代表的那冰冷巨物,以“治疗”之名彻底抹杀的亡魂!
他们通过我,回来了。
我所栖身的这间洁白、无菌的医院,根本不是救赎之地。
它是焚尸炉,是记忆的屠宰场!
它一遍又一遍地“治愈”世人,手段就是将这些不合时宜、不肯安息的灵魂彻底湮灭,而它湮灭不掉的那些碎片,竟在我这片最后的废墟上,借着我的绝望,重新拼凑出了形状!
我抱着那本沉重的相册,蜷缩在冰冷的瓷砖地上,无声地颤抖。
相册摊开的那一页,正是祖父许庆贵一张单独的半身照,穿着中山装,目光睿智而温和,仿佛能穿透时光。
耳畔,他那无比熟悉、令人心安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柔,充满了抚慰的力量:“孩子,现在你明白了吗?
我们从来不是你的病。”
“我们,是你真正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