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天渊之别徐野陈砚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天渊之别(徐野陈砚)

时间: 2025-09-13 06:16:37 

第一章 北京站的雪,落满离别的站台林晚星的指尖在高铁票上反复摩挲,“G1792次,北京南—上海虹桥”的字样被体温焐得发烫。北京南站的广播里,检票通知第三次响起,带着电子音的冰冷,刺破了清晨的薄雾。她抬头望了眼窗外,昨夜下的雪还没化,站台边缘的积雪被行人踩成灰褐色的泥,像一块揉皱的旧绒布。“发什么呆?

”江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实验室特有的消毒水味。林晚星转身,撞进他眼底的红血丝——他昨晚通宵改完了实验数据,凌晨五点才从实验室出来,连白大褂都没来得及换,就裹着件黑色羽绒服赶来了。“你怎么不先睡会儿?”林晚星伸手,想帮他拂去肩上的碎雪,指尖却被他先一步握住。他的手很凉,指节上还有道新鲜的划痕,是今早收拾试剂时不小心划到的。“睡什么,你都要走了。”江叙笑了笑,从羽绒服口袋里掏出个暖手宝,塞到她手里,“我妈织的,里面是艾草绒,比充电的安全。

上海比北京湿冷,你揣着,别冻着胃。”暖手宝是米白色的,上面绣着一只歪头的小熊,针脚有点歪,是江叙妈妈的手艺。林晚星捏着暖手宝,想起去年冬天,她第一次去江叙家,阿姨拉着她的手说“晚星啊,我们家江叙木讷,你多担待”,眼眶突然有点热。“对了,”江叙又从包里翻出个保鲜盒,“你喜欢吃的糖蒜,我妈昨天腌的,说让你带路上吃。

还有这个,”他递过一本笔记本,“我把你设计院可能用到的材料参数都抄在里面了,后面附了我的手机号,有事随时打给我。”林晚星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是江叙熟悉的字迹,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她知道,他昨晚改完实验数据,又熬了两个小时抄这个,就为了让她在上海能少走点弯路。检票口前的队伍开始移动,林晚星拖着行李箱,一步三回头。江叙站在原地,黑色的身影在白色的雪地里格外显眼,像一棵倔强的树。“江叙!”她突然喊了一声,声音被风卷得有点散。江叙抬头,朝她挥了挥手:“记得报平安!实验报告我发你邮箱了,别忘看!”高铁开动时,林晚星趴在窗边,看着江叙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黑点,被站台的人群吞没。

手机震了一下,是他发来的消息:“刚看到你围巾上的线头,忘了帮你剪。

天渊之别徐野陈砚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天渊之别(徐野陈砚)

到了上海先吃点热的,别饿着。”她盯着屏幕,眼泪掉在手机壳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手机壳是他们去年一起买的,上面印着清华园的二校门,那时候他们还在同一个城市,每天能一起去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一起在食堂吃三楼的糖醋排骨,一起在未名湖畔散步,看夕阳把湖面染成碎金。那时候,他们总觉得毕业还远,未来还长,从没想过,一张车票,会把他们的生活隔成三千里的距离。第二章 上海的雨,打湿孤单的窗台上海的冬天,雨总下得缠绵。林晚星站在公寓楼下,看着雨点砸在遮阳棚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手里的行李箱滚轮沾了泥,变得沉重起来。她掏出钥匙开门,推开门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柠檬香扑面而来——是江叙上次来上海时,特意给她买的香薰,说能让她加班回家时放松心情。公寓是江叙帮她找的,两室一厅,客厅的窗户正对着黄浦江。

他说:“你喜欢看夜景,这样加班晚了,抬头就能看到江景,不会觉得孤单。

”卧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她喜欢的设计书,从《建筑空间组合论》到《室内设计资料集》,每一本的扉页上,都贴着江叙写的便签,有的是知识点标注,有的是“别太累,记得休息”的叮嘱。林晚星放下行李箱,走到阳台。远处的东方明珠塔亮着灯,游船在江面上缓缓驶过,留下一道银色的水痕。她掏出手机,想给江叙发消息,却看到他已经发来一条:“到公寓了吗?我查了天气预报,上海今天有雨,你没淋到吧?

”她拨通视频电话,屏幕里的江叙刚结束实验,头发有点乱,白大褂的袖口沾着淡蓝色的试剂痕迹。“刚到,没淋到,你怎么知道下雨了?

”林晚星笑着说,把镜头转向窗外,“你看,夜景是不是很好看?”“好看。

”江叙的目光落在屏幕里的江景上,又很快移回她脸上,“公寓还习惯吗?

床品是我按你喜欢的纯棉买的,枕头是低枕,你颈椎不好,睡高枕容易落枕。对了,我给你寄的快递明天应该到了,里面有一床羊毛被,还有你爱吃的北京稻香村的枣泥糕。

”“江叙,你怎么什么都想到了?”林晚星的声音有点发颤。

“因为我怕你一个人在上海不方便。”江叙的语气很轻,却带着沉甸甸的温柔,“我昨天问了上海的同学,说你公司附近有一家馄饨店,虾仁馄饨很好吃,明天早上可以去试试。还有,你胃不好,别总吃外卖,厨房的锅里我给你放了煮粥的米,你可以自己煮点粥喝。”挂了电话,林晚星走到厨房。锅里果然放着一小袋大米,旁边还有一个小罐子,装着她喜欢的桂圆和红枣。她想起江叙在厨房忙碌的样子,他其实不太会做饭,却为了她,特意学了煮粥,说“外面的粥不卫生,你自己煮的放心”。

第二天早上,林晚星被快递员的电话吵醒。她打开门,看到一个巨大的箱子,上面贴着一张便签,是江叙的字迹:“晚星,羊毛被记得盖,上海冬天湿冷,别着凉。

枣泥糕要少吃,不然会胖。还有,我想你。”她把便签夹在笔记本里,拍照发给江叙。

没过多久,江叙回复:“刚起床?快去吃早饭,我帮你订了楼下的生煎包,记得去取。

”林晚星下楼取餐,生煎包还冒着热气,咬一口,汤汁浓郁,是她喜欢的味道。她知道,江叙肯定查了很久,才找到这家口碑好的生煎包店,又怕她早上起不来,特意帮她订了外卖。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晚星渐渐适应了上海的生活。每天早上,她会收到江叙发来的“早安”,附带一张实验室的日出照片;中午,他会问她“午饭吃了吗”,听她吐槽公司的食堂;晚上,他们会视频通话,她跟他讲设计院里的趣事,比如张姐又忘带钥匙,李哥的女儿画了一幅画送她;他跟她讲实验的进展,比如今天调试的试剂终于成功了,导师夸他数据做得好。有一次,林晚星加班到凌晨一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公寓。

她以为江叙已经睡了,却看到手机上有一条未读消息,是半小时前发来的:“晚星,我还在实验室整理数据,陪你一起加班。别太累,桌上的牛奶记得热了喝,我给你订的夜宵应该快到了。”林晚星走到餐桌前,果然看到一份还冒着热气的夜宵,是她喜欢的扬州炒饭。她拨通视频电话,屏幕里的江叙正对着电脑整理数据,眼底的红血丝很明显。“你怎么还没睡?”她问。“等你啊。”江叙笑了笑,“我怕你加班饿了,又不想吃外卖,就帮你订了炒饭。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林晚星拿起勺子,一口一口地吃着炒饭,眼泪掉进碗里,却觉得格外温暖。她知道,虽然他们隔着三千里的距离,但江叙的爱,从未缺席。第三章 跨城的早安,藏着不变的牵挂林晚星在设计院的工作越来越忙,项目一个接一个,经常要加班到深夜。

有一次,她负责的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案出了问题,甲方要求三天内修改完成。

她连续熬了两个通宵,眼睛布满血丝,手指因为长时间握鼠标而发麻。第三天早上,她趴在桌上睡着了,醒来时,手机屏幕亮着,是江叙发来的视频电话。她接起,声音沙哑:“江叙,我好累。”屏幕里的江叙脸色变了,立刻问:“怎么了?

是不是项目出问题了?你别着急,慢慢说。”林晚星把项目的问题跟他说了,语气里带着委屈。江叙耐心地听着,等她说完,才开口:“晚星,别慌。你先把方案发给我,我帮你看看,说不定能找到解决办法。你别忘了,我虽然是学化学的,但逻辑思维还是有的,说不定能给你提些新思路。”林晚星把方案发给江叙,他立刻放下手里的实验,开始帮她分析。两个小时后,他发来一份修改建议,从空间布局到色彩搭配,都给出了详细的意见,甚至还画了简单的草图。“你看这样行不行?如果还有问题,我们再一起改。”林晚星按照江叙的建议修改方案,果然顺利通过了甲方的审核。

她拨通视频电话,兴奋地说:“江叙,方案过了!谢谢你!”“太好了!

”江叙的脸上露出笑容,“我就知道你可以的。晚星,以后遇到问题别一个人扛着,记得还有我。”从那以后,林晚星遇到工作上的难题,总会第一时间跟江叙说。

他虽然不懂设计,却总能用他的逻辑思维,给她带来新的启发。而江叙实验遇到瓶颈时,林晚星也会听他吐槽,帮他整理实验数据,甚至会陪他一起查文献,虽然很多专业术语她听不懂,却会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等他下次提起时,能跟他聊上几句。

他们的视频通话,总是充满了琐碎的日常,却从不觉得无聊。有时候,林晚星会给江叙展示她新画的设计图,他会认真地点评,说“这个客厅的采光设计很好”“那个卧室的收纳空间很实用”;有时候,江叙会给林晚星看他培养的细胞样本,虽然只是显微镜下的模糊图像,她却会夸“这个细胞长得真好看”“你真棒”。有一次,他们视频通话时,上海突然下起了暴雨,窗外电闪雷鸣。林晚星有点害怕,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江叙看到了,立刻说:“晚星,别害怕,我给你讲故事吧。”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趣事,讲他第一次做实验时把烧杯打碎,被导师批评,讲他和朋友们去爬香山,看到的绝美日出。

他的声音很温柔,像一把伞,为她挡住了窗外的风雨。挂电话前,江叙说:“晚星,等我毕业,我们就一起在上海定居。到时候,我每天陪你看夜景,陪你吃你喜欢的生煎包,再也不让你一个人面对风雨。”林晚星点头,眼眶湿润:“好,我等你。

”第四章 意外的重逢,温暖寒冷的冬夜三月的北京,还带着一丝寒意。

林晚星站在清华园的门口,看着熟悉的二校门,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她这次来北京,是因为设计院有个合作项目,需要和清华的建筑系对接。她没有提前告诉江叙,想给他一个惊喜。她按照江叙之前给的地址,找到了他的实验室。实验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熟悉的键盘敲击声。她轻轻推开门,看到江叙正坐在电脑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