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穿越扶苏,兑换星际舰队扶苏赵信最新小说推荐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大秦:穿越扶苏,兑换星际舰队(扶苏赵信)
时间: 2025-09-13 06:11:49
林建军贴着门站,扳手垂在身侧,背影像堵墙。
刮门声还在,每十五秒一次,不紧不慢,像在等屋里人先撑不住。
他没动,耳朵贴着门板听了会儿,呼吸压得低。
然后转头,声音沉:“辰子,去主卧,把老衣柜拆了。”
听见这话,抬头看了父亲一眼,没问,也没愣,起身就往主卧走。
他知道这时候不该开口。
爸要拆柜子,肯定有原因。
主卧靠墙立着个旧衣柜,松木打的,漆皮剥了大半,边角磨得发白。
那是林辰小时候家里第一件像样的家具,后来换新的,这柜子就塞角落当储物用。
他绕到侧面,伸手一推,柜子晃了下,底脚早松了。
回客厅拎了锤子和撬棍,再回来时,林建军己经跟进来,手里多了把手工钢锯。
蹲下,手指顺着侧板摸一圈,挑了块最厚的板子,说:“这块能用。”
林辰把撬棍插进缝里,用力一撬。
木头吱呀响,钉子慢慢被拔出来。
父子俩没说话,一个压住柜身防倒,一个下钉拆板。
林建军动作稳,每拔一颗都用手挡着,不让铁头砸地出声。
“这木头厚。”
他低头看板面,“当年打这柜子,就为顶门防风,西北风刮起来像刀子,不顶牢不行。
现在正好。”
林辰手上一顿。
这话听着平常,可他记得,他们住在南方,哪来什么西北风?
台风倒是常来,可那会儿也没见爸拿柜子顶门。
他没应,低头继续拆。
等整块侧板卸下来,他注意到木板边缘有道旧痕,斜口楔形,接口处留着凿子印。
这手法他熟——工具箱里那几根备用钢钉就是这么排的,长短有序,楔口朝同侧。
他抬眼看向父亲。
林建军正用锯子比划裁切长度,拇指习惯性地贴在木板边测厚度,动作和昨晚检查钢筋一模一样。
“爸,”林辰开口,“这柜子……是不是以前拆过?”
林建军手没停,锯齿卡进木缝,一下一下推拉。
“拆过。
十年前修阳台那会,台风预警,我怕窗框撑不住,拿它顶过门。”
林辰没再问。
可他清楚,那年台风根本没登陆,气象台中途改了路线,整座城只下了场小雨。
邻居还笑话爸太紧张,搬个柜子堵门,像要打仗。
可爸当时说:“宁可白防,不能漏防。”
现在想来,那根本不是防台风。
客厅里,苏兰抱着林晓星坐在沙发角落,毯子裹到下巴。
林晓星把脸埋在兔子玩偶里,只露一双眼,死死盯着门口。
苏兰一手搂紧她,另一只手轻轻拍着,指节无意识地蹭着戒指,没说话,但眼神一首跟着林建军的动作走。
锯木声响起,慢而稳。
电锯不能用,只能靠手工。
林建军换了姿势,左腿抵住木板根部,右手推锯,每一下都用上腰力。
汗从鬓角滑下,在脸颊拉出一道湿痕。
“慢点,”他对林辰说,“别崩刃。
这木头得用到底。”
林辰蹲着递工具,顺手把边角料堆到墙角。
主板锯成合适尺寸后,他帮忙抬到防盗门前。
木板比门高,得削一截才能贴合。
林建军接过锤子,把木板竖起靠门,用铅笔在顶端做记号。
退后半步,盯着门缝看了会儿,忽然说:“留两指宽的缝。”
“不留缝,闷久了气压变了,木头会鼓,反而撑裂。”
他一边说,一边在门框上方比划,“通风,才能撑久。”
林辰没吭声,心里却记下了。
通风不是为了透气,是为了不让压力憋在里头。
就像人绷得太紧,迟早要断。
他们把木板卡进门框内侧,林建军一手扶板,一手拿钉枪。
林辰递钉子,一颗一颗,动作越来越快。
最后一颗钉入时,林建军轻轻敲了两下,确认钉头完全没进木面。
“结实了。”
他说,声音低了些,“今晚能睡个安稳觉。”
林晓星从毯子里探出头,小声问:“哥,它……还会刮吗?”
林辰看向门缝。
那两指宽的通风口透不进光,黑得像被什么吞了。
但他没说破,只摸了摸妹妹的头:“不怕,有门在。”
苏兰这才松了口气,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背。
她站起身,想去厨房倒水,刚动脚,又停住。
看着那块新封的木板,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话。
林辰蹲下收拾工具。
撬棍在手里,沉。
他转身往工具箱走,顺手塞回去。
箱子开着,扳手还在左边第一格,胶带居中,钢钉按长短排好。
他放好撬棍,目光扫过箱底。
就在角落,他看见衣柜残架的一块底板被拖了出来,靠在墙边。
那木头烧过,边缘一圈焦黑,纹路呈放射状,像是从中心炸开的火痕。
他蹲下去,手指蹭了蹭烧焦的面。
温度早散了,可那痕迹还在,深得渗进木纤维里。
他忽然想起父亲手背上的疤——月牙形,边不齐,泛青光。
刚才钉板时,林建军抬手敲钉,袖口滑落,那道疤露了出来,正对着木板上的一个旧凿孔。
位置、弧度,几乎重合。
他抬头,想再看一眼,却发现父亲己经进了厨房,背影消失在门框后。
苏兰端了杯水出来,路过时看了他一眼,眼神轻晃了一下,随即低下头,快步走向客厅。
林辰没动。
他盯着那块烧焦的底板,又看了看门上的新木板。
通风口还开着,黑漆漆的,像一只半睁的眼睛。
他慢慢站起身,把工具箱合上,“咔”一声扣紧。
刮门声还在继续。
“嚓——”十五秒一次,稳得像钟。
刮门声还在,每十五秒一次,不紧不慢,像在等屋里人先撑不住。
他没动,耳朵贴着门板听了会儿,呼吸压得低。
然后转头,声音沉:“辰子,去主卧,把老衣柜拆了。”
听见这话,抬头看了父亲一眼,没问,也没愣,起身就往主卧走。
他知道这时候不该开口。
爸要拆柜子,肯定有原因。
主卧靠墙立着个旧衣柜,松木打的,漆皮剥了大半,边角磨得发白。
那是林辰小时候家里第一件像样的家具,后来换新的,这柜子就塞角落当储物用。
他绕到侧面,伸手一推,柜子晃了下,底脚早松了。
回客厅拎了锤子和撬棍,再回来时,林建军己经跟进来,手里多了把手工钢锯。
蹲下,手指顺着侧板摸一圈,挑了块最厚的板子,说:“这块能用。”
林辰把撬棍插进缝里,用力一撬。
木头吱呀响,钉子慢慢被拔出来。
父子俩没说话,一个压住柜身防倒,一个下钉拆板。
林建军动作稳,每拔一颗都用手挡着,不让铁头砸地出声。
“这木头厚。”
他低头看板面,“当年打这柜子,就为顶门防风,西北风刮起来像刀子,不顶牢不行。
现在正好。”
林辰手上一顿。
这话听着平常,可他记得,他们住在南方,哪来什么西北风?
台风倒是常来,可那会儿也没见爸拿柜子顶门。
他没应,低头继续拆。
等整块侧板卸下来,他注意到木板边缘有道旧痕,斜口楔形,接口处留着凿子印。
这手法他熟——工具箱里那几根备用钢钉就是这么排的,长短有序,楔口朝同侧。
他抬眼看向父亲。
林建军正用锯子比划裁切长度,拇指习惯性地贴在木板边测厚度,动作和昨晚检查钢筋一模一样。
“爸,”林辰开口,“这柜子……是不是以前拆过?”
林建军手没停,锯齿卡进木缝,一下一下推拉。
“拆过。
十年前修阳台那会,台风预警,我怕窗框撑不住,拿它顶过门。”
林辰没再问。
可他清楚,那年台风根本没登陆,气象台中途改了路线,整座城只下了场小雨。
邻居还笑话爸太紧张,搬个柜子堵门,像要打仗。
可爸当时说:“宁可白防,不能漏防。”
现在想来,那根本不是防台风。
客厅里,苏兰抱着林晓星坐在沙发角落,毯子裹到下巴。
林晓星把脸埋在兔子玩偶里,只露一双眼,死死盯着门口。
苏兰一手搂紧她,另一只手轻轻拍着,指节无意识地蹭着戒指,没说话,但眼神一首跟着林建军的动作走。
锯木声响起,慢而稳。
电锯不能用,只能靠手工。
林建军换了姿势,左腿抵住木板根部,右手推锯,每一下都用上腰力。
汗从鬓角滑下,在脸颊拉出一道湿痕。
“慢点,”他对林辰说,“别崩刃。
这木头得用到底。”
林辰蹲着递工具,顺手把边角料堆到墙角。
主板锯成合适尺寸后,他帮忙抬到防盗门前。
木板比门高,得削一截才能贴合。
林建军接过锤子,把木板竖起靠门,用铅笔在顶端做记号。
退后半步,盯着门缝看了会儿,忽然说:“留两指宽的缝。”
“不留缝,闷久了气压变了,木头会鼓,反而撑裂。”
他一边说,一边在门框上方比划,“通风,才能撑久。”
林辰没吭声,心里却记下了。
通风不是为了透气,是为了不让压力憋在里头。
就像人绷得太紧,迟早要断。
他们把木板卡进门框内侧,林建军一手扶板,一手拿钉枪。
林辰递钉子,一颗一颗,动作越来越快。
最后一颗钉入时,林建军轻轻敲了两下,确认钉头完全没进木面。
“结实了。”
他说,声音低了些,“今晚能睡个安稳觉。”
林晓星从毯子里探出头,小声问:“哥,它……还会刮吗?”
林辰看向门缝。
那两指宽的通风口透不进光,黑得像被什么吞了。
但他没说破,只摸了摸妹妹的头:“不怕,有门在。”
苏兰这才松了口气,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背。
她站起身,想去厨房倒水,刚动脚,又停住。
看着那块新封的木板,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话。
林辰蹲下收拾工具。
撬棍在手里,沉。
他转身往工具箱走,顺手塞回去。
箱子开着,扳手还在左边第一格,胶带居中,钢钉按长短排好。
他放好撬棍,目光扫过箱底。
就在角落,他看见衣柜残架的一块底板被拖了出来,靠在墙边。
那木头烧过,边缘一圈焦黑,纹路呈放射状,像是从中心炸开的火痕。
他蹲下去,手指蹭了蹭烧焦的面。
温度早散了,可那痕迹还在,深得渗进木纤维里。
他忽然想起父亲手背上的疤——月牙形,边不齐,泛青光。
刚才钉板时,林建军抬手敲钉,袖口滑落,那道疤露了出来,正对着木板上的一个旧凿孔。
位置、弧度,几乎重合。
他抬头,想再看一眼,却发现父亲己经进了厨房,背影消失在门框后。
苏兰端了杯水出来,路过时看了他一眼,眼神轻晃了一下,随即低下头,快步走向客厅。
林辰没动。
他盯着那块烧焦的底板,又看了看门上的新木板。
通风口还开着,黑漆漆的,像一只半睁的眼睛。
他慢慢站起身,把工具箱合上,“咔”一声扣紧。
刮门声还在继续。
“嚓——”十五秒一次,稳得像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