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的枪自己成精了周渊王大柱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推荐小说啊,我的枪自己成精了(周渊王大柱)
1 雨中的温暖清晨六点,街角的面包店准时亮起暖黄色的灯。
第一炉可颂的香气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推开潮湿的空气,唤醒了整条还在沉睡的小街。
老陈拉开卷帘门,那只橘猫已经蹲在门口,像一团被夜晚揉皱的毛球,见了他也不躲,只是懒洋洋地“喵”了一声,仿佛在说:“你晚了。
”面包店里弥漫着酵母与黄油交融的香气,老陈熟练地将面团送入烤箱,转身去磨咖啡豆。
机器嗡嗡作响,与窗外渐渐密集的雨声合奏出一首清晨的序曲。就在这时,门铃叮咚一响——一个浑身湿透的女孩站在门口,手里拖着一个旧行李箱,眼神像是迷路的孩子。“请问……这招招人吗?”老陈没抬头,只是指了指墙上的小黑板:“不招人,但欢迎躲雨。”女孩愣了一下,慢慢走进来。
橘猫跳下窗台,蹭了蹭她的腿。她蹲下来,轻轻抚摸它的头,眼泪无声地掉了下来。
老陈什么也没问,只是倒了一杯热牛奶,推到她面前。“喝吧,”他说,“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女孩叫小悠,来自北方的小城。这是她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三天,面试失败,钱包被偷,房东因为她交不出押金收回了钥匙。
她拖着行李箱在雨里走了一个小时,直到看见这间亮着灯的面包店。“我会打扫,会记账,还会一点烘焙。”她捧着牛奶杯,声音很轻,“我可以试工,不要工资。
”老陈正在给面包割包的手顿了顿。他看了一眼蹲在她脚边的橘猫:“它平时不亲近陌生人。
”“我以前也养过一只橘猫。”小悠的手指缠绕着围巾的流苏,“后来它老了,走了。
”烤箱“叮”的一声,第一炉面包出炉了。金黄色的可颂散发着热腾腾的香气,老陈夹起一个放在小碟子里,推到她面前。“吃完再说。”那是一只完美的可颂,外层酥脆,内里绵软,黄油香气浓郁却不腻。小悠小口吃着,热气模糊了她的眼镜片。雨越下越大,敲打着玻璃窗,形成一道道蜿蜒的水痕。橘猫跳上她的膝盖,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老陈擦着咖啡杯,目光偶尔掠过这个狼狈却挺直脊背的女孩。他看到她的行李箱轮子坏了,看到她的鞋边已经开胶,看到她吃面包时珍惜的样子。“后屋有个小仓库,可以放张折叠床。
”他突然说,“三个月试用期,包吃住,没有薪水。”小悠猛地抬头,眼镜后的眼睛睁得很大。“过了试用期,再谈工资。”老陈转身去整理面包架,“现在,去把门口的地垫擦干净,全是水。”小悠迅速站起来,动作太快差点撞倒椅子:“谢谢您!
我一定好好干!”2 面包店的新生就这样,小悠在街角面包店留了下来。仓库很小,只能放下一张窄床和一个简易衣柜,但窗户正对着后院的老槐树,清晨能听到鸟叫。
她每天五点起床,和老陈一起准备第一炉面包。她学会了辨认面团发酵的最佳状态,掌握了烤箱的火候,能拉出完美的郁金香拉花。老陈话不多,教她的时候也是言简意赅,但她学得很快。橘猫成了她的小尾巴。它叫“黄油”,五年前出现在面包店门口,瘦得皮包骨头,现在已经被养得油光水滑,体重超标。“它选择留在这里,”老陈说,“就像有些人。”面包店的常客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天七点半,穿灰色西装的李先生会来买美式和全麦三明治。他总是在打电话,眉头紧锁,直到黄油蹭他的裤腿,他才会勉强笑一笑。“它喜欢你。”小悠有一天鼓起勇气说。
李先生愣了一下,低头看着脚边的猫:“可能因为我是唯一不喂它的人。”“为什么不喂呢?
”“怕它依赖。”他说完就走了,背影挺直却孤独。九点钟,退休教师林奶奶会来买菠萝包和牛奶。她总是坐在窗边位置,慢慢吃早餐,看一会儿书。
“我丈夫以前最爱吃这里的菠萝包。”有一天她告诉小悠,“他走了五年了,我还是改不掉这个习惯。”小悠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好多给她夹了一个蛋挞:“今天烤多了,请您帮帮忙。”林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你和老陈很像,都不太会说话,但心是软的。”下午三点,附近小学的孩子们会涌进来买刚出炉的巧克力曲奇。其中有个叫小雨的女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她妈妈总是很晚来接她,小雨就坐在角落里写作业,偶尔抬头看看门口。
小悠会给她一杯温牛奶:“慢慢写,不着急。”有一天雨下得很大,其他孩子都被接走了,只有小雨还在等。她的作业本上有点点水渍,不全是雨水。“妈妈今天会来吗?
”小悠轻声问。小雨点头,又摇头:“她说尽量。”小悠坐到她对面:“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关于这只猫的。”她讲黄油怎么从一只流浪猫变成面包店之王,讲它如何机智地赶走偷面包的老鼠,如何安慰心情不好的客人。小雨听得入神,连老陈什么时候站在一旁的都没发现。“下雨了,”老陈说,“我开车送她回去。”那之后,小雨和妈妈经常一起来面包店。她妈妈是个单亲妈妈,做两份工作,眼圈总是黑的。
但她在面包店里会放松下来,有时甚至会笑。
小悠发现老陈有个秘密——他每天打烊后会多烤两个面包,放在后门的台阶上。
“是给谁的吗?”她终于忍不住问。“给需要的人。”老陈说,“也可能是给猫。
”但小悠知道不是给黄油的,因为黄油更爱吃鱼。她悄悄观察,发现确实有人会来取走面包——有时是附近的清洁工,有时是晚归的学生,有一次是个哭红了眼睛的女孩。面包店成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而面包是无声的语言。
3 雨季的秘密小悠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一切:面粉在清晨阳光中的飞舞,烤箱计时器的嘀嗒声,咖啡机蒸汽的嘶鸣,黄油呼噜呼噜的节奏,还有门铃叮咚的迎客声。
她学会了从脚步声分辨客人:李先生步伐急促,林奶奶步调缓慢,孩子们跑跳喧闹。
她也学会了观察人的情绪:手指敲击桌面表示焦虑,反复看手机意味着等待,抚摸黄油时放松的肩膀透露着安心。一个月后的某个清晨,小悠独自准备了所有面包。
老陈感冒了,她在他的黑咖啡里加了蜂蜜。“今天我来吧,”她说,“您休息一下。
”老陈想反对,但一阵咳嗽让他说不出话,只能点头。小悠系上围裙,开始称量面粉。
她记得每一样原料的比例,记得每一种面包的温度和时间。当第一炉面包的香气弥漫开来时,她感到一种奇异的成就感。李先生来时有些惊讶:“今天换主厨了?”“老陈感冒了。
”小悠递上他的美食,“需要加糖吗?”“不用,谢谢。”他犹豫了一下,“其实,我辞职了。”小悠愣了一下:“是吗?”“开了家小公司,”他说,语气中有不易察觉的紧张,“可能不会经常来了。”小悠想了想,转身包了一袋杏仁饼干:“开业礼物。”李先生接过饼干,嘴角微微上扬:“谢谢。
其实...我每次来,不只是为了咖啡。”“我知道,”小悠指向已经蹭到他脚边的黄油,“为了猫嘛。”李先生笑了,真正的笑容:“对,为了猫。”那天下午,小雨妈妈来接孩子时,眼眶比平时更红。小悠注意到她手上有创可贴。“您没事吧?
”小悠多给了一块芝士蛋糕,“今天试做的新品,需要意见。”小雨妈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流泪了:“我丢了工作。”小悠递上面巾纸,什么也没说。“兼职的那份,”她哽咽道,“他们说我不够专注,因为我总是要接孩子。”黄油跳上柜台,用头蹭她的手臂。
“我以前是会计,”小雨妈妈擦干眼泪,“结婚后就在家带孩子,现在...好像什么都做不好了。”小悠看向窗外,雨又开始下了。她想起自己刚来的那天,也是这样的雨天。“林奶奶以前是数学老师,”小悠突然说,“她每周二周四下午有空。
”小雨妈妈抬起头,不太明白。“而李先生刚开了公司,可能需要会计。”小悠继续说,声音平静,“周二周四下午,我可以陪小雨写作业。”小雨妈妈愣住了,眼泪再次涌出,但这次是因为别的缘故。周五晚上,小悠收拾完店面,发现老陈在后院槐树下放了一碗猫粮。
“不是给黄油的,”他说,“是给它的朋友。”一只三花猫警惕地靠近,嗅了嗅猫粮,开始狼吞虎咽。“它怀孕了。”老陈轻声说。小悠站在门边,看着这一幕。
月光洒在老陈花白的头发上,让他看起来比平时柔和许多。“您为什么开面包店?
”她突然问。老陈没有立即回答。三花猫吃完粮,敏捷地跳上墙头消失了。
“我妻子最爱吃面包,”他终于说,“她说面包是世界上最具希望的食物——无论发生什么,新的一天总会有新鲜面包出炉。”小悠安静地等着。“她生病的那年,我学会了做面包。
”老陈的声音很平静,“她说我做的可颂比巴黎的任何一家店都好。我知道她在撒谎,但还是继续做。”槐树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她走后,我辞了工作,开了这家店。
”老陈转身面向小悠,“她说得对,面包确实能带来希望。”小悠感到眼眶发热:“是的。
”第二天,小悠尝试了一种新面包——核桃葡萄干全麦包。她调整了三次配方,终于做出了理想的口感:外脆内软,甜度适中。林奶奶是第一个尝的:“嗯,这个好吃!
让我想起我女儿做的。”“您女儿也会烘焙?”小悠问。“她在瑞士,”林奶奶的眼神柔和又遥远,“嫁了个瑞士人,开了家小旅馆。
每年圣诞节都会给我寄她自制的饼干。”她从钱包里掏出照片,“看,我的外孙女,是不是很可爱?”小看着照片中金发碧眼的小女孩,突然理解了林奶奶每日来的原因——不只是为了怀念丈夫,也是为了感受与远方亲人的那点联系。4 家的形状梅雨季节来了,连续一周的阴雨让面包店格外安静。雨水不停地敲打窗户,街上行人稀少。
这样的天气总是让小悠想起家乡——北方小城的雨季短暂却猛烈,她常常躲在房间里看书,母亲会端来热乎乎的姜茶。她已经三个月没和家里联系了。母亲不赞成她来大城市,她们大吵一架。“你会回来的,”母亲说,“就像所有人一样,碰得头破血流就会回来。
”小悠叹了口气,擦拭着已经一尘不染的柜台。黄油在她脚边玩一个软木塞,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