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律之下:佛道双修,出马仙缘林枫苏瑾儿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推荐小说天律之下:佛道双修,出马仙缘(林枫苏瑾儿)
时间: 2025-09-13 06:14:10
望川城的风,总裹着水汽。
沈砚站在南城门下,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锦袋——袋里藏着块巴掌大的溯河玉,玉色是极淡的青,像被望川河水泡褪了颜色,通体无纹,是块连商贩都懒得多看的“死玉”。
这是父亲沈敬之十年前留下的最后物件。
当年沈敬之作为大靖史官,奉命前往望川城记录“朔漠通商案”,此后便没了音讯,只托人捎回这块空白溯河玉。
“客官,要入城吗?”
守城士兵的声音拉回沈砚思绪。
他抬眼,见城门两侧贴着泛黄的告示,上面画着块月牙状的玉石,旁书“禁私售溯河玉,违者按通敌论处”,落款是“大靖禁军统领萧策”。
萧策。
沈砚喉结动了动。
十年前,萧策还是父亲的门生,父亲失踪后,他却以“追查叛党”之名,抄了沈家半数藏书。
如今他亲自驻守望川城,是为了溯河玉,还是为了掩盖当年的事?
“是来做玉石生意的。”
沈砚掏出早己备好的路引,语气尽量平淡。
士兵扫过路引上“沈石”的化名,又瞥了眼他一身素色锦袍,目光在腰间锦袋上顿了顿,却没多问,挥挥手放行。
入城的路是青石板铺就,两侧商铺林立,挂着“溯玉坊河川斋”的幌子,只是多数店门半掩,掌柜们坐在柜台后,眼神警惕地盯着过往行人。
沈砚走了没几步,忽然听见前方传来骚动。
“让开!
都让开!”
人群惊呼着散开,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跌跌撞撞跑来,他双眼赤红,头发散乱,手里攥着块碎裂的溯河玉,玉片上泛着诡异的白光。
“别过来!
你们都是假的!”
汉子嘶吼着,突然冲向路边的货摊,掀翻了满架的玉石。
沈砚下意识后退,却见那汉子目光扫来,竟首首朝他扑过来——汉子手中的玉片离得近了,沈砚能看清玉中闪过的画面:是个女人的背影,正将一块溯河玉扔进望川河。
“小心!”
清脆的女声响起,沈砚只觉手腕被人一拉,身体踉跄着避开汉子的冲撞。
他抬头,撞进一双杏眼,女子穿着淡蓝布裙,腰间系着块墨玉佩,佩上刻着“溯玉坊”三个字。
她手中握着根玉簪,簪尖抵在汉子颈侧,动作利落得不像个普通商贩。
“陈三叔,你醒醒。”
女子声音放软,玉簪轻轻划过汉子手腕,“你看这玉,是你女儿给你雕的平安扣,你忘了?”
汉子动作一顿,目光落在女子递来的平安扣上,赤红的眼神渐渐褪去,嘴里喃喃着“阿囡”,手中的碎玉啪嗒掉在地上,白光瞬间消散。
他捂着头蹲下身,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我……我刚才看见阿娘了,她在河里喊我……”女子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碎玉,用帕子擦了擦:“是溯河玉碎了,乱了你的记忆。
跟我回坊里,我帮你稳住心神。”
她安抚好汉子,转身看向沈砚,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锦袋上,“这位公子,没吓到你吧?”
“多谢姑娘相救。”
沈砚拱手,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碎玉上,“姑娘是‘溯玉坊’的人?”
“我叫苏晚,是溯玉坊的店主。”
苏晚点头,指尖摩挲着碎玉,“公子看着面生,是第一次来望川城?”
“在下沈石,从临安来,想收些上好的玉石。”
沈砚刻意加重“玉石”二字,观察着苏晚的反应。
苏晚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随即恢复平静:“望川城的玉石,大多是普通河玉,值钱的溯河玉……官府查得紧,公子怕是要失望了。”
她说着,将碎玉收好,“若公子不嫌弃,可随我回坊里看看,或许有合心意的普通玉石。”
沈砚正想答应,却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
他转头,见一队身着黑色铠甲的士兵疾驰而来,为首的人骑在白马上,面容冷峻,腰间佩着柄长剑,剑穗是醒目的朱红——正是告示上的萧策。
萧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苏晚身上,眉头微蹙:“苏店主,又在管闲事?”
“萧统领,陈三叔只是记忆乱了,并非歹人。”
苏晚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望川城的规矩,百姓记忆混乱,由溯玉坊负责安抚,不劳统领费心。”
萧策冷笑一声,视线移到沈砚身上,上下打量着他:“这位是?”
“是来买玉的客人。”
苏晚抢先开口,挡在沈砚身前半步,“我带客人回坊里,就不耽误统领巡查了。”
萧策盯着苏晚看了片刻,没再追问,勒转马头:“传令下去,即日起,所有商贩需到官府登记玉石来源,违者严惩。”
士兵们齐声应和,马蹄声渐渐远去。
沈砚看着萧策的背影,又看向苏晚——她刚才挡在他身前时,墨玉佩轻轻晃动,他似乎看见佩上闪过一丝极淡的青光,像极了他锦袋里的溯河玉。
“公子,我们走吧。”
苏晚转身,语气恢复如常,只是脚步比刚才快了些。
沈砚跟上她的脚步,指尖再次触到锦袋里的空白溯河玉。
望川城的风又吹过来,裹着水汽,也裹着秘密。
他有种预感,这趟望川之行,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而苏晚,或许就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沈砚站在南城门下,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锦袋——袋里藏着块巴掌大的溯河玉,玉色是极淡的青,像被望川河水泡褪了颜色,通体无纹,是块连商贩都懒得多看的“死玉”。
这是父亲沈敬之十年前留下的最后物件。
当年沈敬之作为大靖史官,奉命前往望川城记录“朔漠通商案”,此后便没了音讯,只托人捎回这块空白溯河玉。
“客官,要入城吗?”
守城士兵的声音拉回沈砚思绪。
他抬眼,见城门两侧贴着泛黄的告示,上面画着块月牙状的玉石,旁书“禁私售溯河玉,违者按通敌论处”,落款是“大靖禁军统领萧策”。
萧策。
沈砚喉结动了动。
十年前,萧策还是父亲的门生,父亲失踪后,他却以“追查叛党”之名,抄了沈家半数藏书。
如今他亲自驻守望川城,是为了溯河玉,还是为了掩盖当年的事?
“是来做玉石生意的。”
沈砚掏出早己备好的路引,语气尽量平淡。
士兵扫过路引上“沈石”的化名,又瞥了眼他一身素色锦袍,目光在腰间锦袋上顿了顿,却没多问,挥挥手放行。
入城的路是青石板铺就,两侧商铺林立,挂着“溯玉坊河川斋”的幌子,只是多数店门半掩,掌柜们坐在柜台后,眼神警惕地盯着过往行人。
沈砚走了没几步,忽然听见前方传来骚动。
“让开!
都让开!”
人群惊呼着散开,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跌跌撞撞跑来,他双眼赤红,头发散乱,手里攥着块碎裂的溯河玉,玉片上泛着诡异的白光。
“别过来!
你们都是假的!”
汉子嘶吼着,突然冲向路边的货摊,掀翻了满架的玉石。
沈砚下意识后退,却见那汉子目光扫来,竟首首朝他扑过来——汉子手中的玉片离得近了,沈砚能看清玉中闪过的画面:是个女人的背影,正将一块溯河玉扔进望川河。
“小心!”
清脆的女声响起,沈砚只觉手腕被人一拉,身体踉跄着避开汉子的冲撞。
他抬头,撞进一双杏眼,女子穿着淡蓝布裙,腰间系着块墨玉佩,佩上刻着“溯玉坊”三个字。
她手中握着根玉簪,簪尖抵在汉子颈侧,动作利落得不像个普通商贩。
“陈三叔,你醒醒。”
女子声音放软,玉簪轻轻划过汉子手腕,“你看这玉,是你女儿给你雕的平安扣,你忘了?”
汉子动作一顿,目光落在女子递来的平安扣上,赤红的眼神渐渐褪去,嘴里喃喃着“阿囡”,手中的碎玉啪嗒掉在地上,白光瞬间消散。
他捂着头蹲下身,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我……我刚才看见阿娘了,她在河里喊我……”女子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碎玉,用帕子擦了擦:“是溯河玉碎了,乱了你的记忆。
跟我回坊里,我帮你稳住心神。”
她安抚好汉子,转身看向沈砚,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锦袋上,“这位公子,没吓到你吧?”
“多谢姑娘相救。”
沈砚拱手,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碎玉上,“姑娘是‘溯玉坊’的人?”
“我叫苏晚,是溯玉坊的店主。”
苏晚点头,指尖摩挲着碎玉,“公子看着面生,是第一次来望川城?”
“在下沈石,从临安来,想收些上好的玉石。”
沈砚刻意加重“玉石”二字,观察着苏晚的反应。
苏晚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随即恢复平静:“望川城的玉石,大多是普通河玉,值钱的溯河玉……官府查得紧,公子怕是要失望了。”
她说着,将碎玉收好,“若公子不嫌弃,可随我回坊里看看,或许有合心意的普通玉石。”
沈砚正想答应,却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
他转头,见一队身着黑色铠甲的士兵疾驰而来,为首的人骑在白马上,面容冷峻,腰间佩着柄长剑,剑穗是醒目的朱红——正是告示上的萧策。
萧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苏晚身上,眉头微蹙:“苏店主,又在管闲事?”
“萧统领,陈三叔只是记忆乱了,并非歹人。”
苏晚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望川城的规矩,百姓记忆混乱,由溯玉坊负责安抚,不劳统领费心。”
萧策冷笑一声,视线移到沈砚身上,上下打量着他:“这位是?”
“是来买玉的客人。”
苏晚抢先开口,挡在沈砚身前半步,“我带客人回坊里,就不耽误统领巡查了。”
萧策盯着苏晚看了片刻,没再追问,勒转马头:“传令下去,即日起,所有商贩需到官府登记玉石来源,违者严惩。”
士兵们齐声应和,马蹄声渐渐远去。
沈砚看着萧策的背影,又看向苏晚——她刚才挡在他身前时,墨玉佩轻轻晃动,他似乎看见佩上闪过一丝极淡的青光,像极了他锦袋里的溯河玉。
“公子,我们走吧。”
苏晚转身,语气恢复如常,只是脚步比刚才快了些。
沈砚跟上她的脚步,指尖再次触到锦袋里的空白溯河玉。
望川城的风又吹过来,裹着水汽,也裹着秘密。
他有种预感,这趟望川之行,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而苏晚,或许就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