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锦医:心上月,眼前人(林微阿苑)好看的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唐时锦医:心上月,眼前人林微阿苑
时间: 2025-09-13 06:45:43
天刚蒙蒙亮,破庙外就传来了清脆的鸟鸣。
林微是被一阵轻柔的脚步声惊醒的,她睁开眼,看到老妇人正小心翼翼地给男孩换着额头上的麻布,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蝴蝶。
“姑娘醒了?”
老妇人见她睁眼,连忙停下手里的活,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虎子烧退下去不少,夜里也没怎么咳嗽了,真是多亏了你。”
她看向躺在干草上的男孩,他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呼吸平稳,嘴唇也恢复了些许血色。
“我看看。”
她伸手探了探男孩的额头,温度确实降下来了,又摸了摸他的脉搏,跳动有力,比昨天沉稳了不少。
“那就好。”
林微松了口气,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在现代,她救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可这是她穿越到唐朝后,第一次用自己的医术救人,而且还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这种感觉格外不同。
“姑娘,这是昨天殿下派人送来的干粮,你快吃点吧。”
老妇人递过来一块麦饼,虽然有些干硬,上面还沾着些许麸皮,但在流民眼中,己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林微接过麦饼,咬了一口,粗糙的口感剌得喉咙有些疼,可她还是慢慢咽了下去。
她知道,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一块麦饼可能就能救命。
“阿婆,其他乡亲们都还好吗?”
她一边吃,一边问道。
老妇人叹了口气:“昨天殿下派人送了不少干粮和伤药,大家总算能填填肚子了。
只是…… 这前路漫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长安啊。”
林微看向破庙里的其他流民,他们大多还在昏睡,脸上带着疲惫和愁容。
有的人身受重伤,虽然敷了伤药,但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有的人则因为连日奔波,早己没了力气。
她知道,继续待在破庙里不是办法,只有到了长安,他们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阿婆,我们今天就出发去长安吧。”
林微说道,“待在这里,食物早晚都会吃完,而且万一再遇到歹人或者疫病,就麻烦了。”
老妇人点点头:“姑娘说得是,只是…… 有些乡亲们伤得重,怕是走不动啊。”
林微环顾西周,目光落在昨天帮她端凉水的年轻男子身上。
他叫李二郎,是个庄稼汉,家乡遭灾后,独自一人逃往长安。
“李大哥,” 林微开口道,“你能帮我看看,那些受伤的乡亲们,能不能勉强赶路?
我们可以找些树枝做简易的担架,轮流抬着他们走。”
李二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姑娘放心,我这就去看看。”
他性格憨厚,做事也麻利,很快就召集了几个身体还算强壮的流民,一起动手做担架。
林微则趁着这个功夫,整理起原主阿苑留下的东西。
阿苑的行李很简单,只有一个破旧的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打补丁的衣服,还有一个用布缝起来的小袋子。
林微打开小袋子,里面装着一些干枯的草药,有麻黄、甘草,还有一些她不认识的植物,旁边还放着一张泛黄的纸片,上面用炭笔写着一些潦草的字迹,像是药方。
“这应该是阿苑爹娘留下的。”
林微心里有些感慨,原主的爹娘虽然只是乡村郎中,但也算是医者仁心。
她小心翼翼地把草药和药方收好,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或许能派上用场。
等大家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太阳己经升到了半空。
林微把剩下的干粮分给大家,又叮嘱老妇人按时给虎子喝药,然后才和众人一起,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
路途比林微想象的还要艰难。
他们走的是一条乡间小路,路面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碎石和杂草。
刚开始还好,可走了没多久,大家就累得气喘吁吁。
尤其是那些受伤的流民,坐在担架上,被颠簸得疼出了汗,却咬着牙不肯出声。
林微也累得够呛,她前世是个常年待在实验室的人,虽然也锻炼身体,但哪里受过这种苦。
走了大概一个时辰,她就觉得腿像灌了铅一样重,喉咙干得冒火。
“大家先停下来歇歇吧,喝点水。”
李二郎看出了大家的疲惫,开口说道。
众人纷纷停下脚步,找了个树荫下的地方休息。
林微靠在一棵大树上,大口喘着气,刚想拿出水囊喝水,就听到一阵低低的啜泣声。
她转头看去,是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小姑娘,正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小声地哭着。
“小妹妹,你怎么了?”
林微走过去,轻声问道。
小姑娘抬起头,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挂着泪珠:“我…… 我饿,我娘也饿……” 她指了指不远处一个脸色苍白的妇人,那妇人正虚弱地靠在石头上,嘴唇干裂,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林微心里一酸,她拿出自己剩下的半块麦饼,递给小姑娘:“快给你娘吃吧。”
小姑娘愣了一下,不敢接:“姑娘,这是你的干粮,你自己也没吃多少……我不饿,你快拿着。”
林微把麦饼塞到她手里,又打开水囊,倒了些水递给她,“给你娘喝点水,慢慢吃,别噎着。”
小姑娘感激地看了林微一眼,拿着麦饼和水囊,快步跑到妇人身边,小心翼翼地喂她吃饼、喝水。
林微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她知道,自己的这点帮助,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沿途还有很多像她们一样的流民,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都可能倒下。
“姑娘,你真是个好人。”
老妇人走过来,看着林微,眼里满是敬佩,“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林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若是换了其他医者,想必也会这么做。
休息了大概半个时辰,众人又继续赶路。
走了没多久,前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人大声喊道:“有人晕倒了!
快过来看看!”
林微心里一紧,连忙快步走过去。
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躺在地上,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双手紧紧地捂着肚子,身体还在不停地抽搐。
他身边的妇人哭得撕心裂肺:“当家的,你醒醒啊!
你可不能有事啊!”
周围的流民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却没人敢上前。
“这是怎么了?
是不是中邪了?”
“看这样子,怕是不行了……可别传染给我们啊!”
林微挤开人群,蹲在男子身边,大声说道:“大家让一让,给病人留点空气!”
她先是摸了摸男子的脉搏,脉搏微弱,跳动得很不规则,又翻开他的眼皮,瞳孔有些散大。
她又仔细检查了男子的身体,发现他的肚子鼓鼓的,按压的时候,男子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他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林微问道。
旁边的妇人哭着回答:“昨天…… 昨天我们在路上捡了一些野果子,当家的饿坏了,吃了不少,今天早上就开始肚子疼,刚才走在路上,突然就晕倒了……”林微心里有了大概的判断,男子应该是吃了有毒的野果,导致食物中毒,再加上连日劳累,身体虚弱,才会晕倒。
若是不及时救治,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阿婆,你帮我找几根干净的针来,要细一点的!”
林微对老妇人说道,“李大哥,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些生姜和艾草?
要是有黄连就更好了!”
老妇人连忙点头,从自己的布包里翻找起来,很快就找出了几根缝衣服的细针。
李二郎也立刻转身,朝着附近的草丛跑去,寻找林微要的东西。
林微接过针,用随身携带的烈酒消毒,然后快速地在男子的十指指尖、人中穴和内关穴上扎了下去。
她手法娴熟,力度适中,很快就挤出了一些黑血。
这是现代急救中常用的针刺放血法,可以缓解中毒症状,刺激患者苏醒。
过了一会儿,李二郎拿着一些生姜和艾草跑了回来:“姑娘,没找到黄连,只有这些了。”
“没关系,有这些就够了。”
林微接过生姜和艾草,让旁边的人帮忙生了一堆火,把生姜切成片,放在火上烤热,然后敷在男子的肚子上,又把艾草点燃,在男子的肚脐周围轻轻熏烤。
“大家再忍一忍,只要他能吐出来,就没事了。”
林微一边操作,一边安慰着旁边的妇人。
她知道,生姜有温中止呕的作用,艾草能理气止痛,再加上针刺放血,应该能刺激男子呕吐,把胃里的有毒物质排出来。
周围的流民都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林微,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们之前虽然知道林微懂些医理,但没想到她竟然能这么镇定地救治病人,而且用的方法还如此奇特。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男子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接着 “哇” 的一声,吐出了一些墨绿色的液体,里面还夹杂着一些未消化的野果残渣。
“吐出来了!
吐出来了!”
妇人激动地喊道,眼泪又流了下来,这次却是喜悦的泪水。
林微松了口气,连忙帮男子擦了擦嘴角,又摸了摸他的脉搏,比刚才有力了一些。
“好了,他没事了,只是身体还很虚弱,需要好好休息。”
她对妇人说道,“以后不要随便吃路边的野果子了,很多野果子都是有毒的。”
妇人连连点头,对着林微磕头道谢:“多谢姑娘!
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林微连忙扶起她:“大嫂,你别这样,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周围的流民也纷纷对林微竖起了大拇指,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阿苑姑娘真是好医术啊!”
“有阿苑姑娘在,我们就放心了!”
“要是我们能早点遇到姑娘就好了……”林微笑了笑,心里却有些感慨。
她没想到,自己在现代所学的医术,竟然能在唐朝救这么多人。
或许,这就是她穿越到这里的意义吧。
众人休息了一会儿,等男子的精神稍微好转了一些,又继续赶路。
这次,大家看向林微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充满了信任和依赖。
有人主动帮她拿东西,有人给她递水,还有人跟她讲沿途的见闻。
“阿苑姑娘,你知道吗?
昨天帮我们的那位殿下,听说就是当今圣上的晋王殿下呢!”
一个中年男子凑过来,小声地对林微说道。
“晋王殿下?”
林微心里一动,她对唐朝的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中,晋王李治虽然年纪不大,但却以仁厚闻名,经常代替唐太宗巡视地方,体恤民情。
难道昨天遇到的那位神秘殿下,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
“是啊,” 中年男子点点头,“我之前在绛州的时候,远远见过晋王殿下一面,他穿着的锦袍,还有腰间的双鱼符,都跟昨天那位殿下一模一样。
听说晋王殿下这次是奉旨前往龙门县视察灾情,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我们。”
林微恍然大悟,难怪昨天那位殿下会如此体恤流民,还主动帮忙救治虎子,原来他就是晋王李治。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这么快就和皇室成员扯上关系,这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晋王殿下真是仁厚啊,要是所有的官老爷都像他这样,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老妇人感慨道。
林微没有说话,只是心里却有些复杂。
她知道,历史上的李治虽然仁厚,但性格却有些软弱,后来还被武则天掌控了朝政。
而且,皇室之间的权力斗争向来激烈,她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民,若是和晋王走得太近,恐怕会卷入危险的漩涡之中。
“前面就是灞桥了!
过了灞桥,再走一会儿就能看到长安城的城墙了!”
突然,李二郎指着前面,兴奋地喊道。
众人纷纷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座石桥,横跨在一条大河上,桥的另一边,隐约能看到一片高大的城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是长安城!
我们终于快到长安城了!”
“太好了!
我们有救了!”
流民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林微也抬头看向远方的长安城,心里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长安城,这座唐朝最繁华的城市,终于要到了。
在这里,她能不能用自己的医术立足?
能不能找到回去的方法?
还有,她和晋王李治之间,会不会还有交集?
夕阳西下,把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林微跟着流民们,一步步朝着灞桥走去,朝着那座象征着希望的长安城走去。
她知道,前方的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她己经做好了准备。
只要有一双手,有一颗医者的心,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好好地活下去。
而长安城,就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林微是被一阵轻柔的脚步声惊醒的,她睁开眼,看到老妇人正小心翼翼地给男孩换着额头上的麻布,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蝴蝶。
“姑娘醒了?”
老妇人见她睁眼,连忙停下手里的活,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虎子烧退下去不少,夜里也没怎么咳嗽了,真是多亏了你。”
她看向躺在干草上的男孩,他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呼吸平稳,嘴唇也恢复了些许血色。
“我看看。”
她伸手探了探男孩的额头,温度确实降下来了,又摸了摸他的脉搏,跳动有力,比昨天沉稳了不少。
“那就好。”
林微松了口气,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在现代,她救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可这是她穿越到唐朝后,第一次用自己的医术救人,而且还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这种感觉格外不同。
“姑娘,这是昨天殿下派人送来的干粮,你快吃点吧。”
老妇人递过来一块麦饼,虽然有些干硬,上面还沾着些许麸皮,但在流民眼中,己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林微接过麦饼,咬了一口,粗糙的口感剌得喉咙有些疼,可她还是慢慢咽了下去。
她知道,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一块麦饼可能就能救命。
“阿婆,其他乡亲们都还好吗?”
她一边吃,一边问道。
老妇人叹了口气:“昨天殿下派人送了不少干粮和伤药,大家总算能填填肚子了。
只是…… 这前路漫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长安啊。”
林微看向破庙里的其他流民,他们大多还在昏睡,脸上带着疲惫和愁容。
有的人身受重伤,虽然敷了伤药,但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有的人则因为连日奔波,早己没了力气。
她知道,继续待在破庙里不是办法,只有到了长安,他们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阿婆,我们今天就出发去长安吧。”
林微说道,“待在这里,食物早晚都会吃完,而且万一再遇到歹人或者疫病,就麻烦了。”
老妇人点点头:“姑娘说得是,只是…… 有些乡亲们伤得重,怕是走不动啊。”
林微环顾西周,目光落在昨天帮她端凉水的年轻男子身上。
他叫李二郎,是个庄稼汉,家乡遭灾后,独自一人逃往长安。
“李大哥,” 林微开口道,“你能帮我看看,那些受伤的乡亲们,能不能勉强赶路?
我们可以找些树枝做简易的担架,轮流抬着他们走。”
李二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姑娘放心,我这就去看看。”
他性格憨厚,做事也麻利,很快就召集了几个身体还算强壮的流民,一起动手做担架。
林微则趁着这个功夫,整理起原主阿苑留下的东西。
阿苑的行李很简单,只有一个破旧的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打补丁的衣服,还有一个用布缝起来的小袋子。
林微打开小袋子,里面装着一些干枯的草药,有麻黄、甘草,还有一些她不认识的植物,旁边还放着一张泛黄的纸片,上面用炭笔写着一些潦草的字迹,像是药方。
“这应该是阿苑爹娘留下的。”
林微心里有些感慨,原主的爹娘虽然只是乡村郎中,但也算是医者仁心。
她小心翼翼地把草药和药方收好,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或许能派上用场。
等大家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太阳己经升到了半空。
林微把剩下的干粮分给大家,又叮嘱老妇人按时给虎子喝药,然后才和众人一起,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
路途比林微想象的还要艰难。
他们走的是一条乡间小路,路面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碎石和杂草。
刚开始还好,可走了没多久,大家就累得气喘吁吁。
尤其是那些受伤的流民,坐在担架上,被颠簸得疼出了汗,却咬着牙不肯出声。
林微也累得够呛,她前世是个常年待在实验室的人,虽然也锻炼身体,但哪里受过这种苦。
走了大概一个时辰,她就觉得腿像灌了铅一样重,喉咙干得冒火。
“大家先停下来歇歇吧,喝点水。”
李二郎看出了大家的疲惫,开口说道。
众人纷纷停下脚步,找了个树荫下的地方休息。
林微靠在一棵大树上,大口喘着气,刚想拿出水囊喝水,就听到一阵低低的啜泣声。
她转头看去,是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小姑娘,正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小声地哭着。
“小妹妹,你怎么了?”
林微走过去,轻声问道。
小姑娘抬起头,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挂着泪珠:“我…… 我饿,我娘也饿……” 她指了指不远处一个脸色苍白的妇人,那妇人正虚弱地靠在石头上,嘴唇干裂,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林微心里一酸,她拿出自己剩下的半块麦饼,递给小姑娘:“快给你娘吃吧。”
小姑娘愣了一下,不敢接:“姑娘,这是你的干粮,你自己也没吃多少……我不饿,你快拿着。”
林微把麦饼塞到她手里,又打开水囊,倒了些水递给她,“给你娘喝点水,慢慢吃,别噎着。”
小姑娘感激地看了林微一眼,拿着麦饼和水囊,快步跑到妇人身边,小心翼翼地喂她吃饼、喝水。
林微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她知道,自己的这点帮助,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沿途还有很多像她们一样的流民,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都可能倒下。
“姑娘,你真是个好人。”
老妇人走过来,看着林微,眼里满是敬佩,“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林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若是换了其他医者,想必也会这么做。
休息了大概半个时辰,众人又继续赶路。
走了没多久,前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人大声喊道:“有人晕倒了!
快过来看看!”
林微心里一紧,连忙快步走过去。
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躺在地上,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双手紧紧地捂着肚子,身体还在不停地抽搐。
他身边的妇人哭得撕心裂肺:“当家的,你醒醒啊!
你可不能有事啊!”
周围的流民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却没人敢上前。
“这是怎么了?
是不是中邪了?”
“看这样子,怕是不行了……可别传染给我们啊!”
林微挤开人群,蹲在男子身边,大声说道:“大家让一让,给病人留点空气!”
她先是摸了摸男子的脉搏,脉搏微弱,跳动得很不规则,又翻开他的眼皮,瞳孔有些散大。
她又仔细检查了男子的身体,发现他的肚子鼓鼓的,按压的时候,男子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他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林微问道。
旁边的妇人哭着回答:“昨天…… 昨天我们在路上捡了一些野果子,当家的饿坏了,吃了不少,今天早上就开始肚子疼,刚才走在路上,突然就晕倒了……”林微心里有了大概的判断,男子应该是吃了有毒的野果,导致食物中毒,再加上连日劳累,身体虚弱,才会晕倒。
若是不及时救治,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阿婆,你帮我找几根干净的针来,要细一点的!”
林微对老妇人说道,“李大哥,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些生姜和艾草?
要是有黄连就更好了!”
老妇人连忙点头,从自己的布包里翻找起来,很快就找出了几根缝衣服的细针。
李二郎也立刻转身,朝着附近的草丛跑去,寻找林微要的东西。
林微接过针,用随身携带的烈酒消毒,然后快速地在男子的十指指尖、人中穴和内关穴上扎了下去。
她手法娴熟,力度适中,很快就挤出了一些黑血。
这是现代急救中常用的针刺放血法,可以缓解中毒症状,刺激患者苏醒。
过了一会儿,李二郎拿着一些生姜和艾草跑了回来:“姑娘,没找到黄连,只有这些了。”
“没关系,有这些就够了。”
林微接过生姜和艾草,让旁边的人帮忙生了一堆火,把生姜切成片,放在火上烤热,然后敷在男子的肚子上,又把艾草点燃,在男子的肚脐周围轻轻熏烤。
“大家再忍一忍,只要他能吐出来,就没事了。”
林微一边操作,一边安慰着旁边的妇人。
她知道,生姜有温中止呕的作用,艾草能理气止痛,再加上针刺放血,应该能刺激男子呕吐,把胃里的有毒物质排出来。
周围的流民都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林微,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们之前虽然知道林微懂些医理,但没想到她竟然能这么镇定地救治病人,而且用的方法还如此奇特。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男子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接着 “哇” 的一声,吐出了一些墨绿色的液体,里面还夹杂着一些未消化的野果残渣。
“吐出来了!
吐出来了!”
妇人激动地喊道,眼泪又流了下来,这次却是喜悦的泪水。
林微松了口气,连忙帮男子擦了擦嘴角,又摸了摸他的脉搏,比刚才有力了一些。
“好了,他没事了,只是身体还很虚弱,需要好好休息。”
她对妇人说道,“以后不要随便吃路边的野果子了,很多野果子都是有毒的。”
妇人连连点头,对着林微磕头道谢:“多谢姑娘!
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林微连忙扶起她:“大嫂,你别这样,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周围的流民也纷纷对林微竖起了大拇指,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阿苑姑娘真是好医术啊!”
“有阿苑姑娘在,我们就放心了!”
“要是我们能早点遇到姑娘就好了……”林微笑了笑,心里却有些感慨。
她没想到,自己在现代所学的医术,竟然能在唐朝救这么多人。
或许,这就是她穿越到这里的意义吧。
众人休息了一会儿,等男子的精神稍微好转了一些,又继续赶路。
这次,大家看向林微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充满了信任和依赖。
有人主动帮她拿东西,有人给她递水,还有人跟她讲沿途的见闻。
“阿苑姑娘,你知道吗?
昨天帮我们的那位殿下,听说就是当今圣上的晋王殿下呢!”
一个中年男子凑过来,小声地对林微说道。
“晋王殿下?”
林微心里一动,她对唐朝的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中,晋王李治虽然年纪不大,但却以仁厚闻名,经常代替唐太宗巡视地方,体恤民情。
难道昨天遇到的那位神秘殿下,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
“是啊,” 中年男子点点头,“我之前在绛州的时候,远远见过晋王殿下一面,他穿着的锦袍,还有腰间的双鱼符,都跟昨天那位殿下一模一样。
听说晋王殿下这次是奉旨前往龙门县视察灾情,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我们。”
林微恍然大悟,难怪昨天那位殿下会如此体恤流民,还主动帮忙救治虎子,原来他就是晋王李治。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这么快就和皇室成员扯上关系,这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晋王殿下真是仁厚啊,要是所有的官老爷都像他这样,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老妇人感慨道。
林微没有说话,只是心里却有些复杂。
她知道,历史上的李治虽然仁厚,但性格却有些软弱,后来还被武则天掌控了朝政。
而且,皇室之间的权力斗争向来激烈,她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民,若是和晋王走得太近,恐怕会卷入危险的漩涡之中。
“前面就是灞桥了!
过了灞桥,再走一会儿就能看到长安城的城墙了!”
突然,李二郎指着前面,兴奋地喊道。
众人纷纷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座石桥,横跨在一条大河上,桥的另一边,隐约能看到一片高大的城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是长安城!
我们终于快到长安城了!”
“太好了!
我们有救了!”
流民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林微也抬头看向远方的长安城,心里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长安城,这座唐朝最繁华的城市,终于要到了。
在这里,她能不能用自己的医术立足?
能不能找到回去的方法?
还有,她和晋王李治之间,会不会还有交集?
夕阳西下,把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林微跟着流民们,一步步朝着灞桥走去,朝着那座象征着希望的长安城走去。
她知道,前方的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她己经做好了准备。
只要有一双手,有一颗医者的心,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好好地活下去。
而长安城,就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